在山东,一名新郎去迎亲的时候跪谢岳父,这名新郎的这一跪,跪出了自己对岳父的承诺,因为自己的妻子是在岳父家养到了20多岁,现在自己从岳父家里把她接出来,就应该要对她以后的人生负责,这一跪是感谢岳父养育了女儿,也是对岳父的承诺,告诉岳父自己以后会好好的爱护和对待妻子,让岳父放心的把妻子嫁给自己,自己以后就是她的依靠。
一、在送亲的时候,男方家里也是进了新人,而女方家里是把女儿嫁了出去。在结婚的时候,最难过的是女方的父母,因为自己养了20多年的女儿,以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虽然也会时常回来看望父母,但是那种感觉和心理上是不一样,所以内心非常的担忧,山东的这名新郎跪谢岳父,代表了对岳父的承诺,是要把照顾妻子的责任接了过来。
二、跪谢岳父,也是对岳父的感激之情。因为岳父养育了自己的妻子,从小把她培养的这么优秀,现在才有了如此漂亮的新娘,自己才有机会追求这个女孩子,和这个女孩子走入婚姻。如果没有岳父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现在这样让自己喜欢的妻子。所以对岳父的感激之情也是非常的浓厚的。
三、山东新郎对岳父的跪拜,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岳父是妻子的父亲,那么在结婚之后,也就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以后的生活当中,会把岳父当做自己的父亲来尊重和爱戴,该照顾的时候一定会按照照顾自己父亲那样去照顾岳父,让岳父能够放心,自己是一个负责人的人 ,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所以才会在迎亲的时候,当着很多亲朋好友的面,向岳父行跪拜的礼,也是为了让大家做个见证。
“风俗”一词,讲究甚多,尤其在古时候,“观风俗,知得失”是君王必须要恪守的祖训。
但是如今,现代文明的风一吹,许多风俗被冠以“糟粕”之名,该剔除的剔除,该摒弃的摒弃,尤其在年轻人眼里,有些风俗就是纯折腾人。
还记得之前我写过的那篇文章吗?两方结婚,男方风俗要求女方父母不能来参加婚礼,女方是独生女,一辈子就这一次喜事,坚决不同意自己父母不出席。
最后两方都不愿意各退一步,好好的婚礼也泡汤了,至今这一对新人也没有和好如初,不约而同想到了分手,准备再觅良人。
这就不得不说,身处在这种事的人十分想不开,一个风俗而已,不遵循又有什么问题,如果一个风俗令人不愉快,不自在,绕道而行又有何不可。
为何非要愚公移山般费时费力,闹得家不成家,喜不是喜,这难道就是遵循风俗所带来的好处吗?
0112月份结婚,天寒地冻,本身就不愿意选这个时间
网友张晓自打结了婚,就闷闷不乐,因为这一辈子一次的大事,办得实在不熨帖,让她心里十分不痛快。
她纳闷:“结婚这件事,我们新人才是主角吧,凭什么什么都听他爸妈的,个人操办个人的婚礼不行吗,用得着他们独自说了算吗。”
张晓之所以生气,则是因为整个婚礼从选址到时间,再到形式,都不是她所喜欢类型。
她原本希望的婚礼,是在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在某酒店的天台举行露天式婚礼派对,减少过多的煽情与游戏,直奔主题让亲朋好友快乐玩耍。
但是谁知,当两家人谈论婚礼操办时,直接将她跟男友排除在外,男方父母说请了高人掐指一算,12月份是个好日子,便匆忙忙定下来了。
张晓抱怨:“12月,多冷啊,天寒地冻,那天连阳光都没有,我穿着婚纱打哆嗦,牙齿都打颤,最后不得已披了件红色的羽绒服,丑死了。”
她不明白,什么是好日子,什么是不好的日子,诧异这样连阳光没有的日子,就叫做好日子?还是往后一年都没有适合结婚的时候,偏偏要选在那天?
丈夫在婚礼上明白张晓的烦闷,屡屡安慰她,总算是将她的不满平息,配合接下来的流程。
她说:“我老公也是无奈,插不上嘴,婚礼的事都是他爸妈张罗的,从来也没问过我们的意见,说白了,他们压根也不尊重我们,就是办给邻里乡亲们看的,给他们自己脸上贴金。”
当然,婚礼时间一改,场景也肯定要改,别说是露天了,连司仪的话术都是从网上照搬的,一点新意也没有。
张晓不得不在舞台中央保持假笑,心中十分难过。
02婚礼流程不商量,明确说好“不跪拜”、“不闹婚”,言而无信
“因为酒店离我老公父母家比较近,所以从酒店办完仪式和午宴,下午要去他们家再闹一会,就是这个时候,我撂挑子不干了。”张晓这样说。
张晓在自己家,是最小的姑娘,她上面有一个哥哥,在母亲那边亲戚里也是最小的妹妹,可以说被全家人宠到大,从小没受过什么委屈。
再加上她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都是做小学老师的,所以家风十分开明。
结婚前,双方父母也商量过基本流程,张晓的母亲明确提出来了两点要求,一是不闹婚,二是别让孩子下跪。
他们认为,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姿态,别动不动就跪拜,父母养育孩子虽然辛苦,却是出于自愿承担责任,没有什么“欠与不欠”之说,所以千万别让孩子跪着说一些感恩的话,没必要。
当时,男方父母也是答应的。谁知婚礼当天,却不是这样。
张晓一到公婆家,许多亲戚围上来,命令她跪着奉茶,连茶杯都准备好了。
她一脸错愕地看向丈夫,丈夫笑得勉强,意思也是让她跪下奉茶。眼见两方僵持不下,丈夫的婶婶还是姑姑,开始推搡张晓,按了一下她的头,意思是,赶紧跪吧,别磨蹭。
张晓环顾四周,没有自己娘家人,公婆端坐在前方,身边均是生面孔,一看就是丈夫家的七大姑八大姨。
随即,她摆了摆身子,甩开了推搡自己的手,朗声说道:“我没跪过亲生父母,更不会跪公婆,这个环节能免就免,免不了就散伙。”
她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引得丈夫过来劝道:“大喜的日子,别找事,不就是奉茶吗。”
众人沉默,公婆的脸色也不好看。
“结婚前,说好不闹婚不跪拜,你们答应了吧,你们言而无信在前,按头跪拜在后,谁找事,谁心里明白,我不伺候了。”说完,张晓脱了高跟鞋,赤脚打车回了娘家,丈夫也没追出来。
03婚结了,心结也有了,如今正在分居
“我们俩,早领证了,婚礼闹得不愉快,但还是夫妻。谁都有心结,先分开住几天吧。”
从12月份办婚礼,到如今1月份,张晓没有跟丈夫和好,也没跟公婆通过电话。
她的父母责怪她办事冲动,却对男方家里的做法颇有微词。
毕竟,确实是对方言而无信在前,擅自做主在后,一味地欺负张晓一家老实人,好说话。
张晓表示,行跪拜礼这件事,并非完全不可以接受,但她厌恶的是不知名亲友的强迫,以及突如其来的流程安排。
因为她在这场婚礼中,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她认为这场婚礼闹成这样,她不仅是无辜的,还是典型的受害者。
说起来,婚礼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要先尊重新人的意愿才最好,毕竟这是一辈子一次的大事,老一辈人就别当做往脸上贴金的契机了吧。
一般在南方分别不大,除非在少数民族。但是在北方就有区别了,人们常说"人三鬼四",所以,给长辈一般都是三下,而给去世的先人一般都是四下,不过有是时候也要看你是什么民族。我说的都是汉族。
二、出嫁怎么跪拜父母
中卫婚俗 中卫历史上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频繁迁徒,各种文化互为交融、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卫婚俗,就显得古朴淳厚,情趣盎然,独具特色。
相亲:这是中卫婚俗的第一道程序。数千年来,由于受儒家思想尤其是封建礼教的制约,男婚女嫁,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字相合”。一对青年男女经媒人牵线认识后,再由双方父母“相亲”,如果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相中了,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随后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这一天,男方家设宴席款待两家的姑、舅、姨等直系血统亲属。这种仪式举行后,就算初步确定了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因此,中卫人把订婚看成是婚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订婚后经过数月的自由交往,男女双方认为合适即可择日结婚。
择日:男方要准备大公鸡一只,携带礼品送给阴阳先生,由阴阳先生根据生辰八字,推算良辰吉日。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青年不请阴阳先生择日,而把“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等节日或偶数日期作为结婚的好日子。日子定好后,由男青年给女方送去礼品和嫁妆。富者送金银首饰、锦绣被褥及高档衣物等;贫者也要尽力为女方置办一些相应的衣物用品,礼品嫁妆经女方认为满意后,女儿就在幂等待接亲。
接亲:到了吉日那天,男方家要选派已婚者两男一女作为“接录人”(即通常所说的“三娶四送”)。接亲人必须由属相合适、子女如意(多认定儿女双全)者担任,然后带上酒、鞭炮等物到女方家中。在娶亲人还没到来之前,媒人用细丝线二根搓上劲,在新娘脸上来回拄扯,目的是往下拨脸上的细绒毛,俗称“开脸”。娶亲人到了女方家,首先向新娘的舅父敬酒,接着向女方家的长辈及亲属逐个敬酒致谢。娶亲者中的一女作伴娘,一男作伴郎,另一男子负责迎接新娘的父亲和舅舅。新娘出嫁,母亲则不陪女儿到男方家。旧时接亲多用毛驴或轿抬。若骑毛驴要把毛驴装饰一番:驴头上扎彩球,驴脖子上系红线铃铛,驴身披红毯。现在接亲一般都选用小轿车,车身贴上双“喜”字,车前用红绸被面扎成彩球装饰,烘托喜庆气氛。
上轿:新娘离开娘家门时,女方母亲要将所有接、送亲者迎进屋内吃羊肉臊子长面。饭毕,由新娘的舅舅替代新娘向天地敬酒,以祈庇佑幸福;新娘要向父母跪拜敬酒,以谢养育之恩;新娘父母要向祖先神位敬酒,以示喜事不忘先辈。新娘“上轿(车)”临走时,要从娘家带走一瓶水、一块炭,意为“平顺坦然”。
新娘起程,向父母磕头哭拜,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新娘上轿,要用红毡或红毯铺地入轿,不许新娘脚上沾尘土。到达新郎家,同样用红毡或红毯铺地(或由新郎背着)入宅,大有一切从“新”的意味。
入洞房:典礼前,富裕人家比较讲究排场,要张灯结彩,请来吹鼓手乐班助兴;贫者也要悬挂幕帐,摆上桌椅,为拜堂做好准备。前来贺喜的人们在宅子内外左右侍立,为新郎新娘助兴。待时辰一到,鞭炮齐鸣。这时,新娘要由新郎用彩绸牵着步入正堂。新娘的舅舅、新郎的父母依次坐在上座。婚礼仪式在司仪的主持下一一进行,并由新郎、新娘向前来参加婚礼的长辈行跪拜、鞠躬大礼。在司仪的故意作弄下,当新娘、新郎互相鞠躬时将头撞在一起,全场哄堂大笑,把婚礼推向高潮。入洞房则需要新郎、新娘的默契配合,方能顺利过关。否则,早有人把守洞房门口,新郎只有抱着新娘将悬挂在门上方的苹果或红辣椒摘取到手中,才能进入闹洞房。
在中卫人的婚礼喜宴上,闹洞房的前奏曲有专门耍公爹或新郎大哥的习俗。在喝喜酒之时,早有人准备好了锅底烟灰,趁他们不注意把脸抹黑,然后找来一顶破草帽给戴在头上,往洞房推拉,逗得人们哄堂大笑。夕阳西下,人们便开始了大喜之目的最后一项内容~闹洞房。早有恶作剧者将洞房窗户纸全部撕破(不管季节和天气),意为“窗户撕得亮亮的,生个儿子胖胖的。”乡邻和亲友让新娘按大家的提议去行事,如若不从就用鞋底打新郎,逼着新娘就范。已婚妇女则领着自己的孩子进洞房掀开新娘的被褥,将事先藏在 被褥内的核桃、花生、红枣等物让新郎摸出来,看谁摸的多,意味着让新娘早(枣)生(花生)贵人(核桃仁)。婚礼闹洞房一直延续到深夜方才罢休。次日,、女方家要派少男或少女给新娘送来洗脸水和早餐。
婚礼第3天,新郎要早早陪新娘回娘家。 回门:中卫有俗语“结婚3天要回门”。新郎到了丈母娘家,丈母娘要热情招待女婿,并给女婿红包,所谓“回门的女婿一娇客”。新娘在娘家只能玩一天,日落前丈母娘要催女儿、女婿速回,不让留宿。 这篇文章写的比较全 订婚和送啥礼都有了。
貌似男士有钱要送金银首饰、被褥?送只大公鸡可能会让人觉得你比较踏实,不过最好带上点别的不一定是贵重物品,重在心意! 不知道现在那边的婚俗还会不会和以前一样规定。最好还是向女朋友询问清楚吧,地方风俗和各家风俗、信仰也会有不同
三、敬茶的讲究事宜
婚礼敬茶流程——前期准备
1、红色跪垫。新郎新娘敬茶时使用。可以用妈妈或奶奶流传下来的,也可以买全新的。婚庆用品店铺和万能的淘宝都有很多种选择!
2、双囍茶具。这套中式茶具除了敬茶使用外,也是一对新人新婚的象征物。市面上的茶具类型五花八门、图案千姿百态。一定要选择寓意好的图案,例如:龙凤呈祥,富贵如意。
3、茶。可以准备一些普通的茶,如铁观音或普洱,千万不要用减肥茶,因为减肥就是减福。另外,每杯茶还要放一对莲子和一对红枣,寓意成双成对。
婚礼敬茶流程
敬茶仪式一般在新郎接到新娘后,先在女方家开始举行。新人敬茶前,先跪下,男左女右。父亲坐新郎面前,母亲坐新娘面前,也就是男女互相面对着。
新郎先敬茶,给父亲然后母亲;然后新娘敬茶,也是先父亲后母亲。长辈喝过茶后,会给新人送上祝褔和红包、首饰等贺礼,作为对新人的祝贺。
敬茶给新娘父母后,依长辈辈份次序敬茶给祖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哥哥姐姐,堂兄堂姐表哥表姐等。(有些地方会先敬茶给祖父母,才到父母)
当在新娘家完成敬茶仪式后,一对新人便会移师到新郎家,然后用同样的流程敬茶给新郎家人。
婚礼敬茶流程——注意事项
1、标准姿势:新人敬茶要双手持茶杯的中下部,上半身成鞠躬状,要达到90度。双手向前将茶杯送到离父母胸前40公分处,以便父母双手接到茶杯。父母喝茶后,新人须双手接过茶杯。而在倒茶环节也要注意礼仪,倒茶时有“七茶八酒”之说,也就是斟茶时不能过满,以七分满为佳。更不要单手上茶,切忌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将其浸入茶水,这些动作都是不礼貌的。
2、必备材料:婚礼敬茶,会加入一对红枣和莲子,寓意好事成双。红枣寓意鸿运当头、早生贵子,莲子寓意喜结连理。民俗讲究红枣不可以去核,因为核即种子,代表子孙;莲子不要切开,更不要将它去皮,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切开两半有分开之意。
3、双方长辈将茶水礼仪性的饮一口后,将茶杯还给新人。等新人将茶杯放妥后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新人。在敬茶仪式中,所有环节的动作要舒缓、安静,新人每次持物过程都要双手奉上,切记不可以单手接来送往。
现在结婚基本没有下跪敬茶这一套了,不过如果是实行的正统的中国传统婚嫁礼仪,敬茶改口的环节这是需要行跪拜礼的,因为父母在上,受儿子媳妇一拜,这是对于父母的尊重以及感恩之情。如果不讲究这些,那么就无需下跪敬茶,可以用鞠躬礼来代替。在敬茶的时候,新人双手持茶杯,上半身鞠躬,并头部略微下垂,双手将茶杯送到父母面前,方便父母能接到茶杯的距离即可。
根据各地区的风俗习惯,这一环节也有不同,有的是跪着,有的是鞠躬后站着敬茶,你可以多打听几位身边结婚的人,就能了解你所在地的婚礼敬茶环节是跪着还是不用跪。\x0d\ 在婚礼上向父母敬茶,又称作改口敬茶。 这是真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最佳场所。\x0d\ \x0d\ 跪姿, 由新人将茶水倒入杯中,双手端起茶杯,先给父亲敬茶然后是母亲,说一声爸爸(妈妈)您辛苦了或其他的 感恩词,请喝茶,父母双手接茶杯,喝完茶水新人就可以起身了,这时父母要回敬新人红包,新人接过红包,谢谢父母及拥抱,以示家庭的祥和幸福与团员。\x0d\ 站姿与跪姿的环节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