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凤霞的资料

有关新凤霞的资料,第1张

人物生平

凤霞(9张)

新凤霞,评剧青衣、花旦,籍贯江苏,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于苏州。由人贩卖到天津。 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 新凤霞

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 新凤霞绘画艺术

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1983年参演春晚评剧《刘巧儿》。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新凤霞

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 新凤霞 吴祖光 花鸟 六屏

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弟子、学生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生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新凤霞生活照

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

编辑本段***员

新凤霞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 吴祖光新凤霞 牡丹图立轴设色纸本

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生的艺术生涯中。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乾坤带 生活照(20张) 杨三姐告状 花为媒 刘巧儿 会计姑娘 三看御妹 点秋香 杜十娘 刘巧团圆 小二黑结婚 祥林嫂 金沙江畔 新凤霞回忆录 我当小演员的时候 乌龙院 女侠红蝴蝶 可怜的秋香 双婚配 新凤霞

三笑点秋香 艺海深仇 志愿军的未婚妻 杨乃武与小白菜 凤还巢 三看御妹 阮文追 调风月 六十年的变迁 无双传 春香传 六十年的变迁 新凤霞回忆文丛 人缘 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 舞台上下 新凤霞绘画艺术

少年时 新凤霞卖艺记 我和皇帝溥仪 发愁 以苦为乐 艺术生涯 我与吴祖光 绝唱 恩犬 新凤霞的回忆 新凤霞说戏

编辑本段新凤霞之女——吴霜

人物简介

新凤霞之女,吴霜 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绘画艺术(20张)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吴霜有股子执著劲儿,尤其是读书,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读书爱死。“克”的意思就是“打架”,吴霜这股劲儿要是一上来,谁都不是她的对手,就连号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

新凤霞。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天津人。1927年生于贫民家庭。六岁从堂姐学京剧,十三岁拜师小五珠,改习评剧,一年后即在《点秋香》,《花为媒》,《杜十娘》等剧中饰主角。新凤霞1949年下半年从天津到北京。在天桥万盛轩演出了《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新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后,她又演出了反映评剧艺人苦难生活的《艺海深仇》,还移植改编了不少兄弟剧种的剧目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结婚后和音乐家盛家伦为邻,在发声技巧和音乐理论上,得到盛家伦的帮助艺术造诣迅速提高。新派的唱腔的特点是清新玲珑,善于运用华彩流利的“疙瘩腔”。新凤霞本是个女高音,在盛家伦的帮助下又练出了圆润纯净的中底音,达到选律华美,音区宽广,运腔自如的境界。新凤霞与音乐工作者合作,创作了不少新曲调,新板式,如[蜻蜓调],[送子调],[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新派形成了当前评剧流传最广的艺术流派。她的代表剧目很多,象《乾坤带》,《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无双传》,《凤还巢》,《会计姑娘》,《三看御妹》等许多剧目。在十年浩劫中,新凤霞由于迫害致残,离开了舞台。此后,她就以教学为主,她的弟子众多如:李红霞,谷文月,刘淑琴、戴月琴,刘秀荣等以及弟子的弟子张秀云、王丽京等。新凤霞于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童年时期随“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弟子、学生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生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

新凤霞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生的艺术生涯中。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诞辰:1927年1月2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川北旧社会

  

  袁 勇

  

  灯调汉

  

  在100年前惊雷奔腾的夏夜

  你的女人被跑路的阿赖偷走

  你紧紧抱着不到两岁的烫心疙瘩

  与那些翻滚的蚊虫对峙

  暴雨骤停的时候,邻家的老黑猫勾来了一只母花猫

  在房顶的亮瓦上哇哇狂叫。你女人身上的黑痣

  像魔鬼之花开满了你的眼眶

  转瞬又消失得无踪无影

  突然醒来的小烫心在你的怀里咯咯咯咯笑

  烫心长到10岁的时候第999次问你要妈

  你总是说:你妈死在屋顶的亮瓦上

  烫心说:“从今以后,我就叫亮瓦。”

  你搧了他一个响耳刮子。吼道:

  “亮瓦死了,你叫烫心!”

  烫心滔滔的泪水流进了脚下的鉄香根草

  一个蝈蝈串出来,拉起嗓子唱山歌

  你高大的身子突然萎倒在蝈蝈的须眉下

  惹祸的烫心与你素面朝天并躺着

  一群蝈蝈从你黑黑的颧骨漫过烫心的五官

  第二天,不远的老观场上

  出现了一老一少两个唱灯人

  他们唱的第一支灯调名叫——《黑亮瓦》

  

  2010/9/14

  

  张打铁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喜欢两坨铁……”

  张打铁和李打铁在鱼翅码头对街打铁

  他们歇气的时候

  总是坐到一条板凳上裹旱烟抽

  花大姐就送来一罐酒两个烧红苕

  两个铁匠就死死盯着花大姐瞧

  那样子,放佛要把花大姐的奶水盯出来

  花大姐收割谷子的时候两个铁匠都停了锤

  花大姐立在半桶边递谷穗,两个铁匠就喊着号子打谷子

  花大姐的奶头溜溜地晃

  两个铁匠汗珠子像黄谷子簌簌地淌

  张打铁死的那天,姐姐把自己关在黑屋里

  哭了三天三夜。李打铁关了铁匠铺子

  跑到蟠龙山了打了三只黄鼠狼

  后来,李打铁娶了花大姐就把铁匠铺子命名成“张打铁、李打铁”

  后来花大姐就一辈子把丈夫李打铁喊成张打铁

  后来就把花大姐和李打铁抓去游街

  李打铁死后,花大姐把李打铁埋在了张打铁的坑里

  然后喝了一瓶农药,自己躺进了两个铁匠的中间

  

  2010/9/14

  

  曹镇江

  

  五更时,床上的新娘被你丢在梦境里

  在一只大红公鸡的颈血中领着船队出发

  绰号镇江,名头响遍嘉陵江

  年轻时你不谙世事在桥墩下弄大了一个女人的肚子

  后来被拉上山,因不忍杀人越货

  你丢下一根指头砍翻三个土匪跑上船

  跟着师傅打下沿,几十年来打成了曹镇江

  水患如匪的日子,你一声怒吼

  声音如刀割破匪小的苦胆

  这条时时卷黄浪的江,被你喊过的号子喊出滔滔传奇

  那一年硬闯磨儿滩,一个兄弟变成了水鬼

  你掐来一捆野蔷薇,从飘散的香精中为兄弟守灵

  你头上的黑发,一夜之间凭添半坡白霜

  76岁大跃进,你一无所有

  腰挂一把砍刀,在二老千的深山里

  砍翻了一只绿眼的饿狼。从此

  你搬出这座老城,住进砍死饿狼的大山

  在那里独守到死。而狼嚎

  还时时穿透云雾,在这座老城的上空响起

  

  2010/9/15

  

  刘奶娃

  

  从锁孔里看一辈子世界

  你总是说:“就快看出名堂了!”

  所有人都指责你是一个莫名堂的人

  包括从你身边走过的女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要钥匙,你什么锁都能打开

  这是你的定力。定力诞生法力

  你说:“很多高强之人,有时却打不开一把锁”

  你很轻松地玩转一把又一把锁

  可所有人都指责你是一个莫名堂的人

  连廖疯子都顶你的肋腔骨:你龟儿子

  怎么一辈子都没有打开过一个女人

  你就悄悄把眼泪灌进那些锁眼

  然后在一个黄水滔滔的夜晚

  把一铁筐钥匙像石头一样扔进了嘉陵江

  而第二天,你用锉刀又开始一丝一丝地锉

  边锉边哼小调:

  钥匙撬开锁,锁里藏个铁蛋蛋

  铁蛋蛋,铁蛋蛋,蛋蛋里头住八仙……

  1949年9月30日,你收藏一生的金钥匙

  莫名其妙地断在锁芯里,就在那天晚上

  你用死亡这把钥匙,撬开了属于你的黑色棺木

  

网上抄的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1950年( 27部)

1赵一曼★

2光荣人家

3卫国保家

4红旗歌

5钢铁战士★

6刘胡兰★

7高歌猛进

8辽远的乡村

9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0白毛女 ★

11人民的战士

12保卫胜利果实

13在前进的道路上

14吕梁英雄

15鬼神不灵

16民主青年进行曲

17女儿亲事

18和平保卫战

19农家乐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训传

23太平春

24思想问题

25我这一辈子★

26腐蚀

27生命交响曲 1951年(17部)

1鬼话

2新儿女英雄传★

3陕北牧歌

4走向新中国

5女司机

6胜利重逢

7团结起来到明天

8上饶集中营★

9海上风暴

10翠岗红旗

11两家人

12我们夫妇之间

13姐姐妹妹站起来

14红楼二尤

15关连长

16彩风双飞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时候

2六号门★

3一贯害人道★

4龙须沟★

5南征北战★

6方珍珠

7美国之窗

8劳动之花 1953年(8部)

1丰收

2草原上的人们 东影★

导演: 徐韬

乌日娜 恩和森 树 海 叶贺 广布道尔基

3结婚

4智取华山★

5金银滩

6为孩子们祝福

7纺花曲

8太阳照亮红石沟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机

2春风吹到诺敏河

3沙家店粮站

4土地

5无穷的潜力

6一件提案

7鸡毛信★

8斩断魔爪

9三年

10伟大的起点

11淮上人家

12渡江侦察记★

13山间铃响马帮来★

14一场风波

15不能走那条路

1955年( 16 部)

1祖国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击队★

6罗小林的决心

7董存瑞 ★

8怒海轻骑★

9哈森与米加拉

10天罗地网★

11水乡的春天

12青春的园地

13湖上的斗争

14闽江橘子红

15南岛风云

16宋景诗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踪★

2扑不灭的火焰★

3新局长到来之前

4马兰花开★

5哥哥和妹妹

6马

7妈妈让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节的人 ★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岭★

12国庆十点钟★

13祝福★

14为了和平

15春天来了

16小白旗的风波

17秋翁遇仙记★

18谁是凶手

19母亲

20落水记

21小伙伴

22李时珍★

23两个小足球队员

24铁道游击队★

25家★

26沙漠里的战斗

27这决不是小事情

28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 1957年( 33部)

1暴风雨中的雄鹰★

2寂静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剧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师

6芦笙恋歌★

7边寨烽火

8寻爱记

9地下尖兵 ★

10复试

11青春的脚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箫横吹 海燕

14球场风波

15牧童从军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谊长★

19女蓝五号★

20雾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寻宝记

23凤凰之歌

24护士日记★

25乘风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战斗里成长★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战前夜★

32穿山巨龙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圆★

2民兵的儿子

3红孩子★

4水库上的歌声

5党的女儿 ★

6徐秋影案件

7悬崖

8古刹钟声★

9她爱上了故乡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长

12黎明的河边★

13东风

14心连心

15患难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并肩前进

18画中人★

19列兵邓志高

20服务员

21新的一课

22帅旗飘飘

23春水长流

24伤疤的故事

25快马加鞭

26天下无难事

27红领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宝山之歌

30风筝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亲记

34山里的人

35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颂

38平凡的事业

39夜走骆驼铃

40红色的种子

41深山里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43巨浪

44战斗的山村

45翠谷钟声

46聪明的人

47谁是被抛弃的人

48第三次实验

49钢人铁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报告

52长青树

53兰兰和冬冬

54三毛学生意

55铁窗烈火★

56大跃进中小主人

57前方来信

58布谷鸟又叫了

59千女闹海

60林 冲★

61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个命

63英雄赶派克

64重要的一课

65两个巡逻兵★

66苗家儿女

67长虹号起义★

68鲁班的传说

69三八河边

70爱厂如家

71三个战友

72黑山狙击战★

73长空比翼★

74英雄虎胆★

75渡江探险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电波★

79返老还童

80金铃传★

81海阔天空

82狼牙山五壮士★

83县委书记

84阳关大道

85社会主义第一列车

1959年(61部)

1船厂追踪

2钢铁飞车

3康庄大道

4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5锡城的故事

6笑逐颜开

7试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风从东方来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黄河飞渡

14云雾山中★

15青云曲

16海上神鹰

17金玉姬

18换了人间

19战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欢歌

21前 哨★

22林家铺子★

23无名岛★

24矿灯

25飞越天险

26风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粮食

30绿州凯歌

31好孩子

32黄浦江的故事

33聂耳★

34今天我休息★

35万紫千红总是春★

36向海洋

37乔老爷上轿★

38林则徐★

39老兵新传★

40钢铁世家★

41春满人间 ★

42沙漠追匪记★

43地下少先队

44香飘万里

45地下航线 ★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队★

48江山多娇

49海鹰★

50万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岛

53赤峰号

54友谊

55战上海★

56渔岛之子

57雪海银山

58天山歌声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赶

61两个营业员 1960年(47 部)

1鸿雁

2太阳刚刚出山

3昆仑铁骑

4再生记

5铁道卫士 ★

6烽火列车★

7神秧手

8羌笛颂

9我们是一代人

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义★

13春暖花开

14耕耘播雨

15红旗谱★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闯 关

19激 流

20马兰花★

21摩雅傣★

22她们的心愿

23风流人物数今朝

24向阳花开★

25十二次列车

26三八线上★

27林海雪原★

28红鹰展翅

29勐垅沙★

30奇 袭★

31英雄诗篇

32新队员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银花

35永恒的友谊

36抗旱曲

37草原风暴

38两代人

39嘉陵江边

40亲 人

41父子俩

42革命风暴战胜龙卷风

43他们在战斗

44绣江山

45刘三姐★

46十级浪

47 地下航线 ★ 1961年(20 部)

1马戏团的新节目

2万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礼物

5洪湖赤卫队★

6暴风骤雨 ★

7北大荒人

8 51号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红色娘子军★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乌江★

14碧空雄师

15巴山红浪

16延安游击队

17达吉和他的父亲 ★

18远方星火

19风雪大别山★

20鸡毛飞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风云★

3炉火正红

4花儿朵朵★

5昆仑山上一棵草 ★

6停战以后 ★

7阿娜尔罕

8锦上添花★

9李双双★

10魔术师的奇遇★

11女理发师★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

14东进序曲 ★

15哥俩好★

16槐树庄★

17地雷战 ★

18鄂尔多斯风暴

19碧海丹心 ★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来客★

2自有后来人

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4满意不满意 ★

5两家人

6冰雪金达莱

7汾水长流

8红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张嘎 ★

11兄妹探宝

12飞刀华★

13如此爹娘

14北国江南

15红 日 ★

16水手长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

18宝葫芦的秘密 ★

19蚕花姑娘 ★

20球迷

21野火春风斗古城★

22农奴★

23抓壮丁★

24怒潮 ★

25夺印 ★

26跟踪追击 ★

27桃花扇 ★

28七十二家房客 ★ 1964年(24部)

1独立大队 ★

2兵临城下 ★

3英雄儿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队员

6小 铃 铛★

7青年鲁班

8小二黑结婚 ★

9千万不能忘记

10草原雄鹰 ★

11青山恋

12阿诗玛 ★

13丰收之后★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问题

16霓虹灯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边激浪

20带兵的人

21雷 锋★

22分水岭

23逆风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会计

2浪涛滚滚

3三进山城 ★

4小足球队

5景颇姑娘 ★

6黄沙绿浪

7特快列车 ★

8这是我应该做的

9青松岭 ★

10年青的一代 ★

11路考

12柜台

13烈火中永生 ★

14舞台姐妹 ★

15山村姐妹

16打击侵略者★

17红色背蒌

18苦菜花 ★

19龙马精神

20秘密图纸 ★

21地道战 ★

22天山的红花 ★ 1966年中国拍摄的**

1雁红岭下 ( 长影 导演 常甄华 主演 赵文瑜 张园 史健 )

2红色邮路

3女飞行员

4红石钟声

5他们在成长

6大浪淘沙

7战洪图★ 1966-1970年间主要拍摄反映各条战线伟大成就的纪录片,片名都是《新闻简报》第XX期,一般都不长,在放映其它国产或者外国**(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之前放映。1970年2部

北京**制片厂1部:《智取威虎山》(京剧)

八一**制片厂1部:《红灯记》(京剧)1971年2部

北京**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舞剧)

长春**制片厂1部:《沙家浜》(京剧)1972年5部

北京**制片厂与上海**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京剧)

北京**制片厂1部:《龙江颂》(京剧)

上海**制片厂1部:《白毛女》(舞剧)

八一**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京剧)

长春**制片厂1部:《奇袭白虎团》(京剧)1973年4部

北京**制片厂与上海**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京剧,重拍)

长春**制片厂3部:

《艳阳天》、《战洪图》、《青松岭》1974年17部

北京**制片厂4部:

《杜鹃山》(京剧)、《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

上海**制片厂4部:

《火红的年代》、《无影灯下颂银针》、《渡江侦察记》(重拍)、《一副保险带》

八一**制片厂2部:

《闪闪的红星》、《平原作战》(京剧)

长春**制片厂5部:

《创业》、《钢铁巨人》、《平原游击队》(重拍)、《向阳院的故事》、《半篮花生》(越剧)、

珠江**制片厂1部:《沙家浜》(粤剧)

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1部:《园丁之歌》1975年24部

北京**制片厂6部:

《决裂》、《海霞》、《红雨》、《草原儿女》(舞剧)、《烽火少年》、《渡口》(河北梆子)

上海**制片厂6部:

《战船台》、《春苗》、《第二个春天》、《小将》、《人老心红》(淮剧)、《拣煤渣》(淮剧)

八一**制片厂4部:

《沂蒙颂》(舞剧)、《激战无名川》、《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雷雨之前》

长春**制片厂5部:

《金光大道(上集)、《车轮滚滚》、《长城新曲》、《黄河少年》、《沙漠的春天》

西安**制片厂2部:《碧海红波》、《阿勇》

珠江**制片厂1部:《小螺号》1976年40部

北京**制片厂7部:

《反击》、《山花》、《沸腾的群山》、《宝莲灯》(上、下集,河北梆子)、《青春似火》、《牛角石》、《海上明珠》

上海**制片厂13部:

《欢腾的小凉河》、《年轻的一代》(重拍)、《磐石湾》(京剧)、《征途》、《难忘的战斗》、《江水滔滔》、《审椅子》(京剧)、《新风歌》、《金锁》、《阿夏河的秘密》、《管得好》(吕剧)、《三定桩》(莱芜梆子)、《小店春早》(黄梅戏)

八一**制片厂4部:

《南海长城》、《红军不怕远征南——长征组歌》(舞台艺术片)、《南海风云》、《红云冈》(京剧)

长春**制片厂7部:

《雁鸣湖畔》、《芒果之歌》、《长空雄鹰》、《锁龙湖》、《山村新风》、《金光大道》(中集)

西安**制片厂1部:《开山的人》

珠江**制片厂3部:《枫树湾》、《山里红梅》、《红霞万朵》(黄梅戏)

峨嵋**制片厂2部:《寄托》、《春潮急》

广西**制片厂1部:《主课》

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1部:《两张图纸》(湖南花鼓戏) 暂时只能从网上找到1950-1976年的**,仅供参考。

1,89版红楼梦即北影版红楼梦的刘姥姥是赵丽蓉老师扮演的,当然作为观众我们对赵丽蓉老师的认识,是来源于春晚的小品,赵丽蓉老师的演技肯定是非常不不错的。她演过86版西游记中的车迟国王后,也扮演了89版刘姥姥。由于89版红楼梦是**,没有在那一代观众心中造成巨大印象,所以赵丽蓉老师的刘姥姥自然不如87版红楼梦沙玉华版刘姥姥影响深远。

2,出于对老艺术家赵丽蓉老师的尊敬,现在很多观众提起她演的刘姥姥,大多数是给以很中肯的褒扬。抛开先入为主的情怀,不以沙玉华老师跟赵丽蓉老师比较,赵丽蓉老师演的刘姥姥是合格的,但离红楼梦原著刘姥姥的角色差距还不小。如果仔细看89版红楼梦,会发现赵丽蓉老师的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表现的有些装傻,而缺少了那一份世故圆滑。不过难能可贵的是赵丽蓉老师扮演的刘姥姥是自己原音,没有配音,所以一不留神一口唐山味就出来了。

3,而且可以明显感受到赵丽蓉老师特有的小品喜剧效果,所以我对赵丽蓉老师演的刘姥姥,是非常喜欢看,非常喜剧效果很突出,我每看一遍都会笑。但是如果认真的来讲,没有表现出原著中刘姥姥仰人鼻息、窘迫寒酸的穷态,反倒是一个很可爱很搞笑的老婆婆,当然这不妨碍赵丽蓉老师的演技,因为89版红楼梦中的演员当时都是大腕明星,但是演出来的效果普遍不如87版红楼梦,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在于导演,在于编剧。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 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吴霜有股子执著劲儿,尤其是读书,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读书爱死。“克”的意思就是“打架”,吴霜这股劲儿要是一上来,谁都不是她的对手,就连号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败于其手,那时,吴霜还是个孩子。

执著精神,打败《红楼梦》

吴霜在家里最小,虽然两个哥哥也喜欢看书,但只有吴霜才属于书迷。全家就她抢书抢得厉害,有些书从外边借的,她先抢过来,把着。她从小就对那密密麻麻的黑字非常感兴趣,吴祖光先生的藏书很多,七八岁的时候,吴霜就开始经常翻父亲的书架,但那会儿识字不多,想看这些书但看不懂,她着急,心里不舒服。那会儿她对父亲书架上那本浅绿色封皮的《红楼梦》最感兴趣,可是是繁体字,怎么也看不懂,吴霜甭提心里多难受了。吴祖光先生不让她看这本大书,吴霜就偷着看。偷着看,还是看不懂,于是吴霜那股子执著劲儿就上来了,她开始一段一段地“死克”,看一段,有不懂的地方,就问父亲,就这样,她和这本《红楼梦》“死”了十年,《红楼梦》硬是没拗过执著的吴霜,以惨败告终。

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回想起这段“克”书的经历,吴霜仍是一脸的喜悦,一脸的幸福,吴霜坚信,只要你想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

读书方法,被父亲打破

十年“文革”,吴霜开始了滥读书的阶段。社会上流传什么书她就想法借来看,这其中尤以中西名著居多。吴霜清楚地记得有一本书叫《基督山恩仇记》,也不知怎么从图书馆流出来,流到了社会上,大家互相传阅,每个人只有三天的时间读这本书,三天过后就会传到另一个人手中,以至于这本书传到吴霜手里的时候都已经被翻烂了。

要说到那会儿的读书热,就像今天的追星热一样。今天,如果有人和你提起周杰伦你要是说不知道,那你肯定会被骂“老土”;当年,人们都读《老妇还乡》、《金陵春梦》、《战争与和平》、《红与黑》……你要是没读过,别人也会骂你是“落伍青年”,吴霜自不会甘落人后,于是拼命地读世界名著,因为那会儿不读这些书她觉得丢人。

这种毫无章法乱读书的时间持续了近十年,最后被父亲给打破了。“文革”快结束的时候,那会儿管得也不严了,有一次父亲从五七干校回来,发现吴霜的读书毫无规律,逮着什么读什么,就找了一个姓张的作家叔叔给她指导。这位张叔叔家里没挨抄,有上千册图书,他就指导吴霜怎么有规律地去读书。因为吴霜是女孩子,所以他就让吴霜先读女性成功的书,然后读名著类、戏剧类的书。吴霜印象最深的是《邓肯自传》、英国勃朗特三姐妹的《呼啸山庄》、《简爱》、《艾格尼丝·格雷》以及张爱玲的书。

除此之外,她还看一些像杰克·伦敦的小说,不光看他们的小说,还看他们的自传。

吴霜特别喜欢读张叔叔家的一套《万象》杂志。在他指导之下吴霜读了大量的书。对于吴霜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读书时光。

后来吴祖光先生发现吴霜总是读一些女性十足的书,就指导她说你得看一些必看的中国古典书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儒林外史》、元曲等。但女孩子终归是女孩子,吴霜不喜欢读《三国演义》,也不喜欢读《水浒》,吴祖光却说这几本书你是必看无疑的,你要是喜欢文学,这些书你非看不可。无奈吴霜开始大段大段地背本来对于那个年纪的她很枯燥的《史记》,看不懂,就背,后来背着背着,吴霜的执著劲儿又上来了,又开始“死”《史记》。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吴霜又开始背唐诗,没事就背。“文革”后期,没学可上,吴霜就天天在家挑自己认为该读的书读,该背的诗背。这几年成了吴霜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读书时光。

当多年后的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使她感叹再也没有时间读书了的时候,她会庆幸地想起当年,在那个漆黑如夜人人自危的年代,至爱的父亲竟然为她创造出了一段淋漓尽致无所顾忌的读书时光!

后来吴霜开始学钢琴,学音乐,一直到现在,她再也没有时间尽情地去读书了,这也成了她最遗憾的一件事。所以,吴霜想写一篇文章———《无法读书》。

书架满了,心里才踏实

和书打架,吴霜总是赢;为了书,和父亲打架,吴霜还是赢,好像一切都充满了喜剧色彩,也许是她对书的执著和痴迷感动了老天,所以吴霜每次遇到和书有关的问题胜利总是站在她这边。有书,吴霜的生活就有了乐趣;有吴霜陪伴,书的价值才体现得更加珍贵。

吴祖光家中藏书甚多,有“朝阳区藏书状元”之称,吴霜特别喜欢父亲这些书,看着书架上满满的,吴霜心里就觉得踏实。可 1998年底的一天,吴祖光突然决定把一部分书大概有五千多册捐给北京戏校。等北京戏校来取书的时候,吴霜一看一包一包的书都被他们拿走了,就急了,说这些书我还要呢,吴祖光说不行,咱们家书太多了,吴霜不干,和父亲打了一架,后来北京戏校的人也不好意思了,说你们父女俩也别吵了,她要哪些书就让她留下吧,最后在吴霜的坚持下,吴祖光做了让步,就这样,有 100多册书被截留下来,成了吴霜的最爱。尽管有很多书都被拉走了,但好在过了不久,家里又添了很多新书。看到书架上又被填得满满的,吴霜才高兴起来。

1981年,吴霜拿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就出国留学了。到了那儿,受各种生活的启发,吴霜又转行写书。写书和读书,几乎成了吴霜生活的全部。吴霜说,这是她的最爱,这两者不可或缺。

风花雪月,只是过去时

吴霜最喜欢读的书就是《红楼梦》。十六七岁的时候终于能读懂了,吴霜就一遍又一遍地看这本书,每读一遍,她就加深一层对它的理解。吴霜觉得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以前只是看里面的风花雪月,看贾宝玉谈恋爱,后来看贾政怎么从政,贾雨村怎么糊弄人,看里面小人物的生活,越看越带劲,以至于这本书她都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中国的四大名著中,吴霜认为只有《红楼梦》是最具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的,它的文学水平、文学价值和独创水平是其他三部都比不了的。

爱屋及乌,吴霜还喜欢读关于《红楼梦》的各种研究文章及书籍。有人曾跟吴霜说:“什么时候你能读懂了评论《红楼梦》的书,你就到一定水平了。”以至后来吴霜的写作都受到《红楼梦》很深的影响。

吴霜还喜欢看白先勇、张爱玲的书,他们都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非常成功的作家。

工作忙了,看书的时间少了,吴霜就选择读短篇小说和一些剧本。这对她的戏剧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莫里哀、莎士比亚、王尔德、萧伯纳,中国的郭沫若、曹禺包括父亲吴祖光创作的剧本她都看。

“ 100个作家里未必能有 10个剧作家,剧作家的创作水平要求更高。”吴霜现在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剧作家。

积累阅历,缩短成熟期

每个人的阅历都需要积累,尤其是积累你的知识库,如果你读的书多,你的成熟期就可以提前,你出成绩的时间也可以提前,这是一个捷径。一个人的人生经验越丰富,你对社会所产生的创造力就越强。如果你提前读书,读的书多,你的爆发力就可以提前。读书多,可以代替你的阅历。

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吴霜自言她出国的人生经历也增加了她的阅历,也就等于读书。她最感谢父母的一点是教会了她怎么读书,还有一点就是送她出国。竖起大拇指,吴霜说了句:“真棒!”

“读书可以使人提前产生对社会的创造力。哈哈哈……”吴霜爽朗的笑声中透出几分对这句总结性话语的得意。吴霜认为,如今一个人要想出成绩,得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若干个阶段,而多读书就可以缩短这个时间段。

剧作家、歌唱家、作家这几个角色,吴霜最喜欢的还是作家这个角色,因为这种创作是独立的,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吴霜透露,她最近在写一本《我们家》,不是写家史,写的是吴霜眼中的百态人生。

吴霜喜欢写小人物,因为她觉得小人物是最难写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人物,她能在街上跟卖冰棍的老太太聊上几个钟头,也能在一边偷听俩妇女聊家长里短、聊私事,这些,都是她创作的源泉。

要想成功,得先学做人

平日里,母亲新凤霞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台上做戏,台下做人。民间艺人出身的母亲,这句话是她一生很刻意而为的行为准则。而父亲吴祖光经常给人题写的一句名言则是: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这两位文化名人父母的处世之道,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他们在事业上成功的一种原因、一种源头。所以,吴霜总说父母是她人生中与人相处的第一楷模。

“我想,在人的生命中,成绩或许并不是第一位的,但是如何做人却必然是成功的首要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85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