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门户
中国古代汉族男女婚姻,受传统习俗影响,均以父母之命为大,媒妁之言为准。虽说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且决定男女双方后半生的幸福和痛苦,
但男孩子订婚一般都是由男方家父母托媒求婚于女家。只有在女方家父母同意后才以先男家后女家的程序进行“相看”或称“相门户”的。那时“相门户”,男家要赏给女方装烟钱或押婚物品。
2、定亲
媒人将女方的“庚帖”,即生辰八字,送往男家,请占卜者推算是否合婚,有无冲克等,如愿后,需“还帖”并议聘礼数目。择日将聘礼的一半送往女家“过小礼”,又称“挂坠子”。婚礼之前必将聘礼全部送往女家,称为“过大礼”或“通信”,并议婚期。
聘礼之外还要有筷子、葱、粉条等物,女家留半,男女双方还要请“全科人”(父母双全)的妇女为新人裁衣,称为“开剪子”。过礼的数量和档次要由媒人与双方协商后确定。大都要一猪一酒或双猪双酒(一猪:即一口肥猪,重量必须100斤以上;一酒:一般为50斤),
另外加成衣数套,单、夹、棉衣数套和一部分现钱。钱的多少按男方家的贫富而定,再由男方选一吉利日子,设酒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俗称“相门户”。然后女方家也设酒宴请媒人和男方家长,俗称“换盅”。至此,才算正式订婚。
3、查日子
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4、婚礼
婚礼前日,女家宴请亲友、邻居、宾客,馈赠钱物,称之“助妆”或“添箱”。结婚日期多为男方决定,但也必须征得女方同意。男方将订婚时女方所要的一切钱物都要送至女方家,俗称“过大礼”。然后才能结婚。结婚过程一般需三天。
5、贺郎歌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
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参考资料来源 -北方汉族婚俗
-晚间婚礼
中国传统习俗里:结婚习俗大全 网页链接
传统系统:送亲 双方父母见面 结婚藏鞋 结婚点蜡烛 说媒 结婚改口费 结婚滚床
结婚滚床:八字合婚 本命年结婚 结婚吉日 结婚冲喜 领证吉日
各地习俗: 不同民族结婚 世界各国结婚习俗
禁忌习俗: 参加婚礼禁忌 国外婚礼禁忌 结婚当天的禁忌
在婚礼举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的仪式有很多,包括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以及彩礼合体双方会面的这些准备。结婚并不只是两个人生活的开始,也是两个家族两个家庭之间的结合。所以在婚礼之上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包括婚服以及婚礼的流程。
婚前准备
传统的婚礼仪式,真有三媒六聘。对于婚礼来说,有一套非常常见的婚礼流程,经过现代的改良和延续,我们的婚礼流程有所简化,但重要的步骤还是不会省略。在婚礼之前有没人提亲和双方相看的这个活动。这就和现在的自由恋爱是一回事,是我们需要看重对方,然后才能走到下一步。没人上门说妻,然后男方下聘礼。双方要合八字看家具,互相了解,进一步的确定婚礼。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于男方来说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婚前习俗
婚姻能否成功的很大,一个重点就是在男方,需要做出比较大的退让和金钱方面的支出。就是因为在传统意义上,婚姻里面总是女方付出更多,男方更需要一个贤良淑德的贤内助来打理家庭,所以需要对女方有足够的尊重和足够的付出,也让女方的家人看到自己的诚意,这样的婚礼才能够进行的顺顺利利,生活也能够美满起来。
婚前过礼。
作为一个有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要尊重彼此的意见,在双方都确定了可以继续之后要开始过礼。因为在举行婚礼当天,新娘子会带着自己的嫁妆嫁入夫家,所以在结婚之前男方需要隆重的给女方下聘以及过礼。过礼第一步是生辰八字,红帖的交换。合过八字之后就是选日子。婚礼的这个过程,必须是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称,择日也称为送日子,在传统的历书里面也可以根据星象和命运学推算。
结婚过礼流程根据字面意思大家也不难知晓,它就是结婚过礼所需要的步骤。要知道,传统的结婚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简化,结婚的程序一般都是从今过礼开始的,而结婚过礼其实就是下聘礼,那么到底过礼要走哪些步骤呢?
结婚过礼流程一:要找媒人将两个人的生成八字相互的送到对方的手中,由双方的父母各自的去为子女的另一半算生成八字是否相和。如果说两个人的生成八字不和,那么结婚的事情就会有变化。不过现在的人都是不迷信的,因此很多时候都省去了这一步骤。
结婚过礼流程二:选定合适的日子,这个选定合适的日子是要男方的父母去寺庙或者是通过别的途径去选择良辰吉日的,确定好时间之后将这个日子告诉女方,这样女方的父母就可以提前的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女婿上门过礼。
结婚过礼流程三:将过礼的礼全部的送到对象的家中,一般来讲,过礼都是男方的事情,不过现在的社会有些女方是主动者,因此也有女方过礼的情况。过礼的内容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区风俗有所不同的,有些地区是只有礼金,而有些地方则是有鸡鸭鱼、酒、猪肉肘子、衣料、首饰等等,当然也有礼金。少数民族的话就更不同了,有些没有礼金,聘礼是粽子以及猪肉和鸡蛋等等。
结婚过礼流程四:过礼完毕之后,男女双方就要商定日期去办理结婚证,确定正式的婚姻关系。当然根据中国的国家规定,领证前都是要做婚前检查的。
看完以上的结婚过礼流程大家是不是会过礼了呢?结婚毕竟是人生中的大事情,所以说很多的知识都是要学习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两个人商量着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过礼是顺利的,让结婚是顺利的,让双方的父母都是高兴的。此外,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过礼的礼金还是礼品都要是双数的,寓意好事成双,成双成对的意思,千万不要错了,否则就会让对方的家人不舒服,影响日后的相处和交往。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至于男女本人没有自主权,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过程。通媒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说“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多称“传柬”或“换帖”。男家写好柬帖(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帖,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婚前,男方.的亲友邻居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子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娘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可以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并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帖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帖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新娘双方同去岳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聊城一带除3天回门外,娘家人还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如此繁缛礼节,贫寒人家难以讲究,极贫者则由老人陪同新娘持一小包袱至男家即为完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