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什么时候,你知道吗?

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什么时候,你知道吗?,第1张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大事,但并不是什么时候结婚都是合适的,相信每个家庭的教育中都有不要早恋的说法。其实,在国家的法律中,是有专门规定的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的。

关键词解释: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男方的结婚年龄不得比22岁早,女方的结婚年龄不得比20岁早,在男女双方都大于这个年龄的时候,双方方可结婚,否则民政局婚姻登记所将予以驳回。

在建国之初,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并不是现在的22岁和20岁,而是18岁和20岁,这是由195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所规定的。在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姓刚刚从连年战乱中解放出来,社会逐渐变得和平和走上正轨。国家对生育政策相对放松,由此规定的男女结婚年龄为,男方的结婚年龄不得比20岁早,女方结婚年龄不得比18岁早。这样的生育政策在当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家的人口在短暂的几年里得到了飞速增长。

在一段时间的飞速增长之后,到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激增到了接近10亿,而依照中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显然中国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又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迫害,中国经济总量很低,人均平均经济水平更是惨不忍睹。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人口继续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增长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很难得到发展。于是,1980年,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更改了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新修订的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不得早于22岁,女性不得早于20岁。

看起来,中国法定结婚年龄这样的改动只是改动了很小一部分,但实际上,这样的改动实际影响到了整整一代人。下面按照这样的算法来计算,就会发现,改变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的措施是有很大的效力的。比如,假设一对夫妇都是在结婚两年后要孩子,那么,在之前年龄结婚的夫妇就是在女方20岁时获得下一代,而在推迟了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之后的那一代,是在女方22岁时获得下一代。这样依此类推,在100年之后,前者就已经传到了第五代,而后者依然是在第四代。

由此看来,按照这样的算法,推迟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对社会的计划生育以及人口控制政策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甚至有了国家将会再次推迟晚婚晚育年龄的说法,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对中国适龄青年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我的家乡是北京,在北京有许多有趣的结婚习俗,例如下面这些:

1解放前:

聘礼、嫁妆、娶亲、洞房、回门。

解放前的婚俗形式在北京极为盛行,一般程序是:说媒、相亲、换帖、订婚、娶亲、迎亲、回门。其中,“换帖”和“换妆”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男女双方通过“换帖”确定彼此的生辰八字,之后在“换妆”时选择结婚的吉日。在结婚当天,新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梳妆打扮,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夫家,新娘在到达夫家后,要向公婆敬茶、行礼,而新郎则要陪同新娘前往女方家中拜见岳父母。

2建国初期:

三大改造、婚事新办。

建国初期,北京的结婚习俗开始有所改变。为了破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北京市政府开始推行婚事新办的政策,规定结婚必须是自愿结合的男女双方,不得强迫命令;实行男女婚姻自主,禁止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一时期,婚事新办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化婚礼仪式、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等。

3文革时期:

破四旧、立四新、不准结婚。

文革期间,结婚习俗受到极大的破坏。在这一时期,结婚被视为旧社会的遗物,被赋予了破四旧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结婚被定义为“旧事物”,不被社会所接受,因此不准结婚。此外,在文革期间,结婚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破旧立新”、“除旧布新”等,旨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树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

4改革开放至今:

自由恋爱、婚事新办、聘礼、嫁妆、娶亲、洞房、回门。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结婚习俗逐渐恢复了自由恋爱、婚事新办的传统。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结婚不再是旧社会的“三大件”之一,而是个人的选择,应该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在结婚习俗方面,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聘礼、嫁妆、娶亲、洞房、回门等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665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