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总统穆贝加夫人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现年52岁的格蕾丝·穆加贝是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的第二任妻子。据英国广播公司BBC透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格蕾丝在津巴布韦总统府官邸找到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在总统官邸任职时,备受罗伯特·穆加贝的青睐。
不过,总统那时有一个与他结婚长达40多年、因罹患绝症而卧病在床的受人爱戴的第一夫人。直到1992年穆加贝的妻子萨丽去世之后,格雷丝带着与穆加贝所生的两个孩子,于1996年与穆加贝举行了世纪婚礼。那一年,格雷丝31岁,穆加贝72岁。
成为第一夫人后,格蕾丝设立了孤儿院、慈善机构、学校,同时还经营着农场和乳制品公司。总统还专门在津巴布韦民盟总部外,以第一夫人的名义,建立一条大道。
此外,罗伯特·穆加贝还出钱让格蕾丝在津巴布韦大学“镀金”。仅短短两个月,格蕾丝就获得了社会学博士的学历。凭借这张文聘,第一夫人以“格蕾丝博士”之名,开启了她的政治生涯。一跃成为津民盟中央政治局委员、妇女委员会主席。
扩展资料
格蕾丝的崛起,曾在津巴布韦执政党、军队内部遭到强烈抵制:她并非革命元老;更因2003年国内大饥荒期间,赴巴黎疯狂“买买买”,为自己赢得“津巴布韦第一购物狂”的“美名”。
不仅如此,格蕾丝的暴躁脾气也曾引发巨大争议。2009年1月15日,格蕾丝在香港尖东香格里拉酒店门口,对英国《泰晤士报》“狗仔队”记者琼斯大打出手,一度引发外交尴尬。最后,格蕾丝因获外交赦免权,免除诉讼。
在政治上,穆加贝因其年龄问题,总统的接任人选频频浮现。2014年11月,格蕾丝以涉嫌参与谋杀总统穆加贝为罪名,大力打压同为女性***、前副总统穆朱鲁。尽管后者极力否认,但依旧还是一同与其他交往密切的部长被逼下台。
-格蕾丝·穆加贝
大津巴布韦是津巴布韦中部马斯文戈附近一座被毁坏的城市,曾有人居住在公元前。1100 到 C。1550 年(繁荣约 1300 年 - 约 1450 年)在该地区的晚铁器时代。它是讲班图语的绍纳人津巴布韦王国的首都,坐落在一座天然城堡上,包括许多使用无砂浆的花岗岩砌块建造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碑。
在班图语中,成群的石头建筑被称为津巴布韦,因此该遗址和王国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一个石头结构,大围墙- 一个高电路墙和塔 -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古代纪念碑。这座城市的繁荣得益于农业、金矿和到达东非海岸的贸易网络。它在 15 世纪开始衰落,可能是由于其黄金资源枯竭或人口过剩,绍纳人向北迁移到穆塔帕的一个新地点 在大津巴布韦发现的几个皂石雕像代表一只鸟,这种生物今天出现在现代津巴布韦的国旗上。大津巴布韦于 1986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津巴布韦高原
以大津巴布韦为首都的津巴布韦王国是由绍纳人建立的,绍纳人是一个讲班图语的人,从公元 2 世纪起首先迁移到南部非洲。除了其中心地带位于马绍纳兰中部(津巴布韦北部)外,该王国的确切范围不得而知。津巴布韦高原地区位于南部的林波波河和北部的赞比西河之间,由温带草原组成,没有采采蝇,尽管降雨量一直难以预测,至少有一次干旱的威胁十年。
黄金很容易从津巴布韦高原的地表矿床和浅矿中以及赞比西河的支流中获得。
在大津巴布韦达到顶峰之前的千年中,该地区的总体历史如下。从公元前 3 世纪开始,就有证据表明绵羊、山羊和牛被驯化了,尽管这种做法直到公元 1 世纪才普遍存在。当然,早在绍纳牧民带着他们的牲畜和炼铁技术到达之前,一小群游牧狩猎采集者就已经居住在该地区,事实上,这两个群体将继续争夺领土直到现代。
到 7 至 9 世纪,社区的建立模式一直延续到 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到来。人们住在泥泞的茅草屋或石屋里。制作简单的陶器,用兽皮制作服装皮革,用铜和金制作珠宝,用铁制作武器和农具。这些物品也在该地区进行交易,在津巴布韦王国,盐是一种有价值且需要的商品。还发现了玻璃珠和贝壳,这是与海岸贸易的证据,即使在这么早的时候也是如此。
累积的考古证据表明,从 10 世纪起,一个以农业(特别是高粱、小米、南瓜和西瓜)、畜牧业、狩猎和本地贸易(使用当地的铁、铜和金矿床)。随着这些社区的繁荣,以及随着他们的贸易网络扩展到斯瓦希里海岸的大型贸易中心,他们能够从第二个千年开始建造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石碑。大津巴布韦位于现代马斯文戈东南约 30 公里(19 英里)处,是该地区 300 多个铁器时代石遗址中最大的一个,该地区今天覆盖了现代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
建筑特色
希尔综合大楼
大津巴布韦位于 80 米(262 英尺)高的自然山坡上,既是举行仪式的重要场所,也是易于防御的地方。城堡上有人居住稀少的证据,有时也称为 Hill Complex,可以追溯到 5 世纪(根据放射性碳日期),但随后在 11 至 12 世纪铁器时代人们到达时被中断并以更大的强度恢复那里的物质文化与以前的居住者不同。该建筑群可能在此后作为宗教场所发挥作用,也许作为墓地对于酋长。或者,它可能一直作为宗教场所发挥作用,在那里崇拜祖先并进行祭祀和奉献。不过,卫城上还留有石基泥屋遗迹,有可能曾被用作皇家住所。在 13 世纪中叶的某个时候,Hill Complex 被花岗岩干石墙包围着(19-39 英寸)的厚度。这堵墙包含天然花岗岩巨石。
大外壳
从 c 1000(如果不是更早),城堡下方的山谷也有人居住。占主导地位的是 13-14 世纪的大型椭圆形石墙,部分厚 55 米(18 英尺),高 97 米(32 英尺)。墙壁略微向内倾斜以增加稳定性,并且规则的通道穿过底部以排出水平的内部空间。还有一个正门入口面向 Hill Complex 和其他几个,这似乎排除了墙壁的任何军事或防御功能。
里面是第二堵墙,它在某些地方形成了一条狭窄的走廊,因为它遵循外墙的轮廓,并通向一座高大的石碑或塔楼。该塔呈圆锥形,最宽处有 5 米(16 英尺),高达 10 米。墙壁和塔楼采用干石花岗岩砌筑而成,具有精确的走向,通常被称为大围墙。
大围墙将成为大津巴布韦统治者威望和权威的有力象征。
这座建筑的总周长为 250 米(820 英尺),其用途尚不清楚,但它可能是皇家住宅,塔楼用作粮仓(谷物是一种常见的贡品,供人们使用)绍纳统治者作为礼物赠送)。在这里和 Hill Complex 发现了大津巴布韦最奢华的手工艺品。然而,墙壁和内部平台以及石扶壁的特殊布置很难解释为仅仅是住宅。无论确切的功能是什么,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大围墙将成为大津巴布韦统治者威望和权威的有力象征。
山谷遗迹
附近还有许多其他单独的石头建筑也被高墙包围,以及许多大型圆形泥浆和柱子房屋(比石头房屋更早)的遗迹。这第三个区域被称为山谷遗址。泥屋的直径通常为 10 米(328 英尺),因此茅草屋顶的高度将达到 6 米(197 英尺)或更高。
这些废墟的数量和地理分布表明,随着城市的繁荣,人口会增加。占地 1700 英亩(700 公顷),拥有如此巨大的建筑,肯定有一个统治精英,也许还有一个中央权力机构,统治着大约 18,000 人的总人口。在该遗址以及赞比西河中游的沙巴 (Shaba) 和因贡贝伊莱德 (Ingombe Ilede) 发现的铁铃等传统上与统治者相关的物品的相似性表明,与该地区的当代文化有联系。
与社会
与南部非洲其他地区一样,津巴布韦社会由男性家长主导,他们与同龄人争夺权力和影响力。获得这种权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拥有牛。一个男人的妻子的数量是另一个成功的指标,因为这与他可以支配的劳动力相对应。妇女被要求播种、照料、收割、准备食物和取水。未婚男性狩猎、放牧和制作衣服。没有自己财产的男人可能会成为一个有财产的男人的家属,这个男人允许他们协助放牧,以换取食物和住所。这种受抚养人是男性在津巴布韦社会成功的另一个指标。
部落的首领可能是最富有的男性,尽管这个职位通常在绍纳人中世袭。酋长没有军队来支持他的权威,因此很可能大多数酋长都试图在他们名义上的控制下容纳他们社区的高级男性和下属酋长的意见。一些地点火灾破坏的考古证据表明,竞争群体之间偶尔会发生冲突。至少,石碑是某种政治权威的证据,但除了它足够丰富并且控制了足够的劳动力来建造如此庞大的结构之外,它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还不得而知。
该部落的放牧男性的男孩在与社区隔离的情况下与同龄人一起接受了几个月的教育。男孩们被教导狩猎技能,必须忍受身体的艰苦和耐力考验,并被教导部落的传统和习俗。在训练期结束时,他们接受了割礼并取了一个新名字,这意味着男孩们已经变成了男人。女孩还接受了集体教育,为她们未来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做好准备。当一个女孩结婚时,她离开了她的家,和她丈夫的家人住在一起,她的父亲赠送了一份牛的嫁妆。
贸易
甚至通过 400 公里(250 英里)外东非海岸的商人发现的非非洲商品也证明了大津巴布韦与更远的其他国家有贸易联系。由于来自津巴布韦王国的黄金,基尔瓦及其位于现代莫桑比克的索法拉前哨成为所有斯瓦希里贸易站中最繁荣的。这种黄金很容易从津巴布韦高原和赞比西河支流的地表沉积物中获得。当这些资源耗尽时,露天矿被挖到 30 米(100 英尺)深。黄金,象牙,铜(通常投在X形锭)的这种奇特的奢侈品作为中国交换明瓷刻彩陶从波斯 没有市场,这种交易是为了统治精英的利益而通过易货进行的。因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跨区域贸易为这座城市带来的财富不仅体现在发现外国奢侈品方面,还体现在建筑和艺术方面。
艺术
对后代来说不幸的是,在 1890 年代欧洲殖民主义者在该地区活动期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系统地掠夺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那些进入公共领域的人工制品几乎总是没有任何关于它们被发现的背景的信息。
已经发现了许多精雕细琢的皂石雕像,其中包括八幅栖息在超过一米(39 英寸)高的巨石上的鸟类。这种鸟被称为津巴布韦鸟,与自然界中的任何鸟类都不相似。它出现在今天的国家国旗上。皂石雕像等人工制品暗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仪式性质。其他雕塑包括牛和裸体的高度风格化的女性形象。生产出质量非常好的简单的无釉陶器——通常用石墨覆盖,然后抛光。形式包括带有独特阴影三角形装饰的葫芦形器皿、用途不明的小圆盘和小屋模型。
衰落和后来的历史
大津巴布韦衰落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最可能的解释是来自敌对国家的竞争和金矿开采。人口过剩也可能导致问题,例如土地过度劳累和森林砍伐,这种情况可能因一系列干旱而陷入危机。当然,到了 15 世纪,与沿海贸易的任何联系都已停止。到那个世纪下半叶,绍纳人向北迁移了几百公里,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国家——穆塔帕王国。因此,大津巴布韦市在很大程度上被遗弃了,直到 19 世纪后期欧洲人抵达后才被“重新发现”。他们被种族主义蒙蔽了双眼,无法让自己相信这样的地方可能是由非洲黑人建造的。腓尼基人在距家乡数千英里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城市,并且在物理上尽可能远离大海。然而,考古证据证明大津巴布韦是由土著黑人非洲人建造的。
津巴布韦王国曾经拥有的领土仍然有人居住,但在 19 世纪马塔贝莱兰王国成立时被恩德贝莱人征服。到 20 世纪初,该地区处于英国南非公司的控制之下,1911 年形成了两个新州:北罗得西亚和南罗得西亚。后一个国家将在 1980 年成为津巴布韦的现代国家。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国家格言 One Zambia, One Nation
翻译 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名释义 因赞比西河而得名。
别称 铜矿之国
国歌 《独立高歌尚比亚,自豪又自由》 (《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
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面积 753,000平方千米
国花 三角梅
人口 11668万
民族 有73个部族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 卢萨卡
主要城市及功能 恩多拉(Ndola),赞比亚第二大城市,铜带省省会,人口约60万,是赞比亚工业中心。 卡布韦(Kabwe),中央省省会,人口约50万。基特韦(Kitwe),位于铜带省,主要铜矿所在地,人口约40万。利文斯敦(Livingstone),南方省省会,主要旅游城市,人口约10万。
货币 赞比亚克瓦查 Zambian Kwacha KW;K ZMK 1ZMK=100 nywee(恩韦)
名胜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
独立日:10月24日(1964年)
国庆日:10月24日(196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国徽;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家政要:总统鲁皮亚·班达(Rupiah Banda),2008年11月当选。
风俗 赞比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跳舞是他们最喜爱的传统娱乐方式。赞比亚城市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美观。农村房屋较小,一般为砖瓦房。赞比亚气候温和,夏季的衣服可以常年穿用。 赞比亚人民的主食是玉米面、面粉、大米,佐以各种蔬菜水果。
禁忌和礼仪 赞比亚人十分注重礼节,朋友见面后,用两只手紧握对方,还要上下摇动,热情寒暄。赞比亚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临门,主人都是热情接待,并用咖啡、汽水、水果、点心等招待客人。赞比亚人待人友好,在路上车子相碰,他们下车不是互相指责,大吵一通,而是各自检查自己车子的损坏程度,等待警察来处理,一切依法办事。在这里搭便车是常事,司机都是分文不取。赞比亚禁忌不少,因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例如,女主人一般不接待客人;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因为单单用左手有侮辱人的意思。
人口:1120万(2002年估计)。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 位于国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80米。人口约87万。始建于1905年,随铁路的铺设而兴起。1955年起曾为北罗得西亚殖民地首府。1964年赞比亚独立后,定为首都。全国工商业中心,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省68县。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部、西北、铜带、中央、东部、西部、南部、卢萨卡。
自然地理:
面积752614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这是非洲第四大河,长2660千米,流经西部和南部。著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它也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是赞比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刚果河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发源于赞比西河的上游,是和民主刚果的分界河。另外,卢安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山区,由东北向西南部穿过东方省全境,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三国交界的边陲小镇——卢安瓜与赞比西河汇合后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萨湖。
赞比亚属热带性气候,因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台地,湿度低,比起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当地有下列3个季节:干冷季:5-8月,156-267℃。干热季:9-11月,267-322℃。湿热季:12-4月,267-322℃,为雨季。全国年平均雨量为1,270毫米,首都卢萨卡为760毫米左右。全年可穿着夏季服装渡过,但在干冷季时日夜温差大,须穿着毛衣。
[编辑本段]2历史
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1924年英国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中非联邦”。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独立党组成“内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总统。1973年8月通过新宪法,宣布赞进入第二共和国。
[编辑本段]3政治
1991年8月修改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归总统。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取消总理职位,增设副总统,内阁部长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在总统负责制下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体制。允许反对党存在。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50个席位,总统可另选派8位指定议员。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赞比亚时报》、《Z字杂志》,英文报刊。此外还有《每日快讯报》、《每周邮报》、《全国镜报》等。赞比亚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1969年1月成立。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88年。下设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外交: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主、自由、人权、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
与中国关系:1964年10月29日,赞比亚同中国建交。2003年11月,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12月,赞比亚副总统卢潘多·姆瓦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与赞比亚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编辑本段]4经济
经济结构单一,以矿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赞比亚是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国,2004年铜产量约40万吨。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3%。采矿业较发达,是赞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制造业较落后,原材料和技术均依赖进口。主要有化肥、纺织、水泥、玻璃、粮食加工、制糖、铜制品、轮胎、锯木、汽车装配等。能源主要来自于电力、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均能自给。赞水电资源丰富,占总电力的97%左右。赞主要从中东进口石油。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位居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约半数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约900万公顷,已耕地约144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另有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旅游业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
[编辑本段]5名胜
卡里巴湖位于卢萨卡南端197公里处。1938年在赞比西河的赞比亚一侧建成卡里巴水电站,截流形成巨大的卡里巴水库,水库大坝高128米,长127米,坝上路面宽12米,库容量为200万亿立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卡里巴湖,湖长282公里,最大宽度32公里,总面积2,000平方英里。沿湖建有一些娱乐休闲的度假村,并可租船在湖上泛舟游览、垂钓。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的大瀑布。在赞比亚马兰巴城西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带成“之”字形峡谷,绵延达97公里。主瀑最高122米,宽约1,800米。被岩岛分割成五股,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飞雾和声响可远及15公里。瀑布年平均流量1,400米3/秒,雨季时可达5,620米3/秒。水力储量巨大。赞比亚侧建有水电站。是世界著名游览地。
世界上的瀑布,其数众多,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赞比西河中游上的维多利亚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以其气势磅礴、水雾滔天的特点誉满人间,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著名的游览胜地,世界七大自然奇观榜中有名,它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际游客。
赞比西河是非洲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2660公里,它流经安哥拉、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赞比西上游河水水清波静,象群和鳄鱼时常悠闲地漫游在河畔的草丛里。然而,当赞比西河流至赞比亚西部和津巴布韦交界处不远的地方时,突然出现一个黑沉沉的千丈峡谷,迎面拦住河的去路。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万顷银涛整个跌入约120米深的峡谷中,卷起千堆雪,万重雾。只见雪浪翻滚,湍流怒涌。峡谷中风吼雷鸣,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仿佛山岳震撼、大地摇动,惊心动魄。这昼夜不停发出的沉雷般的轰鸣,可声传十几公里远。瀑布激起的浪花水雾,可飘达1500米的高空,形成如烟似雾的柱状白云在空中缭绕,方圆五六十公里以外都隐约可见。那些初次来到赞比河上的人,即使还离得很远,只要望望空中的云柱,听听传来的响声,便能很快寻见这驰名世界、宏伟壮观的大瀑布。它真是世间难见的奇观壮景。
最早发现这个大瀑布的欧洲人,是英国传教士利文斯敦。他在1855年11月16日来到这里,于是以当时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并感慨地描写说:“那些倾泻的急流像无数曳着白光的彗星朝一个方向坠落,其景色之美妙,即使天使飞过,也会回首顾盼。”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独立后,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在当地洛兹语中,“莫西奥图尼亚”意为“雷霆翻滚的雨雾”。但是,在当地,外国人还是叫维多利亚瀑布.瀑布有三分之一在津巴布韦,最雄伟的部分也是在那边.如果看完赞比亚这边的瀑布,可以直接去津巴布韦看,就两旁边.大约要100美金的签证费用.
这个大瀑布是赞比西河中游的起点。赞比西河从这里进入峡谷区。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就是峡谷区的第一道峡谷,它东西长约两公里,宽约90米。从这道峡谷起,一连有七道峡谷,大都是东西走向。每两道峡谷间,又连结着一段短促的南北峡谷,形成Z字形,绵延达130公里,构成世界上罕见的天堑。
瀑布所注入的深潭下方,有一座连结两岸的铁路公路两用铁桥,人称刀尖桥。桥宽2米多,跨长约30米,全长197余米,距水面高102米,建于1905年。桥中央有一道白线,为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国界线。刀尖桥是观看瀑布最好的地方。有了这座桥,尽管四壁是悬崖险谷,但人们可以信步遨游深潭之上,欣赏那浪花飞溅、水雾弥天的壮景奇观。站在桥面往下看,那滔滔的雪浪,那吓人的万丈深渊,确实令人胆战心惊。走在桥面上观瀑,还要打着雨伞,否则全身会受到瀑布热情的洗礼。因为巨瀑激起的浪花和蒸腾般的烟雾,每一秒钟都在沐浴着铁桥。若有阳光透过,雨雾就折散成绚烂的五彩长虹,经久不散。若在雨季晴朗的满月之夜,月光则将其折射为“月虹”。那俨然凌空飞架的月夜彩桥,其美丽的景色,尤为妙绝。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在瀑布的深潭下面,有一群如花般美丽的姑娘,她们日日夜夜敲起非洲的金鼓,这鼓声就是我们日日夜夜听到的瀑布发出的雷鸣声。姑娘们全都穿色彩鲜艳的衣裳,其艳丽的色彩被瀑布的银光反映到蓝天上,因此就变成美丽的彩虹,如果是皓月当空,自然就现在“月虹”来。姑娘们总是一面击鼓,一面跳舞,欢乐的舞步溅起了千姿百态的水花,于是就有了蒙蒙的雨雾。这传说和美景的融合,委实妙哉。
大瀑布本身十分宽广。由于其地势不同,且有岩岛分隔,在津巴布韦一侧,人们还可以顺着幽径,自西向东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各个段落的不同景色。最西边的一段宽约30米,瀑布气势甚为雄厉骇人,人们称之为魔鬼瀑布。与它毗邻的是主瀑布,水量巨大,宛如万马奔腾,它高约93米,中间有一条裂缝。主瀑布之西为瀑布岛,其东为南玛卡布瓦岛。南玛卡布瓦岛旧名称利文斯敦岛,因利文斯敦当年曾乘独木舟到达岛上而得名。而玛卡布瓦岛东边的一段瀑布,流经一段地岬,瀑布形如新月,故称马蹄瀑布。再东是大瀑布的最高段,跌水高约120米,这一段被称为彩虹瀑布。在翠绿的山峦上空,经常挂着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虹,加上飘忽的薄如轻纱般的银雾,犹如置身仙境,恍惚迷离。在彩虹瀑布旁边,是扶手椅瀑布。这里是一块洼地,在旱季,它常常成为一个深池。最东面是东瀑布,它在旱季往往涸干,显透出一派千寻峭壁。每逢雨季,各段瀑布都挂满千万素练,极为壮观。大瀑布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400立方米,在雨季,可达每秒5000立方米。观看瀑布最好的月份是从圣诞节之后到来年的3-4月份之间.很雄伟.来赞比亚工作或旅游,不去那里看一看是会后悔的.
大瀑布倾注的第一道峡谷,在其南壁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把南壁切成东西两段,峡谷宽仅60余米,整个赞比西河的巨流就从这个峡谷中翻滚呼啸狂奔而出。峡谷的终点,被称为“沸腾锅”,形成的无数深邃的旋涡,宛如沸腾的怒涛,在天然的大锅中翻滚咆哮。
南壁的两段,称雨林区,与赞比西河西岸相连,长满绿树青草。大瀑布的水沫腾空几百米高,使这个地区充满水雾。
看完瀑布,可到旁边的国家公园逛一逛,运气好能看得到大象等野生动物.同时,如果开车去利文斯敦,一定要开4*4的吉普车,一般的小车开不过去,路太烂了.现在是一间中国的公司在修路,估计2009年5月左右能修好.
6.国防
实行志愿兵役制。有现役约216 万人,年军费约139亿多美元。
最便宜的货币是津巴布韦元。
津巴布韦的物价越来越高,钱却是越来越薄,通货膨胀让许多人大喊吃不消,位于非洲的津巴布韦,感触绝对特别深,一张面额1000亿津巴布韦元的纸钞,只能换到15美元,而在津巴布韦买一只鸡要1300万津巴布韦元,游民至少要捡两个月的垃圾,加上不吃不喝才能买到一只鸡。
从2015年6月15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内,175千万亿津巴布韦元可换5美元,每个津元账户最少可得5美元。此外,对于2009年以前发行的津元,250万亿津元可兑换1美元。津巴布韦的货币津巴布韦元将在9月份停止流通,津巴布韦实行多货币政策。
扩展资料
津巴布韦曾经被称为“非洲面包篮”,一度是非洲最富有的农业国。2000年起,津巴布韦的经济开始急速下行。2007年该国的贫困率为80%,失业人口占全国的95%,是全世界失业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2007年9月,一个护士每月只能拿到约合12美分薪水,甚至买不起一瓶汽水。
2000年开始津巴布韦开始经历恶性通货膨胀,2008年6月份,官方公布该月通胀率估计超过11,200,000%,当时政府发行的世界上面额最大的5000万津元纸币只能买到3片面包,随后12月津巴布韦发行100万亿面额新钞,但实质上也仅价值25美元。
-津巴布韦元
是去的首都哈拉雷吗? 习惯禁忌到没有什么,中国人在那还蛮受欢迎的,生活上嘛,要带足生活用品,比如洗发水呀之类的,那边都非常贵的哦,另外多带些感冒药之类的,早晚温差大,那时候我感冒了连续吃一个星期的药都没好起来,最后没办法喝的姜水,换成在国内我感冒几天就好了的。还有多带一些去火的药,那边属于高原,身体容易上火。 至于相处嘛,个人觉的津巴布韦的人们素质都很高,很容易相处的,呵呵。如果还有需要问的可以M我哦
津巴布韦自1980年独立以来,高度重视国家教育的发展,其将公民接受教育作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始终将教育的发展视为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智力投资、用新思想和现代科学培育新人,作为建国的根本战略任务。教育开支一直占政府财政支出的前列。2000年度教育支出占当年GDP的83%,财政收入的1/4以上用在了教育上,如2002年教育、体育与文化部获得政府财政预算的212%,高等教育部获得政府财政预算的54%,两者相加达到266%。
津巴布韦有较完善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有大学、专业学院和专业技能学校。有高等学校13所,其中3所综合性大学,津巴布韦大学是津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分院,始建于1953年,穆加贝总统兼任校长。
津巴布韦中小学实行低收费普及教育。有小学4734所,中学1570所。2004年,小学入学率平均966%。2003年从小学读到中学的学生占该年龄组人数的666%,从中学的普通水平(“O”level)到高级水平(“A”level)的学生占该年龄组人数的162%,2002年,成人识字率为97%。目前是非洲国家中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大多数津巴布韦孩子6岁上小学(Primary School)一年级。在城市,完全用英语教学,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作为一个科目来教授。在农村,学生最初学习用他们的母语,到4年级时读和写才用英语。所学课程是国家规定的,用全英文的指定教科书。到7年级根据国家规定进行考试,考试内容是数学、英语、绍纳语或恩德贝莱语等三科的综合,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升入中学(Secondary School),大概是在12—13岁。先是根据7年级考试结果竞争上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再按地区把条件最佳的学校分配给学生。中学课程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
ZJC课程(Zimbabwe Junior Certificate) 包括8个学科:英语、绍纳语或恩德贝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圣经知识和实践(包括饮食与营养、时尚服饰、木艺加工、农艺、金属加工和制图等等)。
根据学生在 Form I and II阶段学习的情况,学生们在接下来的Form III and IV阶段,被分配到相应的班级中学习“O”level (The “Ordinary Leve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普通程度水平证书考试) 课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学生们的选择是有限制的,通常只提供8—9个科目。顶尖的学校经常允许和鼓励学生选择12—13个科目,以备“O”level的考试。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O”level考试在津巴布韦考试委员会和剑桥大学国际“O”level系统登记,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A、B、C、D、E、U,A、B、C为通过等级。 “O”level的考试大致包括以下科目:
目前,津巴布韦政府通过废除黑白分离的种族隔离教育,着力培养非洲人教师队伍以及在全国扫盲等举措大力发展教育,但由于近年推行的土地政策改革,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不力,艾滋病流行等因素,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待遇低微,中小学中师生比例偏高,缺乏必须的教学材料,教学楼破旧等。更严重的是学生毕业生人数大增,但经济结构未加改变,无疑增加了自然失业率;同时津政府未能根本改变殖民主义时代重学历、轻实践的教育模式,结果许多毕业生满足不了经济部门的需要,造成教育的进一步低效。
博茨瓦纳,全称博茨瓦纳共和国,是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
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大陆腹地,整个国土被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包围,没有出海口,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国土总面积超过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200多万,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型国家。在近代,博茨瓦与南非等国一样长期被英国殖民,是大英帝国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之一。1966年,在世界民族独立浪潮的推动下,博茨瓦纳人民成功驱逐英国殖民者,宣布独立建国。由于自身缺乏油气资源,人口又少,博茨瓦纳无论是在非洲大陆还是在国际社会,其存在感都很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