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在古代就是指结婚时:男女双方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从此结为夫妻。结发,是一种婚姻习俗。一种代表夫妻结合的仪式。
古时候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表明已经成年可以结婚。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此谓"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男女成人礼以后就代表着可以结婚了,对於婚礼古代人一样是极其看重,礼记中记述: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因此 到汉朝结发变成了结婚时的一项至关重要仪式,在洞房花烛夜新婚男女会各自剪下来一缕头发,然后将它们绑在一起以表明两人永结百年之好。《仪礼》中记述: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到底什么是“缨”呢?礼记中也有表明:女子许嫁,缨。其实缨指的就是一种五颜六色的头绳,女子到适婚年龄的年龄拥有了许配的对象,之后就用这个“缨”来绑头发。
因此古时候如果有女子用“缨”扎了头发,就意味着他早已许配了别人只不过并没有嫁出去,缨是许嫁的标志,表明这一女子早已拥有了对象。这条束发丝绳,直到成婚的当夕,才由新郎官解下。等到他嫁出去的那一天这个“缨”就必须要由新郎官帮他摘下,然后各自剪下来一缕头发绑在一起,这就是完整的结发仪式,喻意着小夫妻会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所以古代人就将男子初次结婚的老婆称之为结发妻子,也就是原配正室。
说到这里呢我想到一句话:生活中要充满仪式感。我认为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其实很有仪式感,这种礼仪知识的存在让古代人一直心存感恩,也让许多人对人生充满了敬畏之心。
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
2、问名: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
3、纳吉: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4、纳征: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
5、请期:俗称送日头或称提日,中国婚姻礼仪之一,六礼之五。即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6、迎亲:俗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通常是男家将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
扩展资料:
新式婚礼
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结婚。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婚礼仪式力求简化,由证婚人宣读礼堂所备证书,各方代表代表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或奏乐等,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迷信习俗也被逐一剔除。
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婚姻,于是对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六礼
-纳彩
-问名
-纳吉
-钠征
-请期
-亲迎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于婚嫁有一整套的礼仪规范。在当前社会,其实很多礼节都已经省略了。如今我们所称的结婚,指的就是迎新娘与吃酒宴的环节,古代的结婚,其礼仪过程包含了从求亲到送入洞房,这个过程便是六礼。
古代婚嫁讲究的是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以及迎书。所谓聘书,就是定亲的文字凭证。礼书是过大礼时的礼单,上面列明了所有礼品的种类与数量,迎书就是在迎亲时用到的文书。
六礼是依据三书制定出来的规矩。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与迎亲。所谓纳采,就是请媒婆去女方家询问,如果女方家同意,男方就要准备礼物商量婚事。
古代媒婆的地位很重要,说媒有很多的讲究。媒婆在刚上门时,是不能喝茶的,为的是防止冲淡了婚事。媒婆在整个婚嫁过程中,扮演的是沟通交流的角色,成就了双方亲事之后,媒婆并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做好善后工作。如果夫妻双方有矛盾,或者婆媳之间有问题,都需要媒婆出面调停。
第二礼是问名,顾名思义,就是将女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写在庚帖上,跟男方对照,看是否合适。古代对很多事很看重,比方说双方的属相不能相克,如龙虎、蛇鼠、鸡狗、虎羊等,全存在相克的问题,不能相配。
第三礼的纳吉就是询问所谓神灵的意见,方法很简单,将庚帖放置在灶君神像前茶杯底下,放置三天,这三天时间里,如果没有发生任何不好的事,则视为神灵允许。如果发生了诸如邻里不和、猫狗不安、诸事不顺等事,则婚事就会告吹。
第四礼是纳征,是指将聘礼送到女方家里,女方需要回礼。第五礼是请期,就是男方定结婚的日子,请求女方的同意。
第六礼就是迎亲,便是俗称的迎新娘子,迎到新娘子,拜过天地之后,就可以入洞房了。到了这一步,才算是大功告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