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婚礼习俗

闽南婚礼习俗,第1张

闽南婚礼过程传统的闽南婚俗是极其复杂的。 

      先从相亲说起吧,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里相亲,根据第一印象决定是否有交往的意向。如果男方对女方满意的话,可以直接给女方打电话。反之,女方满意的话一般不直接打电话,而是通过媒人试探男方的意思再做决定。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过两天女方的家长会在媒人陪同下到男方家里看房子。这样相当于双方都看过对方的房子了,经济情况也能看出一二。

      接下来是订婚。这天男方要来下聘金,给首饰。女方家里要请客,一般只请亲戚。订婚在闽南是很重要的,订完婚再退婚聘金就很难退回来了。

      再接着就是择日子结婚拉。有钱人家陪上百万,再加奔驰、宝马的现在也很多。这还仅仅是现金,实际陪嫁远不只这些。因为所有的家具(床除外),电器都是由女方家购买,这里面也有好几万啊。那没钱人家怎办呢?没钱人家除了要购买这些家电之外,最最不济的也要将聘金原封不动返还。反正嫁女儿花钱是一定的拉。还有一个很夸张的是,女方的陪嫁,一般是银行存折,要打印出来放大,用镜框镶好搁新房里让人看

所以,去喝喜酒的人第一眼看新娘,第二眼就是看这张存折拉。   

    

嫁妆准备完还不算完,还有很多其他必备品。我所知道的有七桶(脸盆,水桶,便盆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件,还要在这里面压糖和钱),铅,茶叶梗和竹叶(将这些剪碎新娘上婚车时洒在新娘身上。铅在闽南和“缘”同音,新娘出嫁那天穿的衣服从内到外都要用红线缝上圆铅片),两个箱子(新娘至少要准备7套衣服,结婚7天内每天都要换新,箱底还要放压箱钱),还有化妆品、香水等等零散的东西。

结婚前两三天就开始忙碌了。因为还要准备盘担。

接下来新娘要出门了。刚结婚的新娘有贵气,不能随便见人的哦。所以新娘是蒙着脸出来的。

然后要摸葱、摸蒜、摸萝卜。

再由兄弟在其头上盖上黑纱。兄在前,弟在后。

过火盆。 

出门必须撑红伞。

往新娘身上洒铅、茶叶梗和竹叶。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的一个省,福建省是靠海的,当然这里也有许多山,可以说是依山傍海,福建的简称是闽,这里有一大部分的人讲的是闽南话,这里一年四季跟北方比是相对温暖的,甚至都看不见雪,福建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结婚习俗便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福建的结婚风俗。

  福建结婚风俗

1嫁妆习俗

在福建地区,女孩子出嫁会准备两个红色的皮箱来装嫁妆,寓意着好事成双。现代福建婚礼,女方准备嫁妆时,还需要准备一辆小轿车。

2迎亲习俗

新郎带着迎亲队伍乘坐婚车去新娘家,新娘家要先燃放鞭炮庆祝,随后新郎才可以进门。见到新娘时要送手捧花,相当于定情信物。新娘出门不能回头,不然不吉利。

3行礼习俗

福建本地的婚礼,新娘新郎要在结婚那天的下午四点前,分别给男方女方的长辈行礼。长辈们会准备好红包,作为回礼。

4回门习俗

福建当地,喜酒要分别在新娘新郎家各办一次,结婚当天是在新郎方家办酒席,而第二天要配新娘回家办第二次酒席。在女方家办的酒席叫做回门酒,女方家的酒席结束后婚礼基本接近尾声了。

福建女方要准备的结婚物品

因为男方订婚的时候会送女方一对公鸡母鸡,所以女方也可以准备一只母鸡作为交换。,让男方带一对鸡(包括对方原来送来的那只公鸡也返还)去。在福建女方还需男方一套衣服,其中包括内裤、西装外套跟西裤、衬衫,还有袜子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子、金戒指,和西裤,代表“活金库”寓意新郎未来财运好。另外还要准备嫁妆。

  福建婚俗吃太平面

结婚当天迎亲队伍抵达新娘家时,新人必须要吃一碗太平面,接到新娘回到男方家后,在男方家两人还要一起再吃一碗太平面,预示平平安安。按福州传统,新人在见对方家人之前,要吃带有鸡肉的太平面,新郎吃鸡头,头代表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福州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除了鸡肉太平面里还会放两颗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祝愿大家一起平安。

我这有一些关于南平的风俗希望对你有用 定亲

南平市传统婚俗。又称“下定”,男家要做肉丸(取团圆之意),备六碗菜(取六合六顺之意),宴请媒人与亲友。将定亲首饰、男女双方庚贴“乾坤书”、六祥干果装在一个特制的“红桶”内,由寻人送往女家。女家也备六样宴请媒人和亲友。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定婚仪式有“大定”和“小定”之分。“大定”则男女两家设早宴,女方备午宴,定亲男女青年 入席后,男(女)家的长辈要分别给“见面礼”,定亲礼品仍由媒人送到女家,但提红桶之俗已废。“小定”双方都不请客,男女青年会面赠纪念品,商议有关婚嫁事项。

送贴

又称下聘、送“日子单”,或者称“送银”。南平市传统婚俗。男家备早餐请亲友,将写上结婚日期的红贴连同聘金礼品,交媒人送往女家。聘金越重,则表示男家体面。女家不收或少收礼金,则认为是“自降身价”,以后到男家将不被“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礼金废。20世纪60年代要彩礼之风又起,农村流动“六个六”(礼金360元,衣服6套,红酒60斤,猪肉60斤,鱼360斤,蛋360个),彩礼的钱物要合六数,还要缝纫机、收灵机、手表等。80——90年代还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金首饰等。

迎亲

南平市传统婚俗。婚前三天,男家要给女家送披风、花髻等。婚前一天,男家要给女家送一坛“离母酒”,女儿生育时,娘家用此坛子装酒送女儿。过门日,男家雇花轿鼓乐、举大灯笼到女家迎亲,抬新娘嫁妆的人同行。中午女家设“家母宴”送新娘。午后新娘要理去汗毛,梳装打扮,辫子要挽成发髻穿上新绣鞋,戴上霞帔,拜别父母长辈,然后由父兄抱上花轿。有的要“哭嫁”,以示从此是“两家人”;有的新娘上轿时要换下带土的鞋子,表示不带走娘家的“风水”。新娘的小弟坐小轿送亲叫“做舅仔”。一路鼓乐吹吹打打,鞭炮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坐花轿等旧俗已废,新娘多由新郎迎接新由女友数人陪伴,其中一个撑伞步行或坐布置一番的新娘小轿车到男家。

婚礼

南平市传统婚俗。旧时,花轿到男家,新郎要站到楼台高处,以示“男尊女卑”,门前放鞭炮接新娘的同时,撒食盐于火盆中发出爆响声,取“大发”之兆。新娘下轿时,送接亲男童一串龙眼干,以示“圆满幸福、百子千孙”。司仪引新人在鼓乐声中入厅拜堂。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拜长辈、内亲,每个受拜的人要给礼钱。随后喜宴开始,乐队弹唱侑酒,小舅坐厅堂首席,新郎要到席前端菜敬酒。新娘由家娘带着向亲戚敬酒(有的则宴后敬茶),以辈份为序,长辈要送礼钱,俗称“见面礼”。新娘的公婆要给小舅送红包。礼毕,送新娘入洞房,饮交杯酒,然后开筵席。有的每上一道菜,新娘要更换一件衣服,向宾客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多有废除。

闹房

新人入洞房时,长幼亲友都可以去闹新房,向新婚夫妇逗趣。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俗话说:“三天新娘没大小”,“闹房闹喜越闹越喜”,旨在增加热闹气氛,但也有的因戏谑粗野,闹得不欢而散。临睡前还要请长辈念吉词,在床上撒掷钱钞、彩果,俗称“掷床”,以兆早生“贵子”。当晚洞房灯光不熄,若有人偷得新娘的绣鞋衣物,第二天新郎要办酒赎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掷床与偷鞋之俗已废。

回门

南平市传统婚俗。第三天新婚夫妇乘轿回娘家拜见岳父母,称回门。回去时女在前,男在后。回来时男在前,女在后。岳父家中餐请回门酒留宿,晚餐男方请回门酒。女方亲友要送给新郎见面礼。三日后新媳妇始下厨房, 操持家务。结婚满月,娘家送女红用具。当年除夕前,给岳父母送年货。次年正月,男方亲戚请新娘,女方亲戚请新郎,俗称请新亲。亲戚均不收新郎、新娘拜年糖果。

入赘

又称“招附马”、“招亲”。南平市传统婚俗。男子“嫁”到女家,多是女方家缺劳力,或无男儿嗣续,招婿为儿,以承家计或续接香火。入赘完婚,男方在经济上不需什么开支,大多数家具设置和酒宴由女方自办,男方只补贴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即可。入赘前,双方家长要订立入赘合同,各执一份为凭。以长子随母姓,倘只生一子则两姓兼承祧。如果续弦之类男上女家,武夷山一带称“上门”。

生育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女儿嫁后怀孕称有“喜”,娘家要送猪肚、蛋给女儿吃。临产前送婴儿衣着鞋帽,俗称“催生”。分娩后,女婿在三天内必须送蛋、酒到岳父母家报喜,酒 壶嘴定圆塞,表示生男;花塞,表示生女。岳父母则带鸡、兔、蛋等营养食品来探望女儿、外孙。岳父母家将女婿送来蛋酒分送亲友,亲友坐月第三天做“三旦”,也称“三诞”、“三朝”,为孩子第一个诞辰纪念。请长辈取名字。

做满月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婴儿满一周月,即做“满月”,剃满月头,办满月筵宴请曾送过礼物的亲友。席中,包中婴儿拜见众亲友,众亲友美言赞誉,祝婴儿健康、聪明。一餐散席。

做周岁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婴儿诞生一周岁之日,近亲送礼祝贺,俗称“送周”。中午,在筛中摆上文房四宝、算盘、刀剑等,抱婴儿坐于筛上,任其摸取筛上之物,俗称“抓周”,婴儿第一次摸取的物件,则预示其将来志向前程,如摸取书笔则预示好文,摸取算盘的预示好经商,以此挑逗婴儿,增添乐趣,抓周后,入席宴饮,尽欢而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95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