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结婚有哪些风俗?

农村结婚有哪些风俗?,第1张

其实,我对结婚这个概念还不太了解,但自从我一同学结婚,我就懂得了一些些。其实我还在上学,人家都已经要嫁人了。近几天,看微博上一些因为结婚时,农村的一些奇葩的风俗,导致新婚二人都有些不高兴,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雅的视频,到处流传,什么锅底摸黑涂新娘得脸……那么下边就说说,我们家乡这里的风俗吧!

我家乡是在山西省的一个农村里,我们这边结婚前必须双方父母在一起选日子,这个选日子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叫半仙,反正就是懂算卦的人来选,最后再又双方父母定个黄道吉日,因为在那里老百姓都比较信这些的,毕竟农村讲究比较多,而且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大家都传承了好多年。说完选日子,那么下面咱们说一下婚前准备了。我们这边结婚是男方家摆席,而且女方这边也摆席的这种。在女方出嫁的这天,女方要从自己家出发并且还有送亲的人,园饭的人,园饭一般都是比较好的朋友,一般是六个人送亲,而且这些人也看和新娘的属相是否相合等,而且要在新娘子的身上装一些硬币,再去新郎家里的路上撒一些。男方到了女方家时就会有女方朋友拦亲的人,哈哈,只要一有拦亲的人,新郎是不会这么容易接到自己的新娘子的,但新郎也领了许多领新娘回家的人,她们会出一些难题来考验新郎,各种为难新浪,不过拦亲的人玩的差不多就拿上自己的红包后才会放人。之后,男方也接到自己心爱的新娘。到了把自己新娘领回家的时候,新郎的朋友也开始拦截新娘,他们会堵在新郎家门口和新娘各种互动,各种刁难,玩上一会儿,等那些朋友拿上红包之后才放人。等到中午开饭的时间了,新人要说一些寄语,主持人会请新人的父母上台讲话,新人会向父母说一些感谢之类的话。之后,新人要一桌一桌的敬长辈,敬同学,敬好友之类的,亲戚朋友会在这期间送一些祝福给新人或者和新人玩点游戏。等吃完中午饭,新人会送亲戚朋友,最后等所以东西都收拾完了,晚上新人就可以闹闹洞房玩一玩。

这还没玩,第二天叫回门,然后女方这边要摆酒席,和男方的流程一样,下边就不叙述了,最重要的是新娘和新郎要在在太阳落山前赶回家。毕竟是嫁出

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要回自己家。反正我就是觉得农村得讲究真多。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第一:婚礼前一天晚上“闹房儿”当地叫做“闹房儿”,就是闹洞房的另一种方式。婚礼前一天下午,男方的亲友族人们就都汇聚到了男方家里。

年轻的小伙子们帮着主家人忙碌起来,大家一起做着婚礼的最后准备工作。晚上,主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招待大家,作为孩子婚礼的正式开始。

吃过晚餐,上了年纪的长辈们都被主家人安排去休息,血缘关系近的亲属和族人都要待在男方家里。据说原来是防止小偷进来偷东西,防止坏人放火搞破坏,大家都聚在一起,帮助主人家看家护院。

现在主要还是年轻人一起热闹一下,打打牌,喝喝酒,逗弄下新郎官。通宵热闹一个晚上,天亮新郎去迎亲。

而新娘子一家,嫡亲的长辈们晚上也会来到新娘子家。一方面是要给新娘子送礼,叫做“填箱”在老社会,是要送新娘子被面、床单、新衣服等等。意思是留给新娘嫁过去填满装衣服的箱子。现在基本上都是直接给钱了,做为新娘的“私房钱”。另一方面,大家也是聚在一起,聊聊天,热闹一下,祝福即将出阁的孩子新婚快乐。

第二:新郎出发迎亲前,女性长辈给“压腰钱”。按照提前计划好的时间,新郎穿戴一新,精神打扮起来,准备去老丈人家迎接美丽的新娘。

临出发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仪式要举行。新郎的姨妈、舅妈、姑妈、婶婶们排队塞一笔钱到新郎的口袋里,叫做“压腰钱”。调皮的新郎可以用手撑开口袋,一边对长辈们表示感谢,一边求各位长辈再多给一点,把口袋装满,要不然压不住。

新郎和长辈们笑闹着,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准备着出发迎亲的最后工作。这个“压腰钱”主要是个取个好彩头,一般是100或者200元。只有直系嫡亲的女性长辈有资格给新郎,其它长辈原则上不能给“压腰钱”的。

第三:婚车出发要有“压车男孩”从新郎家出发迎接新娘,在农村是没有伴郎一说的。在几十年前是赶着牛车是接亲,由新郎的长辈中一位负责赶车。

现在早就换成了小汽车,不过不管有多少台车去迎亲,都是没有长辈陪同的。从古自今,陪同新郎的一直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他一般都是新郎血关系近的表弟、堂弟、侄儿。

这里最重点的是一定要男孩子的生肖和新郎新娘生肖都不冲突。小男孩压车,代表了祝福,寓意着来年新娘也能生个大胖小子。而到了新娘家,新娘的父母也要热情的招待好压车的小男孩,还要给个红包的。

新郎去迎接新娘,主家人就忙碌起迎亲的最后准备工作。这个时候,所有的亲友都要到账房那里随礼上帐啦。最受关注的肯定是舅妈、姨妈、姑妈这三大主力亲戚,他们的礼金也是要协商一致,是最重的。

第四:新娘子下车前三道程序。其实我一直觉得唐山农村的新郎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新娘子家里不会受到任何刁难和捉弄。坐一会喝杯茶,陪着长辈们闲聊几句就可以带着新娘子还有送亲的长辈们回家啦!

回到家大门口,新娘子下车前还要走三道程序。首先是由新郎的表弟、堂弟们燃放鞭炮。现在因为条件比较好了,大家都一般准备的比较多,用鞭炮在大门口拼一个巨大的“喜”字讨个好彩头。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和送亲人都不能下车的。主要也是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

新婚夫妻一定要知道哪些禁忌呢结婚是一件人生大事,同时也是一件喜庆的事,虽然没有古代时候天子结婚的普天同庆气氛,可是在一个家族里,却是一件全家上下都为之欢喜的事情,大排筵席,宴请所有的亲朋戚友一同庆贺,让大家都感受喜庆的气氛。新婚有很多礼节礼数,其中你知道的有多少

下面从风水方面来分析新婚必知的风水禁忌。

一、人们一般禁忌结婚的月份有农历四月和农历九月,因为分别是清明节和重阳节,为了尊敬先人,通常这两个月份是不利于结婚的。除此之外,也忌于农历六月完婚,因有半月妻的意思。

二、切忌于农历七月完婚,因为是鬼月,鬼门关打开,此月份不利于办喜事。

三、结婚当天,不管天气和环境如何,参加婚宴的宾客都切忌不可以煽扇子,因为煽扇子意味着分离,意头不好。

四、新婚房间所有一切都摆放完毕之后,最好能锁上 门,禁止让人进内,以免破坏气场。尤其是新娘,在没有嫁进男家门之前,禁止进入新房。

五、安床时,要选择“好命”的人安放,寓意用运气祝福一对新人,婚床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最好不要躺上去睡觉,尽可能等到新婚之夜,夫妻二人再一同躺上去。

六、婚宴完毕后,新郎和新娘都不可以说再见,否则会有再婚的意思。

七、离开娘家嫁到新的家,难免会有不舍,哭是人之常情,毕竟要离开自己父母,原来,新娘子离开娘家时,哭得越厉害越好,取“哭发哭发,不哭不发”的寓意。

八、新娘进男家门时,应该先要跨过火盘,再跨过门坎。

九、结婚当天,可以先让小孩子坐在床上玩,男孩子会更好一点,寓意连生贵子,也是取一个意头,祝愿新婚夫妇快点有喜。

十、结婚当天,新娘子如果累了,可以坐在凳子上休息,切忌不可随意躺下,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十一、新婚4个月内,切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如果家里有丧事,三个月内不宜办喜事。

十二、凡是寡妇或是家里有丧事还不够三个月的人,尽量避免参加婚宴或是进入婚房。

十三、传统有三朝回门,即是女方嫁到男方家的三天后要携礼回娘家,新婚夫妇切忌要于日落前离开娘家,不能留在娘家过。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例如双方家的距离比较遥远,夫妻二人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娘家的运气令娘家倒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95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