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结婚率不足20%。
进入21世纪,90、00后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角,发挥着耀眼的光芒。单身问题也随之而来,结婚率不到20%,更别谈生育率了,更是不言而尽。逢年过节,催婚成了家常便饭,家长嘴里别人的孩子如何怎样,似乎与自己无关紧要,你说你的我自顾自的有别的想法。把家人长辈的关心看成一种负担,家长说搞不懂现在年轻人想什么。
据一项最新调查报告称,截至2022年12月7日根据《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发布,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2022年2月20日统计九零后结婚率不到20%。专家从人类进化学的角度分析,结婚生子是传统模式,现在的90后开启了新模式。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
个人追求:有些年轻人可能更追求个人成就、自由和独立,他们可能认为结婚和家庭会妨碍这些追求。对婚姻的不信任:一些年轻人可能曾经经历过不幸福的婚姻,或者听说过朋友的婚姻出现问题,因此对婚姻不信任。想要追求浪漫:有些年轻人可能认为单身更浪漫,或者他们可能认为婚姻会破坏他们和伴侣之间的浪漫感。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些年轻人可能对未来感到不确定,例如职业、住所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让他们不愿意结婚。担心婚姻会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有些年轻人可能认为结婚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因为他们担心需要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职业追求
日前,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结婚率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30-34岁和35-39岁这两个结婚年龄段的占比,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若以30岁为界来看,30岁以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计达到了48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种种信息说明:国人结婚年龄不断增大,在这背后,到底是哪些婚恋观念在变化?
与恋爱时的风花雪月不同,情侣步入婚姻殿堂,难免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结婚越来越晚的背后,也存在不少困扰年轻人的现实挑战。尤其是较高的房价和生育儿女的成本,让很多人颇感沉重。在不少人看来,因为经济压力巨大,结婚不仅不会带来更好的生活,反而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既然如此不如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等自己的财务状况好一些了,再考虑结婚的事情。与此同时,一些年轻人晚婚甚至不结婚,并非出于经济压力,而是自愿选择的结果。在不少大龄单身者口中,“没遇到合适的人”是应对家人催婚的“标准答案”。
不同人对人生的规划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去衡量年轻人的择偶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面对婚姻大事,有了个性化的理解,这也可能导致平均婚龄增大,形成一个“晚婚”群体。纵观世界各国,多数发达国家都存在平均婚龄增高、结婚率下降的情况,甚至出现了所谓“单身社会”的概念。在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类似现象,并不意外。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曾描绘这样的场景:“对于那些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充满抱负的年轻专业人士而言,二三十岁确实不是结婚成家的好时机。相反,这是投身学校和工作的最佳时机,并希冀能因此有所作为”。
虽然我们不能断言中国未来也会进入“单身社会”,但不少年轻人已经接受晚婚甚至不婚的可能性,而且不会为之过度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人对婚姻的选择权实际上变大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用“必须在30岁之前结婚”之类的规矩,限定自己的人生,或者臧否他人的生活。而年轻人的婚姻状态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从社会层面而言,婚姻并非个人选择那般简单,它会带来诸多社会效应。从现实层面来说,如果真要解决国人结婚越来越晚的问题,社会能做的就是让那些渴望结婚却困于现实无奈的人,获得一定的支持与保障。
比如,不少大城市都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尽量解决年轻人的居住难题。还有不少地方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工作,尽力消除“天价彩礼”对适婚青年的阻碍。以上种种做法,都是在帮想结婚而未婚者建立进入婚姻的现实基础,让他们更有面对婚姻的底气,以及对生活的获得感。
记者 | 赵孟
编辑 | 翟瑞民
1
近日,民政部发布2022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结婚登记人数为万对,离婚人数万对。与2021年二季度万对相比,今年二季度结婚人数同比下降20%,降幅较大。
人口学专家易富贤向界面新闻分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导致一季度结婚登记锐减,二季度略有回升。今年以来,受奥密克戎广泛传播影响,二季度一些地区实施管控,导致全国二季度结婚数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3%。此外,育龄人口减少、结婚推迟、单身和丁克人口增加也是重要叠加因素。
知乎“人口观察”专栏作者“古都闲云”长期关注人口变化趋势,对近7年的季度结婚登记数做过统计分析。他向界面新闻表示,适龄结婚规模持续较快下降,奠定了近几年结婚登记数较快下降的基础,而适龄人群的初婚推迟与完成初婚者比例下降,又进一步扩大了初婚登记的降幅;此外,离婚冷静期不止降低了离婚数量,也降低了再婚数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结婚对数下降,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2016年-2022年各季度结婚数变化趋势。易富贤制图
2022年8月,民政部发布《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结婚人数连降8年,超30岁结婚人群占比近半。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为万对,比上年下降结婚率为‰,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万对,比上年下降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当前, 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对于2022年二季度结婚数下降的原因,“古都闲云”统计了从2015年-2022年的数据后分析指出,2020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受到疫情暴发的明显影响,出现了达的非正常大幅下滑,数据不具备直接可比性;根据2015年一季度至2019年四季度数据,每年的一季度是一年中结婚登记最多的季度,致使每年上半年的结婚登记数要多于下半年,这可能与一季度内的春节与“”有关。在2015年时,四季度的结婚登记数仅次于一季度且明显多于二三季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9年二三四季度的结婚登记数已经基本持平,这可能与婚姻异地登记在各地逐渐推广有关。
他据此分析2020年与2021年两年逐季度数据,发现2020年初疫情暴发导致的结婚登记数据失真的影响,较为明显地持续到了2021年的二季度。不仅2020年内四个季度的数据不符合2015-2019年保持的“一季度结婚登记数最多”与2019年时形成的“二三四季度结婚登记数基本持平”的规律,2021年二季度数据也不符合先前规律,甚至几乎和2021年一季度数据持平,是明显偏高的。
“古都闲云”认为,除了因疫情导致的数据失真让2022年二季度结婚数同比下降外,还有人口变化周期性因素,比如婚姻适龄人口减少、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这些因素的影响更为长期和重要。
民政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5岁-29岁。“古都闲云”分析,如果以25岁-29岁为婚姻适龄人口,以七普数据推算2015-2025年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化,显示2021年“适龄人群”的规模就比2015年下降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婚姻适龄人口的下降,2021年对比2015年的结婚登记数下降更大,达到“古都闲云”分析,其原因是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即达到相同的年龄时,现在的“适龄人群”中已经结婚的比例比过去“适龄人群”中已经结婚的比例要低。
他对“七普”数据分析后发现,2020年时25岁的年轻人已经结过婚的比例只有只有2000年时结婚比例的一半。“本来适龄人群的规模就在较快下降,叠加这样的初婚推迟(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的终身不婚人群)最终必然导致结婚登记数比适龄人群规模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导致降幅从扩张到”
此外,“离婚冷静期”规定的实施,也会影响到结婚数,因结婚数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再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每年离婚与再婚规模在同步增长,离婚规模略多,二者的比大约是但2021年离婚冷静期实施以后,每个季度的离婚人数从实施前的100万左右,下降到50-60万,这也会导致2021年以后的再婚数减少,进而影响结婚数。
经常可以在网络上发现一些话题,就是年轻人现在越来越不想结婚了,很多人都超过了适婚年龄,而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结婚登记人数7年连降,那么是什么原因一起来了解下。
经常可以在网络上发现一些话题,就是年轻人现在越来越不想结婚了,很多人都超过了适婚年龄,而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结婚登记人数7年连降,那么是什么原因一起来了解下。
来源健康时报
中国结婚登记人数7年连降
通过对比近年来婚姻登记数据发现,从2013年结婚登记人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据统计,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
而统计数据中,结婚登记人数最多的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省(633万对)、河南省(625万对)、四川省(535万对)、江苏省(492万对)以及山东省(487万对)。
其中广东省排名第一,而河南省结婚人数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181%。
年轻人不想结婚是什么原因
1、经济负担太重
结婚要养孩子和家庭,经济负担太重了。
其实年轻人的担心和顾虑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在结婚生子,房子和稳定的收入一个也不能少,要不然日子没办法长久地过下去。
没有经济实力,估计也是年轻人晚婚、不婚的主要原因。
2、生活方式更加自我
现在的年轻人,每做一个决定首先考虑的是我会怎么样。
一旦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束缚了自己的生活,就不能接受。
年轻人想要的生活方式更加自我,这也是因为社会环境影响所致的,当下的社会环境使得年轻人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我。
3、不想找人搭伴过日子
以前的人为了更好地生活,结婚是为了搭伴过日子的也不少。
现在的年轻人自己赚的钱够花,不想找人搭伴过日子也是非常正常的。
“我自己一个人过得挺好的,为什么要找一个人一起吃苦”,对于许多“单身贵族”来说,害怕“婚后复贫”、“失去自由”,是选择不进入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4、因为没有爱情
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灵魂,和被迫单身不同,很多年轻人是主动剩下的,他们不愿将就,步入婚姻必须要有爱情。
而本来这就是很难遇到,因此很多人就越来越晚结婚。
中国结婚登记人数7年连降,网友是怎么看的
网友一:关键是结不起婚啊,婚后还生不起孩子。
网友二:这是一个好事,结婚的人少,人口少,资源多,年轻人想通了,说明我们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一件大好事情,利国利民。
网友三:危言耸听,身边生2、3个多的是,至少两个!因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4个老人又有经济实力,又能帮着带小孩,双方都想多生几个!2胎政策是最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暂时无需要调整!
网友四:房子、车子、彩礼、生育成本(怀孕,生产,婴儿用品,择校、培训班)等等等等说不下去了我得透口气去。
随着我国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和压力增加,以及结婚意愿的降低,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7年下滑。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
近日,2020年民政统计数据出炉,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是哪些因素导致的随着我国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和压力增加,以及结婚意愿的降低,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7年下滑。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
近日,2020年民政统计数据出炉,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一、中国结婚登记人数7年连降
据媒体3月13日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
根据最新民政统计出炉的2020年度各省、市、自治区婚姻登记数据:结婚登记TOP5地区为广东省(633万对)、河南省(625万对)、四川省(535万对)、江苏省(492万对)以及山东省(487万对)。
与往年不同,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河南省结婚人数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181%。
二、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1、生活成本的上升。
近年来“不婚族”的数量越来越多,结婚意味着男女都面临着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挑战,一拖再拖更是导致适婚人群数量减少。
而随着女性心态的转变,结婚率下降的趋势扭转更是困难。
2、婚姻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
适婚人口总数的不断减少,上世纪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回国人口出生率很大程度的减少,放眼当下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也产生了很大变化。
对此,家庭,朋友圈,社会各界对于此现象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高阶段教育的普及,让年轻群体接受的观念与知识能够与时代衔接并形成属于个人的婚恋观。
2、择偶方式较为丰富
现在衍生了很多相关的经济模式,手机社交软件花样百出,线下社交逐渐无法满足当下年轻人的恋爱与生活需求,线上的各种平台与活动开始大行其道,甚至衍生出类似“虚拟恋人”等新生事物,择偶方式不再仅仅限于相亲和同好会,语音群聊与视频交友派对进入年轻人的生活。
现在的时间是2022年,在2021年结婚的人数统计约为15272万,以25岁作为计算基准,1996年到1998年每年新生人数约为2000万,再排除2021年的二婚以上统计人数,我国仍有七成以上的人口仍然处于单身。
以目前这样的趋势,结婚的人数在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结婚人数的趋势又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自从1999年扩招以来,步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直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1076万。大约计算下来,几乎同龄人中有一半都进入了高等学府。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岁,高等教育似乎推迟了一部分人的结婚计划。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将是大多数人的首要任务。成家立业,在过去几千年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是合理的。然而,在2022年,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是当下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应届毕业参加工作以及一部分人需要2-3年的调整工作,这无形中也推迟了婚姻计划。
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只要有结婚计划,父母会帮助子女全款买房或者部分按揭,上班之后,虽然收入不高,生活上也没啥压力,总之,在父母的庇护下,结婚也不是很难的事。而且过去十几年的一段时间,正是我国gdp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是生机勃勃。工资收入涨得也很快。结婚、生孩子、买车、换车、换更大的房子。主要是搭上国家上升的这列快车。一切似乎都没那么困难。
然而,最近这几年,对于刚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似乎处处都充满了考验。很多人无耐的选择继续读书。继续读书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可是仔细想想,无论读多少书,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回归社会。即便留在高校就业,那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可以如愿的生活。拿到研究生学历后,在学历上虽然增加了找工作的砝码,但在工作经验上也缺失了更宝贵的实战经历。在很多工作岗位中,高中生经过一番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在这里,并不是宣扬读书无用论。不过多读几年书,会客观地推迟了年轻人的结婚计划。
高房价,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丈母娘推高了中国的房价。这样的说法是不公平的,房价的上涨,获利的可是开发商。丈母娘背了一段时间的锅,丈母娘也无法让房价下跌。如今的房价,动辄几百万,这让很多家庭无法承受。年轻人要结婚,需要房子,房子离年轻人也越来越远,婚姻也越来越远离年轻的人们。
当房子成为一项奢侈品后,人们对奢侈品的追逐越来越疯狂,衍生出的天价彩礼,以及苛刻要求,也成为抬高自身身价,鄙视他人的工具。越是得不到,越是疯狂追逐。婚姻甚至成为了一门敛财生意。
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味的追逐虚荣、追求攀比,就会误入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脱离了现实生活,也会走上扭曲价值观的道路。于是,婚姻变味了。原本最基本正常的人类需求,变成了阻碍人类发展的障碍,结不了婚,就生不了孩子。更别提成家立业了。再退一步,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就是眼下唯一能努力去做的。
自从实际的结婚年龄一拖再拖后,未结婚先同居,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如果同居后最终走入婚姻,这应该是一件不错的好事。
可是,好事并非总是能够圆满。有的女孩在经历多次同居,分手后,已经打掉好几个孩子。自己的身体也遭受了严重的伤害。这些发生过的故事,对结婚计划也产生了影响。
婚姻本该是严肃的。这些年,无论男女对性的放纵,也进一步改变了婚姻本该严肃、庄严的态度。过于随便的“性”观念,也使婚姻的抉择上过于草率。趁着年轻,多玩几年。这种物质化的观念,有时也使本该严肃的事情成了一门交易。
另一方面,这些年本该步入婚姻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关心照顾下的孩子,变得享受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是理所应当的。其实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没有这么幸福的人生,老一辈都是将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弥补。
年轻人们这些年的成长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一个时代,理所当然的认为生活就该如此,却不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宠爱不是社会本来样子。在追求婚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包容他人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两个备受宠爱的人组成的家庭,也许无法为组成的家庭付出更多。对于婚姻来说,年轻人们的内心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这也是很多人即便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仍然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无论男人女人,他们的内心还是尚未懂事的孩子。也无法担负起婚姻带来的责任。
到文章的结尾,我还想再提下这几年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也许是生活的负担太重,每个人在婚姻中已经太疲惫。另一方面,诱惑太多,每个人看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是悲剧,看看朋友圈的别人生活,总觉得别人的像中了**。如果每天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挑毛病,那是为难自己,如果每天都向往别人的朋友圈,也要小心自己变成韭菜。
结婚的人数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这个答案也许不会太乐观。如果还处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那结婚这件事也会更加困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