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他还是保留了你们恋爱时那种心态,有这样的心态,可能恋爱中的感觉一直延续到你们的婚姻中去,还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但是他在开车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他,毕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让他分心。
兄弟,我和你的情况基本一样。
这是身体内部缺少乙醛脱氢酶造成的。酒精主要是乙醇,身体对酒精的分解需要先用乙醇脱氢酶转换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换成水。脸红的人体内有大量的乙醇脱氢酶,酒下肚很快就被分解成乙醛,但是由于缺少乙醛脱氢酶,乙醛都滞留在体内,很不幸的是这个“乙醛”有毒,造成毛细血管扩张造成“发红”,人脸部毛细血管比较密集,所以先从脸开始红。
这种脸红是基因造成的,目前没有办法修复。所以平时能少喝就少喝,毕竟身体要紧。
要是特殊场合,要顾及形象问题,给你个建议,服用乙醛脱氢酶胶囊。我可不是托,这是有亲身体验的,我喝酒半瓶啤酒脸就很红,喝白酒二两下去肚皮是红的,眼球喝容易出血丝。我服用过“印象帝豪”乙醛脱氢酶胶囊,130元一瓶,一瓶10粒,喝酒前90分钟服用 2粒。按道理乙醛脱氢酶也是蛋白质,服用到胃里可能会被分解,但是我试过好多次,喝酒脸基本不红了。有一次喝到了吐酒的程度脸也是微红。
我查过这东西没有不良反应,你可以尝试一下。我很少在百度回答问题,主要是脸红的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深知同类人多渴望解决办法。我不建议平时服用,毕竟和朋友喝酒要的是真情。但是对于结婚这种场合,还是服两粒吧。
“红盖头”可以说成为中国传统婚姻的象征,一首《掀起你的红盖头》让人引发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红盖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兴起呢?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代替了。
另外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末年,康王在逃跑途中遇到了追杀的金兵,在走投无路时,一个在场上晒谷的姑娘将他藏在倒扣的箩筐里,救了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康王送给姑娘一条红帕,并约定明年的今天来迎娶姑娘,到时只要她将红帕盖在头上,便可认出是她。第二年,康王如约而至。谁知山野到处都是盖有红帕的姑娘,康王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没了主意。原来,那农家姑娘与康王邂逅以后,思量再三,觉得嫁个君王不如做个村妇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可皇命难违,恐怕性命不保,与**妹一商量,最后想出来这个妙计。这段故事随后越传越广,姑娘们都觉得有趣,以至以后出嫁时都要备一条红帕盖头。
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看,红盖头的产生必须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中国“红”作为民族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以后;二、中国的传统婚姻礼仪的确立后。
“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的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早在 远 古 时早 代 , 我 们 的 祖 先 曾 用 过 黄 色 代 表 吉 庆 , 也 曾 用 过 黑 色 和 白 色 代 表 吉 庆 。 到 了 汉 朝 , 汉 高 祖 称 自 己 是 “ 赤 帝 之 子 ” 。 赤 , 就 是 红 色 。 从 那 时 起 , 红 色 就 成 了 人 民 崇 尚 的 颜 色 。 汉 朝 以 后 , 我 国 各 地 崇 尚 红 色 的 风 俗 习 惯 已 基 本 趋 向 一 致 , 并 一 直 沿 袭 了 下 来 。
关于中国的婚姻喜庆礼仪最早起源于东汉。《后汉书•李合传》记载:“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
这两个主要条件皆在汉朝产生,就为“红盖头”的出现奠定了前提。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中就说过:“自东汉魏晋以来,时或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乃以纱縠蒙女首,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以成妇。使六礼悉舍,合卺复乖。” 这里虽然说“以纱縠蒙女首……便以成妇”是应急时简化了的一种婚仪,其实很可能就是婚礼中用红盖头之滥觞。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寒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娶亲时提灯、乘车(轿)、鼓乐皆起源于唐代。白居易〈春深〉诗中就有"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宾拜登华席,亲迎障车,唐朝时的婚姻礼仪程序趋向完整。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大概到元朝时,花轿,帷车,红盖头成为婚姻礼仪当中必不可少的三大样。
红盖头通常都是一片是大红绸布。因时代和地区不同,其叫法不下四十余种,如:幜、帨、幪巾、羞巾、障面、兜纱、面红、红巾、红幂、罩面巾、戴头帕、褡头袱、盖头布、蒙头红子、蒙脸红子等。颜色和形制也多有不同。颜色以红色为多,亦有彩色、紫色。盖头的形制,文献较少记载,据笔者调查大多为正方形,边长以旧尺计,有二尺、二尺九、三尺三不等。有的四周缀以铜钱,有的饰以彩穗,有的还绘有龙凤、牡丹、鸳鸯戏水等图案。
盖头多在发嫁前由娘家人给蒙在头上,到婆家拜天地、入洞房后挑去。挑盖头者以新郎为多,但也不尽然,由于地域不同而有着极大的差别。据丁世良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记载,揭盖头人就有八九种之多,如婚礼主持人、新娘的婆母或婆祖母、男方村里的全福之人、新郎的姐妹、娘家来的送亲人、村中的少女等。在某些地方,寺庙里的道士、新娘的公爹也加入这一行列。挑盖头使用的物品,则有剑、箭、筷子、竹尺、秤杆、机杼、马鞭、秤钩子、擀饼轴子等等。
为什么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广泛存在且历经千年而犹存?它的长久不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按照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观点,文化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种种需要。某种文化因素能满足人们某方面或者几方面的需要,就会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那么,盖头能够满足人们的哪些需要?或者说它在婚礼中的功能是什么呢?
一. 遮羞功能。
首先,它来自于人们对血缘婚的否定态度。人类社会在其早期曾有一段血缘婚的历史,而对这段历史,早已讲究伦理道德并将“同姓不婚”奉为律条的后人往往觉得十分丢人,所以在创造民间传说时,就要为有血缘关系的双方的结合准备一个大背景,即人类的祖先不是不讲伦理,他们本来也耻于做这样的事,只是不这样做人类就会灭绝,他们的结合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由此,我们说在这里,盖头所遮之羞是“兄妹结合”之羞,是人类曾有过的血缘婚之羞。
其次,或者说后来,盖头要遮的则是女性新婚之羞。结婚对于女性来说是人生来说是一次较大的改变。是其从一个纯洁的少女到一个为人妇,为人媳,的转变,离开了自己生来熟悉的环境,突然跨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邻居,陌生的婆公,甚至是陌生的丈夫,这在中国古代的男女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的封建社会中,结婚是第一次跟自己未来丈夫相见。特别是婚姻跟“性”联系在了一起,更是增加了“羞”的程度。薄薄的一方红巾盖上头的刹那,成为将一个女性的一生化作两个阶段的里程碑。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小的盖头又将慌乱的新娘同周围隔离开来,为新娘营造了一方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在独处的时空里,新娘往往会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增强面对新状态的能力,使惶惑、焦虑、不安、恐惧、羞涩等种种情感波动得以缓解,实际上是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实现了“遮羞”的功能。另外一个功能是盖头的“遮丑”防止新郎对于未曾谋面的新娘提出异议,而引发婚礼无法正常继续。
二. 审美功能。
盖头具有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功能。中国对女性美的要求,或曰审美标准,是和中国所有艺术,诸如文学、书画、戏剧的审美观念相同的,即崇尚内敛、含蓄、曲径通幽。对女性之美注重娇羞,娴婉。唐王建《宫中调笑二首》其一有“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之句, 唐韦庄有《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对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性美之追求,于此可见一斑。
其实,对女性羞怯美的贪恋是人类的普遍天性。英国著名性心理学家哈夫洛克埃利斯就曾说过:害羞有着极为特别的性的魅力,这是无可争辩的。其中表现了一种企图隐去什么和躲避什么的冲动。这个冲动自动地挑起了异性的与其呼应、相随而去的冲动。结果是,在这种场合下再次表现出了求婚的原理。女性和男性一样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种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越是掩饰的东西越能增强美的神秘,越能激发人们对美的好奇与遐想。将新娘蒙上盖头产生出的审美效应,多少人翘首以待,新娘子到底是怎样的花容月貌?掀起你的盖头来吧!让我看看你的脸。柳永有词《荔枝香》,“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形象地写出了在掀开盖头的那一瞬间,突然暴露无遗的羞涩使新娘愈发显得千娇百媚,楚楚动人。再次红盖头激发了人们婚庆时的好奇感,使人们的思想趋向美好,完美,增加了婚礼的喜庆气氛。总之,在菡萏出水的刹那,强化了人们的审美快感,满足了人们对女性的审美需求,也是红盖头传之不衰的重要原因。
三. 避邪功能。
红色在中国人的观念是吉祥喜庆之气,具有避邪功能。其实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新娘都是被“隔离”起来的,头顶红盖头,身穿大红袄,路上坐的是花轿子送,迎亲归途上路过庙宇、祠堂、坟茔、井河、桥梁等处要用红毡遮挡,或贴上“青龙”帖子。拜堂前还要跨火盆,踩地毯。既防止新娘受到邪气的感染,又做到确保新娘不把邪气带到新郎家,造成不祥的后果。
四. 挑盖头的祈子和整合功能。
新郎家人对于新娘本人最大的期望不外乎有两点。一,婚后能够很快建立起夫妻,婆媳,翁媳,姑嫂,妯娌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二,能够传宗接代,保持家族旺盛。
新郎用秤杆挑盖头意“称心如意”;公公用秤挑盖头,取公平之意,表示儿媳对公婆、公婆对儿媳都要公平;挑盖头时也不忘将盖头揣进婆婆的怀里,以表示希望婆媳一条心。
有些盖头上绣有“麒麟送子”的图案,不乏这样的意思。还有这样的一些歌谣,“蒙脸红子挑三挑,今年有个妮,明年有个小(指小男孩)。”;“蒙头红,高高挑,不使(用)三年生个小。蒙头红,高高挂,不使三年抱娃娃。”(山东定陶) “蒙头红,门上搭,三年两年抱娃娃。”(河北); “蒙头红,高高起,当年就见喜。”等说法。除了盖头上的图案和挑盖头时唱的歌谣以外,挑盖头所用物件及盖头在以后的用途也很能说明问题。其中的秤(民间又称戥子,亦有直接用称银子用的戥子者,谐音等子,戥子多星,象征多子)、 机杼(俗称“胜子”,谐音生子)、擀饼柱子(住子)、秤钩子(勾子)、筷子(快生子)等等,皆含有祈子的意思。另外,秤杆、机杼、擀面轴、箭、剑等都是男根的象征,挑盖头这一举动,形象地模拟初夜,自然也是为了生子。这一行为和感致巫术或模仿巫术一样,都是利用了早期人类普遍存在的“ 同能致同”的观念。
“红盖头”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婚姻仪式中的一种,其所产生和引发文化意义,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内心当中,成为一种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象征,成为民族“好奇心理”的一种最为美好的意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这一悠久的婚俗传统再次受到一些年轻人的青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