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许多年来,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成图形。作者大都是农村妇女,她们可能从十几岁一直剪到成为白发苍苍的婆婆,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细但无不充满情趣的剪纸作品。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花样的功用与上述的几类不同。它是用作承传临摹的范本、纸样。花样包括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帐、门帘等上面绣制图样时所依据的范样。每剪成一个图形,把它用线粗粗地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烛上用烟薰烤,烤黑,把剪纸图形取下,然后就留下一个以烟黑为地的空白图形,原来的剪纸图样则可以拿去作为服饰刺绣之用了。农村妇女就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一代代传承着上辈珍存下来的图样。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江苏南京剪纸淳厚,粗中有巧,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山东高密剪纸细腻精巧,一丝不苟。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它虽然制作简便,造形单纯,但它包容 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研究,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刘慧,女,汉族,1989年8月生人,湖南人。2016年荣获乾安县“井方好人”称号;2016年荣获“松原好人”称号;2016年荣获“吉林好人”称号;她的家庭2017年被评为松原市最美家庭。
说起她与丈夫孙大明的相识,那是在2007年,孙大明在广东一家工厂打工,在那里他结识了长相甜美、性格温柔的湖南妹子刘慧。淳朴善良的孙大明很快博得了刘慧的芳心,她毅然远嫁到了乾安。
然而,新婚后不久,孙大明就被查出患病,接下来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呢?
每天早晨是刘慧最忙的时候,给丈夫孙大明穿衣服、洗脸,给女儿梳头,给婆婆倒水、拿药。忙完了这些还要做一家人的早饭。
刘慧告诉小编,10年前丈夫得了强直性脊柱炎,丧失了劳动能力,婆婆身体又不好,女儿也刚上小学,家里里里外外都要靠她一个人。
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重担,刘慧没有选择放弃,站在婚姻择决的十字路口,她选择了不离不弃。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让重病在床的丈夫感受了妻子的温暖。
为了消除丈夫心灵的孤独和病痛的阴霾,刘慧闲下来时都会坐在丈夫的床边陪他聊天,不厌其烦地讲述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虽然孙大明瘫痪在床十几年,但他气色红润、穿着整洁,有时还能下床走动,第一眼看到他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瘫痪了十多年的人。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刘慧太多太多的付出。
刘慧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她的小摊,为了方便接送孩子,她的小摊设在女儿学校附近,因为她做的小吃份大、量足也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孙大明不放心刘慧一个人在外出摊,所以他坚持陪刘慧一起早出晚归,同样的,刘慧也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刘慧说,有他在我身边,我能更专心的干活,也更有动力,因为有他才有家。
刘慧丈夫孙大明这样评价她:这些年我媳妇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要是没有她,我这个家早都已经散了,我这些年对她亏欠太多了,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这个家。
刘慧婆婆这样评价她:我儿子身体不好,我也身体不好,自打我儿媳妇嫁过来,对我儿子那是没说的,我家这媳妇都万里挑一,为我们这个家真是付出太多了。
刘慧说:有的时候也感觉到身体挺疲惫的,但是想想孩子、大人都能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一切都好,我也不觉得太累了,付出这些都是值得的。
刘慧每天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婆婆生活幸福,安享晚年;丈夫也逐渐走出了病痛的阴霾,笑容重回到了脸上;女儿也发奋读书,学习成绩蒸蒸日上。笃实宽厚的刘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妇女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娘家送灯笼的讲究有:
1、挂灯笼挂双数
结婚第一年在门口悬挂灯笼,迎接新年,需要左右各悬挂一支,不能悬挂单数,寓意为新人婚后生活好事成双,和美幸福。并做到两边对称,门口既要显示出灯笼的喜庆,又不影响观看对联和福字。
2、挂灯笼方位
悬挂灯笼还讲究挂南不挂北,方位上面需要注意,一般会选择悬挂在南面,其次是东面、西面,最忌讳挂在北面。
3、灯笼上写祝福
悬挂的灯笼上可以写字,内容以祝福的话语为主,但也可以灵活一点,并不一定都是有关春节的,在结婚的第一年结婚的,可以写喜字。
挂灯笼的注意事项:
1、挂灯笼注意大小
灯笼其实不是越大越好的,尤其是自己家中,因为一个住宅的气场本身就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挂灯笼自然就要注意,最好就是不宜选择过于大的灯笼,因为这样很容易就会导致自己家中风水出问题。
2、挂灯笼注意保持干净
家中的阳台一般都是一个纳气的地方,所以挂灯笼的时候最好就是注意一下,灯笼挂久了可能会变脏,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清洁了,因为变脏了的灯笼很容易就会为自己家中的风水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招来污气。
3、挂灯笼注意平衡
在自己家中的阳台上面挂灯笼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平衡,这里说的平衡当然就是灯笼的平衡,一般来说最好就是一边挂一个,这样才可以得到平衡,最好就是不宜一边有一边没有,这样对自己家中的风水是不好的。
4、挂灯笼注意样式
适合挂在自己家中的灯笼其实是非常多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样式得选择,一般挂在自己家中的灯笼最好就是要选择圆形的,而且颜色以红色为佳。
家居选择灯笼一定要忌选择黑色或者白色的,这种灯笼对风水其实非常不利。
数量家门口挂灯笼讲究的是两两对称。无论是结婚,添丁还是做寿的时候,都是如此,不能够单独的挂一个,显得不吉利,当然这对称可不仅仅是两个。
1、数量家门口挂灯笼讲究的是两两对称,无论是结婚,添丁还是做寿的时候,都是如此,不能够单独的挂一个,显得不吉利,当然这对称可不仅仅是两个,也可以是六、八等等,不能够挂四个,因为四这个数字谐音不吉利。
2、高度说到两两对称,除了数量要协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两两对称的灯笼不能够一个高一个低,而且距离也适中,两者靠得太近就显得太过拥挤了,如果靠得太远则有些不自然,甚至说是脱离了对称的范畴,显得有些独立了,这也是非常大的忌讳。
3、位置灯笼挂置的位置最好是南方,其次则是东西位置,忌讳的是北方。一般南方是大门的位置,东西是侧门,北方是后门,北方属水,虽然现在的灯笼并不是点火内燃设计的,但是两者之间属性相克,从而会一定程度的印象到好运。
4、碰灯灯笼最好是要干净,每年过完正月十五的时候,建议把灯都给烧了,今年春节的时候,千万不能够用上年用剩下来的旧灯,这样在风水上的并不好,这也就是碰灯的理念,所以说如果家里要挂灯笼,先要了解它的来意,是不是上年留下的,现在市场上买个手工灯笼没几个钱,还不必要省。
过年挂灯笼是民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过年的时候家里挂的灯笼没有固定的个数,但一般会选择2、4、6这样的双数。过年挂红灯笼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习惯,中国人挂灯笼讲究对称最好为2的倍数。但在挂灯笼的时候要注意灯笼挂置的位置最好是南方,其次则是东西位置,忌讳的是北方。
另外一定要挂对称两对称的灯笼不能够一个高一个低,而且距离也适中,两者靠得太近就显得太过拥挤了,如果靠得太远则有些不自然,甚至说是脱离了对称的范畴,显得有些独立了,这也是非常大的忌讳!
寓意吉祥、提升运势、招来贵人等。
首先,是一对新人结婚,红色本身在中国就是吉祥的颜色,挂在门口寓意着家人对这对新人的祝福。并且一条街远远望去,谁家挂了红色的灯笼,不是过年就是有喜事,一种昭告天下的感觉。就像现在人结婚一样,满楼道贴着喜字儿,毕竟婚姻在古代和今天都是终身大事,当然要热闹热闹。
其次,古代相传,结婚的时候在门口挂红灯笼,可以提高人的运势。对于新郎来说,要是从官,以后官路豁达,对于女子来说,儿孙满堂,夫妻和睦。加之人们比较信奉风水,一家门口挂,慢慢的所有人就这么做了。最后,挂上红灯笼,来来往往的人看见之后就知道家里有人气,一些有才华的门客便会投入家中,这被称为招来贵人。
既然和风水有关系,挂灯笼必然有一些讲究。
比如说,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挂灯笼的话一定要挂双数。普通人家结婚一般大门两旁各挂一个,并且讲究对称。灯笼上面的图案也有所讲究,一般是比较喜庆的,灯笼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不仅喜庆,还可以辟邪。灯笼讲究一个“新”字,用过的灯笼切记不可以再用,新灯笼代表着新气象。大婚之后,人们一般将灯笼相撞互相点燃,用此而祈福。
最后,灯笼一般挂在南面,不挂在北面。南向对于人们来说是接好运带来吉祥;而将灯笼挂在北面有损家族运势,可能会给家人带来疾病。总而言之,挂灯笼就是闹吉祥,在古代娱乐方式很少,又没有现在的婚礼,挂上灯笼便是那时候的一种婚礼形式。
灯笼释义
灯笼又叫灯彩,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工艺品,最早起源在西汉,那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挂灯笼,用来表示非常喜庆的气氛,随着历史的发展,灯笼的文化已经流传下来,用来当做喜庆的象征。如今进入现代化时期,灯笼的种类更是丰富不已, 在外形上和内部的光源等,都有非常大的改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灯笼是怎么来的?传说在姜子牙封神完成后,自己却没有什么职业,有这样大的贡献,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为了是让姜子牙不要迷路,老百姓就在高处点一盏蜡烛,还用纸做成灯罩,让他找到归途。慢慢这种点灯笼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就有使用灯笼的场景,而古代有灯是汉朝以后的事情,纸灯笼最可能是在西汉时期纸发明了以后出现的。灯笼的起源源远流长,有传说讲,在很久以前,人间有很多的猛兽出没,危害人间,人们为了消灭猛兽,有组织地攻打,不料在无意间射死了一只天上降落人间的神鸟,天帝知道这个消息十分的愤怒,就 传令一定要把这些人全部烧光。
可是天帝的女儿十分的善良,为了不让百姓遭殃,就偷偷下凡告诉了百姓,百姓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在元宵节这几天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还要放烟花,让天帝以为天兵已经放火了,到了这天,天帝以为已经做了惩罚,就不再追究。为了纪念这次灾难,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打灯笼放烟花。
灯笼的历史在大量的史料中,《南史》最早记载过“壁上挂葛灯笼”这样的句子。葛字表示就是用麻做成白色粗布,用来制灯笼。在唐朝赏灯最为盛行,有资料记载:“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几百灯笼真是奇观。后来在赏灯的基础上,又有了猜灯谜的玩法,丰富了元宵节的氛围。
灯笼的讲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灯笼的种类也各种各样,有宫灯型、花瓶型、圆形、方型、春字型等等,在古代最常见的就是圆形和椭圆形的灯笼,很多在灯会还会把方形的灯笼漂入湖中,作为许愿灯。古代文人墨客也很多,在灯笼的表面,也会画上各种各样的景色,比如人物、山水、花鸟、八仙过海等等,这些作品在灯光的衬托下,把作品的灵魂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结婚提灯笼不是平辈的。按照民间习俗,结婚时提灯笼的人一定要比新郎的辈分高。结婚当天,在新郎接亲团去接亲的时候,男方需要带过去两盏子孙灯,这两盏子孙灯的意思是希望新郎新娘以后子孙满堂,因此这两盏灯一定要男方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来提,而且不能一手提两个,必须是两只手各提一个。此外,结婚打灯笼有预示着吉祥的意思。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各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相亲结婚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新婚过年送灯笼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送宫灯是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幸福美满;送小灯笼是祝愿女儿孕期平安。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冬天,母家怕女儿在婆家受冻,有送炭基、火盆、火炉等御寒用具给女儿、女婿的风俗。
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河南信阳一些地区在元宵节送灯给逝去的先人,以表达哀思和祝愿,是当地祭祀先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送灯的传说:
1、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2、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3、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4、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以上内容参考 -送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