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敬重皇后马大脚

朱元璋为什么敬重皇后马大脚,第1张

其一,朱元璋娶了马皇后,是屌丝逆袭白富美。马氏的祖上曾是安徽宿州富豪。父亲马公乐善好施,母亲郑媪,母亲死的早,马公没有儿子,视马氏为掌上明珠。马氏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也颇倔强。马氏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郭子兴对马氏视同己出,后来马公客死他乡,郭子兴教她文化知识,夫人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年近二十的马氏,模样端庄,神情秀越,还有一种温婉的态度,无论何等急事,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厉色,所以郭子兴夫妇很是钟爱马氏,那时朱元璋只是郭子兴手下刚刚入伍的小兵,因为作战勇敢,很受郭子兴器重,所以才把马氏配给朱元璋。

马秀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人称马大脚,她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贤后之一,马大脚皇后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有道是“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朱元璋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先后媲美。

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但是马皇后不算漂亮,也不算很有才华,但单凭一个贤德就能让朱元璋如此敬重,并且终身只立一个皇后吗这其中有何奥妙

通过史料分析,粗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在起作用:

其一,朱元璋结婚前的处境让他珍惜家庭幸福。

在认识“大脚”马秀英之前,朱元璋不像刘邦那样有前科,既无情人,也不游手好闲。他放过牛,做过和尚。因为瘟疫,家里的人全死光了。因为贫穷,父母哥兄死后只能用草席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孤儿,还是投靠郭子兴后才得以步入仕途的。

网络配图

据《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是“奋起淮甸,仗剑渡江,英贤云集,平伪汉,伐伪昊,定关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业。”

其二,马秀英虽然童年不幸但婚后很爱朱元璋。

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亲名字不详,史书上只称“马公”,母亲叫郑媪,在马秀英很小的时候就死了。马秀英的父亲因为杀了人,从宿州逃到定远,把闺女托付给有交情的郭子兴,这样马秀英成了郭子兴的义女,寄养郭家。后来,马父客死他乡,郭子兴待马秀英更如亲生闺女,据说亲自教她读书写字。马氏长大后,端庄秀丽,但天生一双大足,时人称天足,未缠过脚。因为这双脚,民间戏称马秀英为“马大脚”。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后,很是疼爱自己这位小和尚出身的丈夫。据说有一次因郭子兴儿子挑拔离间,郭一气之下将他关了禁闭,也不给吃的。还身为新媳妇的马秀英闻知,从伙房偷偷将一个刚出锅的馒头送给朱元璋,路上碰巧碰到义母张氏,便慌忙把馒头往怀里藏,结果把 都烫伤了,可见朱元璋与马秀英之间的恩爱程度。

其三,朱元璋很看重嫡生子皇位继承大统问题。

马皇后为他生育了不少儿子,《历代陵寝备考》称,“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注,有史书称马皇后并未嫡生这样多儿子,朱棣非其亲生),还为他的政事操心。

关于继承皇位问题,朱元璋有过多次下诏,规定继承顺序。故他在世期间,先是立朱标为太子,朱标因早故,又立他的儿子建文为太子,足以说明朱元璋对接班人的血缘远近看重程度。

其四,马皇后称职贤惠宽厚仁慈深深感动太祖。

史学家一致认为,马皇后的出现,使中国帝王的后宫里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史书上对马皇后也多有褒言,《明通鉴》称:“后,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佐上定天下,恒劝以不嗜杀人为本。及册为皇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妃嫔、宫人皆厚待之。命妇入朝,如家人礼。爱诵《小学》,尝求上表章。上决事或震怒,辄随事微谏。虽上性严,为缓刑,戮者数矣。”

网络配图

从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马皇后不愧是一代贤德之后。

一是劝谏施仁政。马皇后多次劝朱元璋:“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欲得贤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马皇后,朱元璋还不知要滥杀多少人呢

二是率先守妇道。马氏管理后宫,带头勤俭,不奢侈,不霸道,人品好,后宫嫔妃没人不服,堪称是一位称职贤惠宽厚仁慈的正宫娘娘。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贤能,故在马皇后生病后,朱元璋为她请来了良医,还亲自送饭,亲手喂药,大臣也为她祷祀。《明通鉴》载,马皇后告诉朱元璋:“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诸医乎”

《国榷》也称:后微时,依郭子兴家,事上备极艰苦。每佐征讨大策,补缝行间,虽贵极,谦素不渝。上或谴怒,辄婉辞。朝夕尚食,手剂之,其谨微类此。疾笃,不复饮药。曰:“药无益,徒为医者累”。

三是能善待嫔妃。朱元璋虽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的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

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具体见《国榷》中记载,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安妃郑氏、庄清安荣惠妃崔氏、安妃达氏、碽妃、宁妃郭氏、惠妃郭氏、顺妃胡氏、郜氏、韩氏、余氏、杨氏、周氏、贵妃赵氏、贤妃李氏、惠妃刘氏、丽妃万氏,等等。

网络配图

面对朱元璋的风流韵事,马皇后并非不管不问,但劝谏很有节制。马皇后无法让朱元璋专宠她一人(事实上也不可能),就干脆允许、甚至鼓励朱元璋纳妃子,包括前朝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朝鲜女人李氏、以及对手陈友谅的小老婆。马皇后能很好理顺与这些女人之间的关系,其宽厚仁慈,实在难得。试想,任何男人面对如此出色如此宽厚如此贤德之女,哪里还会生出罢费之意

所以,在马皇后临死时,朱元璋问她有什么话留下,她说,“愿陛下求贤纳才,慎终如始。”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故,时年51岁。当时朱元璋是泪如雨下,至死也没有再立一个皇后。

马氏死后,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朱元璋的老婆叫什么?

是孝慈高皇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扩展资料:

明孝陵

孝慈高皇后马氏和朱元璋合葬于明孝陵,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孝慈高皇后

朱元璋多少个老婆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首先你要明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朱元璋的老婆只有马皇后一人,其余后妃据记载是21人。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皇后:马皇后。

妃嫔: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谥号成穆

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史书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记载,但有人却认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

碽妃,她为高丽进贡的女子,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生母。《南京太常寺志》所载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桢,谥号昭敬。

郭宁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生鲁荒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献王朱椿、代简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崔惠妃,谥号庄靖安荣,未生子女

胡顺妃,生湘献王朱柏

赵贵妃,生沈简王朱模

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李贤妃,生唐定王朱桱

刘惠妃,生郢靖王朱栋

达定妃,生齐恭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丽妃,生伊厉王朱彝(木彝)

韩妃,她为高丽(今朝鲜)进贡的女子。生辽王朱植、含山公主

余妃,生庆靖王朱栴

杨妃,生宁献王朱权

周妃,生岷庄王朱楩、韩宪王朱松

张美人,生宝庆公主。朱元璋死后,她因女儿年幼而幸运的成为唯一一位免于殉葬者。

任顺妃;生平不详

郜氏,生肃庄王朱楧

朱元璋有多少老婆?

22个。

一、嫔妃列表

1、皇后马氏

2、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谥号成穆。

3、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史书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记载,但有人却认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

4、碽妃,她为高丽进贡的女子。

5、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桢,谥号昭敬。

6、郭宁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生鲁荒王朱檀。

7、郭惠妃,生蜀献王朱椿、代简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8、崔惠妃,谥号庄靖安荣,未生子女。

9、胡顺妃,生湘献王朱柏

10、赵贵妃,生沈简王朱模

11、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12、李贤妃,生唐定王朱桱

13、刘惠妃,生郢靖王朱栋

14、达定妃,生齐恭王朱榑、潭王朱梓

15、葛丽妃,生伊厉王朱彝(木彝)

16、韩妃,她为高丽(今朝鲜)进贡的女子。生辽王朱植、含山公主

17、余妃,生庆靖王朱栴

18、杨妃,生宁献王朱权

19、周妃,生岷庄王朱楩、韩宪王朱松

20、张美人,生宝庆公主。朱元璋死后,她因女儿年幼而幸运的成为仅有的一位免于殉葬者。

21、任顺妃;生平不详

22、郜氏,生肃庄王朱楧

二、嫔妃

1、马氏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

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2、孙氏

成穆贵妃孙氏(1344—1375),陈州人,明太祖朱元璋宠妃。孙氏有容德,太祖闻而纳之,时年十八。敏慧端丽而娴礼法,言动皆中矩,马皇后赞其“古贤女也”。

生四女,其二临安公主、怀庆公主。太祖即位,册为贵妃,位冠诸妃上。佐皇后内治,宫壸肃然。贵妃曾经与太祖登“香云阁”,观后苑刈稻。太祖命宫人取酒来,为“赏丰饮”。

令贵妃诵诗侑酒,妃为歌李绅《悯农诗》,太祖大悦,赐予有加。贵妃次女早卒,妃因此得疾。洪武七年薨,享年三十二岁。太祖震悼,特赐谥成穆,命吴王橚主丧,服慈母三年,皇太子诸王皆朞。

3、李氏

淑妃李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寿州人。父李杰。洪武初,李杰身为广武卫指挥,随军北征,卒于战场。

洪武十七年九月,孝慈高皇后的丧期结束后,李氏被册封为淑妃,因明太祖誓不再立后,由李淑妃代替过世的孝慈皇后掌管后宫。不久,李淑妃逝世,后宫交由郭宁妃掌管。

有些资料认为李淑妃是明太祖长子朱标的生母。但李淑妃不可能是明太祖长子朱标的生母,因为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而李淑妃的父亲李杰至正十六年才投奔朱元璋,这时李杰二十六岁,李淑妃顶多十岁。

4、郭氏

宁妃郭氏,汉族,明太祖朱元璋妃,濠人郭山甫的女儿,郭宁莲。

明史上说郭山甫善相人。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路过其家,郭山甫相之,惊道:“公相贵不可言。”并对儿子郭兴和郭英说:“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于是郭山甫急忙跟随朱元璋,并将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即位,封郭氏为宁妃。李淑妃薨后,命郭宁妃代理后宫事务。

郭家也满门尊贵,郭山甫直封到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

5、惠妃郭氏

惠妃郭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嫔之一。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是郭子兴与其次妻小张夫人的女儿。

——朱元璋

——孝慈高皇后

——孙贵妃

——李淑妃

——郭宁妃

——郭惠妃

朱元璋一生几个老婆?

朱元璋有22位后妃:  皇后:马皇后,野史记名马秀英,也有称马腊梅。  妃嫔: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谥号成穆  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史书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记载,但有人却认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  碽妃,她为高丽(今朝鲜)进贡的女子,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生母。《南京太常寺志》所载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桢,谥号昭敬。  郭宁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生鲁荒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献王朱椿、代简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崔惠妃,谥号庄靖安荣,未生子女  胡顺妃,生湘献王朱柏  赵贵妃,生沈简王朱模  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李贤妃,生唐定王朱桱  刘惠妃,生郢靖王朱栋  达定妃,生齐恭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丽妃,生伊厉王朱彝(木彝)  韩妃,她为高丽(今朝鲜)进贡的女子。生辽王朱植、含山公主  余妃,生庆靖王朱栴  杨妃,生宁献王朱权  周妃,生岷庄王朱楩、韩宪王朱松  张美人,生宝庆公主。朱元璋死后,她因女儿年幼而幸运的成为唯一一位免于殉葬者  任顺妃;生平不详  郜氏,生肃庄王朱楧

朱元璋的老婆叫什么

马秀英,绰号马大脚,她是郭子兴一个部下的女儿,后被收为义女,郭子兴为拉拢朱元璋却又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因为他绝得这个赌注太大了,于是就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他后朱元璋登基为帝,马秀英即为皇后

谁知道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是怎么死的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想寻找马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马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马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马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在睡觉的时候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

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扩展资料: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妻子马皇后共同度过了30年的夫妻生活,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还是在治理国家的宫廷生活中,两人始终互相尊重、彼此支持、相敬如宾,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极其罕见的。

马皇后,名秀英,安徽宿州人,是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义女。朱元璋25岁那年投奔到郭子兴那里当步卒,后来调到帅府当差。朱元璋入伍后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豁达大度且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就将自己的义女马秀英嫁给了他。马秀英从小就知书达礼、聪明果敢、性格倔强,当时的女人从小就得裹脚,偏偏马秀英执意不肯,结果她就成为了有名的“马大脚”。

朱元璋与马秀英结婚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因此朱元璋对她也是很敬重。据说,有一次朱元璋遭到了郭子兴的猜忌被禁闭并断绝饮食时,马秀英偷着将滚热的烙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并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得以脱离困境。

行军作战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朱元璋吃饱。朱元璋南下之时,马秀英统领将士的妻妾并做好后勤工作,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特别是在与陈友谅的战斗中,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秀英背着伤重的朱元璋突出重围,救了丈夫一命。

朱元璋称帝后专宠马皇后,是出于对她的尊重。他们原本是在患难中结合,又在富贵中相互支持,情深意笃。马皇后可以说是陪着朱元璋一起走过来的,但是马皇后并没有因此恃宠生娇,反而在15年的宫廷生活中,一直严于律己,过着俭朴的生活。朱元璋为了表示对她的感激,曾主动提出寻访她的族人并加官进爵,但都被马皇后谢绝了。在她的影响下,洪武年间从不滥封公爵,位列三公者都是开国重臣。

民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福”字倒贴与马皇后有关。一次正逢元宵佳节,朱元璋在应天府的街上赏花灯,看见其中一幅画,画中一个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大西瓜,而且赤着大脚。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用来讥讽马皇后出身寒微,没有裹脚。于是朱元璋吩咐侍从走到挂着这副画的那条街,在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作为标记,明天再一起算账。

朱元璋回宫后,心里还是闷闷不乐,马皇后见他这样,便询问侍从,得知明天被倒贴上“福”字的人家便会受到惩罚,而且这大祸还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着急。马皇后对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气未消,她只好暗中再派侍从在全应天府各家各户的大门上依样贴上倒转的“福”字。

第二天,朱元璋派侍从抓人时,被全城倒转的“福”字弄得糊涂了,不知该抓谁。朱元璋知道马皇后的苦心,再加上过了一夜,怒气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应天府的居民们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无事,都是拜这个倒转的“福”字之福,自此之后,每逢过年时,便贴上一个倒转“福”字以祈求万事如意、阖家安康。虽然这个传说难辨真假,但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出马皇后仁德的形象已经深入民心。

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吴兴富豪沈秀、太子的老师宋濂都因她从中斡旋,免遭杀身之祸。一次,有人密告和州参军郭景祥的儿子欲杀其父,朱元璋不问真假,即下令诛杀其子。亏得马皇后劝他先调查再处理,从而避免了一场冤狱。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危,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马皇后自知难以痊愈,怕朱元璋杀了良医,坚决不肯。她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

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说完溘然长逝。朱元璋放声恸哭,文武百官无不垂泪,连边陲的百姓都上表吊唁。有宫人怀念她,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皇后临死的这一番话并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现。她作为一个平凡的女子,生在乱世,颇具胆识,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又可以说是不平凡的女子。在大富大贵时,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朱元璋,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贵为皇后之后,也没有恃宠生娇,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尽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她的许多见解和建议都被朱元璋认真听取和采纳,甚至被载入史册,垂范后世。她以“贤妻”的身份发挥了“良相”的作用,她临死时的谏议,让多少人为之垂泪。她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见解、俭朴的作风,成为历代后妃的楷模。

明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情感故事以下文字材料由校易搜收集并发表。让让我们快速看一看!

历史上,马皇后不仅对棋艺书画一窍不通,而且还是个大脚。马大脚已经是马皇后的代表。为什么我国旧社会历史上朱元璋重视缠足,而马利克重视黄后?这篇文章挖掘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故事,绝对让你觉得马皇后配得上朱元璋的善良!

明朝的第一位皇后是马皇后,朱元璋的妻子。在马皇后夏侯_死后,他葬在朱元璋陵,孝陵。他被尊称为最贤惠、最受尊敬的皇后,是一位孝顺、惩恶、成道的哲人。她是明朝最长寿的皇后,也是唯一能承受这么长时间的皇后。当然,在那些老学者眼里,马皇后虽然样样都好,可惜的是他天生大脚,这是唯一的美中不足。

马皇后赫尔佐格

元朝末年,发生了一次安百里教的起义。为了避免战争,马皇后他的父亲带着他的女儿到郭子兴避难,他是濠州起义的朋友。去世前,马的父亲把女儿托付给他,把马**当作干女儿。他视她为己出,非常爱她。这时,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的一颗棋子的账户。但是,朱元璋足智多谋,果断勇敢,很快成为秦冰九府的统帅。郭子兴也越来越依赖有九个丈夫的僧侣。他什么事都和朱元璋商量,听取他的意见。为了拉拢朱元璋,他把养女马**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二十五,马**二十。婚后,夫妻俩相亲相爱,互相尊重。文,深受朱元璋的尊敬。她知道朱元璋虽然野心勃勃,但她出身贫寒,没有像她一样的文化修养,所以她经常建议朱元璋多花些时间在马皇后学习。听了马的建议,朱元璋很快就能读会写诗了。马尔柯夫本人非常注重读书和阅读。她在部队看到这份文件,就被告知要教她认字。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才能,逐渐成为郭子兴手下的一名副将。郭子兴的儿子嫉妒恨朱元璋,经常在父亲面前诋毁他,所以朱元璋和郭的关系父子很紧张。马史担心这种情况,经常建议朱元璋对郭子兴更加尊重。如果战斗中有俘虏,那也是献给郭子兴和他心爱的第二夫人的。经常给二太太送金银首饰,谎称朱元璋要她孝敬二太太。马由于美国的调停,朱元璋避免了与郭子兴的争吵,朱元璋得以平静地积蓄自己的力量。有一次,朱元璋触怒了郭子兴,被郭子兴囚禁。不允许他送茶和米饭进去。抓着马怀里抱着热腾腾的烧饼,他偷偷拿给朱元璋看,可是胸口很烫。

朱元璋到处打仗,很少在家吃好饭。石总是准备一些干粮和熏肉,试图满足她的丈夫。丈夫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她带着女人在后方缝纫制鞋。如果她赢得了前面的战斗,她将拿出她的财产,奖励士兵。每个人都称赞她善良。朱元璋在南京登基,马史也成了皇后。此时的马皇后已经三十五岁了,但朱元璋依然敬重她,而马皇后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在马皇后,每天都有人教女官员自学,让她们了解历代名人的故事,并对自己提出要求。虽然此时的马皇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但她仍然坚持照顾朱元璋的饮食和日常生活。别人劝她不要那么辛苦,她却说:伺候老公是我的本分,我可以不要拒绝。她自己的衣服都穿破了,她赢了不要改变它们。看到贤惠的妻子,朱元璋常常感慨地对大臣们说:我与皇后同甘共苦。我经常可以别忘了她给我带热食的时候。不要烧伤她的皮肤。当时我差点被郭公由于怀疑,女王试图用各种方法对付我,以使我脱离危险。如果没有女王,我今天会在哪里?我怎么敢因为现在有钱就忘了我可怜的老婆?马皇后说:妾听说夫妻相护易,君臣相护难。陛下可以别忘了他的妾。他希望陛下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大臣和人民。

危难之时,易荣辱与共;当你富有时,君主和臣民很难互相保护。小鸟低着头躲起来,兔子死了,狗做饭。朱元璋为了防止强权统治的局面,提拔大禹,杀了功臣。当时,宋濂与胡和叛乱有牵连。宋濂是明初的大学者。他编了元史,成了太子的老师。宋濂虽已辞官回国,但朱元璋不准备放他走。当王子听说皇帝要杀死他的老师时,他急忙跳入水中,但被卫兵救了出来。听到这个消息后,马皇后暗自考虑了一下。这一天,朱元璋去宫里吃饭,发现满桌都是素菜。原因是什么?马皇后说:当人们通常问老师时,他们总是尊重对方这是礼貌。这些年来,宋先生非常努力地教导各位王子。我们今天吃素,为他祈祷。朱元璋一听,又为宋濂求情。他愤怒地离开了,但因为马皇后经过他的调解,他饶了宋濂,把他送到了茂州。朱元璋登基后,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杀人。马皇后经常机智地激励他。有一次,朱元璋听说郭景襄的儿子不孝,想杀了他的父亲。朱元璋很生气,现在要杀了他。马皇后劝道,郭静香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你杀了他,郭靖翔就是最后一个,这可能不是真的。一个探测器,这是错误的。又一次,一个宫女让朱元璋很生气,他要惩罚那个宫女。马皇后假装生气,马上把宫女交给龚正思商量罪名。朱元璋:这是为什么?马皇后说,你生气了。你可能因为这个宫女受到的惩罚太多了。交给龚正思,他们会公正处理。

马皇后的年轻肖像

以当时的标准来看,马皇后的脚确实是很大的,但是如果现今人的标准来衡量,马皇后的脚就数正常了。

马皇后从小出生富贵之家,父母对她非常的宠爱,但是不幸的是,在她才几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马皇后就和父亲相依为命,但是她的父亲并不因为她的女孩子而嫌弃她,相反,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在那个女子无德便是才的时代,她的父亲也算是非常开明的,不仅让她读书识字,而且摒除恶习,并没有让马皇后缠足。

后来父亲被仇家追杀,只得将她托付给好友郭子兴,这郭子兴与马父相交甚厚,而且性格也差不多,都是开明的人,所以郭子兴也从未要求马皇后缠足,马皇后的脚也就从小到大自由成长。

马皇后后嫁与朱元璋后,经常和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期间肯定非常辛苦,但多亏了那一双大脚,马皇后才能在四处奔波中挺过来。

后来马皇后被朱元璋封为皇后后,经常和朱元璋一起接见群臣,马皇后自己也对那双大脚感到不好意思,所以,总是用裙子遮挡住,大臣们也一直没有发现马皇后拥有一双大脚。但有一天,马皇后出宫游玩,突然一阵大风掀起了马皇后的裙摆,大街上,在众人众目睦睦之下,一双大脚暴露在人们的眼前。

从那之后,“大脚马皇后”就被流传开来,但是马皇后也是幸福的,虽然她的大脚不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但是她从小脚板没有遭受伤害,也没有经历缠足之痛。

传说元朝、明朝初期妇女均是小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而明太祖的马皇后却有未经缠裹的大脚。原因是马皇后在幼时深得养父母的宠爱,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天足,人称“马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马皇后深居皇宫,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有一次,马皇后乘轿到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当前,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前两日看完了胡军版的46集电视连续剧《朱元璋》,觉得该剧非常经典。该剧是10多年前的老剧了,过去怎么就没引起我的注意,只到前两天才发现它,并夜以继日看完了它。下面我带来的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篇1

朱元璋,私生活糜烂,动用公权强抢很多美艳女子,并且还爱嫖,最不能忍受的却是抢功臣陈友谅的妻子,而且连政治对手的女子都不放过。

他虽然这么荒*无道,但是历史上很少有留下朱元璋这点的骂名,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朱元璋除了好色有个底线之外,还有他的马皇后。

马皇后是何许人也为何朱元璋的事情跟她有很大关系呢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马皇后,祖上曾是当地富豪,她能诗会画,自幼聪明,性格又是倔强,等到她6岁的时候,当时女人都需要缠足,而她就是拒绝缠足,家人也没办法。就因为此,她被称为“马大脚”,可见这也是位从小有自己主张的女人。

有一次,马大脚的父亲因为杀人要去避难,没办法,就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郭将马视为己出。但是后面马的父亲不幸遇难,加上元朝政治腐败,郭子兴也不得不奋起反抗。

郭子兴举旗起义,攻占凤阳,而当时,朱元璋就在他手下当兵,因为朱元璋骁勇狠猛,很快就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且把马大脚赏婚给了他。

从此,这位马大脚就一直帮助丈夫。话说有一次,郭子兴因为面子的一件事情,把朱元璋给禁闭了起来,也不给吃的,这位仁慈的马大脚知道后,从厨房偷了一块刚蒸出来的馒头,偷偷的揣到衣服里给朱元璋吃,但是因为馒头太烫,把皮肤都烫伤了。可见朱元璋和马大姐当时有多恩爱。

而朱元璋也不负这位马大姐的期望,1368年正月,朱元璋收货了胜利的果实,第一件事就是立马大脚为马皇后,让马皇后在后宫可以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马皇后一直秉行做事不铺张浪费的腔调,并且带动大家一起节俭。平时粗茶淡饭,带动士兵的夫人们一起做针线活。可见,朱元璋爱她是有理由的。因为马皇后这样做,不仅可以以身作则,让下面的人不敢大手大脚,还招揽了群众,团结了民心。

马皇后体贴民心,保护百姓和臣下,这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功德传于宫内外。不仅如此,他还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恶行,劝告朱元璋很多行为,不要滥杀无辜,并且刀下留人。这样的妻子和国母,试问谁会不怜爱尊重

好色多疑的朱元璋一生自负,却对马皇后务必尊重并且不离不弃。这样的皇后让人尊敬,也让人不得不佩服!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篇2

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谓“明太祖”。有一次,他把浦江人郑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这郑濂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自祖上开始到他这辈,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谓“明太祖”。有一次,他把浦江人郑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这郑濂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自祖上开始到他这辈,十世同居,子孙不分家。这是挺不容易的,郑濂便因此而远近闻名了。

明太祖问他:“你家里现在有多少口人呀?”

郑濂答道:“有一千多口。”明太祖非常感慨地说:“一千多口人不分家,在一起住、一起吃,是世上所罕见的,你这真是天下第一家呀!”随后,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让他回去了。

他们的谈话被马皇后在隔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朱元璋虽说当了皇上,可是对这位元配夫人还是惧怕三分。回到后室,马皇后对朱元璋说:“陛下可得小心郑濂这个人呀!”

朱元璋不明白她的意思,马皇后说:“当初陛下靠自己一个人打天下,得了江山;他这一家子一千多口人,要是夺咱们的天下,还不容易吗?”

皇后的“提醒”让朱元璋大吃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非常后悔把郑濂放走。他马上又一次召见郑濂。

郑濂琢磨着皇帝这样急迫地召见他,不会是好事,猜想皇上是不是听了什么人的话要加害于他。朱元璋见了他不动声色,先摸底,问:“你一个人能号令全族,有什么妙法吗?”

郑濂答道:“没有什么妙法,若说有,也只是一条,那就是不听老婆的话。”

朱元璋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放郑濂走了。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篇3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小乞丐变成开国帝王,起运气和智谋起了关键作用,可如果没有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这一切或许都不属于朱元璋。

马皇后既是朱元璋的老婆,又是朱元璋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在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她协助朱元璋掌管后勤、安抚军心,立下了汗马之功。

“革命”胜利后,马皇后身居高位,却未敢忘本。朱元璋回想当年老婆为自己吃了不少苦,便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老婆。马皇后得知后,便对老公说:“我听说夫妇互相扶助比较容易,君臣互相扶助就难了。陛下既然能不忘与我共同度过的贫贱岁月,但愿也能不忘与您的臣下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

中国古代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一旦当了皇帝,因为没有任何监督和约束,很容易骄横霸道。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在朝堂上处理政事,有时会勃然大怒。马皇后看到了,当场不语,等回到家里,便婉转地劝说老公,使得老公冷静了下来。因为她知道,皇帝一发怒,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杀了人再悔过就晚了。就这样,马皇后救了不少大臣的性命。

有一名封疆大吏叫郭景祥,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宫中的侍者犯了罪,朱元璋又动了杀机。马皇后却命令把这些犯罪的侍者全部移交司法机关。事后朱元璋问老婆为什么这样做马皇后回答说:“作为皇帝,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高兴或生气而给人奖赏或惩罚。当陛下生气的时候,恐怕会给予过重的惩罚,把他们交给司法机关就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了。陛下今后要定某人的罪,还是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

更让人叫绝的还有一例:明朝将领攻克了元朝的首都,把缴获的金宝美玉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而马皇后却在一边泼了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帝王们另有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 “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比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

朱元璋为了报答妻子,想把马皇后的娘家人全部封官。马皇后却不同意,她对丈夫说:“把官爵禄位私授给外戚,这是不合法的,不能这样做!”

马皇后重病时,朱元璋派人四处寻访名医,马皇后又不放心了,对丈夫说:“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假如吃了药也不管用,是不是又要加罪于医生”可敬可佩,马皇后临死前,还担心丈夫滥杀无辜。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篇4

“朱元璋摆皇后宴”说的是有一年全国大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可一些达官贵人仍旧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朱元璋为了整治这种奢侈之风,借皇后的生日,摆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宴席,宴请前来道贺的文武百官。宴席只有四菜一汤:笫一道菜是炒萝卜。朱元璋说:“‘萝卜者百味药也。’民间有句俗语,‘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愿众爱卿吃了这碗菜后,百姓都说‘官府进了城,坏事不出门。’大家快吃!”第二道菜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说:“小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人心。愿你们吃了这个菜,黎民百姓安居乐业,长治久安。”接着上了两碗青菜。朱元璋指着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吃朝廷的俸禄要为百姓办事,应该像这两碗青菜那样清清白白。”随后,宫女们端来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又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来卯是卯,吾朝江山不改色。”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请客,最多只能这几个菜,皇后的寿筵就是榜样。谁若违犯,定严惩不贷。”

朱元璋的“四菜一汤”,全是素菜,乃真“四菜一汤”也,这不知是否是史上官家最早的规定。当然,我们也曾有过“四菜一汤”的'招待制度,尽管丰盛的“四菜一汤”之质已与朱元璋的不可同日而语,但对官场奢华是个约束。可如今连“四菜一汤”也不提了,一掷千金,招待之丰盛,“公宴一顿饭,农民数亩粮”却已司空见惯。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朱元璋摆皇后宴”为借鉴,学习朱元璋倡导克俭立国,从自身做起,并以皇后的寿筵为例,“谁若违犯,定严惩必贷”,整治之效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篇5

自古以来,男人成功之后都很难不受权势、金钱、美女的诱惑,有点权势之后就抛弃糟糠之妻,在找个年轻漂亮的更不胜枚举。但古代就有这么一位,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他功成名后,仍然只对原配相濡以沫,而且爱妻逝世后,从此再没有立后,这就是“叫花子皇帝”朱元璋和“大脚皇后马氏”的爱情故事。

朱元璋和马氏在历史上人人称道,模范夫妻。要说这位马皇后可真的了不起,陪着朱元璋一路磕磕绊绊,风雨同舟,坐稳皇帝宝座。甚至有人说要是没有这位马皇后,朱元璋只能是那个穷一辈子的朱重八。

这位十分旺夫的马氏,民间传说原名叫马秀英,褚阳王郭子英的养女,当时朱元璋在郭子英的账下为将,但是郭子英这个人性情暴躁,嫉才护短,多次猜疑朱元璋,而且经常斥骂他,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己所以财产送给郭子兴的妻妾,请他们为朱元璋多说点好话,这才是朱元璋脱离了困境。

《明史》当中记载,在朱元璋征兵打仗的时候,马氏也是穿着军甲陪伴左右,与陈友谅的对战中久久为分胜负,她更是撒发钱粮犒劳士兵,稳定军心,同时马氏还经常对朱元璋说,不要扰民,不要滥杀无辜,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册立之后,马皇后一直保持着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平时也是粗茶淡饭,而且还亲自带领嫔妃公主们,刺绣纺织,缝补旧衣服。

古人说自古皇帝皆好色,因色废后的更是大有人在,同样是青梅竹马的汉武帝和陈阿娇,马氏可就算是人生赢家了,想当年汉武帝当上皇帝没几年,就以不能生养为由,废掉了陈阿娇,当初信誓旦旦的“金屋藏娇”竟然变成了藏冷宫了,最后的结局也是孤独终老。

元明时期女人缠足崇尚小脚,社会风气也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是马皇后从小就坚持不肯缠足,所以马皇后的脚和咱们现代女性的脚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在那个时代的对比下显得就很大了,在民间马皇后被亲切的成为“大脚皇后”所谓大脚江山稳,这大元王朝,可就是三百年。

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马皇后身居宫中,每当皇宫会客的时候,马皇后总是用裙子或者下摆,把脚严严实实的遮起来。有一次马皇后乘坐娇子去游玩,突然一阵大风,吹开了娇子的帘子,这一双在踏板上的大脚就赤裸裸的漏了出来,于是这件新鲜事就在民间传开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露马脚”的由来。

朱元璋称帝之后,刻薄寡闻,好杀功臣这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要不是马皇后多次劝说阻挠,恐怕死的功臣会更多,马皇后一生贤德深受朱元璋尊敬,就连最后病危的时候,坚持不让太医救治,因为马皇后怕朱元璋迁怒于太医,将他们统统斩首,马皇后逝世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71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