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在文中描写图开沙漠是“上苍的一滴忧郁之泪,不经意滴入这万顷苍茫的碧绿当中”。说它是一滴泪,是因为绿洲中的沙漠实在太少见了。伊犁河谷素有“湿岛”和“塞外江南”之美名,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在这样湿润的土地上,居然有一片要和天山秀色争宠的大漠风光,让人不由感喟大千世界的神奇。
(一)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介绍
霍城县图开沙漠,是新疆唯一的绿洲中的沙漠,它位于霍城县西南方7公里处,地处北纬43°55′18″~44°01′28″,与东经80°43′47″~80°51′18″之间;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占地有10多万亩,位于兰干乡、惠远镇、三道乡以及伊犁河围成的区域内,是一个似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体,局部流动的年青沙漠,与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离城市最近的库姆塔格沙漠,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景色。
伊犁在干旱的新疆,是一块气候特征较为独特的区域,位于这里的图开沙漠,由于光照充足,沙土松散,自然植被覆盖率达35-40%,沙漠中有菊科、百合科、豆科、 麻黄科、 紫草科、 禾本科、桑科、 十字花科、沙草科等42类科种、153种野生植物。野生动物有银鼠、让弧、野猫、沙兔、沙鼠各类蛇、蚯蚓、野鸡、野鸭、沙鸡、油葫芦、野鸽、百灵鹰等多种动物。
(二)新疆图开沙漠景区的旅游特色
穿越茫茫林海、满目青翠的天山谷地,置身于美丽富饶的伊犁河畔,却能体验到丝路驼铃的幽远,大漠落日的雄浑,如此壮美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神奇风光,使各方新疆旅游客遐想神往,乐不思归,总想到伊犁旅游。
2006年,霍城县投入60余万元资金对图开沙漠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进行了建设,于“五一”期间正式面向新疆旅游客开放。图开沙漠面积约13万亩,隔霍尔果斯口岸与前苏联境内的卡拉库木沙漠为邻。又因为图开沙漠各自然景观的水分含量有别,再阳光下的照射下蒸发量自然有别,又名“大漠阴城”。
图开沙漠又名“大漠阴城”。据说,三道河乡农民每天日出劳动,有时西望,沙漠上空有一座古城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城头旌旗飘扬,城墙下面,身穿盔甲的骑兵顺着城门鱼贯而入。随着阵风吹来,仿佛听到哭泣声、杀喊声,犹如千军万马在拼杀征战。询问老者答曰:“此乃阴城也”。
除此之外,2010年1月30日,首届“图开沙漠徒步越野赛竞赛”活动在霍城县图开沙漠景区举行;2011年2月26日上午,“2011年新疆首届‘龙工杯’穿越图开沙漠越野车邀请赛”拉开序幕; 2011年3月26日上午11时,第2届“图开沙漠徒步越野赛竞赛”活动在霍城县图开沙漠景区举行。热爱赛车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此方面的信息,来新疆图开沙漠一展雄心。
新疆地区之所以存在大片沙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这种干燥的气候条件导致了沙漠的形成。
2 地形因素:新疆地区的地形特点是山脉环绕,高原盆地相间。由于盆地内缺少水源,无法满足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使得沙漠化过程加速。
3 人类活动: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是导致新疆沙漠化严重的原因之一。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采伐森林等行为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失去了保护,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4 自然灾害:新疆地区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沙尘暴、干旱等。这些灾害会加速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使得沙漠化问题更加严重。
总的来说,新疆地区的沙漠化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减少人类不合理活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以遏制沙漠化的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面积337600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当地人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
塔克拉玛干沙漠称之为“死亡之海”。其实,“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不仅维语的含义如此,也是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实际的地貌。
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参考资料:
提到新疆,我们能够想到什么?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还是“葡萄干、大沙漠”,当然无论想到什么,我们都很难把新疆和渔业大省联系到一起。
但事实上,在我国的冬捕中,除了查干湖冬捕,如今的乌伦古湖冬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确实,新疆在我国属于“沙漠大省”,我国的沙漠总面积约为7129万平方公里,分布在我国西北、北方的9个省区内,但是仅仅是新疆一个省就有约4604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占我国沙漠总面积的约60%,这里不但有我国最大的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我国第二大的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沙漠就意味着干旱少雨,鲜有生命,这与离水就可能死亡的鱼貌似没有任何的关系,但事实上,新疆是西北地区鱼年产量最高的省份,而且新疆渔业的年产值在逐年的递增,早在2020年,新疆渔业年产值就达到了27亿,一年后也就是2021年,新疆渔业年产值就达到了3559亿,年产量超过了4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大省”。
那么,以沙漠著称的新疆,为何成为了渔业大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曾经低迷的新疆渔业
新疆曾经是一个与渔业几乎不挂钩的省份,早在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全年鱼产量仅有172吨,这对于一个拥有着16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省来说,显然是毫不起眼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新疆没有鱼,恰恰相反,新疆虽然以沙漠著称,但是除去沙漠,这里的水资源是很丰富的,而且水中的鱼类资源也是相对丰富的。首先,新疆拥有100多种(包含亚种)鱼类,其中其他地区比较少见的鱼类就多达50多种,比如哲罗鲑、北极茴鱼、江鳕、细鳞鲑以及新疆特有的扁吻鱼(新疆大头鱼)。
既然这样,为何曾经的新疆鱼类年产量非常的低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鱼的密度。新疆虽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这里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造成了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种现象,这使得这里的鱼种类虽然多,但密度是相对较小的,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捕鱼技术。早在建国初期,新疆真正的捕鱼人是很少的,这里的人主要靠放牧和种植为生,对于鱼类本地人消耗也比较的低,再加上捕鱼通常是靠古老的钓、插、传统的渔网等等,这使得这里的年捕捞量是比较低的。
而且在当时,即便是多捕也产生不了太大的经济效力,因为当时的交通不发达,本地人消耗量比较少。
突飞猛进的新疆渔业
新疆渔业的崛起是从1959年开始的,到了1970年,短短的11年后,新疆鱼类的年捕捞量就达到了5500吨,比起1949年,增加了32倍之多,从那以后,新疆鱼类的年产量逐渐的递增,到了2005年,新疆的鱼类年产量就达到了79万吨,位居西北五省之首。
之后,新娘鱼类的年产量至少以9%的速率增长,到了去年更是超过了40万吨的产量。那么新疆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
首先是捕鱼区域的扩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流通的加强,原本新疆基本上自给自足的捕鱼方式被改变了,以前的自给自足只是利用了小部分新疆的水体。虽然新疆以沙漠出名,但其实这里的水系也非常的发达,而且在全国是排名靠前的。
整个新疆地区,拥有水域面积11452万亩,其中有鱼类的水域接近一半,有5148万亩,比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伊犁河以及多个淡水湖泊。
塔里木河
新疆的这些水体是自然形成的,其中主要的水来源是冰川融化,因为在新疆有约186万条冰川,占我国冰川总量的42%,除了冰川融化外,降雨的补充也是主要来源,这使得这里的河流和湖泊几乎多年不会干涸,这才使得鱼类能够在此安家,如此多的有鱼水体,只要扩大捕捞规模,显然年产量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是捕鱼工具的革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疆地区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捕鱼方法,而是引入了渔轮、底层拖网、拉网、挂网等相对先进的捕鱼方法,这大大提高了捕捞量,再加上扩大了捕捞的范围,也正是因为这样,新疆的年捕捞量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当然,仅仅是更新捕鱼工具,以新疆水体中野生鱼类的密度,用不了多久,这里密度本来就不高的鱼就会被捕捞殆尽,所以最后一点很重要。
最后就是补充了
其实,新疆以前的鱼年捕捞量低,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几乎是没有人工养殖,全靠野捕,从1959年开始,新疆陆续的引入了四大家鱼,鲤鱼、鲫鱼、鳊鱼等多种长江水系的鱼类,进行了人工繁育和适应,这大大增加了新疆经济型鱼类的种类。
而且这些人工繁育的鱼类,生长速度快,也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本土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到了1979年,新疆养殖鱼类产量就达到了1610吨,占新疆鱼类年捕捞量的264%。之后,这个占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增加。
同时,为了本土野生鱼类的可持续发展,新疆早就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人工放流,去补充野生鱼类的种群数量,所以,即使在年捕捞量超过40万吨的今天,新疆水体内的野生鱼类依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一支特殊的军队:新中国八千湘女究竟为什么要去天山?
虽然这么多年来,人们听到最多的说法是,这些年轻的女兵们满怀远大理想,来到新疆这个她们做梦也没想到的遥远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驻疆部队官兵的婚姻问题。但我在任何一部编年史里都找不到这样的东西,哪怕是团场的编年史。
1950年2月,毛泽东命令驻疆部队保存战斗武器,拿起武器进行生产建设。这道命令宣告了战争的结束,人类化剑为犁梦想的实现,也决定了驻疆部队的命运。
历史的转折点真的开始了,血与火的岁月终于结束了。有些怀念英雄岁月的人觉得失落,有些向往和平年代的人觉得幸福。但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除了保留一个国防师,其他部队都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铁锹,快速向一个与天地为敌的新战场进军。
新疆境内有三座山,南部是昆仑山,中部是天山,北部是阿尔泰山。天山以南,俗称南疆;天山以北,俗称北疆。在三座大山的怀抱中,有两个巨大的盆地,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和盆地底部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疆是准噶尔盆地,盆底是险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流沙掩埋了西域三十六国,掩盖了无数曾经赫赫有名的商埠,许多老城半掩在漫漫黄沙中,只留下几堵城墙和一片城墙,留给后人遐想。就连曾经在无数朝代兴盛一时的丝绸之路,也以一片废墟告终,没有了人的踪迹。就连长达2700多公里的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被列为中国四大灌区之一的玛纳斯河,在接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时,像一朵云一样消失了。
事实上,这是一场更加艰巨和旷日持久的战斗。可以说不亚于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场。因为他们开垦的都是不毛之地,戈壁沙漠,碱化沼泽。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人梦想从那些地方种植食物。
驻疆部队立即转变作风。一时间,作战地图变成了生产地图,火炮瞄准镜变成了关卡,战马变成了耕马,马镫变成了犁。全军以吞山河之势向两大沙漠发起了进攻。
第二军区电视剧队猛扑塔里木盆地,东起米兰,西至喀什,南至且末、和田,北至天山南麓,在漫长的战线上形成了对塔里木盆地的大包围。第六军和第二十二军在准噶尔盆地和伊犁、吐哈盆地周围建立战场。
当时,中国的士兵大多是穿着军装的农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革命只是为了土地,为了吃饱饭。谁没干过开荒种地的活?
但是多变的气候,可怕的风暴,致命的酷暑和严寒,土地本身的沙漠化和盐碱化,都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事情。但是战士们不怕这个。他们害怕的是另一种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来自于生命的本能。它比任何敌人都强大,足以毁灭自己:女人和繁衍。
战争年代,生死无常;我们的士兵没能成家。但是江山败了,我们还是一路打到新疆。好了,现在新疆解放了,我们回家结婚生子吧。一点也不过分。我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吧,但你不能让我们一辈子在这里种地,到头来还是单身。一位老军垦战士这样说。
由于战争,解放时,新疆有30万汉族人才。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士兵不准娶少数民族妇女。因此,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摆在了像王贺年这样的决策者面前
王镇将军知道,当战斗结束时,官兵们想回家过平静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不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也不会在这里开垦土地。最后连老婆都娶不到,士气也不会稳定。就他而言,在大漠戈壁北部,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一起战斗的战士们,吃了苦,受了苦。最后无家可归,没房住,心里很愧疚。他也感到抱歉。
王镇将军自然知道新生的新中国实行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政策。但为了这片辽阔疆域的长治久安,他不得不采取历代一直实行的政策,即依靠屯垦戍边。要改变从汉朝到前代末年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定居者在这里扎根,世世代代以此为家。但当时新疆的汉族人口并不能解决20万驻疆官兵的婚姻问题。原因很简单。只有一男一女才能组成家庭,只有一个家庭才能生儿育女,只有一个孩子才能说是扎根边疆,才能最终实现屯田守边的战略目标。
因此,他把招募女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很快开始实施。他第一个叫的是湖南女兵。从5月1日到5月2日,10多批8000多名少女踏上了漫长、遥远、危险、梦幻的西进之路。
虽然这么多年来,人们听到最多的说法是,这些年轻的女兵们满怀远大理想,来到新疆这个她们做梦也没想到的遥远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驻疆部队官兵的婚姻问题。但我在任何一部编年史里都找不到这样的东西,哪怕是团场的编年史。在我收集的十二本厚厚的、大开本、豪华精装的师、团编年史中,除了《农十师志》的《年、年参军进疆湖南女兵表》所列的七十个女兵的姓名、年龄、籍贯、参军时间外,其余大部分编年史只有某某年、湖南有多少女兵来我师等字样。这句话后面的一切都被抹去了。
很多人都没有消息。除了一些亲戚,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们似乎神秘地消失了;或者说,飞逝的时光已经彻底抹去了他们的痕迹。
很多人只听过
我敢肯定,即使这一切都是传说,它的价值也不会改变。
其实我们回到历史中就会知道,当江都王的女儿,一个柔弱的君子,被汉武帝封为公主的时候,她告别了两千多年前的长安,告诉汉武帝,天下有太平之果,虽然儿子死而无怨,但是西域的稳定和巩固是和女人有一种联系的。
临行之际,汉武帝赠西君一琵琶,曰:“即刻乐,慰乡愁。”君Xi拿着琵琶,踏上万里西行路。后来,她用这把琵琶弹奏并演唱了一首独特的辛酸与乡愁之歌《黄鹄歌》。她哀伤地唱道,“留在昌图伤了我的心,我愿为黄鹂回故乡。”
因为西君体质弱,不习惯异地生活,不会说话。再加上她想家,伤心,孤独,已经病入膏肓。在乌孙五年后,死于异乡。
西君公主死后,汉武帝应乌孙的要求,把楚王刘舒的孙女立为公主,嫁给了乌孙,也就是后来的乌孙之母游杰公主。游杰公主乐观开朗。她从万里一路跋涉到乌孙后,很快适应了草原生活。她在乌孙生活了五十年,按照乌孙的习俗,先后嫁给了乌孙王君徐觅、翁贵弥和木德弥。与翁贵蜜同居三十余年,帮助翁贵蜜治理乌孙,使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王国。公元前70年,翁贵密派出西汉五万铁骑和十五万大军攻打匈奴,大获全胜,匈奴从此在西域一蹶不振。同时,为了扩大西汉与乌孙联盟在西域的影响,她还派出心腹侍郎、才女冯赤汉节,作为公主的特使,赏赐各国,使汉室健全强大。
后来,公主的长子袁贵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了孙。他的儿子作了沙基的王,在位二万年。他的儿子三大乐成了乌孙左将军;长兄石娶龟兹王为妻;我的女儿苏光是吴侯的妻子。他们既坚持了忧妃的指示,又维护了汉朝与乌孙的关系,为乌孙在伊犁屹立五百多年奠定了基础。
猎杀韩晶,偷窃马嘶。我无法想象西军和游杰是如何在万里古道上跋涉的。现在,我只能从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异乡生活中,感受到那不亚于热血男儿的感人诗句。
正是沿着她们的足迹,两千多年后,大批女兵来到了天山南北。
独立勋章获得者、原新疆军区副政委张明如将军在《扎根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万官兵在新疆》一书中披露:
在去新疆的路上,陕西、甘肃、新疆招募的一万多名知青中,有一千多名女知识分子。1950年从四川来了一批女学生,1951年从华东军区部队调来了一批女医务工作者。1951年,从湖南招收了3000多名青年女知识分子。接着,一批批女青年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赶来,还有不少军队和地方院校的毕业生自愿来到新疆。从1952年初到1954年,山东老区动员了大批女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各年军区妇女参军拥军人数为:1949年1127人,1950年1298人,1951年3862人,1952年11723人,1954年4万多人。
我在兵团第六师十六团政治部《年上半年妇女工作总结》的一份复印件上看到这个,说女兵普遍害怕嫁给大龄干部,怕违背个人意愿,组织上决定不按婚姻法办事。
一个白发的女兵对我说,我劝你多喝一杯酒,谁都没有理由把阳光留在西边。阳光之外的苍凉与苍凉,让它成为千百年来遥远异乡的代名词。但是我们女兵不怕这个。我们最怕的就是婚姻问题。但是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们用自我的牺牲换来了一个新的新疆。
湖南女兵是新疆屯垦戍边部队中一支特殊的队伍。自从他们来到这里,他们就开始讲述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理想与追求,他们的荣耀与梦想。她们做了男人做的一切,其中许多人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如果只有爱能战胜一切,只有爱能留住时间,那么,他们以爱为代价的生存,比其他人更艰难,更迷茫。但是他们以人类、妻子和母亲的坚韧克服了这一切。
这真的震撼了我的心灵。我知道,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没有人比这些女兵做出了更多的牺牲。
她们不愧是新疆荒原第一代母亲。
他们孕育的不仅仅是后代,还有更广阔的东西:爱、包容、义、毅力。
摘自《八千湘女上天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