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找一篇文章(也可能是段落或作文):大概意思是我起先恨继父,然后继父供我上学,最后继父死了我很后悔

急找一篇文章(也可能是段落或作文):大概意思是我起先恨继父,然后继父供我上学,最后继父死了我很后悔,第1张

长歌当哭,唤不回今生一场父子情

作者: 风凝 发表时间 2007-07-26 12:58:52 人气:210

编辑按:

[楔子]

我的父亲啊,贫穷岂是我们所愿?困苦岂是我们所能挡?这一生的残疾,又怎是我所能摆脱的命运啊

我的父亲啊,你醒来再为我做一碗热腾腾的水饺,你醒来让我伺候你在床前塌边,你醒来啊,醒来听我痛痛快快的叫你一声:父亲啊

孤坟前,年轻人跪哭着,哀伤的声音在这个无人的山谷里回旋、传远。

1、

我生养在湖南省一个偏远的山区。这个叫东山峰农场的世外桃源。我们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这个大山沟,祖祖辈辈都以狩猎为生。

生我的时候,妈妈说她梦见了一条火红的龙,因而爸爸断定我将来是会有出息的人,取名为梦龙。

四岁那年,爸爸去山上狩猎半夜未归。等村子里的叔叔伯伯们找到他时,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妈妈听到这个噩耗连续昏厥了三次。懵懂无知的我,被当时的场景吓得大哭不已。

八岁那年,母亲再嫁。继父是另外一个城市迁徙过来的,听说是学过大厨,因此村子里无论红白喜事都会叫上他。继父进我们家的时候,我用敌意的眼神看着他,因为姑姑告诉我:“后爸进门,苦难来临,而且将来,要是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在我幼小的心里,我怕姑姑说的不好过的日子。而他哈哈一笑,抱着我转了个圈:“小梦龙,叫爸爸”。我拼命从他怀里挣扎着跑出院子,躲在草垛后面远远的看着他。

这个姑姑说的后爸,怎么没有那么可怕呢?

2、

继父是个非常开朗的人,每天都能听到他哈哈的笑声,无论他到哪儿,身边总会围了一群大人孩子,听他讲山外的故事。而我,总是站得远远的,不肯叫他爸爸,也不肯让别人说他是我爸爸。

原本不幸的家庭,却因为继父的到来有所改善。房顶盖上了青瓦,不用担心下雨天要用面盆接漏水了;每天都有继父从别人的筵席上带回来的荤菜滋润着,妈妈的脸上笑容渐渐多起来,不用再担心下顿吃什么。

我不再排斥他,但是也不亲近他。他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叮嘱我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等等,我全部当做耳边风。在学校里,我是个小霸王,打架和欺负小同学总是有我。老师家访后,他恼怒到极点,狠狠的骂:“你个小牛犊子”。高扬起来的手,却没有打下去。印象中,这是他唯一拿来骂我的话。

我12岁进初中了,学校离家有20里山路,每个星期一,他会做好一个星期的饭菜翻山越岭给我送到学校。每次接过带着他体温的饭菜的时候,我很想叫他一声“爸爸”,可是总觉得叫不出口,而他总是在我犹豫的目光里,渐行渐远……

灾难再次降临到我们这个不幸的家庭。妈妈在一次感冒未治之后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而后突发性中风。在妈妈住院的日子里,继父并没有告诉我。他背着妈妈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医院住院,一个人默默的照顾她。病情得到控制之后,继父再将瘦弱的妈妈背回家。

我寒假回家看见妈妈瘫痪在床上。哭着要打继父:“你为什么没有好好照顾妈妈?”继父边躲边道歉:“对不起,梦龙,是我不好,梦龙你听我说”。我没有听他的解释,我日夜守侯在妈妈的床前,我不让他再接近妈妈一步。继父在我的不信任里迅速衰老、憔悴。

妈妈神志清醒的时候会对着我笑,会和我说一些童年的往事。原来在我九岁的时候,继父和妈妈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是继父说:“家里太穷,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我们好好培养梦龙,他将来有出息就比什么都好了。”和妈妈商量把那个孩子流掉了。临终前,妈妈说:“梦龙啊,我知道你是妈妈的好孩子,可是你不要责怪你后爸,妈妈生病是命啊!”

我的泪,在那一刻,无可遏止

3、

面对举债累累的家,我提出辍学的想法。继父拿着扁担赶了我几条田野,终于说服我继续读书。继父说:“娃啊,就是卖血,我也要让你念书啊,不念书,怎么会有出息啊。”

仿佛这一生中,没有顺利的时候,初三放暑假回家的路上,我摔在悬崖里不省人事。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在医院里里昏迷了六天,看着继父消瘦的脸庞,我不知所措。

医生告诉我,我这一生都要跛着脚走路,这次摔下来的结果就是让我失去了一条腿。这是在妈妈逝世后,我再次失声痛哭。继父边擦着眼泪,边安慰我:“娃,咱不怕,咱还有一条腿是好的。”

命是留下来,我的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读完初中之后,我再也不肯去读书。继父也没有勉强我,让我跟着他学习厨艺。

村子里有很多小伙子在省城去打工,都挣了大钱。我看着也想出去闯,和继父说了一声,就和村子里的二虎子他们来到了省城,由于跟着继父学了厨艺,我很快就在一家饭店里找到了工作。当饭店再次扩大规模,需要招洗碗工的时候,我想到了继父,将继父接了出来,两父子租了间小房子,倒也简单快乐了一段时间。

如果一切能这样简单下来,那么有可能我那苦命的继父现在可以享享清福了。如果那天我不跟着二虎子他们去发廊,那我的人生,又该是另外一个场景了吧。

那天,二虎子跑过来说是带我去一个好地方。看着他那么神秘,我不禁好奇的跟着去了。在发廊里,他们吞云吐雾着塞给我一包东西,说是让我小玩一下。我接过这包白白的粉末,学着他们的样子吸食。感觉果然是轻飘飘的忘记了一切烦恼。

等我知道那是***的时候,我已经中毒很深,我每个月都等不及发工资,总是连继父和我的工资一起预支,填进吸毒这个大深渊里。

继父知道后苦苦的劝我,要我戒毒,可是,我怎么听得进去?当毒瘾上来,又没钱买的时候,我就在家里摔东西,甚至和继父打架。继父一直用悲悯的声音劝我:“娃啊,咱不吸那个东西了,好吗?”在继父的苦苦哀求下,我决定戒毒。

4、

每当我毒瘾发作,我就求继父将我手脚都捆起来。我苦苦的和自己做斗争。苦苦的挣扎。

可是那天下午,继父没有捆牢,我挣脱了,红了眼的我,没有了理智的约束,抄起凳子疯狂的砸向继父,可怜的继父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呆若木鸡,一下,两下,三下,鲜血汩汩的从继父身体里流出来,我的眼前是一片红色的世界

等我清醒过来,我看见继父躺在血泊之中,我看见自己满手都是鲜血,难道是我亲手杀了我的继父?难道是我亲手将这个世界上唯一疼我爱我的人杀死了?“爸-----”,我跪下去失声痛哭

事后,由于我的自首,被判了20年刑。在狱中,我几次想到过死,可是继父坚定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我的梦里,似乎他在说:“娃啊,戒掉毒,咱们回村子里去,咱不在这个鬼地方呆了。”

由于我的真心悔改和戒毒成功被减刑五年。出狱的那天,我抬头望向天空,灿烂的阳光告诉我,我的人生之路还没有走完。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继父的坟前。

在继父的坟前,我长跪不起。我痛哭着。

我的父亲啊,贫穷岂是我们所愿?困苦岂是我们所能挡?这一生的残疾,又怎是我所能摆脱的命运啊

我的父亲啊,你醒来再为我做一碗热腾腾的水饺,你醒来让我伺候你在床前塌边,你醒来啊,醒来听我痛痛快快的叫你一声:父亲啊

6、

写完我的故事,我已经看不清楚屏幕,今生,流不尽悔恨的泪。今生,还不清我欠继父的一切。今生,我只有唯一一个愿望,就是好好的叫他一声:爸爸。这个和我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却真心疼爱我的人,这个被我的双手送进阴间的人。

长歌当哭,唤不回今生一场父子情

一遍让你很感动的文章

一位顽强的女孩! 1998年 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祥县后中庄举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 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 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 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1994年 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 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 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可是由于父亲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给她上了学。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

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 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 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 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 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 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 她从医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 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 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 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 「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 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下这个家。」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 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 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 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 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 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 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靠春玲一个人。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 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 大伙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高兴地跳着、喊着。 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劝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 春玲执意不肯,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 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 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了劝说,也决定复读,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她知道,这 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不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卖血的原因。 医生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说: 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 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卖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 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 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 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监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她说: 「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操办。」 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 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到富。 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 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八九千元,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 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炙热的太阳晒得棉田像个大蒸笼, 令她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喷洒一行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午,由于药桶漏水,她中纛晕了过去,被村里人发现送了回去。 醒来后,她不顾继父劝阻,又挣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终于换来了棉花大丰收, 可由于当年棉花收购价太低,小春玲依然没能把攒到她计划的钱。 聪明的她又动起了脑筋,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 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 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

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地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 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 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 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 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 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 「 哥哥,这是80多元钱,是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回来。」 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 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党,并被提拔为班长。 1997年 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 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人呀!" 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春玲迟疑着没接。 爷爷说: 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你就满足了心愿吧! 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他决定放弃。 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她说:「 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着法了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 原来,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后来去了平阳县, 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 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悉,劝她道: 「 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操持着。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 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 300CC血, 原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 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到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 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 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 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 至爱小妹,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____亲情小妹。 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 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 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 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山东省女作家刘红也赶来参加了葬礼,并为她撰写了祭文: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 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年轻的岁月,本应如诗如画,如丝如缕,可是你的面前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轻,那么轻,轻得像天边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

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

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

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

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

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

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

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

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

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

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

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

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

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

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

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

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

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

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

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

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

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

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

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

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

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

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

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

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

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

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

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

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

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

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

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

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

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

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

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

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

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

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

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

然也就具体了。

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

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

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

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

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

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

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

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

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

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

面化,遮遮掩掩。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

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

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

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

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

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

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

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

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

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

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

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

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

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

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

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

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

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

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

“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

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

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

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

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

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

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

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

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1独自一人,把女儿养大成人

吴阿姨有一个女儿。女儿三岁多的时候,吴阿姨和丈夫因为性格不合离婚,女儿归了吴阿姨。母女俩相依为命。

吴阿姨独自一个人带着女儿回到老家。吴阿姨的父母家庭条件很一般,自己带着孩子找工作碰过几次壁,后来索性租了一个小门脸,靠着卖五金小配件、小杂货,有些许微薄收入养家糊口。来自生活的种种压力,让吴阿姨格外努力。

虽然只是做一些小本生意,但是靠着厚道的“生意经”和省吃俭用,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后来,抓住机会,吴阿姨陆续拿到几个大品牌的代理,开始慢慢做大。十几年下来,靠着自己的双手把女儿抚育长大、考上名牌大学,经济上更有了不小的身家。

吴阿姨的女儿特别懂事。

这么多年,女儿对父亲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从小到大只有母亲守护在身边,母女感情特别深。这么多年家庭经历的困难,母亲的辛苦、孤独,早已深深印在女儿的心里。

母女二人的性格都很刚强。当初上大学,女儿坚持不让送,离开家门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对着吴阿姨说了一句话:

“妈,你放心,女儿一定争气!”

说罢背起行囊,转过头去果决地上了车。望着女儿离开的背影,吴阿姨失落、感慨、欣慰……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她非常了解女儿的性格。对于一个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在心理上有些阴影甚至不健全——毕竟,少了一份爱,少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吴阿姨尽可能多给女儿更多关爱,让女儿健健康康的成长。女儿平时话不多,但是行动上远远比言语多得多。很多时候,母女二人无需多言,因为彼此都在为对方考虑。

2女儿撺掇母亲找个继父回来

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很多人劝她趁着年纪不大再婚,家人、周围的朋友也帮忙介绍过,都被吴阿姨婉言拒绝了。她内心很坚定:一门心思只为把女儿养大成人,把父母照顾好,为家庭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条件。

女儿成婚的头一天晚上,鼓起勇气对吴阿姨说了一句话,母女俩抱头痛哭:

“妈,你这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着。但是你放心,女儿永远不会让你一个人活着,永远陪在你身边。”

女儿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成婚之后三天两头的往家跑。女儿的丈夫也是一位家庭责任感非常重的男人,他理解爱人的心思和家庭情况。对于这一点,吴阿姨特别感谢姑爷,也为女儿感到庆幸,她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重复在女儿身上。

女儿有时候开玩笑的劝慰吴阿姨:

“妈,要我说,你可以考虑找个伴儿,省得我们惦记。要有合适的,我一点意见都没有。”

吴阿姨懂女儿的意思。谁闲着没事愿意撺掇母亲找个继父回来?还不是为了让自己身边常有个伴儿?

放下心事和负担,吴阿姨开始考虑自己的事儿。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男士。对方也是早年离异,带着一个儿子。虽然经济条件不如吴阿姨,但俩人有过类似经历,接触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觉得性格比较合适,于是再婚。

3钱财,用得着分那么清楚么?

对于“半路夫妻”,而且还都有各自的孩子,撮合总会有些障碍,尤其是自己子女与对方的相处。

刚结婚的时候,两人相处不错,这岁数了,能做个伴不容易,彼此之间都应该珍惜。时间一长,却渐渐产生一些矛盾。

男方打算给自己儿子买套房,跟吴阿姨商量。对于此类事情,吴阿姨本来没有什么在意之处。俩人再婚之前说的很清楚:万一哪天谁先走了,钱财都留给各自子女,互不干涉。

丈夫要“商量”这个事情,很明显是希望吴阿姨“支援”一下。吴阿姨不同意,话很明确:

“孩子们都大了,咱们不应该多过问。你儿子已经有了房子,不是非买不可。

再者说,当初咱们说好了,俩人生活怎么花钱,是咱们的事情,不必分那么清楚。但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不互相掺和,各自的钱财留给自己孩子。”

丈夫听了很不高兴:

“孩子有困难,当父母的不应该帮帮么?再说了,这不也是在帮我么?”

吴阿姨却不这么看待:

“不要把事情混到一起说,这不是一回事。”

为此俩人争吵起来。吴阿姨外表并不强势,但是内心很坚定。最终这个话题在丈夫嘴里,演变成了信任问题:

“咱们走到一起,需要分那么清楚么?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还是对我不信任。”

这些话,对吴阿姨伤害特别大。本来已经“守寡”多年,想着后半生终于能有个伴儿过日子,却因为钱财问题产生这么大矛盾。

吴阿姨平静的说道:

“这个事情,包括刚才说的话,你考虑清楚,这与信不信任没有关系。”

几天下来,两人之间没话可说。

这一天女儿又过来了。一进门看到两人表情,感到不对。在她心里,绝不允许母亲受欺负。找个机会问母亲道:

“妈,怎么了?你们吵架了?”

吴阿姨把事情原委说给了女儿。女儿听到很不高兴,钱财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么说话是伤害了母亲,这怎么能忍受?

4认知上的误区

女儿没有当着吴阿姨面质问继父。

回去之后,女儿找个时间,约了继父出来。寒暄几句,女儿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叔叔,其实到你们这个岁数,能有一起搭伙过日子的人,挺不容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谁也无法预知谁会先走。如果一个人先走了怎么办?”

继父没有听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也绕开了话题:

“人总有那一天,既然避免不了,能好好过一天是一天。”

女儿笑了笑说道:

“你说的对。但是有没有想过,你和我妈都有孩子,你们都有自己的财产,万一走了,财产归谁?”

继父其实心里很清楚今天的目的。听到这些,继父没有多思考:

“这个事情,我跟你妈之前都商量好了。今后我俩的财产,都留给各自的孩子,这个你不用担心。

前段时间我跟你妈闹了点别扭,由头你也应该知道了,我也知道今天约我出来的目的的什么。

你放心,这几天我想清楚了,上次跟你妈吵架,有些话我确实有些过分。

你妈妈说得对,既然之前说好的,不要再变什么。”

女儿摇了摇头:

“叔叔,不一定。

不瞒你,我今天也就是想说说这个事情。你和我妈虽然口头上说好了,但是有没有考虑我们做子女的意见?”

继父听完有些不快,回了一句:

“这个是我们俩的意思,不需要征求你们的意见。

我跟我的孩子说过这个事情,他同意。再者,我们各自的财产,都是婚前财产,本来也跟对方无关。

闺女,我想,你可能把事情想复杂了。”

女儿能品出继父话语的味道。母亲的经济条件确实比继父好一些,继父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快,似乎在告诉她:我们不惦记你们家财产,你最好也别惦记。

女儿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叔叔,咱们举个例子。假如你先走了,你能保证我妈不分你的财产么?你能保证我不撺掇我妈分你的财产么?”

继父楞了一下。从他与吴阿姨认识到现在,对于吴阿姨的人品为人很信任、欣赏,包括吴阿姨的女儿。今天继女说的这么直接,还是头一次。

他不是没有见识的人。继女的话,反而让他冷静了下来。继女的例子,如果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万一吴阿姨先走,自己能保证不分她的财产么?事情没到眼前,怎么说、甚至拍着胸脯发誓都行;等到事情真发生了,谁能保证得了?

女儿看着继父的表情说道:

“叔叔,这就是我想找你聊的主要目的。

我给你的建议是,希望你们能订立一份遗嘱,把各自财产,白纸黑字的指定给自己子女。”

继父理解吴阿姨女儿的意思。这个意思,是对双方财产、对各自子女的保障,而不能单纯从一方角度来看待。

5结语

继父回去之后,与吴阿姨说起了这个意思,吴阿姨同意。

吴阿姨老伴儿说的很清楚、很理智:

“咱们这岁数在一块搭伙过日子,孩子们也都大了,彼此之间,不要给对方留遗憾,也不要给子女添麻烦。这么做,不代表着提前分家,而是对彼此负责、对彼此的子女们负责。”

或许,很多事情提前说清楚、提前安排好,能避免今后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近期,很多朋友问我关于再婚家庭财产分配的问题。恰好想起之前曾经的一个案例,做了一些改编,分享给大家。

再婚家庭与原配家庭比较大的区别在于,各自的子女、尤其是子女已成年,与对方并不会存在那么深的感情。因此,涉及到各自财产的分配问题上,比较容易产生争议——常常发生在亲生子女与后老伴儿之间。

吴阿姨家这个事情,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财产归属。

各自的婚前财产,确实与对方无关。但是,一旦发生继承、在法定继承情况下,就会与对方有关:因为对方是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而可继承的财产,不取决于婚前还是婚后、个人还是共同的——只要是去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再婚配偶都有继承权。

所以,就如吴阿姨女儿所讲:万一继父先过世了,从法定继承角度,吴阿姨完全有合法权利继承。当然,如果吴阿姨先走,逻辑是一样的。

这个结论其实很简单,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会存在认知误区,在这里再强调一下。

2如果是法定继承,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吴阿姨先走。

吴阿姨的财产,将由其女儿、再婚丈夫平均继承——各自一半。所以,吴阿姨通过自己打拼挣出来的财产,有一半被分走了。

等到再婚丈夫再去世的时候,因为女儿与其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所以,再婚丈夫的财产,将全部由他儿子继承,与自己的女儿无关。

所以,结论就是:自己的财产,留一半给自己的女儿,留了一半给到对方的、与自己不存在扶养关系的儿子。

3吴阿姨与再婚丈夫口头表达的意思,有效么?

俩人商量过并且达成一致了:无论谁先走,各自的财产只留给自己的孩子。

但是,这种口头表达,没有法律效力。就像女儿所讲:“你能保证我妈不分你的财产么?你能保证我不撺掇我妈分你的财产么”?真到开始分财产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人的意见会不会发生改变——毕竟,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心思多多少少都会动一动,只是看动的幅度大小、理智能不能占上风而已——这风险就大了。

所以,吴阿姨女儿绕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服继父一件事儿: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各自指定好继承人。在未来发生继承的时候,能够确保各自子女的利益得到保护。

另外,还有一个话题需求延伸一下。

很多晚年再婚的家庭,老人想把财产留给自己子女,而又担心万一自己先走了,再婚老伴儿得不到晚年生活保障。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依然可以通过遗嘱来解决——附加条件的遗嘱。可以做出类似意思的表示:

财产,由子女继承。子女必须对在世老伴儿赡养,或者保留在世老伴儿在房产中的居住权。但凡子女违背此条件,继承无效,改由老伴儿继承。

一个真实的山东女孩-最美的山东女孩!

1998年 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祥县后中庄举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 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 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 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1994年 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 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 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可是由于父亲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给她上了学。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 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 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 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 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 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 她从医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 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 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 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

「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 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下这个家。」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2 最美的女孩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 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 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

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 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 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 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靠春玲一个人。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 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 大伙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高兴地跳着、喊着。 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劝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 春玲执意不肯,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 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 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了劝说,也决定复读,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她知道,这 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不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卖血的原因。 医生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说: 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 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卖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 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 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 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监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她说: 「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办。」 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

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到富。 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 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八九千元,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

3 最美的女孩

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炙热的太阳晒得棉田像个大蒸笼, 令她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喷洒一行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午,由于药桶漏水,她中纛晕了过去,被村里人发现送了回去。 醒来后,她不顾继父劝阻,又挣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终于换来了棉花大丰收, 可由于当年棉花收购价太低,小春玲依然没能把攒到她计划的钱。 聪明的她又动起了脑筋,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

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 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地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 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 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

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

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

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 「 哥哥,这是80多元钱,是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回来。」 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 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党,并被提拔为班长。

1997年 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 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人呀!" 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春玲迟疑着没接。 爷爷说: 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你就满足了奶奶的心愿吧! 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他决定放弃。 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她说:「 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着法了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 原来,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后来去了平阳县, 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 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悉,劝她道: 「 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持着。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 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 300CC血, 原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

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到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

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

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 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 至爱小妹,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____亲情小妹。

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 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

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 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山东省女作家刘红也赶来参加了葬礼,并为她撰写了祭文: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 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年轻的岁月,本应如诗如画,如丝如缕,可是你的面前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轻,那么轻,轻得像天边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不是没个女孩都有自己的化妆品,也许她一生没见过也没触摸过!但是她是最美的女孩。

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今年第一次流下了我的泪。

1、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 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2、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 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3、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

4、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 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171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