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女人婚前喜欢打扮婚后就不打扮了
其实我也是这样子,结婚前我就是这样子想的 。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舒服自在 ,不喜欢穿高跟鞋,穿衣服喜欢宽松点的,所以未婚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找到老公了结婚之后,我是不会再打扮的。
结婚前,每天要打扮的美美的,自我欣赏很重要,起码会让心情愉快好多。去工作的时候,你不打扮,同事不会与你交朋友。每次休息出去要跟朋友喝一下咖啡、奶茶、逛逛街 ,衣服也是穿一百多一件的,甚至有一件外套两百五。
结婚之后,确实是没怎么打扮。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带孩子,备孕之前 ,觉得化妆品对宝宝不好 ,所以就没有化妆。生了孩子之后,要奶孩子,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还怎么有心情化妆。没时间,每天为孩子,为家庭奔波。总觉得要省钱给孩子买奶粉尿裤,甚至穿几年的衣服也不舍得换新的。
对,结婚之后女人都为家庭付出了。却没有换来等量的疼爱,老公会嫌你不会赚钱了,只会花钱。婆婆会埋汰你这不好那不好,做什么都不对。自己的不打扮,老公去欣赏别的年轻女人。
就我自己来说吧,婚前包括婚后一年多,虽然不会浓妆淡抹,但是穿衣服是很讲究的,毕竟那时候比较瘦,167公分才百十来斤,长得不算太差,哈哈自夸啦,穿的漂亮自己也比较欣赏,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简直大变样,我都不敢相信我就是我了,太胖了,穿衣服也不好看,最主要的是没时间捯饬自己,时间恨不得掰开用,老公上班,公婆也不在一起,自己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哎!说多了都是泪啊!一直到现在穿衣服也是不讲究了,习惯太可怕了,也想过改变,就是太不自律了
为什有些女人婚前很喜欢打扮自己,婚后便不讲究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是结婚后没时间,没精力,没财力和懒惰造成的。也是女人的悲哀,但是也很无奈,也是老人们心目中的好女人,也可防止出轨。
女人结婚后不化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婚后没有时间。
女人结完婚就把的时间用在伺候老公,花费心思去准备一日三餐的食物,还要照看孩子,为了孩子的 健康 ,在怀孕的时候戒掉了平时用的化妆品,护肤品之类的。还要打扫家里的卫生。洗永远洗不完的衣服。还要上班挣钱,不上班又会被看不起。那还有时间去打扮。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现在的女人是钢筋做的。即要上得厅堂,有得下得厨房,还得有自己的工作。
第二,没有财力。
女人结婚以后资金就要紧缺,自己挣的钱不在是自己花,要和老公的钱一起用在买菜,电费,水费,车险,房贷,等,还有一家三口的衣服,一月算下来不是月光族就不错了,更何况生孩子,和带孩子这段时间都是零收入。那还有闲钱买化妆品。化妆品也不便宜,差的有伤皮肤,还不如不用。
第三,没精力。
女人上完班后,就很累了,回到家还要做饭,给孩子辅导功课,晚上还要伺候老公。累的筋疲力尽那还有精力去打班。有时候老公抱怨成黄脸婆,也很无奈和心酸。黄脸婆是谁害的,是男人的不体贴和不分担,感觉你做的理所应当所造成的。
第四,流言蜚语,和老公的不信任造成的。
女人如果结完婚后打扮的漂亮,老公可能会疑神疑鬼,担心你背叛他,做对不起他的是。家里的老人也会感觉你不正经,在背地里说三道四的,就怕你听不见。那还不如不打扮,就顺其自然。少增添烦恼。
总结:有人说女人不打扮就是懒惰,但是把心思用在打扮的女人,心思都在打扮上,那还有心事管那些生活上的琐事,打扮那么漂亮,你老公不会担心吗?能做好一个好母亲吗?也许你有条件打扮,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好的条件和理解,不是所有人都很幸运,都能嫁个好老公。
因为没精力呀或者经济跟不上呀,精力有限,婚后不喜欢打扮的女性多半是包揽了家务活,有一个当甩手掌柜的老公。
尤其是有了孩子,每天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基本已经累得不行了,哄睡了孩子才有空刷下手机,所以都不想敷面膜或者认真洗脸了,玩下手机,赶紧睡觉。有了小孩,头一年严重缺觉,半夜还得喂奶、换尿片,妈妈根本就没法睡一个好觉。还得穿宽松的衣服才方便,所以打扮也没办法打扮啊。
再一个婚后有了孩子,开销就大了,如果老公挣钱不给力,日子就过得紧巴巴,也没那个闲钱去打扮,或者说是舍不得为自己买东西,即使买都是打折的便宜的,都想能省就省点,不再像以前小姑娘那会花钱那么任性了,所以穿着打扮方面也降低了,甚至化妆品都不用了,护肤品也用便宜的。
女人在婚前爱打扮自己是因为1一个人比较自在,有很多时间可以自己享用,2没有男朋友的时候打扮自己可以吸引自己喜欢的异性,为脱单做准备3有男朋友的打扮自己是女为悦己者容。4喜欢打扮是自己爱自己的表现5有充足的资金来取悦自己。
女人结婚后不打扮的原因:1结婚以后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爱人和孩子,没有时间打扮自己。2每天做饭带孩子很辛苦,没有精力去打扮自己。3已经有了爱人,爱人知道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觉得没有必要打扮。4所有的金钱都花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忽略了爱自己。5很想打扮,但是时间金钱精力有限,放弃了打扮来照顾家庭。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婚前打扮是因为竟争太大,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婚后是因为天天有吃有喝,手里有个长期饭票呗。
女儿出嫁有哪些风俗
女儿出嫁有哪些风俗,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风俗习惯的国家,从古至今的人们对于结婚这种大事,都是非常重视的,婚礼的每一道程序都要尊重各地的风俗来进行,下面一起了解下女儿出嫁有哪些风俗。
女儿出嫁有哪些风俗1一、女儿出嫁有啥礼节
1在女子出嫁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送新娘子出门,但是新娘子的姑嫂要回避,因为“姑”与“孤”同音,“嫂”与“扫”同音。孤就是孤单,而扫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语是“扫地出门”,都是代表着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在新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2新娘迎娶到夫家之后,在进门的时候要特别的主要,一定要抬脚跨门槛,不可脚踏门槛进门,以免不吉利。婚礼当天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以后,不管是新娘还是新娘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这表示对新人的婚姻不利,有“再婚”的意思,所以一定要避免说再见二个字。
3自古以来女子出嫁都有穿红礼服的习俗,在过去人们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女孩出嫁也会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女孩出嫁都是身穿白婚纱。不管是红色礼服还是婚纱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新娘当天所穿的礼服不能有口袋,以免新娘出嫁带走娘家的财运。
二、嫁女送亲仪式程序
1、提亲 在双方感情稳定了之后,男方父母应该亲自到女方家中提亲,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在提亲的时候会 商量到婚礼时间、婚礼的各项事宜等等。
2、定亲 提亲成功之后,那么便会定亲,一般男方会准备好聘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彩礼等,以及一些给男 方父母的礼品等等。
3、嫁妆 女生的嫁妆建议用红皮箱来装,箱子内应该有剪刀、梳子、镜子、衣物和床被等等。结婚未满一个 月,新郎是不可以看箱子中的镜子的。
4、安床 安床的时候需要将梳妆台上的镜子用红纸给蒙上,在迎亲第二天新娘子亲自打开。安床的时候还需 要点亮一对灯,一直添油,直到女生回娘家回来之后,等它自然熄灭便收起来。
5、 迎亲 迎亲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迎亲当天新郎跟伴郎团来接亲,接亲人数与送亲人数 加起来是双数即可。
6、回娘家 婚礼结束后的三天内,新娘和新郎需要一起会新娘的家,俗称回门。回门的时候需要准备些礼品, 在中午之前到娘家。回门结束之后,新娘和新郎需要在当天离开娘家,不能够在娘家过夜。
三、女儿出嫁当天娘家流程
1、贴喜字
在出嫁当天,女方父母应该早些起床,然后在家里的门窗上贴上喜字和对联,还可以在小区的门口贴上喜字。新娘出嫁的房间布置好,可以选择红色的床上用品,放置一些卡通玩偶,摆上早生贵子等。
2、新娘化妆
新娘早起,并且由化妆师给新娘化妆,做造型。如果接亲时候是穿秀禾服那么就是中式妆容,如果是轻婚纱的话,那么妆容就要时尚靓丽一些。此时新娘的伴娘们也应该化好淡妆,穿上小礼服并且将新娘婚鞋藏起来。
3、新郎接亲堵门
等新娘化好妆,整理好服饰之后,新郎和伴郎团们大概也就到了。此时伴娘们要齐心协力堵门,并且新郎处于礼貌需要给女方家堵门的人红包。
4、堵门游戏
想要把新娘子接走,哪有那么容易呢伴娘团们可以实现准备一些游戏道具,然后在接亲的时候现场玩一些接亲游戏,让现场气氛热闹起来,最经典的藏婚鞋千万别忘了。
5、到达男方家中
男生接到新娘之后,直接到男方家里面,此时新娘和新郎的父母都在,这时候伴娘准备好茶水,然后倒四杯茶。新人分别敬给双方父母。
女儿出嫁有哪些风俗2一、女的出嫁都有哪些风俗
1、新娘结婚出嫁的时候是不能回头的,回头寓意着婚礼会不幸福。
2、结婚当天不管多热都不能扇扇子,因为扇子的扇与拆散的散读音相似不吉利。
3、新娘出嫁时候的衣服是不能有口袋的,有口袋有着会带走娘家财运的说法。
4、男方家里如果有门槛的话,新娘一定不能踩,要用跨过去的方式。否则不吉利。
5、新娘在结婚当天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踩到新郎的鞋子,否则有羞夫之意。
6、送亲的人员和车辆必须要和男方的加起来为双数,因为在我们国家习俗里讲究去单还双,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成双成对。(摄影师等不算里面)
7、结婚的前一天男方和女方是不能见面的。
8、结婚当天不能留宿娘家,结婚之后也就是代表正式成为男方家里人了,所以从娘家出来以后,一定要在新房或者是男方家里留宿。
9、结婚当天结束之后,不管是新人还是新人父母在跟宾客告别时都不宜说再见这个词,因为再见这个词不吉利。因为再见有着再来一次,再婚的意思。
10、有的地方讲究新娘在出嫁当天是需要哭的,认为越哭以后越幸福。
11、新娘在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12、结婚当天的早餐一定要吃好,因为早餐吃完之后,你的精神状态会比没有吃饭好太多了,另外结婚当天也会比较忙,所以可能会很晚才吃饭,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吃早餐。
二、出嫁仪式禁忌
1、忌串门:新娘子蜜月里不需到亲友家尤其是有老人的亲友家串门,因为一般人都会觉得新娘子是新人,认为对别人不太吉利,这种不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2、忌吃喜饼: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哈尔滨婚庆用品店中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因为这样就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是应该注意忌讳的。
3、新娘出嫁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4、新娘子要小心,不要踏到新郎鞋,会有羞夫之意。新娘进男家门时,忌脚踏门槛,应要跨过去。
5、忌说“再见”:因为“再见”二字有分手与离别的含义,对于新婚夫妇来说,此寓意非常不好。所以在新人送宾客时,点头示意或挥手送别就好。
6、忌准新郎独睡婚床:新婚夜前夕,准新郎不可一个人独睡新床,因为有婚后孤独的寓意。如果新郎实在必须睡在新床上,可以找一位属龙的未成年的男童。现很多会买一对压床娃娃替代。
7、婚后三日,新人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女儿出嫁有哪些风俗3有哪些不同的哭嫁风俗呢?
仡佬族的哭嫁
仡佬族的姑娘是在出嫁前三五天开始"哭嫁"。这地方娶亲与众不同,新郎是不到女方家迎娶的,而是在婚期的前一晚派一个轿夫到女方家。
轿夫进门前,女方家会有人主持"拦门礼"。还有行敬酒、铺毡、恭候等好几道程序,以及对应的礼词,也是一道难闯的关。
土家族的哭嫁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要用哭声迎来的。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出嫁姑娘就开始哭泣,有的一哭要哭一个多月,少的也要哭上三、五天。
哭嫁歌形式多样:有”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上轿”等。
姑娘出嫁的前一晚,家里会邀请其他9个没结婚的姑娘,共10人围坐在一起。由出嫁姑娘先哭“十摆”,厨师每摆上一道菜,其它姑娘轮流哭。完事后,出嫁姑娘开始哭“十收”,厨师会把十道菜依次收回去。收完,才算结束。
粤西人的哭嫁
在粤西,哭嫁这种民间婚俗已流传很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在当地乡村流行。女儿出嫁了,就用哭唱的形式,来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和亲人的难舍难分之情。
其实,哭嫁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流传至今。我老家还保留着。有些人说出嫁本来是件高兴高兴的事,哭了就不吉利。但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孝”,也有些特别的意义。
哭嫁风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哭了有福气
这里的“哭”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哭,不是随时随地的,而且要放声大哭。
就像出嫁的姑娘如果在出嫁时放声大哭,就寓意着姑娘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到了夫家会更有福气,和丈夫的生活能更幸福。哭了容易发
在一些地方,出嫁的那天哭,是寓意着越哭越穷。简单地说,眼泪就代表财富,哭得越多,财运会越好,财富就越多。这也是不管娘家还是夫家所期望的。
不哭会不合
说到“不哭不合”,可能我们现代的人会觉得荒唐。但一些地方是有这个芥蒂的。
他们觉得出嫁的这天不哭,是不吉利的。嫁过去之后,会和夫家人产生矛盾,会生活得磕磕绊绊。生活里,也不会太顺利。
女人当然需要化妆,不过要看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段。没有必要到哪里去,每时每刻都化着妆。现在基本上每个女人都有化妆品,拿出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但还是会说自己缺了啥。有的妆容堪比整容手术,妆前妆后跟两个人一样。让很多男人不理解,素颜就好,为什么非要化妆,做真实的自己不好吗?不能坦诚相见吗?
化妆能改善一个人的气色,看起来更有精神。有的女人化妆之后更自信,也许长得并不是很出众,但是化妆之后,就很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年轻的女人。这些人不化妆都不敢出门,害怕别人看到她原来的样子。也不是说原来的样子多丑,只是自己不自信而已。甚至有报道称,有的女人睡觉都不会卸妆,结婚一年,丈夫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容颜,这就太夸张了。
除了增加自信,还能让自己的心情更美丽,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人都喜欢美的事物,看到美女自然都看几眼。特别正常的事情。就连我们自己照镜子,看到化妆的漂漂亮亮的自己,是不是很开心?在这个看颜值的社会,漂亮的人总是比普通的人有优人势,有更多的机会。不要说肤浅,人之常情,人本来就是肤浅的。或者是当你要参加一些婚礼,大学同学聚会之类的,总不能就直接去吧,肯定要化妆才去,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大家都搞得漂漂亮亮的,就你素颜,看起来都没什么精神,不是让人笑话吗?
化妆还有一种是出于攀比心理,不想比别的女人丑。都想做最美的女人,奈何先天条件不怎么好,就只能靠化妆了。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只要不是丑到家,打扮打扮都很好看。你看同学聚会的时候,女同学都打扮得光鲜亮丽,谁要是素颜去,估计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有就是化妆给喜欢的男人看,把自己最美的妆容展现给他们看,希望得到赞美,欣赏和喜爱。一般刚谈恋爱的女生都喜欢化妆,甚至是之前都不化妆的人,都开始捯饬自己。如果你看到身边的女孩有这样的变化,她可能就是恋爱了。每次约会前,都要化妆化好长时间,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希望男朋友更喜欢自己。但是随着交往时间变长,就没有这么多心思了,素颜也是可以约会的。
除了上面所有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职业需要。如果你是歌手,是演员,是模特,是美容导师,很多职业时要求化妆的,所以这些女人必须要化妆。甚至有时候因为角色需要,化浓妆都很正常。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化妆,我都建议你保养应该比化妆更重要,化妆了要及时卸妆。长时间化妆对皮肤不好,所以在家的时候就别化妆了,让皮肤也放松放松。一个人真的喜欢你,不会因为你素颜就不喜欢你。
早上太阳升起,新娘起床后首先要拜别父母。
日本新娘化妆时,要把脸用脂粉画得雪白,然后再配上艳红的唇色。
传统的日本婚礼上,新娘的头发应该挽起来,而且一定要用龟壳梳子束紧。
装扮完成之后,新娘要穿上白色的礼服,等待告别自己的家。
中国的婚礼为讲喜庆,新娘在出嫁当天要穿红色礼服,盖红盖头,而日本的新娘在临出门之前却要在头上戴一块白盖头和面纱,然后才能出门。
拜谢媒人,此时的新娘已经不再是父亲的女儿,而是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
日本的新娘既不到男方的家里,也不到教堂,而是要到神社去祈祷神灵,所以新娘出门之后要由神职人员带领走向神社。
婚礼中,神职人员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妻。
仪式中新娘将脱掉白色礼服,换上绣有吉祥图案(像仙鹤,花朵等)的华丽礼服,颜色为金、银、红。
最后,新娘将会换上另一套深色的礼服,表示对纯洁少女的告别,仪式完成,她将成为别人的妻子。
在婚礼上,日本新娘要换三套衣服,而且每套礼服都非常华美。
——最初穿上的是一套白色的礼服。白色丝绸和服原本是18世纪和19世纪日本武士结婚时新娘所穿的礼服。此时的白色既是新生活的开始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生活的结束。
脱掉白色礼服,新娘将换上绣有吉祥图案(像仙鹤,花朵等)的华丽礼服,颜色以金、银、红三色为主,代表未来生活的红红火火。
最后,还要换上另一套深色的礼服,这种礼服是未婚少女穿的和服,这也是新娘最后一次穿这种式样的和服了,作为她纯真少女时代的结束。
有图有真相 希望采纳~
唐代女子化妆步骤如下:
现在不少精致的女孩子,出门前一定会在脸上涂涂抹抹,化妆画很久,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当代女孩的标志。早在经济繁荣的唐代,女孩子们就有着化妆的习惯。她们化妆的步骤更是复杂,分七步才能完成,分别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和涂唇脂。
光看到这七步,就知道她们化一次妆,也是件非常复杂而隆重的事情。敷铅粉是妆容的第一步,相当于现在的打粉底,唐代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一词也就由此而来。
:
在古代白居易的诗中有写到“芙蓉如面柳如眉”,唐代女孩子化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芙蓉的面庞,通过彩绘陶俑就可以看到,她们面庞的颜色对比反差是非常强烈的,给脸上敷胭脂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可以看出唐代的审美和我们今天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画眼妆,但是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迎合当时的流行趋势,唐代最流行的,就是粗圆和细长两种眉形。
扩展资料;
在古代白居易的诗中有写到“芙蓉如面柳如眉”,唐代女孩子化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芙蓉的面庞,通过彩绘陶俑就可以看到,她们面庞的颜色对比反差是非常强烈的,给脸上敷胭脂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可以看出唐代的审美和我们今天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画眼妆,但是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迎合当时的流行趋势,唐代最流行的,就是粗圆和细长两种眉形。
总结:
唐代女子画完以上五步后,她们还要在太阳穴的两边各画一个红月牙,名曰“描斜红”,接下来,就到最重要一步啦,画上一个标准的“樱桃小口”。
那个时期的女孩对唇形的要求是高标准的,除了常规的唇形之外,还有桃花梅花等等不同的式样,要求涂唇脂之前,用铅粉对唇部进行本身唇色的遮盖,再画出想要的样子。
女孩化妆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女孩化妆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去除岁月的痕迹就可以重回少女的年代,正确学会化妆是我们变美的第一步,想要看起来更年轻,下面分享女孩化妆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女孩化妆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1一、孩子化妆需要什么?
化妆步骤: 清洁(洗面奶清洁皮肤)——爽肤(爽肤水)——润肤(自己日常用的护肤霜或者乳液)——隔离霜——粉底或者BB霜——蜜粉或者粉饼——眼影,眉笔,腮红,睫毛膏(这四样可以同步),这样一个完整的妆就完成了。还有就是上了彩妆一定要用卸妆油把彩妆卸掉,一定要注意把彩妆清洁干净不然皮肤很容易癍的哟!
还有就是化妆用具: 上妆海绵,卸妆绵,粉扑,睫毛夹及化妆刷。虽然看着很多东西,但是记住不要做懒女人哦!总得来说你需要买的化妆品除了自己日常的`那些护肤的,还要买的就是隔离霜,BB霜或者粉底液(二选一),蜜粉或者粉饼(二选一),眼影,腮红,眉笔,卸妆油以及我刚才说的化妆用具。隔离霜是专业隔离彩妆的,可以更好的保护皮肤,蜜粉或者粉饼是定妆用的,用这个妆不容易花,平常我们说的补妆就是指这个。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该化妆的年龄了,你是不是还在为怎样化妆发愁呢?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最简单基础的化妆步骤。
二、女孩化妆的基本步骤
粉底液怎么用
1、洁面后,让乳液和爽肤水要从下往上轻轻拍至皮肤完全吸收,擦上润色底乳或隔离霜,来调整皮肤和增加明亮度。
2、粉底液从上往下推开,这样才能使粉底液更好地跟皮肤融合。取适量粉底,每点约米粒大小,点于双颊,额头,鼻子和下巴。
3、用指腹推开,用量不足可再加。接着再用遮瑕膏来盖住遮不了的黑眼圈和痘痘。
4、完成后,用海面约一半的面积沾上粉饼,由脸颊开始由内往外,由上往下的轻轻按压,加强底妆的完美度,并且定妆。
5、跟着在眼周,下巴,T字部,鼻翼两侧,用剩下的粉底来按压,才能最轻薄,最不易产生细纹。
6、最后在眼周C字位及T字部打上亮粉,可使五官立体,肤色明亮。
眼影的画法
取膏状淡色眼影涂满眼窝(范围可大一点),可使接下的眼影比较显色,比较饱合。
再以同一色系比较深一些的眼影粉涂在眼折(稍稍的匀开)。
用眼线笔由眼头往眼尾涂满睫毛膏,若用笔状眼线笔,可用棉将其微微匀开,可使线条比较自然。若用液态眼线笔,可用眼影粉将空洞补满,或是柔化线条。
再补上一层眼影粉,使眼影的颜色更加漂亮。
女孩化妆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2一、基础护肤
想要化出一个美美的妆,基础护肤必不可少。洗面乳—化妆水—精华—乳霜,按照这一步骤来做准备,可以让妆面看上去更加干净、清爽。
二、防晒、妆前乳
防晒永远是护肤的最后一步,妆前的第一步。防晒并不是只有夏季需要,一年四季我们的肌肤都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所以什么时候都需要涂抹防晒。妆前乳的使用可以让妆面更加服帖,修饰肤色与毛孔。
三、粉底
粉底又分为粉底液和粉底霜。粉底液轻薄易推开,遮瑕力相对较弱,粉底霜易推开,遮瑕力比粉底液要好。化妆的第一步就是涂粉底液,可以直接用手涂抹,也可使用粉饼或者粉底刷等上妆工具,在涂抹时也需注意鼻翼两侧、嘴角边等肤色不均的地方。
四、遮瑕
遮瑕产品有遮瑕膏、遮瑕液、遮瑕霜等,根据需求来选择遮瑕产品。在有痘印、黑眼圈或其他瑕疵的地方涂抹遮瑕产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五、定妆
可以使用粉饼、散粉、蜜粉定妆定妆这一步骤很重要,可以让妆容更持久。用粉刷或者粉扑战区少量少量粉,轻轻按压或者轻扫脸部,T区出油较多的部位要稍微着重些。
六、画眉
眉毛真的很重要,眉毛画的好可以很大程度上修饰脸型。眉毛产品又分为眉笔、眉粉、染眉膏等,眉笔形状精准眉部产品要选择与发色相近的颜色,延眉头—眉峰—眉尾轻轻平刷。
七、眼妆
(一)眼影
眼影有哑光和珠光之分,内双、肿泡眼最好使用哑光眼影,新手若是没有用好珠光眼影也会显得浮肿 ,新手也可以选择大地色眼影来化出自然的眼妆。
(二)眼线
眼线液不易晕染,持久性强,流畅度高;眼线笔一般含蜡,延展性好,比眼线液好掌握,推荐给新手菇娘们使用;眼线胶色彩更浓郁,持久度高。画眼线时将镜子放在眼睛下方,眼睛往下看,贴着睫毛根部画眼线,如果画出了想要的范围,可以用棉棒轻轻擦掉。
(三)睫毛膏
在刷睫毛之前使用睫毛夹分别从根部、中部到睫毛梢夹出弧度,再使用睫毛高以“Z”字型从睫毛根部向上刷。
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奁目”是一个时代生活水准的最直接的表征。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即便是在北京郊区农村,嫁妆也讲究有“八条腿”,这指的是大衣柜和五斗橱这两件大家具。此外,还有电视机、冰箱、自行车、大座钟、手表、电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妆品、成箱的衣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家庭事先给了她一些礼金,使她有可能提前买到这些在农村里显得很阔气的嫁妆。
民俗学者陈勤建先生曾三度参加上海郊区一亲友嫁女。1979年嫁女,农村经济刚好恢复,嫁女花费一千五百元;计有自行车、缝纫机、六条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1981年二女儿出嫁,花费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儿出嫁,大衣橱、五斗橱、沙发、自行车、电扇、洗衣机、电视机,应有尽有,外加十条彩被,二条鸭绒被及其它床上用品。嫁妆摆堂,整整放了两屋子。据说因电视机是黑白的,还特地在嫁女箱柜中放上数量可观的压箱钱。此事在当地热闹了几天,纪录很快被打破了。一位卖葱姜的女儿出嫁,专程从市区叫了二辆出租小轿车,越过黄浦江,在乡镇上兜风,酒席摆了三天三夜,嫁妆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条。要知道,这不是家招女婿,男家排场还没有算上。
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所有的嫁妆中,一只红漆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头等重要的。马桶叫做“子孙桶”,用马桶作象征物,显然一是因为它与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为这个桶状的东西与妇人的孕育器官和生产通道相似。马桶中要放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还有的用五只红鸡蛋放入马桶,亦取“五子登科”之意。送“子孙桶”不但是祝愿男家早日生子,而且男家亲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孙桶”中的红蛋和喜果吃。据说,吃了很快就会有喜,就会生男孩。
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称“送”,以避“送上门的货不值钱”之忌,故俗谓之“发嫁妆”。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故各地都盛行张扬和炫耀,流行着“亮嫁妆”的风俗,有些地方说是“摆架子”。
广东人发嫁妆的情景火爆异常,铺张奢侈,炫耀而繁琐。出嫁前一天,女家就将嫁妆发到男家,做嫁妆的工钱由男家支付,曰“搬嫁妆”。豪门送奁,用大灯笼上写明“×府送奁”或“×府双喜”字样,向仪仗店雇佣人夫,将所有妆奁一一用红绳拴牢,或置于下柜(用以载乘物品,形同方桌)上,或以食箱盛载,或担或抬。嫁女的妆奁,应有尽有,从厅房中的家什、床上用品、衣服箱柜、厨房用具、便溺洁具、香案锡器,样样俱全。别具一格的是与嫁妆同行备有一份《奁仪录》,上面将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录,以示慎重,丝毫也不怕繁琐。男家收到嫁妆,要对照奁仪录件件清点,并必须回一张“敬贮佳奁,禺子婿某某载拜”字样的红柬帖。《奁仪录》以绫裱面,起首二页是洒金红纸,其余每页都是红纸印金色间行。首二页通常写着“荆钗裙布”或“荆布家风”四字。再后是分类:锡器、银器、家什、顾绣、玻璃、花瓶、镜屏、时钟、箱笼、床铺被褥、卫生洁具等。豪门大户还有屋契、田契、当押招牌及侍婢等等。小户人家也有谷箩、米箩、食箱、刀剪、秤尺等。
浙江金华、东阳一带,在迎亲日发嫁妆。喜日清晨,女家便把所有的嫁妆就一一搬到场院,从木制家具到竹器制品,从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统统用红绸捆扎,上面放上松柏、万年青、红绿纸屑,扎成抬扛,排成队列,然后燃放爆竹,众乡亲闻声赶来围观评议,热闹非凡。吉时一到,媒人带领着男家派来的迎妆队到来,先将男家委托她带来—的利市红包送给女家,以支付女家掌厨、烧水、梳新娘头以及打发乞丐,再送上猪心、红烛等礼。这时,女方才举鞭炮,让嫁妆起程,发往男家。有趣的是媒人要肩扛数根翠竹,谓之“子孙竹”,在前领路,一路不停地放着鞭炮,张张扬扬,浩浩荡荡地前往男家。在湖州一带,当女家把嫁妆发到男家后,由男方根据嫁妆的多少,包“行嫁包”给扛嫁妆的人,然后把嫁妆件件摆开,陈列于堂屋中,放鞭炮,招呼亲友、邻里都来观看,俗称“亮嫁妆”。
说起“亮嫁妆”之俗,以广西荔浦一带最为奇特。按当地俗规,亮嫁妆在洞房内进行,俗称“开嫁妆箱仪”。仪式在婚宴后,新人敬茶完毕举行,由舅爷(没有舅爷的由伯爷或叔爷代替)主持。准备开箱前,舅爷高唱:“左边箱,右边箱,金子银子亮堂堂”。唱毕打开箱子,一边拿出箱内的物品,一边高唱嫁妆名称。拿一件唱一声,每拿出一件东西都随带出一些撤在箱面上的纸钞、硬币,哨哨落地,满屋飞扬。在围观者的“喔!喔!”声中,洞房里呈现热烈的气氛,显示娘家的富有。舅爷把拿出箱的嫁妆交给一位专门接物的人,在洞房的床上、桌上、地上一一摆开,让众人观看一番,以示体面。箱中除值钱的细软之物,手工绣品、衣料、日用品外,还有几样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一小扎火柴,一小包食盐,一小瓶油、醋、酱,以示新娘勤俭能干,治家有方,同时炫耀娘家赔嫁齐全,吃、穿、用样样不愁。
上海南汇一带,在迎亲日前一天发嫁妆,有“填箱”之俗。按当地俗规,新娘的红绿被须由嫂子缝好,父母把陪嫁给女儿的被头、土布、衣服、头巾等一一递给阿哥、阿嫂,由嫂子打成铺盖放到嫁妆箱中,以示这些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后陪嫁给女儿的,以免日后家中产生矛盾,谓之“填箱”。然后嫁妆置于堂屋,点上红烛。男家迎嫁妆的人来到后先付女家请各种师傅的开销,而后由阿舅开始发嫁妆。首先发一只子孙桶,发时说,“一眼眼破家牲椰拿仔去(即一点点破东西你拿去吧)”,然后大家才能动手搬嫁妆。有趣的是,当地俗规嫁妆一不能挑,二不能抬,也不能扛,一律用手拿。拿了嫁妆出门后一定要朝东南方向走,半路上嫁妆不能转手又不能停,而且明显很轻的物件也要装出很重的样子;明明不远就到的,却偏偏兜远路走,俗称“兜青龙”,其实是炫耀炫耀,故意“摆架子”。(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 万建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