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还小并没有到结婚的年龄,可是我的哥哥姐姐有些结婚了,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在青海姑娘用牦 牛 陪嫁,那么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结婚习俗?
我们这结婚总共分为三天,分别为“咨”客(那是我们那的土语,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字)、正酒、谢客。男方的咨客是带着东西到女方家过礼,女方依次把过的礼放到堂屋,喊礼的人对照礼单说一遍,我们这叫喊礼,然后坐在一起寒暄商讨婚礼的细节,到了晚上吃了饭就回去了。女方的咨客是自己的近亲,像姨妈、舅舅、舅妈、姑父这些就到了女方家里,接待男方来过礼的人,晚上女方由至亲的长辈梳头,一般都是女性,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正客男方由女方家的远近来决定多早出门接亲,因为要赶到早上去女方家吃早饭,男方在正客这一天带上离娘礼、姊妹礼这些去女方家接亲,女方家需要准备柜子和箱子,柜子里面四角要放钱财和粮食,叫做压箱的钱财,这是属于风俗习惯的陪嫁礼。
然后在出亲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是柜子,其次是箱子,箱子四个角压有手帕,需要女家姊妹四个,如不够需要表姊妹来代替扯帕子,在扯帕子的时候需要快准狠,什么寓意我暂时还不知道。出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放鞭炮,女方所有的亲戚朋友由男方喊礼的先生全部请到男方家,唯独女方家的母亲不能去,为什么不能去我也不知道,听说是嫁女娘不能随女儿去,好像是过去的风俗。
女方进男方婚房门那一刻,放炮迎接,男方的亲戚姊妹倒水迎接女方的客人,然后把从女方家带来的陪嫁礼放在堂屋,再次喊礼,交钥匙,钥匙指的是压箱礼的,由女家至亲的兄弟姊妹拿,然后女方的亲戚参观新房。
到了正午就开席吃饭,有红娘介绍的就只能吃饭吃一半,要提前离席并悄悄的走,然后男方需要注意红娘走,备一份谢礼并放鞭炮。女方家亲戚离开的时候就要备一份手帕和红包,然后男方要留女方至亲的亲戚在男方家过夜,晚上闹洞房。
谢客指的是第三天早上吃完早饭,把女方家的亲戚送走,然后新人再回娘家回拜,赶在中午之前吃午饭。
暂时我还只知道这么多习俗,因为只看到过哥哥姐姐他们结婚,然后听老一辈的人说过,有些东西可能我不是并很是懂,总得来说就是祝福新人的。
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需要工具材料:纸张、彩笔
1、首先画出两个对称的类似三角形状的翻开的纸张,再在两侧画出两个圆圈,如下图所示:
2、接着在下方画出摊开的书页轮廓后,补充画上纸张的厚度,如下图所示:
3、将摊开的书页用蓝色涂上后,上方翻开的纸张与两侧的圆圈用红色与绿色涂上,如下图所示:
4、最后用白色彩笔在上面画出高光,这样读书节节徽就设计好了,如下图所示:
在民间婚俗中还有一种典型的“鱼变娃”纹,它象征着鱼的繁衍生殖特征。如图图案一般都是人首鱼身,常常与莲花纹一同出席,组成姿态各异的各种吉祥图案,寓意着生子和生命的转化。
除了生殖之外,鱼还象征着爱情。在古代鱼被当成了情爱的信使,男女之间有以鱼传书的习俗。《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自书”,因此书信也合称为为“鱼雁”。
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以“鱼雁传书”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此外,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结婚时也常常有“鱼莲图”、双鱼图”的喜花,借以祝福新婚夫妇的生活美满,彼此恩爱。
自古以来与糊蝶有关的爱情故事感人悱恻,著名的有“梁祝化蝶”、“韩妻化蝶”等。
在这些美丽的传说影响下,蝴蝶也成了夫妇好合的象征,并把它们绘制在服装、饰物上,作为祈求爱情的纹样符号。
因蝶性恋花,鲜花盛开,彩蝶飞舞,正象征了夫妇和美、恩爱相偕。故湖蝶常常与各种花舟组合成纹样“蝶恋花”。
“蝶恋花”纹饰(如表在传统婚俗中的刺绣作品中最为多见,蝶的形态变化多样,灵动活泼,色彩丰富,刺绣针法也多种多样。
此外,还有各种成双成对翩翩起舞的双蝶纹也是婚俗物品中较为多见的吉祥装饰纹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