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第1张

1、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2、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3、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4、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5、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生活习俗:

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吃山泥鳅( 晰蜴,统称 四脚蛇)。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吃青菜。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上层为人居住。

节日、宗教信仰: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

2四月初八吃 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3家一起吃乌饭;近处的可以不 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此俗仅限于 杨姓。

4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 挂纸、烧香。一般都将家谱晒一次。

5十月初二过"小年",要杀老鼠吃。

信仰:敬奉杨公再思。过去,乡境内有飞山庙16座。每年秋天举行盛大的庆庙活动。唱几天几晚人戏,其中"扛华山"和"打求财"等是每次必唱的节目,主要内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庆庙期间,要摆猪首、装香、烧纸。

过去祭祖要杀牛,以自然寨子为整体,举行杀牛仪式,牛内脏用来祭祖先然后每人带一份肉回家。敬奉幡蝴,传说幡蝴是苗族的祖先。

婚丧习俗:

恋爱: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 哭嫁。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现在改变了许多。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 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丧事: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 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   黔、   湘、   鄂、   川、   滇、   桂、   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   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等   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   巫术。

  越南人结婚的奇特婚俗

 一、“初夜”“谢恩”婚俗。

 在越南北部蛮族的一些部落中,结婚时有一种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一个新娘在婚前,往往有旧的情郎。如果确定与一个人订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断绝关系。按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住在新郎的洞房里,而是去找旧情人共枕最后一夜,以示“谢恩”。从此之后,也就与旧情郎断绝一切来往,完全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会再有其它的不轨行为了。

 二、“抢亲”婚俗。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

 如果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备迎娶这位姑娘了。过一些时候,男女双方私下计划,女孩先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让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男方抢到姑娘以后,男方要杀猪设宴,庆祝抢亲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里,第三天托媒人前往说亲。

 如果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举行婚礼,女方派两名代表到新郎家中,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米饭和鸡肉。

 三、“先入赘、后结婚”婚俗。

 越南贡族的婚俗婚也很特别。他们的婚姻最主要的特点是,先入赘、后娶亲。

 首先由男方父母、兄弟、族长和未来的新郎一起到女方去提亲,带上一包盐、一包茶叶、一捆用来织网的麻绳、一筒酒,晚上到姑娘家。他们一边抽烟,一边喝酒,一边商量儿女的婚事。如果女方同意,先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门是8至12年,现在大致缩短为3至4年。

 商定妥当,第二天新郎就要带上被子、枕头和一把刀入赘女家,姑娘的发式也开始改变,把长发盘于头顶,表示已有丈夫。上门郎入赘期间虽然被视为女方家庭的一个儿子,但有约束。如在家里不能坐凳子,不能穿鞋和拖鞋,不能进岳母、嫂子的房间。岳父岳母吃饭时,上门郎不能睡觉,要为吃完饭的岳父母斟茶水,清晨早早起床为全家人烧水煮饭、撒网捕鱼。

 入赘期满之前几个月,上门郎和父母再次造访女家。双方商定迎亲的日期,一般要都选在秋收之后的11至12月间,那是一年收成以后的日子。

 迎亲那天,男家的父母、叔伯、舅姨、兄弟一大帮人到女家迎接新娘。贡族姑娘平日穿泰族服装,但是在大喜日子里,就要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新郎和新娘的两家人在房子的楼梯前对唱山歌,女家用切成细丝的芭蕉花拌炒过的芝麻和辣椒,作为下酒菜,请男方的客人一起饮酒欢庆。男方唱罢,饮罢,女方才请男方全体人员入屋。

 娘家送给出嫁女儿的回门礼有被子、垫子、衣服、刀、锄头、镐、一头猪、一只母鸡。到夫家时,丈夫的姨妈要到房间里背媳妇,如果新娘是本村寨的人,就要背到男家,若距离远,只象征性地背一段路即可。

 这时,女方用有灶灰、牛粪、猪粪拌合在一起的污水泼洒到男方所有来客的头上、身上,屋里屋外。一片混乱,互相追逐打闹,非常热闹。因为有这种婚俗,所以男女双方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准备好两套衣服,先穿旧衣服,待打闹洗干净后再换上新衣。这种类似的婚俗在普拉人、兴门人中也有。

关于越南的婚俗

 传统的越南婚俗有很多复杂的礼节:说媒拉纤、相亲、索礼、导礼、代茶、报喜事、准备婚礼、娶亲、婚宴、拜高堂、洞房、给婆家做饭、回门。

 现在的越南婚礼简单得多,主要包括相亲、彩礼(定礼)和娶亲三个仪式。

 相亲:

 定亲前家长或者本人到对方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以前,旧社会总是重视男女双方家庭是不是门当户对,可是现在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有了相亲就是有了男女双方的父母的赞成。男方的家长会托人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订婚的良辰吉日和吉时;在实际上,选择订婚良辰吉日吉时是女方的家长决定的。同时,女方家会要求男方家财物,要准备几个聘礼的托盘,7、9还是11个都按照每个地方的风俗,在托盘上放着萋叶和槟榔、茶叶、饼干、喜酒、等等,其中槟榔和萋叶是必须的。

 也许你会好奇越南人为什么这么喜爱“7、9、11等”这几个数字呢而为什么必须要有槟榔和萋叶呢

 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的数字,在越南北方人眼中,7、9、11等单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而大多数越南北方人在结婚时多喜欢选择“7”,在越南南方人眼中,双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比如在我的老乡-海防市,海防人喜欢选择“11”。

 因为越南俗语有一句:“槟榔与萋叶是故事的开头”。越南有许多老人喜欢嚼槟榔。嚼槟榔的传统一直传了下来,成为越南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京族人把槟榔当作爱情的信物,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男青年向女方求爱,没有槟榔可不行,结婚的时候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贺礼。

 定礼(彩礼):

 彩礼一定要举行提前婚礼至少7天或者10天。彩礼是正式给男女双方家人宣布承诺他们的关系。按照女方家要求多少聘礼的托盘,男方家会挑选多少未婚的男青年和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分别坐在多少辆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上,那些男青年的手中都抱一个大托盘。吉时一到,那些三轮车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接亲。挑选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福气和好运带给结婚的男女青年,而要乘坐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越南婚俗的传

 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三轮车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到了女方家后,女方也要派出相称的未婚女子从未婚男青年的手中接过托盘,接着引领男方的贵客进入堂屋,接着大家围坐一堂,参加彩礼有新娘、新郎、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女方的家人,大家都穿越南国服,使得整个订婚仪式仿佛变成了越南国服的时装秀,让人大饱眼福。然后,先由女方派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致欢迎词,并一一介绍女方家的代表,并简单介绍男女方的恋爱过程。最后双方家长再定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最后,新娘的家长都送给全部未婚女子红包,然后女家邀请男方团留步家里用餐。

 娶亲:

 与定礼仪式相比,婚礼仪式也有很多讲究。新人不再穿着越南国服,取而代之的是笔挺的西装和洁白的婚纱。清早,新郎家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忙活起来,在男女双方家的门前都贴上大大的红双喜字。到黄道吉日吉时,新郎和新郎家的亲戚向新娘家娶亲。新郎和新郎的家长先进新娘家去,新郎的手中带着一个红包、槟榔、妻叶送给新娘的母亲,新娘的母亲接受新。她陪新郎进新娘的房屋接新娘出来,新郎和新郎家长需向亲戚朋友简单介绍新娘。随后,新人必须祭拜祖宗,并祈祷祖先保佑新人天长地久;最后,并请亲朋好友吃喜糖、喜饼。

 现在的越南人喜欢将婚宴设在星级宾馆,更喜欢在自家门口用一个蓝色棚布搭建起房子以便亲朋好友到来时在这里就用餐。在宾馆门口,你会看到摆放着连个红色的心形纸盒。一个写着“新娘”,一个写着“新郎”,这两个盒子是想告诉宾客婚宴是由新娘、新郎两家合办的,男女各方的亲朋好友要将礼金分别放入各自的盒子中,最后各归其主。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奏响,新娘、新郎手挽手,在掌声中缓缓迈上红地毯。

越南的婚俗的禁忌

 忌讳一年之中连嫁两个女儿。 牛月不嫁娶,怕夫妇俩像牛郎织女一样分离。 举行婚礼之前,新娘和新郎不准见面。 忌讳父母送女儿到婆家。 娶亲的时候,忌新娘出门回头望家里人。 在婚礼不准说不吉的话。 忌用刀或剪子切槟榔送给亲朋好友。 如果新娘出门,在路上碰到别的婚礼团,新娘一定要扔一朵自己婚礼的鲜花在路上。

 洞房一定是一个家庭幸福和美满的女人准备的,别人不准进来。

 结婚后,过三天新夫妇才能回门拜见岳父岳母。

对于苗族,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出现过,但是又很陌生,因为苗族大多生活在深山之中,但是武侠小说里面苗族姑娘勤劳、热情好客的特点让很多人都想娶一个苗族的姑娘为妻,当然要娶苗族姑娘肯定要先了解她们的婚礼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苗族的婚礼习俗:

古代的苗族多是男女双方通过唱歌建立感情,结为良缘,不须经过父母同意。结婚也是男女双方自主完成,双方家长只临时加赞助或事后认定,可谓自由自主。如约定地点,于五月端午节由男女将女方接到家中成亲。结婚生子以后,夫妻关系才算完全确立,始由丈夫陪同妻子带着礼物拜见岳父岳母。

黔东南地区以“游方”为男女交际的主要形式,许多村寨都有“游方坡”、“游方坪”作为固定的男女社交场所。若离开这个场所去“游方”,就会被人看作是伤风败俗,而受到惩罚。黔西北未婚男女多在白天“跳花”结识后,晚上再唱歌、密谈,所以又叫“踩月亮”,或叫“跳月”。通过接触,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可定下终身。随即叫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家撮合,叫做“定亲”。

结婚一般多在十月秋收完毕后举行,也有延至第二年的正、二月间举行的。即农闲季节,具体日期则择吉而定。结婚时由男方到女家迎娶,女方母亲和姐妹陪同,亲人护送,新娘打伞步行。但黔西北一带兴骑马,松桃等地新娘则坐轿。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妆著艳丽,行止端庄,不苟言笑。而新郎的穿着却极为平常,颇不显眼。黔东南多数地区苗族结婚时,新郎一般不在前来祝贺的亲友面前露面。在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只与其送亲的姐妹或小姑伴宿,散客时就回娘家去了。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母权制的遗俗有关。

黄平、施秉、凯里苗族婚礼别具特色:男女双方决定结婚后,男方先找三五个要好的男友到女家去接新娘;新娘也请几位相好的姑娘陪同,一齐来到男家男家父母则杀鸡热情款待,表示欢迎。寨上青年男女也来庆贺。三天以后男家才请人到女家报喜。女方父母如若同意,就以酒肉招待,共商女家宴客所需的肉、米、酒数量,并将绣花衣裙和首饰托来人带给姑娘。第十三天,才是男方正式请客的日子,并于当天组织人送姑娘回门,女家则以酒肉盛情招待。至此,婚礼才算结束。散客时,主人要在村口摆上若干酒坛,拦客人敬酒,客人必须唱歌答谢,不善唱者则被罚酒,否则不能放行。

在黔南和黔东南部份地区,婚礼结束后,新娘即回娘家常住,直到农忙或夫家有事派人来接才到夫家暂住。如此二三年,才长居夫家。

在许多地区苗族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姑表婚礼习俗,即舅舅有取外甥女为儿媳的权利,称为“还娘头”。一般是娶长甥女或被看中的某个女儿,不论女方愿意与否,都须服从,谓之“舅家要,跑不掉”。如若外嫁,须备一份重礼送给舅家,叫“还娘钱”。而清镇、修文、毕节部份苗族的姑表却相反:不是舅舅的儿子娶姑妈之女,而是姑妈的儿子有权娶舅舅的女儿,叫做“侄女赶姑妈”。

在苗族中,离婚比较自由。一般是先提出离婚者给对方以赔偿。若是男方先提出离异,除不得向女方索取“定亲钱”外,还要另交一笔“赔礼钱”。若是女方先提出离异,则须付给男方的“定亲钱”和所花的“婚礼费”以后,才可另婚另嫁。

寡妇在大多数地区有再嫁自由。民间习惯是“先内后外”。兄死而弟未娶者,弟有权娶嫂,略带强制性,如女方坚决不同意也可外嫁。弟死而兄鳏居者,兄亦可娶弟媳,但不能强迫。这种婚姻,俗称“转房”,但仅限于同胞兄弟之间。寡妇“转房”,其未成年子女由转房丈夫抚养,若系另嫁,可发带走襁褓中的婴儿,产业由伯叔照料;迨至长大后,男的须回原来的家族里,女的听其自愿。

苗族婚姻有许多限制,最大的禁忌是同姓、同宗不婚,否则会被看作是**。这种性氏概以苗性为准,汉姓不起作用。但有的地方苗姓失传,也以汉姓为准。部份地区由于异性很少,本姓子孙太多,寻找配偶困难,不得不将本姓远宗支系另立姓氏,与近宗支系“破姓开亲”。

越南人的风俗习惯有:

越南菜肴既美味,雅观,而且营养丰富。在南方,人们可常吃到调味品浓厚的菜肴,而北方的食谱却带有中国清雅的风味。越南人主食米饭,此外,牛肉或鸡肉粉条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于海岸线长,越南的海产既多又新鲜,而且价格相当便宜。

越服形制类似中国的汉服。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与中国苗、瑶族大体相似。进入寺庙或参加重要的仪式时不应穿着西装短裤、短衣。

1、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再选择吉日向女家送礼,叫“送亲酒”。聚亲时,队伍到女家要行“开门礼”,赛放鞭炮。吃罢饭后,再寅、卯时刻发亲。

2、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3、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后一种抢婚,通常由男方邀约几个同辈,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住娘家期间,男女双方仍可参加“游方”的社交活动。待生第一个孩子之后,即回夫家长住。

4、苗家青年谈恋爱常以花为媒,叫“花定情”。“花定情”一般在苗族举行盛大歌节时进行。这天,一群群男男女女来到歌场,跳起竹杆舞,吹响金芦笙,唱起心中的歌。歌场上,若是歌郎看上了哪个姑娘,便设法把一朵花放在姑娘容易见到的岩坡上,自己躲起来。

5、若姑娘看中歌郎,就唱起《追花歌》,歌郎这时候便从树丛里走出来,或停下来用歌回答。姑娘听到歌声,便将手中的花给歌郎戴上。花定下了两人的姻缘。若是在月下,他们便会盘歌抒情,直到月落西山方才依依告别。

6、“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

7、提亲,中部方言叫“乃聂”,西部方言叫“马良”,即男方父母看中某家之女,或青年男女在“游方”、“跳花坡”、“集会”、“酒宴”、“赶集”、“走亲串戚”等活动中认识交往,双方有意,即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洽谈亲事。订亲即订婚,举办这种酒宴,就是公开宣布某某家与某某家已正式开亲,已正式确定为不许侵犯的婚姻关系。

8、催婚即“订亲”以后,待男女长大将达结婚年龄,男方家便开始告知女方家要准备为孩子举行婚礼所进行的系列活动。交礼即男女双方同意并决定举行“婚礼”后,即择吉日举办小规模酒宴,在酒宴中由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姑娘结婚所用的金银首饰、衣物布料、礼金及其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费等等。

9、婚礼是婚姻中最耀眼最灿烂的火花,苗族对待婚礼极其慎重。就形式而言,即热烈隆重又格外庄严,无论那一个方言,婚礼都有其自古以来务必遵循的礼仪,不可随随便便。苗族婚俗礼仪,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苗族辉煌灿烂的丰富文化,其充满欢乐气氛的一系列婚姻仪式,细微严谨、诙谐幽默的礼规礼辞,为苗族婚姻增添了一幅幅亮丽色彩,给人予扑朔迷离、琢磨不透的神秘感。

苗族结婚风俗有婚前不见面、迎亲、哭嫁等风俗。苗族青年男女在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不能见面,男方会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迎亲时,娶亲者要与村妇对歌且送她们礼物。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

关于苗族的知识

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在上古时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的得名,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62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