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口密度怎么样,第1张

人口:约33万人

人口密度:128人/km2

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总面积25714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32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1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长汀话。邮编:366200 代码:350825 区号:0597

2007年经济社会概况

经济社会概况全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是1986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486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204%;人均生产总值14161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321:331:348调整为309∶346∶345。全县财政总收入23亿元,增长323%,基金收入766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增长302%;支出427亿元,增长53%。年末金融系统存款余额2118亿元,比年初增长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8亿元,比年初增长117%;金融系统贷款余额1156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0亿元,增长632%。实际利用外资1575万美元,增长388%;外贸出口总值485万美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7亿元,比增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4646元,增长139%。城镇登记失业率408%,比上年降低14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81家发展到101家,实现产值259亿元,增长52%,占工业总产值的635%,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亿元企业由2家发展到6家,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由11家发展到17家,其中冠连矿业成为首家年纳税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矿冶、化工、食品和竹木四大传统产业产值进一步壮大,分别达172亿元、46亿元、42亿元和57亿元。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百新科技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高新科技产业产值新增4157万元。关闭资源消耗大的企业23家,取缔生产能力落后的水泥企业2家,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减任务。

三农工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156亿元,比增59%。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72万亩,兑现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80万元,发放种粮农民综合直补资金786万元。出栏连城黄兔257万只、连城白鸭249万只,培育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新增闽台农业合作项目4个。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00亩、无公害农产品2个,“连城红心地瓜干”集体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299万亩,推进26个竹业发展重点村建设,完成造林面积41万亩。组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32万人次,转移89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4亿元。投入老区与扶贫开发帮扶资金715万元,“造福工程”搬迁134户630人。开展“五清六改”活动,推广沼气池建设2180口。

旅游产业。完善冠豸山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冠豸山合作经营。加强培田古村落、四堡雕版印刷基地、新泉红四军整训旧址群等景区管理,完成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和宣纸生产流程馆项目建设。组织策划“游冠豸名山,品冠豸美食”等系列活动,深化旅游区域协作,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全年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518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龙长高速公路(连城段)建成通车,永武高速公路(连城段)建设快速推进,冠豸山机场开辟至上海新航线,观景路续建工程竣工通车;省道204线(文亨至四堡段)改建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大灌梯级电站蓄水发电,220KV莲冠变电站投入运营,新建35KV变电站2座,完成35KV莒溪变电站扩建工程。完成土地整理1090亩、商品粮基地建设8750亩、农田标准化建设2500亩;完成烟基工程121个,改善烟田面积15万亩,新建标准化渠道40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5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万亩。建设商品房面积 195万平方米,新增小城镇建设面积17万平方米。完成车站至莲峰桥、医院至莲中路道路改造,实施李彭中小至仁寿桥道路扩建工程。启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完成10个乡镇、56个村庄农村垃圾治理。

社会事业。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43个农村中小学二期危改项目,新增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发放城区低保家庭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资金1327万元。完成新泉望云草室革命旧址维修,建立网吧监控系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1个。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累计为145万人次补偿住院医疗费用878万元。全面完成转星调整任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5%。获得“省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县”称号,首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滚动实施城乡低保制度,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373万元、城市低保资金125万元。实施全县农房统保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发放救灾救济资金280万元。累计863万人次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连城县上榜。

2020年10月20日,连城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9年3月,连城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7年2月21日,连城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连城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5年3月10日,连城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人口:约51万人

人口密度:165人/km2

长汀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

汀州古城墙县人民0驻汀州镇。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河田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三洲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历史沿革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天宝元年(742),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大历四年(769)。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景福二年(893),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后梁开平三年(909),潮弟审之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闽永隆五年(943),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天德二年(944),长汀县属殷,三年(945),殷亡,长汀县属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亡。县人宋版图。雍熙二年(985),长汀县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十八年(1281),为囊加真公主赐地。十九年(1282),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明洪武元年(1398),改汀州路为汀州府,二年(1399),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九年(1407),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民国二年(1913),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八年(1919),闽军与0军协议,长汀县属0区。十四年(1925),复录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0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0。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0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以、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0。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0于汀州市;与些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0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0。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0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0,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至今,隶属地级龙岩市。

1998年,汀州镇新设商业城居委会;大同镇新设黄麻畲村委会;河田镇新设黄坑村委会。年底,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9个居委会、290村委会。

汀州镇 驻水东街,辖9个居委会(西门街、南门街、五通街、水东街、营背街、西内街、中心坝、东门街、商业城)。

馆前镇 驻汀东,辖14个村(汀东、复兴、赤坑、马坪、严坊、陈莲、东庄、义家、南材、珊坑、黄湖、云丰、小洋、坪埔)。

河田镇 驻中街,辖31个村(上街、中街、下街、南塘、窑下、朱溪、游坊、芦竹、车寮、刘源、迳背、南_、蔡坊、上修坊、根溪、中坊、马坑、伯湖、罗地、露湖、下修坊、明光、松林、晨光、寒坊、红中、半坑、南山下、余地、潘屋、黄坑)。

大同镇 驻东关营,辖30个村(师福、高坑、黄屋、荣丰、翠峰、东埔、东街、计升、李岭、红卫、草坪、红湖、印黄、天邻、东关、南里、南寨、新庄、罗坊、红星、新民、七里、利星、光明、建明、新峰、郑坊、七古、镇平、黄麻畲)

古城镇 驻古城,辖17个村(中都、古城、井头、元坑、苦竹、长_、下增、溜下、黄泥坪、青山、梁坑、马头山、南岩、杨梅溪、元口、黄陂、丁黄)。

新桥镇 驻新桥,辖20个村(三坑口、潭复、石人、江坊、余陂、叶屋、鸳鸯、新桥、茜陂、岗头、任屋、牛岗、湖口、石槽、廖家、罗坑、樟树下、新店、李家、刘坊)。

童坊镇 驻后龙山,辖24个村(赖屋、青潭、童坊、胡岭、长坝、新畲、林田、横坑、别哩、举林、举河、双桥、下坑、肖岭、马罗、大埔、彭坊、红明、龙坊、葛坪、长春、黄坊、禾生、刘陈)。

南山镇 驻南山,辖21个村(大坪、南田迳、南山、严婆田、大田、大坑、谢屋、洋背、朱坊、廖坊、连屋岗、邓坊、桥下、黄家庄、蔡屋、中复、长窠头、官坊、五抗、塘背、杨谢)。

濯田镇 驻街上,辖40个村(街上、坝尾、中坊、上庙、下洋、巷头、山田、龙田、横田、安仁、李湖、长高、丰口、左拔、升平、水头、羊赤、寨头、莲湖、陈屋、路潭、南安、永巫、梅迳、长兰、美西、园当、塍背、湖头、段上、河东、长巫、刘坊、刘坑头、美溪、水口、同睦、东山、上塘、刘坑)

四都镇 驻同仁,辖18个村(楼子坝、荣坑、溪口、上蕉、渔溪、新华、红都、同仁、圭田、坪埔、关牯岭、汤屋、红寮、上湖、小金、琉璃、下坪、谢坊)。

涂坊镇 驻涂坊,辖15个村(迳口、马屋、赖坊、涂坊、红坊、溪源、河甫、慈坑、邱坑、洋坑、罗屋岗、元坑、中华、吴坑、扁岭)。

三洲乡 驻三洲,辖8个村(小潭、曾坊、丘坊、兰坊、三洲、小溪头、桐坝、戴坊)。

策武乡 驻策田,辖14个村(策田、策星、林田、当坑、高田、红江、德联、陈坊、河梁、李城、李田、南坑、南溪、黄馆)。

铁长乡 驻铁长,辖4个村(铁长、芦地、张地、洋坊)。

庵杰乡 驻庵杰,辖5个村(庵杰、涵前、上赤、黄坑、长科)。

宣成乡 驻寨背,辖8个村(长桥、畲心、寨背、下畲、兰田、泮溪、溪源、中畲)。

红山乡 驻腊口,辖11个村(腊溪、中坪、苏竹、元岭、童上、红_、苏陂、山阳、山车、赤土、上坪)

羊牯乡 驻羊牯,辖10个村(羊牯、对畔、吉坑、罗坑头、白头、官坑、余家地、周家地、百坪、百丈)。

2000年,策武乡0驻地从策田村迁移到德连村。2000年底,长汀县辖11镇7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州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3121人,其中: 汀州镇 55780 大同镇 47178 古城镇 14215 新桥镇 23444 馆前镇 14009 童坊镇 22719 河田镇 50926 南山镇 31903 濯田镇 39803 四都镇 13865 涂坊镇 20694 策武乡 21608 铁长乡 4708 庵杰乡 7203 三洲乡 10646 宣成乡 9070 红山乡 7841人、羊牯乡 7509人

2003年,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49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1万人。

2005年,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2021年4月,长汀县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82名。

2021年3月,长汀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35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长汀县上榜。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长汀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长汀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长汀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长汀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长汀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8年8月,长汀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长汀县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7年2月,长汀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人口:约49万人

人口密度:183人/km2

新罗区得名因市区南有一眼名泉新罗泉而得名(就在老酒厂那里)

新罗区前身为县级龙岩市,为当代开漳王陈元光及其四子沿九龙江而上,率部八千,均为河洛人士所开发,此举奠定了新罗区的河洛文化属性

新罗区通行闽南语龙岩音,

新罗区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18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5个乡镇,常住人口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30万人。

新罗区1984年被国家列为全国22个对外开放的县(市)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综合实力1992年进入福建省十强县(市)行列, 1995 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近年来, 新罗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区域经济得到大幅度跃升,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邻海城市的前列。

经济增长每年保持2位数增长,2007年,辖区内生产总值达220亿元,其中区属11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30亿元以上, 其中区属1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其中区属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4_45_41。

区内资源

电力资源:

新罗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辖区内有水 电站、火电厂近200个,总装机容量达100万KW,另还 有一批在建的水电、火电项目,在近年内总装机容量可 增至180万KW以上。区内水电与火电并存,省电网与地 方电网并网,新罗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电力输出区,电力供应充裕。

矿产资源:

新罗区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 余种,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4亿吨,铁矿5亿吨,石 灰石8亿吨,优质高岭土5000万吨,均为福建省首位。

人力资源:

辖区内有龙岩学院(独立本科) 和闽西职业技术 学院(大专)等高校,以及34所中专、技校,在校生 3万多人。有产业技术工人8万多人,其中,中高级技术工人2万多人。

公共资源:

新罗区地处龙岩中心城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物流运输、宾馆 酒店和海关商检等公共资源十分齐全。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新罗区上榜。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新罗区位列第214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新罗区上榜。

2020年9月,新罗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66。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新罗区位列第67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新罗区排位第54名。

2019年10月,新罗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60名。

2019年10月,新罗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66名。

2019年3月,新罗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7年5月,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名单发布,新罗区上榜。

出生人口5642人。根据资料查询显示2020年新罗区幼儿出生数量是5642人,人口出生率924‰新罗区(古属漳州府龙岩县,宁洋县)位于福建西南部,地处龙岩中心城市,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罗区面积2678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3个镇。

人口:约28万人

人口密度:94人/km2

邮编:364400 代码:350881 区号:0597 拼音:Zhangping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54′-25°47′,东经117°11′-117°44′。总面积29511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27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4万人。通行闽南方言龙岩话。

漳平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是闽西的东大门,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置县,199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为福建省第九个县级市,1996年11月成为省直辖市,由龙岩市代管。全市土地面积2975平方公里,总人口2742万人。

漳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沛,夏长冬短,无严寒,无冰雪,风灾罕见。年平均气温203°C,1月份平均气温110°C,7月份平均气温281°C,年降水量1486毫米,相对湿度78%。

市人民政府驻菁城街道。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6个乡:菁城街道、桂林街道、新桥镇、双洋镇、永福镇、溪南镇、和平镇、拱桥镇、象湖镇、赤水镇、芦芝乡、西元乡、南洋乡、官田乡、吾祠乡、灵地乡。

漳平现境东西宽约57公里,南北长近98公里。人口由1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居多,畲族次之,回、苗、壮、满等14个民族共300余人。绝大多数人操闽南语,少数人说客家话和畲语。

漳平人主要为河洛裔闽南人口,亦有部分客属。河洛即黄河、洛水两流域,皆在今河南省境内,闽南人自河洛移入,因此闽南人亦称为河洛人。根据黄瀚所作的田野调查,漳平目前约有客家人口5000人,占全市人口的18%,他们的祖先来自闽西和广东梅州客家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客家语言、生活习俗等,犹如一个个“方言岛”,分布在双洋、南洋、官田、赤水四个乡镇。此外,还有数量不少在漳平工作学习的客家人。

漳平是中央苏区县之一,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漳平市上榜。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漳平市入选。

2019年3月,漳平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7年2月21日,漳平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人口:约49万人

人口密度:171人/km2

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

古田旅游区

龙岩市古田旅游区

古田会议会址

古田会议会址

邮编:364200 代码:350823 区号:0597 拼音:Shanghang Xian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46′-25°28′,东经116°16′-116°57′。总面积28790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48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2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上杭话。

上杭县是福建省龙岩地区辖县,中国土纸生产重点县,福建省松脂、板栗主要产地。位于省境西南部。面积2848平方公里,人口4477万。县府驻临江镇。唐置上杭场,属长汀县。宋代升场为县。

地 理: 

县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汀江干流以东,分布有松毛岭、玳 瑁山和博平岭等三列北东走向、相互平行的山岭,并为同向的旧县河谷地和黄潭河谷地所分割,形成岭谷相间地形。山岭中多山间盆地。

河谷地带也有小片平原分布。汀江干流以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汀江自北向南纵贯县境,左岸有旧县河、黄潭河等多条较大支流汇入,构成不对称的水系。各河上、下游河床比降大,利于发电;中游比降较小,可以通航。

气 候:

本县位于中、南亚热带交界处,气候具过渡特点。

经 济:

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和油菜籽。水果有梨、柑橘、桃、梅等,梅加工制成的乌梅行销全国。林产品丰富,松脂产量居全省第2位。板栗个大,产量居全省前列。工业以森工和食品为主,所产土纸,质量优良,闻名全国。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

上杭为著名革命老根据地。城内有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遗址。才溪是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 1956年重建的光荣亭,有毛主席亲笔题匾。古田八甲村社下山西麓的廖氏宗祠是“古田会议”的会址。文昌阁是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历史沿革:

据《上杭县志》,“唐大历四年,析龙岩湖雷下保地置上杭场”,宋升场为县。

唐大历四年(769)划龙岩县湖雷、下保置上杭场。宋淳化五年(994)升为县。县治四迁。历属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汀漳道。1929-1933年为中央苏区县。1949年8月27日解放,属龙岩专区(地区)、龙岩市。

县治初设于_梓堡(今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曾先后迁至鳖沙(今白砂镇碧沙坑)、语口市(今旧县乡全坊渡口)、钟寮(今才溪镇荣石村),最后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迁至郭坊(今临江镇),一直至今。 县治距省垣福州572公里,距龙岩市86公里。1987年以来, 县城规划进行3次调整,规划区面积扩展为72平方公里。至2002年,县城建城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比1987年增加47平方公里,城区形成五纵五横的主要道路布局,建成江滨公园和江滨广场,人均绿地面积达9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92%,江滨园林城市显现雏形 。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

2021年4月,上杭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28名。

2021年2月,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上杭县榜上有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上杭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上杭县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上杭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10月,上杭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10月,福建省文旅厅公布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上杭县上榜。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上杭县入选。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上杭县榜上有名。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上杭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授予上杭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11月,上杭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10月,上杭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3月,上杭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8年8月,上杭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6年7月,上杭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人口:约48万人

人口密度:216人/km2

侨福楼

承启楼

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振成楼

高北土楼群(土楼王景区)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为闽西、粤东的交界处,是福建十九个省际边界县之一。其东与“闽南金三角”地带的漳州相连,西与广东梅州接壤,是中国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腹地。地跨东经一百二十六度零五分、北纬二十四度二十三分到二十五度零五分,东西宽六十八公里,南北长达八十公里。

永定县历史悠久。原长期处于-状态,朝廷曾累派大军镇压甚至屠城,均无见效,乃于明朝成化十四年从上杭县分出置县, “永定”,意在“永远安定”,沿袭至今。永定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养育出了七十多位中央和省市级领导,其中有十五位少将,被誉为“红旗不倒之乡”。

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二千二百二十三平方公里,居住着四十六点八万人。下辖二十四个乡(镇),其中十个镇、十四个乡;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二百七十五个,其中居民委员会十六个、村民委员会二百五十九个。县政府驻地县境西南的凤城镇。

地貌特征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从西北和东南向永定河谷倾斜。地貌属典型的低山丘陵,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境内溪流众多,分属汀江、九龙江、梅江三大水系。

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冬短无严寒,百夏长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二十点一摄氏度,无霜期区三百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二千零二十四个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一千六百四十七毫米。降雨量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具有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适合中外游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资源

土地三百三十多万亩,其中山地面积二百六十三万亩、耕地三十一万亩、水域四点六万亩,其它非农业用地三十七点六万亩。 林地达二百四十多万亩,其中毛竹林十六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三,活立木畜各量达五百四十多万立方米。

矿产丰富,是福建的重要矿区,有“南方矿区”之称。现已发现矿种二十八种,尤以无烟煤 、石灰石、红色花岗岩、高岭土储量大,品位高,在福建位居前列,其中煤 0五亿吨、石灰石0五八亿吨、“永定红”花岗岩五亿立方米。钾长石、高岭土、闪长石、多金属矿也具有开发潜力。

生物种类繁多。山地植物有一百六十多科千余种,药材有一百四十多种,栽培果树有二十八种;鱼类有三_嘀郑_吧__锲呤_丝迫_儆嘀郑换褂卸嘀志_米魑锖投嘀智菁倚蟆

水力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汀江、永定河、金丰溪、黄潭河、抚溪、岐岭溪。境内水力蕴藏量点福建水能蕴藏量的百分之七,达七十二点二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六十五万千瓦,占全省的百分之八点五,其中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六十万千瓦。

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露温泉八处,其中流量最大处每秒达十八点八公升,水温在六十到八十摄氏度间。

民族与语言

官话为普通话。方言是客家话。长其以来,这里说普通话备受推崇。

永定是一个纯客家人聚居的县,也是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和福建八大侨乡之一,现有侨台港澳同胞四十余万之众,主要遍布于东南亚一带,富商巨贾不计其数。永定是著名爱国侨领、报业巨子、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家乡、是-民党政要吴伯雄的祖籍地。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较快。现已初步建立起煤炭、建材、电力、化工、铸造、卷烟、冶金、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行业,拥有了一大批工业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工业产品正向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

电力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电力装机总容量达九万多千瓦,构成了全县的输电网络,早在一九九四年便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装机六十万千瓦的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已开始发电。

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烤烟、茶叶、食用菌等基础产业齐头并进。现正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革农产品品质,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公路四通八达,已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并修通出境公路十五条,彻底改变了山区公路行车难的面貌。省道纵贯南北,是连接福建、广东的主要公路干线。县城前往土楼风景区的公路也已建成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出行便利。与省内外主要城市多有豪华客车通达。

福建龙岩到广东梅州的铁路横穿境内,南连广(州)梅(州)汕(头)线,北接大京九线,“朝发夕至”可达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大大方便了永定与全国各地的交往。

在距永定二百公里之内,还有厦门、梅州机场,方便远近而来的客人。

永定目前已乡乡通程控电话、可直拨一百五十六个国家与地区及全国各地。数字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覆盖全县各乡镇,通讯十分便捷。

永定秉承客家人重教之传统,政府投资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旅外乡亲捐资助教热情高涨,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永定成为福建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县份之一。一九九八年永定一中学生江健森获第九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生物学竞赛金牌。

卫生保健工作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各乡镇都设有卫生保健院,县医院达到了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县中医院达到了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

永定地灵人杰,人文荟萃。这里在政治、科技、经济界都涌现出了以张鼎丞、卢嘉锡、胡文虎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享誉海内外。

客家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保留着浓厚的中原文化底蕴。湖坑的“作大福”、陈东的“四月八”、高陂的“迎春牛”、坎市的“打新婚”、抚市的“走古事”等等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客家山歌、乡村“打十番”、锣鼓吹、木偶戏等等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形式,流传永定城乡,乡土气息浓郁,备受百姓喜爱。

境内青山水秀,群山叠翠,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福建重点旅游县和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神秘莫测的仙湖洞,还有茫荡洋、王寿山、燕子岩、东福山等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永定客家土楼更是世界一绝,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并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业,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对其文化内涵无不赞叹不已,称之这“一部读不完的书”。

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在永定有兴建,形成了六十四平方公里的龙湖,及湖中的五十多座岛屿,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优美的湖光山色,雄浑的客家土楼,交相辉映,奠定永定“东楼西湖”的旅游发展格局,为永定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幅壮美的蓝图。

2020年11月16日,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永定区榜上有名。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永定区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3月,永定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77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