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是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地区,近年来成为亚洲裔移民特别是来自台湾、韩国、中国大陆等地的移民聚居的地方。法拉盛有许多美食,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餐厅:
1川山甲(SzechuanMountainHouse):位于法拉盛的川菜馆,提供正宗的川菜,包括酸汤肥牛、干锅手撕包菜等。店内装修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
2蜀巷(Alley41):来自成都的主创团队,致力于打造有情怀的新派川菜。环境优美,菜品味道地道,值得一试。
3大喜(DaxiSichuan):位于法拉盛的新世界二楼,是一家比较受欢迎的川菜馆,号称是川菜博物馆,提供全方位的川菜体验。推荐海鲜锅巴汤、石锅生鱼片、藏香猪仔排等。
4膳坊(Spicy&Tasty):位于法拉盛的餐馆,提供川菜和其他亚洲菜肴。环境舒适,菜品味道地道,价格实惠。
5小辣椒川菜馆(LittlePepper):位于法拉盛的川菜馆,提供各种川菜,包括火锅、串串香等。口味地道,价格实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起来,法拉盛有许多美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
在唐人街。
法拉盛最初能够吸引移民到此定居,是因为这里是皇后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法拉盛是7号地铁的终点站,有24条巴士线路经过法拉盛,并且还能乘坐长岛铁路直通曼哈顿。法拉盛在I-495、I-678高速公路旁边,居住长岛、威彻斯特和新泽西州的华人,都会到法拉盛购物消费。
在1989年纽约市的市区合并前,法拉盛是位于皇后区的一个小镇。在纽约地铁7号线通车至法拉盛之后,它己成为拥有庞大华人及朝鲜族人的商业及住宅区(详见唐人街)。自九一一袭击事件的破坏后,住在曼哈顿的华人纷纷迁到法拉盛,所以法拉盛规模己超越曼哈顿华埠。另外长岛铁路的华盛顿线亦在法拉盛有设站。
在欧洲人移民美国之前,皇后区北部被说阿尔冈昆诸语的“Matinecoc”部落印第安人居住。法拉盛这个名称来由十七世纪荷兰殖民人士提出。纽约地区当时名称为新尼德兰(NewAmsterdam)是荷兰的殖民地。原始的法拉盛村是在1645年在荷兰西印度公司管辖下建立的。该名称源自荷兰西南方的一个名为弗利辛恩(Vlissingen)的城市。当时,弗利辛恩市是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主要港口。
据说弗利辛恩的意思是“盐草原”,而且很适合形容当时法拉盛湾的潮水。现在法拉盛的拼写“Flushing”是弗利辛恩(Vlissingen)的英语音译。
当时,村里主要的居民是英国移民,包括法拉盛著名历史人物“江邦”(约翰·邦恩;JohnBowne),他后来领导了反对虐待贵格会的运动。那时的彼得·史岱文森领导的荷兰殖民政府不允许贵格会公开做礼拜。即使到现在,仍然可以在纽约市的法拉盛区找到昔日贵格会人士的踪迹,例如位于邦恩街(BowneStreet)上江邦的住宅(JohnBowneHouse)、邦恩街社区教堂(BowneStreetCommunityChurch)、以及北方大道上的法拉盛贵格会会堂(FlushingQuakerMeetingHouse)。于此宗教运动而诞生的是美国权利法案宗教自由法案的前身《法拉盛抗议书》,在1657年12月27日于法拉盛签署。此运动最后迫使管辖法拉盛的荷兰西印度公司允许居民宗教自由。
在美国革命时期,法拉盛被英国军队占领。 1785年,富有的贵格会商人的住宅“金士兰庄园”(KingslandHomestead)现代变成了皇后区历史协会。
北美的第一批商业苗圃就是起源于法拉盛地区。最大的三个苗圃为Prince、Bloodgood和Parsons苗圃,其中两个被现在路名而纪念。凯辛娜公园(KissenaPark)北部是当时Parsons苗圃的所在地,至今公园里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异国树木。凯辛娜大道(KissenaBoulevard)上的许多交叉路是由当时苗圃里的树名而来:Ash(梣)、Beech(山毛榉)、Cherry(桃)……Poplar(杨)、Quince(温柏)、Rose(蔷薇)。曼哈顿建立中央公园时,许多树就是从法拉盛的苗圃而移植。 法拉盛也是好莱坞的一个先驱。北方大道与缅街交叉口的雷电华剧院(RKOKeith'sTheater)是十九世纪初至中期美国著名的杂耍剧剧院,曾经有著名演员米基·鲁尼、马克斯兄弟和鲍勃·霍普出场。1990年代初期,此剧院被开发商拆毁。由于已被政府标为古迹,开发商被起诉,开发终止。至今此古迹像抛弃建筑。
许多名人之前也在法拉盛出生或长大,里根总统的第一夫人及女演员南希·里根在1921年出生于法拉盛。
纽约市的两次世界博览会是在法拉盛的法拉盛草原公园举办的。1939年的博览会展示了广播电视,当时播放了罗斯福总统的演说。1940年7月4日,两位纽约市警察在英国展览馆里检查可疑包裹时被包裹里炸弹炸死。1940年代,联合国总部大楼完工之前,纽约市展览馆是联合国首脑会议的地方。1947年以色列成立的投票是在此主办的。现在纽约市展览馆被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使用。
1964年的博览会展示了福特野马车。公园里的地球仪也就是为此博览会建立的。天主教教皇保罗六世参观了此博览会,他也是首次访美的天主教教皇。在他行程期间,教廷在博览会展示了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Pieta》。之后此展览场地被纪念碑所纪念。
美国网球协会国家网球中心避暑于法拉盛草原公园。网球场是1964年世界博览会留下来的建筑。每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是在此举办的。
法拉盛为美国国家网球中心所在地,是美网比赛球场,自从美网1978年从Forest Hill(森林山)迁移至Flushing Meadows(法拉盛草地公园)后,比赛也由私人俱乐部转移到公共网球场,网球这项运动终于走出了乡村俱乐部的象牙塔,开创了美国的公共网球时代。
美网首次举办于1881年的罗得岛新港(纽波特),当时只是国内赛事,而且只有男子单打,通常在八至九月间举行,以后每年一届。
到现在,全美70%以上的网球比赛都是在公共场地进行的。1997年,拥有23,157个座位的阿瑟·阿什(美国首位著名黑人网球明星)中央球场投入使用,也使国家网球中心的面积增加到465英亩,场地也从25个增加到45个。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鲁伯格骄傲地称,国家网球中心即使在全美国都是最好的体育场。不知道洛杉矶市长听了这话是什么反应,他的罗斯圆形体育场早已闻名于世,更不用说全美那几个名垂千古的棒球场了。
法拉盛这个名称源自荷兰西南方的一个名为法拉盛的城市,1620年由新尼德兰的荷兰殖民人士命名。即使到现在,仍然可以在法拉盛找到昔日荷兰殖民者的踪迹,例如位于邦街(Bowne Street)的John Bowne House、邦街社区教堂(Bowne Street Community Church)、以及Flushing Quaker Meeting House。美国权利法案的前身法拉盛抗议书也是在1657年12月27日于法拉盛签署。
在1989年纽约市的市区合拼前,法拉盛是位于皇后郡(Queens County)的一个小镇。近年来由于包括华、韩、印度、巴基斯坦、萨尔瓦多和希腊裔等移民的涌入,使法拉盛成为纽约市族裔最多元、皇后区内种族最繁多的社区,在这里使用的语言超过150种。现在定居在法拉盛的华人已经超过了曼哈顿的华埠,成为纽约乃至全美最大的华人聚居地。
法拉盛多元化移民的企业活力使皇后区经济欣欣向荣,十年来经济地位不断提高。2004年法拉盛就业人口成长44%,而全纽约市只成长05%。法拉盛方圆半英里内有约40家银行,逐渐形成地区性的金融中心。纽约市的经济发展向来以曼哈顿为中心向外扩展,而大约5英里外的法拉盛居然能够成为皇后区的经济重心,诚属异数。
法拉盛最初能够吸引移民到此定居,是因为这里是皇后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法拉盛是7号地铁的终点站,有24条巴士线路经过法拉盛,并且还能乘坐长岛铁路直通曼哈顿。法拉盛在I-495、I-678高速公路旁边,居住长岛、威彻斯特和新泽西州的华人,都会到法拉盛购物消费。
在1989年纽约市的市区合并前,法拉盛是位于皇后区的一个小镇。在纽约地铁7号线通车至法拉盛之后,它己成为拥有庞大华人及朝鲜族人的商业及住宅区(详见唐人街)。自九一一袭击事件的破坏后,住在曼哈顿的华人纷纷迁到法拉盛,所以法拉盛规模己超越曼哈顿华埠。另外长岛铁路的华盛顿线亦在法拉盛有设站。 法拉盛的犯罪率从1990年来下降了很多,同步与纽约全市的犯罪率。 最近几年,法拉盛见到了少数的街头暴力,包括帮派有关的刺伤和射击。
2000年,缅街上的温蒂快餐店里5名职工被凶手射死。
由于社区里的MS-13帮派与纽约市其他帮派(血帮与瘸帮)的竞争对社区里造成了许多问题。2006年圣诞前夕,一名15岁的男孩在他家门口被枪杀。
2007年5月19日,在邦恩街上一名21岁的男子被枪杀。两次枪杀都被怀疑于MS-13有关。
2010年5月17日,来自黑龙江的留学生姚宇在法拉盛繁忙街区被一名墨西哥裔男子拖入后巷强奸,并被一根金属管狠狠敲打头部至脑死亡。
社区里也有不少的亚裔帮派。 皇后学院是纽约市立大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大学。纽约市立大学法学院就在皇后学院边。社区也有许多高中,如江邦高中、罗伯特肯尼迪高中、法拉盛高中、和市重点地汤森哈里斯高中。私立高中包括圣十字高中,圣十字高中在当地中学里篮球和美式足球较强。
法拉盛高中的建筑建立于1912至1915年是一所独特的哥特复兴建筑。1991年被纽约市政府列为古迹。
部署在缅街和凯辛娜大道交叉的皇后图书馆的法拉盛分点是全纽约市最大的图书馆分点。此图书馆已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社区资源。图书馆经常主持公共活动。现在图书馆的建筑是由波尔斯克伙伴建筑师事务所(PolshekPartnershipArchitects)。这是此图书馆的第四次重建。图书馆原来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耐基捐献的。 法拉盛拥有许多新住宅及商业建筑,并发展蓬勃,展现很多具创意的建筑设计。横贯法拉盛的主要街道包括:缅街(MainStreet)、罗斯福大道(RooseveltAvenue)、北方大道(NorthernBoulevard)、王子街(PrinceStreet)、联合大道(UnionTurnpike)、帕森大道(ParsonsBoulevard)、凯辛娜大道(KissenaBoulevard),以及164街(164thStreet)。
法拉盛商业区是皇后区北部的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商业区有纽约市地铁的纽约地铁7号线和长岛铁路的华盛顿港线的连接。地区也有十几路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和私人的公交车。拉瓜迪亚机场只需十几分钟的车行。州际678、州际495和大中央公园道路都从法拉盛附近经过。
在1928年地铁修到法拉盛之前,法拉盛的商业区中心为北方大道与缅街。那时的北方大道与缅街交口是许多有轨电车的车站。
法拉盛发起千人签名运动(来源:侨报)
侨报记者邹斌4月12日纽约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前早已承诺移民改革,被国家经济和对外战争等要务抢占先机的移民改革应该重启。目前包括亚裔社区在内的非法移民递解人数持续攀升,移民改革迫在眉睫,国会应该允许非法移民获得合法身份,不再让众多家庭继续忍受天各一方的煎熬。”这也成为目前很多社区华裔民众的心声。
12日许多社区民众聚集在法拉盛北方大道某超级市场前的摊位前,参加民权中心与纽约移民联盟等五个团体发起的“以笔反击”(Stroke of a Pen)连署签名运动,并将把收集到的1000份连署信寄往白宫。
民权中心负责人宋宰夑表示,从2011年1月到现在,全美已有近55万名移民被驱逐出境,当中一半没有犯罪记录。他指出,奥巴马总统上任前,全年一年只有369万余人遭遣返,但去年,该数字却增加了2万多,高达393万人,其中近20万人并没有犯罪记录。
民权中心12日还公布了移民政策中心(Immigration Policy Center)今年2月一篇名为《阴影的深处》(Deeper into the shadow)的文章。其中提出,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美国人被迫失业,政府认为大量驱散非法移民并对非法移民遣返,将会给美国人留出众多的工作机会。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幼稚的。非法移民聚集的地点以及从事的工作与美国民众并没有太多重叠之处。美国金融危机是一系列复杂问题不断积累而产生的,与非法移民无关。
该文还指出,非法移民为国家提供劳动力、税收以及购买力,如果大量驱逐非法移民,政府在未来十年内至少要损耗26兆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其中还不包括驱逐非法移民的直接费用。
文章还特别强调,不少非法移民在美国生活数十年,已经有合法身份的配偶或子女。无理的递解在破坏家庭的同时,更毁灭了他们追求幸福的信念和引以为豪的美国梦。
奥巴马政府同时加大了移民与海关总署(ICE)对公司招收新职员的审核力度。比如公司要申报新职员时需要填写“工作资格核实表格”(Employment Eligibility Verification Form),员工无法提供合法身份,公司不能雇佣他们,否则会收到罚款以及刑事处分。
据了解,纽约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舒默曾宣布移民改革提案的7项原则,其中包括“有必要将来遏制非法移民入境”、“控制边境”、启动一项“基于生物特征的雇主核查系统”。舒默原计划与南卡州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共同推出一项提案,但最终未能兑现。
缅街和罗斯福大道交叉口地区是所谓的亚裔商业区。此交叉口包括一家老海军连锁衣服店和一家梅西百货店。法拉盛含有许多合价的异族风味餐馆。中国菜烹调可以在王子街附近找到。韩国料理可以在北方大道上找到。大学点大道上有一些拉丁美洲的餐馆。
法拉盛主持世界级体育运动会。法拉盛草原的谢亚球场是纽约大都会棒球队的主队球场。美国网球协会的国家中心也在法拉盛草原。每年夏天,美国网球协会主持美国网球公开赛。
法拉盛的历史市政厅位于北方大道靠近缅街,现在用于音乐厅和文化中心。其它纽约市列为古迹的建筑有江邦的住宅、金士兰庄园、1694年建的法拉盛贵格会议屋、法拉盛高中、1854年建的圣乔治教堂、黑人发明家拉提摩尔(LewisLatimer)的住宅、雷电华剧院、和1964年世界博览会的象征地球仪。江邦住宅北边的一棵山毛榉树种于1847年也曾经是纽约市古迹,但是此树在1998年死了,死于151岁。现在新的一棵树开始发芽。
世界博览会剩下的其它景点包括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纽约科学馆和皇后区动物园。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保存一套纽约市1960年代建筑的缩尺模型。除了博览会的地球仪,公园里也有许多其他的博览会展示的雕刻。两颗显示二十世纪中期生活的时间囊被埋在了博览会公园的地底下,为了五千年后打开。
皇后区植物园位于缅街,从1939年世界博览会开放后一直营业,免费让游客进出。植物园保持着法拉盛地区苗圃时期的园艺传统。
当法拉盛抗议书被签订时,法拉盛成为了美国宗教自由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当代法拉盛地区收容许多不同背景的宗教。北美最大的一个印度教寺庙部属于法拉盛。 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Corona Park),或称法拉盛草坪公园、法拉盛草原公园,位于纽约市皇后区,是纽约第二大园林公园。
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坐落于纽约市皇后区,也被称为“法拉盛草坪公园”、“法拉盛草原公园”,建立于1939年,占地1255英亩,为纽约市第二大园林公园。作为纽约市的一大公共公园,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娱乐设施齐全,已经成为知名的休闲娱乐公园。
公园内有网球中心、花旗球场、纽约科学馆、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皇后区剧院、皇后区野生动物中心等,齐全的运动设施和完备的艺术体系使其成为纽约市最受欢迎的娱乐和文化公园,深受欢迎。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公园里挤满了纳凉的人们,不少移民社区的孩子到公园玩包括足球在内的各种球类,有的人会走进剧院观赏精彩绝伦的戏剧,提高了市民业余生活的质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法拉盛周边的亮点
法拉盛周边其实有很多不错的地方,比如法拉盛湾的游艇码头,因为和法拉盛隔了一条河,虽然和法拉盛近在尺侧,但因为没有公共交通到达,所以去游玩的人不多,其实这里闹中取静,风景宜人,除了可以跑步骑自行车,还可以钓鱼钓螃蟹,特殊的日子还可以约亲朋好友到船餐厅吃饭,甚至包船出海,再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坐在长椅看拉瓜迪亚机场的航班起降发呆。
除此之外,法拉盛凯辛娜公园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如果你想对法拉盛的历史做进一步的研究,那么位于46AVE和164街的法拉盛墓园,非常值得一游。
华人老人在美国生活极易产生心里苦闷与忧郁。(美国《侨报》)
中国老人在生活习俗、文化认知上跟移民美国子女产生冲突,甚至导致悲剧,此类事件时有发生,如何调试老人对美国社会生活适应力值得深思。(美国《侨报》)据美国《侨报》报道,当地时间13日晚,美国西科汶纳一名华裔男子在自家住宅中开枪射杀了远从中国而来探亲的岳父母,该案件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老人到美国探亲情形的关注。中国老人在生活习俗、文化认知上跟美国子女产生冲突,甚至导致悲剧,此类事件时有发生,如何调试老人对美国社会生活适应力值得深思。
焦点
在美老人有人入“发财团” 有人捡破烂
据《广州日报》报道,已年过八旬的华人李老太家住纽约法拉盛,她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和老伴儿一起去赌场吃顿免费午餐,顺便赚点小钱,然后再搭乘“发财团巴士”回法拉盛。
“发财团”已成为华裔老人的“另类美国生活”。原来,美国不少赌场为开发客源、增加人气,通过华人旅行社专门招揽华裔客人。为吸引这些年长者,赌场不仅提供接送服务,还提供免费饮料及午餐,并且提供赌资。虽然要忍受往返两三个小时的舟车劳顿,还要花好几个小时“坐班”,但一个月能挣六七百美元现金。
有华裔老人在美捡瓶罐
在法拉盛,大约有60%的华裔老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美国也为老人提供各种福利待遇,但很多华裔老人特别是新移民老人却很难申请得到。即使“幸运地”申请到,一个月的生活补助金也仅有40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
所谓“穷则思变”,很多老人不得不开源节流。来自广东台山的唐老太住在旧金山唐人街,她现在基本靠社区组织派发的免费食物过日子。她每天四处打听免费食物派发点,只要腿脚听使唤就去排队领食物。另外,迫于生计,许多华裔老人甚至干起了捡垃圾的活儿。在法拉盛,可以见到不少华裔老人在捡拾那些可回收的瓶罐。
心灵空虚 子女上班 度日如年
对于华裔老人来说,语言是他们融入美国社会最大的障碍,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唐人街。由于紧张的工作节奏,子女也无暇陪着父母。华裔老人内心深处十分空虚寂寞。
据广州日报报道,来自广州的张老太太今年70多岁,她和老公退休之后就被儿子接到美国。每天除了看中文电视就是打扫卫生,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小区里白天静悄悄的,每当有汽车经过,他们都会下意识地往窗外看去,尤其是下午孙子、孙女快要放学回家和儿子儿媳快要下班回来时,他们等待的心情更加急迫。但在回家之后,孩子们又各自忙碌,真正能和他们坐在一起说说话的时间并不多。日复一日,老两口心里有说不出的寂寞。
而对于那些失去老伴独自赴美的老人来说,日子更难熬。来自中国大陆的赵老先生就要随着女儿在纽约长岛买房定居了。这里景色优美,但几乎与世隔绝。平时女儿上班后,家里只剩下赵老先生一个人。他常常把屋子收拾了两遍还感到无事可做,只好看着日出日落。
一对来自武汉的老年父母表示,他们中年时千辛万苦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孩子离开将近10年之后,头发已花白的老两口才终于踏上了美国领土。“在美国100天,真正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加起来不超过1周。”
有人住蜗居 有人睡地板
很多人以为在美国就能住花园洋房,但对很多华裔老人来说,蜗居也成了奢望。很多华裔老人用月收入的35%来付房租,有的还需要支付高额的水电煤气等费用。
《广州日报》刊文称,在旧金山,许多华裔老人都蜗居在唐人街上狭小的散房内,独居的何姨是当中的一员。在一所名为“泰平旅店”的寓所内,记者拜访了何姨。何姨来自广州,在唐人街生活了27年。她曾在一家餐馆打工,她的好手艺为老板赢得不少回头客。但自从10年前因工伤赋闲在家后,何姨搬到了这里的散房居住。如今,她每月的收入来自伤残补贴,大约800美元,但房租就占去600多美元。床头摆满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房间内几无下脚之地。
65岁的孙老先生也在为住所伤神。他在福建原本有很大很不错的房子,一年前被儿子接到纽约居住。因家中居住环境狭小拥挤,只能天天睡客厅地板。并不是儿女不孝顺,只是目前儿女都处在打拼阶段,收入有限,所以一家三代只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60出头的东北老人老徐似乎要成功一些。他在多年前花10万美元买了一套一居室房子,但每月要交近900美元地税,而同样面积的房子租金也不过1000多美元。为应付各种费用,老徐每天不得不干10多个小时的活儿。
争议
留学生父母耶鲁种菜 实乃无奈之举
去年,美国媒体正面报道了耶鲁大学不少中国留学生父母在学校内垦荒种菜之事,此举得到校方支持,美国网友亦纷纷点赞。有趣的是,不少中国网友反应强烈,在中国引发热议。“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的说法广为传颂,但这些传言忽略了事件背后的诸多真实情况。
据耶鲁校友杂志报道,来到美国的留学生父母年龄均在50-70岁,没有人会说英语,所以只能依靠早到者的帮助。在菜地附近的法纳姆纪念花园,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家长聚集地。他们将此地称之为“三棵树”,每天在此聚集,锻炼身体并用中文互相交流。耶鲁校友杂志的这篇报道中还称,因为年龄较大且语言不通,中国家长的主要活动限于教育第三代、互相交流,绝少接触美国人。
三棵树对于这里的中国老人们显然有着重要意义。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口音和方言的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这,晒晒太阳聊聊各自的新鲜事。有的老人是第一次来美国,才刚到几个礼拜,很多人则来了不止一次,最多的竟然有8次之多,还有些老人随子女工作的变迁从得州奥斯汀、纽约州特洛伊等地一路辗转来到耶鲁。有过这些经历的老人除了对中美差异有所比较,更对美国不同地区的生活颇有体会。
这些老人是中国留学生的父母,因为儿女的缘故远涉重洋来到美国这片相对陌生的土地,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70岁之间,不少人近期刚升级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他们一批又一批来到美国,不只是为了自己在美研修的孩子,更为了孩子的孩子们,除了实现旅游签证带来的一家三代人一次次为期六个月的团聚之旅外,他们更担当着帮助子女照看孙辈的重大职责。
北美留学生日报报道,薛阿姨夫妇的女儿来美国已经三年了,由于老两口生孩子较晚,又是独生女,之前在沈阳时和在美国的女儿互相牵挂不已,几乎每天都要打很长时间的电话才能放心,因此尽管没有外孙需要照顾,夫妻俩还是一趟趟往美国跑,薛阿姨觉得,在美国一起生活至少彼此都能心安。
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美国了。前两次来都是呆半年,这次他们把半年的签证延期成了一年,因为女儿怀孕了,预产期就在今年五月。薛阿姨打算等女儿生了孩子之后,帮忙带几个月外孙再回国。薛阿姨的女儿工作很忙,每晚下班回家都七八点了,但“也比在国内要轻松”,薛阿姨说来美国之前女儿在沈阳一家有名的医院做妇产科医生,“每天要看三百多位病人。”而如今在实验室时间安排上还更灵活自由。
现象
住不惯 华裔老人自杀率高
在众多压力下,沉默的华裔老人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广州日报记者在旧金山采访时获悉,2012年2月,一名华裔老人在赴美探亲一个月后就自杀。据称,老人在事发前曾向家人表示“住不惯美国”。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去年的调查指出,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华裔老人极易心里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较其他族裔要高。其中,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始终有自杀念头。
在造成自杀的原因方面,华裔老人如果体弱多病以及只能操单一母语,特别容易产生孤立与轻生自杀念头。
朱贲靓指出,与家庭之间的疏离逐渐成为自杀率年年升高的主因。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我们不在乎粗茶淡饭,只求能跟孩子多待一会”。但不少华人父母表示,即便这么低的要求,在美国也属奢华。
调查指出,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忧郁症状。由于家人的冷淡不关心,使老人失去自尊,心里总想不愿成为家人负担,于是产生一了百了念头。
观点
美国可以是中国老人的“天堂”
好多人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但其实美国也可以是老人的天堂。
《华人生活网》报道,以前在美国的中国老年人移民少,老人不懂英文,在美国寸步难行,现在随着华人移民越来越多,已经改变了这个境况,另外美国给予这些老人的良好福利,让很多华人老人感觉“就像生活在天堂般”。
报道称,刘奶奶来美国已经10几年了,当初只是来美国帮女儿带孩子,没想到自己就真的留了下来,而且是由美国政府来养老了。
刘奶奶现住在新泽西中部的老人公寓。一室一厅的房子,宽敞明亮,完全由政府资助。电费通过申请也可获得补贴,每个月还有200来美元的食品券。
“我现在还不是公民,如果是公民的话每个月还有700至800美元的生活费呢。”刘奶奶说。
还不仅如此,65以上的老人每天有车接送到老年活动中心,有免费早餐和午餐,如果需要看病的话,由老年中心叫出租车免费送到医院。
象刘奶奶这样因为子女而移民到美国的老年人发现自己意外的幸运。因为在美国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些在美国拿到绿卡或者成为公民的中国老人在美国又没有收入,他们开始享受赤贫老人的福利。
在美国65岁以上老人可以申请老人公寓,没有收入免费入住。电费如果申请可以有补贴。在养老最需要的医疗方面,每个州的规定不尽相同。在新泽西拿到绿卡五年之后会有州的医疗保险,而纽约只要拿到绿卡就可以有医疗保险。这种针对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的医疗保险叫Medicaid,在不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可以享受所有的医疗服务。
来自东北的张先生已经在纽约的医院做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了。尽管他的女儿生活殷实,目前他还是和女儿住在一起。可是张先生用Medicaid做手术一分钱也没有花,而且得到的服务一点也不比付费的医疗保险差。
张先生这么有信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将来如果自己照顾自己有困难。会有护理人员来家里每天照管3-5小时,由政府支付护理人员费用。而如果最终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住养老院长期看护的话,在医疗费用极为昂贵的美国,拥有Medicaid意味着你可以免费住养老院,享有有24小时,7天的医疗看护。怪不得一位在美多年和刘奶奶住在同一个老人公寓的李先生说,“以前只听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产阶级的战场,老人的地狱,根本不对,这里是老人的天堂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