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台的订婚结婚习俗,现代版的,不要太古老!谢谢,详细点哦!

甘肃高台的订婚结婚习俗,现代版的,不要太古老!谢谢,详细点哦!,第1张

婚礼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次日早饭后迎亲队伍准备出发。迎亲队伍一般由八人组成,其中有两名迎人妇女(或婶娘、或嫂子),俗称迎人婆姨(在北方,结婚的女人叫婆姨,没结婚的叫女娃娃,不管多大岁数 )。(民间讲究“姑不迎,姨不送。”)。迎亲队伍中必须有一名懂礼节及能说会道的领头人,若遇女方出难题,能善于应付,巧于化解,出发前要准备携带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饰银器,大馍、猪肉、离母糕(其实就是块大的米糕)、清油(半瓶)、筷子、白面(1小包),揣怀钱、坠箱钱以及未交完的彩礼钱。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畜随后。若逢庙宇、村庄须鸣号、吹乐而过;过河、过桥也得吹长号(俗称“张号”)。

事前,女家也按协议准备,办嫁妆,备酒饭,约亲朋,组织送人队伍(一般由8人组成,其中有2名妇女陪送,俗称“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内设一桌案,摆上烟酒,由管事人向迎亲领头人敬酒三杯,以示欢迎,迎亲领头人将所带之物一一摆于桌案交待,谓之“表礼”。饭后,女方家总管向迎亲领头人交待陪嫁之物,添坠箱钱、揣怀钱、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回。一切就绪,准备起程。新娘换上嫁妆,蒙上“盖头”(用红花被面或红绸子挽结成的)上轿,迎送婆姨抢着上马,长号一鸣,吹手先行。迎送队伍以迎人婆姨为先,新娘中,送人婆姨在后,有序而行。此时,唢呐声声入耳,摇摇摆摆、浩浩荡荡出村。若遇好事者,可摆烟酒于路旁,迎送队伍必须停止前进,吹手就地吹奏三曲,三起三落,方才放行。途中,若有两家迎送队伍同向而遇,则有“抢路”之俗。抢路时,一般双方领头人为免纷争,经协商,往往让先者用圪针条(一种长刺的落叶乔木,果实为圆形有核)耱路,示意为后行者的新路;若相向而遇,双方新娘应互换裤带或针线包,都用圪针条耱出新路而行。进村时,速度须放慢。吹手大显身手,或吹“得胜令”,或吹“将军令”、“大摆队”等乐曲。村人围观,热闹非凡。此时,公公婆婆入洞房,夹起枕头走一圈,俗称“抱孙子”,家人应遮盖碾、磨,怕青龙白虎“冲喜”。一切就绪,专候新人进门。

  迎送队伍进门后,分设专房招待,新娘需“送人的”领头人扶下马(或轿),由新郎揭“盖头”,两人一前一后踩着红毡走向洞房(俗称“帐房窑”)。在此之前,吹手须进去张号,叫“冲帐”。随即有一人手端一碗麦叶、小钱、五谷边撒边唱,谓之“撒帐”。新人入洞房后,由一小孩端水让新娘洗脸,新娘得给少许钱,以示酬谢。新娘上炕,将席四角已压之物(有针线、核桃、红枣、钱币等)收存起来,谓之“踩四角”,后静坐前炕。随后,“送人的”坐席(吃喜宴)。新郎要敬酒施礼,送亲领头人应以钱相报,民间称之谓“拜席口”。

饭后举行上头仪式。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让新人背靠背坐于水桶上,将二人头发拢在一起,边梳边唱:一木梳青丝云遮月,二木梳两人喜结缘。三木梳夫妇常和气,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像杨宗保,新媳妇好像穆桂英。荞麦根儿,玉米芯儿,一个看见一个亲。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子戴顶子;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天作良缘配好的,夫妻恩爱一辈子。随即,将红枣,核桃从新人头部倒下,夫妻二人争抢捡入自己衣兜。接着,主持人还要将新娘头盘成髻,意为结发夫妻能白头到老。随后,姐夫、姑夫老姑夫以及结拜兄弟还要闹房,即让两个新人当众做出各种亲热动作。客人出节目,新人表演,令观者捧腹大笑。闹房毕,婆母由窗口向里撂儿女馍(把馒头用纸包住从窗户扔进去),盼望早日抱孙子。此晚“帐房”(洞房)灯光应彻夜不熄。 我结婚时(不是在老家,是在我工作地方的一酒店举行的婚礼)母亲特意从她住的宾馆赶到我新房给我扔馒头,因为以前我不知道有这规矩,三更半夜,咚的扔进来,吓我一跳,我才知道先前为什么嘱咐让我睡前不要关窗户,呵

第二天清晨,小两口要吃儿女扁食(饺子),饭后举行“拜人”仪式和“亮箱”(给公婆和丈夫看看嫁妆)。是日,男家送客,新娘新郎回门(新郎回拜地主)。翌日,小两口又由岳父(地主)送回,谓之“送回面”。八日后,新娘需到娘家住七天再归,曰“对七对八”。

现在好些风俗规矩都简化了,原来那么复杂是因为穷,一点点东西都要斤斤计较,现在所有的风俗规矩都是为了热闹婚礼场面才有的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婚礼习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许多新娘在她们举行婚礼的当天都曾被问到是否已经备好了那些“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服饰,以穿戴它们缓缓走过教堂内的通道。穿戴这每一件服饰的传统据说各有其独特的涵义,但都能够给新婚夫妇带来吉祥和财富。你曾想过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是如何起源的?每件服饰各有何涵义? 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原文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在一只鞋里放一枚六便士的银币。” 有旧  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实际上,旧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是借来的东西。 有新  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有新”常常是最容易做到的。 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圈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六便士银币  在新娘的左脚鞋子里放一枚六便士银币据说是财富的象征。它不仅代表财产上的富有,还代表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由于今天许多新娘恐怕连一枚六便士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传统习俗的这一部分在现代婚礼中已经不常被遵守。但是,如果新娘想要在她的婚礼中包括这一项目,她可以从许多出售如吊袜带和请柬等婚礼用品的公司里买到六便士银币。 有些较为传统的新娘或许会花很多心思选择每一件服饰。传统的做法是:同一家族的女性佩戴同一件首饰。 而有些新娘不太为传统所束缚,但在别人的请求下也会遵循这一传统。如果她们不想面面俱到,她们可以就携带一个小小的珠子手袋,里面装有两块手帕——她们可以买一块新的白色手帕,然后从家人那里借一块蓝色手帕,这样她们就“有新”——白色手帕,还“有旧、有借、有蓝” ——蓝色手帕。手帕在婚礼中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擦拭喜悦的泪水!

在我国古代婚嫁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民间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限制于这“六礼"。我的家乡在大西北的定西农村,婚嫁有"说亲"、"订亲"、娶亲、安床闹洞房和婚后"回门"等等习俗。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了一整套传统婚嫁文化,反映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

一、说亲:

旧时,婚嫁由父母作主,讲究"门当户对",以命择婚。先由双方父母了解对方品貌,家庭穷富状况以及为人处世等。如果觉得适当,则由男方选一媒人,了解男女双方的生 辰八字,请阴阳先生卜算,是否大相相合,有无相克,如若没有相克,大相合,即能成为夫妻。

二、喝酒(订亲):

喝酒即定婚,先由媒人带领到女方家商量彩礼。由女方父母提出价位,男方谈出接受能力,再由媒人调和,最后双方达成共识。即算婚事己定。订亲后,两家互称"亲家"。每逢节日,男方父辈带上礼品去女方家叫"追节"。

三、送财礼:

送彩礼由男方家长请来谋人,和女婿等带上馒头、布匹、衣物、首饰、礼钱等去女方家送彩礼。

四、提话:

即是男方向女方提醒,即将要结婚。男方家长带上烟酒、钱物等到女方家告知结婚的时间,商定送亲人数,索要的耍笑钱等等事宜。

五、娶亲:

即定西人称的"引媳妇子"。经男女双方家长达成良辰吉日,男方组成由媒人、引亲婆娘、背箱人、女婿亲属等人的引亲队伍,牵着毛驴或马,伴随乐工队吹奏而去。

女方称女儿出嫁叫"过门"。此日,庄间人、亲戚朋友们都要来行情称:“添箱"。当着众人面把所有陪嫁品摆开,让人观赏,以展示阔气,叫“摆嫁妆"。

六、迎亲:

“总理"安排人在路门、门口等侯娶亲队伍,当观望人员通知”总理"娶亲者快到时,“总理"吆喝众人在大门前候迎“尊客"(即送亲的人)。

当新媳妇一到,新女婿先要给新媳妇的弟弟或侄子送上 掳 马钱后,才将新媳妇抱回新房(当习俗新媳妇不能着地)。这时一些年轻人一拥而上撒彩花、喷泡沫、将两新人弄得像云里雾里似的。

尊客们在门外等待行完这一规程后,再迎进院子互相作揖迎接入室,在客房先给请来的祖先牌位前上香磕头行礼,礼毕“总理"安排按辈分入座。

七、安床、闹洞房:

等到"尊客"(娘家人)一打发(送到),一些妇女就去盘问试探新媳妇是否乖爽、伶俐。一些不安分的小伙子们故意去挑逗、调戏,要求新媳妇点烟、敬酒,整个新房气氛热烈,笑语喧哗,热闹非凡。到了晚上所选的男女两个喜相人,轰走 那些 赖皮 小伙子开始安床,找一根红线 两端拴上斟满酒的酒盅,新女婿和新媳妇各端一盅,饮去一半,再互换饮尽,用意是"千里婚缘如线等,然后由女方带头开始为男方解裤带,互解之后,两人入睡,女方喜相拿出准备好的核桃枣儿口中念叨:“一把核桃一把枣,养下的娃娃满炕跑……。安床完毕,闭上门窗,新房里点着一盏灯,这灯彻夜不能灭,叫长命(长明)灯。这时同辈的好事者,潜伏在洞房门外偷听偷看小两口的私语和动作,叫"听床"。老人传说,人不听则鬼听,如没人听的情况下,就立一把扫帚吓鬼。

八、回门:

婚后第三天天麻麻亮,新婚夫妇必须回娘家,当日去当日回,不能住宿在娘家。

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家乡的婚嫁习俗也逐渐地变化。如新媳妇改叫新娘子,新女婿叫成了新郎官,引亲的毛驴改用小轿车等等。

  中国红 婚礼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光线,有着生命的、火的色彩和光辉,所以,古人认为红色可以驱除一切邪气。婚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所以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

 五色绸子五色线

 娶亲当日,新郎、新娘胸前都带脯花,花的缀饰是五色绸子五色线。五色也叫五彩,青黄赤白黑,象征五彩缤纷,以红为主,图大吉大利。不仅胸前带五色绸子、五色线,连随嫁带的大红包袱上也是五彩绸佩带。

 裤袋里装钱

 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清代时,装的钱是 字钱 ,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 富贵 ,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折枣枝和拿筷、杯新郎去娶亲时,要从新娘家折些枣树枝子,并要两双筷子、两个喝水杯,用红丝带系在一起,用红绸布包好带走。

 枣枝 寓意婚后 早得子 。一双筷子、一对水杯,意指成双成对和婚后有吃有喝,不受贫穷。

 随身佩带红手帕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此景此情,不免令人伤感落泪,带上手帕便于抹眼泪。从前,新娘出嫁时要哭到村外,据说新娘子哭嫁的泪水会给庄稼带来甘露。古代女子一旦出嫁,特别是远嫁他乡,便很少有机会与父母见面,其伤心程度可想而知。而今在城市里,哭嫁已经不寻常了,新娘出嫁带手帕,只是依照习俗而行。

 红盖头 过去新娘出嫁时坐轿子,戴 红盖头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戴 面纱 。 盖头 和 面纱 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送亲奶奶或伴娃娃

 与新娘一同坐在大红轿子里的人,如果陪送的是姑姑或婶婶,称作 送亲奶奶 ;如果陪送的人是新娘的侄儿侄女,称作 伴娃娃 。如果没有陪送的人,则在新娘轿子里放一个大馍馍,彩绘成红花五色,称 喜馍 ,寓意是新娘坐的不是孤独单人轿。

 上下轿子不沾地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点干草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 五谷 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 糕 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不论是为了辟邪、还是祈福,红色,都包含着强烈的生活的愿望、意志和追求。生活仿佛是从结婚开始,而红色的婚礼,象征红红火火的日子。

在结婚仪式中,5尺红布主要有两个用途:

1 拜堂:在拜堂仪式中,新郎会披上五尺长的红布,这表示吉祥如意,祝愿新婚夫妇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过得红红火火。这个习俗也被称为“扮新郎”,在口念的咒语中,也包含了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和成为状元的祝愿。

2 缠腰:在一些地方,新婚夫妇会在结婚仪式后将五尺长的红布缠绕在腰间。这个习俗寓意着两个人从此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永不分离。

以上就是结婚时五尺红布的用途,不过具体用途和寓意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人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手套是婚礼时候戴的,腰带是系在腰上图个吉利。

结婚当天新娘佩戴手套,手套是蕾丝包边的,上面的网状让手指显得更加纤长,戴戒指的时候也更好看。结婚当天,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扎红腰带,红腰带颜色为红色,在中国红色就是吉祥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11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