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婚后彩礼归谁。彩礼实质上是为达成结婚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依法进行了结婚登记,彩礼理应归女方所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特殊约定,彩礼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同时废止。
彩礼是男女双方结婚时一方赠与另一方聘金或是聘礼,那么彩礼问题有哪些呢比如彩礼结婚后该归谁呢这些问题也是一些人在结婚中比较关心的,彩礼返还也是有条件的,视情况而定,具体内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疑答惑,请继续阅读。
一、结婚后彩礼归谁
彩礼实质上是为达成结婚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依法进行了结婚登记,彩礼理应归女方所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特殊约定,彩礼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而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根据规定,彩礼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二、彩礼返还有哪些条件
1、返还彩礼有以下情形: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2、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3、返还彩礼诉讼需要哪些证据
(1)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
可借由双方的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或者举行过订婚仪式、拍婚纱照等行为反映出来,表明双方有谈婚论嫁的意向,注意,谈婚论嫁和谈情说爱是有区别的,单纯的情话表白也是不能反映双方谈婚论嫁状态。
(2)证明给付了财产的证据
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的礼金那么就要提供银行转账明细;若是购买房屋或者车辆可以提供自己的出资证明,因为按照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大额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一般都是用来当彩礼。
(3)证明给付彩礼是当地的风俗
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听取当地媒婆、村长、村委会主任等人的意见,必要时可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综上所述,对于结婚后财=彩礼归谁的问题理应上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一般归为女方所有,办理彩礼返还条件要满足男女未登记结婚或是办理了但并未真实生活在一起,以及结婚前导致了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问题。
结婚彩礼的金额根据地区和家庭情况而异。一般来说,在订婚的时候,双方家长都在场的情况下给女方父母,如果你们选择不订婚直接结的话,那只要在结婚前方便的时候给了就好了。至于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2022年民法典关于彩礼的新规定是:彩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依据习俗向对方茄激庆(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给付的钱物。法律上允许结婚给付彩礼的行为,但是禁止以结婚的名义索取彩礼。彩礼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明确为缔结婚姻关系的赠与,应属铅弊于受赠方个人财产。对于双方没有结婚的,应当返还彩礼。已经结婚又离婚的,原则上彩礼不再返还。
一方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向对方支付彩礼,在分手或离婚时,具备以下几种情形可以要求返还:双方只有结婚约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彩礼在性质上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目的落空,与给付时的本意明显背离。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
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虽已成立,但实质颤握意义上没有真正共同生活,没有夫妻之间相互协助、共同生活的经历。一方因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无法维持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缔结婚姻关系失败,并由于给付彩礼,生活陷于困境。
对彩礼返还的额度规定,一般视同居时间长短、是否生育子女、一方或双方过错程度、彩礼在同居期间共同消费情况等确定返还比例,具体如下:因男方导致婚约解除的,女方返还彩礼的数额可根据其过错程度、双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减少。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共同生活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男方请求女方返还彩礼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30%。共同生活一年以内三个月以上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50%。共同生活不满三个月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70%。因男方导致同居关系解除的以及在共同生活期间女方怀孕或者流产的,一般可在以上基础上减少5%至2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法律分析:
2021年要彩礼是犯法的,据新民法典规定,2021年1月1日起新民法典开始实施里面就有关于结婚和彩礼方面的问题,具体的相关情况我们可以查阅一下该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对于彩礼方面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戒婚姻的借口而要彩礼或任何物质方面的东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彩礼是婚姻中一项重要的仪式和习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彩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将从婚姻观念、经济压力、个人自由等方面探讨彩礼问题,讨论是否应该听从父母的意见。
正文:
一、婚姻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婚姻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以前,婚姻被视为两个家庭的联姻,父母在婚姻中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然而,随着个人自由和平等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婚姻应该基于互相尊重、平等和爱情。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听从父母对彩礼的要求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经济压力的考量
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常常涉及到一定的经济支出。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包括购房、养家等方面。如果还要承担高昂的彩礼费用,无疑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因此,一些年轻人可能会选择不听从父母的意见,自主决定是否给予彩礼。
三、个人自由的追求
现代社会倡导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意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选择,他们认为婚姻是个人之间的事情,应该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因此,他们可能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喜好来决定是否支付彩礼。
四、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一些人认为,彩礼的支付是对婚姻关系的一种保障。然而,事实上,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否并不取决于彩礼的多少,而是建立在夫妻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因此,彩礼是否支付并不能成为婚姻关系稳定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听从父母的意见变得相对不那么重要。
结论:
彩礼问题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在决定是否听从父母的意见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个人的价值观、经济状况和婚姻关系的稳定性。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关键是在婚姻中保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追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