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哪些有趣的结婚习俗?

各地有哪些有趣的结婚习俗?,第1张

结婚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事件,各地的习俗和风俗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我所知,中国不同地区有很多有趣的结婚习俗,以下是一些我了解的:

喜糖:在南方,婚礼上要给宾客发喜糖,代表新人对嘉宾的感谢和祝福。喜糖通常是小红盒子,里面装着一定数量的糖果或者糖果和一些小礼品。喜糖的数量一般是双数,因为在汉字中“双”和“对”谐音。

舅舅送新娘:在一些地方,新娘出嫁时,她的舅舅会亲自把她送到新家,象征着叔舅对新婚夫妻的关心和支持。

赛龙舟:在广西,有一种结婚习俗是新人和亲朋好友一起赛龙舟。这种活动象征着新人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也代表着他们的家庭可以相互支持,共同前进。

门童夹道欢迎:在一些地方,新娘在进入新房之前,要经过门童的“考验”,门童会设置一些障碍,比如让新娘走红毯或者玩一些小游戏。如果新娘通过了考验,就可以进入新房,否则就需要再完成一些任务才能进入。

跨高门槛:在福建,新娘在进入新房之前,要跨过一个很高的门槛。这个习俗意味着新娘要勇敢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并且代表着她能够成功地克服困难。

以上仅是部分地区的习俗,每个地区的婚礼习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这些传统的习俗虽然看似陈旧和过时,但它们背后的文化和传承却是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的。

辽阳结婚风俗指的就是辽宁辽阳地区的人们结婚使用的风俗习惯。实际上辽阳地区的结婚风俗与东北很多地方的结婚婚俗都是基本上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的只不过是一些环节的简化,可以说辽阳人结婚是没有那么的累的。辽阳人结婚基本上都是会采用自己家乡的结婚习俗,而且辽阳人即便是自己不了解结婚的习俗也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一切的事务都可以交给婚庆公司来完成。婚庆公司一般都是会制定几套结婚方案的,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一套。下面就来说一说辽阳结婚风俗的内容。

 

首先,就是下聘礼方面,辽阳地区也是没有包办婚姻的情况的,男女都是自由恋爱的,如果说两个人想要结婚了,那么男方就要到女方家中去商定下多少聘礼。下聘礼一定要给足购买黄金首饰的钱,而且还应该讨一个吉利的数字,比如说六万六、八万八、十万一千都是可以的。 

其次,是订婚方面,男女双方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去领证,领证完后男女双方的父母要在大酒店里面吃一顿便饭,也就是家宴。 

最后,就是结婚方面,结婚的话也是新郎早上到新娘家接亲,但是红包一定要多带,因为去新娘家叫门是要给红包的,而且堵门游戏新郎官也要大发红包以求过关见到新娘。新郎官要给新娘的弟弟妹妹们红包,这样才可以让后面的婚礼过程更顺利。还有就是改口叫爸妈,岳父岳母会给新郎官改口费。接下来就是新郎官和新娘吃喜面,再放上压床钱,新娘妈妈将聚宝盘给新娘就可以出阁了。到了婆家是有挂钟、叠被、装箱、最后是做斧头,寓意坐福,接下来就是正式的新婚典礼了。 看过上面的辽阳结婚风俗大家都了解了吗?作为要迎娶辽阳姑娘的小伙或者是要嫁给辽阳小伙的姑娘一定要了解细致的婚礼习俗,只有这样才能够非常好的配合完成整场婚礼,让自己的对象家中有面子。如果说还想要了解更多的有关于辽阳地区的婚俗的话,可以到专业的结婚网去了解,相信了解的会更全面。

中国各地的结婚习俗丰富多彩,下面列出一些有趣的结婚习俗:

1 云南过花车:云南民间传统习俗,新郎新娘在婚礼仪式结束后,坐上艳丽多彩的花车,游览城市街区,展示他们的爱情。

2 老家过门:为了表示新娘离开家乡很不易,有些地方新娘在进门时需要‘贴地’,也就是要用额头碰门槛,表示自己离开老家不易,日后更要好好珍惜。

3 安徽树洞婚礼:在安徽,新娘需要在洞中等待新郎的到来,传说新人在树洞中交换承诺后会有好运与美好生活。

4 汉族三朝五礼:在汉族婚礼中,一般要经历三拜和五礼,新郎新娘需行大礼服,让家土后裔寄托希望和祝福。

5 生肖酒仙婚礼:在西藏,新郎在婚礼上要顶着一盘倒扣在自己头顶的醇香白酒,走过新娘的面前,以证明他不醉不归。

6 富贵捧花婚礼:在华北地区,新郎新娘捧一束由整整一个富贵花组成的花束入场,代表婚姻美满幸福。

7 吉林糖糕婚礼:在吉林,新郎新娘会将糖糕洒在四周的亲友和家人身上,送去真诚的祝福和感恩。

总的说来,中国各地的结婚习俗千姿百态,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元素。这些结婚习俗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的期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民间传统,新娘打扮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婚礼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南北民间都流行着古色古香的沐浴更衣、“上头”、“开脸”的礼仪习俗。

开脸,亦称开面。所谓开脸就是用刀剃掉、或用两根线互相绞合,用以绞尽脸面上或脖子上的汗毛,修齐鬓角。开脸必须在婚前一日进行,而且必须有儿女双全的有福的妇人来完成。近、现代某些地区仍有这样的礼俗。巴金先生的小说《春》曾写过这样一个细节,蕙要出嫁了,周氏来给蕙开脸,她一面用丝线仔细地绞拔蕙脸上和颈上的汗毛,一面絮絮地对蕙讲了一些到人家去做媳妇的礼节。开脸之后便是蒙上“盖头”,或坐轿、或骑马前往夫家了。

浙江绍兴一带新娘在娘家中举行沐浴仪式。仪式均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的中年夫妻主持。一人手拿畚筛,筛上放些染红的喜果、鸭蛋、下面用大脚盆接着,另一人用热水从畚筛淋到脚盆中,再用毛巾蘸水让新人连续揩三次。新娘子沐浴后行“开脸礼”。当地风俗未婚女子称“毛脸”,婚前是第一次开脸,请一老媪用线绞除脸上汗毛,修眉毛,整理鬓角,并拔下新娘的头发7根与新郎的头发混合搓成线,供新娘扎发髻,寓意“结发夫妻”。

湖州一带,男家在向女家发“上头盘”,即送上轿衣的同时,还要送上“开脸盘”。“开脸盘”共有6个盘,分别盛肉、鱼、鸡、喜果、炮仗红烛、胭脂花粉。女家收到开脸盘后,即由舅母等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滑稽的是有些地方开脸后由喜娘给新娘涂上厚厚的一层水粉,直到眉毛都看不出为止。

广东东莞一带旧俗在结婚前夕,择好良辰,新娘在娘家举行“落阁礼”。请一位好命妇人,摘一些柚子叶烧水给新娘沐浴,浴后换新衣,然后用红绿丝线替她绞去面毛,并把原来的辫子改梳成“上轿髻”。沐浴、开脸,梳头完毕,母亲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鸡,俗规鸡头,鸡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头好尾”。

有些地方特别讲究新娘的“上头”和“开脸”。在江苏高邮一带,姑娘出嫁前夕先行“上头仪”。是日姑娘沐浴更衣,面对梳妆台端坐,点上红烛,先喝两口茶,俗称“闭口茶”,意为从此已成新娘子,不能多嘴多舌乱讲话,俗规要到夫家吃了开口茶后才能开口。然后请二位福命妇人来替她“上头”。他们先把姑娘的发辫拆开,连同刘海一起梳向脑后盘成发髻,脸搽上胭脂花粉,再用两盘叠成双层的红纱带,从前额箍到脑后,要紧紧地箍上12道,俗渭“十二月太平”,表示教诲新娘学会耐性子。按俗规即使头勒疼了也不能喊叫,一定要忍着。传说只有这样,到了婆家遇着不遂心的事也不会发脾气。开脸要到夫家后的第一天进行,是日婆家特请“换新妈”为媳妇开脸。新媳妇早早起床,梳洗完毕便端坐着,换新妈拿起两只事先煮熟染红的鸡蛋,在新媳妇脸上滚几下,用红纱带将额前头发往上抹,再用挑簪把短发向下挑齐,涂上香粉,拨去短发,用双股棉绒绞去脸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成细细弯弯的。

浙江丽水举行婚礼之前,女方要请梳头娘,为新娘梳头,梳头娘要选择父母双全、子女众多的大娘。由于打扮新娘一般都在夜晚进行,所以女方还要请来一对命好的未婚姑娘为新娘掌灯,梳头娘除梳头外,还要为新娘穿戴。打扮好的新娘,头戴凤冠,身穿宫装,外披霞帔,腰横玉带,下着大红裙,全身挂满饰品,俨若娘娘。

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新娘的穿戴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近代以后,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皆披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小孩在后持之。这是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装饰方面,现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娘一般都用金银珠宝等饰品来装扮自己。

新娘服饰,以江苏吴县一带最为讲究。按当地俗规,凡新婚女子必须有三套服装在举行婚礼时和婚礼后穿戴。第一套:棉裤,俗称“帖肉棉袄夹裤”,是男方迎亲时送给新娘穿的。这套衣服除结婚日穿以外,翌日回门时可穿,婚后第一个春节回娘家拜年时可穿,参加母亲50岁以后“念佛开斋堂”仪式时可穿,参加同辈至亲好友的婚礼时可穿。第二套:头上戴珠冠,粉红色绣凤穿牡丹等花纹的花衣,花裙,是与花轿一起租来的。这一套仅在轿上和举行婚礼仪式中穿戴。第三套:土布衣,靛青色土布包头巾,靛青色土布加衫、蓝地白花印花土布裤,靛青色土布长襦裙,裹小腿的桃红色印花土布卷绑,蓝印花土布袜,绣花板趾头鞋,这一套在婚后劳动时穿。新婚期间的新娘子穿的鞋子也很讲究,同样要备三双。举行婚礼仪式时穿“玉堂富贵”纹样的鞋;上轿时放在“轿前盘”糕上的鞋,俗称“踏糕鞋”,上面绣着福寿齐眉纹样,随接新娘的花轿抬到男家;第三双是婚后替换鞋,绣着梅、兰、竹、菊的纹样。

民间还有一种“催妆衣”的奇俗。所谓“催妆衣”,就是大红棉袄。这种风俗的形成当然与喜事多在冬季举行有关,所以冬天穿上大红棉袄结婚当然暖暖和和,这本不为奇。奇的是江西一些地方的新娘子,即使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结婚,上轿时也非穿“催妆衣”不可。因为当地风俗,当新娘入门后由叔、伯长辈抱进厅堂。此时亲朋邻舍,不论长幼,皆可持木棒打新娘的背,如果不穿棉衣难以承受。当地还有一种不可理解的怪俗,即在新娘子的大红新棉袄上,加上一件临时向苦力工借来的、污浊不堪的破衣服,不知何因浙江一带也有新娘上轿必穿棉袄的风俗,略有变通之地,即若在六七月的热天结婚,可以让新娘不穿棉袄而以在上衣口袋中放一团棉花代替,俗渭:“新娘身上无棉,老公不值钱(不爱)”。

新娘穿新嫁衣也有俗规俗习。在浙江富阳一带,当花轿抬到女家,放在簸箕上面时,新娘才开始化妆换衣,换好小衫裤后,要立在蒸桶上面穿红棉袄和红棉裤。有趣的是头上戴好凤冠,准备穿大红裙时,要拿12个鸡蛋从裤腰里放下去,从裤脚下滚出来,俗传这样可使新娘婚后不论哪个月生孩子都如母鸡下蛋一般,快当,顺利。

福建泉州旧俗新娘在出嫁前的打扮叫“笄礼”。花轿到来时,新娘在送嫁娘的伴引下到厅中梳妆,俗谓“对轿梳妆”。由一被称为“宾”的有福的妇人为她加冠笄,然后由送嫁娘为新娘服背子,“宾”为新娘穿肚裙,肚裙用红布做成,裙内有袋子,袋里放入皂荚,铁采尾,泥孩子,猪肉片等18样东西。

江苏扬州新娘的打扮非常现代,上轿时还要戴一付有色眼镜。不明根由的人感到奇怪,其实此俗源于一种迷信风俗。当地俗规认为新娘子的目光是犯穷的,穿上了婚嫁衣的新娘看到哪里哪里穷,看多远就穷多远,看到媒人媒人穷,看到婆家婆家穷。于是便立了一条俗规:新娘穿好新嫁衣上了轿后,就必须闭上眼睛,一直要到入洞房坐上床后才允许睁开眼。但在繁杂的婚礼过程中新娘实在很难坚持。后来聪明人想出一个办法,用戴眼镜来代替闭眼,果然方便了。

婚礼上的新娘是最美的,最耀眼的。她不仅会得到周围人的欣赏和赞美,也可能招徕鬼神的羡慕和嫉妒。因此,为避免乐极生悲,新娘的梳妆打扮往往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这就使得新娘的装饰风俗犹如万花筒,干奇百怪,无奇不有。

广西苍梧一带新娘出嫁须穿黑衣、黑裤、黑袜,黑鞋,奇特得令人咋舌。浙江嵊县山区,新娘须穿素服上轿,到了男家才换吉服举行婚礼。江苏靖江一带的新娘出嫁,也是—身朴素的打扮:土青布衣、土青布裙,俗称“掸草衣、掸草裙”直到现在穿得再时髦,再讲究的姑娘,到结婚时也非得设法做一套土青布衣裙来穿上。

陕北一带旧俗新娘子的打扮很是滑稽。准备上轿的新娘,穿上了红衣,绿裤,花鞋,头上戴了鲜花,干娇百媚,可是俗规要用锅黑把新娘漂亮的脸蛋涂得黑漆漆的,与花枝招展的服装形成了大反差。迷信传说,假若不这样做,在迎娶途中新娘要被鬼怪截去。

浙江湖州、安吉一带新娘在娘家开脸后,专门烧一缸浴汤给她洗澡。洗好后从里到外全部穿上男家送来的衣服,为此当地有“男家浴缸里捞人”的俗语。旧俗这时新娘还要罩上一件大袖红袍,腰间束一根带子,背上缠一丛万年青。俗信这样可防止妖怪来抢新娘。

明媒正聘的潮汕婚嫁习俗。

订婚前序:

1、在潮汕的习俗是要在吉日交换定亲信物,之前潮汕是换手帕,现在都是戒指了。

2、找先生对八字,算一个不冲撞男女双方的吉日。

3、喜事要乘早,所以潮汕一大早就要叫上亲人,来帮忙点男方送过来的聘礼(父母不能动手亲自去收拾)。

4、凑热闹:男方一大早就带着家族内辈分较高的长辈来女方家里,女方要给长辈包红包。

买金:

在订婚的当天,男方要带女方去金店买金。而女方则也需要给新姑爷买一个金戒指之所以潮汕订婚时就这么多亲戚,是因为提早认识新媳妇、显示出男方特别重视女方,也就是潮汕的明媒正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62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