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3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乒乓球世家,父亲邓大松年轻的时候是河南省队的主力,拿过中南五省男子单打冠军,退役之后在河南省队执教。
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邓亚萍自然是从小就开始接触到了乒乓球,在她两岁的时候父亲邓大松就经常带着她到工人俱乐部看别人打球。
从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开始跟着父亲一起练球,刚开始邓亚萍拿的是直拍,但由于等腰个子长得慢,胳膊短,于是第二年起父亲就让她改打横拍。
邓亚萍打球时特别认真,但是脾气不太好,一输球就急,拉住对手不让人家走,非要再和人家打一场不可,也是因为这个急脾气,父亲经常教育邓亚萍。
教育之后会在回家的路上给邓亚萍分析输在哪了,下来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那,而母亲总是扮演着两人之间“和事佬”的角色。
父亲给邓亚萍特殊制定的训练方式,两年间练的全部都是正手攻,这在以往的乒乓球训练教科书中是完全没有的。
尽管邓亚萍训练非常刻苦,实力也不错,但是在邓亚萍10岁在一年她遇到了打乒乓球以来第一个最大的挫折。
父亲告诉她因为她的个头太矮,所以河南省队不要她,此时10岁的邓亚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毕竟练习乒乓球以来,父亲一直激励她进入省队之后在进入国家队,她也一直以此为目标的。
不过父亲接下来又告诉她:“别人说你不行,你更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训练才行”。
就这样邓亚萍比之前训练更用功,练习全台单面攻的时候,邓亚萍在腿上绑上沙袋,脚底血泡连着血泡,她挑破血泡裹上纱布接着练。
1983年邓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一边训练,一边读书,当时在乒乓球队旁边有一家旱冰场,邓亚萍看着很多队员都去那里玩,她也想去,但是父亲却害怕她受伤影响训练,不允许她去。
于是有一天,邓亚萍就偷偷跟着队友一起去旱冰场玩,父亲到宿舍去找她,看她不在,就找到了旱冰场,看到她在里面玩,直接大发雷霆,照着邓亚萍的屁股就是一脚。
自此之后邓亚萍在训练上更加的刻苦。
二
当时省队不要邓亚萍,但是邓亚萍也并没有因此而对她们有其他的看法,她当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她要打败河南省队的运动员,于是邓亚萍在半年之后的一场比赛上,就和队友一起打败了河南省队的运动员。
只不过直到1986年邓亚萍才进入河南省省队,而且是以借调的名义,在进入河南省队之后,4月份全国乒协杯比赛中邓亚萍和队友就代表河南省拿到了团体之后,年底的全国锦标赛上邓亚萍更是代表河南队拿下了团体和个人两个冠军。
这一下邓亚萍彻底地在省队立足了,哪怕是此前说出邓亚萍个子矮的领导们面对邓亚萍的成绩也是无话可说。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了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从而正式地进入到国家队中。
并且在进入到国家队的同年,首次参加亚洲杯的邓亚萍就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职业生涯第一次拿到亚洲冠军。
1989年,邓亚萍与乔红搭档参加世乒赛,首次参加世乒赛就获得了女双冠军,成为了当时国乒 历史 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而且在此之后邓亚萍的世界排名也是第一次上升到世界第一。
1990年,邓亚萍与队友一起参加第一届团体世界杯,就拿下了女团冠军。
1991年对于邓亚萍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8岁的她终于是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她先是在第41届世乒赛上拿下女单冠军,这是她第一个女单冠军,又在之后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上再次夺冠。
在世乒赛上邓亚萍还认识了一个特殊的朋友,那就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当时邓亚萍夺冠之后,国家队的翻译告诉邓亚萍:一会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要给你颁奖。
邓亚萍也不认识萨马兰奇,就想着谁给颁奖不都是一样的吗。
颁完奖之后萨马兰奇还邀请邓亚萍前往国际奥委会访问。
于是没过多久邓亚萍一行人就应邀前去访问,去到国际奥委会之后,萨马兰奇的秘书就出来迎接她们,当时国际奥委会门前有两杆旗,一个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旗,一个是五星红旗。
秘书就告诉邓亚萍这个五星红旗是主席专门安排的,到了之后萨马兰奇还告诉邓亚萍:“你知道吗,你是全世界运动员里面,第一个我正式邀请到国际奥运会访问的人”,这让邓亚萍就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三
1992年,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最终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和女双两块金牌。
女单颁奖嘉宾也是萨马兰奇,这是1991年邓亚萍访问国家奥委会的时候两人的“约定”,萨马兰奇当时告诉邓亚萍巴塞罗那奥运会你拿冠军,我还给你颁奖。
1993在年邓亚萍和队友再一次拿到了世乒赛女团冠军,不过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邓亚萍却是输给了日本运动员小山智丽(何智丽)。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小山智丽此前是中国女队的主力运动员,揭露了中国队“让球丑闻”之后,去到了日本,并且在打球的时候满嘴“呦西”“八嘎”。
也不承认自己之前是中国运动员,所以在女单决赛之前,很多人都想邓亚萍一定要击败小山智丽,可能正是压力太大,邓亚萍最终输给了小山智丽。
这让她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此时邓亚萍的父亲又是打电话安慰她,告诉她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
于是在1995年的世乒赛上邓亚萍一人就夺得了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并且在这一年邓亚萍还跟随时任中国体委主任的伍绍祖访问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见到邓亚萍之后,告诉她:“1996年奥运会你拿冠军我还给你颁奖”。
于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再一次获得了女子单打和双打两枚金牌,萨马兰奇也兑现承诺在获得女单冠军颁奖典礼上给邓亚萍颁奖,两人也留下了这一张经典颁奖照,以及一段国际体坛广为流传的“友谊”。
1997年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再次获得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之后邓亚萍开始淡出国家队,并于1998年正式宣布退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同龄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在退役之后邓亚萍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四
在1996年年底邓亚萍就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而当时国际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法语和英语,邓亚萍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更是一窍不通。
于是在1997年邓亚萍就开始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英语。
刚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老师想看看邓亚萍的英语水平,于是就让她先写出26个英文字母,于是邓亚萍费尽心思,写出了26个大小写不一的英文字母。
就是这样的基础邓亚萍开始了在清华的学习,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对于邓亚萍来说无异于是天书,我只能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之后回到宿舍在翻字典,死记硬背。
她也给自己指定了一个学习目标: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在整理老师讲的内容,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上床睡觉。
就这样凭借在运动员时期就练出来的那种坚韧的耐力,邓亚慢慢地坚持了下来,并且在1998年年底,在学校几位老师的建议下,在清华大学和 体育 总局的批准下,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刚到英国之后邓亚萍举目无亲,上课的时候根本就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而且她当时是自费去到剑桥大学学习的,在资金上也是非常节省。
基础差,就用毅力和时间来弥补,所以邓亚萍在剑桥大学那段时间几乎是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所幸邓亚萍的努力终究是获得了回报,再回到清华之后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1年的毕业典礼上,邓亚萍可以流利的用英文向老师致词。
五
2001年邓亚萍再次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其实邓亚萍更喜欢剑桥大学,但因为诺丁汉大学有着全英国最好的外语系,所以她还是选择了去到诺丁汉大学。
在2002年邓亚萍获得了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之后她有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并且也是在英国邓亚萍遇到了自己的初恋队友林志刚,两人“旧情复燃”。
1986年,14岁的邓亚萍从河南队升入国家队,15岁的林志刚从广东队升入国家队,两个同样喜爱乒乓球的少男少女就这样相识了。
林志刚当时在男队表现同样非常的出色,和王涛、刘国梁合作拿到过多个男双冠军,于是两人就彼此吸引着对方。
在1993年21岁的邓亚萍和22岁的林志刚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两人非常小心地爱着,因为当时国乒有着“禁爱令”。
但即使是这样“眼尖” 的领导还是发现了两人的不对劲,于是就有领导找林志刚谈话,没过多久林志刚就被“调整”回广东队,这也导致了两人的感情有了5年的“冷冻期”。
2002年林志刚给邓亚萍发了一条信息,当时林志刚是在法国的俱乐部打球,而英国与法国一海之隔,林志刚就邀请邓亚萍去看他打球。
就这样一来二去,本来就有感情的两人再次握住了彼此的手,这一次再也没有放开,2004年两人在北京结婚,2006年邓亚萍在法国巴黎生下了儿子林瀚铭。
六
2008年邓亚萍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且在回国之后她也正式升任国家 体育 总局器材管理中心副主任。
2010年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
邓亚萍上任之后准备在商业上大展拳脚,在2011年8月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邓亚萍称:“其实竞技 体育 与互联网工作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可能也正是这种运动的“搏杀”心理,使得邓亚萍在管理即刻搜索上有点失策,她上任之后注重技术,于是拉来了前谷歌中国的几位工程师和很多骨干员工,组建了一支技术队伍。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决策,只不过邓亚萍只注重技术,公司80%的员工都是工程师,销售、市场、产品和客户等等人员全部跟不上。
所以上任即刻搜索总经理不到三年,即刻搜索就从日租金约4万元的北京某高档写字楼搬到了南五环外的大兴区,甚至还有一屁股的负债。
坊间传闻邓亚萍任职即刻搜索总经理期间亏了20亿,不过据公司员工透露没有这么多,但整体确实是亏的。
至此之后这件事就成了邓亚萍永远的“污点”,在2016年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副秘书长的职位,下海经商。
辞职之后她先是与俞敏洪合作,又创立 体育 基金等等,但都没有做出太大的成就。
现在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综艺节目以及央视的乒乓球解说席上看到她。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在 体育 运动上能够成功,并不代表在商业上就会成功,人最主要的还是看清自己!
邓亚萍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她获得过十几个世界冠军,其中奥运会、世锦赛、世乒赛场上,都留下了她的飒爽英姿,邓亚萍就像乒乓界的一个重要符号一样,说起乒乓球,就不得不说邓亚萍。虽然邓亚萍曾经在乒乓球赛场上叱咤风云,而且在国际上也有极高的声誉,但个人觉得邓亚萍不能出山指导国乒队员。
邓亚萍曾经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她的乒乓球技战术水平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她的场上心理素质也是特别好,这些对那些后起之秀的乒乓国手来说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但邓亚萍自从退役后从事了完全不同于乒乓赛场的其他事业,纵然她曾经身怀绝技,但久不训练的他,比起那些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中国乒乓事业上的教练们还是少了一点东西。
在作为乒乓运动员的巅峰时期,邓亚萍拿奖拿到手热,所有的冠军奖杯被她拿了个够,退役后邓亚萍受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影响,去深造,到国外留学,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使她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有了全新思考,拿到国内外的高校证书后,邓亚萍也顺理成章的结婚生子,完成了大多数女人必经的人生路途。尔后,她曾先后担任国内一些体育赛事的官员,对于乒乓球的关注渐渐的少了一些,但即便如此,邓亚萍一直牵挂着她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在赛场上愈战愈勇,达到人生辉煌顶点。
作为一个女性,邓亚萍无疑是成功的,年轻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及至人生的中年,邓亚萍也是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不管她现在做的是什么,但在国人的心目中邓亚萍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拼搏的、敢打硬仗的勇敢无畏的精神。虽然邓亚萍不会正式的出山指导国乒队员,但是只要国家需要她的时候,她也一定会挺身而出的。
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或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或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职业生涯辉煌战绩: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5岁时,邓亚萍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正式进入国家队。
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人物评价:
邓亚萍的人生之路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正是不认输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
当年那个扎着两个小刷子,在乒乓球台前虎虎有生气的假小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成熟老练聪慧文雅的知识女性;她在训练上不惜力,肯吃苦,同时又勤于动脑;她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也收获了常人难以收获的硕果。
姓名:邓亚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
成绩荣誉
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详细介绍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邓亚萍开始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
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人物故事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申奥故事
邓亚萍当运动员的时候,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徐寅生主席所说的“有人说,小邓要退役”,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也许是有人根据邓亚萍想上大学而猜测的,不过想上大学同退役是两码事。邓亚萍9岁进专业队打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上大学的愿望日渐强烈。
邓亚萍的申请得到清华大学的认可,并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正式成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但邓亚萍仍然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现役国手。邓亚萍在1997年4月举行的第44届世乒赛上,又获得三枚金牌,直到1997年的11月份才真正走进清华大学的课堂。
1998年3月26日,邓亚萍离开北京飞往英国,在剑桥,先在纽南语言学院就读,后来又转到贝尔语言学院。就在邓亚萍留学英国的日子里,她参加了在葡萄牙举行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并且第二次应邀访问洛桑。
在1998年运动员委员会与奥委会执委会联席会议上,邓亚萍被大会安排发言。为了这次发言,邓亚萍把英语发言稿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从开始的结结巴巴到后来的通畅流利,最后都可以背下来了。
6月1日上午的联席会议上,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塔尔博格先生特意把邓亚萍的发言安排得靠后些,以便让晚些到达的萨马兰奇亲自听到邓亚萍的发言。邓亚萍一发言,萨马兰奇就笑了,一直笑到发言结束,因为萨马兰奇没有想到仅仅相隔几个月,邓亚萍就能说出这么流利的英语。
6月7日,邓亚萍再次离开剑桥,来到瑞士的日内瓦,迎接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恩师张燮林教练。萨马兰奇主席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张燮林和邓亚萍。邓亚萍不用翻译也能跟萨翁直接交谈,再次得到萨翁的赞扬。萨翁希望邓亚萍能参加2000年奥运会,并在自己的任期内再次为她颁奖。邓亚萍说:“双踝有骨刺,腰也有伤;恢复训练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会影响学业。”萨翁听后,理解地说:“奥运会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第二才是奥运比赛。”萨翁又问及邓亚萍在剑桥的学习情况。当他得知邓亚萍是自费留学以后,马上表示:留学费用可由奥委会承担,就算是奥委会给邓亚萍的奖学金吧!
当天下午,在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大厅内,年近80的萨翁脱下西服,换上米色的T恤、长裤、旅游鞋,这位当年西班牙的全国混合双打冠军,要与最近一届的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展开“激战”,参观博物馆的游人纷纷赶来观战,萨翁手执光板球拍,动作非常协调,落点尤佳,把个奥运冠军弄得左右奔跑,煞是好看,引得在场观众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邓亚萍细说与萨马兰奇的忘年交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重大贡献的萨马兰奇,为邓亚萍刚出版的英文书《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亲自作序。他在序中说,邓亚萍这几年的学习找到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萨马兰奇非常欣赏邓亚萍,在世界体坛传为佳话。曾经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专门安排为邓亚萍颁奖的这位西班牙老人颁奖后,又拍拍邓亚萍的脸,这一画面将这种欣赏永远定格。去年,已离开国际奥委
会主席岗位的萨马兰奇再次来华访问时,邓亚萍以北京奥组委官员的身份热情接待了这位对中国非常友好的老人。
邓亚萍回忆说:“萨马兰奇主席第一次看我打球是在1991年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当时我夺得了女单冠军,可能是自己打球的风格给了萨马兰奇很深的印象吧,当我取得冠军后他给我颁了奖。”不过,邓亚萍说,萨马兰奇更是把她看做中国运动员代表而喜欢的。因为萨马兰奇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人格品质也非常欣赏。
她还是运动员时,萨马兰奇就建议她一定要学习外语。邓亚萍退役后,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最有价值的纪念。萨马兰奇认为应当有更多的中国运动员学好外语,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人到国际奥委会或其它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奥运火炬手
[编辑本段]
奥运冠军邓亚萍前天抵达奥林匹克圣地奥林匹亚,作为奥林匹亚圣火传递的第四棒,邓亚萍将第四次体验奥运火炬手的滋味,但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奥运圣火起源地奥林匹亚。
邓亚萍在回忆奥运火炬手经历时表示,尽管曾参加过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但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手经历才让她真正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重在参与。“第一次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是在悉尼,传递活动像庆典一样。当我在指定位置等待火炬的时候,很多孩子围在我身边问我‘是否可以触摸一下火炬’,当我欣然接受并邀请他们跟火炬拍照时,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如此灿烂。那一刻,我明白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心田
邓亚萍夺冠一览表
注:标号的为世界冠军 (截止到1997年底)
时 间 名 称
1983年 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赛获团体冠军
1983年 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6年 全国锦标赛获团体冠军
1987年 日本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7年 全国少年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7年 朝鲜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8年 日本40届东京公开赛获少年女子单打冠军
1988年 日本40届东京公开赛获成年女子双打冠军
1988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8年 全国城市运动会获团体冠军
1988年 全国城市运动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8年 亚洲杯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全国精英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89年 40届世乒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9年 中国公开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89年 中国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中国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9年 香港公开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89年 香港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第二届全国青运会获女子团体冠军
1989年 第二届全国青运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第二届全国青运会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9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全国锦标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0年 天津国家队热身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0年 天津国家队热身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0年 全国乒协杯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0年 世界杯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0年 第11届亚运会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0年 第11届亚运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0年 第11届亚运会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0年 第九届苏维埃文化报杯国际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0年 第九届苏维埃文化报杯国际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0年 第九届苏维埃文化报杯国际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0年 第九届苏维埃文化报杯国际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0年 第二十九届南斯拉夫国际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0年 第二十九届南斯拉夫国际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0年 第二十九届南斯拉夫国际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0年 第二十九届南斯拉夫国际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0年 法国乒乓球公开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0年 法国乒乓球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0年 法国乒乓球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1年 厦门全国精英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1年 上海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上海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1年 上海全国精英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1年 中国公开赛获团体冠军
1991年 41届世乒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萨马兰奇杯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日本第三届公开赛获团体冠军
1991年 日本第三届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日本第三届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1年 郑州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郑州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1年 黄石国际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巴赛罗那世界杯赛获团体冠军
1991年 匈牙利公开赛获团体冠军
1991年 瑞典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1年 瑞典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2年 中国国际公开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2年 中国国际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2年 25届奥运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2年 25届奥运会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2年 亚洲杯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2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2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2年 全国锦标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2年 世界杯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2年 韩国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2年 韩国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3年 首届全球青少年锦标赛获团体冠军
1993年 亚洲杯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3年 42届世乒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3年 中国公开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3年 中国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3年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3年 黄石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3年 中山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3年 郑州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3年 上海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4年 全国乒协杯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4年 亚洲锦标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4年 亚洲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 亚洲锦标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4年 12届亚运会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4年 12届亚运会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4年 亚洲女子明星赛获单打冠军
1995年 顺德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顺德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5年 顺德全国精英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5年 泉州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西安国家队热身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西安国家队热身赛获混合双打冠军
1995年 长春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5年 长春全国精英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43届世乒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5年 43届世乒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43届世乒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5年 亚特兰大世界杯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5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全国锦标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5年 亚洲女子明星赛上海站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中国乒乓球明星巡回赛北京站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中国乒乓球明星巡回赛桐乡站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全国首届乒乓球俱乐部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中国乒乓球明星巡回赛杭州站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中国乒乓球明星巡回赛哈尔滨站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中国乒协杯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 中国乒乓球队奥运热身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 中国白丽杯迎奥运热身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26届奥运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26届奥运会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 首届女子世界杯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法国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法国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 瑞典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瑞典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 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 中国明星巡回赛东莞站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7年 CCTV杯中国乒乓球擂台赛总决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7年 44届世乒赛获女子团体冠军
1997年 44届世乒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7年 44届世乒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7年 澳大利亚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7年 澳大利亚公开赛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7年 马来西亚公开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7年 第八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单打冠军
1997年 第八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双打冠军
邓亚萍 (YAPING DE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2月6日
出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
邓亚萍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事迹激励着后来人。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