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礼仪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婚礼礼仪的基本规则和流程,第1张

婚礼礼仪常识——结婚礼仪

  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成熟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同意结婚的,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然后举行婚礼。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婚礼礼仪常识——确定婚期

  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绍人通知女方。结婚日子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改动认为对男方父母不好。现在婚期往往由双方共同确定。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庆,有纪念意义,又因放假有时间;选公历和农历都逢双的日子的比较多,意在成对成双;也有取谐音图吉利,选“六六”(六六大顺)、“八八”(发发)、“九九”(天长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爱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爱妻)的;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个别也有找人专门择日子的。

  婚礼礼仪常识——做好结婚前准备工作

  婚期确定后,要购置家俱、家用电器,布置新房,买婚礼服装、选订婚纱,照结婚纪念相。双方落实伴郎、伴娘,通知亲友,主办一方(一般为男方)订饭店、车辆,聘请主持人、宾相,落实录像、摄影、礼炮、乐队、婚礼会场等事宜。

  结婚庆典前,一般还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四彩礼: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四彩礼是接新娘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2--4条)、粉(2把)、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红毯子(1条):新娘换妆和坐福时用。

  红腰带(2条):新娘换妆时新郎新娘互扎。

  红鞋(1双):新娘上喜车穿。

  喜花: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证婚人、主持人、宾相花各1个,主婚人(双方父母)花4个,嘉宾花若干。

  鲜花(3束):新郎向新娘献花1束、典礼时向新郎新娘献花2束。

  喜蜡(4颗):新娘换妆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于8挂):喜车出发、到女方家各放1挂,到新房、饭店下车和典礼时各放2挂。

  礼炮(18—21响):新郎新娘饭店下车或结婚典礼时鸣放。(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项安排)

  喜字:大号—新房门、饭店大门各贴2个;中号—迎送喜车1车1个;小号和艺术字—若干,新房室内张贴。

  喜联(2幅):新房和典礼会场用。

  扬花(6代)、彩条(6桶):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饭店下车和结婚典礼时用。

  头花(若干):新娘化妆戴。

  婆婆花(1朵):新娘给婆婆戴。

  发卡(若干):婆媳戴花时备用。

  花篮(1个):典礼会场上用。(可用喜车上花篮代)

  红纸(10张):盖井盖、垫果盘用。

  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新房接待、典礼会场主席台上、礼账桌上用。

  红双喜烟和火柴(若干):新郎新娘敬酒时用。

  红气球(20个):迎送喜车1车挂2个。

  相卷(至少4个):结婚全过程摄影用。

  斧子(1把):新郎迎亲时和新娘换妆、坐福时用。(斧子最好用桃木制作的工艺品,红纸剪的也可)

  礼账本、笔、礼账兜1—2套。

  男方家红包:新娘改口、压炕、压车、新娘换鞋、挂门帘及挂钟、新娘点烟及赏嫁妆、新亲小孩、喜车、厨师、摄影师、录像师、伴郎、伴娘、献花小孩、主持人、宾相用;另备几个机动红包。

  女方家红包:新郎改口及点烟、给新娘压腰、赏喜车、新亲上礼、加菜时赏厨师,新娘赏双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备硬币1包,抓福时用。

  女方家备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1碗合喜面、2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挂鞭,喜车返回放;聚宝盆1个、红纱巾1条;红手帕若干个(遇喜车抛、作赠品送人);门帘、挂钟各1个、秤砣1个(挂门帘及挂钟时用)。

  新郎、新娘交换的信物。

  双方家庭沟通商定事宜

  举行婚礼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礼节性的到女方家进行一次走访,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婚礼礼仪之入场仪式——Step-touch走步方式

  传统的婚礼入场仪式非常庄重,特别是教堂婚礼,讲究step-touch的走步方式,即所谓的“step-touch-right,step-touch-left”方法,也就是右脚迈出之后,左脚跟着迈前与右脚合并,停顿两秒钟,然后左脚再继续往前迈出,随即右脚迈前至左脚处合并、停顿。在走步时,注意步幅应比平常走路的时候小,新娘和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态讲究轻缓稳重。走步时,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注意不要拉着新郎的衣服,或紧紧环住新郎的胳膊。另外,新郎胳膊自然弯曲就好,不要用力紧扣住新娘的手腕,而且两人的距离保持在15cm左右比较合适。

  婚礼礼仪之新人站姿——腰板挺直,挺胸收腹

  笔挺的站姿会使人看起来精神,优雅的站姿则会使人看起来高贵。婚礼上新人正确的姿态是双脚并拢,腰板挺直,挺胸收腹,背部要有向上的伸展感,面带笑容,眼睛正视前方。注意双臂不要紧紧贴近身体,肩膀要放松,这样就可舒缓紧张姿态,同时也避免显得身体十分僵硬。如果想避免因长时间站立而感觉不适,脚尖可以稍微分开一点点。另外,新人在站立时,新郎应在新娘的右边。这是古老的习俗,传说新娘在自己的左方,方便新郎必要时用右手拔剑与敌人对决,可以更好的保护好新娘。

  婚礼礼仪之转身礼仪——幅度要轻缓,动作要利索

  新人要想在婚礼中体现高贵的气质,就应避免任何大动作。需要转身时,身体应该随着脚步同时转动,转身幅度要轻缓,动作既要利索,又要避免给人匆忙不稳重的感觉。如果婚纱或礼服裙摆较大,在转身时可以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

  婚礼礼仪之亲吻礼仪——要深情但不忘情

  新人亲吻是在仪式中宣布两人正式成为夫妇之后进行。亲吻时可以自然大方的深情投入以表达幸福的感受,但要避免过分忘情。在正式庄重的婚礼中,过分疯狂的行为会使人感觉新人的形象缺乏尊贵。

  婚礼礼仪之婚礼笑容——微笑总能让人开心

  微笑是最好的美容方式,在婚礼上更应该保持微笑,与亲友们分享幸福喜悦的心情。笑容不仅仅表达了你的心情,同时也会使你看上去更漂亮。避免因长时间微笑而引起的表情僵硬,秘诀在于你会不会让眼睛也带有笑意。在与客人有目光的接触时,同时展示笑容,必要时还可以对客人点头致意,有交流的笑容,会使你的表情更自然,不会变得僵硬呆板。新娘要避免大笑,这样会使唇边粉底的纹路加深,破坏整体妆容。

  婚礼礼仪之行鞠躬礼——身体前倾15-20度即可

  鞠躬是中国传统的行礼方式,鞠躬的深浅,即身体前倾的角度大小是表达向对方致意答谢程度的高低。传统的中式婚礼中,要求深度鞠躬,即90度鞠躬,以表达最高程度的谢意。不过,现在常用的鞠躬礼节并不需要完全采用深度鞠躬之礼。一般来说,身体前倾15-20度即可,并停顿2秒钟。

  新娘要注意避免为了防范走光把手捂住胸前,这样的姿势既不美观,又显得缺乏对客人的真诚和尊敬。事实上防范走光绝不是用手去遮挡,而是要注意衣服的合身和得体。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新娘和新郎行鞠躬礼时,动作要和谐一致。

  婚礼礼仪之交换戒指——庄重仔细

  在教堂婚礼中,除了花童,通常还有一个托戒指的小朋友(ringbearer)跟在新人身后,一同步入仪式现场。如果没有安排ringbearer,新郎的戒指应该由伴娘保管,新娘的戒指则由伴郎保管,等到仪式中新人交换信物的时候,伴娘把新郎的戒指交给新娘,然后新娘才为新郎把戒指戴在他的左手无名指上。戴戒指时,新郎应弯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无名指。如果因为紧张戴不上时,一定不要着急抬起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前仔细套上戒指,这样拍出的照片会很不美观。新郎一方也是同样的做法。

  婚礼礼仪之抛花球——将婚姻的幸福传送给未婚姐妹们

  婚礼抛花球的仪式喻意将婚姻的幸福传送给未婚姐妹们,据说接到花球的幸运女子将会很快成为幸福的新娘。新娘在抛花球的时候,应面带笑容,手臂自然弯曲,不要伸开过直,稍微用力将花球向高处靠后的位置抛出即可,动作幅度不要过大。

  婚礼礼仪之抛袜圈——把幸福传递给兄弟们

  婚礼抛袜圈是传统的西方婚礼习俗。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戴两个袜圈在右腿膝盖上方的位置。这两个袜圈,一个保留,另一个则是在她抛完花球后,由新郎取下,然后背着未婚男子抛出,这一仪式同抛花球一样,意味着把幸福传递给兄弟们。

  婚礼礼仪之婚礼跳舞——注意跳舞次序

  西式婚礼中,通常会在仪式之后安排舞会,随着舞曲奏起,新娘和新郎步入舞池开始第一支舞。根据传统习惯,跳舞的次序如下:

  a新郎&新娘

  b新娘的父亲&新娘;新郎&新娘的母亲

  c新郎的父亲&新娘;新娘的父亲&新娘的母亲;新郎&新郎的母亲;

  d新娘的父亲&新郎的母亲;新郎的父亲&新娘的母亲;

  e伴郎&新娘;新郎&伴娘;

  f随即其他宾客也开始步入舞池起舞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从哪里说都有文化的掺插,接下来我为楼主解释一下中国传统婚礼有哪些规矩。

布置婚房:男方家里要布置得喜庆,红灯笼、红蜡烛、红喜字少不了。还有在婚礼的每个重要环节都要准备鞭炮,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新人服装:不同于现代的西装和婚纱,以前新娘要准备凤冠霞帔、大红盖头新郎要准备长袍马褂。

(1)新娘开始化妆,新郎准备更衣。

(2)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前,在家里先燃香祭拜祖先。

(3)迎亲,新郎带着队伍和花轿前往新娘家将新娘接回家。迎亲的车队要是双数,寓意着成双成对。

(4)燃炮,迎亲花轿准备出发,应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5)等候,新娘在等待新郎迎亲时,新娘用丝线“开脸”,就是用丝线将脸上的绒毛刮去。然后戴上凤冠霞帔,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轿。

(6)讨喜,新郎应该双手举着捧花送给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时,新娘的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他见到新娘,女方可反复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最后才得以进入闺房。

(7)拜别,新娘和新郎要给祖宗上香,而新娘因为要离家,需要跪拜父母道别,新郎鞠躬。

(8)出门,娘家的长辈会手持竹筛护着新娘进入花轿,并且新娘进入花轿的时候脚下要踩着米袋,因为新娘在结婚这天不能将“娘家土”带入新郎家,代表不带晦气进门。或者新郎拿着大红绸走在前面,牵着新娘慢慢地登上花轿。

(9)礼轿,新娘上花轿后,娘家家长会在后面撒上一碗清水和大米,意味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就不管女儿的事了。并祝女儿事事有成,吃穿不愁。

(10)起轿,新郎手扶花轿而行,两面开道,锣鼓在最前面,后面是舞狮表演,再后面是八位吹鼓手,紧接着是手举冠盖的八位执事,八抬大轿则在最后。然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向新郎家出发。

(11)颠轿,车夫们在中途颠花轿的过程一般10分钟左右,意在挡煞。

(12)燃炮,娶亲队伍快要到达男方家之前,男方家准备燃放礼炮。(13)摸橘,新郎带着新娘回家后,会有一个小孩拿着橘子来迎接新人。这个时候新娘要摸一下橘子,并且给小孩红包作为答礼。这个橘子到第二天要让新娘亲自剥开, 橘中多子,寓意多子多孙 。

(14)下轿,男方家请的伴娘上前掀起轿帘,轿帘打开,新娘在女傧相的搀扶下,走下轿子;地铺红毡,新娘的鞋子不能沾地。

(15)牵新娘,新娘下轿后,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把竹筛顶在新娘头上,传着米袋扶新娘进入堂屋。

(16)迈火盆,寓意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

(17)跨马鞍,寓意将来平平安安。

(18)进门,狮子封门,讨要红包;新人决不可以踩到门槛,而要跨过门槛。

(19)射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20)拜天地,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耳熟能详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21)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22)喝交杯酒,意为“合为一体,永不分离”。

(23)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24)进入洞房,新娘更换服装。

(25)婚宴,来宾就餐,新人为来宾敬酒。

(26)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送客。

希望以上的回答是楼主想要的如果楼主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们。

1、婚前新娘新郎是不见面的。准备嫁妆:两床被褥,分别是刺绣的红色的百子千孙被子,和龙凤呈祥被子。

床上撒满新的一元和五角硬币,傍边放着喜盆。红色印着喜字,里面有一些化妆品(意思新娘子漂亮),钱(意思将来得生活会金银满盆)。以及一对小的狗狗。

2、冲新,新郎新娘分别在家里进行。

过程是:用柚子叶、香茅煮成热水,凉了之后,新人用来洗脸擦身。然后穿上新的睡衣新的拖鞋,等着晚上上头。冲新寓意:洗去污秽,驱邪,开始新的生活。

扩展资料:

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有一些少数民族例如畲族,特别是在福建的霞浦有一个“作亲家伯”的习俗。这个亲家伯实际上就是新郎一方选派,代表男方家进行一系列的礼仪程序。

在婚前,亲家伯会挑着礼物到新娘家,而新娘家就会热情迎接。在整个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礼数,若是亲家伯没有表现让新娘家人满意的话会被奚落,甚至可能会换人并且另择日子上门娶亲。

由于女性的生理原因,在湖南湘潭一带为了尽量避免在大婚之日,女性好朋友造访。根据以往的周期推算,若是正好在婚礼当日是经期来潮,就会在婚期之前让新娘吃醋炒蛋。因为很多地方,新婚之日新娘来例假是很忌讳的。

-中国传统婚礼

河南结婚风俗流程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2、订婚要给订礼双方家人吃饭。

3、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吧,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

4、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5、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

7、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9、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10、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

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

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

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

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河南各地结婚习俗概述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备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里,称为“养酒礼”,现在多改为送现金。

婚礼当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面,女方藏鞋(这个好像大多数地方都有)。男方给一万零一块,最后那一块钱要拿回去,意味万里挑一,所以这一块一定要挑回去啊。

到男方家时,家里人都要化个妆出来围着新娘扭秧歌,一扭能妞一个多小时。

晚上闹洞房,喝完子孙汤,由夫嫂整理床铺,再由夫家小妹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

新房的枕头里各放一双筷子,被褥内放一些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新婚夫妇于第三天和第九天可回门,但是不能再娘家住,蜜月期满可以回去住上一个月。

女孩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要“追闺女”,娘家准备夏天的凉席蒲扇什么的,也有备电扇等电器,还要给新女婿准备一套新衣服,去看闺女。婆家设宴款待,双方家长共叙家常。

说实在的,安阳地区不要求男方给多少,何况物价这样高,一万块买不了多少东西,女方也出钱,有的是直接带存折过去的,在安阳,彩礼只是个意思。

鹤壁那边结婚之前强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比较传统。

谈恋爱要有媒人,提亲时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当地也有合八字一说,八字相合便可订婚。男方挑个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银首饰、布料衣物等嫁妆,称之为下彩礼。

迎亲在婚娶过程中是最为隆重的环节。一路上鞭炮不断,乐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新娘到家后,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进入洞房。此时婚宴开席,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尽情畅饮,年轻人直至通宵。并伴有下辈和年比新郎小的闹洞房之习。一气呵成的婚礼流程。

濮阳早期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也不能成婚。像男女属龙虎,“龙虎相对”;属狗兔,“狗兔相克”;属鸡猴,“鸡侯不到头”等。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基本就没有啦。

婚礼当天,出门时,新娘脚不能离地,说是“不沾娘家土”,走时带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连盆子都给你了,所以不能再回来了。

到男方家时下车前要用烧着的谷秆和鞭炮燎车一周,意在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车跨马鞍,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说。

婚礼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妇用红线给新媳妇儿绞脸。(貌似以前在古装剧看过)绞时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这样唱的:“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

新人的枕头里面要装麦秸、籽棉、红枣,早生贵子的意思,这要新人亲手装填。

结婚第二天,新媳妇要到男方各亲戚家拜见,还能再收一次红包噢

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称之为“走三天”,午饭后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的谚语。

女方年龄可以比男方大二三岁,一岁不行,民间说法:“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没饭吃”。

男女双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平,然后,抓一些花生、红枣、核桃撒在上面,由缝制中缝入被褥中,意为“早生贵子。”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姐姐或者嫂子放压箱钱,到了婆家后,婆婆也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

婚礼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而且允许尿床喔。

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下车时,脚不得落地,须踩着蓝布从下车一直到礼堂。

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子端洗脸盆,水中放一个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捞出扔至床下,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子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送客走后,男方所有的亲戚齐聚一堂,由新娘上拜,逐个磕头,受拜人都是要给红包的。

三天回门,九天,可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小几天,俗称“叫九”。

婚礼当天早上新郎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拜天地后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别的地方涂锅灰,抹鞋油多是闹喜公公喜婆婆,在这里就要收拾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啦,往他们脸上抹黑,越多代表祝福越深,然后开席。

焦作也是三天回门,回去所带的礼物必须是双数。

洛阳郑州开封商丘许昌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

结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婚礼当日新娘上车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抱着,来回要走不同的路线,每逢到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否则不吉利。

洛阳的闹房很厉害,按照风俗,新婚的前三夜都要闹洞房,三天不论大小,新媳妇可要准备好。

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来看闺女的,要带四色礼品到男方家。婚后第三日则为回门日。

禁忌:

准新郎结婚前夜忌独睡新床,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说这是“大麦未熟小麦先熟。

套被子不能在9月,“十月里缝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缝被子连生九女”。好恶毒的谚语。

洛阳人最忌在“无春之年”结婚,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每隔几年,洛阳就会爆发一次井喷式的集中结婚高潮,大家争抢着,好像要赶末班车,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在其他地区有的就在当天打个手电筒破解。

必须哭嫁,哭则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兼有惜别少女时代的意思,是个懂事的闺女。如果不哭,便是没教养,娘家人会觉得难堪。

六大礼俗

择吉送好饰新房,红喜高悬满厅堂;

亲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

大宴宾朋谢四方,三天回门看岳丈。

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早上新郎率领迎亲队伍亲迎新娘,花车带头,礼车队随后。到娘家后,娘家人一般都关门拒婿,好友起哄想娶到咱家姑娘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酒店典礼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

登峰那边好像新郎要批一个大红床单,12点前新人拜罢天地,大吉大利。

婚礼三天后(第三天)回门,不可留宿。

禁忌

婚庆当天若下雨,不要帮忙给新人打伞(散),民间认为不吉利。新郎发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再热不能宜穿短袖衬衫(半截袖),民间认为口彩不好。

新娘女友拦门不要时间太长,不要过于难为新郎。娘家亲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亲友离席,俗语“客走主家安”。娘家亲友对此要予以理解。

开封当地婚嫁习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

女方的嫁妆里要有被褥服饰和“箱、桌、柜、椅”四大件这些是婚前几天送达男方家,;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记得是尉氏还是哪里婚礼当天新娘不能穿内衣,幸好我朋友冬天结婚有穿秋裤,上面就用胸贴。

新郎迎娶时需要载一个小男生和两个女生去女方家,男生称作“压轿孩”,就是说新娘嫁到男方家后会给这家生儿子讨个吉利。两个女生则是表示男方家对新娘的亲切相迎。

女方这边,要准备一种独特的饭食嫁妆——随身饭。随身饭已由娘家人事先备好,主要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女方捏饺子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扰使自家女儿受气。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长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亲朋好友会趁机上前“糟”男方来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画个大花脸,把伴郎抹成黑脸包公,闹个欢乐气氛。

同样的结婚不走回头路回到男方家,女方要等男方给了下车礼之后才下车,下车时跨火盆,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越过越红火。

喜宴过后,亲友来宾们开始了婚礼上的狂欢大闹,那就是“闹公婆”,用灰、墨、颜料之类在新郎的父母头脸上乱涂胡抹,戴上尖顶纸帽、辣椒串、大红花,缠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两口整得不成样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谓极尽搞怪之能事,尽管如此,公婆两人却是不能生气的,欢颜以对,任由大伙随意摆布。

第三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门”,新郎要给丈人丈母娘置办四色礼品,东西可随意搭配,但必须四种凑双数讨个吉利。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也称“回门”。

结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新娘要穿大红色内衣。

男方迎亲队伍里有一人抱一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到女方家里的时候由女方的母亲点大公鸡的头三下。

新娘子从闺房的床上到婚礼现场中间一路都不能脚着地,鞋底不能沾土。

新郎新娘双手捧搪瓷双喜脸盆跪拜/鞠躬接受一切亲戚来宾的红包。红包都是由钱卷成卷状用红绳或者红色纸条缠绕起来。

晚上,新娘到婆家第一顿晚饭,必须是从娘家带来的,且必须有面条。不能吃婆家的一口饭不能喝婆家的一口水。

新人行拜礼时,年轻人可以用鞋油、机油、柴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三天夫妻回门省亲,当天返回。六天后娘家人来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走新娘,称“回门”。

“看好儿”有两个比较特定的时间,上半年结婚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这样是为了让女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

同样迎亲的路线要提前勘察清楚,“不走回头路”。

去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但新郎再着急也不能亲自去。

男方迎亲时要带一个机可爱的小男孩,叫“压轿孩儿”,女方封了礼他才下车。

闺女出嫁时,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则娘家就会变穷,所以要准备松柏枝踩在脚下,或者直接让新郎抱着走。

娘家亲戚已舅舅为最大,父母不能参加婚礼。

迎亲到家后有人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

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漯河信阳南阳新娘舅舅要红盆,盆子里要装镜子、梳子、毛巾、杯子、被单、碗筷、方便面。

娘家还要准备四样东西,炭—红红火火,发面—发财,苹果—平平安安,艾草—恩恩爱爱;新娘的婶婶要给她披上红围巾。

新郎的同辈人要向新娘头上撒碎锦花同时要放一挂长鞭炮。

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新郎的朋友向新郎抛坏鸡蛋(真的是专门放坏了的),抹奶油以示祝福。

到新郎家新郎的妹妹要给新嫂子换鞋。

进门后,新娘要先洗手,再吃面。

仪式结束会闹会洞房,不闹新娘,要闹伴娘。

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吃多了人们就打哈哈说这叫'滚蛋汤"。

婚后第三天,新媳妇儿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跟老公一起回娘家,叫“三日回门”。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上车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上车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车;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车;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车,车上另坐一男童压轿。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

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

有的地方以凳子为墩支撑梯子,从洞房一直搭到厨房门,梯上铺红毡毯,新娘从上面走到厨房祭灶,谓之过状元桥。

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但是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在光山,第三天回门时,仅接新郎至岳父家,第六日新娘才走娘家。

结婚前夜有本院的一小男孩需睡在新床上,押床娃儿。

嫁妆费用,一部分是男方的彩礼,因此只要只要男方的彩礼多,女方的嫁妆也就会更多一些。

接亲要有压轿娃儿,他和押床娃是同一个人,拿着一束花。

曼趣禾加肥加大显瘦婚纱孕妇遮肚新娘礼服¥783TPJG缎面轻婚纱/敬酒服新娘白色订婚礼服裙/出门纱¥351宾容夏季学生毕业小裙/宴会气质纱裙结婚长款礼服裙¥160阿亨小个子日式轻婚纱登记旅拍小众森系礼服¥279河南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1焦作市一动一不动,指的是一动产“小轿车”,一不动产“无贷房”,前四后八,指的是前面订婚“4W”,后面结婚“8W”,结婚当天:万里挑一,一片绿,万里挑一大家都清楚,几万就看个人能力了,最低10001,一片绿就是“新娘当天进的婚房要用50块一张张铺满”,条件差的“婚床要用50的一张张铺满”。

焦作市结婚彩礼最多,简直只有土豪家庭才能真正满足。

焦作的男人确实娶个媳妇不太容易。

2驻马店彩礼三万六,迎亲一万一。

一般除了房子以外,结婚得有十万左右。

3漯河一般订婚时,有万里挑一、万里挑七,10001-17000不等。结婚当天的彩礼在定婚礼日子时送到女方家,商量好,必须比订婚送得多,就这基本的。所有的钱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其他几个市基本上都差不多。结婚前的所有彩礼钱最低不能低于十万,加上新房,最少得有四五十万才能结成婚。

对于城市人来讲这算不上什么,对于农村人来讲,这确实是一笔不少的支出。

推荐阅读北京山东华东环渤海自驾游线路途径山东河南山西北京河北辽宁郑州附近旅游景区哪里好玩郑州十大周边旅游好玩的地方推荐郑州高铁3小时旅游圈郑州旅游好去处郑州高铁旅游攻略郑州地铁旅游攻略郑州地铁周边旅游景点郑州免费的景点有哪些郑州两日游攻略郑州二日游旅游景点推荐郑州附近二日游河南国家级景区大全河南A级旅游景区名录河南景点

当两个相爱的人步入婚礼的殿堂时,婚姻生活就开始了,结婚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成婚前,两个家庭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当婚姻关系建立时,两个家庭之间的牵连也就有了。结婚是大事,当然也会有很多的规矩,那一般结婚第二天早上有什么讲究呢?结婚第二天要穿红色吗?

结婚的第二天按照当地的习俗,要拜祖先,给长辈敬早茶,有的地方新婚第二天早上扫地,一定会在扫地时扫到一大笔钱,这是聚财的意思,在潮汕地区,新娘进门第二天起床要炒韭菜,寓意长命和快发。南通的习俗是要两个男孩子在被子里摸喜糖,还有的结婚第二天早上新郎的兄弟姐妹翻箱,翻的越乱越好,寓意蓬勃发展、生活幸福,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是有差异的。

有的地区新婚第二天要回门,旧时把新娘娶回来叫进门,所以回娘家就被称作回门,回门要注意不要再次穿婚纱,可以穿红色的衣服,象征今后的婚姻生活红红火火,避开黑色、白色、灰色,穿喜庆一点的衣服旗袍都是可以的,有的地方习俗在结婚之后新人必须穿新衣住新房,婚床需要是新的,床上用品也需要换新,图一个好兆头,尤其是在结婚之后的三天内穿新衣有好的寓意。

传统结婚习俗不得不提周朝《礼记》的三书六礼。

周朝结婚时要经过六个步骤,分别是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成、请期、亲迎,这就是周代结婚的六礼。进行这六个步骤用到三样东西,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这就是三书。结婚整个流程加这三样东西,组成周代非常讲究的三书六礼。

1、 挑选吉日(请期)

选择结婚吉日在古代婚俗“六礼”的请期。一般先要测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然后在想要结婚的这一年里确定吉月和吉日,再回过头来判定选定的日子是否跟新郎、新娘,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属相相冲等,综合考虑后,选择一个都不相冲的吉日即可。

2、订婚

订婚是一种立约行为,订婚仪式会在当天宴请双方亲友,告知众人此对情侣双方准备结婚。也可引申指代从求婚被应允(订立婚约)到正式结婚之间的时段。

3、 彩礼嫁妆

彩礼又称“聘礼”,是男方送给女方的。一般是在订婚时,双方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送出,且彩礼的金额也需要是吉利的数字。嫁妆是女子从娘家带到丈夫家的物品,是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彩礼和嫁妆一般在金额上是成正比的,彩礼越多,嫁妆也就越多。

4、 结婚礼服

新人的结婚礼服也是有讲究的,可不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首先,婚礼上的人是不能够携带或者扇扇子的,因为扇子有“拆散”的意思;其次,礼服上不能绣不吉祥的图案,如“生花”,寓意最终感情会枯萎;最后,新娘的嫁衣上不能有口袋设计,口袋象征着会带走娘家的财运。>>新人的结婚礼服禁忌

5、 接亲讲究

首先是人员和数量的选择,像姑姑、姨妈,离婚、再婚、丧偶人士,双方父母都不适合接亲和送亲。在人数上也讲究“单去双回”,即接亲人是单数、接到新娘和送亲人一起回家是双数。接亲的车队也有不走回头路、不走崎岖路、不闯红绿灯、不过不祥地的说法。具体说明可看接亲送亲有什么讲究

6、 结婚当天

首先需要注意红包的金额,最好是双数或者含六、八的吉利数字。其次,新娘在离家前,需要和父母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新人在进门时,不能踩门槛,需要跨过门槛。婚车启动后,新娘还要将扇子掷到窗外,表示不将自己的坏性子带到婆家。>>结婚当天都有什么习俗

7、 回门习俗

按照中国的婚嫁习俗,新人需要在婚后第三天,或者第六、七、八、九日回门省亲,也是新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探亲。新人回门时也不能空手而归,需要带上有吉祥之意的礼品和回门钱献给(岳)父母。还有规定不可一人回门、回门不能留宿等禁忌。

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挺多的,毕竟是两代人,生活习惯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为避免矛盾增多,作为晚辈,多为长辈考虑,自己多多谦让也是应该的。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很多年轻人结婚后都不得不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两代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若是彼此体谅的,那么则会一家幸福和睦,反之,则会矛盾丛生,鸡飞狗跳。那作为媳妇,婚后跟公婆住在一起,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就是注意作息时间。大家知道,老一辈的人作息都比较规律,常常是晚上9点多钟就睡觉了,而现在的年轻人,熬夜是常态,不到12点以后都不会睡。不睡也不要紧,但要记得不要太吵,看电视、听音乐或者是打电话、聊天什么的,都要顾及一下老人的感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老人回屋睡觉后,你们也回到自己屋里,尽量少到外面客厅来走动,叫外卖或者煮宵夜之类的,能免则免吧。

其次就是注意饮食的口味。老一辈的人喜欢清淡的口味,而年轻人则多喜欢麻辣烫、火锅之类的重口味的菜系,如果是你们自己做菜,则注意搭配,不要让老人无从下筷;如果是老人做菜,那就做什么吃什么吧,就算不喜欢,也别太表现出来,毕竟,现在能有老人给你们做饭,让你们下班回家就有热饭吃,真的已经太幸福了,不要打击了老人的积极性。

最后,年轻人嘛,平时在家都喜欢穿着随意一点,周末的时候,只要不出门,几乎一整天都可以穿着睡衣到处晃,但是如果跟老人住在一起,这样的行为就要注意了,尤其是公公也在家的时候。试想,公公在客厅看电视,做媳妇的穿着吊带睡衣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尴尬?所以,这方面尤其要注意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72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