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割礼”,是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犹太教中,“割礼”指用石刀割损男婴阴茎的包皮,是加入犹太教,的标志。在伊斯兰教中,“割礼”又称为“海特乃”,指用手术刀割损男孩阴茎的包皮和割损女孩外生殖器官部分,是取得成人资格和婚嫁权利的一种方式。
(1)犹太教的“割礼”
据《创世纪》载:上帝立亚伯拉罕为万民之父,同他立约,凡男孩诞生后第八日必须受割礼,作为立约的标志。凡不受割礼的男子,不得成为雅赫维的子民。由此犹太教民族有为新生婴儿举行割礼的习俗。
犹太男婴出生后的第八天,父母要为其举行犹太教的割礼,标志婴儿成为犹太大家庭的正式成员。割礼之后,立即举行宗教的命名仪式。割礼总是在清晨举行,婴儿父母一般准备一顿推迟的早饭作为喜庆的便宴。如果父母想在产院里为婴儿举行割礼,必须考虑到医院的各种条件是否适宜于举行割礼。
犹太婴儿出生后,父母只需用电话通知亲友,邀请他们参加割礼。在犹太教堂举行割礼时,宾客和婴儿的家庭成员均穿做礼拜的服装,至于妇女是否出席割礼仪式,则取决于当地的习俗。
犹太女婴满月后的第一个主日在犹太教堂举行命名仪式。
(2)伊斯兰教的“割礼”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所有穆斯林男孩都要施行割礼,凡没有施行过割礼的男人不得结婚。后来有些伊斯兰教民族又演扩成:凡是没有施行过割礼的女人不得婚嫁。故在穆斯林民族中,割礼逐渐成为一种“成人礼”。
对儿童施行割礼的习俗在埃及、叙利亚等中东及北非各国流传了数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关于割礼起源有4说:一说,割礼源于伊斯兰教教义;二说,割礼源于部落的尚武牺牲精神,人们为捍卫本部落的生存与利益,需要培养男儿的勇敢无畏,便在无麻醉的状态下割去人体的一部分,以造就英雄好汉;三说,割礼源于健康卫生的观点,对男孩施割礼是为了防止内分泌物聚集于包皮下而引起发炎;四说,若男人没施行过割礼就不能结婚。
古时,割礼通常在儿童7岁时举行,仪式十分隆重,有时不亚于婚礼,或同婚礼同时进行。富家子弟届时穿红戴绿,大摆宴席,吹吹打打地庆贺一番,然后由祭司当众给孩子施行割礼。如今,为了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切割手术在孩子出生后不久进行。男孩割礼一般在出生后的8天左右,在医院由医生为其切割阴茎头上的包皮。女孩割礼一般在3至10岁进行,切割女性外生殖器部分。女性割礼被视为是贞操的凭证,未经手术的姑娘难于出嫁。近年来,由于舆论强烈反对女性割礼,所以在埃及、苏丹等国家大都由医师,助产士和农村巫婆甚至家长偷偷进行,由于消毒不好:引起许多妇科疾病。
在肯尼亚,奥基艾克人把割礼视为是成人仪式,认为不经割礼仪式的人不是成人,也不能在社会上取得成人地位。举行割礼一般是在空旷的场地上,那儿有一间房子,房子附近有棵圣树。举行仪式这天早晨,少男少女都手举树枝、唱着歌儿朝这间屋子走来,成年男女也穿戴一新,聚集起来。施行割礼时,男女分开。男孩有较有经验的成年男子或男性医生进行,男孩要表现出勇气,能忍受疼痛,不能喊叫,女孩则由妇女进行,女孩在绕着圣树舞动两周后坐在树前,突然一位妇女从后面紧紧抱住女孩,另一位妇女从前面用锋利的刀子迅速施以割礼。女孩必须忍住疼痛不能叫喊。施礼后,人们拿着树枝、绕着房屋和圣树,唱歌赞扬这些少男少女的勇气。施过割礼的少女此后6个月内一直住在这个屋里,成年男子不得去看望。6个月后,她们就成为成人,可以结婚嫁人了。
在亚洲,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人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也盛行“割礼”习俗。不过仅仅只有男孩行割礼。在巴基斯坦,割礼一般在孩子出生15天至7岁之间举行,父母要选好良辰吉日,邀请亲友参加,把男孩打扮得像新郎一样,由理发师来执行割礼。在马来西亚,当男孩到10至12岁时,父母亲便邀请亲朋好友和左邻有舍来参加孩子的割礼仪式。孩子休浴后,也打扮得像新郎一样,然后由请来的割礼师施行割礼。不过,如今在马来西亚割礼已大为减少,即使举行也不像往月那般隆重。
这位伟大的母亲名叫玛丽亚姆,是乌干达MUKONO地区一位母亲。12岁被迫结婚,在她13岁生下首对双胞胎之后至今,随后又依次有了五对双胞胎,四对三胞胎和五对四胞胎,还有六个婴儿不幸夭折。短短24年之间,她一共养育了38个孩子。
这38个孩子中,其中10个是女孩,其余都是男孩。看着这些数字,是不是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不可思议,但是这也就是事实。
玛丽亚姆有着不幸福的童年,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的继母也是百般折磨,所以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嫁人了。
然而结婚之后玛丽亚姆继续过着很折磨人的生活,在采访中这样说到自己的丈夫:“我的丈夫无数次的殴打我。每次我想和他坐下来解决问题,他都是喝得酩酊大醉。他没有负担过家庭任何基本的需要,孩子们几乎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孩子们的人生中是缺位的。甚至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他都是用电话告诉我,而不是当面说。 ”
而玛丽亚姆之所以这样接二连三的生下双胞胎和多胞胎,是因为她有超排卵倾向的遗传基因 ,但是又不能采取其他的避孕措施,所以就这样一直生了38个孩子。
后来,玛丽亚姆的丈夫非常的不负责任,对家里不管不顾,就只有玛丽亚姆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着这些孩子们。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玛丽亚姆还尽力让孩子们接受教育,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虽然孩子很多,生活也很艰苦,但是在这个母亲身上没有任何抱怨,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孩子们,为母则刚!
乌干达前总统伊迪阿明是出了名的暴君,他公开承认自己崇拜希特勒,在执政期间仿效希特勒进行大规模的种族清洗,造成30多万人死亡,因此被称为“乌干达屠夫”。由于阿明太过残忍暴虐,坊间还盛传他喜欢烹食人肉。
阿明出生于1925年,自幼家贫,只上过四年小学,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虽然没啥文化,但阿明体格魁梧健壮,身体素质特别出众,成年后应征入伍,由于他特别机敏,所以职位晋升很快。
在当兵的同时阿明还兼职打拳击,甚至在1951-1960年垄断乌干达全国拳击赛冠军,成为家喻户晓的拳霸。
1962年乌干达脱离英联邦独立,这时的阿明已经成为总统奥博特的亲信,并于1966年总揽兵权,成为乌干达的实权派,与此同时他的个人野心也在膨胀。1971年,阿明趁奥博特外出访问时发动军事政变,自封为总统。1976年又成为终身总统。
掌权后的阿明在国内实行恐怖统治,通过煽动种族仇恨强化统治,肆意妄为,穷奢极欲。
他效仿希特勒推行种族主义,先将国内8万多亚洲人驱逐出境,取缔解散一切有关亚洲的组织,理由是害怕国家亚洲化。后来以诛杀政敌和排除异己为由屠杀和迫害阿乔利族、兰吉族和其他部族30多万人,手上沾满了鲜血。
对付政敌和反对者,他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据传阿明有一家豪华宾馆,凡是被他邀请喝咖啡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他将前总参谋长苏莱曼·胡塞尼杀死后,把他的头放在豪宅的冷冻室里,时不时取出欣赏一番,和他进行对话。他的个人生活则极度奢华。他在坎帕拉、贾德培等地有30多处豪宅,里面的佣人都是白人,以彰显他“黑人比白人更优越”的观点。
在阿明的残暴统治下,乌干达民不聊生。
有媒体披露,乌干达前总统阿明曾经残忍地将自己的一位妻子杀害并分尸。还有一次,当他发现自己的情人有男朋友之后,居然将其当场残杀,然后把他的尸体煮熟后吃了!曾经有欧洲记者向阿明求证他是否真的吃过人肉,阿明居然回答“人肉太咸,不符合我的口味”。图为:“吃人”的乌干达前总统伊迪·阿明正在悠闲地品尝着人肉。
1966年,阿明获得准将军衔,成为乌干达武装力量副总司令。1971年1月25日,趁奥贝得总统出国访问之机,阿明发动军事政变,自封为总统。
阿明有正式的儿子36个,女儿14个。至于私生子女有多少则无法考证清楚,也许数不过来。他有13个妻子。他把其中一名他认为“不听话”的妻子处死后,碎尸数段放入一个口袋中。后来他命令人把妻子尸体从中取出,并摆到一个桌子上,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们看到,不听话的后果是什么。
为了对付奥贝得前总统的支持者,阿明使用了极为恐怖的手段。他对“危险的”军官们判处极刑。前军队总参谋长苏莱曼·胡塞尼准将被投入监狱后,被人用枪托击打而死。胡塞尼的头被运回了坎帕拉的豪华宫殿里,阿明把它放在一个冷冻室里,时常从中取出欣赏一番,与死去的敌人“对一对话”。
按照阿明惩治“叛徒”的命令,凡被指控为“奥贝得的游击队员”的人要公开处死,临枪毙前要被扒光衣服,挖出眼珠,并且要把成百上千的人赶到刑场观看。阿明统治乌干达的八年期间,至少有30万乌干达人死在他的手下。
阿明曾口出狂言,宣布自己为苏格兰国王,还有一次称乌干达为地球的地理中心,建议联合国总部迁址乌干达。不知为什么,阿明暗恋上了英国女王。有一次,他给女王发电报,称“亲爱的女王,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正的男人,那就到我的首都坎帕拉来吧”。当女王过生日时,他向女王提出了一个无耻的要求,要求女王把她的旧内裤送给他作为礼物。
1979年4月11日,在乌干达民族解放阵线的打击下,坎帕拉被起义者攻占。他乘坐自己的飞机逃到了利比亚,受到卡扎菲的庇护,以后他还在伊拉克住过,最后到了沙特阿拉伯,过上了流亡生活。
在上世纪70年代,有家长常用“会被阿明吃掉”来恫吓不听话的儿童,因为当时的新闻报道指他嗜吃人肉,他杀害情妇的男友,尸体放在冰箱内一块一块拿来吃,而这项报道在他死后得到证实:有人指他把政敌斩首之后,会用斩下的首级来喂鳄鱼,并把尸身保留作肉食,因为当时乌干达正在闹饥荒。
头衔:大英帝国征服者(自封)
上个世纪,叫阿明的世界级别大名人有三位。第一位是和中美两国一个立场,反对东孟加拉独立的巴基斯坦副总统、民主党主席、东巴省长努鲁尔阿明。第二位是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连同4个妻子、24名子女一起惨遭杀害的总统哈菲佐拉·阿明。再一位就是“吃人”的乌干达前总统伊迪·阿明。小编认为,在这三名阿明之中,当属乌干达前总统阿明最知名。
1971年1月25日,阿明通过政变谋得权位。阿明与中非皇帝博萨卡、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一起被国际社会称为非洲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三大暴君。乌干达前总统奥博特曾经称阿明为“非洲母亲所生的最残忍的野兽”。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在评价阿明时说:阿明统治乌干达时期发生的事件,令整个文明世界感到恶心。
阿明一共有6个妻子,结发妻子凯丽阿明在1971年神秘地死去,尸体被人肢解成8块,丢在乌干达中部地区的基奥加湖里。第二个妻子约托蒂阿明,1973 年被人在首都坎帕拉恩德培别墅内被刺杀身亡。第三个妻子肯尼丽阿明在英国伦敦划船湖边开了一间西餐馆。第四个妻子奥海琴阿明在乌干达西部地区玛格丽塔峰山隐居起来。第五个妻子卢文莎阿明结婚不到一年,阿明就流亡了。1979年6月卢文莎被人枪杀在首都坎帕拉基杜鲁街头。后来阿明又同乌干达流亡沙特女艺人尼加利加得丽结婚,阿明有45个孩子,现在大部分都在法国里昂生活。
2003年8月16日晚上8时许,80岁的乌干达前总统“吃人魔王”阿明流亡沙特阿拉伯24年之后,在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去世。
即便是现在,还有不少的家庭父母不愿意子女和外国人结婚的,更何况在九十年代,24年前王丽红这样漂亮、学历高还是北京户口的女孩子。不管是结婚还是继续自己的学业或事业都有着很大的选择权,很受欢迎。却出乎人意料地和一位来自乌干达的黑人穷小伙子结婚了,让周围的人非常不解,也非常反对。
而男朋友苏玛来自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乌干达。但是能从那样一个落后的国度里走出来,来到中国留学还进了清华,一方面是有国家的扶持帮助,更大的原因是他自己争气,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两人在这个中国的最高学府相遇了,因为一场兴趣相同的学术交流会。都说爱一个人更爱他美丽的灵魂,他们两个就是。王丽红不歧视他,苏玛也大大方方地跟他接受自己的来历,还经常幽默的将王丽红逗笑。王丽红很难不对这样真诚热烈的男性有好感,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而两人的恋爱消息也见风就长,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而且大家都不看好他们,人们就是这样的。明明半个世纪前还被白人瞧不起,却在这里看不起和黑人谈恋爱的王丽红。父母的想法则质朴一些,觉得女儿的条件嫁过去怕吃亏。哪个父母不疼宠乖女的呢?
父母为了让他们分手还专门安排王丽红去日本留学,却千算万算没算到苏玛的执着,他也追了过去。而且周围人越是棒打鸳鸯,鸳鸯就越不容易分手,反而还成为了催化剂。直到后来父母终于是拗不过女儿,才只好作罢。
就这样,毕业后24岁的王丽红和苏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虽然夫妻感情和睦,但苏玛想到自己在中国过着幸福的生活,父母还远在乌干达,心里多少有点郁闷。毕竟初心就是想要学了知识回报他的祖国的。
王丽红也了解丈夫,就提出要陪苏玛回他的家乡。父母哪里舍得女儿远嫁。别说是提心吊胆的王丽红父母,就是她本人刚去的时候也不太适应。除去经济的落后,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落后。那里依旧保持着男尊女卑且一夫多妻的制度,就连苏玛的父亲都有好多个妻子。
王丽红相处的解决办法就是相互尊重,文化上的改变是急不来的。她戴上头巾,却也和他们交流中国的文化。在磨合下,王丽红和苏玛父母的沟通越来越顺利。
丈夫苏玛想要改变当地的教育情况,而王丽红大力支持。他们都想帮助当地想上学的孩子。于是夫妻一起在首都建造了一所学校,名为鲁扬子中学。因为夫妻二人跨国夫妻的结合,这种融合也被带入到了创办的学校里面。不仅有专门培养汉语的课程,还有来自中国文化的教学体系。
两人的学校越办越好,感情也一如既往的和睦。这就是真的灵魂伴侣吧。为爱不仅自己变得更好,还将温柔传递给身边的人。
自己。rose乌干达是抖音网红,是后天嫁到中国的一位外国女性,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浙江当地的方言,为了照顾生病的家人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赚取一定的收益,其发表的作品都是由自己进行拍摄,记录家庭的生活日常,吸引了众多的粉丝的关注。
提到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贫瘠落后。受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影响,非洲的确是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七大洲倒数第一。
作为黑人人种的起源地,非洲的平均海拔约500米,常年被太阳光照射,气候干燥,不适宜居住。所以,和先进富裕、开放文明的西方国家相比,多数移民人士都不会选择在非洲定居。
然而,在上世纪末期,一位北京女孩力排众议,心甘情愿地嫁给了非洲黑人男子,并于婚后和丈夫回到了他的家乡生活。
引发舆论争议的是,这个女孩并非孤陋寡闻,而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如今,在非洲生活了26年的她,现状如何呢?
土生土长北京妞,为真爱嫁去非洲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大妞儿",王丽红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父母双方都是工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家庭收入稳定;再加上有北京户口的加持,王丽红的硬件条件说是百里挑一也不为过。
更让人眼红羡慕的是,她自小成绩优秀,高中毕业后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优渥的条件、出色的学历,"幸运儿"王丽红的前半生顺风顺水,仿佛像开了挂一样。
在清华大学里,王丽红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取得了学士学位后依然不满足,选择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名校光环加身,王丽红的前程一片光明,完全可以凭借实力取得一份薪水高昂的工作。即便她碌碌无为,她的父母也可以保证她一生衣食无忧。可就在这时,一位名叫苏玛的黑人留学生闯进了她的生活。
苏玛来自非洲乌干达,性格开朗活泼,十分健谈,是王丽红最为亲近的朋友之一,二人经常并肩漫步在清华园的各个角落。
俊男靓女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他们就发展成为恋人。王丽红欣赏苏玛诚实勤劳的品质,为他的背井离乡、远赴他国求学的精神而深深折服。
按照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像苏玛这样的留学生,多半是石油大亨或煤矿老板的子女,其实不然。早在初次见面时,苏玛就和王丽红坦白,自己的家庭相当贫困,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族世世代代以耕地为生。面对夫家窘迫的条件,王丽红全然不在意,死心塌地下嫁于他。
随夫远赴乌干达,化身讲台教书匠
王丽红和苏玛在北京完婚后,一边继续学业,同时生育了3个子女。1996年,苏玛从清华肄业,执意返回故土建设家乡。
为了支持丈夫的想法,王丽红放弃了在北京的舒适生活,选择和他一同奔赴非洲。直到落地后,满目疮痍和荒凉才让她彻底震惊了:非洲大陆寸草不生,黄沙漫天,烈日当空,路上行人稀少。这是真正的穷乡僻壤。
然而,最让王丽红无法接受的是乌干达的风俗人情。她和丈夫辗转许久,才抵达位于偏远村落的婆家。刚进家门,一群女人和孩子出来迎接他们。
苏玛告诉妻子,这些都是他的家人:非洲奉行"一夫多妻"制,他的父亲一共娶了20多个妻子,并生了40多个孩子。
那晚,王丽红彻夜未眠。让她感到焦虑绝望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丈夫的忠诚。苏玛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承诺自己会永远坚持"一夫一妻"制,保证不会变心。
事实证明,他最终做到了,他和王丽红的婚姻至今已近30载,二人相濡以沫,恩爱如初。
横在王丽红面前的还有一个障碍——语言不通问题。苏玛和亲朋好友们交流时使用的是乌干达语,只会中英双语的王丽红对此一窍不通。当地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下,连英语也不会使用,更别说汉语了。
这导致王丽红完全无法融入生活,除了丈夫,她做不到和其他人沟通。幸亏在苏玛的悉心教导下,她学会了乌干达语,这次意义非凡的语言学习也使她产生了一个念头:教非洲孩童学习中文。
创业教育大获成功,桃李满门名扬天下
在玛哈的帮助下,王丽红购买了当地的一所中学,并将其改名为"鲁扬子中学"。因为中文教学十分罕见,许多学生感到新鲜,纷纷前来参与课程。
在课堂上,王丽红教授学生识汉字、读汉语,偶尔还跟他们介绍中国传统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魅力之中,甚至心驰神往。
多年来,鲁扬子中学培养了众多中华文化爱好者。这些非洲学生或从事中非贸易行业,或留学中国学府,为中非关系的促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接受BBC采访时,王丽红也提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她认为在中国影响力日益剧增的今天,汉语会改变这些非洲孩童的命运,是他们建设经济的有力武器。
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跨国婚姻至今依旧罕见,但王丽红顶住了压力,勇敢地迈出了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她不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儿,同时也是勤劳善良的非洲媳妇,更是备受尊敬的王校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