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如妲己是自杀后被斩首示众的。窦娥是戏剧中的人物,但民间像窦娥这样被处斩的美女很多。
石崇斩美人
这是《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这个丞相叫王导,大将军叫王敦。石崇我们是比较熟悉的,他家里富可敌国,但这个家伙实在太残忍。客人不干杯,他就要杀美人,这种劝酒方法诸君恐怕想都不敢想的。那大将军王敦也同样丑陋:你不是喜欢杀美人吗!我就看你有多少美人可杀。敢情在他看来,杀几个人不过小事一桩,他是一点也不会同情的,你看他说的那句: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意思是说,美人反正是他自己家里的,要杀多少与我何干呢?并且,杀美人是一件多么具有观赏性的事啊!
张丽华,
生于公元560年
卒于公元589年
张丽华,出身寒门,很小就初召入宫中当一名宫女,其父兄以织席为生,因其貌美聪慧,被陈后主收为贵妃。张氏心计颇多,善讨陈后主的欢心,故此很得陈后主的赏识。
公元569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元年)、陈叔宝立为太子,张丽华应召入宫,时年仅十岁,充当太子宫龚良娣的侄女,陈叔宝见她长得很漂亮,对她产生好感。数年后,遂与她亲近,生了皇太孙陈深,
公元582年(南朝陈宣帝太建14年),陈宣帝死,陈叔宝即位为陈后主,立张丽华为皇贵妃,宠倾后宫,张丽华聪慧非常,每当后主带她与宾客游宴时,她问题推荐诸宫女同往,帮而深得宫人的欢心,遂受命专掌后宫。她还鬼怪迷惑后主,聚诸妖巫探访政事,人有一言一事,她必先知,由此愈受看重,内外家族,多被重用。
公元584年(孙后主至德二年),陈后主于光照殿前筑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亘连宫室数十间,阁中所有的窗框门槛,皆用名贵的沉檀香木制成,每逢惠风徐来,香闻数里,阁下积石成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陈后主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三阁以廊互通。三阁是自东晋以来还不曾有过的豪华建筑物。陈后方挥霍无度,盘剥残酷,徭役繁重。为此,大臣傅縡不顾个人安危,仍给皇帝上书,劝后主改过。他说:“陛下酒色过度,任用小人,看忠臣是仇敌,视百姓如草芥。天怒民怨,我看陈朝就快要完了!”后主看了大怒。派人告诉傅縡说:“你想改过吗?你若能改过,我便免了你的罪。”傅縡从容的回答:“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那么,我的心也可以改。”后主听了非常气愤,就派宦官李善把他杀掉。
张丽华不仅貌美,又长有一头如云的秀发,发长七尺,涂上发膏,梳成高髻,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更使陈后主神魂颠倒,遇有百官,陈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同处理,张贵妃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秦章,密记于心头,她又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不少朝中情况,因此,陈后主每有决策,总要征求她的意见。
祯明元年(公元587年)八月,隋文帝灭掉梁国后,接着于第二看十月下诏,发兵五十一万,以杨广为统帅,准备渡江伐陈。消息传到陈朝,后主却说:“从前北齐三度来攻,北周再次来来犯,都大败而逃。这次隋兵来攻,也一定是自来送死。”宠臣位则随声附和地说:“隋兵决不能渡过长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便不作任何准备,当隋兵已兵临城下时,后主还在饮酒作乐。守江将官多次告急求救,后主不但一概不理,反而自作靡靡之音,即《玉树后庭花》,借嫔妃位演唱,这靡靡之音也就成了陈朝亡国之音,并为后世用作亡国的隐喻。李白也写诗讽刺道:“门外朝擒虎,楼头张丽华,”形象地指出后主宠溺纸氏,不理朝政,方招致国破家亡的大祸。唐朝诗人杜牧《泊秦淮》诗便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
公元588年(孙后主桢明2年),隋兵南下攻打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前线驰书告急,陈后主只知饮酒作乐,竟把告急书封放在张丽华的床头,忘记启封,清朝诗人宗元鼎《吴音曲》诗云:“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中,丽华漆上能多记,偏忘床头告急封。”就是咏及此事的。
公元589年,隋军破城,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逃入景阳殿前的古井,隋军发现,喝令他们投降,陈后主在井底发抖,不敢出声,后来,隋军扬言要以石头封井,陈后主才乞投下几位气粗力壮的隋军在井上拉强,觉得学生异常,拉上来后才发现,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同挽一强被扯上来,三人同成为俘虏,张丽华被井水湿体,衣裙贴身,显得体态更加秀美,晋王杨广为其丽容所动,欲娶她为妻。隋军元帅高颎(读jiǒng)说:“武王灭殷,戮妲已,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乃命斩之。”(《隋书·高颎传》)结果,杨广的风流梦破灭,张丽华被斩于青溪中,她结束了自己风流的一生,死时年仅30岁。
鱼玄机
鱼玄机(约844——约871年)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但她对李却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她曾漫游江陵、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怀;亦曾放纵情怀以求知己。《北梦琐言》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她曾与许多文士,如温飞卿等交往甚密,以诗相寄赠,但终是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后因妒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斩首示众。这年她才二十六岁,历尽波折变幻的一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斩上官婉儿于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玛丽·斯图尔特
玛丽·斯图尔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苏格兰女王(1542——1567),法国王后(1559——1560)。1542年12月8日出生在苏格兰林立思戈宫。出生之后6天就成为苏格兰女王,他的父亲詹姆斯五世年方30就死于霍乱,而苏格兰王后,法国吉斯公爵的妹妹玛丽·德·吉斯则成为摄政。
1543年玛丽女王在斯特灵城堡加冕为苏格兰女王。根据苏格兰贵族会议所既定的联法攻英的方案,5岁大的女王被送到法国宫廷作为法国皇太子的未婚妻。在那里,在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的庇护下,玛丽受到了她所能收到的最好的教育。玛丽女王17岁那年嫁给了同龄的法国皇太子弗朗索瓦。同年亨利二世死在一次骑士比武大会上,弗朗索瓦成了法国国王,玛丽则成了法国王后。
据记载,玛丽王后和国王的感情很深,虽然国王自幼体弱多病,身体浮肿,举步维艰,而且明显性无能,但玛丽和弗朗索瓦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超越朋友的感情。然而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横死,玛丽王后结束了在法国的生活,最终回到了苏格兰。
回到苏格兰的玛丽并没感到身分提高带来的优越性。她被各种纷争搞得焦头烂额,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有天赋,正如她有野心一样。1565年7月,玛丽一世出人意料的嫁给了表兄亨利·斯图尔特·达恩利爵士,后者英俊年轻,风度潇洒,但最有吸引力的是亨利可以在伊丽莎白死后继承英格兰王位(条件是伊丽莎白没有后嗣)。但婚后玛丽就发现他的丈夫是个好色成性的登徒浪子,一方面他喋喋不休的要求玛丽赋予他“国王”的称号和实权,另一方面他大肆打击女王的宠臣们,尤其是女王的意大利籍秘书大卫·里奇奥,甚至还纠合苏格兰贵族当着女王的面杀害了里奇奥。这引起了女王的仇恨。1567年2月9日,正在爱丁堡柯克欧菲尔德宫养病的达恩利勋爵被离奇地掐死在花园,而且当晚柯克欧菲尔德宫还发生了爆炸。人们认为这是女王的情人博斯韦尔伯爵所为,但女王纠合了一群支持自己的贵族组织了一次虚假的审判,结果是伯爵本人无罪释放。
但后来发生的是改变了女王的命运。1567年5月15日,女王和被怀疑杀害达恩利勋爵的博斯韦尔伯爵在圣十字架宫成婚。这次不得人心的婚姻是苏格兰贵族们开始公开反对玛丽一世的统治,女王希望通过答应贵族们的要求保全博斯韦尔伯爵,但贵族们没有信守诺言,将女王囚禁在列文湖畔的城堡里,玛丽在这里被迫将王位传给了她和达恩利勋爵的儿子詹姆斯。
1568年玛丽从列文湖城堡逃了出去,她组织了几次未遂的军事政变,之后被迫逃到英格兰寻求她的表姐伊丽莎白一世的庇护,不料她被伊丽莎白软禁在卡莱尔城堡。
玛丽的囚禁生活足有20年之久。因为这期间反对新教的起义接连不断,直接威胁着新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虽然女王本人希望能够保住玛丽的性命,末了还是被迫下令处决玛丽。
1587年2月8日玛丽女王在弗斯利亨城堡被处决。传说刽子手事前没有把斧子磨得锋利些,以至于第一次看下去之后脖子没有完全断裂,鲜血如注。刽子手把玛丽女王冷峻的头颅展示给众人的时候,惊愕的发现女王的嘴还在喃喃的动。
在苏格兰人眼中,玛丽女王更像一个悲剧中的女英雄而不是统治者。值得欣慰的是,当初玛丽和达恩利结合的初衷(使他们的后代继承英格兰和爱尔兰王位)在她死后成了现实。1603年,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承了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王位,成了名副其实的英国国王。
还有两位英国王后。亨利八世的两个 妻子。
安妮·博林(1507-1536),伯爵之女。1522年入宫廷,做凯瑟琳王后的侍女。博林恰值妙龄,亦有姿色。当亨利与凯瑟琳分离时,便成为亨利的情妇。后来与亨利暗通而怀孕(pregnant),不得不于1533年秘密结婚。当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被取缔时,博林被封为王后。同年生一女,即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这又使亨利大为失望,加之博林性情孤傲,亨利又有离异之心。他另寻新欢,与简·西摩勾搭。而博林最后因所谓通奸(adultery)和**(incest)罪被斩首于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然而是否有证据,至今仍是疑案。博林结婚只3年便香消玉碎,给伦敦塔留下一段“悲”话。
凯瑟琳·霍华德
凯瑟琳‧霍华德(Catherine Howard,1520年/1525年—1542年2月13日),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第五任妻子,诺福克公爵第二个孙女,克里维斯的安妮(Anne of Cleves)于1540年7月与亨利八世(Henry VIII)离异后,她在同一个月内成为王后。一年后被克兰麦(Cranmer)指控婚前曾与一位音乐家和一位亲属发生过性关系,1541年与亨利八世(Henry VIII)离婚,一年后她以通奸罪遭斩首(1542年2月13日)。1543年亨利八世与凯瑟琳‧帕尔(Catherine Parr)结婚。
简·格雷(1537-1554)(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外祖母玛丽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前言
历朝历代都有痴情君主,神仙都会深陷爱情无法自拔,更别提普通男子了,今天要说的便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虽然他的政绩十分显赫,名声也很好,但是他的爱情道路却没有那么顺利,有多少小伙伴对他感兴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仁宗宽容,实在罕见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说一不二的,有的皇帝因为自己一时的不快,将伺候的奴才推出斩首也时有发生,但是在宋仁宗这里却少有此事。赵祯之所以被称为宋仁宗,就是因为他的宅心仁厚。
据史料记载,赵祯对下人十分宽容。他在饭菜中吃到沙子时第一时间不是传唤做菜的厨子,对他进行责罚,而是告诉自己随行侍候的宫女,千万不要声张,不然即使死罪可免,也免不了挨一顿板子。还有一次,他在朝堂上突然口渴,便想让身旁的宦官帮他拿水,结果那个宦官一直没有注意到,赵祯也没有说明,而是下朝之后自己去喝水。另外赵祯对当朝的大臣以及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十分宽容,他在位期间,宋朝百姓安居乐业,长期的朝局和平使得宋朝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宋史》中曾有称赞宋仁宗为:
“《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一心一意的爱情
身为帝王,总有一些身不由己,即使掌管天下,但是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想必这时,宋仁宗无比希望自己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公子哥吧,至少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娶自己喜欢的女人。但是对于皇帝来说,合适的皇后远远要比喜欢的皇后重要,皇后需要端庄大方,但是皇上喜欢的女人有时却并不能担此重任。
宋仁宗一生娶了两个皇后,第一位皇后郭氏是太后为他选的,但是身为皇后,她却不能母仪天下,仗着有太后撑腰,跋扈嚣张。宋仁宗十分厌恶,在容忍了她十多年之后,宋仁宗终于以无子嗣的理由将其废后。但是国不可一日无母,所以在废掉郭氏之后,朝廷大臣都在催促宋仁宗再次立后,最后众人推举立贤良淑德、颇识大体的曹氏为皇后。虽然曹氏当皇后堪称完美,但是身为妻子,宋仁宗却并不满意,对于他来说,爱情从未在自己和皇后身上发生过,这时他遇到了张美人,也就是后来宠冠后宫的张贵妃。
张贵妃自幼丧父,母亲就带着她投奔了亲戚,因为母亲姿色过人,于是到长公主家去做舞女,于是张氏就在公主家长大。8岁时,长公主把张氏带进宫中由宫女抚养。在一次宴会中,宋仁宗看上了这个继承了母亲美貌的张氏,于是被封为清河郡君。随后宋仁宗与张氏的爱情也在逐渐发酵,在宋仁宗眼中,这个女子虽然任性,但是她却是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
之后宋仁宗一直专宠张氏,不仅让她从才人升到贵妃,3年内还和她一起生了3位公主,分别是安寿公主、宝和公主、邓国公主。野心勃勃的张贵妃后来其实一直觊觎着皇后之位,但是奈何曹氏并无大错,而且她的贤良淑德是天下公认的,就算宋仁宗再宠爱张贵妃,也不能无缘无故废后。不过除了皇后之位,宋仁宗给了张贵妃独一无二的爱情、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也算是颇为圆满了。
贵妃早逝,宋仁宗悲伤不已
都说红颜薄命,即使是被皇帝如此偏爱的张贵妃也在31岁的时候突然暴毙离世。张贵妃死后,宋仁宗十分悲伤,且想起生前张贵妃最想要的便是那皇后宝座,于是力排众议,不顾群臣反对,决定以皇后的仪制为张贵妃发丧,还追封其为温成皇后。不仅如此,还追封了张贵妃的父亲和母亲,也算给足他家的威严。生前张贵妃最为渴望的皇后地位尊荣,在她死后终于如愿以偿。
结语
虽然都说皇帝三宫六院,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温柔美人乡,但是还是有那痴情种,只愿一生一代一双人。对于宋仁宗来说,张贵妃就是他心中的朱砂,一生无法如愿以偿的宋仁宗终于在她身上找到了灵魂和感情的寄托。而回顾张贵妃这一生,虽然从小缺少了父亲的疼爱,但是宋仁宗却弥补了她的情感缺失,还给予了她一生的爱与幸福,最后也算圆满。
参考文献:《宋史》、《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清平乐》这部剧已经开播了,我觉得这部剧的剧情并没有让大家失望,该剧虽然刚开播不久,但是已经圈粉无数了,我身边的朋友对这部剧都非常喜欢。那么剧中张贵妃是正派还是反派?她最后死了吗几岁死的?让娱乐塘主来告诉你们吧。
张贵妃是好是坏
《清平乐》张贵妃是反派角色。她在电视剧里面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在后宫的地位很高,甚至超过了曹皇后,张贵妃为宋仁宗生下了三位公主,而她却一心想要当上真正的皇后,但是张贵妃年仅31岁就去世了,宋仁宗悲痛之下追封她为皇后。
饰演张贵妃的是王楚然,张贵妃在后宫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她在整部剧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张贵妃是女三号,所以王楚然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因为她上了一部作品将军在上,里面的柳惜音一角深入人心,此次在孤城闭里面王楚然再次饰演绝世美人,也难怪关注度和热度都在不断的增加。
张贵妃的结局
张贵妃作为清平乐里面的反派角色,为了争宠和显示出皇帝对他的爱,经常与曹皇后一决高下,一心想要当皇后的她,没料到突然的去世,显然让皇帝痛失所爱,最终还皇帝封张贵妃为皇后,算是了她一个心愿。
真正意义上的皇后还是在曹皇后那边,曹皇后的心很善良,不像张贵妃处心积虑的想要得到皇上的宠爱,曹皇后不喜欢和后宫进行争宠,宋仁宗和她也并不是真心相爱,两个人的关系不冷不热,自从宋仁宗去世之后,曹皇后一直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也目睹了三位皇帝在世。
首先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曹丹姝是谁?传说她就是“八仙过海”中曹国舅的姐姐。北宋时期宋仁宗的皇后,又称慈圣光献皇后。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受到追捧,里面漂亮的曹皇后成了整部剧的热点。对,曹皇后就是曹丹姝,北宋时期人。
曹皇后出身名门,祖父曾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曹皇后是曹彬第五子曹玘的五姑娘,具体名字叫什么,没有看到那部史书有记载,只知道叫曹氏。
关于曹氏有这样的故事,传说曹皇后最初嫁给了一位叫李化光的人为妻,但是这位李化光的一心想着修仙练道。且整日与所谓的仙朋道友研究修仙之术,完全把曹**当做空气,这位李公子为了早日得道成仙, 不久,便一纸休书将曹姑娘打发回娘家。
在古代被丈夫休弃对女性名誉损失是很大的,回家的曹氏从此恢复单身,但她万万没想到却从此因祸得福——通过选秀入宫,并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的九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史书上关于曹皇后的生平记载:
其实 历史 上曹皇后是位非常不幸福的女人,身为人妻,她一生都没有得到丈夫的宠爱;为人母,她缺一直没有生育子女。
但这些不代表曹皇后是位没作为的女人,相反,曹皇后 历史 上口碑颇高。曹皇后熟读经史,性情温和、慈爱,又节俭,待人处事特厚道。虽然宋仁宗不欣赏她的贤德,对她则不宠爱。但曹皇后却非常善于自处,她看淡后宫妃嫔争宠夺利,利用自处时间在自己的宫苑内种植谷物和花草,还亲自养蚕采桑织布。
在政治上曹皇后是位胸怀天下的女政治家,在宋仁宗死后,由于宋英宗体弱多病,朝廷的军国大事都要请太后处置,大臣每天把有所奏的未能处决的事,请求曹皇后定夺。而且熟读史书的曹皇后对于自己的娘家人很严格,绝对不允许外戚干政专权,如果发现娘家人搁前朝大臣有联系,一丝一毫也不通融。靠着这种及其自律的谨慎和宽容,曹皇后在后宫保住了自己的中宫地位长达28年之久。
曹丹姝:慈圣光献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出身于高门世家“真定曹氏”,宰相宋庠曾评价:“今天下言诸侯王世家者,以曹为首”。
曹皇后的祖父曹彬为北宋开国功臣,父亲曹玘,曹氏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被册立为皇后。英宗、神宗相继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在 历史 上宋仁宗依次立过俩位王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和曹皇后。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王后,曹皇后出生名门世家,才德兼备,她的爷爷是开国元勋,爸爸也在朝做官。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是刘娥刘太后作主使他立的,郭氏被废以后,宋仁宗本以为自身总算能够决策立自身喜爱的女性为后了,可是最终的结果依然不如人意。
宋仁宗的养母杨皇太后出自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使他立曹丹姝为后,那个时候曹丹姝才十八岁,她进宫以后就变成宋仁宗的第二位王后。她放前宫里的影响力,令人极其羡慕嫉妒。
可是,宋仁宗并讨厌她,听说是由于曹皇后看起来不足好看,没有他宠溺的女性讨喜,也有另一方面的缘故,将会也由于曹皇后跟宋仁宗的婚姻生活是政治婚姻,曹皇后娘家人阵营挺大,宋仁宗担忧宠溺曹皇后,会促长外戚阵营,没因此他对曹皇后的心态,也一直维持着不温不火的情况。
庆历八年(1048)正月,江宁府(今南京)驻兵纵火致灾。此事引起了曹皇后的警惕,所以当仁宗打算在闰正月十五日再度张灯结彩闹元宵时,她立予劝止。过了三天,亲军武官颜秀等人作乱,击杀军校,乘夜直逼皇帝寝宫。仁宗闻变,跳下床就要往外跑,曹皇后一把将他抓住,关上门,派人速召卫士护驾。颜秀等杀到殿下,乱砍宫人,惨叫之声直达寝宫。宦官何承用怕皇帝受惊,谎称是乳母殴打小宫女弄出来的怪声。皇后喝斥道“:反贼在殿下杀人,皇上正想往外跑,你还敢胡说!”卫队一时没赶到,情况万分危急!一向举止娴静的曹皇后显露出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料到反贼必会放火纵烧,当即命令宦官们提着水桶暗中跟踪。反贼果然纵火,宦官们慌忙泼水,火随起随灭。被派出行动的宦官,曹皇后都亲剪其发以为标识,说“:平贼后论功行赏,谁出了力,以此为证。”宦官们听了,个个奋勇当先,与赶到的卫队一起擒灭了反贼。
曹太后在皇宫中45年如一日,恪守“母仪”清规;佐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高风亮节,垂范后世。谥法规定:“扬善赋简曰圣”,“聪明睿哲曰献”,她得到“慈圣光献”的美谥,可谓名副其实。
都是故事而已,史料中并未记载曹丹姝已婚嫁的事实。都是故事编纂得来
这故事还是从赵祯刚刚继位的时候开始讲起的。剧中在书院里有一个叫做曹丹姝的女孩子,她因为看到了赵祯的画像,而偷偷的喜欢上了赵祯,但是当时的赵祯已经有了皇后了,只不过这个皇后并不是他自己喜欢的,而是被太后刘娥安排的,赵祯虽然身为皇帝,但是婚姻大事却还是无法由自己做主,他对此虽然愤恨,但是却并没有办法。我们知道,曹丹姝后来成为了赵祯的第二任皇后,她很喜欢赵祯,但是赵祯是不是也喜欢她呢
1、曹丹姝喜欢赵祯吗
赵祯想要让范仲淹去应天府书院改革,范仲淹到了应天府书院,却因为衣着邋遢被书院的师生所嫌弃,甚至认为范仲淹是假冒的。书院学监正要往回走,曹丹姝却为范仲淹抱不平,说学监是欺负人,此时晏殊来了,学监带着学童们赶紧相迎,晏殊的出现证明了范仲淹的身份。
几年过去,赵祯在进士名单上看到了韩琦的名字,想起当年韩琦对自己说的豪言壮语,赵祯有些感慨,刘娥带着一众女眷在也在一边看着今年金科状元。殿试上,韩琦认出了赵祯,心里有些紧张,赵祯又问起韩琦关于坊市之制的建议,韩琦以调查不足为理由推脱,赵祯却早就不是几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皇帝,把自己的分析告诉了韩琦。
赵祯觉得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做事却仍然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赵祯十分憋闷。晏殊觉得赵祯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尚且年幼,没有依靠的皇帝了。曹丹姝从小和男孩子一起读书,长大后男女有别,家人提醒她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了。晏殊让曹丹姝可以继续读书。曹丹姝看着赵祯的画像有些入迷,甚至喜欢上了赵祯。
2、曹丹姝如何成为皇后
宋仁宗在宠女和大臣中间进退两难,一边是儿女私情,另一边是国与家伟业,偏重哪儿都不好,《清平乐》合乎宋仁宗的心理状态真实写照,他期待天下太平,所有人都能够享有承欢膝下。
宋仁宗赵祯是宋代第四位皇上,也是宋代当政时间最多的皇上,他的嫔妃有很多,在其中曹皇后和张贵妃最知名。宋仁宗尽管立曹氏为王后,但他最爱的人是张贵妃,张贵妃死前深受宠爱,但并并不是个坏女人,人死之后被追谥为温成皇后,但是剧里的张贵妃并不是个善茬,她仗着皇上的宠溺,无法无天,随处刁难曹皇后,曹皇后心胸开阔,豁达大度,才不与她斤斤计较,最终张贵妃香消玉殒,结局凄凉。
宋仁宗毁掉第一位皇后以后,就曾想过要册封张氏为后,可是杨皇太后却给他们选择了家境赫赫有名的宋朝元勋以后,真定曹氏出生的曹氏为后。或许是年轻气盛的判逆心理状态作怪,或许是对曹皇后早就拥有主观臆断的成见,就算曹皇后谦恭恭顺,从来不吵嘴,宋仁宗也讨厌她。
在 历史 上,曹皇后对曹亲人的管束极其严苛,绝不饶恕外戚专权专权,乃至认真细致曹家小伙进宫拜谒,是一位贤明的王后。曹皇后一直没有生孕儿女,而宋仁宗也无子,过世后,义子赵曙称帝,即宋英宗,但赵曙多病,即位四年后就过世,由其大儿子赵顼称帝,是为宋神宗,曹皇后也从王后升级为太皇太后。
曹皇后于元丰二年病故,寿终六十四岁,和宋仁宗合墓永昭陵,封溢号“慈圣光献王后”。
在曹皇后嫁入皇家之前,的确有过一段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李植,从小就沉迷于道教,没有结婚的念头,到他结婚那天,他和曹皇后拜完堂就**逃走出家做道士去了,曹皇后的娘家人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当即把曹皇后带回家,解除了婚姻关系。结婚当天被逃婚,离过婚的人还能被大臣们一致推荐给仁宗当皇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曹皇后出身高贵, 出身于高门世家“真定曹氏”,其祖父为北宋开国功臣,真正的将门之女。
其次,大臣们一致认为,她明明道知未婚夫沉迷修仙,可为了遵守祖父定下的婚约,还是按照约定嫁与李家,可见是个诚信的人。这样的人,主位中宫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她是一个“丑”名在外的人。新婚夫君一见新娘就越窗而逃,使得外界纷纷猜测,曹皇后相貌丑陋,以至于新郎看了一眼就吓跑了。大臣们认为,容貌丑陋的皇后,不会让皇帝沉迷美色,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从此君王不早朝”啦!
关于曹皇后嫁给李植的记载来自宋朝王铚的《默记》,不过《默记》属于笔记小说,对于北宋的 历史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记载不一定真实,这一点需要注意。
给帝王戴绿帽子,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改嫁,当然肯定不是帝王的本愿,张贵妃自然也不敢,可没办法,谁让宋光宗有个无比强势的皇后李凤娘。弄死个情敌都不是事,要是给丈夫的小老婆改嫁,这丈夫宋光宗肯定颜面无光,这后宫也就踏实了,所以张贵妃就风风光光从皇宫内院二嫁民间。
自古帝王的后宫女人,除了去世,这辈子估计都没有可能离开那深宫内院,生是帝王家的人,就算死了也得进帝王家的坟墓。说什么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都是客气的了,可以说进了后宫的女人,别说身体出轨了,就算精神出轨都不行,身心都是帝王的。要是非有哪个胆大的女人,想给帝王戴绿帽子,不是不行,那就是一时风流,最后用满门灭族来买单,而且还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亲友。所以对于后宫女人来说,出轨不仅是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且还风险极大,她们本人意愿上是不会主动做的。从帝王层面上说,戴绿帽子就算彻底没有帝王尊严了,帝王连个后宫女人都管不好,就更别指望他能管理天下了,所以帝王也不会主动愿意自己戴上绿帽子。
可宋光宗在世之时,他的张贵妃就名目张大改嫁到民间,不是因为他大度不在乎后宫女人给自己戴绿帽子,也不是这张贵妃手眼通天,都已经可以欺负到帝王的头上,只不过是因为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她在背后一手促成这事,等于说是宋光宗的正室皇后,将他的小老婆张贵妃给打发出宫了。其实李凤娘就是善妒,可能这个张贵妃之前非常得宠,李凤娘早就看她不顺眼了,于是想让宋光宗不再宠幸她。当然李凤娘可以有很多手段,而她选择将张贵妃改嫁,也是因为她想恫吓宋光宗。
李凤娘可是宋朝历史上出了名的悍妇,人家敢挤兑太上皇,还敢挑拨太上皇与宋光宗的父子关系,而且人家是后宫与前朝两手都在抓,而且两手都够硬,再加上宋光宗那羸弱的身体,基本上李凤娘就是当时前朝后宫的实际掌权人。弄死个张贵妃对于李凤娘来说太容易了,可宋光宗是帝王,他死了个张贵妃,他还可以宠幸个赵贵妃。曾经宋光宗因为多看了一眼宫女的纤纤玉手,李凤娘就把这双手给剁了,送给宋光宗,可即便如此,宋光宗该宠幸美人的还是宠幸美人。也就是说按照李凤娘这善妒的性格,想要完全断绝宋光宗宠幸后宫女人,估计她只有弄死宋光宗,要是不弄死宋光宗,那让他蒙羞可能还比较有效。
最后李凤娘也不弄死弄残美人了,麻烦不说,还不顶用。宋光宗不是爱美人嘛,你宠爱哪个美人,李凤娘就将这个嫔妃给改嫁出去,宋光宗要是不怕丢人,李凤娘也不缺嫁妆给这些女人陪嫁。于是这张贵妃就是被李凤娘改嫁出去的后宫妃子,而宋光宗也无可奈何,家业都让李凤娘给把持着了,李凤娘性格又跋扈狠毒,万一他不愿意,李凤娘一激动又弄死了张贵妃,就又害了一条美人性命。就这样张贵妃哭哭啼啼二嫁民间,宋光宗也被李凤娘给吓得不轻,宋光宗的后宫也就踏实多了。
北宋的仁宗皇帝以宽和仁善著称,统治时期政治安定、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仁宗少年登基,年华正盛,后宫佳丽成群。郭皇后、曹皇后、苗娘子、尚美人、杨美人等无一不是后宫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但是可惜在多情天子的心中她们大多是过客,或者被废,或者被冷落,或者弃之一旁,或者深宫寂寞熬度春光,但只有一位嫔妃成了仁宗心中永恒的白月光,能够对她专宠十年,接连擢升,甚至在死后也要追封其后位,以视殊荣。她就是张贵妃,她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仁宗对她情有独钟呢
莺莺燕燕中,出身低微的她引发了仁宗的保护欲
哪个丈夫都想豪情万丈庇护妻小,但是仁宗的两任皇后郭皇后和曹皇后都是太后亲选
,背景雄厚,自然不可能在仁宗面前低头做小,一副小女人状。张贵妃出身低微,父亲虽然是一名进士,但是还没有做官就死在赴任的路上。母亲投靠叔伯不成,无依无靠,只好投身齐国大长公主做了一名歌舞女。而年仅八岁的她无人照管就被母亲送入宫中送给宫女贾氏抚养。深宫里长大的她聪慧可人、善解人意,一次宴会上因其出众的容貌,翩翩的舞姿引起了仁宗的注意进而获得宠幸,起初被封为才人。
《宋史》载张贵妃:“巧慧多智数,善逢迎,势动中外”,而仁宗皇帝恰恰“天纵多能,尤精书画”,与骄横跋扈的郭皇后、刻板守规的曹皇后还有若干娘家雄厚、大家做派的其他嫔妃相比,张氏的聪慧灵气、能歌善舞、善解人意倒像是一户平常人家里的小娇妻,给多情宽和仁善的天子心田带来一股清新风,让他一扫嫡母和养母政治权衡下强加给他选后带来的不快。张氏的娇小可爱,在后宫里的弱势无依,
身姿的婀娜纤细 ,都大大激发了仁宗皇帝的保护欲,让他有一种大丈夫保护小女人的豪情,因此有别于其他女人的沾花过水,他把目光越来越投向这位底层出身的张氏
,一年之内接连提升她的嫔位,直至晋升为贵妃,和皇后仅一步之遥。
深宫大院里,温柔灵慧的她给予仁宗常人夫妻般的温情
朱门深宫,去掉那些礼仪枷锁,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常人夫妻之间的温情,在张贵妃这里,仁宗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一次仁宗生病,惊慌失措的张贵妃哭啼啼到皇后那里自请赎罪将其降为“美人”
,理由是自己福薄名盛,给丈夫仁宗招来病灾,所以要自降名分,为仁宗祈祷康复。像不像一位平常的妻子面对深爱的夫君病急乱投医,向上苍祈祷除灾降福
,一切罪责由她承担十足的小女人态!这样的娇妻怎不惹仁宗怜爱,于是,仁宗病好了之后更是对她宠爱有加,甚至三年与她生了三个子女,达到专宠的地步。
张贵妃得到仁宗盛宠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两个人三观吻合,都是宽和仁爱的人。当年张贵妃母亲在丈夫死后无依无靠时想带着女儿投奔他的叔父张尧佐,可是遭他嫌弃无奈才把张氏送到宫中抚养。这样一个自私冷血的叔父,竟没有招到张贵妃的嫌弃,而是以德报怨,在叔父找到自己求助时,想让仁宗网开一面给叔父个虚职官位安度晚年。仁宗爱屋及乌满口答应,于是便发生了宛如一家常人夫妻的早朝情景:张贵妃拉着丈夫仁宗的袖子,一边嘱咐自己的官家在朝堂上别忘了自己叔父任命宣徽南院使的事
,下朝后,仁宗一面抹着脸上被言官包拯喷溅的唾沫星子,一边忙不迭地给小娇妻解释,包拯如何义正辞严
,大臣如何和自己据理力争,下回有机会再说吧……像不像平日里恩爱的丈夫想给妻子面子,想为她娘家做点事没成的无可奈何
张贵妃的善良仁慈和仁宗赵祯的性格相似,在后宫里对下人多是宽和礼遇,但凡下人们犯了错,都爱找张贵妃求情,她也多是从轻发落,能仁得仁。一回一个宫女和一个侍卫私通,求张贵妃在皇帝面前求情从轻发落,张贵妃和仁宗都心软想放过,但是曹皇后“盛装严词固请罪”,最后两人还是被判了罪。在礼法上曹皇后固然对,但是对人对事态度上,仁宗和张贵妃倒是心心相通,这两个三观吻合的人在一起愣是在朱门深宫的皇宫内院把帝妃的感情过出一股烟火红尘味,让帝王的心不再孤单冷酷,有了寻常夫妇的快乐。
立后不成,体弱早逝的她是仁宗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红玫瑰固然在爱情里明艳如火,但是燃烧过后可能就是灰烬,白月光柔和皎洁没有红玫瑰那般热烈,却可以长久的挂在男人的心空令人驻足倾心。张贵妃对仁宗而言就是那轮明亮的月亮,有了她,就有了情感的充盈和归宿,有了他,就拥有了平常夫妻的温情与快乐。在那里,他不是天子,只是他的夫,他可以摘下人君面具,没有负累地陪她哭、看她笑,任她牵衣角,任她唠叨叨,任他撒娇,任他邀宠……她满足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所有幻想。爱屋及乌,爱一个人就要给她最好的,几次仁宗都想立张贵妃为后,但是在知鉴院的谏官们一致反对下,立后无果,这也成了仁宗心中一生的痛与遗憾。
1054年体弱的张贵妃病逝,年仅31岁,仁宗悲痛异常,力排众议,追封张贵妃为“文成皇后”,以皇后礼仪下葬,来表达对她深切的追思与怀念。
1 生平
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一次宫中宴饮,被仁宗看中,深得仁宗宠爱,庆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封为贵妃,生安寿公主和和宝公主。张氏短短几年内由妃嫔最低等级的才人升至最高级的贵妃,距皇后仅一步之遥。
有一次,张贵妃希望仁宗封其伯父张尧佐官职的事一波三折。之前,仁宗想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虚职),结果遭到台谏官的猛烈抨击,不得已而作罢。张贵妃不死心,仁宗也决心一定要任命张尧佐官职。一天,仁宗上朝,贵妃送仁宗到殿门口,嘱咐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仁宗不要忘记下诏封张尧佐的事,宋仁宗听罢连忙说:「放心!放心!」
到了大殿,仁宗刚准备下诏任命张尧佐,知谏院包拯站了出来进言,大谈为什麼不能任命张尧佐的理由,滔滔不绝。他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他说到激动处,唾沫也溅到仁宗脸上,这样的情况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
仁宗回到后宫后,张贵妃迎上前去,还没来得及说话,仁宗就一边用衣袖擦著脸,一边一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这件事便因此而作罢。
皇佑六年(1054年),张贵妃暴病身亡,时年31岁。宋仁宗追忆张贵妃的柔情与善良,悲痛不已,他未有理会曹皇后在世的事实,决定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使很多大臣反对。张贵妃一生都梦想著登上皇后之位,终於在死后穿上皇后的殓服,受宗室、大臣们的参拜告奠。仁宗因为担心谏官们的反对,一直等到治丧第四天才宣布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全諡为温成皇后。
2事迹
张贵妃是仁宗最欣赏和宠爱的妃子,她死后,仁宗不顾正宫曹皇后还在世的现实,追封她为温成皇后,足见仁宗对她的深情。即便是这样一个心爱的妃子,仁宗依然不放纵。
一日,仁宗驾幸张贵妃阁,在屋内看见了一件名贵的定州红瓷器,就问:“哪来的这宝贝玩意?”张贵妃轻松回答:“是大臣王拱宸送给奴婢的呀!”仁宗一听火了:“朕明明告诫过你不要收受臣僚馈赠,怎么就当耳旁风呢?”说着拿出随身携带的柱斧奋力一击,把价值不菲的瓷器敲得“粉身碎骨”。张贵妃一时羞愧难当,怨谁呢?只怨自己没记性。
庆历年间,有个广州商人的珍珠被官府罚没,仁宗领着后宫佳丽一同观赏。张贵妃一边看一边艳羡得不得了,仁宗当即把珍珠赐给了她。在场的其他佳丽闹着也要,仁宗就令有司到市场买了些。不料这次“政府采购”行为给珍珠商提供了暴利机会,他们乘机哄抬珠价,一时间珠价飙涨。仁宗知道后,决定采取措施平抑珠价。这天仁宗安排嫔妃们在内殿赏牡丹,张贵妃有意最后来到,原来她用珍珠制成了首饰,打扮得珠光宝气,赶在最后出场,为的就是在众妃面前光光鲜鲜显摆一回。不想仁宗一见非但没夸她,反而以袖掩面,连讽带刺说:“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
经仁宗这么一寒碜,原本兴高采烈的张贵妃立时羞得无地自容,赶紧将珍珠首饰换下。仁宗这才高兴起来,他知道女人都爱美,不许戴珍珠,总该允许戴个别的什么吧?有了!眼前雍容华贵的牡丹不正能体现皇帝女人的高贵与身份吗?于是“就地取材”,赐每位佳丽簪牡丹花一朵。
由于仁宗皇帝的倡导,物以稀为贵的珍珠从此不再是后宫竞相追逐的奢侈物,史书记载:“自是禁内不带珍珠,珠价大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