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持续多年的上升之后,2020年离婚登记人数首次出现了下降,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数据为万对。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结婚登记,离婚有民政部门登记离婚和法院判决、调解离婚两种途径,这里统计的是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数据,是离婚总人数的主体。法院判决和调解离婚的数据尚待发布,在此先采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数据,同口径比较,来说明变化的趋势。
2020年离婚登记人数减少数据显示,同口径比较, 2020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下降了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的态势。
从2007年以来的统计季报来看,2007年全年民政部门离婚登记对数是万对,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同比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尤其是2011年,增速达到了年,这一数据突破了200万大关,达到了万对,不过增速只有年和2013年离婚人数又快速增长,尤其是2013年增速达到了创下近年来增速新高。
2014年和2015年,离婚登记增速明显回落,分别只有和不过,2015年离婚登记对数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达到了万对。2016年,离婚登记增速再次达到了两位数,为此后的2017年到2019年,尽管离婚登记人数持续上涨,但增速均低于10%,尤其是2018年,更是只有从总量来看,2019年首次突破了400万对大关,达到了万对。
只不过,2020年,不仅下降了总量也跌破了400万大关,而且还低于2018年的万对,只有万对。
为何2020年离婚登记人数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目前来看,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结婚人数的减少,导致离婚人数的减少。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要离婚需要先结婚,近年来结婚人数的大幅度减少,导致了离婚人数减少。现在很多人晚婚、不婚,以及因为经济等原因,导致未能结婚。结婚人数的快速减少,是离婚人数增长缓慢乃至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对数在2013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万对后,就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后,再次跌破900万对大关。这也是2003年以来的新低,仅为最高峰2013年的60%。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结婚人数少了,基数少了,这是一个客观因素。另外,疫情对离婚也有一些影响,疫情期间,结婚和离婚的人数都明显下降了。
董玉整说,近年来,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过去年轻人离婚偶然性情绪化的因素会多一些,现在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理性因素逐渐占据主导。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随之丰富,成熟度和稳定度都提高了,相对冲动的主观因素少了一些,理性的客观的分析多一些,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对于离婚问题的考虑也会相对慎重一些。
“我以前比较强势,谈恋爱期间,常常是以自己为中心,会因为一些小事情争吵、斗气,到了30多岁后,才逐渐成熟下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会去逐渐改变自己性格中不好的方面,所以三年前才进入婚姻。”来自武汉,今年36岁的周女士说。
表:近14年离婚登记人数和增速(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民政部数据整理)
假离婚买房减少
此外,过去在部分大城市出现不少为了规避住房限购、汽车限牌而“假离婚”的现象,现如今,这些通道逐渐被封堵上,这也会影响到离婚人数的变化。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分析,离婚人数的减少跟假离婚买房通道逐渐被关上也有一定的关系。
张大伟说,2020年主要一二线城市开始住房限购后,不少人为了买房资格,为了买房时较低的优惠利率、契税而离婚,因此在近十年来,凡是房价上涨较快的时候,比如2010年、2013年、2016年,离婚人数的增长也会比较快。此外一些城市汽车限牌,也会影响到离婚人数。一方面,适婚人群总量减少,随着“95后”乃至“00后”陆续进入婚育阶段,结婚人数还会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提高、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结婚人数的持续减少,也将影响到未来离婚人数。
以2016年北京的数据为例,根据媒体报道,2014年至2016年,北京三年的结婚数保持平稳,均在17万对左右。然而,在结婚人数大体平稳的情况下,离婚人数却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97600对,比2014年上涨73%。同时,2016年北京复婚数为22607对,比2014年上涨131%。
但是随着近年来离婚后买房门槛的提升,假离婚买房的通道也逐渐被关上。比如,2020年7月15日,深圳最严“限购令”下达。深圳市住建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大幅调整了限购措施,规定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本市落户满3年,且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针对“离婚买房”这一现象,通知称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不光有假离婚买房的,过去根据各地限购规定,也有一些人为了买房、买车而假结婚,等完成目的后,这些人必然也要完成离婚登记。但现如今这样的通道已经逐渐被堵死,因此离婚人数也在减少。
展望2021年,离婚人数很可能继续下降。一是结婚的总人数在持续下降,分母小了,分子也可能随之变小。其次,买房、汽车上牌的假离婚通道被逐渐堵死后,也会带来离婚人数减少。
第三,从2021年1月1日起,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这也可能对离婚人数产生较大影响。离婚冷静期对于减少冲动型离婚起到了明显效果。
以武汉为例,3月15日,武汉市民政局最新离婚数据显示,今年1月,武汉市共受理离婚申请3096对,截至3月5日,经过“30天冷静期和30天办理期”,首批办理离婚登记1309对/月,约58%的夫妻申请后放弃登记。
在济南历下区,根据当地媒体报道,2019年1月1日至3月19日,历下区办理离婚登记445对;2020年1月1日至3月19日,办理离婚登记234对。
晋江的婚姻礼俗“闻名中外”,对于其特殊性和严重的奢侈现象可谓有目共睹。 婚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晋江人尝谓人生三次喜:结婚喜、生子喜、生孙喜。在晋江,婚姻礼俗可以说已是“深入人心”,带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成为了晋江人民生活的典型习俗,延续了数千年的数百年的民俗,在人们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充满了晋江的特色。
一、晋江婚姻礼俗概况
旧时婚礼是婚姻关系的很重要标志。而婚礼的习俗,因为民族和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晋江的婚姻习俗是晋江地域文化积淀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晋江婚俗既保留了古代闽南文化的遗存,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民俗的烙印——极尽奢华的古典式婚礼,构成了晋江社会多姿多彩的婚俗。
1、古婚俗沿留至今日
据了解,沿海地带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祖庙占卜以定凶吉。
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纳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 晋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
2、奁资近年节节攀升
唐朝时的聘礼通常是绸缎之类,数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内。在沿袭传统的同时,沿海人又给这种风俗一些时代色彩。宋代的妆奁内容丰富多彩,金银首饰、布匹衣裳、灯火灶台、被帐枕箱、巾帽鞋袜、器具杯盘、珠玉珍宝、梳妆镜台、洗涤器皿、文房四宝、古玩珍器等,一应俱全。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嫁妆档次更进一步,最高纪录为:一辆奔驰320,一辆宝马725,六间临街透顶店面,现金人民币150万元、美金15万元,其他一整套最豪华时尚的家具家电忽略不计———据说女方是按照1000万元的标准置 。
3、攀比现象严重
“女儿越大父母越操心,儿子越大父母越放心”的俗话,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而鳏夫家中有女子出入却受到人们恭喜的风俗,折射出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没有高嫁妆,父母就担心女儿以后会没地位;男人找妻子也希望女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以此证明自己有实力有地位。许多人希望女儿不要嫁晋江人,但希望儿媳是晋江人,无非是冲着高嫁妆来的。民间有个说法,娶媳妇要娶陈埭镇的,因为那里嫁妆高。但这要一分为二,经济发达地区给女儿高嫁妆,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因为在整个闽南地区,男性有继承权,而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高嫁妆现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经济实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妆;第二层次是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第三层次是较为理性的层次,主要在晋江安海、池店等地,采用集体婚礼等形式,婚事简办,不盲目跟风。
二、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1、存在问题
(1)、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关于铺张浪费,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和教育问题。在清末,晋江的婚姻礼俗中,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大地主,大官僚里面。门当户对,包办,媒妁之言盛行。广大的农民,饱受剥削,没有人生自由,温饱问题没有保障,因此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浪费。有自由的平民或是书生秀才,生活也比较清贫,婚姻礼俗尽管有按步骤来,但相对简单。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低下,人民的生活贫苦,但思想觉悟普遍高,十分纯朴。大多数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根本不会注重面子问题婚丧内容形式十分简单。
晋江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地提高,讲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越盛行,攀比现象严重,而且趋于平民化。
虽然它已经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改变而改变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在目前,尤其是在农村,由于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这种风俗没有足够科学的认识,盲目地跟随潮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晋江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婚姻礼俗却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讲
排场,造成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2)、讲气派讲排场现象日益攀升
讲豪华讲气派、高彩礼厚嫁妆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主要是第一,男方重高嫁妆,女方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经从200元、4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万元、40万元、8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由自行车、14英寸电视机到现在的高档进口车、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一到子女谈婚论嫁时,就犯愁了。因家庭经济承受不起高嫁妆、高聘金,有些人选择偷、盗、抢、骗等行为;有些人因没钱而无法结婚。这些都严重危害社会,存在各种犯罪隐患。第二是讲排场。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设立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结婚宴、还亲宴,每一场宴席都铺张浪费,几十桌、上百桌的大场面比比皆是,并且攀比严重,规模不断扩大,宴席的规格也不断提升。晋江目前的酒席价格,高、中、低三档分别是一桌1000元、800元、600元,这使一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阉鸡跟凤飞”,硬撑着。
(3)、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不良的婚姻礼俗现象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不应该孤立地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刚刚告别温饱,步上小康之路,无法承受高嫁妆的重负。“打肿脸充胖子”,往往会债台高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企业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为此不惜干出偷鸡摸狗之事,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
2、根源
(1)、多种习俗沿海糅合
高嫁妆现象产生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沿海地带婚嫁中盛行的“三书”、“六礼”就可看出。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就是一种表现。
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
照繁琐礼俗来,缺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2)、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布局中,民俗文化应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嫁妆婚俗,是长期形成的。古代的婚事并不像现在这样,即使现在的惠安县,古时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
(3)、受到文化水平影响
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大办,而是注重个性和品位。
(4)、与媒婆促成有关系
根据晋江多数的离婚案来看,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矛盾,离婚率很高。
比如男方出一百万彩礼,女方翻一倍陪嫁,不存在不给彩礼的说法,但这些都是新娘的私房钱,不是给男方的!
彩礼是不收,但不是就不用给,还是要拿过去的,再由女方家长决定收不收的,虽然大部分是不收的,但也有小部分被收掉的,特别是女方家长明知男方拿不出这些彩礼,借大额钱想要高额嫁妆的,这种情况通常会激怒女方,也就会被收掉。还有晋江虽说彩礼不收,但其它的各种金大部是收的,而且是必须收的,还有结婚当天我们称为“盘担”这些物品,普通人家少也有两万的物品,富的也几十万,还有大包小包(放在盘担里的两个红包),大包一般是不收的,小包一般是收掉的,还有小舅子的红包也是必须收的,虽然最大额的彩礼不收,但这些乱七八糟的加起来也是很多的,普通家庭也得十万以上,贫点的也得五六万,稍富点的得好几十万,而嫁妆虽然一定会给,但是给多少是不一定的,给几亿的也有,不给的也有,普遍都会给聘金的15倍或以上,普遍的都是30至50万之间,那几个富镇一般会给100至300万之间,富豪就不好说了,反正很可观。
终究是看自身实力说话,即便晋江真的是大额陪嫁,那有多少男人想娶晋江女孩,你不足够优秀怎么能脱颖而出。你足够优秀,还在乎那份陪嫁吗
我是外地人,家在晋江,老婆是晋江人。东南沿海城市婚姻一般都很开通。结婚时出于礼貌问了一下彩礼,丈母娘一口回绝不要。我也没多问,就都给老婆买成礼物,余下的全给了她。陪嫁是老婆自己有一套300万房子,丈母娘给了十万,两个舅子各给了5万。我也没多问,房子还是老婆名字,她让加我,我觉得麻烦没加。后来我又在晋江买了一套房子150万左右。据我了解老婆同学有陪嫁过亿的,也有困难很少的,我家差不多中等水平。关键是生活幸福是丈母娘的心愿,其他看得很淡。不过,闽南姑娘嫁妆重完全是父母心疼女儿,哥弟心疼妹妹,没别的意思。但闽南女儿也大多能干贤惠,另外,既然出嫁风光了,就再别惦记娘家财产了,以后别和哥弟争。这叫相互爱护相互敬重。
好像是,男方出钱给女方买家具,包括电视、沙发、空调、洗衣机,比较穷的家庭男方有的才出6万。
剩下女方负责,包括小车,给新娘的存款(比较坑爹的,有的是一份保险)。
整体来说,女方比较亏。
结婚后新娘的存款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1、男方家庭比较贪心的,会以种种理由软磨硬逼让新娘把钱拿出来,比如买新房钱不够,因为在南方娶老婆不一定要买房。或生意需求等其它理由。
2、新娘独自经营,直到老死,新郎不敢过问。
一个国家男女婚姻,如果不按国家发律来结婚,那么这个国家人结婚的形势就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地方婚姻色彩浓厚,规矩不一,热闹方式不同,男女来往礼节不同。自古道:出门一里路 ,各有各乡风。在我们这里以前来说生女是赔钱货,生儿是货上货。宁生十个男不生一个女 ,生个女儿长大出嫁娘家要制办嫁妆,金银首饰不能少,否则女儿在婆家没地位。不仅是女儿的婚姻这样做,而且女儿生了孩子,外婆又要花钱做外婆,女儿生几胎,外婆要胎胎要花钱,女儿生孩一个月吃喝都娘嫁拿去的食物。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话:女儿生儿生到老,外婆最少要一条棉布袄。我们这里过去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现在不仅没有这个现象,反了过来生女欢喜,生儿跷嘴,现在女儿不愁嫁不出去,就怕没有女儿嫁,因为女儿听话外靣打工积钱回家不乱花。男孩在外不听话有钱就乱花 ,回家还象个小少爷。长大了找老婆没有一分钱,逼得父母到处借钱,父母老了背上背着一堆债,晚年生活太可怜。
我们这里的彩礼高的三十万,中的二十万,最少的也要一十五万元。有的女方家里大陪价,有的不贴不亏平平过,有的什么什礼物都不给,就是一个女人,因为娘家太穷,我村里有三个媳妇结婚双方都没花钱,就是领证结婚,
印度女人结婚男方不给钱,都是女人自己贴钱,我讲的以四个媳妇结婚近似印度一样,不过她们都是外面打工带来的老婆。在本地娶的媳妇现在是不可能的。
我说一点,我是石狮人,我们90年以前的人,一般的普通家庭,大多数女生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开始打工,到结婚的年纪要出嫁了,很多都有二三十万的存款了,这些都是她自己存的嫁妆,家里如果不是特别穷,父母会再添置一些嫁妆给女儿。男方父母出个聘金、盘担、糖果米油钱(糖果米油钱不是几百几千,一般都是几万起步,分发给女方所以亲堂亲戚),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都是需要出钱的,得钱的一般都是新婚家庭的女儿。这是大多数晋江石狮普通家庭的结婚形式。当然,奇葩父母哪哪都有,都为了自己的钱,想方设法让儿子女儿为自己搜刮对方。这才是最不可取的。
胡扯,老子晋江的,除了少数几个地方确实是女方高额陪嫁的,但大部分地方还是男方出彩礼多一些,反正我是晋江安海人,我们这边是这样( へ )
嫁妆,看你怎么理解,比如你兄妹两人,父母财产要不要分你一份?当你出额时,父母用嫁妆的形式给你一份财产支持你成家立业。
彩礼,形式上也是要的,只是女方家不收,还回男方家,男方家一般也给这对年轻人,也等于是两方父母在支持这对刚成家的夫妻去创业。
父母把子女都养育到成家了,立业要靠自己。这时候做为父母养育子女的责任做完了,以后等你们回报养育之恩,这不是交易,这是良心道德,这是文化传承。
如果以后离婚,陪嫁财产也是跟女方的,
我是晋江人。
近期,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报告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根据《2020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结婚率为58‰,相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相比2013年则下降41个千分点,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
上一轮历史高点分别是在1981年和2013年。
1981年,得益于新婚姻法的正式实施,婚姻进入自由登记时代,结婚率创下历史高点。
2013年结婚对数为13469万对,创下近20年来的历史新高,当年结婚率也触及99‰的历史高点,主要得益于处于生育高峰的80后群体进入婚姻年龄。
来源:国民经略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不结婚了?
一是,年轻人口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89年出生人口,以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作为结婚主力的90后、00后整体人数在下滑。
二是,男女比例失衡,客观上加剧了婚姻紧张的格局。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然而11月26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条例取消了限制生育的措施,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女方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的延长生育假由三十天增加至六十天。同时,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五个工作日的育儿假。
提高生育率变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因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3,比“老龄少子化”的典型代表日本(134)还低,近30年来,日本的发展因“老龄化少子化”受到了严重影响,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出生率下滑是大趋势,未来结婚率仍旧很难乐观。毕竟,连婚都不结了,遑论生娃?
除了生育压力,养老压力可能更严重
许多家庭将更多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生育、养育上,却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或者说是无暇顾及这个问题——自己的养老。其实我国已经处于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危机之下,养老问题需要早做规划。
先来看看我国的养老压力有多大: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26亿,占总人口比重187%。
按照当前的生育率水平和平均寿命的不断攀升,我国在2030年就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50年就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迫在眉睫,80、90后的养老压力将翻倍。
人口结构金字塔网--中国2050年人口结构预测图
再来看看我们的社会保障压力:
我国社保养老金是近20年才不断推进完善的,采取“下代人交钱,上代人领钱”的制度。以前年轻人多,老年人少,交的多,用得少,够咱们用。
可随着年轻人口的占比下降,交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据社科院预测,到2035年养老金结余恐将耗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已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之中,延迟退休已经板上钉钉。
对生育压力、医疗压力和养老压力,除了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收入外,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在保障和理财上,保障可以减少我们的大笔突发支出,而理财可以增加被动收入,让家庭财富越滚越多。
在追求被动收入的收益时,如果单纯注重高收益,忽略家庭支出,那么财富非但不会积累,反而可能会因外流过多而不保。因此,财富增长需要合理规划,如果不提前做好规划,你的养老极有可能成为一场弹尽粮绝的硬仗!
如何“突围”?
1、规划自己的养老存款。给自己制定储蓄目标,做好长期储蓄准备,一定要留现金流储蓄做日常开销,平时建议留足6个月以上的日常开销,保证我们的生活不受像疫情这样的突发状况而断流。
2020年9月,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了《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已连续三年持续提高。
2、保障型保险作应急储备: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人均住院费用增加了7000元,平均每年增幅达12%,医疗花销在逐年上升,医疗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不管是家庭里的哪位成员罹患疾病,都需要医疗支出和其他成员的精心照顾,尤其是重大疾病,可能需要持续更久的时间,因此,家庭成员间的保障型保险必不可少。条件好的可以考虑终身保障;还在事业起步期的可以考虑消费型保险,合理配置健康险,生育压力、医疗压力不用愁。
3、将资金进行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稳定保值增值。比如保险、债券、股票或房地产等,其中保险是目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式。
首先保险的功能比较强大,既可以保障,也可以做投资理财。
以保障功能来说,老年人本身疾病的概率就高,提前配置好重疾、医疗、寿险,也能为将来的养老规避一部分风险。
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单靠储蓄不足以让你在晚年维持体面的养老。但多数人缺乏投资知识,也没有时间进行投资管理,所以,选择储蓄型保险,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不失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个较好选择。毕竟收益稳定,还能抗通胀;规划灵活,兼顾养老和传承、活到老领到老等多种优势。
结语
婚姻需要经营,财富需要规划。
从家庭和个人层面,合理调动家庭可利用资源,不断提高家庭的避险能力,减少支出;不断提高家庭理财的稳定性,增加收入;分阶段合理拆解我们的财富目标,用合适的工具去实现,是每个家庭通往幸福的必修课。
3月28日,梁建章等在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报告称当今世界主流的法定婚龄是男女均为18岁,中国现行的法定婚龄是世界最高的。而当前我国的生育政策已经转向鼓励生育,有必要降低不合时宜的、过高的法定婚龄,将法定结婚年龄统一到18岁。
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12286万人,比2013年下降485%。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
梁建章表示,结婚人数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
我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次修订婚姻法,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也有的同志建议降低法定婚龄。考虑到1980年确定的婚龄执行情况基本是可行的,因此没有作出修改。
目前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在“鼓励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制定的。我们不谈结婚是成年人的基本人权,不谈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从迅速老龄化的人口结构看,“鼓励晚婚晚育”已经明显不合时宜。而且1980年提高法定婚龄那些搞笑的理由也根本站不住脚:“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
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是不可行的:
1、 经济能力不足。
在中国,16 岁就可以合法工作。如果可以工作,22 岁的人就有可能获得足够的经济收入来支撑家庭。当然,反对者可以说 22 岁的人挣得不够多。但如果以此作为反对理由,那么,是不是拿低保的人也没有资格结婚失业的人没有资格结婚月收入 500 元以下的人没有资格结婚
2、身心不够成熟。
既然公民到了 18 岁可以参军,可以选举,可以完全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难道结婚比参军打仗更危险吗或者说,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政治选票负责,可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但独不能为自己的婚姻负责
3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政策,从人的基本权利角度来说,本来就是是错的。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个政策就该改了,再拿来说事,就是典型的闭眼不看路了。
很多过早结婚的男女生活并不幸福,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在性格和生活方式方面还有很多摩擦,于是经常吵架,最后导致离婚。晚婚的男女已经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在思想上也足够成熟,做事情懂得包容和分寸,能让夫妻双方生活幸福,并且经过长期的奋斗,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的稳固性很大,这样的家庭生活会更加幸福。
家庭教育对于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早婚家庭,父母都是思想不够完善的人,那么对待孩子的教育也不会很全面,而且年轻的父母还要为抚养子女承担很重的经济压力,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教育子女,而晚婚的家庭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首先,父母都是富有生活经验的人,能很好地教育子女,同时,晚婚家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父母可以多花时间在教育子女上。
截止到2020年11月份,2020年中国的结婚率还没有官方进行统计,无法得知,以2018年为例,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晚婚,这导致初婚时间的推迟。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结婚登记公民的年龄段,由20-24岁占比最多,变为了25-29岁占比最多。结婚年龄的延迟,体现在每一年的数据上,就是结婚率的下降。
扩展资料:
结婚率下降,首要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的结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比如,2010年中国的出生率只有119‰,以22岁为结婚年龄来看,2010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32年左右进入结婚生育阶段,自然会拉低那时的结婚率。
其次,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逐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结婚率越来越低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结婚意愿有着“双重挤压”效应。
人民网——全国结婚率“五连降”:为啥这届年轻人不爱结婚
中国离婚率排名前十的省份(2022离婚率)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提升,社会发展快,机遇多,而每一个人自身上升空间不一样,发展方向也是多式多样,物质世界的极度充斥,这些就导致了离婚率在逐年增加,尤其新婚不久,就离婚的也是不在少数,尤其是大城市可以说离婚率是非常高的,接下来就一起看一看中国离婚率排名前十的省份有哪些。
1
中国离婚率排名前十的省份
1、天津,离婚率高达60%排名第一。
2、黑龙江,离婚率可以达到58%,上位居第二。
3、长春,离婚结婚比已经达到了5634%,坐上了第三。
4、北京,离婚率大概有53%了,畏惧第四,有点令人很意外。
5、沈阳,离婚结婚比高达4809%,排在了第五。
6、重庆,离婚结婚比在4565%左右,位居第六。
7、上海,离婚结婚比为4361%排在第七位。
8、呼和浩特,离婚结婚比高达4274%,排在第八位
9、石家庄,达3859%的离婚结婚比,排在第九。
10、四川成都,离婚结婚比3723%左右,排在全国前十这个位置。
[img]
中国离婚率是多少?
2020年离婚率43.83%。
民政部2020年发布的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湖北一季度结婚登记49742对,离婚登记21800对,一季度离婚登记占结婚登记的43.83%。
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33944件、离婚登记53130件,占结婚登记总数的39.67%。总体而言,第一季度的离婚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92%,但离婚登记在婚姻登记中的比例上升了4.16%。
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结婚率连续第五年下降。到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为千分之7.2,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上升。
扩展资料:
从2019年的离婚率统计来看,80后和90后的离婚率开始飙升,远远超过了60后和70后。电话号码不详。事实上,目前离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环境下的爱情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相差太大,导致夫妻双方对现实婚姻的失望和不满。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家庭责任感,许多80、90岁的老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玩伴,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家庭,他们逐渐感受到生活的压力。面对抵押贷款,面对父母的支持,面对孩子的教育。此外,他们的收入也不高。他们依靠他们的父母帮助他们结婚,买房子和汽车。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父母的“保护”,这使得他们不太能抵抗压力,也不愿意为对方付出太多。所以在婚姻生活中,他们表现得太自私、太苛刻,甚至互相怨恨。
参考资料:
中国的离婚率是多少2022
128‰。
离婚率则从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31‰,最高点2019年340‰相比最低点2002年09‰,飙升近3倍。
离婚率指离婚的比率,可用于衡量和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婚姻稳定和幸福程度。粗离婚率是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发布,有以下的信息值得大家关注。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其中有一个观点很值关注:结婚成本过高和社会竞争压力大抑制了结婚意愿;城市高房价、农村天价彩礼等结婚成本增加,进一步抑制当代青年的结婚意愿;房子是结婚的首要条件,当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许多年轻人由于买不起房,只能选择推迟结婚。
报告称当今世界主流的法定婚龄是男女均为18岁,中国现行的法定婚龄是世界最高的;而当前我国的生育政策已经转向鼓励生育,有必要降低不合时宜的、过高的法定婚龄,将法定结婚年龄统一到18岁;另外,报告还表示,要减轻年轻人结婚生育的负担,需要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有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数据,在2020年有307万40岁以上的人登记结婚,中年人的新婚生活,应该会更值得20-35岁的年轻小夫妻借鉴学习吧!
看了这一组组数字,颇多感慨。拿离婚来说,七十年代时,我邻居有一对夫妻天天吵架,但是俩人谁也不提离婚。同一个院子的邻居对他们的吵架也习以为常了,直到有一天女的喊出来“离婚”,从此大家就像看怪物一样看她,当然最后她也没有离婚,而是五十多岁时郁郁而终。想不到短短几十年,人们从谈离婚色变,发展到2020年的离婚率已经高达31‰了;再看结婚率却逆水行舟,由2013年的99‰,到2020年竟然下降到58‰。
只能说时代变了,大家的观念也变了。现在的年轻人讲究活出自我,很多事情都率性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