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结婚的风俗!
其实我也不太了解,就只能说些知道的!
如果双方都是西安市人的话,而且不是少数民族,讲究没有那么多!
先说女方吧!晚上女方在娘家待着,等待第二天男方的迎娶,迎娶时一定要堵门要让男方出钱出力,不能让男方轻易的把新娘娶走,应该是为了让新郎知道,这个媳妇迎回家不容易,今后要好好的对待吧!在迎娶时,一定要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找到鞋子才能让新郎把新娘带走,而且在出娘家门脚不能落地,新郎要背着或抱着!
男方迎娶要为娘家带莲藕、猪肉、烟酒,娶到新娘后在娘家要给丈人、丈母娘行礼答谢,然后带新娘和亲朋好友去新房参观后,神圣的步入食堂举行仪式、会餐~~~
自己瞎说,以前经常帮人摄像,看到的就这么多,自己还没有体会过,知道的都说了
1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了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测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5,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大荔婚俗面面观
大荔人把婚嫁迎娶称为红事。操办中因地域不同,也就风俗各异,于是就衍生出不同的民俗世相。在这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中,又蕴涵着老百姓的生育观、道德观、审美观。一场场充满喜庆的婚礼,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订婚——五个“回合”定终身
形成婚约后,要经过“五礼”,男女双方互换“庚贴”(生辰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经查审属相不克,出生合卯,男方就得央媒人到女家送“龙凤呈祥”帖,女方若答应这门亲事,即以“状元及第”帖回敬;若不应允,即不回帖,或告知媒人“不合卯”,就揭过了这一页。
女方若答应婚事后,媒人就得两头跑,在“讨价还价”中确定彩礼的多少。通常是女方家道殷实彩礼要的少些,家道贫穷、或兄弟多、或长辈年老多病等彩礼就要得多。但也不全是这样,讲究一个结亲结义,所以大都在媒妁之言下达到共识。
彩礼除银钱之外,还有布料、首饰、棉花等。后来“与时俱进”,“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一份礼人民币240元,今天又讲究“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接下来是“吃面”、“回屋里”、“照相”、“报席口”。男女双方及家长正式会晤,女方向男方通知送女人数,算是这桩婚姻“定卯”。初解放时,照相仅是男女拍一张三五寸的合影,交换礼物,吃个宴席。时代发展到今天,动辄就是数百元,数千元的婚纱照,甚至更高。
上轿——母亲教女三件事
结婚。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嫁女。
先说嫁女。旧时女方年龄小,甚或还有童养媳。《婚姻法》实施后,才彻底改变了这种落后的习俗。
婚前,女子要沐浴、净面、梳头,临行前还要辞先,别父母,然后在“扶女嫂”(伴娘)的搀扶下从炕上沿着“出长布”(长约一丈多的大红布,轮换接递前行)走到轿前,出大门前还要“过火”(用干谷草燃起的火堆)。
过去是马拉的硬轮轿车,前面是兄弟骑马压轿,后面是老父亲骑驴殿后。到“文革”时“破四旧”改为用自行车。如今,又大不相同,农村是装嫁妆的三轮、四轮,近年来也同城里一样,用崭新的,挽着大团红绸的摩托车压轿,装扮得花俏的小轿车、大轿车一溜一串,陪嫁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日用家电,贴上大红双喜字,装在车上,吹吹打打,鞭炮齐鸣,招摇过市。
在女儿上轿之前,母亲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要在女儿的裙带或裤带上系一根鲜白的大葱,再交给女儿一对小光光馄饨(关中一种礼馍),并叮咛女儿到时千万别忘了吃馄饨就葱。二是教给女儿“箱底话”。这种风俗,今日已鲜为人知,其实这是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封建礼教压抑下一种隐喻性的性启蒙教育。还有一件是要在嫁妆里塞上核桃,象征爱情永固;塞上糖,象征婚后小日子甜甜蜜蜜。
迎娶——“插花背镜”好热闹
再说迎娶。杀猪宰羊,备办筵席,招待宾客,丰俭随男方经济状况而定。新郎倌戴礼帽,插翎花,胸前用大红绸子将护心镜结挂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插花背镜。
娶媳妇的轿到男方门口后,轿门正对男方大门,此时在鞭炮和迎亲鼓乐中,被亲朋们将脸上抹得黑黑的“阿公”(男方的父亲)手持用干草捆的火把,围着轿左转三匝,右转三匝,含义一是冲去路途上的邪气,二是喻义人丁旺盛,延续烟火。此时新郎在伴郎、迎姑嫂和“牵羊娃”(五至七岁的男小孩)的陪伴下来到轿前,对着轿门或鞠躬、或作揖,新娘再三扭捏,终于敌不过男方壮汉的生拉硬扯,进门时迎姑嫂将手中盘里的豌豆狠劲往媳妇脸上撒,在一边撒一边被蜂拥到“主前”(设置男方先祖牌位的地方),在司仪的唱导中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还要在嘉宾的陪同下,端上盘内盛的肉吊子、毛巾、烟酒谢大媒。同时抬嫁妆的要红包,要喜糖,争的,抢的,闹得喜气洋洋。
婚礼时的窗花、剪纸、刺绣、歌谣、礼馍、对联等民间文化艺术,形成了浓烈的婚庆民俗文化。
如今的婚礼场面就更大气、更时尚,有专门的婚庆公司,施放礼花、摄影摄像,专业的司仪——甚或电视台、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也加入之列,高档车队,管弦乐队,且又增加了传统婚礼中没有的程序——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宣读结婚证书、证婚人讲话、新人互换信物、双方父母分别给“改口钱”,男方家长给数量不等的按年龄计算的“岁儿钱”等等。
闹房——三天不分大和小
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被蜂拥到撒满红枣、花生、核桃的炕上,两人在伴郎、迎姑嫂和众多的看热闹的乡亲的你推我掀中分别将新郎、新娘从炕的这一角掀到那一角,又从那一角掀到另一角,有意识地让两人相互碰撞,谓之“捣四角”,常常是人人汗流满面,欢笑声、起哄声不绝于耳,把结婚仪式推向另一个高峰。
结婚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事情,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数人结婚都需要遵守一定的婚俗,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让让我们来看看陕西农村的一些婚俗。
婚姻习俗
1在陕西结婚,男方需要给女方四样礼物,分别是肉、藕、烟、酒。
2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需要吃汤圆,意味着全家团团圆圆。
3当新娘在婚礼当天出门时,一位拥有很高财富的女性长辈应该带一个竹牌或一把黑伞保护她到豪华轿车,因为新娘可以看不到她头顶的太阳,对方暗示她希望能像这位女长辈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礼宾车
汽车离开后,新娘需要把风扇扔出窗外,这意味着她不会把自己的坏脾气带给丈夫的房子。小男孩捡起扇子给了那位妇女的家人,谁会回红包感谢她。汽车离开后,新娘美国家庭需要放鞭炮来表达他们的祝福。当汽车到达男人在美国的房子里,一个拿着两个橘子的孩子会向这对夫妇打招呼。新娘会轻轻碰一下橘子,然后给一个红包作为感谢。当新娘下车时,男方祝福的长辈要给新娘捧上一块竹匾s的头,支持她进入大厅。记住,如果有门槛,一定不要踩。
进洞房
这对夫妇和新郎一起坐在长凳上。这意味着他们两个决心将来要一个男孩。任何男人都不允许进入洞房。提示:选择入洞房的时间。在婚礼结束之前,新人不得躺在或坐在婚礼床上。新娘穿上婚纱,和新郎一起参加婚宴。在婚宴中间,她要向每位客人逐一敬酒,以示感谢。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仪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就是不同的地方会有时间上的差异,主要是为了新婚夫妇能有一个好的姻缘。
(见面)经媒人介绍同意联姻,见面时,男方要简单的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一般是男的给女的一身衣服,女的给男的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是没有看上 (看屋)看屋就是女方在其主要亲戚的陪同下到男方家里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的习俗。看屋时男方要设象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是一身好的衣料,要让女方的亲戚宽心。 (吃订婚宴)这是订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认女婿、认媳妇,男方给女方家一定数量的聘礼,给聘礼这一礼节就是“六礼”中的“纳徵”。因为去的都是双方最主要的亲戚,人数比较少,所以男方一般都会在县城里边订两三桌饭,盛情款待女方亲戚。订婚之后,男女双方都要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之事就不可轻易言废。当然女方亲戚也是要给新女婿礼物的,不过会轻很多。 (扯衣服)吃过订婚宴,男方及其父母、媒人、女方及其父母等一伙人要到街上去为女方扯衣服即买衣服,一般是四身衣服。 接下来就是择吉了,在“六礼”中叫“请期”,即选择吉日良辰结婚,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人推算吉期。 最后就是结婚,也叫嫁娶,就是“六礼”中的“亲迎是整个婚姻礼俗中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繁缛琐细的一个环节。 (迎亲准备)布置新房;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有大门的也有洞房门的,结婚之日写收礼品名单;请宾相,即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所谓有福的已婚者五六人,任务是陪伴新郎去女方家接新娘,女家要请送女的;请厨师;请乡奉,即村里帮忙的;请龟子,即民间乐队;赁花车等等。 (迎亲)先是新郎在宾相的陪伴下一大早坐着花车队去接新娘,装扮得花俏的小轿车、大轿车一溜一串的,车一进新娘家所在的村子就要鞭炮齐鸣,村里的那些小孩就追着花车跑,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新郎来了!新郎来了!”新娘这时候早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坐在炕上等着新郎官来迎娶。新郎一下车就要把带来的肉、点心、酒、烟、莲藕等送给岳父岳母,陪新郎一起来的除了那些宾相还有一个“逮鸡娃”,手里提着一只脖子上绑了红绸子的鸡,据说是为了把新娘的魂引回去。新郎等一伙人进入女方家后就开始吃饭,入宴席。席中新娘要给长辈看酒,当然是有红包的了,舅母要给新郎官披红。吃得差不多了,那些送女的就会给新郎官脸上抹红,真是说的简单做起来难,一群女的争先恐后的跑到新郎官旁边可压根就抹不上,因为还有一群宾相在那里逝死为新郎官挡着,女的杂说都不如男的劲大,可是今天不一样,不管怎样新郎官脸上都会被抹上点红,就算是一开始没抹到最后也要乖乖地让人家抹,应该是吉祥吧。闹够了,那些宾相就该去抬家具了,也就是新娘的嫁妆,家具已经上车了,就等着新郎也抱着新娘子上车,新郎要想抱新娘上车还要给岳母八百到一千之间的离娘钱,好不容易抱上车了,可新娘子还没穿鞋呢,舅妈、姑妈会帮着一人穿一只,但一只鞋子也要五十块。这下新娘子总算接到了,花车也可以鸣炮走了。但有时村里的人还会在路中间拉上一根红线要喜糖的。 娶媳妇的轿到男方家村口时,锣鼓声、鞭炮声、乐队声就震开了天,看热闹的人也是一个紧挨着一个,被亲朋好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阿婆”(新郎的父亲)还有帅气的“阿公”(新郎的母亲)就会扭着秧歌到村口来接媳妇,他们今天是被人故意打扮成反面角色的,图个热闹。车到男方家后,“阿公”手持用干草捆的火把,围着轿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一是冲去路途上的邪气,二是喻义人丁旺盛,延续烟火。边上还有人撒核桃和枣,此时新郎对着轿门或鞠躬,或作揖,新娘就是不下轿,新娘再三扭捏,最后还是敌不过男方壮汉的生拉硬扯,不过新娘下轿也是有踏封的,一只脚一百块,才会被新郎用被面子拉到大门口。宾相早已在门口挤成一摊了,不给手帕就不让进门,女方家总是手帕给了不少,还要挤得满头大汗,新娘才会被新郎抱着冲进去,挤门的时候新郎是要一直抱着新娘挤的,忌讳新娘的脚挨地,看来这新郎也不好当呀。 大门挤了,洞房门就好进多了。女方家的亲戚就开始吃早上饭,吃饭的时候要给新房挂门帘。吃完饭给新娘端合盘,,一般是一件衣服和一条项链,其余的针、手帕、杯子、提包等都是给送女的,剩下的馍要压床。新郎的父母还要端着酒、干果、水果等到歇家就是供女方亲戚休息的地方去看新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