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的慎贝勒是几阿哥

甄嬛传中的慎贝勒是几阿哥,第1张

慎贝勒即爱新觉罗·胤禧,是二十一阿哥

爱新觉罗·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噊,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允禧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8卷、《紫琼岩诗抄》3卷等多部诗文著作,其诗气韵高古,王室中诗人罕可匹俦。允禧擅长书画,现存于世的北京恭亲王府“天香庭院”匾额,为其手笔。允禧九岁即“从幸塞外”。

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贝子,五月晋封贝勒。十一年八月,授镶黄旗满洲都统。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即位后,晋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议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满洲都统。七年三月充玉牒馆总裁。允禧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岁,谥曰靖。

扩展资料

胤禧因为皇父幼子,故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与年长的哥哥们争夺储位(康熙帝去世时他才12岁)。他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政治,而是专心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他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得力倪瓒,时人评为“本朝宗藩第一”。

允禧与京东盘山有缘,他酷爱此地的山山水水,几次登临游览,历险探奇,诗画咏记。有《春日携李眉山、彭湘南、王兰谷、藏上人重游盘山,自西甘、东甘二涧,历上方东竺》224字长歌纪事。曾为盘山行宫“静寄山庄”写生《盘山十六景图》(乾隆为图题诗)。还专意为天成寺后殿题额“化宇香城”。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他的一幅山水画《夏山高隐图》。

允禧无后,乾隆就在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把他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叔叔为孙,封贝勒。三十七年,进封多罗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和硕质亲王。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胤禧

康熙的十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祄,在八岁那年,随康熙帝去热河狩猎途中病故。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带了八个阿哥去热河避暑和行围打猎,其中就有十八阿哥。途中十八阿哥胤衸突然病倒,病情加重似有生命危险。康熙决定停止这次行围,带领大队人马返回京城。

为了避免十八阿哥病情加重,康熙特意命令随行队伍缓缓而行,一天的路程不得超过二十里。尽管如此小心翼翼,胤祄的病情还是再度恶化,持续的高烧不退让大夫们也是束手无策,回天乏力。最后,刚刚在旅途中度过八岁生日的胤衸,终于在回京的路上不幸夭亡。

扩展资料:

十八阿哥死时尚未成年,不能单独建陵,只得安葬在其母亲的身边,而他的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去世后,安葬在景陵,所以这位未成年就去世的阿哥葬入了康熙的景陵,当然这一切都是康熙的旨意。

只是顺懿密妃去世的时候,康熙早已去世,负责执行他旨意的人,就是康熙最器重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从文字和史料记载来看,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康熙喜欢这个孩子,还与他的母亲顺懿密妃有关。顺懿密妃是康熙的嫔,她出身不高,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她本人从康熙二十余年入侍宫中,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密嫔,她在康熙朝止步于嫔位,直到乾隆登基才给她很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胤祄

1、大阿哥允褆,惠妃那拉氏出,由大臣府抚养的。

2、皇太子允礽,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出,亲自抚养。

3、三阿哥允祉,庶妃马佳氏即荣妃出,由内大臣绰尔济家抚养。

4、四阿哥胤禛,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出,由佟佳氏抚养。

5、五阿哥允祺,宜嫔郭啰罗氏即宜妃出,由皇太后那抚养。

6、七阿哥允佑,庶妃戴佳氏即成妃出,亲自抚养。

7、八阿哥允禩,庶妃卫氏即良妃出,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抚养。

8、九阿哥允禟,宜妃郭啰罗氏出,亲自抚养。

9、十二阿哥允祹,庶妃万琉哈氏即定妃出,由苏麻喇姑抚养的。

10、十三阿哥胤祥,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由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抚养。

清朝的皇子如果是皇后所生就一般就由生母抚养,其他的妃嫔的皇子从出生开始是由嬷嬷带走,然后会由皇后抚养,或者是皇帝皇后指定的某位地位高的妃子做皇子的养母,是住在阿哥所。

参考资料来源:

-清朝君主

-康熙帝皇子

爱新觉罗·胤礽,康熙帝第二子。康熙十三年,刚出生不久的胤礽就被立为太子。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后来皇后因生子难产而亡,所以康熙对胤礽十分疼爱,又当爹又当妈的悉心呵护着长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带着八位阿哥去热河狩猎,途中年仅8岁的十八阿哥不幸夭折,康熙大怒,直接废了太子之位。宠爱了33年的太子,为何会因为一个8岁的小阿哥而倒台呢?

难道是小阿哥之死跟皇太子有关?其实并不是。应该说,33年的太子之位,早已让康熙和胤礽这对父子之间产生了很多问题,在皇权的诱惑下,父子之间早已貌合神离,十八阿哥之死只是一个导火索,将很多问题彻底地暴露在明面上,也坚定了康熙废太子的决心。

首先我们要知道,早期康熙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儿子的,并且在康熙的刻意栽培下,青少年时期的胤礽很有一番抱负,他品德出众,有着栋梁之才。在胤礽听政期间,满朝文武大臣都称赞胤礽。康熙自己也称赞:“胤礽考虑事情周密详细,能够了解到我的心意。而且太子在京师之中办理政务有条有理,所以我在边塞之地的时候很放心,心情舒畅悠闲,这是很难得的。”

但是康熙确立太子的时间有些早了,而且太子过于年轻,这使太子不能够很好的操纵权力,在太子周围聚集起了一大批阿谀奉承之辈,太子也因此走上了结党营私的路线。而结党营私往往是帝王大忌。并且康熙皇帝对于太子多加关照,但是他同时也给予了其他阿哥实权,让他们处理朝堂政务,这样便让几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微妙。

康熙对于胤礽过分的溺爱与纵容,导致了胤礽性格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康熙默许皇太子仪仗规格等几乎与皇帝等同;他纵容儿子高于皇帝的开销。久而久之,太子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习惯。纵容过度导致了太子养成了暴戾的脾气,他随意鞭挞大臣,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康旭不仅不约束太子,反而对其包庇纵容,亲自处置忤逆太子的人。让太子树敌无数。后来,康熙又改变了对太子的看法,严厉训斥太子不遵祖训,不守品德。

久而久之,太子以前的君子风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乖张暴戾的性格。在这种情况下,太子逐渐令康熙感到失望,康熙觉得他不能继承大业。后来,太子竟然在公共场合说出“哪有四十年的太子”之类的大逆不道的言行,这些都加重了康熙对太子的戒心。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带一众阿哥去热河狩猎,其中就有年仅8岁的十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祄。然而,在狩猎途中十八阿哥突然病倒,经救治最终还是不幸离世,康熙悲痛万分。而这时,皇太子胤礽却对此表现得很冷漠,一点悲伤的样子也没有。这无疑是一根导火索,将康熙多年积压的对太子的猜疑、戒备、不满等情绪一下子爆发,康熙对太子失望至极,于是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48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