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便举行订婚仪式。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送书子”、“送日子”、“下催妆”等。
送书子 又称“过红子”。过去,儿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双方父母通过给儿女订婚确定儿女之间的婚约。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之说。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交换分别写有男女姓名、年龄及家长和媒人姓名等的“书子”,作为联姻依据。男方还要送给女方定亲礼物。除衣服、钱、首饰和扎腿带子、袜子外,另有盐两包,大米两包,针1 对,葱1 对。送盐、米等意为“缘份到了”,送针意为“联姻”,送葱意为“从约”(从破“四旧”以后,送书子一般只送现金和衣服,并不再交换“书子”)。女方回书子时有帽子1 个,腰带1 条、衣服1 身、手巾1 对,袜子和鞋各1 双,烟袋包子1 对(现多是烟两盒)。
送日子 男方根据男女两人的生辰八字等请“先生”查定结婚日期后,派人到女方家告知,俗称“送日子”。过去,送日子时一般有“四色礼”:馒头(或鸡)、肉、大白鲢鱼、粉皮。现在多送衣服和现金。送日子以后,双方将结婚日期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们在其结婚前来送礼物。送给男方的称“送礼”,送给女方的称“送填箱”。
下催妆 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下催妆”,意为催促女方要按时发嫁。下催妆礼一般有红、蓝袄1 对,化妆品1 套,公、母鸡1 对,鱼1 对,肉1 刀。催妆礼一般随嫁妆返回男方家,故有“催妆礼吃不起”之说。鸡称“长命鸡”。下催妆时,女方若留下“长命鸡”,说明女方发嫁时有“大盒子”。盒内有“宽心面”、“压岁馒头”、烧饼和“拜鞋”(即由新娘送给男方家的长辈和兄嫂、姐弟等的鞋)等。近年来大盒子已不再见。
结婚 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出嫁”。多数按农历选择吉日。解放前,因儿女婚姻多由父母一手包办,男女双方多在结婚那天才相互认识。境内曾发生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某村有两户人家同日同时娶亲,阴差阳错之中,两家都把新娘接错了,并拜堂成了亲。等到察觉此事,生米已做成了熟饭,只好将错就错。后来有了孩子,其中一家为之取名曰“差”,另一家则为孩子取名曰“错”。解放后,男女结婚先办理登记手续,后举行婚礼。婚前,男方购置家具,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
过去结婚时,女方家用轿(伴娘称“看轿的”)或小推车(伴娘称“称车的”)将出嫁女送至男方家。5 0 ~ 7 0 年代初,小推车都用席子遮起来,出嫁女坐在右边,称车的坐在左边。车后跟着抬橱、柜、桌的和两个扛小杌的人员,通称“抬嫁妆的”。停车时,扛小杌的要上前去用杌子垫车腿。后来,改由男方雇车到女方家接新娘,新郎一般不随车前去,新娘由“伴娘”陪同。车至男方大门外停车后,先停留片刻,谓之“磨性子”,寓意过门后性情温顺。此时,男方燃放鞭炮。新娘由男方“架媳妇”者扶下车,新娘下车时先“踩糕”(一般为米糕,寓意“步步登高”,如男方姓高,则新娘不踩糕)。新郎出来迎接新娘,双方交换手绢后,一般在院子里由“司仪”主持,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后,再共进新房。这时,有专人在院子里撒栗子、枣和糖块,寓意“早立子”、生活甜蜜。此后,男方摆宴席招待宾客。女方前来“送亲”的多是新娘的舅或伯父、叔叔等,被敬为上宾,俗称“大客”;其它来送亲的称“散客”。新婚之夜,常有一些朋友、同学或晚辈到洞房“闹房”取乐,农村邻里间上洞房看媳妇或要喜烟,孩子要栗子、枣或喜糖,夜深后都自动离去。此后,新郎新娘由男方亲人侍侯喝“交杯酒”。是夜,洞房里不熄灯,称“长命灯”。婚后不久,新娘要由丈夫陪同回娘家,俗称“过对月”。
以前,结婚时还有许多讲究,如:“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一身病”等等。所谓“姑不娶”,就是当姑的不驾媳妇。“姨不送”和“姐姐送了一身病”,是说当姨的和当姐姐的不当送客。现在结婚,不再讲究这些事情。
生育
过去,人们片面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自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8 0 年代后,计划生育工作逐渐纳入地方政府的常规化管理,群众在思想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一般“一对夫妇一个孩”。农村夫妇头胎是女孩的,在符合条件下,可生二胎。
家庭生孩子增添人口,称为“添喜”。生男孩的,在家门口挂红(布)子并系上弓箭和大蒜头,意为“能打会算”;生女孩的,只系红子和蒜头。孩子出生后,男方要向女方娘家“报喜”,并告知亲友邻居。娘家便筹备鸡蛋、白面、小米、红糖、小孩衣服、小被褥等礼品,由新生儿的舅及其他亲人择日前去给孩子“铰头”。但铰头不能骑月(即跨两个月,指农历),民间有“不铰头不能见舅”之说。铰头时,其舅用剪刀象征性地铰铰孩子的头发、手、脚等,“铰”手脚是防孩子日后“手贱”。亲友邻居在“铰头”前送鸡蛋、红糖、小儿衣服等,表示祝贺。
分家、温锅
分家 在农村,男子结婚后,父母将生活用具、粮食、承包地等分一部分给儿子,称“分家”,此后夫妻俩开始独立生活。
温锅 新婚夫妇单立门户另起炉灶时,双方父母及其亲人要携带礼物前去为其“温锅”,新婚夫妇设宴招待。城乡居民搬迁新居后,亲朋好友也有前往为其“温锅”祝贺的。
过生日
老年人过生日,有从办完儿女的婚事后开始的,也有从5 0 岁或其他年龄开始的。生日这天上午,儿女要带礼品前往祝寿,兄弟或朋友也有前往祝寿的。全家人欢聚饮宴(也有在下午饮宴的)。
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独生子女的关心、疼爱,有些家庭开始给小孩子过生日。
丧葬
殡葬 当地对死者实行土葬。各村以一姓或一族为单位,共用一块墓地,但因生产而死的妇女不入祖林;夭折少年也不入祖林,另埋一处,称“少亡林”。婴儿死后弃于“官地”(也称“舍林子”)。现今由于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因生产死亡或未成年人夭折的已很少见。
从1 9 7 7 年4 月开始推行火化,现火化率已达9 5 % 以上。人去世后,尸体要送火化厂火化,再将骨灰入棺土葬,但土葬不留高坟头。
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即给穿上寿衣(多由女儿制办),生前没穿寿衣的,死后也给穿上。死后,先由长子为其“指路”,送其一个魂(迷信说法人有三个魂,一个去西天,一个附尸,一个去转生)西去,子女等方可大哭出声;还要派人到亲戚家“报丧”。报丧者不能进亲戚家,多在村头请人传达。亲戚知道后,即前往哀悼。人死后,要在其大门外一边(按男左女右)竖放一大柳枝,上系纸穗,象征家有丧事,邻居亲友方可进门送“纸”(指烧纸),表示致哀。柳枝在入葬时拿去坟前烧掉。但送纸可延续到“五七”坟前。
老年人死后,子女要“披麻戴孝”,其他亲人也穿孝,但轻重有别。第一次指路后,开始上土地庙(因各村已无土地庙,一般是在村外设一亡者灵位)为其另一亡魂“泼汤”,有“三顿”、“五顿”、“七顿”不等。泼汤时挑汤罐者即是治丧主持人,跟其身后手提酒壶者为死者长子。泼汤期间,死者尸体运往火化厂火化。骨灰运回后,多在门外“入棺”。挖墓穴、抬棺木、埋葬等工作,由“举重府”完成。“升棺”前由大儿媳妇扫棺顶,“升棺”时由主持人摔“老盆”。送葬时,女子不能到墓地。长子在领棺下葬时,其腋下须夹一用包袱包着的圆旋饼(平时人们买旋饼吃时,卖饼者要将饼掰成几块方可卖给顾客,以避讳)。是日晚“送盘缠”,将扎糊的纸马或纸轿(也有用谷秸代表驴子的)等,拿到设置的亡者灵位前,将亡灵牌捧上马(轿)后点火焚烧,并由长子指路送其上西方(迷信说法此魂去见阎王,经阎王评定功过后再去转生)。
革命功臣、英模人物、离休老干部等去世后,县委老干部局为其主持召开追悼会,各有关单位敬献花圈。五保老人去世后,其丧葬由村民委员会责成专人负责。
上坟 死者埋葬后的第三天,子女给其“圆坟”,后再择日上“五七坟”(多数在3 5 天以前)。时下上“五七坟”,有些亡者的子女们为摆阔气,讲排场,给亡灵买些纸扎的家具、家电、汽车、摇钱树等等,大操大办。“五七坟”前,子孙近邻等每晚要去坟前点把火,守一会灵,以免亡灵寂寞。再后子女都参加的祭奠活动是一年坟、二年坟、三年坟和十年坟。十年坟都定在第九年上,有“十年坟九年上,儿女越过越旺象”之说。以上每次上坟时,都在上午,忌过晌。平常均由男性上坟,多为儿孙(都在下午)。每年都要上忌日坟、年坟(春节前几天),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及吃“新麦包子”(麦收以后,农民用新麦子磨面包水饺,敬天、上坟,全家人尝鲜)时也要上坟。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上坟有“前三日,后十日”之俗,即如果当日因事不得上坟,可在前三天或后十天内上坟。
够全了吧 如果够详细请给分 嘿嘿
武穴结婚习俗里面 结婚前送节送哪些亲戚?结婚后还送吗?
在中国陕北地区的新人结婚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呢,关于陕北结婚风俗礼节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希望可以帮到您!
陕北结婚风俗礼节有哪些陕北人结婚办喜事既大方又喜庆,既隆重又讲究,很有特色。虽然有些与新时代不太适合的婚俗已被革除(如:蒙盖头、踩红毡、拜天地、端宝斗、上头、撒帐等),有些也已改革(如:新郎可以亲自去迎娶新娘,并直接参与围儿女等
陕北人结婚办喜事既大方又喜庆,既隆重又讲究,很有特色。虽然有些与新时代不太适合的婚俗已被革除(如:蒙盖头、踩红毡、拜天地、端宝斗、上头、撒帐等),有些也已改革(如:新郎可以亲自去迎娶新娘,并直接参与围儿女等仪式),但大多婚俗还是被原汁原味传承下来,沿用至今。陕北婚俗主要是由择亲、订亲、迎亲、回门四部分组成。
择亲:
经媒人说合介绍后,男女双方的家长首先就要打问对方“门备”好不好,(意思是看对方家族及间家有无狐臭遗传。)这是一个重要原则。
如对方“门备”没问题而且男女双方都看对时,就又要看对方生年八字,看犯不犯月,(犯月是“正蛇、二鼠、三牛、四猴、五兔、六狗、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的虎满山吼、十一月的鸡架上抖,十二月的龙海底游”。)看大相是不是相合,(如:“若要富,蛇盘兔。”“虎马享荣华,鼠牛两兴旺。”“二龙不相见。”“鼠羊相逢一旦休,兔子见龙不长久;老虎见蛇如刀断,不叫白马见青牛;金鸡不与犬相见,金猴见猪泪长流”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迷信说法,绝不能相信。
订亲:
男方先请阴阳(风水先生)看好吉日,再由谋人传达给女方。到时双方被请的房头(伯、叔、)、间家(外爷、舅舅)及姑姑、姨姨等代表都到男方家(或酒店)去参加订婚仪式。宴席上先是由未来的新郎新娘给“娘家(女方家)”父母和众亲戚敬酒,这时娘家人要给红包。下来新郎新娘再给“婆家(男方家)”父母和众亲戚敬酒,这时婆家人也要给红包。这算是两家新亲戚初次认识。
等吃过饭,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财礼钱(都是带八的好数)。女方根据情况再给男方退回一定的钱(也是带八的好数)。男方家长将备好的“三金(戒指、项练、耳环)”送给未来的儿媳,作为定亲信物。而女方家也要赠与未来女婿一顶帽子,一双皮鞋。俗话叫做:“铁头帽子稳跟鞋”意思双方定亲了,是不能变心的。
最后,男方要给参加定亲仪式的娘家人和介绍人,每人一个红包(根据关系,数量不等)。另外还要给娘家数量不少的果馅(双数)让他们自己分发,娘家也给婆家退还几个(好数,如八个)。于是订婚仪式顺利完成。
迎亲:
因本人爱好摄影,曾多次被人请去搞结婚典礼摄像,现根据自己亲身所摄婚礼过程,重点谈谈米脂婚俗中“迎亲”这场重头戏。(这里按新郎直接去“引人”为例。)
起事:
总管很重要,他总是由最有经验和最具威信的人来担当。因为结婚时的一切事宜不分巨细他都要负责,比如大到灶房、吹手,小到红纸、红花。总管头脑一定要清楚,心里一定要有数,他用一根看不见的红丝线,把结婚中每一个程序和环节都巧妙的、和谐的串连和组合在一起,使婚礼能顺利有序的进行,直到完满结束。说白了,总管就是导演。
迎亲:
婚日清晨,新郎家中连夜早早就熬好了红豆米汤,供“引人”男女和鼓乐人员、司机等吃喝。“红豆米汤”取其红字吉利,冬天取暖,夏天解渴。鼓乐里长号挽有三尺红布、司机、摄像都发给红被面(驱邪迎吉之意)。等一切准备就绪,吉日吉时总管宣布出发。首先由吹手中长管号“掌号”,然后鞭炮爆响鼓乐齐鸣,迎亲队伍从新房内由引人婆姨带头依次鱼贯而出。(现在改革了,大多新郎都直接去“引人”。)这时男方要带上“催妆馍馍(白面蒸的大喜馍,共十个,取其十月怀胎之意。)”“围儿女馍馍(白面所蒸如大碗,两个,馍上捏有面花并染色。)”“十来个红点喜馍(要双数,围儿女时用。)” “离母糕(由软米蒸成,揉压成小案板大小,清油擦过表面金黄金黄,糕四角各插一颗红枣,糕中间也插一颗大红枣,五枣代表着五行。离母糕是给娘家的。)”“新褥子(娘家围儿女时铺炕用)”新娘手拿的鲜花等必需物。
没有什么特别意思,而且一般都系红腰带的。红腰带一般是新郎到新娘家里迎亲,临出门前由丈母娘来扎,扎的时候一般是先男后女,现在都不讲究了,先女后男也有很多。扎的时候注意不能绑,要搭上,还要注意一定要“活结 ”,意义就是没有心结,生活和顺,没有烦恼。结婚当天,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扎红腰带,红腰带颜色为红色,在中国红色就是吉祥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红色颜色热烈喜庆,是结婚嫁娶的颜色的主色调,红腰带也有辟邪的意思,还有就是“栓住”新郎的意思。
三金就是2楼说的金戒指 金项链 金耳环这三样。
十色在我们家这边还没听过。我们这边订婚时候要送“十盒”,就是按照过去的礼仪,把东西都装成礼盒那样,一共是十样东西,所以叫十盒。
我见过的十盒里面包括:猪肉10斤、大米一袋、白面一袋、水果一篮、烟两条、酒两盒、鱼两条,(不好意思,我看的不够十份,这个是根据个人能力而定的,可以拿六份或是八份。)注意有些东西要成双,如烟、酒这类的,都是取吉利!
我想你说的十色应该跟我说的十盒有关系!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