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妻子江东秀无才艺脾气又坏,为何还能搞定男神胡适?

胡适的妻子江东秀无才艺脾气又坏,为何还能搞定男神胡适?,第1张

江东秀没有文化脾气还不好,但她的眼界她的胸怀她的积极向上她的细致入微吸引了胡适。夫妻二人是相互成就,在那个才子盛行的民国,也出来不少抛妻弃子之人,比如徐志摩,郭沫若,为了追求他们的爱情抛弃原配夫人,与其说江东秀会经营婚姻,不如说是胡适更加体贴,幸福的婚姻不是外人眼中的相配,合不合适自己才知道。

胡适十三岁就和江东秀订婚,这在当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胡适这样一个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人来说真的是太为难他了,但是胡适不忍心让母亲失望,就同意了。婚后胡适就去留学,江东秀就一直在老家等他,胡适回来之后俩人正式结婚。看到这里剧情很熟悉,以后说不定会出来性格柔婉和顺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和胡适相遇,然后胡适抛弃原配妻子,追求爱情,像徐志摩郭沫若一样,但是胡适没有,他选择了陪在妻子身边。

不是因为胡适多爱江东秀,是因为江东秀的泼辣守住婚姻。胡适在杭州疗养时认识了一个女人,曹程英,曹程英的性格与江东秀完全相反,胡适对她一见倾心,俩人很快就暧昧起来,胡适身边是朋友都鼓励胡适给了胡适提出离婚的勇气,但是没想到江东秀知道胡适要离婚后先是撂狠话要带着儿子自杀,又拿起刀照着胡适砍,胡适一介文人哪见过这阵势,闹的胡适再也不敢提离婚的事。

胡适先生和江东秀的婚姻最终还是幸福美满的。大才子胡适往往最需要有个善良顾家的贴心女人照顾才能放心大胆地干好自己的事业啊!反观那些貌美如花的才女们很少有真正长时间主动照顾丈夫和照料好子女的,胡适一生经历的才女也不少,江东秀正是有独特的魅力才能吸引胡适。

  胡适是中国有名的诗人和学者,有着深厚的 文化 功底。他倡导文学改革,对中国白话文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胡适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胡适的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典故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的历史影响

1、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实秋并帮助他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党校“湖南自修大学”就是因为胡适的提议和倡导。他写给胡适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学生毛泽东……”。

季羡林不是胡适的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寅恪),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在他归国初期期间,受到胡适提拔。

林语堂在其 留学 中,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连胡适专家周质平也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 自然 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发生任何积极推动的作用,甚至于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 政治 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__”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 语文 教育 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2、不畏权贵的人生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 理性思维 ,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胡适的名人评价

世界著名 历史学 家、汉学家余英时曾经评价胡适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 西方哲学 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 中国哲学 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评价胡适是一个启蒙式的人物,在哲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胡适自己相比“哲学史”,他更喜欢用“思想史”,有人说他是一个行动家,因为他总是在思想的基础上行动。胡适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就是其最好的证明。而胡适在思想上的来源则显得十分复杂,因为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国近代文学家梁实秋曾评价过胡适的为人。他说:“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著名学者、哲学家张中行也曾有过类似的评价,都是称赞胡适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这大概与胡适良好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胡适远赴美国留学,接受新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显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为他温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广泛,富有着他独特的美丽,使他身边的人,不自觉地被他所吸引。胡适也总是笑容满面,从不见曾见他有失风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难的时候,胡适也总是从容而淡定的样子,这往往会令他身边的人更加感到佩服。

胡适是中国知名的学者,他在各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名人对胡适的评价也有很多,余英时、梁实秋等人都对胡适赞赏有加。

历史上胡适是谁相关文章:

1 近代史人物论文胡适

2 鲁迅与胡适的历史

3 中国自由主义****胡适的苏俄认知论文

4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5 历史上成就北大的“三只兔子”

6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胡适有“民国第一媒人”的美称,他倡导的相亲相爱的家庭不计其数。他喜欢看年轻人谈恋爱结婚,主持过150多场婚礼。

这150多对婚姻,根据目前已知的记载,多为胡适的同辈、晚辈学者,成就的多为学院派夫妇;大多数婚礼在中国举行。但有一场胡适在美国结婚的婚礼,有婚礼现场的照片,但至今没有研究者公开。

,1939年5月12日,记录了他在美国的结婚证。他写道:

今天,图书馆的秘书尤俊和张太珍女士结婚了。张的女儿张女士是随上海歌剧院来的。当我在纽约生病的时候,他们正在纽约演出。所以我经常和张女士见面,然后他们就订婚了。我给他们主持了婚礼。

这是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唯一的证婚人。这是大使馆秘书游和中国演员张太真的婚礼。文健当时是使馆二秘,跟随胡适做外交工作;后在访美期间,担任宋的随行秘书;上世纪60年代,他还担任过台湾省的“驻美总领事”,一位勤奋有为的青年外交官。事实上,他的妻子张太珍也来自外交官家庭。其父张履傲于1912年在汉口开办律师事务所,先后担任李的法律顾问、汉光川铁路局局长、吴的法律顾问。

1927年出任汉口第三特区主任。从第二年起,他成为汉口商检局联席局长兼南京、阿哈瓦回归筹备委员会高级专员。1930年,他作为中华民国驻智利临时代办前往智利。1931年3月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智利特命全权公使。1939年3月31日,《胡适的日记》上也有记载:“张夫人请左道赴宴,宣布女儿与图书馆秘书尤订婚。”可以想象,一个是履职的年轻外交官,一个是出身外交官家庭的贵族。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胡适看到这一幕很高兴,就高高兴兴地在大使馆为这对新人举行了婚礼。

在国会图书馆里,有一张特别的结婚照——,是当时的驻美大使胡适和两对新人的合影。照片用英文标注,并翻译成中文。大意是:昨天,中国文化戏剧学会的影视明星弗吉尼亚张**,从剧中的女王变成了现实中的新娘。她嫁给了中国大使馆二秘尤先生,婚礼在美丽的“双橡庄园”举行。见证人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为婚礼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从左至右:中国驻英国大使胡适、新娘和尤。

有意思的是,胡适与新人结婚时,照片中的评论用了“旋风式恋爱”这个词,意思是“闪电恋爱”;在这里,可以说这两对情侣“一见钟情”,也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闪婚”。据胡适《胡适的日记》《我在纽约生病的时候,他们在纽约演戏,所以我经常和张女士见面,然后订婚》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在1938年12月到1939年3月他生病的时候,对纽约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订婚是在当年3月底完成的,婚礼在5月举行,既不令人不快,也不“闪电”。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就是“闪婚”。

胡适在美国娶了一对“闪婚”夫妇,可以说是异国恋的特殊见证。胡适或近代史研究者可以忽略这一点,因为这似乎与“历史观”无关。但这是胡适的真实生活。——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即使为了抗日战争去美国做艰苦的外交工作,他也愿意促成年轻人和年轻一代的美好婚姻。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取快乐。不得不说,这是胡适150多段婚姻中又一段美好的婚姻。这是《我的朋友胡适之》,在民国文化界经常被人称道。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 历史 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 文化 运动的领袖之一。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胡适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的资料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 留学 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 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方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村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鸱吻。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木牌,当代 书法 家沙孟海题。前进堂前摆设“身行万里半 天下 ,眼高四海空无人”,钱君陶书。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西部是胡适和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二兄)使用。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谱、海内外名士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片。后堂堂前挂胡适父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娣照片。堂上高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四字,为邑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朱亚云赠,民国三十一年”。当时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这四字意在勉励他衔命持节,不忘国威。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刻兰花,4块窗棂板刻花草题字,为墨模高手胡国宾作。其中有一幅题有“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故居还陈列有胡适各个时期的照片,胡适手书范缜《神灭论》立轴,张之洞赠胡铁花帽筒,胡铁花七星剑、诰命箱及从台湾带回的海螺。

 胡适的生平经历

少年时代

1905年,14岁的胡适来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他不懂上海话,所以初来乍到的他就被编到了最低的一班。有一天,国文老师在讲解“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古文时,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等到老师讲完后,胡适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讲桌前,低声对他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不是《左传》。”老师十分惊讶,把老花镜向上推了推,说:“对呀,我刚才是信口说错了。”他把胡适拉到身边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这位一身乡下打扮的学生,心里不由得暗暗惊叹。他又仔细询问了胡适读过哪些书,背了多少东西,会不会对对子,会不会写文章,胡适当即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完成后,老师更是惊呆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满纸文辞锦绣。于是,第二天就被升到优生班去了。

后来,胡适又转入澄衷学堂求学。在上海求学期间,他逐渐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在课余时间写出很多白话文章陆续发表于《竟业旬报》,不久被该报聘为编辑。15岁这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之后考入中国公学,两年后又转入中国新公学,并兼任英文教师。

留美机会

1910年,胡适赴京参加“夷款”留学考试。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目,上联是“孙行者”,这一题可难坏了许多考生,一个个抓耳挠腮答不出,胡适却轻松应对,高高兴兴地走出了考场。批卷的时候老师看到他答的对子是“胡适之”,不禁拍案惊艳。这次考试,虽然他的理科成绩很差,但他的 语文 成绩却是第一名,所以顺利过关,成为了一名官费留美生。

胡适与韦莲司

“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

胡适1910年9月份,即踏上了赴美的旅程。到美国留学后,遵从母亲“男女交际尤须留心”的叮嘱,有四年的时光不与女同学交往。可是在1914年6月的一次偶然机缘,他却认识了青 年画 家韦莲司**,并且成为与他交往48年的红颜知己。

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胡适与康奈尔大学教授亨利·韦莲司毗邻而居。或许是出于同校师生又毗邻而居的关系,胡适经常得到韦莲司夫人的关照,因此胡适与教授家的过从较多。1914年6月18日胡适应邀参加一个婚礼派对时,邂逅了教授的小女儿,从纽约归家探望父母的韦莲司。韦莲司比胡适大六岁,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一见如故,彼此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是个新女性的理想典范。认为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胡适在他的 日记 如此说道。在他们后来的“独处”时,“几近狂狷”的韦莲司,的确对胡适有过情不可遏,动手动脚,欲行不轨的举动。这可吓坏了胡适,连忙将他已订婚的消息告诉给韦莲司。事后韦莲司给胡适写信时还埋怨他不够开通,不懂风情。哪里是胡适不懂风情,他是真心爱着韦莲司的,他们之所以未能如愿,其因由一是母亲的叮嘱限制了他的勇气;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

此后,身处异地的胡适与韦莲司,就借助于通信来互传情谊。从他们相识到1917年胡适回国前,他们通信不下百余封。起初,胡适写给韦莲司的信,多是表达他对韦莲司的敬慕和感谢她的帮助;到1917年行将分别时,他才鼓起勇气,给韦莲司写信,述说了他曾“企盼他们能举行婚礼”的愿望和不得不遵从母命的难处。胡适结婚后,他与韦莲司有几年没有联系。直到1923年韦莲司失恋以后,心情沮丧,才想起给她留有美好印象的异国蓝颜知己胡适,于是就给胡适写了封信,述说了他们别后的情况。胡适当即给她写了回信,表示希望旧情复燃,有机会重温“年轻的日子”。此后的几十年,胡适重任在身,无力分身呵护韦莲司。他们像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那样,将鱼雁的往还作为延续感情联系的纽带。1958年夏天,韦莲司为 祝贺 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特意定做了一套银质餐具作为赠礼。后来,他们垂垂老矣,但是每年都写信问候,相互慰藉。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后,韦莲司也没有嫁人,一直独守着她与胡适的那段感情。

 胡适的感情生活

胡适与曹诚英,牵心动魄的爱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

曹诚英,乳名行娟,又名曹佩声,1902年生于安徽绩溪。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是胡适异母三哥的妻子。她父亲生前将她与邻村的富户指腹为婚,17岁时嫁给这家富户的公子胡冠英。婚后,曹诚英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但因曹诚英结婚后三年仍无身孕,胡冠英在母亲的安排下纳一小妾。为此,接受了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曹诚英愤而提出离婚。

胡适对这位比自己小11岁的伴娘很有好感,曹诚英也很景仰大名鼎鼎的年轻学者胡适。此后,他们开始通信,曹诚英给胡适写信,请求胡适指导她写诗和修改诗作。1921年在杭州女师读书的安徽籍学生拟编辑《安徽旅杭学会报》,曹诚英自报奋勇,请著名教授胡适为她们编辑的写发刊词。胡适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已经离婚的小表妹曹诚英。在会议结束后,便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房住下。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平,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只有委曲求全,不敢再提离婚之事。曹诚英也只好将她与胡适的爱情结晶堕胎。

1934年曹诚英的一篇学术 论文 发表在美国的学术期刊上,胡适很高兴,就推荐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曹诚英去美国时,胡适还特地给韦莲司写信,请她多多关照她的小表妹曹诚英。韦莲司也的确尽到了呵护、照顾的责任。1936年胡适到绮色佳看望韦莲司时,事先写信给韦莲司,要她不必在他到来时,让曹诚英来她家住,并说他与曹诚英并不很熟悉。不料痴心恋着胡适的曹诚英没见到胡适,竟因相思闹了场大病。后来韦莲司发现了胡适与曹诚英的暧昧关系,并不恼怒,反而更加体贴入微地关照曹诚英。

1937年曹诚英取得硕士回国,在安徽大学任教授。而恰在此时,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国大使。曹诚英感到她与胡适的恋情无以为继,也就不再抱有幻想。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大学讲授,曹诚英还算满意。不料江冬秀从中作梗,拆散了这桩婚姻。曹诚英因此悲观绝望,就想到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出家。她的哥哥知道后劝阻了她。此后的几年间,胡适与曹诚英通过朋友中介沟通消息和传递诗歌,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徽州饼,请来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曹诚英作陪,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当时曹诚英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还是追随蒋介石到了台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77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