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婚丨《芈月传》中的婚礼,你看懂了么

汉婚丨《芈月传》中的婚礼,你看懂了么,第1张

芈月传的婚礼借鉴了一些先秦婚礼文化,但是细节与历史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先来看,那场8分钟左右的先秦婚礼。片中秦王迎娶嫡公主芈姝的婚礼仪式虽没有明确指明,但秦国在春秋战国也是尊周礼而行,可以理解为是一场典型的周制礼仪体系婚礼。虽然有很多学者认为秦废前朝礼法,不尊周礼,但这也只是采纳了很多史籍所载的一家之言。礼崩乐坏的大时代下,各国对周礼的执行都各有不同,但大方向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就婚礼细节来说,是近年来影视作品中难得的精彩之作。(没有说服装,剧中服饰糟糕透顶,连个初接触汉服的都能看出来)当然大秦不是说其中的礼仪细节就不存在问题了,相反,对比严谨的史料。在超越以往影视作品用心程度的同时,仪式一开始,漏洞就伴随着丰富的细节出现了。

进场趋礼:婚礼一开场大家就被芈姝一步一动的趋礼吸引了,其实在古代趋一般指的是小步快走,确实是古代具体礼仪的一个组成,但新婚中女子用这个样式的趋确实是没有记载的。如果说既然没有记载,为何影片刻意加上这样一个动作。大秦认为作为影视作品的镜头效果,是唯一的解释,不然正常走动入场不足以显示仪式的节奏感,真的按照趋的意思,让闵姝闵月一干人等快步上前,这着急出嫁的意思也对不上贵族婚礼的庄重性,因此这个细节漏洞也算是权宜的结果吧。至少我们知道了在隆重的礼仪场合有趋这个环节的存在。

见面揖礼:肯定有人会问,为何芈姝走到秦惠文王前,是大王先向芈姝行礼,而非芈姝先行礼?《礼记·昏义》中说:“妇至,婿揖妇以入”,所以明白了吧,这是婚礼中的礼节,是要新夫先向新妇行礼,再入房完成仪式的。至于拜礼?您威武,让秦王下跪拜一下?想想也不可能,贵族大婚迎新肯定是用不到的。

错加却扇:大秦十分怀疑,这片子的礼仪指导是不是从汉服同袍早年的婚礼资料总结中查找的内容?因为如果说婚礼流程雷同,那可能是因为我们同袍是从史料找寻的当代汉婚资料,礼仪指导也是从史料找寻的当代汉婚资料。但却扇不可能出现在先秦史料中,这是早年汉式婚礼实践的一些错误内容,却扇的历史只存在于两晋隋唐这个不长的阶段中。而且先秦的扇子,从出图文物看,都是菜刀形状,这还是得益战国之后一百多年的马王堆汉墓文物。却扇也不好看呀。虽然羽毛扇文献里可以追溯到舜帝,但神话是靠不住的。还有红盖头,虽然有很多说法能给你追到女娲伏羲兄妹成婚,但后世的牵强意味更浓。因为红盖头联想遮面,因为遮面而找扇子,这个逻辑很荒唐。

入席洗手:周制婚礼的重头戏,用今天大众的理解来说就是一个字——吃!吃饭都知道要先洗手,何况程序严谨的礼仪场合。与把体臭当成身体健康的欧洲中世纪不同,中国可以把卫生整洁写进礼仪教程的,所以礼仪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沃盥,也就是洗手。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道具倒水的是匜,接水的是盘,有很多同袍在今天为自己筹备汉式婚礼的时候,喜欢直接上喷水鱼洗,但这里大秦要提个醒,那东西可是唐宋才出现的。在这个细节上这部电视剧有心了。

同牢共食:前文说了,周制婚礼的重头戏是吃,那吃什么那?吃多少?应该说片中已经十分接近历史的真实面目了,完整的婚礼馔食包括肺、鱼、肉腊、酱、醢(肉酱)、菹(腌菜)、湆、黍稷(小米饭)。对比影片,还是少了几样,最不应该少的是肺,这是礼仪过程重要的环节。

至于要三饭礼成,两爵一卺,就多理解吧,毕竟咱们办汉式婚礼也不是满打满算做全了的呀。

在今天大家常见的汉式婚礼中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简化流程,就是同牢用四样食品。肺,肉,酱,饭。

肺的含义在于婚礼中祭这个环节,其实就是扔给天先尝尝的意思,至于为什么用肺,大秦也真没有过硬的解释,就是这样写的,在参考文献里。如果说一定要解释,那就是大秦自己胡诌的一段了,因为肺腑是气息吐纳要害之所,祭礼用肺,代表,凝结天地灵气,以表礼仪郑重。这套词也算姑且适用,这和剧中很多礼仪处理是相同的,也算是礼仪适用型。

肉,字面理解同牢就可以理解为一起吃肉,婚礼中的解释很多同袍写出了同席的内涵,好东西一起分享的内涵。都有一定的道理。总之中国在喝酒吃肉上,先秦乃至整个古代社会,都是有很多礼仪制度的,越往前,讲究越多。商纣王也不过是嘴馋多吃了几块肉,就落了话把儿,被鄙视了几千年。

酱是饮食中的调味品,但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先秦的酱不仅仅是调味品,更是可以做菜肴使用,片中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咂酱的环节。大秦觉得其实有些多余了,同牢礼中的关键点不在于这个细节,开吃以后,不会每个步骤都喊一句,怎么吃。姑且理解又是一个强调视觉效果的细节吧。不久前有场婚礼中有位研究历史的学者反对用醢,说是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两个意思的顺序。醢是指肉酱,所以引申为醢刑。而不是反过来因为有醢刑,把肉酱称为醢。这点很多喜欢文献考据的朋友要注意了,对一些记载要多方位分析,不能听风就是雨的。

饭,在片中也有特别的描写——食黍,注意这里吃饭不用餐具,用手抓!没错先秦饮食就是这样的,用手直接抓。这也是这部片子中难得的细节所在。

合卺共饮:“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其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的仪式。片中也有详细的描写,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出土文物的现实,在贵族中大量存在着做工精美的玉制,漆器合卺杯,有一种观点认为,葫芦是最早期贵族及后来平民使用的,在经济工艺技术发展以后,贵族婚礼就使用合卺杯了。大家也可以见仁见智权当参考。

场景布置:应该说这部电视剧在场景布置中,把以前影视作品常见的穿越习惯控制在了春秋战国和两汉的范围里了,已经算是用心了。包括大量马王堆的云气纹屏风,汉代铜灯等,婚礼现场的连枝灯还是很典型的战国代照明器具。对我们自己做汉式婚礼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大秦挑挑拣拣这样多内容当然不是为了吐糟这部片子有多糟糕,也不是洗白它有多严谨,仅仅是就事论事的从片中这场还算用心的先秦婚礼中去找寻一些对我们实践汉式婚礼有所帮助的内容和亮点。其实影片面对的要求和我们今天汉式婚礼面对的要求有很多共同之处,电视剧不是文化教学片,我们的汉式婚礼也不是。所以都是要在参照文献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调整。

汉式婚礼也远不是刚刚出现时的新奇,另类了,这部电视剧如此重视一个过场的婚礼,也是在侧面印证这些年汉文化的发展。如果能通影片引发更多人对汉式婚礼的兴趣,继而找寻华夏婚礼的本源,那才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汉式婚礼更多的信息,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期望自己的婚礼也用汉式婚礼去诠解。大秦都愿意作为朋友去结交。因为大秦认为婚礼本身也是最适合承载今天汉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影片看过了,有心人会主动找寻背后的文化故事。

大秦十分摒弃今天汉婚实践中,很多机构个人不学无术的做法,《芈月传》服饰天马行空,不堪入目,但在礼仪上还是让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用心(礼仪指导和服装是两个班子,我是否应特别赞一个礼仪,吐糟一下服装?)。

反倒是很多汉婚作品粗制滥造,脱离文化底蕴。如什么汉唐婚礼概念,新中式婚礼概念,中国风婚礼概念,资深中国婚礼文化培训等。汉婚文化兴起于汉服文化,很多后来者不了解背后内涵就直接摘果子已是取巧,再不学无术鱼目混珠就更是不该了。

这也是大秦借着这部影片啰嗦了一些自己想法,意欲结交些新朋友一起探讨发展汉婚的原因。 

芈姝是什么样的人?

答:芈姝在芈月传中的出场年纪是七岁到四十多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的外貌美艳,如桃花般灿烂得意。她从小就喜欢打扮,能分辨几十种衣料纹饰,衣服偏桃红,朱红以及大红饰金色。因过于娇惯讲究吃穿,从奢靡的楚国到艰苦的秦国而处处不适应,也招致周围人的反感。她性格骄傲但没有心机和城府,耳根子软,容易轻信和受挑拨。她心里有优越感的时候会出示善意,然而当她心情不好就容易迁怒于人。虽然有良好的教育却不擅算计人心,容易把自己陷入困境。芈姝是楚威后所生的嫡女,后为秦惠文王后,芈月同父异母的姐姐,也是芈月从小到大的对手和情敌。她曾经是芈月所羡慕的对象,因为她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宠爱备至的母亲,这些都是芈月所没有的。

她易为善也易为恶,在秦宫岁月中,她和芈月分分合合,既有相互扶持也曾三番五次要至芈月于死地。她自恃聪明,被赢驷很容易就掌控和利用了她的感情,她与魏琰宫斗中处处失败,芈月处处帮她却让她更加嫉恨。她曾深爱赢驷却因为自己的举止失措而失宠,最后她的爱只能归于对儿子的无尽溺爱,但对母族楚国的偏袒又让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而先后被丈夫和儿子无视。

本来应该相扶相帮的两姐妹,却因为芈月得到赢驷的宠爱芈姝视芈月为大敌。这一切让她渐渐变得扭曲,使得她一次次用尽极狠毒的手段欲致芈月母子于死地。芈姝在秦惠文王死后,当着芈月的面烧毁了对芈月儿子嬴稷的册封遗诏。

芈姝也和她母亲一样溺爱儿子秦武王嬴荡,令得嬴荡荒唐到举鼎压死。她又为了保护幼子登基,与儿媳秦武后魏颐各引母国的兵马,展开长达三年的内战,令得秦国几近毁灭。最终她败给芈月,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姐妹恩怨。

惠后芈姝活了78岁。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芈姝是小说、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反二号、主要人物之一,在电视剧中由著名演员刘涛扮演。是楚威王的嫡公主,出身高贵,母后便是人人敬畏的楚威后。前期与妹妹芈月交好,后期因芈月生下皇子公子稷而与其决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79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