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六是什么节?

农历六月六是什么节?,第1张

农历6月6日是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1六月六日是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生活区域不同,节日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部分布依地区庆祝六月初六,称为六月六。

2端午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举行。与其他地方划龙舟不同,湖阳的端午节纪念治水英雄大禹诞辰,祭祀龙王,远早于纪念屈原。

3在湖阳,六月有一个六的水头电压。农历五月是汛期,经常下雨。上游放水的时候涨的很快,6月份水位就会下降,也就是所谓的水头电压。这意味着今年最危险的汛期已经过去。

也恰逢6月6日,治水英雄大禹的生日。所以在这一天,为了感谢龙王和大禹两位大神的保佑,祈求来年丰收,六月六日端午节无灾。

按下列仪轨去做:

1、摆香案,神佛菩萨像居中,前面摆五供(香炉1具居中,插三枝香;左右2花瓶,插鲜花三枝或五枝,以单数为宜;左右烛台一对,插红蜡烛。合称“五供”)。

2、五供前面摆五谷(五种颜色的谷物,如大米、黑豆、绿豆、黄豆、花生等)、五果(五色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梨子等),三杯清茶(若不信佛也可用酒代替,但最好用茶)等,切记不可以放荤腥,否则有损神佛福德(因为成神则“不食人间烟火之物”)、也损害自己的福报。

3、上三支香;平捧胸口,香头朝上。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香冒烟那一端高过头顶;

4、念敬香文(不懂就用大白话说自己的目的,譬如:恭请山神照顾我的先人某某某之类);如有敬香文,念完后上前一步,拈着纸张一角在香上点燃,绕着中间那个香头顺时针三圈,等到火苗快烧到手了,就丢到香炉里(小心别把香燃着了)。

5、献花(从祭祀品里捧过来),平捧胸口,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花束高过头顶(然后放回原处);

6、献果(从祭祀品里捧过来),平捧胸口,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果盘高过头顶(这个动作容易让水果滚落,对神佛不够敬重,所以我们一般提前用双面胶或透明胶带粘好)。(然后放回原处)。

7、献茶(酒)(从祭祀品里捧过来):茶(酒)盘平捧胸口,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茶(酒)盘高过头顶。然后右手端起盘子,左手在中间一杯用左手大拇指对住中指,沾茶(酒)上中下三弹指,第一指弹向天空,心里默念“供养一切天神”;第二指弹向地面,心里默念“供养一切地仙”;第三指弹向前方居中,心里默念“供养一切生灵”,然后端起来由左向右均匀的洒在地上成一个圆弧,在这个过程中默念你要敬的人或神,如“某某山神请享用吧!”或“某某亲人请享用吧!”,如此重复左手边、右手边那一杯茶(酒)。(然后放回原处)

8、再三拜。大功告成,不能说“完”或“结束”,不吉利,只能说“礼成”。

9、如果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专门负责递香、递果、递花、递酒递茶的,顺带唱赞的,最为恭敬,这个人就叫“香仪”(所谓唱赞,就像看**那太监高喊“皇上驾到~~~”,最后一个字要顶调喊出带余音,受过训练的人喊得非常好听),根据习俗,必须是男人,女性只能是童女(没有来月经的女孩子)

2017-02-25 用最浅白的口语,为你说最复杂的佛教

关注

按下列仪轨去做:1、摆香案,神佛菩萨像居中,前面摆五供(香炉1具居中,插三枝香;左右2花瓶,插鲜花三枝或五枝,以单数为宜;左右烛台一对,插红蜡烛。合称“五供”)。2、五供前面摆五谷(五种颜色的谷物,如大米、黑豆、绿豆、黄豆、花生等)、五果(五色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梨子等),三杯清茶(若不信佛也可用酒代替,但最好用茶)等,切记不可以放荤腥,否则有损神佛福德(因为成神则“不食人间烟火之物”)、也损害自己的福报。3、上三支香;平捧胸口,香头朝上。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香冒烟那一端高过头顶;4、念敬香文(不懂就用大白话说自己的目的,譬如:恭请山神照顾我的先人某某某之类);如有敬香文,念完后上前一步,拈着纸张一角在香上点燃,绕着中间那个香头顺时针三圈,等到火苗快烧到手了,就丢到香炉里(小心别把香燃着了)。5、献花(从祭祀品里捧过来),平捧胸口,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花束高过头顶(然后放回原处);6、献果(从祭祀品里捧过来),平捧胸口,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果盘高过头顶(这个动作容易让水果滚落,对神佛不够敬重,所以我们一般提前用双面胶或透明胶带粘好)。(然后放回原处)。7、献茶(酒)(从祭祀品里捧过来):茶(酒)盘平捧胸口,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手抬起来,使茶(酒)盘高过头顶。然后右手端起盘子,左手在中间一杯用左手大拇指对住中指,沾茶(酒)上中下三弹指,第一指弹向天空,心里默念“供养一切天神”;第二指弹向地面,心里默念“供养一切地仙”;第三指弹向前方居中,心里默念“供养一切生灵”,然后端起来由左向右均匀的洒在地上成一个圆弧,在这个过程中默念你要敬的人或神,如“某某山神请享用吧!”或“某某亲人请享用吧!”,如此重复左手边、右手边那一杯茶(酒)。(然后放回原处)8、再三拜。大功告成,不能说“完”或“结束”,不吉利,只能说“礼成”。9、如果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专门负责递香、递果、递花、递酒递茶的,顺带唱赞的,最为恭敬,这个人就叫“香仪”(所谓唱赞,就像看**那太监高喊“皇上驾到~~~”,最后一个字要顶调喊出带余音,受过训练的人喊得非常好听),根据习俗,必须是男人,女性只能是童女(没有来月经的女孩子)

小时的夏天,每次放假不久,总能喝到美味的羊汤。对吃肉也很难得的年代来说,这已是极品美味了。

再大些,就能看到隔壁的邻居几家一起,宰羊熬汤,当美味的羊汤出锅,每家端着满满的一大盆回家。浓烈的羊汤味席卷着味蕾,撒上香菜,加一点黑胡椒粉,极品的美味。

这时候才知道这天是山神爷的生日,六月六杀羊敬山神。

我们村后面就是一片山,靠山吃山,也有些人家靠开采石头为生。所以敬山神也是一件大事。

而年少的我喝上一碗美味的羊汤同样是件大事。

如今离家许久,六月六的这碗羊汤深埋在记忆里,久久不散。不知道现在村里还有没有这习惯了,常驻的老人家还还有这兴致吗?

突然想起这些久远的事情,是年纪越大,小时候的记忆越清晰吗?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1 朝鲜族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一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2 侗族 节日因地而异,多数地区过去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须剃发,无论男女均须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可吃鱼虾。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3 俄罗斯族 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族人隆重的民族节日,均来源于宗教。

4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的节庆不多,主要有一年或三年举行的氏族 、萨满每年春季的祭神仪式和春节。

5 高山族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6 哈尼族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7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和 尔族一样,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8 汉族 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9 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夜等节日。

10 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11 蒙古族 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 祭俄博、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蒙古族成吉思汗纪念日。

12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13 土家族 土家族过的节日很多,凡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同欢共乐,而自己的主要节日有下列几种: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14 尔族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 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尔族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15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 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16 瑶族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大大小小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

17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一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新中国成立以来,更为藏族的节庆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都是。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18 壮族 壮族节日很多,其中一些节日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节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 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 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布依族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 个月几乎川月有节日。除与当地 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 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 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 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

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

贵州少布依族节日吃些什么 一、过节主要食物是花糯米饭

布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二、饮食情况简介: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三、布依族特色饮食

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有什么习俗? 布依族生活习俗 一、布依族的居住环境

布依族村寨,多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背山面水,林木掩映,大田大坝,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布依族建村建寨,除选择自然美外,还具有在村里村外、房前屋后栽花果、种竹木的好传统,尤其喜欢种银杏树――白果树,几乎每个村寨都有几棵上千年的白果树,被誉为“村树”、“神树”。

布依族自古以来是聚族、聚姓而居,即一个村寨几十户、上百户几乎都是一族一姓,同宗。异族、异姓而居的情况极少。如石头乡博旺、大岩、大寨、大林的王姓;双流乡杨柳庄的黄姓;禾丰乡水头寨、王姑、石头坡的罗姓;王车的陈姓;典寨的程姓;龙广乡马家坪、下坝、香树、穿洞的姚姓;河湾一带的陈姓;哨上乡高枧的蒙姓;坝子乡大寨的张姓;新寨、苗寨的罗姓;杉木冲、顶卡的莫姓;水口乡拐广的韦姓;林坡的陆姓;翁昭乡班家院的班姓等等,莫不如此。

二、布依族的住房建筑

布依族住房一般坐北朝南,光线好,日照长,基础石和阶坝用细钻青石砌铺,细致、平整,刻以花木、鸟类图案,或福、禄、寿、喜字样。

布依族古建筑为“干栏式”木房,分上下两层,人住其上,畜关其下。楼上过道四周以“车木”装饰,形立式或格式,亦雕以花鸟图案。

现代布依族住房有木板房,砖木结构,钢筋水泥材料建筑,有平房,也有楼房。住房和厩房分建,一般由正房,厢房组合而成,正房立于中央,一般为三间、五间,大者为七间、九间,择单忌双,讲究对称。正房两侧配以厢房或畜厩,形“三合院”,家境富余的人家,正面还砌砖墙,或垒石墙,筑土墙,加配“朝门”,形“四合院”。

正房中间称“堂屋”,其三分之一处隔一壁设“神龛”,贴祖宗牌位,逢年过节在此祭祖。“堂屋”不住人,禁置脏秽物件,不准在堂屋内吐痰,更衣,平时不开大门。“堂屋”外各间均隔为两室,称“内室”和“外室”,“内室”供家人住,“外室”接待客人,或设火堂,因此也叫“客房”,厢房楼上常年备有客铺,专供客人住宿。

布依族的生活习俗及礼仪

一、饮食

开阳县布依族地区盛产水稻,故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方大米、苞谷兼半。有小米、高梁、红薯、洋芋、乔麦等副食作物。

布依族以糯米、糯食为珍品,过年过节要打上百斤、甚至两三百斤糯米粑,做上百斤的“涝糟酒”,还制作糯米面、粑颗、粑片、米花、炒米等,常年备用,送礼也以糯米制品为贵重。喜饮自作的米酒或苞谷酒,此酒度低而不淡,味醇香,性长,除历史上个别时期外,家家常年酿酒,盛以坛、饮以碗。

饮食方式和习惯与汉族大同小异,唯善用“火锅”,喜食狗肉;家中来贵客,即使有菜有肉,也要宰一只鸡,以示尊重。各色干菜、酸菜、泡菜等,其色、香、味别具一格。

布依族的6月6是什么节日?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

布依族的端午节习俗 荔波县城关一带有近二万人,居民百分之八十为布依族,他们都自称祖先在江西。布依语中没有“端午节”这个词,布依人称端午节为“哈尼哈”(五月五)。端午的习俗是随他们的祖先从江西迁徒到樟江河畔的。交通的闭塞和年代的湮久,祖先从汉族地区带来端午节,逐渐烙上布依人的印记,使这个节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据荔波县志载,早在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建荔波州不久,荔波城关的布依人便有了端午登高的习俗。参加这一活动的,多是青少年。一大早,青少年便带上“背崽粽”,成群结队爬上县城北门外的玉屏山,在坡顶玩耍戏嬉,赏景吃粽子。兴尽而返时,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马,骑在“马”上呐喊着,从坡顶滑到坡脚,俗称“梭草坡”。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古时布依人不堪官府压榨,端午节这天秘聚玉屏山顶,共谋起义。粽子是带上山充饥的食品。后来秘密不慎泄露,官兵围剿,情急之中,布依人机智地梭草坡逃了。为了纪念起义,以后每逢端午节,布依人都要爬玉屏山、梭草坡。习俗代代相沿,玉屏山便有了一个俗名――登高坡。然而,这个习俗流传到今天有了一些改变。如带粽子上坡不仅仅是充饥。老年人交代年青人如吃不完的粽子留在坡上敬山神,据说这样能保佑孩子平安。

布依人在端午节这天要在木楼上悬挂菖蒲和艾叶。这些都是长在河边的植物。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既未能在河里捞到屈原的遗体,便扯了河边的菖蒲艾叶回家。这寓寄了布依人睹物思人的质朴深情。然而,这个习俗慢慢也发生了变化。菖蒲艾叶在木楼上悬挂的地方,渐渐被固定在大门的两侧,仿佛守门神尉迟恭和秦琼一样。怀念屈原的初衷,演绎为驱邪、消毒和治病。布依人不仅悬挂菖蒲和艾叶,还在房子四周撒雄黄粉,饮雄黄酒。布依人认为,一年之中以端午节这天的药性最强,这一天治病效果也最好。因此,端午节草摊供别多,到医院看病的人也多。各家各户还熬草药,治“百草汤”,用药煮过的丝线为孩子缠手,并以丝线系药袋,挂在孩子胸前,名为系“长命缕”。

荔波城关一带的布依人,每年端午节都要在樟江上游杨家桥河段举行龙舟赛、舢板船赛和抢鸭子、抢彩球活动。抢鸭子和彩球,即将鸭子和彩球放在河中,由游泳健儿们追逐抢夺,鸭子谁得归谁,抢得彩球者受奖。这一习俗是否同纪念屈原有关,已经失考,但相传在宋元就已形成。彩球系用绸缎缝制,因浸水易沉,不易抢夺,后改用猪尿泡,染以红、黄、兰、绿、诸色,鼓气成球。

荔波布依族端午节的粽子名目繁多。有箬叶(俗称粽粑叶)包裹的,也有用其它植物叶包扎的。按形状来分,有三角粽、枕头粽、背崽粽、鸟兽粽等;按品种来分,有肉粽、菜粽、凉粽、饭豆粽、灰粽等。灰粽又有蕨草灰粽和糯米草灰粽。

凉粽又叫白粽,是在糯米里掺硼砂和少量食碱做成的。这种粽子质软,因为是冷吃,故名凉粽。羊耳艾粽,是在糯米中掺入野菜羊耳艾,故又名菜粽,这种粽含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毒功效。细腻可口,味道甘甜鲜美。

鸟兽粽有鸟粽、犬粽、豕粽等。是先包扎成多种形状的鸟兽,再灌充以糯米蒸制而成。各种粽子有不同的用途。三角粽一般比较小,是丢在河里喂鱼虾的;背崽粽,这种一大一小捆在一起的粽子,则做来给孩子们背上坡敬山神;枕头粽乃专门扎来敬赠给学堂里的先生的,所以这种粽子的两头还要用粽丝扎上花。

祭品有什么讲究

 祭品有什么讲究?祭品,顾名思义就是祭祀时用的物品。在民间我们选择祭品的时候也是具有一定讲究的,关于祭品各地的习俗也是有所不同的。为大家分享祭品有什么讲究。

祭品有什么讲究1

  (1)忌将人类不食用的东西用来祭祀神灵

 一般说来,凡是人们自己食用的肉类、谷类、水果、酒、油等,都可献祭给神灵。

 而 那些人们自己不食用的,多数也是禁忌献祭神灵的。汉族一些地区,民间一向禁食牛肉、 狗肉,以为牛、狗可以耕田、看门,是有功于人的,所以不忍食之。既然人都不吃,就更 不能来献给神灵了,否则,将构成不敬之罪。

 神灵方面,或许会怪罪人用自己不需要的食 物来搪塞神,或许会怪罪人对牛、狗的“忘恩负义”而惩罚之,所以人们不敢以牛肉、狗 肉为祭品。

  (2)忌祭祀雷神时肉中放盆

 苗族人祭雷神,煮硼肉时不准放盐,俗信以为,雷神是不吃盐的。

  (3)忌用荤食祭祀观音

 因为观音是素食的,所以彝族在敬观音时,供品一律要用素食,如果把猪肉、羊肉等 荤腥带进庙去,就被认为是亵渎观音的行为。

  (4)忌祭某畜神时用某畜类为祭品

 汉族自古有“六畜不相为用”的禁忌,即祭某畜神不用某畜类为祭品,如若祭马王不 用马。

 同理,祭谷神不用稷谷做祭品,恐其自食也。俗以为自食其类是不道德不仁义的, 人不为之,神亦不为之,故不以同类祀神亦是出于神不食者不以为祭品的原则而形成的祭 品禁忌。

  (5)忌新谷登场时用鸡祭天地先祖

 人们祭神是为了祈福,从这一心理出发,祭神的祭品又多有求吉避凶的讲究。

 比如湖 北一带,新谷登场,祭天地先祖,用鱼不用鸡,即是取“有余(鱼)无饥(鸡)”之意。

  (6)忌用有爪类野兽上供祭神

 鄂伦春族禁忌用有爪类野兽上供祭神,否则,以为神灵会抓坏人体,对祭者不吉。

  (7)忌不用完整的物品祭祀

 南方沿海一带,祀神禁忌把鱼打鳞去鳃,剪头去尾。俗以为,这样就不是全鱼了,神 灵会怪罪祭者不是全心全意。祭祀的供品讲究带皮、带鳞,即猪肉、鸡肉、鸭肉等一律要 带皮的,鲤鱼、鲫鱼等都是要带鳞的。

 而那些无皮无鳞的如鳗鱼、鳝鱼等是不能做祭品用 的。鳝鱼不能做祭品,还有一条原因,是因为它的尾巴是渐渐小下去的尖尾巴,民间又称 之为“绝尾巴”。“绝尾巴”意味着“绝后”,所以拜炝时是绝不可以用鳝鱼做祭品的,以免 绝嗣。

  (8)忌用带“豆”字的菜做祭品

 江苏一带,清明、七月半祭祖时,祭品用荤素均可,但禁用带“豆”字的菜做祭品, 如绿豆芽、蚕豆瓣等。因“豆”与“斗”谐音,恐以此祭祖,会招致后代子孙争斗不休的 厄运。

 豆类食品中,唯有豆腐是常用来做供菜的。因“腐”与“富”、“福”谐音,是福星 高照的征兆,所以不忌。

  (9)忌用苦瓜和冬瓜做祭品

 苦瓜和冬瓜,南方一些地区也禁忌用来祭神。

 因为苦瓜味苦,俗以为用苦瓜祭神,会 带来贫苦。冬瓜菜汤清淡,用来祭神,也嫌敬意不够,恐会招惹神灵生气,使祭者生活变 得清淡而无油水了。

  (10)忌用茄子祭祀

 有的地方称茄子为“吊杀鬼”,称吊死者为“生茄子病死的”,所以禁忌用茄子祭祀, 唯恐惹恼了神灵。

  (11)忌拜飨的菜肴数是五样和四样

 拜飨的菜肴一般都是八样或六样,俗忌用五样和四样。因这样的话,人们吃了会呆笨的。

  (12)忌将祭祀的供品带出祭地

 许多民族祭祀的供品要在祭地吃完,禁忌带出祭地。

 如白族祭地基神,吉林一带祭马 神,哈尼族祭寨神等等都是如此。萨满跳大神祭祀时要杀猪招待来宾。猪肉煮熟后要尽量吃光。吃肉时必须在炕上,而不能在桌上。剩下的送给外人,送不出去的要扔掉。

 拿到室 外的肉和骨头不能再拿进来。

  (13)忌敬山神时将供品全部吃完

 普米族祭山神时,先敬山神,然后把食物平均分给每一个祭祀者吃。但通常不能全吃 完,以为神饭是神灵留给人们吃的,来祭山神的人要把神饭带回家去,分给家里的人吃。

 据说吃了神饭,大人不会受风冷,不会得病痛,娃娃长得更聪明、健壮。

  (14)忌将祭猎神的祭品给别人吃

 傈僳族祭猎神的祭品不能给别人吃,一定要由猎人自己吃掉,否则,自己便打不着野 兽了。

  (15)忌幼女食用祭祀糖果

 汉族人祭灶,祭祀糖果,禁幼女食用。

  (16)忌买卖专门用来做祭品的东西

 有些专门用来做祭品的东西,是禁忌买卖的。如:达斡尔族专门用来祭祀的猪、牛等, 是不能卖掉的;佤族禁忌买卖鸡蛋,他们自己也不吃,因为鸡蛋是用来祭鬼的祭品。

祭品有什么讲究2

  祭奠老人供品的讲究

 一般常规,需要三荤-猪肉、家禽肉、全鱼,三素-青菜底盖面用豆腐、百叶、豆芽,还要六属盏酒六盅饭六双筷分列三面,正面点上香烛,在香烛两边可以安置一些水果和糕点,至少供一支或者二支香的时间,同时酒过三巡后,香点快完时,拜告先人,祭奠完毕,然后化锡箔或者纸钱。

 供桌上摆放的`包括两类:一香烛和供品。位置是,供品在内,香烛在外。这主要为了方便亲友上香。供品数量要求:摆放供品是有要求的,对数的要求有规定,即应该是三或三的倍数。但不能是双数。

  1、祭祀时间再上午9点到下午15点之间

 不要太早或太晚去墓地。10月的第一天,黎明相对较晚,但太阳落山较早,上午9点到下午15点这段时间,是阳气比较强的一天,会加强自己的阳气。

  2、最好穿带有红色的服装

 在去墓地之前,最好准备好衣服,比如红色内衣,红色袜子,或者一顶红色的帽子。坟上的阴影很重,尤其是在10月1日这样的日子。遵循红色的规则来避邪。身上穿红色有助于安全。

  3、身体虚弱佩戴护身符

 命理薄弱的人,最好不要独自去墓地,最好请繁华人士陪伴。特别是需要埋、移坟的时候,最好提前有一些防护措施。

祭品有什么讲究3

  祭祀用品清单

  1、香

 香料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农时代,早有采集植物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当时人类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已很重视,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时,同时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芬芳四溢而达到完美的宗教境界。因此,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祭祀、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后来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

  2、蜡烛

 点蜡烛有祈福的作用,希望点燃蜡烛的烛光,能给祈福者带来光明,带来希望。让光明能给祈福者与勇气,让光明能给祈福者照亮前进的路程。而且火是自古以来驱凶辟邪的选择,也是恒久力量的象征。可以表达出人们即使面临了重大灾难,意志也不会被击跨,以顽强的毅力和信心战胜困难。同样为死难者哀悼和纪念都燃蜡烛,照亮未知世界,让死难者也感受到我们与他们同在。

  3、纸钱

 古时候的人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纸钱就是阴间所通行的货币,为了让死去的亲人能在阴间少遭些罪,心诚的人们便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过上好日子。

 烧纸虽然是民俗文化,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很多地区现在都是禁止烧纸的,大家可以用别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4、鲜花

 鲜花可能是最文明环保的祭祀用品了,祭祀用的鲜花主要有康乃馨、马蹄莲、勿忘我等,还有用纸和鲜花扎成的花圈,塑料做的假花等,花圈在我国一般是用来祭奠,但是在日韩还有用来庆祝婚礼或开业等的花圈,大家一定要注重文化差异哦。

  5、贡品

 贡品文化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一般有糕点、水果和清水,也可以摆上逝者生前最喜欢的食物和饮料或者带一些小酒,放上逝者最喜欢的音乐等等

  6、扫帚

 扫墓可不能没有最重要的扫把,用来清理墓碑旁的脏东西,让墓碑整洁干净,也能表达我们对亲人的重视和思念。

  1、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此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把身体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干干净净。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尝芳醇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帐篷里时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沐浴节这七天中,人们不仅天天来到河边沐浴,还要把家里所有的被褥统统清洗干净,所以沐浴节既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彻底的、群众性的卫生活动。

  2、望果节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是藏语译音,“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意为“绕地头转圈”。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帮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解放前,藏族是在“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过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现象,关于它的 来历、仪式、地或性特色 多姿多彩。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确保粮食丰收向本教教主请教。教主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望果”节历时一至三天,于秋收前择吉日举行。每年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节日盛装,有的打着彩旗,有的抬着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丰收塔上系着洁白的“哈达”,举着标语,有的敲锣打鼓,唱着歌曲和藏戏,有的抬着毛主席像,绕地头转圈,绕圈后,人们携带帐篷,青稞酒,一边说古道今,一边狂欢畅饮,有的还举办传统的赛马、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和歌舞、藏戏比赛。商业部门也组织物资交流,供应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货,收购土特产品。望果节过后,开始了紧张的秋收播种。

  3、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4、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5、黄龙寺庙会

 黄龙寺庙会是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座落在阿坝州松潘县岷山南麓丛山中的黄龙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宝项,因山顶上的清泉带着钙质飞腾而下,铺满了一条乳**、犹如一条黄龙飞腾而下的自然奇景,镶嵌着3400多个大小彩地,它们相互连接、五彩交辉。后人建寺,以庙会吸引邻近省、州、县信众朝拜,逐渐形成民俗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起,各地游人或骑马,乘车或徒步,带上炊具、帐篷来到这里旅游。集会上,人们不但要观赏黄龙寺的风光,而且举行藏戏表演、民歌对唱;青年壮士们,还要进行摔跤、射箭等活动。六月十五是节日的高潮,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年轻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6、牧民节

 阿坝州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下月初举行,节期一般为一周。节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在太阳快下山时,将垃圾向西边倒去,意在让太阳的火焰将一切不祥之物烧化。然后,各家准备好青稞酒、酸奶等节日食品。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争背吉祥水。然后,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脸洗手,用洗净的手烧柏香,祈求水草丰盛、牛羊兴旺。接着,全家围坐一起欢宴。节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赛摔跤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出村外。三天后,人们开始走村串户,相互祝贺节日快乐。每天夜晚,人们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载歌载舞。

  7、俄喜节

 为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79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