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的时候一般吹的唢呐歌曲名字:《十跪父》、《母重恩》、《千张纸》,《哭七关》,《苏武牧羊》,《烟花叹》、《父亲》、《母亲》、《长相依百》、《前缘》、《百鸟朝凤》、《一枝花》、《哭五更》、《哭皇天》、《青天歌》、《哭别曲》、《大佛调》、《汉吹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老人活过周岁72岁,也会吹奏《猪八戒背媳妇》、《小放牛》等欢快曲调。
扩展资料:
传统唢呐及其应用
传统唢呐的按孔则是椭圆形,采用七孔律
1、宫廷乐:包括以仪式为主的雅乐以及用于军队或表达皇帝气势用的鼓吹乐之中。
2、戏曲伴奏:中国北方、西南方的剧种为然伴奏中都会用到唢呐,京剧中也有少数的戏会用到唢呐。
3、鼓吹乐、吹打乐等器乐演出:鼓吹乐指以唢呐等管乐为主奏,打击乐伴奏的演出方式,最有名的乐种是山东鼓吹;吹打乐为吹管乐器与打击乐器一同的演出,比较有名的乐种如像是十番锣鼓、浙东锣鼓等。这类器乐的演出多在各种节庆或地方集市时出现。
4、歌舞乐:用于民间歌舞的伴奏,例如南方的采茶歌舞、北方的秧歌。常用在节庆及丰收等场合。
5、其他类型器乐曲:如潮州音乐、北管音乐,客家汉乐、广东音乐等。
6、婚丧喜庆:婚嫁迎娶、超渡法事时伴奏之用。
在农村有很多非常奇怪的习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儿难以理解,但是却一直传承了下去,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的风俗习惯吧,就像在农村过丧事一样,那家过丧事都需要提前去请那些吹唢呐的“乐人”,然后从丧事开始一直吹到丧事结束,期间的话也会休息,一阵一阵的。
可能现在有某些的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过丧事是要去奏乐呢?这不是对死者的不敬吗?其实不是这样子的,过丧事请来的人,他们吹的节奏大都是固定的,简称丧乐。
我觉得在中国的某些地区,对这些特定的“乐人”起的一个名称非常的贴切,他们叫做吹鬼子,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说他们也是乐队演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吧,但是跟正宗的乐队对比起来,其实收入低的可怜而且地位比较低,所以人们笑称他们“穷得像鬼一样”,其实呀,鬼子这个词是由一个同音词演变而来的,就是古代所谓的龟兹,并不是一个讽刺人的称呼。
他们所奏的乐曲是为了送别离去的人,而且现在在农村一直在流行着这个送别方式,这可能也是孝心体现的一部分吧,从始至终。
然后到了婚事就不一样,婚事一般弹奏的都是比较欢快的音乐,而且呃,现在,现在有条件的家庭会请来所谓的驻唱歌手,其实是一些收费比较低的歌手,然后搭建一个台子在上面唱跳,看起来极其的没有意思,反正我觉得像这种固定的传统习俗吧,近些年是不会消失的,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吧。
乐队和唢呐的区别如下
农村结婚乐队一般是以传统民族乐器为主,一般常用乐器有:唢呐、笛子、板鼓、板、锣、钹、九云锣、堂鼓,演奏《八仙对鼓》时加进八只单面鼓、拍桶(一种专门演奏空拍的打击乐器),演奏“马鼓手”时加进号筒等吹管乐器。
现在也有个西式结合的,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乐器,如钢琴,管弦乐器,萨克斯等,单簧管可能也用的到,不过这种情况在农村相对来说少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