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婚嫁礼节十分有讲究,无论是结婚或者是订婚,里面都有着很大的学问。下面就来看看古代订婚书范本,了解一下古人的婚嫁传统。
古代订婚书范本(一)
府亲翁如面:
小子与贵府千金经媒妁之言,预结秦晋之好。
谨预定淤农历 年 月 日(公历 年 月 日)为犬子 与贵府 千金完婚之佳期。
特预报佳期。
古代订婚书范本(二)
为迎娶贵府千金略备:聘金 元、 酒 斤、肉 斤、绸布 丈、礼服 件。些许娉礼望请笑纳。
淤农历 月 日,特谴 携犬子到贵府行聘。
愚亲家(兄)弟 沐手叩手。
农历 年 月 日预报。
龙 凤 呈 祥
请期:
《仪礼·士昏礼》郑玄 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这里金员外晓得外甥归来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冯家下那袍段钗镮请期的大礼。
三书六礼[sān shū liù lǐ]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中文名
三书六礼
类型
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
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起源
西周
历史起源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
具体内容
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三书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后代渐加礼物。到明代陈雁及礼物于厅堂。清代请婚人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主婚人受书,告庙醴宾。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1]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减二,八品以下又减二,军、民绢、果盒亦以四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
问名
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西周“六礼”中第二礼。“问名”之礼最早见于《仪礼》中:“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又曰:“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贽。” 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聘书一般已按照书信格式印制好,中心内容由发文者填写即可。 完整的聘书的格式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标题 聘书往往在正中写上“聘书”或“聘请书”字样,有的聘书也可以不写标题。已印制好的聘书标题常用烫金或大写的“聘书”或“聘请书”字样组成。(二)称谓 聘请书上被聘者的姓名称呼可以在开头顶格写,然后再加冒号;也可以在正文中写明受聘人的姓名称呼。常见的印制好的聘书则大都在第一行空两格写“兹聘请××……”。(三)正文 聘书的正文一般要求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首先,交待聘请的原因和请去所干的工作,或所要去担任的职务。 其次,写明聘任期限。如“聘期两年”、“聘期自2000年2月20日至2005年2月20日”。 再次,聘任待遇。聘任待遇可直接写在聘书之上,也可另附详尽的聘约或公函写明具体的待遇,这要视情况而定。 另外,正文还要写上对被聘者的希望。这一点一般可以写在聘书上,但也可以不写,而通过其它的途径使受聘人切实明白自己的职责。(四)结尾 聘书的结尾一般写上表示敬意和祝颂的结束用语。如“此致——敬礼”、“此聘”等。(五)落款 落款要署上发文单位名称或单位领导的姓名、职务,并署上发文日期,同时要加盖公章。
古代婚聘书就相当于现代的结婚证,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质地样式随意了,那时候结婚证不是统一颁发滴。
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结婚证书:太平天国时期“合挥”
古代娶亲的流程需要经过以下这些步骤,即为三书六礼。
01 三书古代娶亲的流程较为繁琐,而三书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三书是用来记录结婚时候的文书,可以说是用来证明婚姻有效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三书分为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即为男女双方确定要结婚之后,由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的文书,相当于二人已经订亲,也就不能再与别家进行谈婚论嫁。礼书即为过大礼时候记录的,上面会记载礼品的种类和数量。迎书即为迎亲的时候,男方给女方迎接的文书。这三书缺一不可,没有这三书,婚姻就缺少了一些保障。
02 六礼古代娶亲的流程较为繁琐,而六礼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六礼是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若是男方已经决定好了要娶哪一家的女子,便派人去女方家提亲,这便是纳采。当然并不是提亲了之后,就一定会在一起,还需要问名,来占卜二人是否合适。问名就是,男方委托旁人问清女方的生辰八字,再由专门的人进行占卜,看看二人在一起会是好的还是坏的。若是坏的,则二人就不能在一起,若是在一起可以多子多福,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纳吉就是把占卜的结果通知女方,之后再进行一些订婚仪式。
纳征就是把已经商量好的聘礼搬去女方家中。请期,就是看好了二人结婚的日子,由男方询问女方的意见,若是没有任何问题,则进入到最后一个步骤。亲迎,顾名思义,就是男方前去迎娶女方,结为夫妻。
综上所述,古代娶亲的流程需要经过三书六礼,礼成,则婚礼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