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给喜糖怎么办

结婚后给喜糖怎么办,第1张

1 结婚怎样发喜糖怎样请客

请柬是肯定要发了,不过不用都请,自己部门的(特别好的同事)都请就行了,其他部门一概口头通知+喜烟喜糖打发就行了。你以为现在谁还愿意参加别人婚礼阿,又耽误工夫又扔钱。你放心,你老哥不是领导的话,就不用考虑那么多。自己的婚礼,自己说了算吧,没那么多讲究~

我同学的婚礼,拿了领导的分子,但是也没邀请领导(当然话肯定是说道了),因为知道人家跟本就不想掺乎,嘴甜点儿一样管用。

另外,给钱就拿着,也没什么规矩可说。我现在一般参加熟人的婚礼都不带分子,等事后直接把钱给人家,连红包包装都省了,人家一样高高兴兴地。

还是老话,除非是贵客,或者你本身身份就高,否则没那么多讲究。喜气洋洋的把老婆弄回家就齐活了。

2 结婚为什么要送喜糖

喜糖就是结婚时分发给亲朋好友的糖果,有些人办理结婚手续时, 往往也要拿一些糖果去送给在场的人。

为什么要送喜糖呢,简单点说, 是为了喜庆,同时也是向前来祝贺的来宾表达感激。喜糖具体出现的时间已经无从知道,但可以肯定不是现代。

古时 候的婚俗,喜糖往往是公婆家下定礼中的六色礼或十二色礼之一,新 娘上车或上轿的时候、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时候,都要撒喜糖,让大家 一起分享甜蜜美好的生活。 而旁边的小孩往往会争抢喜糖,抢得越多 意味着越吉利。

最初的喜糖一般分为四个品种,称为“四色喜糖”, 包括冰糖、冬瓜糖、橘糖和龙眼,象征四季分明、甜甜蜜蜜、白头偕老。说到喜糖,还得说说中国的传统。

中国人素来认为人生有四大喜: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金榜题名,大 家都知道,那是科举考试得中,这在古代是普通百姓的唯一出路,因 而是最大的喜事。

而洞房花烛夜位列金榜题名之后,可见人们对结婚 的看重。结婚,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意味着一个男子社会地位的 提高,意味着真正长大成人。

送喜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讲究和习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还是散装喜糖,新人们总是买很多,一把一把分发给邻居以及来 贺礼的宾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

如果是给客人回礼,则一般是 每人两包,每包八粒,每两粒一个品种,八粒就是四个口味或品种, 这称为“什锦喜糖”。有些地方还有一路撒喜糖、以喜糖铺路的习俗, 就是沿着新娘轿子走的路撒喜糖。

现在主要是袋装喜糖,喜糖的规格 提高了,外形包装也越来越漂亮了。虽然从整体上看,农村的喜糖包 装仍赶不上城里,但也远非过去的散装喜糖可比。

现在依然时兴送四 色喜糖,包括巧克力糖、冰糖、冬瓜糖及结饼,寓意甜甜蜜蜜、白头偕老。 送喜糖还有一个好处,如果别人不知道你结婚,你送一包喜糖过去, 这是向对方宣告:我结婚啦。

这里顺带说说其他一些结婚小礼品或用品。以前男女订亲,男方往 往需要送米、糖、福圆给女方。

米和糖是供女方做汤圆用的,寓意团 圆美满;福圆代表新郎的眼睛,女方不能收,只能偷两颗给新娘吃, 表示从此可以看住新郎的眼睛,使他婚后不再看其他女孩子,同时也 有圆满多福、子孙兴旺的意思。 而结婚当天,人们往往要在新床上撒 红枣和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而花生寓意多生儿子。

也有在床上 撒桂圆的。

漳平的婚喜庆习俗

(一)婚嫁

婚制

旧式婚姻纯为买卖婚姻,其缔结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豪门富户可以一夫多妻。丈夫可凭一纸休书将女方休弃。离婚女子被侮称为"生离婆"。寡妇一般不许改嫁。已订婚未过门女子若遇未婚夫身亡要终身守寡。辛亥革命后新风渐开,但寡妇再嫁仍受歧视。在官田一带,寡妇再婚要在晚间进行,被辱称为娶"鬼仔姆(鬼妻)。"

有女无子者可招无钱娶妻男子为婿,称"入赘"。入赘男子大都受歧视,被认为"不是穷,就是熊(笨)"。入赘结婚费用由女家负担,但要立契据,以防反悔。入赘方式有二:一是男从女性,作女家子,可继承女家财产;二是不改姓,仍以岳婿关系称,无财产继承权。但其所生男孩如按契约规定属女家、从母姓者,则有继承权。

在包办婚姻中,还有指腹为婚、抱童养媳、换婚(姑换嫂)等畸形婚,受害者主要是女性。

新中国制定的《婚姻法》颁布后,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和一夫一妻制,废除包办买卖婚姻,禁止重婚纳妾和他人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妇女得到解放。男女双方自愿,依法向政府登记结婚,即为合法夫妻。

订婚

俗称"提订"。旧俗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提亲,经女方家长应允,开具其闺女姓名和生辰"八字庚帖"送男家称"出婚头"。男家将庚帖放在香案上,压在盛有清水的碗下占卜,满三天,若水清如旧,合家平安,即可请算命先生作"合婚吉课"。如无"冲克",即可议聘,择吉日"提订"。提订时,一般得先付聘金半数,并送服饰、糖果、茶汤(冰糖、面线)和盖有"乾""坤"字样的饼或馃。永福一带另送"花枝钱"12元(称"半太岁")或24元(称"全太岁")。双洋一带则流行送"酒斗(木斗中置鸡、酒、肉)"。正斗送女方父母,偏斗送女方近亲,外加"四湿(海味)"和"四干(茶汤、干果)"。女方应回送女婿两条相联的毛巾、鞋帽、衣料、五谷种子、童鸡和盖有"乾"字的饼或馃若干,上置桂花枝。收茶汤或偏斗的近亲,则各回赠衣料一件。

双洋地区家贫者仅送母鸡一只,连同聘金、女服、首饰等合称"鸡母订"。

新中国建立后,送庚帖、占卜合吉课等大都已废,时行自由恋爱,互赠定情信物,待双方商定后再告知父母正式订婚。

结婚

男方将列有择定的裁剪、安床、开脸、梳头、出阁、迎娶、合卺等时间的《合婚吉课》送女家,叫"送日子"。迎娶前一日,男家将置办出嫁酒宴所需一切食物用品(远地可以钱代物)和另一半聘金送到女家,称"入门笑"。双洋则再送一次酒斗及大馃。官田一带还要另送女方外祖母大猪脚一腿。当晚,女家办出嫁酒宴;男家布置洞房,放炮请婶娘安床。次日,由男方接亲人请媒人、鼓乐队、轿夫等抬花轿到女家接亲。新娘出门前用桂花枝煎水沐浴,然后坐在大厅堂中的谷斗或舂臼上开脸梳妆,穿戴凤冠霞帔,罗裙绣鞋,点烛辞亲拜别父母,随置办的嫁妆出门。上述诸项均需男方分送酬谢红包。如女家有索,需再付一笔"添丁费"。添丁费以年计价,每年12元,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双洋一带新娘临行要与兄弟姐妹合吃一全鸡,叫吃"家火"。新娘上路后将故意带走的娘家钥匙或手帕等丢在路上,让追来的弟妹拾回,叫"接家火"。迎亲队到达男家,花轿停放在大门外,由新郎开轿门接新娘进门。新娘出轿时,将所带红枣、花生、桂圆等抛撒地上,让小男孩抢吃,以兆"早生贵子"。然后,由伴娘扶进正厅拜堂。新娘进门时,男方父母应回避,忌对冲,以防日后不和。拜堂后由娘舅秉烛引新郎新娘入洞房。婚宴开始时鸣炮请送来贺礼贺联亲友入席,洞房中亦设一席,由陪嫁和至亲小辈相伴,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官田等地则在大厅与亲友同宴。席中上鸡时,由男方家长率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

新郎新娘就寝前,由老年妇女唱祝辞铺被褥,并让一小男孩在床上翻滚一通。然后,邻里青年以各种幽默风趣方式逗新郎新娘发笑戏闹,称"闹洞房"。女青年则喜在洞房外偷听悄悄话。翌晨放炮起床后,新娘入厨,并向公婆叔伯敬茶请安。受敬者以红包作谢礼。满三天回门,近者需接连三趟。送礼仍是茶汤,回礼各地不一,一般为衣料、糍馃、带路鸡等。菁城另加连根带叶甘蔗两支。官田则头趟糍,二趟粽,三趟不相送。首次回门时岳家宴请女婿,二、三趟则吃点心。满月,岳父母等到婿家作客,送女红用具及女儿婚前旧衣物。女婿办酒宴请招待。招婿、童养媳圆房、寡妇再婚礼俗从简。若男女双方均为基督教徒,则从教规教礼。

50年代初《婚姻法》贯彻后,一度盛行新事新办,集体婚礼,隆重而简朴。包办买卖婚姻、一夫多妻、抱童养媳、寡妇不许改嫁等旧俗完全废止。60年代初,因经济困难,一些地方开始出现联烟双方暗中议定聘金彩礼,但数量极微。80年代,人民生活好转,一些富裕户为炫耀财势,请客送礼,大肆操办,有的十分铺张,请酒百十桌,耗资上万元,多数人仍崇尚简朴,不办酒者亦有之。旧俗礼仪日趋简化,但为情势所迫,聘礼、应时家具等仍尽力操办。

冰糖有补充能量,补充体液,止咳化痰等多种好处,但是吃冰糖也有一些副作用:冰糖进入体内,会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人不适应食用冰糖,会加重病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者也不适宜吃冰糖;冰糖中的蔗糖还会转化成酸,腐蚀牙齿,长期食用,可能造成蛀牙。

各镇都不一定一样的。

结婚前一天抄要下礼就是催妆,一般情况下半头或一头猪,烟酒看情况自己给百。还有冰糖白糖,四种茶食、新娘正日子要穿的衣服。

结婚当天要带被、度粉丝、篾篮、米、面、糖、烟随身带着。带钱,有的地方要上车礼,红包从几百到上万不等,新娘问哥哥或者弟弟给新娘洗脚要给红包,背新娘上车的时候也要给红包。包答钱尾数最好是八或者六。

扩展资料:

中国婚礼变革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19世纪末20世纪初,婚礼从形式到内容明显的接受了西式风俗。一般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新娘一般身穿旗袍或长裙。

新郎服有西服、有便服、有满清马褂。民国初期,因为国内没有制作婚纱的厂家,有些政府大吏或大商人、大资本家为了赶时髦,托人重金从国外购得婚纱备其子女婚礼。

这种风潮源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基督教婚礼,蒋介石着黑燕尾服,白色衬衣,条纹西裤,银色领带,雪白手套;宋美龄穿白色婚纱,拖着银线绣花的白色长沙,令国内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

此后,婚纱便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了。而此前,只有思想进步且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家庭行西式婚礼时才着婚纱。

1935年后,民国政府倡导新生活运动,集团婚礼成为时尚,又让婚纱进一步深入人心。1935年上海社会局策划组织的集团婚礼中新郎穿黑马褂和蓝袍,胸前戴花。新娘穿粉色软缎旗袍,头披白色婚纱。后来的集团婚礼进一步西化,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白裙白纱。

民国元年通过的民国服饰制度也是以西服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中式礼服则为满清马褂。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颁行,废除旧婚俗,男女青年婚姻自主,嫁妆、婚礼从简,新娘过门以步代轿。

60年代,需一二百元聘礼,盛行用手表、缝纫机陪嫁。70年代,青年干部、职工结婚,许多机关单位举办集体婚礼。80年代,有的旅行结婚。

男方须送女家一定数量的聘金,迎娶以车代轿。盘担、婚宴日益丰厚。90年代,城区流行新郎到女家亲迎,女家以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自行车、金项链、戒指、高档布料等陪嫁。

-结婚风俗

福建婚俗,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等婚庆用品,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才算全部完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982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