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赤章曼伯春秋战国时仇犹国(今盂县)大夫许世绪为大唐基业累立战功张士贵唐代名将耿九畴明代贤臣吕思诚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耿裕著有《耿裕集》李愈官声甚好,学识精湛张三谟在御史任上弹劾魏忠贤余党窦瑸清代名将石评梅著名作家、才女高长虹文学团社“狂飙社”的主将岳勇抗日区长、革命烈士程兆星河南省画院特聘画家,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教授张继刚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聂建华国家一级演员,武警文工团专业歌唱家刘慈欣阳泉市娘子关电厂工程师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陈云跨领域经济学家石海彬著名唢呐演奏家、教育家张蕾《欢乐中国行》的主持王子伊中国内地新生代女演员叶欣当代中国著名的模特、演员王智伟2012年第12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亚军武杨乒乓球运动员
1月8日——王朔,中国著名作家,编剧。
1月20日——霍建起,中国导演。
1月25日——牛根生,蒙牛集团原董事长
2月1日——梁家辉,香港男演员。
2月5日——黄玉斌,中国国家体操男队总教练。
2月26日——蒂姆·凯恩,美国政治家、民主党主席。
3月5日——易纲,中国国家外汇局局长。
4月3日——亚历克·鲍德温,美国著名演员。
4月12日——尚敬,中国空政男导演。
4月21日——臼井仪人,日本漫画家,《蜡笔小新》作者。(2009年逝世)
6月5日——岳跃利,内地男演员。
6月18日——苗侨伟,香港男演员;洪宇宙,中国男演员。
6月22日-------石兆琪,中国内地男演员。
7月19日——李宗盛,台湾音乐人。
8月18日——冯小刚,中国男导演
8月23日——王朔,中国著名作家
8月25日——蒂姆·伯顿,美国男演员。
8月30日——于荣光,中国男演员。
9月7日——陈百强,香港歌手(1993年逝世)
9月29日——汤镇业,香港男演员。
10月19日——迈克尔·斯蒂尔,美国政治家、共和党主席。
11月2日——牛飘,中国男演员。
11月15日——姜育恒,台湾男歌手。
11月15日——几米,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作家
12月—张继刚,中国导演
李幼斌,中国八一**制片厂演员。
吴京安,中国空政文工团演员。
马仑,中国男演员。
祝延平,中国男演员。
刘佩琦,中国男演员。
一
我一直想写写“江南小镇”这个题目,但又难于下笔。江南小镇太多了,真正值
得写的是哪几个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
话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
,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
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
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
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
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
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
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厶气势;它们大多有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
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
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沈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
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
实而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
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
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
一系列麻烦。“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与显
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
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
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
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贴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gou4把
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
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在庸常的忙碌中很容易把这种人生哲学淡忘,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它就会产生
一种莫名的诱惑而让人渴念。记得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我父亲被无由关押,尚
未结婚的叔叔在安徽含冤自尽,我作为长子,20来岁,如何掌持这个八口之家呢?
我所在的大学也是日夜风起云涌,既不得安生又逃避不开,只得让刚刚初中毕业的
大弟弟出海捕鱼,贴补家用。大弟弟每隔多少天后上岸总是先与我连系,怯生生地
询问家里情况有无继续恶化,然后才回家。家,家人还在,家的四壁还在,但在那
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时时准备遭受风雨的袭击和路人的轰逐。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接到指令必须到军垦农场继续改造,去时先在吴江县
松陵镇整训一段时间。那些天,天天排队出操点名,接受长篇训话,一律睡地铺而
夥食又极其恶劣,大家内心明白,整训完以后就会立即把我们抛向一个污泥,沼泽
和汗臭相拌和的天地,而且绝无回归的时日。我们的地铺打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
从西边墙板的袷缝中偷眼望去,那里有一个安静的院落,小小一间屋子面对着河流,
屋里进去的显然是一对新婚夫妻,与我们差不多年龄。他们是这个镇上最普通的居
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营业员或会计罢,清闲得很,只要你望过去,他们总在,不
紧不慢地做着一天生活所必需,却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时不时有几句不冷也不
热的对话,莞尔一笑。夫妻俩都头面干净,意态安详。当时我和我的同伴实在被这
种最正常的小镇生活震动了。这里当然也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但毕竟是小镇,又兼
民风柔婉,闹不出多大的事,折腾了一两下也就烟消云散,恢复成寻常生态。也许
这个镇里也有个把“李国香”之类,反正这对新婚夫妻不是,也不是受李国香们注
意的人物。咳,这样活着真好!这批筋疲力尽又不知前途的大学毕业生们向壁缝投
之以最殷切的艳羡。我当时曾警觉,自己的壮气和锐气都到哪儿去了,何以20来岁
便产生如此暮气的归隐之想?是的,那年在恶风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
我在人生憬悟上一步走向了成年。
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着100多年前英国学者托马斯·德·昆西(T
.De Quincey) 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昆西说,在
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及其夫人借助于黑夜在城堡中杀人篡权,突然,城堡中响起
了敲门声。这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恐慌万状,也历来使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心动魄。
原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结论是:清晨敲门,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
衬出黑夜中魔性和兽性的可怖,它又宣告着一种合乎人性的正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
,而正是这种反差让人由衷震撼。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铺上,听到了江南小镇
的敲门声,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却声声入耳,灌注全身。
好多年过去了,生活应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敲门声还时不时地响
起于心扉间。为此我常常喜欢找个江南小镇走走,但一走,这种敲门声就响得更加
清晰而催人了。
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
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靴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
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
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
如眼前一亮,我猛然看到了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所画的那幅名扬海外的《故
乡的回忆》。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
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我打
听到,陈逸飞取像的原型是江苏昆山县的周庄。陈逸飞与我同龄而不同籍,但与我
同籍的台湾作家三毛到周庄后据说也热泪滚滚,说小时候到过很多这样的地方。看
来,我也必须去一下这个地方。
二
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约了两个朋友从青浦淀山湖
的东南岸雇船出发,向西横插过去,走完了湖,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方。在
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
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一条船一家人家
,悠々走着,不紧不慢,丈夫在摇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大家对周围的一
切都熟悉,已不愿东张西望,只听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们浮载到要去的地方。我们
身边擦过一条船,船头坐了两位服饰齐整的老太,看来是走亲戚去的,我们的船驶
得太快,把水沫溅到老太的新衣服上了,老太撩了撩衣服下摆,嗔色地指了指我们
,我们连忙拱手道歉,老太立即和善地笑了。这情景就像街市间不小心撞到了别人
随口说声“对不起”那样自然。
两岸的屋舍越来越密,河道越来越窄,从头顶掠过去的桥越来越短,这就意味
着一座小镇的来临。中国很多地方都长久地时行这样一首儿歌:“摇摇摇,摇到外
婆桥”,不知多少人是在这首儿歌中摇摇摆摆走进世界的。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
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
桥边。早在躺在摇篮里的年月,我们构想中的这座桥好像也是在一个小镇里。因此
,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奇异的记
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周庄到了,谁也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
知道。这里街市很安静,而河道却很热闹,很多很多的船来往交错,也有不少船驳
在岸边装卸货物,更有一些人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连跳几条到一个地方去,就像
市井间借别人家的过道穿行。我们的船挤入这种热闹中,舒舒缓缓地往前走。与城
市里让人沮丧的“塞车”完全不同,在河道上发觉前面停着的一条船阻碍了我们,
只须在靠近时伸出手来,把那条船的船帮撑持一下,这条船就会荡开去一点,好让
我们走路。那条船很可能在装货,别的船来来往往你撑一下我推一把,使它的船身
不停地晃晃悠悠,但船头系结在岸椿上,不会产生任何麻烦,装货的船工一迳乐呵
呵地忙碌着,什么也不理会。
小镇上已有不少像我们一样的旅游者,他们大多是走陆路来的,一进镇就立则
领悟了水的魅力,都想站在某条船上拍张照,他们蹲在河岸上恳求船民,没想到这
里的船民爽快极了,想坐坐船还不容易?不仅拍了照,还让坐着行驶一陈,分文不
取。他们靠水吃饭,比较有钱,经济实力远超这些旅行者。近几年,**厂常来小
镇拍一些历史题材的片子,小镇古色古香,后来干脆避开一切现代建筑方式,很使
**导演们称心,但哪来那厶多群众角色呢?小镇的居民和船民非常帮衬,一人拿
了套戏装往身上一披,照样干活,你们拍去吧。我去那天,不知拿家**厂正在桥
头拍一部清朝末年的**,桥边的镇民、桥下的船民很多都穿上了清朝农民的服装
在干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倒是我们这条船靠近前去,成了擅闯大清
村邑的番邦夷人。
从船上向河岸一溜看去,好像凡是比较像样的居舍门口都有自用码头。这是不
奇怪的,河道就是通衢,码头便是大门,一个大户人家哪有借别人的门户迎来送往
的道理?遥想当年,一家人家有事,最明显的标志是他家码头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
船只,主人便站在码头上频频迎接。我们的船在一个不小的私家码头停下了,这个
码头属于一所挺有名的宅第,现在叫做”沈厅”,原是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的
居所。
江南小镇历来有藏龙卧虎的本事,你看就这厶些小河小桥竟安顿过一个富可敌
国的财神!沈万山的致富门径是值得经济史家们再仔细研究一陈的,不管怎厶说,
他算得上那个时代精于田产管理、又善于开发商业资本的经贸实践家。有人说他主
要得力于贸易,包括与海外的贸易,虽还没有极为充分的材料佐证,我却是比较相
信的。周庄虽小,却是贴近运河、长江和黄浦江,从这里出发的船只可以亳无阻碍
地借运河而通南北,借长江而通东西,就近又可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区和苏锡一带
,然后从长江口或杭州湾直通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浏河
口就与它十分靠近。处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现个把沈万山是合乎情理的
。这大体也就是江南小镇的秉性所在了,它的历害不在于它的排场,而在于充分利
用它的便利而悄然自重,自重了还不露声色,使得我们今天还闹不清沈万山的底细。
系好船缆,拾级上岸,才抬头,却已进了沈厅大门。一层层走去,600多年
前居家礼仪如在目前。这儿是门厅,这儿是宾客随从人员驻留地,这儿是会客厅,
这儿是内宅,这儿是私家膳室……全部建筑呈纵深型推进状,结果,一个相当狭小
的市井门洞竟延伸出长长一串景深,既显现出江南商人藏愚守拙般的谨慎,又铺张
了家庭礼仪的空间规程。但是,就整体宅院论,还是算敛缩俭朴的,我想一个资产
只及沈万山一个零头的朝廷退职官员的宅第也许会比它神气一些。商人的盘算和官
僚的想法判然有别,尤其是在封建官僚机器的缝隙中求发展的元明之际的商人更是
如此,躲在江南小镇的一个小门庭里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正是他们的“大门槛
”。可以想见,当年沈宅门前大小船只的往来是极其频繁的,各种信息、报告、决
断、使令、契约、银票都从这里大进大出,但往来人丁大多神色隐秘、缄口不言、
行色匆匆。这里也许是见不到贸易货物的,真正的大贸易家不会把宅院当作仓库和
转运站,货物的贮存地和交割地很难打听得到,再有钱也是一介商人而已,没有兵
丁卫护,没有官府庇荫,哪能大大列列地去张扬?
我没有认真研究过沈万山的心理历程,只知道这位在江南小镇如鱼得水的大商
贾后来在京都南京栽了大跟头,他如此精明的思维能力毕竟只归属于经济人格而与
封建朝廷的官场人格处处抵牾,一撞上去就全盘散架。能不撞上去吗?又不能,一
个在没有正常商业环境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的商人总想与朝廷建立某种亲善关系,但
他不知,建立这种关系要靠钱,又不能全靠钱事情还有远比他的商人头脑想象的更
复杂更险恶的一面。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即应天府)后要像模像样地修筑
城墙,在募集资金中被舆论公认为江南首富的沈万山自然首当其冲。沈万山满腹心
事地走出宅院大门上船了,船只穿出周庄的小桥小河向南京驶去。在南京,他爽快
地应承了筑造京城城墙三分之一(从洪武门到水西门)的全部费用,这当然是一笔
惊人的巨款,一时朝野震动。事情到此已有点危险,因为他面对的是朱元璋,但他
未曾自觉到,只知道像在商业经营中那样趁热打铁,晕乎乎、乐颠颠地又拿出一笔
巨款要犒赏军队。这下朱元璋勃然大怒了,你算个什厶东西,凭着有钱到朕的京城
里摆威风来了?军队是你犒赏得了的吗?于是下令杀头,后来不知什厶原因又改旨
为流放云南。
江南小镇的宅院慌乱了一阵之后陷入了长久的寂寞。中国14世纪杰出的理财
大师沈万山没有能够回来,他长枷铁镣南行万里,最终客死戍所。他当然会在陌生
的烟瘴之地夜夜梦到周庄的流水和石桥,但他的伤痕累々的人生孤舟却搁浅在如此
边远的地方,怎厶也驶不进熟悉的港湾了。
沈万山也许至死都捣不大清究竟是什厶逻辑让他受罪的。周庄的百姓也捣不清
,反而觉得沈万山怪,编一些更稀奇的故事流传百年。是的,一种对中国来说实在
有点超前的商业心态在当时是难于见容于朝野两端的,结果倒是以其惨败为代价留
下了一些纯属老庄哲学的教训在小镇,于是人们更加宁静无为了,不要大富,不要
大红,不要一时为某种异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产生焦灼的冲动,只让河水慢慢流
,船橹慢慢摇,也不想摇到太远的地方去。在沈万山的凄楚教训面前,江南小镇愈
加明白了自己应该珍惜和恪守的生态。
三
上午看完了周庄,下午就滑脚去了同里镇。同里离周庄不远,却已归属于江苏
省的另一个县——吴江县,也就是我在20多年前听到麦克白式的敲门声的那个县。
因此,当我走近前去的时候,心情是颇有些紧张的,但我很明白,要找江南小镇的
风韵,同里不会使我失望,为那20多年前的启悟,为它所躲藏的闹中取静的地理
位置,也为我平日听到过的有关它的传闻。
就整体气魄论,同里比周庄大。也许是因为周庄讲究原封不动地保持苍老的原
貌吧,在现代人的脚下总未免显得有点局促,同里亮堂和挺展得多了,对古建筑的
保护和修缮似乎也更花力气。因此,周庄对于我,是乐于参观而不会想到要长久驻
足的,而同里却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
同里的桥,不比周庄少。其中紧紧汇聚在一处的“三桥”则更让人赞叹。三桥
都小巧玲珑,构筑典雅,每桥都有花岗石刻的楹联,其中一桥的楹联为:
浅渚波光云影,
小桥流水江村。
淡淡地道尽了此地的魅力所在。据老者说,过去镇上居民婚娶,花轿乐队要热热闹
闹地把这三座小桥都走一遍,算是大吉大利。老人66岁生日那天也必须在午餐后
走一遍三桥,算是走通了人生的一个关口。你看,这厶一个小小的江镇,竟然自立
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中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持的小世界。在离镇中心稍
远处,还有稍大一点的桥,建造也比较考究,如思本桥、富观桥、普安桥等,是小
镇的远近门户。
在同里镇随脚走走,很容易见到一些气象有点特别的建筑,仔细一看,墙上嵌
有牌子,标明这是崇本堂,这是嘉荫堂,这是耕乐堂,这是陈去病故居,探头进去
,有的被保护着专供参观,有的有住家,有的在修理,都不妨轻步踏入,没有人会
阻碍你。特别是那些有住家的宅院,你正有点踟踌呢,住家一眼看出你是来访古的
,已是满面笑容。钱氏崇本堂和柳氏嘉荫堂占地都不大,一亩上下而已,却筑得紧
凑舒适。两堂均以梁棹窗棹间的精细雕刻著称,除了吉花卉图案外,还有传说故事
、剧曲小说中的人物和场面的雕刻,据我所知已引起了国内古典芸术研究者们的重
视。耕乐堂年岁较老,有宅有园,占地也较大,整体结构匠心独具,精巧宜人,最
早的主人是明代的朱祥(耕乐),据说他曾协助巡抚修建了著名的苏州宝带桥,本
应论功授官,但他坚辞不就,请求在同里镇造一处宅园过太平日子。看看耕乐堂,
谁都会由衷地赞同朱祥的选择。
但是,也不能因此判定像同里这样的江南小镇只是无条件的消极退避之所。你
看,让朱祥督造宝带桥工程他不是欣然前往了吗?他要躲避的是做官,并不躲避国
计民生方面的正常选择。我们走进近代革命者、诗人学者陈去病(巢南)的居宅,
更明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由于关注过南社的史料,对陈去病的事迹还算是有点
熟悉的。见到了他编《百尺楼丛书》的百尺楼,却未能找到他自撰的两副有名楹联:
平生服膺明季三儒之论,沧海归来,信手钞成正气集;
中年有契香山一老所作,白头老去,新居营就浩歌堂。
其人以骠姚将军为名,垂虹亭长为号;
所居有绿玉青瑶之馆,澹泊宁静之庐。
这两副楹联表明,在同里镇三元街的这所宁静住宅里,也曾有热血涌动、浩气充溢
的年月。我知道就在这里,陈去病组织过雪耻学会,推行过梁启超的《新民丛报》
,还开展过同盟会同里支部的活动。秋瑾烈士在绍兴遭难后,他的密友徐自华女士
曾特地赶到这里来与陈去病商量如何处置后事。至少在当时,江浙一带的小镇中
每每隐潜着许多这样的决心以热血和生命换来民族生机的慷慨男女,他们的往来和
聚会构成了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中的著名事件,一艘艘小船在解缆系缆,缆索一抖,
牵动着整个中国的生命线。
比陈去病小十几岁的柳亚子更是被人们熟知的人物,他当时的活动据点是家乡
黎里镇,与同里镇同属吴江县。陈去病坐船去黎里镇访问了柳亚子后感慨万千,写
诗道:
梨花村里叩重门,
握手相看泪满痕。
故国崎岖多碧血,
美人幽咽碎芳魂。
茫茫宙合将安适,
耿耿心期只尔论。
此去壮图如可展,
一鞭晴旭返中原!
这种气慨与人们平素印象中的江南小镇风韵很不一样,但它实实在在是属于江南小
镇的,应该说是江南小镇的又一面。在我看来,江南小镇是既疏淡官场名利又深明
人世大义的,平日只是按兵不动罢了,其实就连在石桥边栏上闲坐着的老汉都对社
会时事具有洞悉幽微的评判能力,真是遭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头,江南小镇历来都不
木然。我想,像我这样的人也愿意卜居于这些小镇中而预料不会使自己全然枯竭,
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四
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著名的退思园了。我可以亳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
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称心满意的几个中的一个。我相信,如果同里镇稍稍
靠近一点铁路或公路干道,退思园必将塞满旅游的人群。但从上海到这里毕竟很不
方便,从苏州过来近一些,然而苏州自己已有太多的园林,柔雅的苏州人也就不高
兴去坐长途车了。于是,一座大好的园林静悄悄地呆着,而我特别看中的正是这一
点。中国古典园林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的韵律。有了静,全
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
不可寻找。在摩肩接踵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很叫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
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游客未至,或许是时值黄昏,庭院冷落,你有幸走在这样的
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虚虚浮浮而又满目生气,几乎不相信自己往常曾
多次来过。在人口越来越多,一切私家的古典园林都一一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
我的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侈愿望了,但竟然有时也能满足。去年
冬天曾在上海远郊嘉定县小住了十几天,每天早晨和傍晚,当上海旅游者的班车尚
未到达或已经离开的时候,我会急急赶到秋霞圃去,舒舒坦坦地享受一番园林间物
我交融的本味。退思园根本没有上海的旅游班车抵达,能够遇到的游客大多是一些
镇上的退休老人,安静地在回廊低栏上坐着,看到我们面对某处景点有所迟疑时,
他们会用自我陶醉的缓慢语调来解释几句,前后又安静地坐下去。就这样,我们从
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
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
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典
园林和古典剧曲在结构上的近似。难怪中国古代曲论家王骥德和李渔都把编剧与工
师营建宅院苑榭相提伴论。
退思园已有100多年历史,园主任兰生便是同里人,做官做得不小,授资政
大夫,赐内阁学士,任凰颍六泗兵备道,兼淮北牙厘局及凰阳钞关之职,有权有势
地管过现今安徽省的很大一块地方。后来他就像许多朝廷命官一样遭到了弹劾,落
职了,于是回到家乡同里,请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芸术家建造此园。园名“退思
”,立即使人想起《左传》中的那句话:“林父之事君也,进思进忠,退思补过。
”但我漫步在如此精美的园林中,很难相信任兰生动用“退思补过”这一命题的诚
恳。“退”是事实,“思”也是免不了的,至于是不是在思“补过”和“事君”则
不宜轻信。眼前的水阁亭榭、假山荷池、曲径回廊根本容不下一丝愧赧。好在京城
很远也管不到什麽了。
任兰生是聪明的。“退思”云云就像找一个官场烂熟的题目招贴一下,赶紧把
安徽官任上搜括来的钱财幻化成一个偷不去抢不走、又无法用数字估价的居住地,
也不向外展示,只是一家子安安静静地住着。即使朝廷中还有觊觎者,一见他完全
是一派定居的样子,没有再到官场争逐的念头了,也就放下了心,以求彼此两忘。
我不知道任兰生在这个园子里是如何度过晚年的,是否再遭到过什厶凶险,却总觉
得在这样一个地方哪怕住下几年也是令人羡慕的,更新何况对园主来说这又是祖辈
生息的家乡。任兰生没有料到,这件看来纯然利己的事情实际上竟成了他毕生最大
的功业,历史因这座园林把他的名字记下了,而那些凌驾在他之上,或弹劾他而获
胜的衮衮诸公们却早就像尘埃一样飘散在时间的流水之中。
就这样,江南省镇款款地接待着一个个早年离它远去的游子,安慰他们,劝他
们好生休息,又尽力鼓励他们把休息地弄好。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在无形
之中悄悄控制着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使他们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
。江南小镇的美色远不仅仅在于它们自身,而更在于无数行旅者心中的毕生描绘。
在踏出退思园大门时我想,现今的中国文人几乎都没有能力靠一人之力建造这
样的归息之地了,但是哪怕在这样的小镇中觅得一就较简单的住所也好呀,为什麽
非要挤在大都市里不可呢?我一直相信从事文化芸术与从事经济贸易、机机施工不
同,特别需重有一个真正安宁的环境深入运思、专注体悟,要不然很难成为名副其
实的大家。在逼仄的城市空间里写什厶都不妨,就是不宜进行宏篇巨制式的芸术创
造。日本有位芸术家每年要在太平洋的一就小岛上隐居很长时间,只留出一小部分
时间在全世界转悠,手上夹着从小岛带出来的一大叠乐谱和文稿。江南小镇很可以
成为我们的作家芸术家的小岛,有了这厶一个个宁静的家院在身后,作家芸术家们
走在都市街道间的步子也会踏实一点,文坛中的烦心事也会减少大半。而且,由于
作家芸术家驻足其间,许多小镇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声望也会大大提高。如果说我们
今天的江南小镇比过去缺了点什厶,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
点隐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适吸引力
适芸术灵魂。而这些智者,这些灵魂,现正在大都市人海中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上
的“倾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
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
充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
到那时,风景旅游和人物访谒会溶成一体,“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
痕”的动人景象又会经常出现,整个华夏大地也就会铺展出文化座标上的重峦叠嶂。
也许,我想得太多了。
我与读书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现在,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早晨,阳光洒进屋里,温暖的抚摸我书房的一方天地。不经意地一看,一本陈旧的《格林童话》却唤醒了我一年级时那陈旧的回忆……
那时,我与同龄人一样,喜欢每天听故事入睡,殊不知,我与书籍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寒假的一天中午,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好奇地翻著书中厚厚的一摞东西。突然,我眼睛一亮,找到了一件珍宝——《格林童话》。我十分爱看,竟捧着它半个多钟头!
突然,钥匙打开锁的声音使我一惊,啊!妈妈回来了!我急中生智,连忙把书往被子底下一塞。妈妈进了卧室,让我睡午觉。
我不情愿地躺进被子里,脑子中却酝酿出了一个秘密计划。
我蒙头便“睡”但耳朵却仔细地听着妈妈的动静。不一会儿,妈妈见我似乎已经睡着了,就蹑手蹑脚地走出卧室。我的窃读活动正式开始。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虽沉浸在书里,可仍十分担心的四处张望,突然,门口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有人!我一惊,乱了方寸。我把书往枕头底下一塞,可是太引人注意。怎么办,怎么办……随着门一点点打开我心里也越来越没底。我急忙把书放在被子里,灵机一动,伸一个懒腰,好像刚刚醒。然后装模作样的打了一个哈欠,径直走出门,直奔厕所。我把门一甩,松了一大口气。啊!有惊无险!我假装放了放水,走出门时不忘提醒妈妈:“不能打扰我,我真的‘累了’!”说罢,我便继续看我的书。故事中的惊险情节时时刻刻吸引着我,而那亲人的离别又让我黯然神伤。我时而欢喜,时而担忧。不经意间,竟笑出声来!“啊!”我连忙捂住自己的嘴。怎么办?怎么办?我手脚不停的哆嗦,上下牙也打起架来。此时,似乎有千万只眼睛盯着我,摇摇头,隐隐约约听见妈妈说话的声音:“这个王淅白,做梦都这么开心!”我大喜,又逃过了一难!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一个半小时了。我也真的累了,躺在床上甜甜蜜蜜的进入了梦乡。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文化不断积累、发展,使无知的人变得博学多才;也正是它,不断充实我的头脑,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和希望。窃读的紧张令我难忘,窃读的快乐令我回味!
最佳答案 小时候,我觉得读书没有什么“味道”,但随着我逐渐地成长,接触书籍越来越多了,发现原来书籍是一杯喝不完的茶,感觉由淡变浓,愈喝愈有味道!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而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在我的“小书店”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书籍,其中那一本书里的一篇文章,使我一生受用,也让我念念不忘。
爱有多种多样,有伟大的父母之爱,有纯情炽热的情爱,有朋友之间真挚的友爱……但对一个学生来说,除了家庭的温暖,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是非常珍贵。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不管不问、漠不关心,那么这无疑给这个学生带来无端的烦恼,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时会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老师的关心爱护是他们的精神粮食啊!我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浸泡在老师源源不绝的关爱之泉,对比其那些差生,老师给予他们的爱远远不及优等生。其实老师应该彼此平等、不分高低地对待学生。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不同的心情:兴奋的、悲伤的……也可以尝到不同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还有辣的。在书中,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可以充实自我,开阔视野。所以古人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后来我发现了,我们没有了书和知识就如人一样没有了灵魂,就等于行尸走肉。书里就像一所游乐场一样,五彩缤纷,有人因为了玩游戏赢了而兴奋,也有人因为玩游戏输了而泄气,他们仍然被他的魅力吸住,无法不去看它,玩它,品尝它。让我们也去享受书中那无穷的乐趣吧!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现在,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2)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在生活中,书还帮了我不少的忙呢。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邻居家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就让他自己先玩。他玩了一会儿,竟然端起我的墨水瓶来了,他那么小,万一打翻了瓶子可就不得了了,我赶忙连连摆手:“别玩墨水啊……”话还没说完,小手已然把放在桌角的墨水瓶打翻了,墨水全洒在了小孩的浅色衬衣上,他惊叫起来,吓傻了,接着竟哇哇大哭起来。我急得六神无主:可怎么办那?闯祸了!我连忙跑到水龙头前去洗,可是使尽力气,墨渍怎么也搓不掉。正急得没主意的时候,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放在桌子上的《知识杂志》一书上。我一拍脑门,不是刚看过嘛!上面介绍过,衣服上沾上了墨渍,可以先用饭粒涂在墨渍上用劲搓,在浸到肥皂水里洗,然后用干净的水漂清就洗去了。我何不实践一下呢!于是,我一把拉过了被墨水弄污了的衬衫,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勺饭,倒在污渍处,然后用力搓啊搓。过了一会儿,墨迹果然淡了,再使劲揉搓一会儿,墨迹只有铜迹大淡淡一块了。我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了一遍并绞干后,交给了邻居小孩说:“回去晒晒干就基本看不出印迹了,可以穿了。”他瞪着惊奇的眼睛问我:“你怎么知道米饭能洗掉墨渍呢?”我得意地说:“书告诉我的呗!”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
A) 我与读书
假如我的生活中离开了书,我想那定然是枯燥无味的。
我与书籍的缘分持续了多年,自呀呀学语的时候母亲就给我买来各种幼儿读物,从色彩缤纷的“看图识字”到引人入胜的科幻漫画,对我来说无疑都是充满了童年的乐趣的。
年幼的我尤其迷恋漫画,有时一直要到大人喊了几遍开饭,才恋恋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爱书。在那个年代里母亲所给的零用钱是很有限的,但每当我碰到一本心爱的漫画时却有一种执著的付出。至今有些书脊都散了架,却还始终保留着。也曾经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个漫画家,希冀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勾勒世界和心情,可惜那时没有去学,错过了机缘,是终身的遗憾。
有一次,我到地下室收拾旧什物,不经意间发现了几本儿时看过的画报,那种心情颇像一个农民在自家的田地里整日劳作偶有一天发现了金子一般,喜不自禁。小心翼翼地掸掉上面多年的尘土,慢慢翻开发黄发脆的纸张,看到里面的图画与文字时,童年的记忆清晰的如同昨日,哦,一切又回来了!这旧日的画报承载着童年的岁月与欢乐,上面沾染着太多稚嫩的熟悉的味道。恍惚迷离的岁月、童稚的梦幻一并撞击着我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使我不得不感慨岁月蹉跎、物是人非。
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中文专业,每天泡在大量的名著与经典里,也是一种幸福。现在毕业几年了,那些带着干净的心情读书的日子还历历在目,留恋的是那种平和的氛围和心境,现在却很难再找到了。
如今值得庆幸的是家中有一个专门的书房,放置的两个大书柜盛着我多年来寻觅的“伙伴”,称不上汗牛充栋,数量倒也可观。闲来无事,抽出几本随便翻翻,也会为这些觅来的宝贝沾沾自喜。每当心烦意乱之时,只要打开那宝藏般的书柜,让缕缕书香充盈心灵的干涸,一切烦恼便又置之九霄云外了。
有许多个无眠的夜晚,都是书籍陪我度过的。孤灯下,它就像一位多年的旧知,与我在寂寥中畅谈。始终固执地认为,书与人也是有缘分的,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一样,也分亲疏厚薄。书海无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能结识的书籍总是有限的,所以每次买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总是以虔诚的态度,细细翻看,结识这位新朋友。我想,假如时间可以摧毁我们的容貌,书籍赐予我们的却恰恰相反,它能升华我们的灵魂,带给每个个体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与冲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时间的飞逝给予我们的有可能是残忍,但是书籍给予我们的却是点点温馨与安慰,也只有精神财富是冷酷的时间所无法剥夺的。
读书能使人平静,使人明智,使人成长。一本好书是值得我们反复体味的,正如做人做事,需持有谨慎与谦恭的态度,这是我多年与书籍打交道所得到的一点感悟。遇到烦恼,回忆起曾读过的那些伟人事迹,想到伟人所遭受的异于常人的悲苦磨难,心灵的深处就会感到无比惭愧,觉得生活中遇到的这点烦恼也算不了什么了。多年的阅读使我懂得,人在内心深处要不断地去培养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需带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洗礼。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个人的阅历都是有限的,但是书籍却能使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感受不同的人生,体悟丰富的情感,增加我们对生活及生命的认知。在书籍中我们既可以扮演基督山伯爵,也可以是包法利夫人,既能与老庄神游“道”的境界,也可以与李白对吟浅酌,其中的痛快淋漓是世界上任何事物所不能及的,它可以使我们抵达任意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圣域。
读书可以使人透过生命的表象,探究生存的意义。曾经对余华的《活着》爱不释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阐释了“活着”的真谛,我想生命的价值也许就在此吧!与每部书遭遇,所得的感悟都有所不同,无论是喜、怒、哀、乐,抑或真、假、美、丑,都或多或少地增加了我们人生的厚度,也让我们深深体味着世间的人情冷暖。
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所以,读书对我们塑造和陶冶自身的品行,不断提高涵养是有极其有利的。读书又贵在专与恒,只有抱着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有所收获。
(B) 我与读书
人这一辈子其实最看不完的就是书了。我不是那种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平时闲来无事,就随手拿起一本来读读罢了,没有目的,没有音乐,只有静静的双目和遐想的思绪。
记得上小学的日子,妈妈不准晚上看电视,于是我只能捧着旧书,坐在小椅子上看。说到旧书,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都是一些别人看过的杂书---真是什么种类的都有啊,《宝葫芦里的秘密》类似于动画片《没头脑,不高兴》,《高玉宝》讲少年智斗财主的事,连《铁道游击队》都有,书的风面几乎都是发黄发霉的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情况下,我还觉得特别有趣。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思想特别容易集中,而我爱幻想的毛病也是那会儿培养出来的。那个年纪觉得学语文真是极其享受的事,我喜欢抄古诗(类似于碧玉妆成一树高等句子),抄文章甚至抄故事,然后把故事中的用得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拷贝到自己的作文里,当作业交给了老师。其实我心里也是特别的害怕,生怕被人看出是抄的。可是我这么做并不是偷懒,而是觉得这些文字实在是写的太妙了,太有共鸣了。
很快上了中学,我几乎就不再看除课本以外的书籍了。成天就为了分数而发愁,苦闷的心情可想而知,哪里有闲情逸致地坐下看几本书呢。我与心爱的书就这样分别了若干年直至大学。这几个月,我与书,突然又有了久别重逢的感觉,捧起抽屉里那本席慕容《透明的哀伤》,似乎有太多的话要和它诉说,而我发现我的生活里,也骤然地重新充满了温暖的感觉,就像从前那样,是书给了我力量。
书籍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越是沉醉其中无可救药,越是能体会出它的美。这种美,说不清,道不明,是情感的酝酿,还是接受上帝的洗礼。在这个多媒体泛滥的时代里,人们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上网、聊天,书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我也差点把它抛弃了,不过,现在我终于意识到,是我错了,我不该忽视了它。通常年轻人都喜欢看偶像剧,我发现读完一本书和看完电视剧的感觉非常不同。书中的人物往往是没有确定的相貌,只有作者大概的描写,因此我们更注重主人公的性格和语言,而对于电视剧,终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过是演员的容貌以及他们富有磁性的声音,其他的时间一长就再也回想不起来了。
我要说,看书太好了,特别是现在这个躁动的年代,我们急需的是安静的读书,思索书中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把感动藏于心底,让其然后慢慢散发开来直至充满整个心灵。
(C) 我与读书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庸俗肤浅的最大原因。思想庸俗肤浅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随之可憎了。没错,我就有过这般经历。
一个暑假时,我经常一个人在家,天天看电视吃饭睡觉像猪一样,索然无味地过日子,便时时进书房啃书本。这一啃就养成习惯了:每天早上起床便阅读书籍,照镜子都觉得面色红润,与家人说话时常石破天惊,我便把读书作为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事。开学后,我的心思放在了服饰与玩的时间上了,不经意时照了照镜子,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说话像得了口吃样,即便流利,也是些庸俗的言语。我吓了一大跳,立刻觉到读书很重要,所以无论如何每天我都要读几本书。
我喜爱阅读书籍还得从三岁时说起:那些双休日,每天我都要缠者父母给我讲《买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等童话故事。有那么一天,我十分想听故事,而父母又不在家,我又识些字,便捧起连环画看了起来。不知觉中,产生了对书本的浓厚兴趣。渐渐地,我的识字量大了,这些书已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我便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及《西游记》等名著。
现在,我已上小学六年级了,早期书本的熏陶使我的语文水平在班里、年级上都名列前茅,与家人、同学说话时常出口不凡,但是,我仍继续学习。每逢节假日有时间便啃书本。饭食是物质粮食,书本知识是精神粮食。当一个人吃的油光满面,精神上却饿得疲惫不堪,其实他是很可怜的;
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我就是最后那种人。
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装饰品及家宅中的堆金累玉,你们都来和我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吧!
(D) 我与读书
--――读书的“苦”与“乐”
读书,对于一个爱看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快乐的事情。可是对于一个不爱看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伤心、难过的事情。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读书期间,体会到了读书的苦恼与快乐。
苦
“星儿啊!把电视关了,看一会儿书吧!”爸爸说道。我心想读书有什么好的,不仅仅没有意思,而且夺去了我看电视的时间。
“武艺星走啊!去打羽毛球,我一定把你打个落花流水。”只听我的同学李诗琪说道。我听了急忙放下刚看了一半的书,想和李诗琪去打羽毛球。“咳!咳!”爸爸突然咳嗽了起来,我看了看爸爸,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瞪了我一眼。我忙对李诗琪说:“你先玩会儿去吧!我这个故事还没看完呢!”李诗琪走后,爸爸对我满意的点点头,可是我心里气愤极了,不是爸爸让我看书,而是生气书赶走了我玩游戏的时间。如果我对一本书产生兴趣,爸爸会让我给他讲一遍,然后再熟记,别说这招还真管用,我把我看过的书都记下来了,可记下这么多故事,费了我多少脑细胞呀!
乐
读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比如说《世界奇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活的时间最长的夫妇是谁,他们活了多少岁;《小鹿班比》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自己长大应该独立;《快乐星球》带我走进了奇妙世界……
读书让我感到快乐,比如我看了一个逗人的故事,就会笑的前俯后仰合不拢嘴。
是书让我懂得了亲情,是书让我知道了快乐与悲伤,是书给了我力量,是书给了我无穷的知识……书,你的名字怎能让我忘记?
每一个人读书都会有快乐和悲伤,就像一首歌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妈妈告诉我,那些写书的人,是没有经过磨练就成功了吗?我觉得,我如果不读书,我就会没有知识,我要是不读书,怎么考大学,我要是不读书,怎么能成为有用的人呢?所以我要读书。
我酷爱读书,我读书会坚持到永远。
我和书的故事
我很爱看书,书是我的朋友,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殿堂,我的生活离不开书。书能带给我快乐,但是在某些时候,书也能带给我惧怕。逆行知道为什么吗?跟我一起来吧!这个暑假,我的眼睛进行了散瞳,不能出门也不能看书。这下我可倒霉了,见书就想看,姥姥又不让,心里直痒痒。无奈之下,自号偷着看。
那天中午,姥姥回自己屋睡觉去了。我来到书房,轻轻地拿了本书,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回卧室看。我已拿到书便进入了“真空状态”,专心致志地看书了。在不知不觉中,时间慢慢过去,我看完了一个故事,感觉口有些渴,便去打了杯水。不只是我吵醒了姥姥,还是她压根没睡,就在我正要回屋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在屋里干什么呢?为什么怎么久才出屋?”我背着突如其来地讯问吓倒了,心里乱慌慌的,哆哆嗦嗦地回答道:“没,没干什么。”说完便溜回屋,继续趴在床上看了。看边祈祷:可不要被发现呀!
不知不觉中,我又融到书中去了。我像做梦一样,感到我成了书中的美丽少女。我和故事中的人来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我们看到了好梭鱼,又美丽的热带鱼,凶猛的大白鲨,八只爪子的章鱼突然,一只大手猛拍了一下我的肩头,并听到一声大叫:“干什么呢?”我忙把书藏到背后,明回答道:“没干什么。”“没干什么?你浩大的胆子。”姥姥话锋一转,“反正你也不管你的眼睛了,我也就不管了。”说完便转身走回屋了。我见她回屋了,便若无其事地拿起书,继续看,直到把书看完。
我将书放下,像是品味美味一样地舔了舔嘴,将书合上了。虽然眼睛很疼,但我很开心。此时我感受到了林海音窃读的滋味——我是快乐的,也是惧怕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