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没有离别,何来重逢:《天堂电影院》(托纳多雷)

【影视评论】没有离别,何来重逢:《天堂电影院》(托纳多雷),第1张

文/ 小关平

目录:

————

1 、离别与重逢

有幸参加“查令十字街84号”咖啡馆的**沙龙,这是2020年疫情复工之后的首次集体观影,所以放映师设定的主题是“离别与重逢”。

看**之前,放映师播放了有关“离别与重逢”的经典影片混剪。

每部**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比如《盗梦空间》的专属主题是 “多层梦境” ,但它和《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又有着共同主题,就是 笛卡尔的恶魔理论: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就是真实的?

虽然我之前没有参加过查令的观影活动,但我很荣幸第一次参加就是观看托纳多雷的《天堂**院》。

观众在影片结束后,都静静地将片尾字幕看完,没有提前离场,沉浸在浪漫的**世界之中。和一群爱**的人一起观影,本来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虽然没有在咖啡馆经历过离别, 却有一种旧友重逢的感觉。

————

2 、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

《天堂**院》,是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喜爱度依次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院》和《海上钢琴师》。

曾经最喜欢《海上钢琴师》,但我看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之后,被美丽的西西里岛和意大利风情所感动,《西西里》的剪辑和摄影也更加成熟。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的名气最响,剧情节奏也更明快,还有着眼花缭乱的钢琴演奏,但总感觉比其他两部少了点什么。重温《天堂**院》之后,我想到了, 是意大利语!

《海上钢琴师》虽然也是意大利人到达美国的经历,但为了迎合好莱坞和世界观众,全片用英语完成,缺少了意大利语的风味。

《天堂**院》老旧的色调和并不波澜壮阔的故事,之前排在三部曲的末位。但它拥有我钟爱的“**”主题,在这次观影之后,喜爱度超越了《海上钢琴师》,算是我对**独特的致敬。

比**放映员更厉害的是,拍**。

多多,正是托纳多雷的化身。

虽然多多是在**院泡大的,但如果他没有拍**的天赋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艾佛特对他的悉心指点,也不一定能成为世所瞩目的大导演。

在**院工作的人那么多,能成为**大师的又有几个?

多多十几岁就开始对着被屠杀的奶牛拍摄短片,这是托纳多雷和斯皮尔伯格、诺兰这些大导演小时候都干过的事情。

就像 昆汀·塔伦迪诺,也是在他打工的音像店阅片无数,最终走向了导演之路。 多多在**院当播映员的经历,使他成为国际大导演奠定了基础。

————

3 、称职的观众

多多看胶片就知道放的什么情节,而且还记得很多**台词。一开始我认为,只有像多多这样从小混迹于**院放映室的孩子,因为**看的太多,才有这种能力。

但后来发现,**院里的很多观众,无论大人小孩,都能背掉很多台词。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把一部**从开始到结束完整地背了下来。在播放**时,他总是抢在演员说话之前,将**中的台词和盘托出,而且自己还热泪盈眶,声泪俱下。

这一段既好笑又感人,这老人是**痴迷者的典范,当时的**质朴无华,却很容易让观众代入到剧情和角色之中,人们观影时都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什么,哪怕已经看过了很多遍。这和时下边玩手机边看**的观影状态完全不同。

其中有个人可能有心脏病,当看到**里一段战争剧情时,一枚炮弹射向观众视角,一下子把这位心脏病者吓得当场去世。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院的画面效果太逼真了,比现在的3D效果还要震撼,他肯定以为那颗炮弹从荧幕中飞出来了。

本片的**院里共放了多少部**?分别是哪些**?

因为都是黑白老片,而且很多意大利本土的**,估计只有欧美观众才能统计出这些**的名称,期待能看到这样的科普文章。

写影评不要只去写评论和感悟,有时进行一些系统性、专门性的研究,做一些独特视角的东西,比如统计、考古、排名、盘点、对比、分析、联想,也都很有意思。

每篇影评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看不同的**评论,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是现代人来拍《天堂**院》,**院里放映的可能就是《闪灵》《教父》《ET外星人》《大白鲨》《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这些**,我们看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泪目。

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就致敬了很多经典老片,观众从中找到了复古怀旧的感觉,《闪灵》场景的出现直接让我们这些**爱好者喜极而泣。

大多数人都没有在**院中欣赏过《闪灵》,只能靠影碟、电视和网络来看,而《头号玩家》让我们实现了梦想,在**院中身临其境地欣赏《闪灵》,哪怕只是模仿和致敬,也觉得感动不已,仿佛回到了《闪灵》上映的时代。

相信这样的经典**,未来都有机会在**院重映。

————

4 、良师益友

多多的小时候很像C罗,我在第一次观影时就发现了,说多多是小时候的C罗演的,估计也会有人相信。

C罗是个孩子气的大男孩,脸上经常出现阳光、帅气、调皮的笑容, 一直觉得多多长大就应该是 C 罗现在的样子。 如果我是播映**的老头艾佛特,估计也会喜欢上这个男孩。

艾佛特与多多是忘年交,是教会多多播映**的人,也是他的人生导师。

**一大半的情节都在描写这一老一少忘年交的友情,这也是本片最感人的内容,超过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艾佛特教会了多多如何放映**,并提醒他注意安全,万一出现意外着火,应该如何抢救胶片。这是项重要的职责, 真正爱**的人都会把**胶片当成生命来爱护。

而且在理想、爱情这些重要的人生议题上,艾佛特也给出了很多建议,是多多最好的倾听者和老师,最可爱的就是他为多多谈恋爱出谋划策。哪怕后来双目失明,依然充当了多多的军师角色。

不仅如此, 他还给了多多最好的人生建议,让他走出小镇,去看看外面的广阔世界。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也面临这样的选择,是否愿意离开从未离开过的游轮,去看看外面开阔的世界?

1900最终没能超越自己,他将自己困在船上,就像卡尔维诺笔下的树上男爵,在树上不愿下来,最终跟着那艘渡轮一起沉默、爆炸。

但是,多多选择了离开小镇,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因为他的人生导师很有远见地帮他策划,让他选择了一条正确之路。

多多衣锦还乡的时候,竭尽所能地帮助了小镇的**院,这和《大鱼》的情节相似,都是王者归来时的报恩。 看着人生导师艾佛特给自己留下的吻戏混剪视频,他流下了眼泪。也正是那一刻,二人的灵魂又交融到了一起。

————

5 、小镇和吵闹的意大利人

这个小镇的村民淳朴善良, 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好奇和想象,却又习惯以看**的方式来了解外界,久而久之,便不愿意走出去直面银幕外的现实世界。

他们从**中看到了外面的美好、纯真、诱惑和魅力,也看到了凶杀、险恶、恐怖和猜疑, 一方面害怕外面世界的残酷与邪恶,另一方面又向往花花世界的惊喜与浪漫。正是在对立的矛盾中,他们通过看**完成了对这种复杂心理的救赎。 这也是**院一直存在的重要理由。

如果研究意大利文化和意大利人的性格,多看看意大利**,就会发现吵吵闹闹正是意大利人的性格特点。

他们不仅喜欢大声说话,而且容易情绪化,并习惯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是意大利人与其他欧洲人不太一样的地方。这也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的**中是看不到的,西欧、中欧、北欧的**就更罕见,只有意大利人具有这种吵闹的特色。

看到小镇上的疯子,当别人安静地生活时,他就在到处捣乱。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大院的一个流浪汉。

夏天的时候,他扯块长布让别人帮忙挡着(现在想想,帮他拿布的那个人也挺厉害的),拿盆水在球场边露天洗澡,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到了都觉得很好笑。不过他没有钱又无家可归,不露天洗澡,又能在哪里洗澡呢?

对于生活中苦难或受到疾病困扰的人,我们不应笑话或冷眼旁观,也要留一份同情和理解给他们。

可能每个地方都有一个这样的疯子,《白鹿原》中就有一个疯子一直抢戏,《射雕英雄传》里有傻姑,《刑事侦缉档案3》的牛背洲杀人事件中也有一个疯了的神棍,《2012》中也有个举牌子的流浪汉。他们总会说一些惊世大预言,或者让人听不懂的话。

《天堂**院》的疯子一直说 这个小镇都是他的 ,这一段看似无关紧要,其实细思极恐,想来也有他的道理。

几十年后的小镇物是人非,这个疯子却好好地活在小镇上,仍然坚持在说小镇是他的。 想到那些死去和离开的人,再看看他,你还敢说他说的话不对吗?他装满了小镇几代人的回忆,也许他才是最大的胜利者。

————

6 、**放映员与观影模式

真正爱**的人会为它付出很多,**放映员的工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更不是为了免费蹭**看。他们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职业精神,才能将一部部**完整顺利地播放给观众欣赏。

**的创作、拍摄、发行、放映、评论过程中,都需要这种职业精神, 每一个环节都应全力去做。

放映**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时代,放映员更是件体力活,经常会面临危险。艾佛特正是在拯救胶片意外失火的过程中,被火烧伤,双目失明。

艾佛特将这个差事传给多多,多多也没占什么便宜,而是承担起了让小镇人民开心快乐的重要职责。

夜色已晚,狂热的小镇居民却嚷着要继续播映**,这一段对话特别有趣。

艾佛特问多多,我们需要让他们快乐吗?

多多点头说,要。

他们把**从银幕上扩展到了室外的墙上。

影院老板不让在银幕上放,那我们就在外面放。

观众说,我们还需要声音。

艾佛特又问多多,我们要达成大家的心愿,让他们开开心心地看吗?

多多点头。

他们又把喇叭对外公放。

一个室外**院诞生了!

所以说,他们从事的是一项能够让人愉悦的职业,并非只是简单地播放**。

插说一句,查令84号咖啡馆的小唐也是个独立的放映员,因为艾佛特和多多是**放映员的老前辈,今天放映这部**也是非常应景的。

我以前还不知道,原来当代也有**放映师这个职业。

露天**院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还有人从水上坐船来看**。

现在还有在汽车中看**的汽车**院,或在山崖上、星空下看**,以后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播映方式。

这些都只是形式,真正重要的还是影片本身的质量。如果**真的好看,哪怕我们是在电视、电脑、平板、手机上看,依然能从中获得快乐。

然而,**院才是播映**最传统的场所,哪怕以后看**的方式千奇百怪,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院中的那些欢声笑语,和集体观影的仪式感。

《 天堂**院》是一部表现出看**最纯真一面的**。 当疫情复工之时,查令十字街84号咖啡馆以本片作为集体观影的开篇,还是很有想法的。

有一个细节是,两家**院共享同一个胶卷,有一人专门骑自行车给两家影院互递胶片,一家看上集时,另一家只能看下集。

那些看过上集的人还可以慢慢等下集,可是有些人却只能先看下集,后看上集。

看影视剧都讲究连贯性,除非是四大名著那样倒背如流的作品,一部新剧很难先把20到40集看一遍,再回过头看1到20集。

有一个观众,当大家嚷着要看上集的时候,他骄傲地说:我整部**都看过了,我可以把剧情讲给你们听!

接着他被大家痛扁一顿。 看来无论哪个时代,观众都不喜欢被剧透。

————

7 、三部曲的女主和摄影

将时空三部曲的女主角进行对比, “神秘”似乎是她们的共性。

《天堂**院》的女主艾莲娜跟多多刚认识的时候也有些飘忽神秘,但好在两个人还谈了一阵恋爱。

《海上钢琴师》的女主跟男主基本就是擦肩而过,虽是一次浪漫的邂逅,却没有碰撞出太多火花,甚至女孩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虽说她给男主留下了线索,让他去找自己,但男主最终还是没有下船,错过了这段良缘。

可能女主还在家中等待着男主来找自己呢! 按照一般影视剧的套路,肯定是这个结局,但托纳多雷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主玛莲娜(和《天堂**院》的艾莲娜名字很像)更是神秘、性感、冷艳,勾起了别人的欲望,却又断绝了大家的念想。

可能是托纳多雷自己有过一段还未开始就已失恋的情感经历,所以描写这种求而不得、欲罢不能、萍水相逢却又终身难忘的感情,有着感同身受的心理 ,所以拍得非常成功。

意大利的风景很美,我认为是世上最美的国度。

《天堂**院》的摄影毫不差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的摄影也非常美,但大部分时间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因为故事一直发生在船上,基本都是在室内拍摄的,环境比较昏暗,不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阳光明媚,也不像《天堂**院》星空闪烁。

稍微开阔的场景是,轮船刚到纽约的时候,人们看到自由女神像和岸边的高楼大厦,都兴奋地欢喜高呼。甲板上两人邂逅的那段戏也有些外景,却又下着大雨。

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发生在闷热的夏天,不仅阳光充足,还混杂着汗水和荷尔蒙的味道。

《天堂**院》也有大量的外景,风景宜人,温馨浪漫,很适合年轻人谈恋爱,也容易诞生出创作灵感。 整个小镇古老而不陈旧,优雅却又厚重,给人的感觉质朴和温暖。

影片的镜头和摄影都非常唯美,把小镇的自然之美和人物的纯真之美全都体现出来。尤其是女主出现的那一段,在多多手持摄影机的镜头下,也是非常之美,这和另外两部的美感几近重合。

托纳多雷摄影机下的女主角总是魅力十足,这和多多从小拍摄的女性美完全一样,所以说这是导演的自传。 通过女性美将三部**联系在一起,构思巧妙,意境完美。

再说一下三部曲中关于爆炸的情节,也就是本片的炸**院和《海上钢琴师》的炸船。

炸**院的情节,和《海上钢琴师》中炸船的情节相似,都是 曾经凝聚了记忆的东西被毁灭,而它们对主人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炸船的时候,主人公和这个载满回忆的庞然大物一起消失;而炸**院,不会伤及人的性命。因为**院破旧,政府要将其拆除另作它用,小镇居民对**的热忱已不像从前,和大船一样,**院也成为了一个陈旧的回忆。

但对于多多来说,他不忍心看到儿时的记忆化作废墟,于是重建了新的**院。他不仅是个导演,还为**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也很喜欢这个善良的结局。

其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可以创作爆炸的情节:愚蠢的市民可以去炸女主的房子,纳粹可以去炸这个美丽小镇,盟军也可以去炸法西斯的军事基地……如果我是导演,可能会这么拍,让三部曲再增加一个共同意象。

————

8 、与女神约会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艾佛特和多多说的那段“公主与士兵”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多多问艾佛特,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意思,艾佛特也说不出来,也许它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好在多多的爱情并不是这样,他的等待是得到了回报的。

看到他们两个的短暂爱情,我还是为多多感到欣慰的,比1900幸运得多。

尤其是看到**院中两个人的初吻,我想到多多从小看了那么多**的亲吻镜头,现在轮到了自己,那感觉一定非常纯真、美好,令其终生难忘!

当你千辛万苦追到了自己的女神时,以前付出再多辛苦也都觉得值得。多多对女生的求爱比较主动,当对方没有表示时,依然不依不挠地追求,最终抱得美人归,那种喜悦是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当我看到他们初吻、拥抱和浪漫约会的情节时,非常为多多开心,也想到了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的画面。

他们在草地上吃野生沙拉,看着像鸡肉和生菜,伴着可口的水果,加一点沙拉酱……我看**时,恰好也在咖啡馆点了一份鸡肉柠檬沙拉,和这段情节同步,代入感极强。看他们吃东西,顿时觉得手中的食物非常甜蜜。

我们看的是奥斯卡版本,也就是普遍流传的两个小时,而导演剪辑版将近三个小时,导演剪掉的是多多成年后和女主的互动,以及艾佛特对这段爱情的阻挠。

这些片段更好地解释了后半部分让人困扰的地方,但却把**拖得很长,因为**的精彩情节都发生在**院,恋爱的结果,观众似乎没那么期待。所以奥斯卡版保留了大量的**院情节,和多多追求女神的浪漫时刻,把后面的感情戏简化了。

我们也可以看一遍导演剪辑版,但不如这版干脆利落,虽说有些地方解释得不够清楚,但并不影响整体剧情的发展。就这版我还嫌长呢,如果能再压缩10到20分钟,本片可能会更加完美。

————

9 、最爱的吻戏混剪

教会的人不许**院放亲吻情节,一放就摇铃,这一段印象很深。

艾佛特后来给多多留下的亲吻剪辑,也正是对教会和神父这条禁令的抗争。他和多多都认为 亲吻是男女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是人的天性,不应受到禁锢和限制。

观众对美好的爱情本来就报以纯真、热情的期待,作为浪漫国度的意大利,亲吻和亲热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镜头了。 神父摇铃的细节正是给影片结尾的亲吻剪辑做了情感释放的铺垫。

我也非常偏爱看亲吻镜头。

艾佛特给多多留下了吻戏镜头的合集,有几十个亲吻镜头,从几十部影片中剪辑而成。

如果把这些**考证出来,把亲吻的男女主角也写出来,一定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相信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

亲吻和其他情色镜头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时候,只有男女真心相爱才会亲吻。 如果男人不爱这个女人,他也许想得到她的身体,一般却不想亲她。女人对男人也一样。

亲吻是一对恋人情到浓时自然而然做出的行为,更展现出感情的真挚与纯洁,是情感炽热时的迸发。

这段吻戏,艾佛特剪辑得实在太美好了,也给这部**留下了最精彩的一幕。

我以前发过朋友圈,说我就爱看亲吻的镜头。可能是吻戏会让人很有代入感,能够感受到男女主角的开心与甜蜜。

————

10 、对**永远的爱

疫情期间,虽然不能去**院,但通过电视、电脑、平板、手机这些视频载体,我也欣赏了很多好看的**。

用4K极清电视看**虽然清晰度更高,又有多语字幕,可以快进、暂停、倒放,还能记录和研究**的细节,看**的姿势也更自由自在, 但我最爱的观影方式还是去**院,就像《天堂**院》里的人们。

依依不舍地离开查令十字街84号咖啡馆,但我想,很快我又会再回来,和大家继续看其他**。 没有离别,哪来的重逢呢?

2020/8/19初稿      2021/8/5修改

我看过《天堂**院》这部**。

**的开端,由电话一头母亲所在的西西里岛,切换到多多事业有成的罗马,带领观众慢慢接近成年的沙维图迪。在罗马的第一个镜头便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摇下,到正在开车的有着成熟魅力的沙维图迪。回到家后,镜头跟随沙维图迪的步伐,依次走过玄关、客厅、卧室,带领观众也这样一步步的走入了他的生活。

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精致讲究的装修,气派的落地窗。无一不体现出沙维图迪事业的成功。而与女友谈话中“你母亲把我当成了别人”,也体现出他生活的状态,感情生活不稳定,也为后面他初恋情人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沙维图迪几次开灯关灯,光线的变化,暗示了他接下来情绪的波动。当从女朋友处得知艾弗特的死讯时,虽然故作镇静,但随着摄影机的推进,多多的镜头由中景变到了特写,推进的镜头也走入了多多的内心,导演把几个惊雷闪电的光与窗口的太阳光用相似蒙太奇手法结合起来,带领观众自然而然地接近沙维图迪的回忆。视觉上的震撼让观众感受到沙维图迪内心的颤动。

同时沙维图迪躺在床上陷入深思的场景,是一个经典的推镜头,画面由中景推主人公的脸部特写。特写沙维图迪的头部,也是进入到了多多的脑海,暗示艾弗特勾起了他的童年回忆,一幕一幕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也是为下一个场景的切换做了铺垫。人物的脸上倒映出风铃的影子,在屋内叮当作响,镜头一转,回到了多多的童年是在。

身为小祭祀的多多在教堂里打着瞌睡,手里刚好拿着祭祀用的摇铃。运用相似转场的剪辑手法,使二者相互映衬,十分自然流畅。相似的手段还有,艾弗特失明后,用手慢慢抚摸多多的脸,手一抬起,多多就长大了。转场行云流水。这个特写镜头也极具暗示意味,展现了在艾弗特的关爱下,多多逐渐长大,成长为青年。

多多初回小镇时的镜头处理十分巧妙。妈妈听到门响,就知道是自己的多多回来了。镜头没有随着妈妈下楼的身影而移动。而是让母亲淡出镜头,将画面聚焦到了她织了一半的毛衣上。母亲思儿心切,不小心钩住了毛衣上的线,毛衣一圈一圈、一点一点地被拆开,反映出母亲急迫的脚步。借揪心被拆开的毛衣,也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揪心30年后相聚的母子。回忆小岛上童年的故事也如抽丝剥茧一般,徐徐展开。

广场上,艾弗特帮助多多圆谎,免受母亲的责备;艾弗特用自行车载着多多,以中近景展现两人亲密的交谈;考试时传纸条,以教他放映**为条件,帮助艾弗特通过考试。两人的交集由**展开,而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使两人友情更为深厚,艾弗特也成为了多多的童年好友。在艾弗特走进考场时,有一个跟镜头的运用。镜头从艾弗特走进考场开始跟进,直到他入座为止。跟随着艾弗特缓慢的脚步,他的茫然,对文凭考试的忐忑显而易见。

广场象征着小岛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真真切切地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气息。这里是往事的见证,是每个人的童年,是一段青少年的光阴。广场上,女人们排队接水,踩着房车,捻着羊毛;小贩叫卖着;男人给孩子理着发,给毛驴剪着毛;小孩们追逐打闹,捉弄贴海报的人。广场上不断喊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睡在广场上的疯子,站起来大喊。疯子位于画面的上方,人群在下方。看似高爱国在上,象征着一个疯狂暴力的独裁者。而紧接着的画面是,人群在前景,疯子在后景。在人群的嬉笑声中,疯子掉入了人群的缝隙。体现了独裁者终将被人民打败。

如果你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生活,这部**会让你会心一笑。

那个时候的乡村没有什么娱乐,村里有喜事时,会请县城里的放映队下乡放**。晒谷场上放满条凳,中间架起放映机,把幕布挂在场边某家的墙壁上,一个简单的露天影院就算搭建好了。一场**就是一场乡村盛会。本村的村民会把消息放出去,于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人就都汇聚到了一起,有正经看**的村民,有凑热闹的年轻小后生,也有到处赶场的流动摊贩。

时光流逝,这样的场景已经不再,却意外地在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自编自导的半自传体式**《天堂**院》里复活了。这是一部有关记忆的**,在导演营造的影像里,舒缓流动着的,是集体的狂欢、个人的忧伤。

记忆分很多种,有集体记忆,有个人记忆。所谓集体记忆,是指留存在一个群体共同记忆里的事物。对于在意大利一个海边小镇长大的多多来说,“天堂**院”就是那个绕不过去的集体记忆。它曾经是小镇的活动中心,现在,它则是一座灯塔,照亮着一代人的记忆。

“天堂**院”归教堂所有,这里上映的影片都事先经过牧师审查,所有吻戏都被删除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享受**带来的快乐。**院既是小镇的娱乐场,又是社交场,甚至有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睡觉的地方,每天准时准点来,再大的吵闹声也不会影响他呼呼大睡。对孩子们来说,这里是没有家长管束的自由地,他们坐在前排,一边看**一边传递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根烟。银幕上放映的是**人物的哀乐人生,影院里上演的则是小镇人们的嬉笑怒骂。

最令多多着迷的,还是放映室。正如露天**场里,小孩子们都喜欢围在放映机周围,想搞明白**里的人是怎么从这个机器里跑出来一样。放映员艾费多是个开心的老小孩,身材魁梧,心地善良,没有子嗣的他,对鬼灵精怪的多多有着慈父般的怜爱。他一次次把跑进放映室的多多赶出去,因为那时候的胶片很容易着火,放映室是个危险的地方。但每一次多多都能找到新的理由再次溜进去。看艾费多操作机器、剪辑胶片,是他最大的乐趣。一老一少的情谊,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增长。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乱小镇的平静。晕倒在放映室的艾费多被冒险冲进去的多多拖了出来,命虽然保住了,眼睛却已无法复明。**院变成了废墟,教堂无力重建,因中**一夜暴富的奇奇欧站出来,出资重建了天堂**院。新**院落成,多多接过了艾费多的衣钵,小镇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没有了牧师的审查,大段的吻戏开始堂而皇之地登上银幕。与吻戏一同到来的,是社会风气的开化。曾经在包厢里肆无忌惮朝楼下吐口水的诗文败类,直接被楼下甩上来的一包大便糊住了脸;拥挤的人群里,你正为紧张刺激的剧情激动,转身却发现一对风流男女正在你身边如痴如醉;小镇的职业妓女把**院变成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寂寞的男人排着队等着被“临幸”;小伙子们已经不屑于玩抽烟的把戏,荷尔蒙勃发的他们对着香艳的银幕女郎集体打起了飞机。

到天堂**院看**,依然是小镇人们的生活日常,一幕幕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包括生老病死。来看**的年轻夫妇,怀里抱着不停啼哭的婴儿,大家却习以为常,并没有多少人在意。有人被暗杀,在银幕枪声中突然栽倒,旁边的人却浑然未觉,还在哈哈大笑。第二天也没引起多少骚乱,**继续,喧闹照常,放在他曾经的座位上的一束花就是对他最好的悼念。

相对于集体记忆热闹喧嚣,个人记忆往往更加安静内敛,因为它总是被深藏着一个人的心底,轻易不会外露。比如爱情。

多多的爱情,可以从一个故事说起:从前,有一个士兵爱上了公主,公主告诉他,只要他能在阳台下等他100天,就以身相许。从那天起,士兵就站在了公主的阳台下,公主每天打开窗户都能看到他。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到九十天的时候,公主发现士兵在流泪,已经连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士兵依然在坚持。正当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完美结局时,士兵却在九十九天的时候拿起椅子离开了。

这是艾费多讲给多多听的,因为多多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琳娜,他想让多多尽早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是效果适得其反。听完故事的多多跑去告诉艾琳娜,他会每天站在她窗台下,直到她爱上他,为他打开窗户。从这天开始,多多每个晚上都会在**放映结束后,跑到艾琳娜家楼下,默默看着窗户里射出来的黄晕的光,直到午夜。几个月过去了,多多每天都失望而归。新年夜,多多再一次站在窗台下,但直到新年的钟声响起,那扇窗户也没有打开。灰心丧气的多多一个人回到了放映室,他决定放弃,一回头却发现艾琳娜出现在了身后,无须多言,两片炽烈的红唇吻到了一起。

一切都那么美好,故事是骗人的,谁说等待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呢?可是,仁慈的上帝已经开始悄悄收网,只是热恋中的他和她没有知觉罢了。多多被莫名其妙征调入伍,以为15天就能回家,最后却变成了一年。艾琳娜被父母转学,从小镇搬走,没人知道去向。两人相约见面,却擦身而过。

短短一年,恍如隔世。退伍回来的多多发现,诺大一个广场,却只有一条狗在迎接他的到来。曾经的爱人已经不在,小镇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色彩。最终,多多在艾费多的建议下远走他乡。

送别的一刻,艾费多贴着多多的耳朵,郑重其事地要求多多不要回头。“我不想再听你说什么了,我想听别人谈论你。”这是艾费多对多多的期许,也是他一生不多的愿望。

多多实现了他的愿望。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导演,一大群人围着他转,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身边的女人走马灯似的换。小镇的故交知友都在谈论他。但是,他真的一次都没有回去过,虽然离家并不遥远。承载梦想的天堂**院,刻骨铭心的青春恋情,似乎都已经离他远去。

直到30年后,他接到母亲的一个电话。电话里,母亲告诉他:艾费多去世了,很快就要出殡。这个电话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在接到电话的那个夜晚,小镇的一切都在他的头脑里复活了。第二天凌晨,他坐飞机回到了小镇。

没有荣归故里,一如离开时的哀愁。尽管人们带着崇敬观望着他,他的眼神里却只有忧伤。他搜寻着记忆里的小镇,发现天堂**院只剩下一幢孤零零的房子,早已无人光顾。他追寻一位酷似艾琳娜的年轻女子,发现曾经的恋人已经成了他儿时同学的妻子。最令人意外的是,他发现他与艾琳娜的擦身而过是源于艾费多的刻意而为。艾费多想让多多从这场不切实际的恋情中解脱出来,去追寻自己的人生,所以故意让两人无法相见。

真相令人唏嘘,刻骨铭心的爱情却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生生扯断,跌宕起伏的人生原来也曾经被人为安排。但那又怎么样呢?就算可以重来,多多和艾费多没有擦肩而过,他们就能白头偕老了吗?就算他们真的生活在一起,柴米油盐的日子是否一样会摧垮他们如火的爱情呢?

在上帝面前,人是渺小的。只要他稍微动动手指,我们的人生就会突然转向。走出半生,多多早已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命运。当两人在海边再次相拥,当记忆一点点拼凑出真相时,多多的眼睛里,只露出一丝丝的惊愕,随后便是默默地沉吟。

离开小镇的多多,其实一直抛不下对小镇的记忆。但是,他也明白,记忆总归只是记忆,喜也好,悲也好,最终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朵浪花。

天堂**院被炸毁了,站在人群里的多多,目送自己的青春记忆飘散成一堆粉尘。这一次,**院不会再重建。

无论你愿不愿意,时光永远流走,不会为你停留。生命里的种种,无论甜美或忧伤,最终都会消逝。能够留下来的,反而是那些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广场上的那个疯子,无论日月如何变迁,他都风雨无阻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任何时候想到他,都不禁芫尔。

本文基于导演剪辑版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 朱塞佩·托纳多雷 / 瓦娜·波利

主演: 菲利普·努瓦雷 / 雅克·贝汉 / 马克·莱昂纳蒂 / 萨瓦特利·卡西欧 / 莱奥波多·特里耶斯泰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21-06-11(中国大陆) / 1988-11-17(意大利)

片长: 155分钟 / 173分钟(导演剪辑版) / 123分钟(剧场版) / 124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星光伴我心(港) / 新天堂乐园(台) / Cinema Paradiso

愿我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送给你的一份礼物

能够温暖你的心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2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