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接新娘流程

传统接新娘流程,第1张

传统接新娘流程

传统接新娘流程,结婚是新人们最忙乱的时候,虽然婚礼流程各地的习俗是不一样的,但每个地方都会有接新娘的传统,关于传统的流程恩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以下分享传统接新娘流程。

传统接新娘流程1

敲第一道门

新郎娶媳妇进入新娘家前一定要敲门,经过一个过程才能进入,这个过程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上的意义,在于“熬熬新郎的性子”,娘家人是不会轻易给新郎开门的,总是要经过若干考验才能开门,这个习俗一直流行至今。所以,新郎在进入新娘家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准备什么呢比如:红包,旧时新郎的红包都是一些散碎银两或角分纸币,现在时代不同了,新郎的红包见涨,拾元、贰拾的红包早已无踪影,单张百元的已经很普遍了。新郎在进门前,除了红包之外,还要回答娘家亲朋好友提出的问题,比如:新娘的生日爱好新郎结婚后该如何表现也许还会让新郎唱几首歌才能进门。

进入娘家后不要急于见新娘

新郎进入新娘家后,不要急于见新娘,因为新郎第一个见到的是新娘是父母,哪有不与父母打招呼直接奔新娘的那也太失礼了。所以,新郎在见到新娘父母时,首先要与父母打招呼,招呼怎么打,也是学问,直接称呼爸爸妈妈,肯定没有问题,因为已经注册了婚姻,法律上已经结为夫妻。有的新人准备在敬茶中改口,也可以,但是面临着现在应该怎样称呼父母,再称呼叔叔、阿姨显然不太合适,称呼什么呢可以称呼“二老”,即二位老人的意思,二老属于中性词,怎么解释都没有问题。

按照婚礼习俗,婆家接亲的人数是有要求的,婆家接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去,双数回,就是婚礼习俗上的“成双成对”习俗。但是这个讲究只有对婆家讲的,对娘家送亲的人数没有要求。因为过去的婚礼习俗,都是指婆家娶媳妇,只把新娘娶过去就可以了,娘家人也基本不参加婆家的婚礼,所以一般对娘家有多少人参加婆家的婚礼没有考究。根据这个习俗,新郎在见过新娘的父母后,应该把自己接亲的人员组成介绍给新娘的父母,介绍的人数包括新郎自己,应该是单数。接亲后加上新娘,就成了双数,原则是,单数去,双数回。但是现在随同新郎前去接亲的人员很多,有的可能有几十人,包括:摄像师、照相师、新郎的朋友等等,新郎们可以这样掌握,不管去多少人接亲,新郎只介绍其中的几位就行,比如:伴郎、弟弟或妹妹就可以了,其他人员不用依一介绍。

新娘家应该在桌上摆放一些点心、烟、糖、水果、茶水,新娘的父母这时可以礼节性的谦让一下,请新郎接亲的人员就做,吃点心,喝茶,显出地主之宜。

敲门进入新娘闺房

敲第二道门的过程基本是敲第一道门的重复,但是可能也会有新的玩法,比如:请新郎签署或宣读保证书、请新郎再次掏红包等各种游戏,新郎们一定要静下心来,耐心应对,千万不能着急,谁让咱们娶媳妇呢

新郎在出门前必须说几句话

对于新郎来说,人家父母辛苦养大的闺女让你给领走了,闺女是人家的心头肉,出门前你不说几句让父感到踏实的话,人家父母能放心吗所以,新郎在离开新娘家门前,一定要说几句诸如此类的话,比如:爸爸妈妈,请您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对她好的------、对她负责任的------、我们一定会幸福的等等,要通过话语,给父母一个安全感,否则父母会很失落。

一般来说,父母在女儿出门前,都会给新娘1到2个苹果,如果给1个就是新娘拿着,如果给2个就是新郎和新娘一人一个,意思是祝愿女儿或者女儿、女婿一生平安,新人要始终拿着这个苹果,一定要保证拿到新郎家。

新娘的姨不参与送亲

按照传统习俗,“姑不接、姨不送”,新娘的姨是不能参与送亲的,姨的读音与猜“疑”相同,故应当避嫌。新娘的姨也就不用随着迎亲的花车车队去酒店,如果随花车去酒店,就相当于送亲了。一般的'处理办法是,新娘的姨在婚礼当天索性就不去新娘家,而直接去酒店。新娘的父母也不随同花车车队通行,他们应该在新娘出发后再乘专车去婚礼场地。

抱新娘的问题

如果娘家的亲朋好友起哄,让新郎抱着新娘下楼,新郎一定要考虑以下问题:

(1) 中途不能放下新娘

因为新郎一旦抱起新娘,就象征着一份责任,中途是不能放下来的。这就需要楼下的花车停车的位置不能距离娘家太远,否则新郎可能要抱着新娘走几百米距离,体力肯定吃不消。

(2) 新郎要考虑新娘婚纱的长度

如果在下楼的过程中,婚纱拖地,新郎可能就会不小心踩到婚纱,踩到婚纱的结果可能会使2个人同时绊倒,从楼上滚下去。

(3) 下楼时可能出现新娘走光的问题。

有的新郎不管不顾,抱起新娘就下楼,而这时,先于新人下楼的摄影、摄像师们会根据镜头的需要,从楼下的位置向上拍摄,拍摄新人下楼的镜头,他们肯定会在镜头里一览无余,特别是夏天。所以,新郎抱新娘也要考虑走光问题。

(4) 抱新娘最好是头右脚左

新郎抱新娘要采取头右脚左的办法。即新娘的头在新郎的右手,新娘的脚在新郎的左手。为什么呢、因为新郎的胸花都戴在左胸前,如果新娘的头也在左胸前,就会无形中碰到新郎左胸的胸花,抱新娘的过程中不小心就会把胸花折断。在婚礼现场,我经常会遇到新郎戴着个“花杆”满处转悠,我问新郎:“今天又抱新娘了吧”新郎们都非常奇怪,问我怎么知道的,我笑着对他们说,“从你的胸花我就知道了,你胸花上的花呢”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是戴着一只花杆满处转悠呢!他们慌了,问我怎么办、我只能再给他们做一支胸花或者把我的胸花给他们。

指派专人安排亲友上车

新郎家或者新娘家一定要安排专人来管理亲友们上车。如果没有人员进行管理,就会发生下面的情况:亲友们走到接亲的车队面前,并不着急上车,而是讨论谁上哪辆车,有的主张按照亲疏远近排定车辆,有的按照每家一辆车的标准安排,有的愿意跟自己谈得来的人在一起,有的本来已经上了车,看见自己熟悉的人上了另外的车,又急忙下车去找同伴,现场忙乱不停。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管理,可能就会耽误7---8分钟,而接亲的时间是宝贵的,不应该在上车的环节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派专人来管理上车秩序,最好的管理员就是新郎家负责车队的调度员,这时他的任务,就是专门安排娘家人上车,不管谁上那辆车,只要是这辆车人员满员了,就要嘱咐车上的人员不要再下车,亲友们都上车后,他要检查漏乘情况,没有问题后立即与新人商定出发时间,经确认后上摄像车,带领车队赶往下一个地点。

传统接新娘流程2

一、结婚接新娘流程是怎么样的:

1、 婚礼当天新郎要在选好的吉时出发迎接新娘,也要在选定的吉时的时间段返回家中。新郎到达女方家后,见到女方家人后,有一个讨喜的环节。也就是说新娘的伴娘们会故意为难新郎,出一些问题或者完成一些游戏,通过或过关之后才可进入新娘房间,不过讨喜的环节大多都是用红包收场的。

2、 出门时,新娘要叩别父母,此时新郎鞠躬行礼即可。新娘出门时需要一些福分高的年长女性持竹匾或红伞把新娘引到婚车前,这样的用意是希望新娘能和这位年长女性一样,有福分、且生活美满。竹匾或红伞用完之后可以放车上或者后被车箱里。

3、 新娘上婚车之前会有一位小男孩给新娘一把扇子,这时新娘要给男孩红包作为答谢,礼车开动准备出来的时候,新娘要把扇子扔出车外,意思是要将新娘的坏脾气丢掉,不可把坏脾气带到婆家,由男孩捡回,交回娘家,娘家用红包答谢。

4、 新娘上车之后,所以人的迎亲队伍应该准备离开,这时男方的家人、亲友不可以和女方家人说再见。礼车出来后,沿路然后鞭炮,直到回到新郎家中。到达新郎家中进门时,粗腰跨过火盆,才可进门。

二、接新娘应该什么人去接

按传统来讲,结婚接新娘的人都是男方家中的亲友,一般是叔叔伯伯之类的,也有新郎会邀请自己的哥们作为伴郎一起去女方家中迎接新娘,而且基本上都是男性,女性跟着去迎亲的很少,一般婚礼风俗习惯中都不会有女性参加迎亲的。

而且迎亲的人数也是有讲究的,不管去迎亲的人数是多少,回来时的迎亲队伍人数一定是双数,这也是婚嫁习俗的一种习惯,俗话说好事成双嘛,所以结婚都很忌讳单数。

传统接新娘流程3

一、结婚男方接新娘流程

结婚接新娘流程一、讨喜

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时,新娘的伴娘们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结婚接新娘流程二、拜别

在上婚车之前,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结婚接新娘流程三、出门

出娘家门时,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红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代表开枝散叶。撒红豆绿豆和米于伞顶和车顶,用以辟邪。

结婚接新娘流程四、礼车

准备好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结婚接新娘流程五、敬扇

新娘上婚车前,由一名小男孩持扇给新娘,擅自放在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结婚接新娘流程六、不说再见

当新娘上婚车后,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结婚接新娘流程七、燃炮

婚车开动,离开女方家时,女方家要燃放鞭炮。

二、接新娘有什么细节

1、敲榜首道门 ,在中国的传统婚礼风俗上的含义,在于“熬熬新郎的性质”。

2、进入娘家后不要急于见新娘,首要要与爸爸妈妈打招呼。

3、敲门进入新娘闺房 (这时分会有“堵门游戏 ”)。

4、献给新娘手捧花,给新娘戴上胸花。

5、组织新人向女方爸爸妈妈敬茶。

6、新郎给新娘穿上新鞋后抱新娘上车。

7、指使专人组织亲友上车。

三、接新娘哪些人不能去

1、空手的人

去接新娘的人不能空手,所以每个人在去的时候都要负责帮新郎拿一件礼品, 这也表示了男方家的诚意。

2、离婚者

离婚的人不能去接新娘,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比较这样的人晦气,结婚这样的喜事就应该什么都是圆圆满满的,去接新娘的人的婚姻生活也该圆满,这是一个美好的寓意。

3、白事在身的人

如果最近有白事在身的人也不适合参加这样的场合,因为结婚是喜事,所以红白事最好不要冲撞,否则会给新人带来不好的运气。

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婚嫁礼仪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洗澡

  洗澡一般并不意味着庆贺什么,但是中国的婚前洗澡却绝不仅是你平常所认为的20分钟泡在浴盆里。水里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气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属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洗走了身上的"邪气",而且还意味着幸运、长寿以及繁荣,除了这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还有助于让皮肤光滑、鲜嫩,许多女人都希望的效果。

一、放定:

放定是订婚的一种仪式,也叫下定礼。当时男女婚事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还不多,一般仍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民智已开,结婚双方本人也都有了发言权。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大媒是双方亲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

下,由父母将情况转告子女,带有对方像片,如双方全有意,即可提出当面相看。面相是由媒人选定合适地点,使双方见见面,也只是偷看两眼而已。经过面相,如未发现本人有大的缺残,就必须放定。

放定时需择专日通过媒人,将男方交给女方的信物转送女方,并更换双方的庚帖。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小型金玉如意等,为男方认为贵重之物庚帖是书写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一般使用纸店印好的龙凤帖。龙风帖一份摺子两个;颜色不同,一红一绿。红色的属男方,绿色的属女方,上面印有**的龙凤花纹,帖内正中并排分写“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庚帖例由男方备办;请人书写。写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所谓“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怀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

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时,媒人将女方庚帖带回,便完成放定手续。放定仪式也可以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选一家饭庄宴请大媒,双方当面办理,一并选定结婚吉期,再办理过礼手续。

二、过礼:

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糕点一般是龙风饼、状元饼、水晶糕)鹅、酒、鱼各占一拍。衣服、首饰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围以小栏杆,桌面下穿两条棍,由两人抬着)。其它食品则用食盒(长方形双层大木盒,盒子置于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着)。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全由官客担任)押送。事后,女方应将

猪腿、羊腿各一只送给两位大媒,以示谢意。

三、过嫁妆

过嫁妆是在喜期的前一两天,女方将陪送给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当时女方备办的物品、一般有座钟、簟瓶、帽镜、茶叶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连同箱笼、衣服、被褥、首饰,个别家还暗送木器家俱。另外,还有一盏长命灯,也就是一盏铜或锡制的点灯草的灯台。运送工具有用高拾的,也有用“窝脖”(即用肩扛的雇工)的。用高抬的可分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这要看女方的经济条件。少于十六抬的,就找搬运工搬运。押送人员除两位大媒外,女方还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妆送到男家后,男方将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并请送妆官客过目。个别家还找来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谓之“响房”。

四、婚礼:

结婚当天按当时习俗执行的礼仪,就是婚礼。“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我国历来把娶亲办喜事当成人生的一大乐事。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请亲友,注明为第几男或第几孙“授室”。

迎娶新娘用的是红缎绣花八人抬的大轿。轿前有成对座伞成对筛镜,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有各种旗帜,肃静回避牌、对扇,若干对金灯以及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最前为一对开道锣。如新郎亲迎,则另加绿段绣花八人抬大轿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于红轿之前。至于随行人员,有大媒、伴郎、娶亲的、赞礼的等乘车随后,前往女方迎娶新娘。

娶亲行列到女方后,举凡新郎拜见女方主婚人和请新娘上轿等,全由赞礼人边唱贺诗,边赞礼。如请新娘上轿,则赞“请新贵人登宝轿,请……”三请之后,老蛮扶新娘上矫。新娘盘腿坐,落轿帘。新郎仍乘绿轿前导。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礼服——蓝色长袍、青马褂,头戴小礼帽,足穿青缎粉底官靴。迎亲去时单披红,到女方后,女方又请老年长亲,为新郎再披一道红,成为双披红;帽上插金花,来往全由伴郎陪伴。

迎亲回到男方,新郎由伴郎照顾下轿,入内休息。新娘所乘花轿直抬到礼堂前落轿,抽去轿杆。这时礼堂中央花烛高照,上面供着天地牌位,已由所请的“老寿星”(男方的老年长辈)上好香。供桌和花轿之间,左右各设两把椅子,靠桌坐着两位伴嫂,挨着坐的是两位伴姑。这时老蛮端过一个茶盘,内装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怀,余一杯由老蛮端着,掀开轿帘从轿内一过,算是奉给新娘的,如后再逐一将茶杯取回。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并不饮用。送茶后,赞礼人赞:“请新郎入华堂。请……”三请后,伴郎伴新郎进入堂中。赞礼人随赞:“向上打躬”,“向轿打躬”。新郎行礼后退出。这时赞礼人再唱诗赞,请新娘下轿。新娘便由老蛮扶持下轿,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轿。再请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礼。礼毕起立。这时赞礼人赞:“请老寿星祝寿,请……”三请后,老寿星登堂。由赞礼人递过一个用红纸包裹上插喜字的寿杖(用秫秸杆制作)。老寿星双手捧寿杖先在新郎头冠上扣三下,念“多福多寿多男子”;再在新娘凤冠上扣三下,念“永富水贵永康宁”。老寿星祝寿后退出。这时赞礼人赞:“夫妻对拜”。男作揖,女万福。礼毕随唱送新郎、,新娘人洞房。这时用彩绸连接新夫妇,新郎倒退,引新娘入洞房,并肩坐于床上,谓之“坐帐”(再往前些年入洞房时,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备捧着烛台前导。烛台上一结红绸,一结绿绸。两小孩各为“执烛”。事后,红绸赠男孩,绿绸赠女孩)。坐帐时新娘坐上首。新郎这时用老寿星祝寿时用的寿杖挑下新娘头上盖的盖头。新娘这时才露出真面目。然后,由伴郎伴嫂各端着一个酒杯,请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新郎新娘各沾一沾唇,换酒杯,新郎新娘再各饮一次。随即换上两小碗冰糖莲子,如前互相交换着各尝一些。于是“坐帐”礼成。新郎退出卸去花红休息。这时老寿星送焚天地码。拜堂之礼告成。

吃头桌饭:吃头桌饭就是新婚夫妇同桌吃头一餐饭的仪式。当厅设一面八仙桌,桌上摆各种果品菜肴、酒具和餐具。新郎新娘对面坐,新娘坐上首,连同拜堂、坐帐,新娘共三次出上首,谓之“一进夫门三上”。打横坐的是上面伴嫂,下面伴姑。伴郎无坐位,只得站在新郎身后。这几位陪客连同其他来客都可以给新郎新娘斟酒布菜,说吉祥话。但是坐着的六位谁也不许真吃真喝,走个形式而已。起席后婚礼基本结束。再后就是拜祖、拜长辈,和平辈晚辈见礼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44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