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年度全国共有3732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同比下降1042%;1012万对夫妻登记离婚,同比增加476%。
近日,民政部发布了2022年2季度结婚数据。
《结婚产业观察》根据公布的数据整理:2022年半年度全国共有3732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同比下降1042%,较2020年同期还减少147万对;1012万对夫妻登记离婚,同比增加476%。
2021年,中国共办理结婚登记7636万对。这是在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后,又跌破800万对,同时也成为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知乎上一位人口数据研究者预计,按照目前趋势,2022年全年结婚对数在700万对左右。
结婚登记人数缘何不断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
其次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
第三是养育成本过高。《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显示中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几乎是世界最高的。
除此之外,还有城市高房价和农村高彩礼;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发生改变等因素影响。
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同时,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也在不断上涨。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而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也就是说,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结婚登记数量下降背后是晚婚、不婚和独居,这并非新现象,而是人口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经历过类似情况。
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初婚年龄推迟、适婚人口总量减少,是影响结婚人口数量的基础性因素。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结婚人数逐年减少,将结婚市场将迎来了更大的竞争。如何抢占“更少”结婚人群的“更多”消费选择,是每一个结婚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年轻消费人群需求的不断提升,不存在一种婚企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这个产业必然也会随之升级,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细分婚礼市场:一站式婚礼会馆市场、婚礼酒店市场、海外婚礼市场、婚庆用品市场、婚礼全球旅拍等,新的业态模式必然会出现。
文|007同学
近几天,一则“2020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创新低”的新闻持续霸占着热搜。
据民政部最新消息,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为8131万对,不仅创17年以来的新低,而且仅为最高峰2013年的60%。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结婚率在逐年下降,离婚率却在逐年上涨。
被问及关于婚姻的态度,在众多的受访者中,有641%的女性认为婚姻早已不是必选项,435%的女性担心结婚会降低生活质量。
李银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曾让人惊愕的观点,“婚姻制度和人性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婚姻制度终将消亡。”
现在看来,似乎已初露端倪。
01 是什么,让女人对婚姻失望了
有人总结出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看似尖刻,却无比真实。
为什么近年来,女性题材的**电视剧总是频频爆火?
答案就是很多时候,它们都真实的还原了女性的生活,追这些**电视剧的时候,让她们能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一些共情。
**《82年生的金智恩》中有一个片段,金智英因为要照顾孩子,所以辞去了工作,繁重的家务、育儿的焦虑加上和家人的矛盾,让她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但他的丈夫是怎么做的呢?
他“贴心”地安慰金智恩:“要不再休息一阵子?”
在他看来,金智恩没有上班,只是在家休息,她为了家庭所做的一切,原来在丈夫眼里都是零。
说实话,这个镜头让人感觉特别扎心,扎心的原因,就是这一幕,太过真实,真实的就仿佛是隔壁老王、老李家的家常事。
就像前段时间,爆火网络的基层女性代表王慧玲所说的那样:结婚就好比作两个人一起开公司,婚后,男方在外找业务,女方则负责家务,但男方与女方付出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男方创造的价值会被社会和女方尊重,而女方的所有付出,却不仅常常被忽视,而且没有工资。
最糟糕的,一旦婚姻发生危机,在经济上毫无优势可言的女方,往往就会彻底陷入颓势。
**《找到你》中的朱敏,和丈夫结婚后,为了支持他的事业,选择了投入家庭,但在她被孩子的养育和繁琐的家务折磨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却发现丈夫早已出轨。
对簿公堂的时候,丈夫却还把她没有经济能力,无法照顾好孩子,作为与她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借口。
这也是为什么有太多的女性,宁愿在职场和家庭间死拼,也不敢轻易放弃工作的理由。
据统计,中国以76%的劳动参与率稳列诸国之首,而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0%,一点也没有输于中国男人。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比中国人更勤奋、更累的人,那她的名字,一定叫中国女人。
中国女人,结婚以后,不仅要在职场上驰骋,而且,还要照顾孩子和家庭,而男人,除了工作,却只需要享受女人的付出。
我想,这也是《社会心态蓝皮书》中所说,在中国,男性的婚姻满意度远远高于女性的原因。
02 一个人就很好,为什么要两个人
另有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已超过26亿。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适婚人士,选择了晚婚或不结婚,婚姻,已经不再是他们人生的标配。
就像前段时间,在综艺《怦然再心动》里,王子文所说的那样:“如果遇不到喜欢的人,我宁愿一辈子都不结婚。”
其实,这是很多未婚人士的想法。
封建社会,女性投入婚姻,可以说是为了生存,她们要用自己的生育价值,去为自己的后半生求一个安稳。
但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独立意识的提升,现代社会的女性,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早已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她们已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生活的很好。
就像《圆桌派》中,徐静蕾被问及女性到底要不要结婚时,她的回答:“从情感上我不需要保障,经济上更不需要谁保障我,我为什么要结婚?我觉得现在挺好的,可以说一百分,也不会因为结婚就一百二十分。”
她可以当演员,也可以当导演,喜欢画画,钟爱摄影,还喜欢做些小手工,有赚钱的能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她所说,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的她,想要的安全感,完全可以自己给,根本不需要婚姻。
《爱情回来了》里,戚薇也有一段经典台词:“钱我会挣,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的,我都气得半死。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我还满世界给他灭小三。把他放进户口,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
婚姻,本就伴随着义务与责任,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琐碎和现实,但如果你婚姻中的猪队友,不仅帮不上一点忙,还会扯你的后腿,让你生气,给你痛苦,你是否还会选择婚姻?
03 婚姻的本质,是有法律效力的长期合作
婚姻的本质,就是一场合作,是婚姻中的两个人为了满足各自的经济需求、情绪需求、社交需求等各方面需求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一场长期合作。
契约精神,是这场合作中,夫妻双方要首先遵循的。
“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我也是。”
这是钱钟书和杨绛的对于婚姻的态度。
在他们的婚姻中,契约精神被完美遵守,虽然,他们彼此都有缺点,但一旦进入了婚姻这座城,他们都懂得彼此容忍,彼此理解。
钱钟书做家务的能力很差,杨绛就放下大**架子亲自来做,杨绛生病了,钱钟书也会笨拙地为她做好饭菜端到床前。
虽然也有过矛盾,但他们从未想过离开彼此,放弃这段婚姻。
著名学者吴伯凡曾说过:“所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不是爱情本身的美满,而是执行契约本身的严格性。”
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美好的,严肃的,但为什么一起携手走入婚姻的两个人,会越来越不珍视不敬畏婚姻,就因为结婚后,有人率先违背了婚姻的契约精神。
不履行自己作为一个丈夫或是妻子对家庭的义务,那么,天长日久,当其中一方攒够了失望,离开就不可避免。
04 好的婚姻,需要双方的持续投入
美国著名心里学家Eli Finkel曾指出:“在现代婚姻中,投入与产出变得很公平。如果你想要幸福美满,就需要在对方身上、在这段关系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使双方在情感、精神、物质等各方面都感到满足。”
也就是说,要想让一段婚姻持续幸福,夫妻双方就要想方设法,让彼此在这段关系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如果一方在付出,一方却漠视,一方在期盼,一方却在敷衍,那么,这段关系迟早会走向末路。
知乎上有个提问:“什么样的婚姻,让人感到必须要离婚?”
最高赞的一个回答,不是出轨家暴,也没有狗血剧情,而只是简短的两句对话。
妈妈在卧室里哄睡孩子,孩子说:“妈妈,我要喝奶奶。”
她顺口喊了一句在客厅打游戏的丈夫,让他帮忙给孩子冲个奶粉。
但丈夫却来一句:“她喊她妈要喝奶粉,又没喊我。”
很多时候,压垮骆驼的,并不是最后那根稻草,而是长年累月一次次积累的失望。
是碗池里三天没洗的碗,是扔在沙发上几天的臭袜子,是一次次翘首以盼却等来的晚归,是一句句倾诉却换来的敷衍……
蔡康永说:“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些。不要一味地从当中提领,任性地觉得,你的钱永远挥霍不完,不是的,存款变成零的时候,就是对方离开的时候。”
人心,本来就是一场以心换心,夫妻之间,更是如此。
婚姻,常常让我们疲累,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一次次对婚姻失望,却又一次次热切渴望?
就是因为,婚姻,是美好爱情的归宿,是我们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想起了那对地铁站里,因为一次醉酒,一个拥抱而被网友们捧上热搜的普通夫妻。
男子应酬醉酒后,躺倒在地铁里,却坚定地告诉民警:“我跟我老婆说了,我老婆会来接我的。”
妻子闻讯赶来,不顾他身上的污秽,一边紧紧抱住他,一边温柔安慰说:“没事的。”
最好的婚姻,是我懂你的不易,体谅你的辛苦,心疼你的付出,最好的爱人,是彼此理解,彼此懂得,彼此宽容。
婚姻不易,你我都要珍重。
—END—
首发土豆番茄妈。
结婚率和离婚率: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3月28日,由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机构发布《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报告指出,我国近年来初婚人数连续下降预示了极低生育率,在适婚人数减少,结婚生育成本过高,性别比失衡、社会竞争压力大和婚育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我国初婚人数仍将呈下降态势。
报告呼吁,针对超低结婚率、生育率以及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等社会问题,急需出台相关政策。报告也提出“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启动中国《同居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等建议促进婚育水平提升。
结婚率初婚人数下降近半 离婚率陡增近3倍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1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在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比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7年下降。
而2020年登记结婚的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去年登记结婚的人数确实呈下降趋势。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去年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导致了登记结婚的人数减少。
在我看来,确实存在疫情影响的因素,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去疫情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一、老一辈的观念 VS 现代年轻人的观念
我相信,十个年轻人中至少有九个听过家中长辈常说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先成家后立业。
这是中国古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理念,其中的核心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古人的人均寿命较短,早婚早育才是硬道理。如果是按照现代人的年龄才结婚,恐怕只有一半或更少的人在孙子出生,甚至看不到孙子出生就与世隔绝了。
更别说什么四代同堂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在长辈眼中看来,未成家的男子始终还是个“孩子”。
只有在成家后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让人承担起家庭、生育和感情的责任,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价值观,然后才能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结婚已然不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必选项了。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占据现代年轻人大部分的时间,现实中的社交越来越少,不说结婚,甚至找对象都成问题。
而且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结婚面临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大多数的现代年轻人的想法都是“先立业,后成家”,因为不立业根本就娶不到老婆。
二、男女择偶标准的条件不同
社会的发展,也让男性和女性的教育知识水平不断增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却出现了让大部分的女性不愿意结婚,而很多男性找不到另一半的这类怪异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
大致上是因为“上迁”的原因,女性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喜欢选择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层次的男性作为结婚的对象。但男性不是很喜欢找比自己有能力的女性,他们更多想要找一个比自己层次低一点的女性。
其中有一部分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条件或是其他的原因而停留在各个层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剩女”。
有“剩女”自然也就会有“剩男”。
他们主要出现在社会底层,主要是因为没有女性会选择上迁到这一层,而且还常常因为自身不够“优秀”,无法晋升到上一个层次。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偶标准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就是反过来罢了。
三、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越不愿意“妥协”
很多研究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婚姻的渴望感就越低。
因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个性需求就越强,再加上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主独立性之后,人们就会不愿意去为了别人而妥协自己。
但是,婚姻偏偏就是“妥协”的产物。
它意味着个人变成了家庭,其中又涉及到了另外两个家庭或家族的关系,还有生育和教育后代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有的人会问,恋爱作为婚姻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会愿意花时间恋爱,而不愿意结婚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哪怕恋爱是婚姻的基础,但恋爱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为彼此负责,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约束,没有法律的约束。
而婚姻里面则是涉及了责任和义务,是受法律约束的。
所以,越是个性需求独立的人,反而越是不愿意“妥协”婚姻。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2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3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代青年两大恐,一个是恐婚,一个是恐育。
都说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甚至很多人为了躲避家里催婚,过年都不愿意回家,那中国当前结婚真相到底如何?
现在结婚人数真的越来越少了吗?与此同时中国离婚人数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先问问大家想结婚吗?
从数据来看,中国结婚的人确实越来越少,
2020年中国有81433万对婚姻登记,也就是1,629万人结婚,这已经是中国结婚人数连续下降第7年,
2013年了,中国结婚人数达到0分为2694万人,然后结婚人数一路走跌,到了2020年结婚人数已经只有2013年的60%,平均下来中国结婚的人每年要减少150万。
此外,中国人的初婚平均年龄也越来越晚。
根据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初婚平均年龄已经达到2867岁,

其中男性初婚平均年龄2938岁女性初婚平均年龄2795年,
反正基本上是快接近30岁了。
并且在个别省份初婚平均年龄已经正式突破30岁,
比如安徽等到2021年初婚平均年龄为3131岁,其中男性3189岁,女性3073岁。
可以30岁才结婚,其实在当今社会时间很正常,
很多人说什么30岁不结婚就是剩男剩女,
我觉得这都是没有看到当今社会变化的腐朽思想,
毕竟现在本科毕业就要22岁了,读个研究生二十四五岁了,再工作个两三年,基本也就二十七八岁了,30岁左右稳定下来考虑婚姻大事是个很正常的年龄。
其实中国人初婚平均年龄的上涨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1991年到2011年20年,属于缓慢上涨阶段。
1991年中国人初婚平均年龄不到23岁,然后开始缓慢上涨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从25岁,用了20年时间才上涨2岁。
第2个阶段是2011年至今,这是初婚平均年龄急剧上涨阶段,2011年突破25岁,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突破27岁,2020年突破28岁,只用9年时间就上涨三岁。
上涨速度是前20年的三倍多,再结合前面提到的2020年结婚人数只有2013年的60%,
可以说结婚人数急剧下降,初婚年龄急剧推迟是近10年左右,两个明显婚姻特征。
此外,中国离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2020年中国有8678万人离婚,而同年结婚人数是162866万,离婚人数跟结婚人数比例是053:1,这是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在去民政局办婚姻事务人中每三对就有一对是办离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