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是因为熊孩子捣乱发生了争执,该女子称。8月22日下午,她一个人来到影院观看**,观影期间,后排有一个男孩一直在踢自己的椅子,时间长达20分钟。女孩多次转头用眼神制止,然而男孩始终没有停止捣乱。最后一次制止结束,孩子的父亲突然间猛踹女子后椅,导致椅背狠狠撞在女子后脑壳上。当时女子便觉得眼花缭乱,整个人也从椅子上弹跳了起来。可能从监控视频中看不出来男子当时用了多大力,不过确实给女孩造成了巨大伤害。
女孩人生第1次遇到这种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觉得又痛又委屈,想要与对方对峙,然而男子根本就不在乎。别问为什么那么多位置,女子不换个地方做,女子就是买的这个座位,凭什么要离开?回到家后女子出现了暂时性昏迷,为了保险女孩来到医院做CT检查,最后查出可能有轻微脑震荡。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为什么会有熊孩子?我觉得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从这名男子的做法也能看出其素质肯定非常低下,明明自己孩子做错了事情,男子非旦没有阻止,反而在孩子面前做出如此暴力的事情。孩子在这种父亲的教育之下,以后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现在不教育,长大了社会自然会教育,男子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希望这件事能够警醒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一定不能过于纵容,做事就要惩罚,让孩子明白,并不是在哪里都能够任性妄为。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张空白的纸张,在白纸上孩子能够绘画出怎样的人生,就要看家长如何引导了。
暑假期间,看到好多新闻,孩子被家长送进警察局,原因是什么呢?
在商场偷拿东西不认账;划伤路边的车子;不满因为玩 游戏 被家长在房间装监控;等等。(违背法律的伤害性事件除外。)
这些事又让我回忆起之前来校区咨询的一个家庭:
如果把孩子和父母打架的视频贴到网上,下面很多的评论肯定是:“ 这个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一顿 ”或者“ 这个孩子肯定是小时候太惯着了,舍不得打 ”之类。
其实呢?
这个孩子从小经常挨打,小时候哭会被打被关厕所,吃饭摔了碗会被打,甚至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喝水,给孩子喂水孩子不配合水洒了,都会被打嘴巴……
这种养育模式下,可以不夸张地说,亲子关系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了。
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家长始终不学着了解孩子,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借助一招:打骂,希望让孩子害怕,从而服从,从而不做父母不希望做的事情。
这种方法,小时候看起来是”凑效”的,但是当打骂已经成为习惯,孩子不再害怕,哪怕父母的惩罚打骂不断升级都已被适应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 没辙 ”了。
于是他们需要寻求看起来更有 震慑力 的方式,所以有人因为孩子沉迷电子 游戏 带孩子去接受“电击疗法”,也有人因为孩子沉迷 游戏 报警……
越来越有一种感觉: 我们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都在时刻恐慌着孩子变成自己害怕的模样,而且总是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出现某种行为,就表示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
很多父母在这种担心下,不是去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是去跟随孩子的成长脚步动态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相反, 只希望孩子时刻能服从自己,能听话能乖 。
而一旦孩子真的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是希望采用某种方式,一招致胜,希望孩子害怕得从此再也不敢了。当然这种“招数”,往往利用的是 身体的疼痛或者心理上的羞辱 。
有些极端的招数真的是有效的,但是父母自此 不再是孩子可以信赖 的人,而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成为了孩子总是 想要防着和逃避 的人, 在孩子真的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选择告诉父母,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像是 不得不依赖存活,但是又恨不得能马上摆脱的“敌人” ……
举个例子:
文章开头截图的新闻里,我们并不知道这对母女平时的亲子关系如何,单纯的一件事情,并不能看到全貌,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巨大压力和焦虑下,做出不恰当决定的时候。
或许这位母亲和孩子平时的关系很好,但是当时那种大庭广众之下, 社会 压力之下,她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同样,那个孩子在当时那种场景下,或者因为担心承认的后果,而选择了矢口否认,希望尽快逃离……
你们有没有这种焦虑害怕时下意识矢口否认自己做错了某件事情的时候呢?
我就有过,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一直记得被揭穿时候的心情,我时刻提醒自己,做错的事情一旦意识到了,当时就要勇敢承认。因为那种明知自己错了,还勉强否认的感觉很不好,还不如直接接受惩罚。
现在我们就事论事探讨下:相比较给与教训,我们是否有更值得深思的问题?除了报警,我们还能怎么做?
在当时的情景下
▶妈妈如果确定孩子拿了,是否可以先照价付钱,然后先带孩子离开?
▶如果妈妈不确定,能否带孩子到一个私密一点的角落,和孩子进行对话?对话完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起去把钱补上?
▶店员非常肯定给妈妈打电话,是不是有具体的信息和证据?
脱离场景后
回到家里,妈妈需要就这件事情再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孩子想要什么,为什么不想同妈妈说?
▶平时孩子的玩具购买,妈妈是什么样的态度?
▶孩子说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平时妈妈是如何和孩子就这个话题进行沟通的?
▶按照新闻所说,是之前曾经拿过,那孩子多出来的玩具,父母有没有印象?(我们在之前儿童性侵犯的文章里讲过,孩子莫名多出来的玩具和物体,家长要注意并了解来源。)
▶7岁的孩子是否合适独自一个人逛商场?是否安全?
▶7岁的孩子手里有没有零用钱?如果没有,是否考虑过孩子的需要?孩子关于金钱的需求和管理计划的教育和练习是否应该跟上了?
▶没有零用钱的孩子,独自在琳琅满目的玩具店里,是否能抵抗这种诱惑?我们是否高估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孩子知道,哪怕和妈妈说妈妈也不会买,但是他自己又没有零用钱支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达到目的?
一个7岁的孩子,很多网友认为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成小偷。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儿时都有过偷拿东西,甚至偷拿父母钱包里钱的经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长成了诚实正直的人。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正确的教育,同时我们自己的自尊和道德意识的发展。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从他律变成自律的过程,都是从不能很好控制冲动和情绪到更好管理的过程,都是从没有明确的道德感慢慢发展出不同等级道德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经过一件事情一个瞬间就突然实现的,父母如果希望通过某一个“教训”就能很好完成本该逐步形成和建立的内容,大概率会失败,而且如果总是用这种模式来“教育”孩子,大概率会影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还有人说: “家长不报警,以后 社会 上其他人会报警。” 这种说法就完全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动态变化,而且默认孩子目前的问题只能通过“报警”来解决。
当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保护、抚养、教育都应该是父母的责任。教育方法的学习,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离不开站在孩子的角度将心比心,而不是总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
七岁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是帮助孩子以后能在 社会 上更好地适应和生活,希望他们能长成快乐真诚正直的人。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必须要让他们去独自面对 社会 上的一切了吗?
我个人不赞成这么做,因为: 父母的养育责任还没有完成 。
一女子在看**的时候被熊孩子的家长踹伤了脑袋,然后涉事的家长被警方行政拘留了,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只能说,有其其父必有其子,小孩子非常的调皮、不懂事情,大人不仅不管教,还纵容孩子去踢前排的座椅,在前排女子抗议之后,竟然自己去踢椅子,把别人脑袋都踢伤了。
在看**的时候,任何人都想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随着情节的搞笑而发出笑声,也可以随着情节的惊悚而发出害怕的声音,但最好不要说话,也不要在那里不停的去踢前排的椅子。小孩子可能管不住自己的腿脚,大人就要赶紧制止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让孩子被其他人厌恶。但这个女子遭遇到的事情却非常的可怕,不仅被孩子踢椅子,后面的大人还直接用脚去踹椅子。孩子的力气是比较小的,踢椅子时会让人感觉很厌烦,但大人的力气就很大,会直接让前面的人受到严重的伤害。
朋友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头部突然受到了重击,肯定会感觉头晕眼花或者耳鸣,前排的女子亦是如此,所以在被踢了之后就去医院进行了头颅CT检查,虽然头颅没有明显的异样,但脑袋是很不舒服的。警方也调取了**院的监控,还把相关的视频曝光在了网络上,网友们也是非常讨厌这个孩子的熊家长的。每一个人都要好好的教育自家的孩子,如果现在不教育的话,未来就会管教不了,也会让家长特别的后悔。
作为家长一定要成为一个很好的榜样,不要总是去让孩子犯一些错误,不然就会让孩子最终犯下大错,然后受到法律的严重处罚,也会让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特别的后悔。
遇到这样的熊孩子,我是不会出手的。
因为我从小就是乖孩子,一直不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可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打心里有一种痛快的感受。
因为这就是一个“大熊孩子”教训“小熊孩子”的故事。
一定有人会想: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明明人家还是个孩子,咱们成年人应该迁就、包容。
曾经我也这么想,认为不该和小孩子计较。
可自从关注校园暴力以来,我的这一想法就改变了。
比如前两天的新闻里,凌晨12点,一个17岁的少女因为打呼噜,被室友叫来的同学一共8人扯着头发,躺在地板上被踩着手脚连续殴打10多分钟。
在你的印象里,会不会强烈的反差呢?
17岁的高中生少女,不应该是青春活泼、善良美丽的形象么?怎么会做出这么暴力残酷的事情呢?我也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这么有“杀伤力”?
一次次闯入共众的视野,一次次颠覆我们“老实人”的三观。
后来看的多了,也有些明白了。
很多熊孩子之所以会霸道、无礼甚至暴力,大多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的纵容。
这个纵容不是故意的,而是当熊孩子的“熊性”展现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在事前被及时阻止和在事后没有适当的教育。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知老。
没有教育和制度的管束,熊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熊性”会更具破坏力。
故事中的成年男子在回应熊孩子的无礼和暴力时,采取的是以牙还牙的态度——也踢了小孩子3次。
这样的处理方式明显是一种报复性心理,对一个小孩子这样报复,可见这个成年男子只不过是个长大了的熊孩子。
一个“小熊孩子”与一个“大熊孩子”的碰撞,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黑吃黑”,能不痛快么?
在次也提醒那些纵容孩子的家长,你的孩子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无礼、暴力也被你宽容,未来会惹出什么麻烦,谁也不知道。
你要么管好自己的孩子,要么多给自己准备点养老钱吧!
作者:剑仙 公众号:做自己呗
做一个不忘初心的自己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