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结婚请柬范文 父母为儿结婚请柬模板

儿子结婚请柬范文 父母为儿结婚请柬模板,第1张

结婚的时候,都是会发请柬的,给亲友们发请柬,通知结婚的消息,并且邀请他们来参加婚礼。儿子结婚请柬范文怎么写?一起来看看结婚请柬模板。

一、儿子结婚请柬范文

1、____先生及夫人:我们定于公历____年____月____日下午____时,假座____酒店____厅举行婚宴,恭请光临!____(新人名字)谨邀。

2、谨订于____月____日下午____时 假座____酒店 为小儿____(新郎名字)先生与____(新娘名字)女士举行结婚典礼备喜筵,恭请____(邀请人姓名)光临,____(父母名字)敬邀。

3、____先生(女士):我们定于公历____年____月____日下午____时 假座____饭店厅举行婚宴,恭请___(邀请人姓名)光临。____(新人名字)谨邀 ____年____月____日

4、谨订于公历____年____月____日,为小儿____(新郎名字)先生与____(新娘名字)女士举行结婚典礼备喜筵,恭请___(邀请人姓名)光临,____(父母名字)敬邀。席设:____(地点名称) 时间:____(几点几分)

5、您好,本人犬子____(新郎名字)兹定于___年____月____日___点与___(新娘名字)举行结婚典礼,地点___,还望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二、父母为儿结婚请柬模板

1、谨订于公历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农历____年____月____日,为吾儿____(新郎名字)、儿媳____(新娘名字)举行婚宴,恭请___(邀请人姓名)光临,____(父母名字)敬邀

2、___年____月____日是我儿子____(新郎名字)和___(新娘名字)的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特发此信邀请您前来参与,望您抽空参加,届时我们将会在____酒店门口欢迎您的到来。

3、兹定于___月____日星期____下午____时,在____酒店为小儿____(新郎名字)与____(新娘名字)举行婚礼,届时恭请光临 夫妇谨订

4、您好,谨订于公历____年____月____日上午____时____分于____(酒店)举行婚礼,恭候您携家人入席,新郎____新娘____敬备薄酌恭候光临。

5、尊敬的___(邀请人姓名),犬子____(新郎名字)于____(婚礼举行日期)在____(酒店)举行婚宴。敝人全家邀请您和您的家人届时光临。___(父母名字)敬邀。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儿子结婚请柬范文,父母为儿结婚请柬模板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对本文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电视剧《娘》观后感]

电视剧《娘》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的某村庄一个农户家里,爹是陈国贤,他带大女儿谷雨在队伍上和日本鬼子战斗,电视剧《娘》观后感。家里有娘和二女儿岁、大儿子满仓和小儿子新四。

地主家里金斗的娘,是宋春丽扮演的。她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儿,叫灵芝。村里的土地都是她家的,村民们租种他家的地,交租子。

灵芝和满仓一块儿长大,灵芝虽然出身在地主家,但是她很善良,她喜欢满仓。她娘却百般刁难满仓,瞧不起满仓家,嫌他家里穷。想要要攀高枝。

满仓为人很正直,脾气倔强,他对娘很孝顺。满仓爹自从离开家后,就一直奋战在战场上,家中的一切都是有娘操劳着,辛苦着。

金斗是汉奸,干尽了坏事。

一天,他娘让灵芝去金斗那取点麦子,却不料灵芝被汉奸维持会长奸污。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对于一个未婚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毁了她的一辈子。灵芝痴了,她呆呆的坐着,不吃不喝,不言语,两眼直勾勾的。

娘气愤的骂着儿子金斗,说他就连亲妹子也不放过。骂金斗,就是个畜牲。

娘一刻不离的守着灵芝,陪她说话,劝她就是为了娘,也要活下去。

灵芝娘原来最反对她和满仓好。可是,如今摊上了这个事,娘夜夜不睡守着灵芝。娘还给满仓纳鞋底,做好了一双鞋。她站在家门口,盼着满仓从她家门前过

她找到了满仓的娘,把实情悄悄告知。求满仓娘允许让满仓娶灵芝回家。在婚礼上,灵芝不懂得是妊娠反应,当众呕吐起来了。

引得前来捧场的乡亲们,说三道四的,议论纷纷啊

婚礼结束后,在满仓家里备受本族尊重的二爷爷,将满仓娘训斥一番说:“满仓他娘,你们瞒着我灵芝有身孕之事,还让我主持这个婚礼。乡亲们说三道四的,满仓做下这等丑事,你要好好管教他。给咱村人脸上抹黑呀?往后谁家的女子还敢嫁进咱村啊?你们是想让咱村的小子们,都打光棍不成?”

灵芝开始坠胎。她先吞下了巴豆,导致大出血。可这个男孩还是出生了,婆婆和满仓坚持要把这个无辜的男孩留下。

灵芝想把婴儿丢弃,她抱着婴儿来到了一片树林。她放下孩子,可是身后传来了婴儿哇哇的大哭声,丢下,再抱起来母子连心啊,孩子是无辜的。

灵芝冲着村口说:“娘、满仓,请你们原谅俺,俺要和孩子到一个谁也不认识他的地方去,”

灵芝走了,她娘孤苦伶仃的守在大院子里,苦苦的思念着她们母子二人满仓到部队上了,也想去找到灵芝。

满仓娘收养了端午这个孤儿,像待亲闺女一样,把端午养大,后来和新四结婚了。

快土改了,金斗逃回家了。虽然金斗做了许多坏事,但是他娘起初还是想帮儿子逃命去哪。

她背着一袋麦子,去给金斗换钱。情急之下,她几乎动手去抢人家的手溜子和银簪子。但是最终,她还是和儿子同归于尽,葬身于自己点燃的一场家火之中了

娘的大女儿谷雨在战场上牺牲了,女婿也牺牲了。

娘收留了栓子他娘,并把岁许配给了栓子,结婚三天后栓子就到部队上打鬼子去了。后来,岁,还给栓子他娘生了一个大孙子。

大奎是谷雨的战友,误认为敌人是被栓子给引来的。他坚决要谷雨撵走栓子,他才肯留下,指挥战斗。

因为要立刻投入战斗,谷雨撵走了栓子。半路上栓子遇上了国民党的一个当大官的,他让栓子上车,跟他走。栓子说:“你们的队伍,打鬼子吗?”

“打鬼子,上车吧。”栓子,就上错车了。进错了队伍了。就这样栓子稀里糊涂的入了国民党的队伍了。

日本鬼子终于被打败了,投降了。栓子坐着小车回家,看他娘来了。满仓骑着高头大马,回家看娘来了。

他们的观点各异,立场分明。时间不长,国民党跑到村子里来老百姓去当兵,打***的队伍。

敌人把栓子娘和满仓娘都出来评理,结果都被抓进了国军的侦缉处。栓子娘被锁在一个屋子里,敌人让满仓娘写一个声明书:“和师长丈夫,脱离夫妻关系。”

敌人要给满仓娘拍照,并且要发表在敌人的报纸上。满仓娘一怒之下,撞破了头,鲜血直流。

栓子回来了,发现两个娘都他们的人给抓来了。他很气愤,开枪打死了侦缉处的一个帝处长。军座看在栓子和他多年的情面上,答应放了他的两位娘。

部下劝说军座:“眼下,正是党国用人之际,情军座命令栓子去前线打仗,让他戴罪立功。”

这时,满仓已升为团长,正在前线指挥战斗,与他交手的敌军旅长正是他的姐夫栓子。满仓告诉他的战友们:“一定要活捉敌人的这个旅长。”

栓子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活捉后,满仓劝他缴诫投降,不要与人民为敌。

栓子决不投降,乘机伤害了满仓后,他逃跑了。最后,他再狡猾,也没有逃脱人民的法网。被逮扑进监狱劳动改造。这些事,大栓的媳妇岁,一点信息都不知道。可她还是带着儿子,孝心着婆婆,不知栓子在哪里?

因为栓子的历史问题,无辜的岁,还被判去劳改农场,劳动改造多年,观后感《电视剧《娘》观后感》。在这里她才得知栓子也在这里劳改。

劳改后,栓子自觉没脸再回到岳母家去了,就跑到南方谋生。大奎是农场的厂长,他娘很喜欢岁。可是岁还是没答应,又是好多年过去了,岁也有50多岁了,她陪着她娘去广州看望一直通信的程教员。

这才知道程教员已经去世了。是那位好心的邮递员帮助,程教员邮寄那些她生前已写好的明信片。

程教员在她遗留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大姐,您是一位无私的好人。您的为人和您博大的爱,深深的,深深的感动我。我多想再和您见上一面?可惜,我已经没这个能力了。我要对您说‘谢谢!可是这两个字,真是太轻太轻了!

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对您说,我愿来生和您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亲亲的姐妹。”

我被她们的这种真挚无私的爱,感动着。她们原本可以说是一对情敌,可是她们却都各自恪守信念,为对方着想,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博大的爱。

程教员和陈国贤是形影不离,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情谊很深、很真挚。孟玉英和陈国贤虽是结发夫妻,却因打鬼子闹革命分别了26年。

一个在家操持,一个为国献身。

他们因所处环境不同而生疏,不自然。孟玉英见到丈夫时,反倒显得拘谨和局促不安。最后陈国贤升职为军区司令员,他从不为家事和私事,向党和上级领导提任何要求。

还是程教员瞒着他,向谷部长反应了他家里的特殊困难,请求组织上安排程国贤的妻子儿女们,去北京工作和生活了。

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一心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儿子满仓,女儿谷雨,女婿李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了。

娘,慈祥而又伟大的母亲。新中国的解放,就是靠了她们的鼎力支持!祖国母亲哺育了千万个优秀儿女,他们为了新中国无私奉献,前赴后继,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母亲,谷雨牺牲的那场戏,催人泪下,母亲拿起了枪,冲上了阵地。分别多年的母女俩,就要见面了,可就在此时,敌人的子弹射进了谷雨的胸膛谷雨倒下了,还没来来得及看上娘一眼,更没能和娘说上一句话!

是娘,背起了已牺牲的女儿,艰难的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回到家后,娘看到了谷雨身上的累累伤痕。

娘心疼得嚎啕大哭,娘这时还发现了缝在谷雨左肩上,谷雨儿子念念的名字,以及念念寄养在王嫂家的布条。那块布条上,已被烈士用鲜血染红。

娘的心,我懂,我的热泪,滚滚流下

母亲送儿上战场,打败日本侵略者。硝烟中,战旗虽被穿孔,可她却迎风高高飘扬,哪个娘亲不疼儿?那个儿不想孝娘亲啊?

可是敌人来侵略我国土,娘就送儿上战场,保家为国,是娘的好儿郎!

斯琴高娃扮演的这位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伟大慈祥的好妈妈,很成功。从她那走路的姿势,到她那酷似山东的方言,都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剧中人物的命运亲亲,始终牵连着我的心。

另外一个喜欢看这部电视剧的理由,就是因为革命老区,也是我父辈的家乡。我的祖籍,就是山东。

我老伴边看电视剧,边说:“剧中的娘,像我的母亲。”性格很相像。

宋春丽扮演的地主家的娘,也很酷似。剧中她哭的是天悯地,给人的感觉,她不是在演戏。而金斗和灵芝的亲娘,就是她。

灵芝,这个苦命的女人,命运对她来说更残酷。地主阶级和汉奸的罪名,也要她来承担。她为了儿子不被人歧视,而离乡背井,隐姓埋名,饥寒交迫,整天是胆颤心惊,艰难度日。

命运对她而言,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没有爱情,没有敞开心扉的诉说,没有一点点做母亲的自豪感。陪伴她的就是期盼她的儿子,健康长大成人。

娘的宽容大度,明事理,她那以德报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豁达开朗的性格,鼓舞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一个女人,当她一但做了母亲,为了儿女们的前途和尊严,屈辱她们吞下,艰难困苦都难不倒她们。

谷雨的娘,栓子的娘,程教员是宁亚的娘,灵芝的娘,谷雨也是念念的亲生母亲,还有念念的养母王嫂,还有岁这位平顺的娘。

她们每一位都是那么可亲可敬的母亲,她们都是那么的坚强,都是在默默的付出最无私的母爱!让人间充满温情,感动着中国!

  〔电视剧《娘》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山东的种种保育习俗反映了人们要生儿育女、要儿女健 健康 康长大成人的良好愿望,带有浓厚的信仰色彩和不同程度的男尊女卑观念。 历史 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使得不少传统生育礼俗在很大程度上消失或出现变异,与此同时,新的风俗也在出现,人们依然重视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

本文将分为多期予以发布,为便于连贯阅读欣赏,敬请关注收藏。

一、祈孕求子

生育对于 社会 、家族、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使得生儿育女成为人们的普遍渴望。传统山东人认为“早生孩子早得济”。山东俗语说“当年媳妇当年孩儿,当年没有等三年儿”。所以三年没有生育孩子的人家,往往会采取一些约定俗成的方法来祈求怀孕。从总体上来看,祈子习俗要远远多于祈女习俗。

(一)婚前祈孕求子

在传统 社会 ,择偶开始之时就往往包含了祈子的内容。男方会找算命先生算出女方是什么命,若两人命相不和,不利于后代繁衍,这门婚事也就以失败而告终。菏泽市巨野县高坊村,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订婚仪式中,男方会给女方一些小孩的衣服,以盼早日生儿育女。

通过准备结婚用品体现祈孕求子心理。 通行山东全境的新娘陪送嫁妆中,往往要放一定数量的红枣、栗子、莲子、桂圆、染红的花生等物,其寓意就是早(枣)立子(栗子)、连(莲子)生(花生)子,还要儿女双全,花着生。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是在被子里缝上枣、栗子。在放这些东西时,老人们会唱一些歌谣,如“一把栗子两把枣,闺女小子往家跑”等。枣和栗子代表“早早立子”。淄博桓台地区,男家缝制的被子多在四角放少许棉籽,取“辈辈有子”之意;女家亦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帮助缝“棉被子”,多在四角放些红枣、花生、制钱、栗子等物,取意“早生贵子”。潍坊昌邑一带,也是将枣、栗子、花生等东西缝进被子里。日照五莲一带,女方娘家则在陪嫁被褥的四角钉上成串的枣、栗子和染成红色的花生。临沂沂水一带,男家在婚前几个月缝一定数量的被褥,也是在四个角上缀栗子和染红的带壳花生。

济南一带,娘家在闺女出嫁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枣、栗子、花生、一对芝麻秸、一对豆秸,枣、栗子、花生寓意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着生;芝麻秸、豆秸意为“押上一对芝麻(豆)秸儿,生个孩子好做官儿”。而嫁妆中的绣花被、绣花枕头上,除了绣上鸳鸯戏水,还要绣上莲花荷叶,象征连年多子;绣上石榴,表示多子多孙。

临沂一带,婚礼用品中少不了筷子一扎,筷子谐音“快子”,也是早生孩子的意思。

结婚前的铺房习俗体现祈孕求子心理。 沂蒙山区,铺床的人须是上有父母、中有妻室、下有儿女的大伯或叔公,铺床时,床上先铺高粱秸,根要向东,然后再铺豆秸、黄草或者麦穰。泰安地区,铺床的多是儿女双全的婶子和嫂子。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铺床时除了铺上高粱秸秆、豆秸秆外,还要放上大葱和蒿等,俗信铺高粱秸,生子长得高;“铺豆荚,生秀才”;铺大葱,生子聪明;铺蒿,生子好等等。在东明县马头镇柳元村,铺床时要在床下压一把豆秸和一根火棍,俗信火棍头朝南,结婚后头胎就生男孩。在泰安地区,铺床时多在床四角放上枣、花生和栗子。

淄博淄川一带,由新郎的一个哥哥铺床,所谓“大伯哥铺床,儿女一大帮”。床上要铺高粱茬子、芝麻秸、豆秸等,歌谣说“放上高粱茬子,生个带把子”“放上芝麻秸儿,辈辈出大官儿”“放上豆秸,辈辈出秀才”。届时,新郎、新娘还要共同填枕头(两个),长辈们会教他们说“一填金,二填银,三填儿女一大群”等诸如此类的吉祥话。

在冠县东古城镇陈井村,结婚前一天的晚上,婆家嫂子要用新扫帚扫新床,边扫嘴里边念歌谣:“东头扫,西头扫,扫的孩子满地跑;东头偎,西头偎,偎的孩子一大堆。”

在日照虎山镇,由近亲属小辈男孩滚床,有“左滚滚,右滚滚,来年有个小儿郎”之歌谣。临沂一带,也有让小男孩滚床的习惯。滚完床之后,还要把栗子、枣、花生撒在上面,叫作“撒床”,也叫“撒帐”,山东各地均风行此俗。

德州禹城一带,讲究新床先由公爹(无公爹者由大伯哥代替)住一宿,有所谓“公爹压新房,儿女一大帮”的说法。东营市广饶县城郊一带,要找同辈中的哥哥在床上睡一晚,叫作“压床”,俗话说:“大伯哥压床,儿女成行。”在东明县马头镇柳元村,是由新郎的弟弟或侄子压床,即先让其睡几晚,如果他们尿到新床上,那么婚后头胎就会生男孩。德州一带,结婚前一天晚上,要选一个祖父母、父母俱全的全福童男子陪新郎官睡在新床上“压床”,为的是早生贵子。第二天早上醒来,压床的童男要讨枣子汤喝。枣子汤端来后,要用筷子而不能用勺子,图的是“早子”(“枣子”谐音“早子”)和“快子”(“筷子”谐音“快子”)。

另外在洞房的布置上,也多透露着生儿育女尤其是生男孩的愿望 ,如婚娶之家多贴“红梅多结子,绿竹又生孙”之类的喜联;窗户要糊红纸,并贴上“榴开百子”等窗花,屋内墙上还贴有“百子图”“吉庆有余”等字画。

(二)婚礼仪式中的祈孕求子

在婚礼仪式习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祈孕祈子习俗。济南一带,去迎娶新娘的人要选择“全福人”,即父母双全、儿女双全、家庭美满的妇女,为的是将福气和生育能力从全福人之手传递到新人身上。新人出门上轿之前,先用蜡烛“照轿”,一方面有驱除邪气之意,另一方面也有将火种带到婆家去接种之意。烟台一带,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会有人端上两碗汤、两碗未完全煮熟的饺子。汤里有枣、桂圆、莲子,意为“早生贵子”。吃饺子时,会有人问新娘生不生,新娘回答“生”。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女子从娘家带着枣、花生、芋头等物品到婆婆家,闹洞房之后分给众人吃。在鲁南、鲁西南地区,嫁女要陪送一只老母鸡,除喻吉(鸡)利、大吉大利外,还希望这只母鸡当天就下蛋。嘉祥县金屯镇红屯村,要在新娘坐的轿子里放上一个铜火炉,里面装一点炭火,表示新娘是带着火种到婆家去传种的。淄博市临淄区,迎亲者要偷偷地把女方家的一双筷子带回来,其意为“快子”。潍坊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男方到女方家迎亲时,新郎临走也要带走筷子。

沾化一带,新娘下轿时,脚不许沾地,众人须以麻袋(或是布袋、席、蒲团之类)铺在地上。一对新人前男后女地走在麻袋上,众人要传递着麻袋,一个袋一个袋地接着铺。铺袋的人都喊着:“传代,传代。”此俗意为传宗接代。潍坊一带,新郎新娘手执红绿牵巾往洞房而去的路上也要铺上几只麻袋。

济宁、滨州、淄博、泰安等地,新娘进门前,都要在门上红砖下压一双筷子,寓意“快子”。新娘向院内走的过程中,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栗子、红枣,花生等,寓意“早立子”。

日照、栖霞等地,在新娘进入洞房之前,由管家、轿夫或木匠在门上钉钉挂门帘,边挂边唱喜歌:“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新娘进洞房跨过屋前的滴水檐时,要一步迈过去,否则“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十二年后才能生孩子。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新人入洞房时,老人们会唱起歌谣:“三把金,二把银,家有聚宝盆。坐着墩,好抱孙……”

另外,山东各地较为普遍的“填枕头”习俗,也多带有祈孕求子的含义。如东营市广饶县城郊一带,在款待宾客之后“填枕头”,即给空枕头套头塞上麦秆之类,并说祝贺语“这头填,那头填,养活孩子做状元”等。潍坊昌乐一带,新娘用新麦秸填两个枕头并捆在一起,让新郎背着,新娘边拍边说:“噢,乖,不哭,不哭。”然后由爷爷、奶奶一人抱一个,在新床上滚来滚去,称为“滚孙子”。

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需请儿孙俱全的老人喂新人吃面,这也暗示了一对新人将来会儿孙满堂的意思。日照五莲一带,通常会让新郎吃荷包鸡蛋,新娘吃饺子,代表生男孩。临沂一带,有的地方新人要喝莲子汤,取“连生贵子”之意。苍山县贾庄乡,新娘子要在新房吃一枚煮鸡蛋,第一口咬得越深越好,“一口咬到白,明年抱小侄;一口咬到黄,一年一个状元郎”。桓台、青州、济宁市任城区等地,新娘要吃未全煮熟的面条、饺子(青州一带称“子孙饺子”),在被问“生不生”时,回答“生”,讨口彩,寄托早生孩子的愿望。威海一带,新郎、新娘喝过交杯酒后,要吃一碗海蛎子和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和“相伴到老”。

在日照虎山镇,新婚之夜小姑子要给嫂子端尿盆,要说“俺给嫂端尿盆儿,来年抱个侄儿”。青州、沂水一带,则是由小叔子端尿盆,边走边说:“夫妇永好,来年抱个大小子。”临沂一带,小姑子则是给嫂子送新盆,叫作“姑送盆儿,早抱侄儿”。此外,新娘的婆婆把一截树墩子放到新房床底下,意思是“奶奶送墩子,早早抱孙子”。在沂蒙山区,新娘的婆婆会将两个葱白绑在一起放在枕头下,还须放上一根荆条,以预示将来会生一对白白胖胖的娃且很听话。

此外,在开脸、烧床公床母等婚仪中,也充满着祈子的喜庆气氛。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结婚仪式中有开脸的习俗,当地叫“绞脸”,是利用两股线缠绞的方式对额部鬓角进行修饰。绞脸时唱绞脸歌:“红鸡蛋,满脸转,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枣庄山亭区红山峪村、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上蔡庄村、巨野县高坊村,也有此俗。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有烧床公床母的婚仪。在结婚的当天晚上,老人们会多烧上两把火,使炕头热乎乎的,祈求早早抱到孙子。

(三)婚后祈孕求子

产生于婚嫁中的祈子习俗,多带有一定的庆贺、祝愿成分,而婚后、久婚不育或只育女孩未生男孩的祈子,便带有强烈的求嗣欲望。山东一带,祈孕求子的方法很多,其中拴娃娃、押子等相对普遍,此外还有舍饭、求槐、讨喜蛋、供张仙等形式。

1拴娃娃

拴娃娃,又称“拴喜”“拴孩”“抱孩子”“叩儿”等,新中国成立前山东各地十分流行,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不乏信奉者。拴娃娃一般都去泰山的碧霞元君祠、斗母宫、王母池和各地的白衣庵、子孙堂、张仙庙、奶奶庙、土地庙等地。参求的通常是送子观音、送子奶奶、张仙和送生娘娘等神祇。

泰山上的碧霞元君是人们普遍信奉的送生娘娘,每年去祈子、还愿的人络绎不绝。通常由庙中的道士主持祈孕求子仪式。先在神案上取一个泥娃娃交给道士,道士祈祷一番后,用红线系着铜钱拴在娃娃的脖子上。此后,再拿着娃娃用铜钱去敲神前的铜磬,为孩子起名。祈子者将娃娃带回家后,要藏在卧室的某个地方,据说这样不久就能怀孕了。

更多的人是在当地的庙中拴娃娃。过去定陶一带,农历三月初三或三月二十六日,不育妇女手拿一系有铜钱的红绳到送子奶奶庙或当地的仿山庙会拜送子奶奶,口里念叨:“梳头洗脸到庙堂,双膝跪在地当央,烧香磕头祈神灵,赐给俺家一儿郎。”然后给婴儿起一乳名,将手中拿的红绳系在送子奶奶身上众多泥娃娃中的一个上面,转身就回,边走边念:“儿啦儿啦跟娘走,咱家可比这里强,堂屋住的你奶奶,西屋便是咱的房;等到我儿出世后,奶奶照看娘喂养;舅舅给你买玩意儿,爹娘给你买衣裳。”进家门后,就将红绳系在桌子腿上,俗称为“久居立业”。菏泽一带,则在拴了娃娃后,还要抠泥娃娃身上的一点干土,回家时也要念叨:“儿啦儿啦跟娘走,饿了给你买碗饭,渴了给你买碗粥,别向别处去,跟娘回家走。”到家后,要将泥娃娃土和水吞服掉。临清一带城区多是在农历正月十六,农村则多在农历四月初八去庙中拴娃娃。当天,祈子者到奶奶庙中跪乞,而后用红线拴住泥娃娃的脖子,嘴里念道:“有福的小子跟娘来,没福的小子坐庙台。姑家姥家都不去,跟着亲娘回家来。”祷念完后,用红包袱将泥娃娃包好抱回家,还要一天三次供饭。德州一带,人们在娘娘庙求子时,须将自带的玩具小男孩供奉于灵位前。烧香祈祷后趁人不备,裹起就跑,回家后就能得孕。但如果被人看见,那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就会被吓跑,人们的愿望也就不能实现了。求得的瓷娃娃要锁在一个隐蔽的箱子里,直到产下的孩子结婚后才能拿出。胶州一带,多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拴娃娃,第二天由庙里的和尚将其送回家中,安放在床头墙上的洞里,也要一天三顿供应水饭。如果生了孩子,就把泥娃娃砌到墙里。滕州一带则是到尼姑庵中施舍一定的钱财,并与尼姑结为干亲,由尼姑用红带拴一泥娃娃,或者拴一块石头,并取个名字,然后祈子者将其揣在怀中,一路喊着刚取的名字回家。广饶县城郊一带常去云门山(青州界内)求子,把一条红绳挂在树上,买一个泥娃娃,用红包袱包着抱回来。博兴县陈户镇东寨村,要将拴回的娃娃放在床上的褥子下面,一百天内不能扫床。

聊城一带,庙里供奉的送生娘娘神龛旁边有木刻楹联,上写“我本一片婆心送这个孩儿给你,尔必百般善事要留些阴骘与他”。娘娘属下还有一个“送生哥哥”,他肩背一个布褡子,里面装满了泥娃娃,俗传他是听娘娘的命令,负责送孩子的。神像的供桌上摆有很多带着红兜兜、光屁股的泥娃娃。来拴娃娃的女人,到庙里交上喜钱,烧香磕头,祷祝一番,就可以从众多的泥娃娃中挑选一个,就算是把娃娃拴来了。

2押子

押子,又称“压子”,谐音“压枝”,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祈子仪式。求子者来到有庙会的山林中,在柏树或松树的树枝杈上放一块石头以祈求生子。泰山前后的斗母宫、碧霞祠或者济南的灵岩寺周围的一些松树或柏树,几乎棵棵上面都夹有石头,由此可见押子习俗的 历史 久远。

3舍饭

通常在每年的腊八日进行。求子者把平日积累的米做成粥饭施舍给贫困的人。滕州、台儿庄一带在做粥时念叨:“为儿省下一把米,为儿省下一把面,留到腊八去舍饭。”饭做好后,就抬到街上施舍。除了舍饭外,那些无子的夫妇或者吃斋念佛,或者做其他一些善事,比如铺路修桥、扶老济贫、热天施舍茶水、寒冬施舍衣服等等。总之,是要积累“阴功”,以求早生贵子。

4其他祈孕求子习俗

除了拴娃娃、押子和舍饭外,山东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祈孕求子习俗。济南、宁阳一带,没有生育的人家抱养别人家的孩子,认为这样可以令自己怀孕生子,分别称为“借子”“带孩”。

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求子者在大年三十晚上手持一把麦秸秆燃着,边往家里走边说:“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吃饺子。”博兴县陈户镇王店村,求子者家中的两个老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拿竹耙子到村头的大路边,边耧边说:“白闺女,黑小子,都来俺家吃饺子。来了没有?”另外一个人便说:“来了。”如此连说三遍。最后在竹耙子耧过的地方摸一块石头,或是砖头,或是土块都行。如果摸到的是石头或者是砖头,那便预示着会生一个男孩;如果摸一块土块,便预示着会生一个女孩。来去都不能回头,遇上人也不能说话。回到家,要把摸回来的石头、砖块或土块放在儿媳的被窝里。大年初一早晨,儿媳妇在被窝里吃完了饭,才能起床。曲阜一带,除夕夜由婆婆到屋外摸一块石头藏在儿媳妇铺下,或者元宵节悄悄地端邻居家的面灯给儿媳妇煮了吃,认为都能令不孕的妇女怀孕。邹城一带,正月十五让未孕的媳妇偷吃面灯时,很多人喜欢吃姓刘和姓戴人家门前的灯,谐音“留”“带”,有“留住孩子”“带上孩子”的意思,所谓:“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闺女叫灯哥,有了小子叫灯成。”另外,邹城一带的妇女常在“子孙石”前烧香还愿。微山一带的不孕妇女过年时在村口呼唤“黑毛妮,黄毛小,都往俺家跑”,以此祈孕。胶东一带有三月三给新媳妇送面燕的习俗,目的也是祈子。

鸡蛋是生育的象征,山东有些地方盛行鸡蛋祈孕的习俗。滕州一带,老人听闻谁家生子,会去为儿媳妇讨一枚红鸡蛋。在除夕夜煮一个溏心蛋给儿媳妇吃。枣庄台儿庄区,大年初一早晨,婆婆会煮三个鸡蛋给不育的媳妇吃,鸡蛋一定不要煮熟。龙口一带,长期不孕的妇女每到大年初一早上,都要躲在屋门后偷偷地吃一个煮鸡蛋。

沂源一带有摸佛牙的习俗。当地有的寺里供有佛牙,祈孕妇女交上钱并虔诚跪拜后,会被寺内主持引入密室,去摸一摸或者看一看佛牙,据说这样可以受孕生育。

有的祈孕求子家庭还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求她早赐麟儿,甚至有的请风水先生看宅基,看风水,不惜改宅、迁坟、挪门(改变自家大门的方向)以求得一男半女。栖霞市蛇窝泊镇文石村,就有挪门祈子的习俗。

山东地区渴望有男孩的人家,还常常采取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来祈求生男。比如只生育女孩,通常会给女孩起名“望弟”“来弟”“带弟”“换弟”“招弟”“领弟”(希望带来男孩),或者“婷婷”(停住生女孩)等。菏泽一带有让孕妇吃特制鸡蛋的做法。待孕妇怀孕四十天时,取鸡蛋一枚,磕开小口后放入一个鸡腰(肾),用水和面,将鸡蛋整个包起来,用木炭火烧熟,悄悄令孕妇在没人处吃下,以祈求生男孩。(选自山东省民俗志,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南方干部再次来到于宝珍家,调查刘大川的情况,于宝珍跟干部澄清了刘大川的冤情,说刘大川大腿根有颗痣,干部问心甜怎么不说真实情况,心甜说因为她记恨刘老师抗战后不回来看看他们,所以说了瞎话,于宝珍说心甜把恩情当作了债。

1957年,继成写信给狗子说得了癌症又挨了斗,外面找的女人也离开他了,临死前想回家看看。于宝珍为了照顾心甜的情绪,让狗子在心爱在家的时候再说一遍,娘俩合伙演双簧,吃饭的时候狗子又说了一遍,娘俩演的时候心甜终于忍不住戳破了,说让继成回家吧。

牛牛把继成背了回来,继成已经病的奄奄一息,继成在心甜面前道出了多年的内疚之情,心甜用轮椅推着继成到山里转转,二人在山上,看着沂蒙大地,完成了当年未拜堂的遗憾,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继成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愿望,离开人世。

于宝珍的一生闪回,忠厚、继长、罗宁、忠厚母、首长……他们的声音在耳边闪回,于宝珍在波澜而平静的回忆中渐渐老去……

沂蒙花开以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为背景,表现了沂蒙儿女为支援革命前线而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弘扬沂蒙精神的颂歌。

今天是2014年9月30日,我国的第一个烈士公祭日。我们来到烈士墓地前,不禁想起这样一群女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们把丈夫儿子都送到了前线;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却在沂蒙山的深处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沂蒙花开简介

1947年,孟良崮战役的前一天,是南成和月芬结婚的日子,新娘子月芬心中五味杂陈。结婚当天,可跟她拜堂的却是一只公鸡,因为他的丈夫南成在部队里回不来。这事在村里并不少见,她的嫂子春英过来的时候也这样。

听着喜庆的音乐,嫂子春英陷入了沉默。拜堂后好几年春英才第一次见到她的丈夫南山。当时南山路过镇上给她买了根红头绳。说她戴上了就是村子里最好看的姑娘。后来她有了娃,他俩商量哈,就给她家的娃取名叫解放。

临沂订婚也叫传启。在当地特别是在农村人们认为定亲就是订婚,虽不同于像领取结婚证那种法律效率,但已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已经定亲,意味着终身大事确定,在一个区域内的社会公认度很高,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一方都不得违约。否则,被公众视为不道德,甚至遭到谴责。

因此,定亲男女双方都很慎重,形式比较隆重。旧时有的地方由男方选一黄道吉日,媒人出面给女方送一架“盒起”。“盒起”上放白鹅一只,盒中放衣料、聘礼、点心等聘礼和男方庚帖(上写男青年的生辰八字、年命属相等)。女方回以自己的庚帖合“文房四宝”。

男女双方交换庚贴,俗称“换帖子”,换了帖子即表明已订了婚,庚帖就是订婚书。现在一般是选定吉日,在男方家或到饭店宾馆举行仪式。参加仪式的多是男女双方的母亲、大娘、婶婶、姑或姨、姐姐或妹妹,加上媒人,有的地方也有男女双方父母同去。由媒人主持喝定亲酒,通过这种形式双方亲人见面认识,未来的新娘有的在此机会给公公婆婆磕头,第一次喊爸爸妈妈。

同时,借此双方互相赠送衣服或其他用品。男方向女方递交彩礼钱,也叫聘礼。聘礼相当于定金,礼品(包括礼钱)多少,一方面根据家境的贫富来确定,另一方面看当时的潮流和时尚,不能不看家境,也不能不顾时尚。

旧时,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倾向是,男方家庭越困难的、兄弟多的或男方长相等条件差的,女方要的聘礼就越多,因条件差,在婚姻上男方就更有求于女方,怕坏了这门亲事,男方就不惜钱财,负债也得给。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结婚时欠下的债,都是由父母偿还,兄弟多的找了媳妇,女方自然就多要一点彩礼。反正不是我还,不要白不要。现在大部分是一孩化了,这个倾向就淡化了。

定亲礼钱选择吉利数字。随着时代变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礼钱逐步增加。如:66元、666元、6666元表示六六大顺;99元、999元、9999元表示久久长远;101元、1001元、10001元表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礼钱一般是通过男女家庭双方协商确定,数额不尽统一。有的数额非常少,只图个吉利,上百元、几百元即可,还有的不收礼钱。

定亲之后,男方在春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要到女方家送节礼。同时,按照季节,男方需给女方购买一点换季衣服或给钱自己购买。女方也到男家走动,并为操持一些家务。

扩展资料:

临沂婚嫁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以六礼(纳来、问名、纳孝、纳征、请期、迎亲)为重要环节的婚姻礼仪。 临沂受这些传统习俗的影响,同时深受齐文化、鲁文化的影响,特别受孔孟思想影响比较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姻礼仪。境内婚嫁之俗,各县区差异不大。一般由提亲、合年命、相亲、定实角、送日子、援饭(填箱)、下催状、婚礼、上喜坟、回门等十几个重要环节组成。履行了这些程序,就标志着一个新的家庭从此独立生活。

一、提亲

也叫“说媒”。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作为婚姻的牵线人媒人就出面提亲。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媒人主动到男方或女方家提亲;另一种是男方或女方家拜托媒人提亲。提亲只是简要向男女双方介绍其家庭、长相、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使彼此有大概了解,双方有意就继续,无意就此止步。

旧时男婚女嫁承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传统习惯,媒人出面,父母拍板,包办婚姻,许多都是等过了门、入了洞房才见面认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传统习惯逐步打破,实现了婚姻自由,自由恋爱已成为主流。

旧时提亲一般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匹配,当地有“好对好,赖对赖,弯刀对着瓢切菜”的说法。媒人提亲一般先到一方提出建议,介绍另一方的大体情况,如果得到认可,再到另一方征求意见。先到哪一方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约定成俗的规则,谁家综合条件好一点,媒人就先到谁家去,好的一方答应了,预示着差的一方就问题不大了。

在城市,大都靠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出面提亲,或通过婚姻介绍所和网上报刊征婚等新的方式提亲。媒人不仅在提亲环节牵了线,而且在整个婚姻的其他环节也操办一些事情,有的甚至结婚后,夫妻双方发生了一些矛盾,还去找媒人做调处工作。

提亲除婚姻介绍所和网上报刊征婚交一定费用外,广大农村提亲的媒人都不收费,有些地方给媒人赠送一些食品、猪肉等礼品,以示感谢。媒人提亲之后,如果双方都表示不反对,或是商量一下再说,这桩婚事就算有了开头。

之后,有一段时间,双方互相“打听”、“察听”,实际是暗访。一般是由男女双方通过亲朋好友或自己信赖的人,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侧面了解对方情况,有的甚至父母亲自出马“察听”。

互相查听内容,男方一般要了解女方:是不是一个贤惠的老实的、会过日子的姑娘,长相怎么样,身体有没有残疾,是否识字,家庭名望怎么样,还要了解一下这桩婚姻聘礼的打算等等。

女方一般要了解男方:男孩是不是本分,脾气怎么样,有没有不良嗜好,有没有能力挣饭吃,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到男方家后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男孩大体身高,是否强壮,有没有特殊疾病,兄弟几个,有没有没出嫁的小姑子等等。

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男女双方接触少的封闭年代,这种察听是必要的,起到了了解情况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察听,现已不复存在了,通讯手段现代化,提亲后,男女双方打电话发信息互相沟通,而且经常你来我往,直接见面,在较长恋爱过程中加深了解,增进了感情,达到知根知底,才走入婚姻的殿堂。

二、合年命

所谓“合年命”,就是请人查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按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是否相合,若不犯禁忌,才考虑确定婚事。这个环节境内有些地方在说媒时顺便进行了。

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是提亲后进行的。媒人牵线后,男女双方认为可以结亲,就要请人“测八字”、“合年命”。目前,城市许多,在提亲后只是核实生日,以求得年龄相近,不再“测八字”、“合年命”。

而在农村大部分地方还是十分重视这个环节。合年命,主要看属相是否相克。如果相克,即为年命不合,不能成婚,俗称“使不着”。如不相克,俗称“使着了”,则可议亲。属相有“鸡犬泪交流,白马怕青牛,蛇见猛虎如刀斩,山猪自古畏猿猴,两龙不能躺在一个床上”等禁忌说。这种信天命做法坑害了许多男女青年,使好端端的一桩婚事往往因年命不合而告吹。

合年命一般由媒人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转递给对方,有的由男女一方请阴阳先生测算,有的双方各自请阴阳先生测算,测算结果也通过媒人互相告知。阴阳先生测算生辰、八字收取一定的费用或礼品。

这种延续了千年的旧习俗,无疑是封建迷信的东西,是需要禁止的。但是目前在有些地方不可能短时间内禁止住,应当大力宣传唯物论,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积极引导群众自觉破徐迷信,崇尚科学,走出天命论的误区。

三、相亲

也就是见面。合年命之后如果男女“使得着”,双方没有异议,就确定相亲。旧时,相亲由媒人带女方让男方父母(或姑嫂)相看;带男方让女方父母(或哥嫂)相看;男女当事人不相互见面。待男女双方父母互相看了之后再约定男女见面。

解放以来,相亲则有媒人约定男女双方父母或姑嫂,由媒人带领一起见面。六七十年代相亲见面,农村大部分选取在集市上,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让男女双方见见面说说话。这样的见面只可以看看对方长相如何,说话是否口吃,走路是否方便,还可以从衣着上看到对方的家境如何等等。

这些年,一般选取在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家中,相亲过程和时间很短,只是由媒人简单介绍双方情况,介绍在场人的身份,双方互相问候,说一些家长理短的话。有些地方相亲时,则采取双方父母或姑嫂和媒人在一起,相亲的男女单独在一起,见面说话。相亲时,男女双方不好当面表态,之后再由媒人传递信息。

四、定实角

也叫“小定”,或称传小启。相亲之后,男女双方觉得印象不错、合得来,男方请媒人或派其他人给女方送去一点衣服和其它礼物,表示婚事初步定下来了。定实角没有什么仪式,男女双方均不设宴,也不请客,如果碰巧在吃饭时候,家常便饭即可,女方也不回赠礼品。有些地方男女双方及其家长在一起吃饭,男方的家长借此给女方少量衣服或钱,有定亲之意,但不是正式仪式,只是表明婚事大致可成了。

五、定亲

也叫传启。在当地特别是在农村人们认为定亲就是订婚,虽不同于像领取结婚证那种法律效率,但已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已经定亲,意味着终身大事确定,在一个区域内的社会公认度很高,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一方都不得违约。否则,被公众视为不道德,甚至遭到谴责。因此,定亲男女双方都很慎重,形式比较隆重。旧时有的地方由男方选一黄道吉日,媒人出面给女方送一架“盒起”。“盒起”上放白鹅一只,盒中放衣料、聘礼、点心等聘礼和男方庚帖(上写男青年的生辰八字、年命属相等)。女方回以自己的庚帖合“文房四宝”。男女双方交换庚贴,俗称“换帖子”,换了帖子即表明已订了婚,庚帖就是订婚书。现在一般是选定吉日,在男方家或到饭店宾馆举行仪式。参加仪式的多是男女双方的母亲、大娘、婶婶、姑或姨、姐姐或妹妹,加上媒人,有的地方也有男女双方父母同去。由媒人主持喝定亲酒,通过这种形式双方亲人见面认识,未来的新娘有的在此机会给公公婆婆磕头,第一次喊爸爸妈妈。

同时,借此双方互相赠送衣服或其他用品。男方向女方递交彩礼钱,也叫聘礼。聘礼相当于定金,礼品(包括礼钱)多少,一方面根据家境的贫富来确定,另一方面看当时的潮流和时尚,不能不看家境,也不能不顾时尚。旧时,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倾向是,男方家庭越困难的、兄弟多的或男方长相等条件差的,女方要的聘礼就越多,因条件差,在婚姻上男方就更有求于女方,怕坏了这门亲事,男方就不惜钱财,负债也得给。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结婚时欠下的债,都是由父母偿还,兄弟多的找了媳妇,女方自然就多要一点彩礼。反正不是我还,不要白不要。现在大部分是一孩化了,这个倾向就淡化了。

定亲礼钱选择吉利数字。随着时代变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礼钱逐步增加。如:66元、666元、6666元表示六六大顺;99元、999元、9999元表示久久长远;101元、1001元、10001元表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礼钱一般是通过男女家庭双方协商确定,数额不尽统一。有的数额非常少,只图个吉利,上百元、几百元即可,还有的不收礼钱。

定亲之后,男方在春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要到女方家送节礼。同时,按照季节,男方需给女方购买一点换季衣服或给钱自己购买。女方也到男家走动,并为操持一些家务。

六、送日子

在当地所谓确定结婚的日子。实际上是男女双方家庭的自我约定,没履行法定程序,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定亲之后还要办理结婚证, 前些年是村上开具介绍信,到乡镇上办理,这些年,则需要到县民政局领取。送日子之前,先需要查日子,一般由男方家庭操办,二知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结婚的具体日期,连同注意事项写在一张红纸上。这之后,男方到女方家送日子。

送日子主要是办两件事,一年是送柬帖。柬帖内容包括结婚日期、发嫁的具体时辰、上下轿或上下车头朝哪个方向、迎送亲队伍中的男女属相、大小客人数、新娘盘头和坐帐时面朝的方向等等,都一一交待清楚。

另一件是送礼,一般六色礼,即鸡两只、鱼两条、肉一刀(多是猪的后腿,当地叫猪后座,重十至十五斤),用红线捆扎粉条若干,布料两块,点心若干,由媒人送到女家,称作送日子或叫“下日子”。也有的送六色、八色、十色礼的。但不论几色礼,一般必须有肉、鸡、鱼、点心,粉条等,因为肉食取荤(婚)之意。鸡是吉利。鱼是带眼的,有年年有余之意。粉条有拉长不断之意。点心有婚姻甜美之意。粉皮有圆满之意。一般男方家送来的礼,女方除了肉不能回赠之外,其他的礼都要各退回一半给男方家,表示喜事要分半。肉不能回赠,是因为“肉”即是“荤”,通“婚”,“退荤”有退婚之嫌。

七、邀客

男方叫援饭,女方叫填箱。在当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把要客当成大事去操办。男女定下结婚日期后便通知亲朋好友,一般在婚前的半个月左右,男女双方家庭分别选择吉日,各自请客,农村叫要客。参加的有双方的亲戚朋友及本家族的人,图个喜气和执闹,有的还带着小孩参加。

一般设几桌十几桌,多则几十桌甚至上百桌。农村多数在家中设宴,城市均在宾馆。旧时到男方援饭时,重要客人携带猪肉、白磷鱼、馒头、粉条之类的礼品,一般客人大都带馒头和粉条或粉皮。为什么当地有带馒头的风俗,这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现在大部分不再带这类礼品,只带礼钱,农村一般100元左右,城市一般200元左右,以示祝贺和帮忙。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男女双方家庭分别送给每位客人一个红包,包里装有烟、糖块、饼干和花生等,以示回赠和敬谢之意。

八、下催妆

结婚前一日,男方派人给女方送去红棉袄、红棉裤、“蒙头红子”等嫁衣,以示喜期一到,催请发嫁。顺便换回女方写有送嫁人数、所有填物、忌讳等内容的“婚单子”。 女方还要给男方赠送帽子、腰带和鞋。同时,进一步商量第二天发嫁时注意的事项,以防遗漏。

这一天,男方布置新房,挂彩子,贴喜联,请厨师准备喜宴。女方给将出嫁的女儿“开脸”,用线绞净脸上的汗毛,修齐鬓角。夜里收拾嫁妆,将衣服、团圆饼、压床鞋、压柜钱、宽心面等物品放入家具之中,此举谓之“装柜”。

现今,在农村仍有下催妆这一程序,但有些内容已经没有了。如“开脸”就不是在这一天,而是由早晨发嫁盘头时一并进行。城市人结婚,一般没有下催妆这一程序,只是发嫁的头一晚上,互相通一下气,商量协调第二天结婚的具体事宜。

九、发嫁

发嫁前新娘和家人照相,除全家合影外,分别和家人照相,示意留下做姑娘时与家人的最后一照。

发嫁时间,都是早上。在农村都是送日子时,男方找人确定好的。在城市则根据女方与男方家的距离确定,一般选在7到9点之间。

在农村有的地方新娘上轿前,倒穿着父亲的鞋,上车后再换成自己的鞋,寓意闺女出嫁时不带走娘家的土。有的地方新娘坐在椅子上,由人抬到轿或车的跟前,脚不能沾地,在当地发嫁时,新娘一般都穿红鞋,但有些地方则穿绿鞋,回门时穿红鞋,这里有俗语“绿鞋去红鞋来,娘家门上出秀才。”

有的地方新娘上车后,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清水泼在地上,意思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期盼女儿在婆家安安稳稳过日子。

发嫁也叫送嫁,都配有送客。送客有大客、小客和伴娘组成。男大客是由新娘的大舅、大爷、叔叔,现在还有请村干部担当的,女大客由新娘的大娘、婶子担当;男女大客在挑选上有讲究,属相不能与新娘相克,并且要夫妻儿女双全的。小客都是新娘的同辈或者下辈人,伴娘一般是新娘的姐妹或好友。

十、婚礼

旧时,富裕人家的婚礼仪式比较繁琐,场面搞得比较大,一般百姓比较简单。电视剧《沂蒙》中,李继成和心甜的婚礼就是当地平民百姓婚礼仪式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婚礼就是在自家的院内举行的。由村上的司仪主持,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

之后由司仪向新娘介绍家里的亲戚朋友,接着新郎新娘入洞房,这个习俗解放初期一直沿用着。之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在农村许多地方,不再举行拜天地等婚礼仪式。

在机关工作的,多由本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参加,在会议室举行简单的婚礼,以茶话会的形式,吃喜糖、抽喜烟、喝喜酒,以对新郎新娘表示祝贺。现在的婚礼习俗,在城市越来越多的融入西方的风俗,如赠送结婚的戒指,新娘身穿白色婚纱、新郎着西服,举行集体婚礼,举办婚礼舞会,进行旅行结婚等等,使婚俗越来越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呈现出更加自由活泼,更有个性特点,更具浪漫迷人的风采。

迎接了送嫁队伍之后,紧跟着是举行婚礼仪式。农村都是在新郎家的院子里举行。城里有的在新郎家的楼门口,有的在宾馆,很多都是请婚庆公司安排操办的全程服务。

婚礼仪式完毕后,新娘新郎入洞房。过去一般都是由新郎用红绸带将新娘牵引进洞房。现在则更多的是,由新郎将新娘抱着或背着进洞房,也有的新郎新娘牵手走进洞房。

入洞房后,当地,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叫“摸栗子枣”。新郎家里事前将许多栗子、花生、枣放在新人的被褥下,有的还用线缝到被褥的角上。

新郎新娘入洞房的同时,新郎家的新郎同辈或小辈童男童女们一起涌入洞房,待新娘在床上坐定后,这些童男童女们一哄而起,在新人的床上抢摸“栗子枣”,热热闹闹一大阵。然后新郎新娘要喝交心酒、吃宽心面和红鸡蛋,吃鸡蛋时,上头人还要问“生不生?”新郎和新娘都要回“生!”寓意是来年生子。旧时,新娘还要“坐床”或“坐帐”,三天内不能出洞房,后来坐帐一天,意为熬性(磨磨性子)。

现在,无论农村和城市新娘都不再“坐帐”。新婚之夜,洞房昼夜燃红烛,谓之“长明(命)灯”,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洞房看望新娘,要烟要糖,并用各种方式与新郎新娘逗乐取笑,有的闹到深夜,俗称“闹洞房”或“闹新房”。 

十一、上喜坟

婚后的第二日或第三日,新郎新娘要上坟祭祖,俗称“上喜坟”。上喜坟一般由父母或新郎的兄弟们陪同,祭祖的范围是新郎的本家族、外祖父母家,有的还要去父亲的外祖父母家。上喜坟一般要带菜肴、黄纸,到“坟地”摆贡品、烧黄纸、祭祖先,同时给每座坟墓上压一块红纸,这标志着有了新的香火、香火不断。

十二、回门

有的地方叫对乐,也有的叫短趟子。这种习俗在农村仍比较盛行。回门,是新娘婚后的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地方安排在婚后第二天,有的第三天、还有的是第六天。回娘家,不能由新郎家里人去送,要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去接。

在娘家,有的地方当天去当天回,不能过夜,有的地方则第二天或者小住几日。返回婆家时也是由娘家人去送,不能由新郎家里人去接。回门结束,标志着婚嫁礼仪始到结束。

在当地,婚嫁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些以歌唱爱情、庆贺婚姻、祝愿美满的歌曲或叙事诗,供婚礼时歌唱。歌词纯朴、通俗、典雅、趣味,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也播撒着温馨的劝导。郯城的《喜歌》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它源远流长,来于民众,又服务于民众,有着较深的文化积淀。这些《喜歌》虽然现在已不再在婚礼中流行,但作为婚礼中的民俗文化遗产仍值得一读。

参考资料:

中国临沂网:临沂婚嫁习俗

文|崔广勋

假期最后一天的沂蒙大地,阳光灿烂、亮丽。

冷风驱散雾霾,天高地阔,山青水蓝,即便气温骤降,但凉中透着暖意,让人心情开朗,神清气爽。

我从临沂城的家赶回临沭乡下老家,陪爹娘吃顿团圆饭。

由于开车,晚饭后还要赶回济南,我没倒酒。

二弟与父亲各自斟满一杯,三个年逾五旬的儿子陪着耄耋之年的爹娘,边吃边喝,悠然地拉着人情世故、家长里短。

璀璨的阳光透过窗户,和煦、自然、平和,过年的味道、家庭的温馨和特有的亲 情感 油然而生……

82岁的娘尽管满头白发,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见我们吃完饭,娘悄无声息回到内屋,拿出一沓红彤彤的百元面钞来,边数边念叨:“你妹妹上大学时,我没有钱,你们三家每家给垫了2000元学费,现在还给你们。”

我隐约记起,1996年妹妹考上大学,当时我们弟兄相继结婚,家里折腾得精光,7000多元的学费,我们弟兄仨每人凑了2000元。

“当哥的力所能及地分担妹妹的一点学费,天经地义!这是谁与谁啊,还用还吗?”我惊讶且大惑不解地说,“再说,我们现在哪家也不缺这2000元钱啊!”

“你们都立家过日子了,桥归桥,路归路,也不是缺不缺的事,一码是一码。”娘边平静地说着,边又数了30张放到我面前,“你三弟结婚你给过我1000元,你妹妹结婚给过我500元……总共3000元,虽没记到本上,我心里一清二楚,都想着呢,一起还你。”

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我忽然联想到一件至今耿耿于怀的事——

2011年12月,我为了让爹娘养老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用28万元为年近七十的父亲买了社保,且购买的第二月就可领到383元的养老金。

十年前每月383元,对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且一辈子省吃俭用、不会“消费”的爹娘来说,相当于“副食补贴”,完全可以实现鸡鱼肉蛋不断,生活品质得到根本改善。

正当为“英明决策”感到有些得意时,三弟告诉我,他每月替父母取回的养老金,二老都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无论怎么劝,就是“油盐不进”,一分不花。

三年前的一天,我利用周末回老家,母亲将三沓百元面钞塞到我的手里:“给你,这是你给你大大(方言,指父亲)买养老金的本钱。”

我恍然大悟:不花钱,原来是在积攒还我本钱!

我死活不收,父母不依不饶,后来硬是让三弟将钱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划到我的银行卡上。

我收了钱后,父母依然不花养老金钱,而是靠为蔬菜加工厂的姜、蒜、葱剥皮赚点加工费零花。

此时此刻,我们才明白,他们之所以不花钱,是在默默攒钱,还欠三个儿子的“债”!

七老八十的父母传统乃至偏执地认为:

孩子的学费和其他花销,应该由他们做父母的承担,而不应该转嫁到其他子女身上。

“都快装起来吧,你们不拿,你娘始终是个心事。”一直默不作声、三两酒下肚脸有些红的父亲呷了一口酒,在一旁帮腔。

爹娘的犟,在全村是出了名的,我们多次领教。

在他们的一再催促下,我们执拗不过,只好怏怏揣进兜里,以了却二老的心愿。

然而,这仅是前奏与铺垫、衬托与渲染——

我们还没从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中回过神来,娘又不声不响地从里屋拿来一个小蓝布袋,略带神秘地递到我这个“老大”手里。

小布袋沉甸甸的,我疑惑地接过来,有些迟疑地从中掏出三个用旧布层层包裹后用线横竖缠绕的小布包。

小心翼翼打开,几个暗褐色、凸显处磨得锃亮的钱币呈现在面前。

仔细端详,钱币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三年、八年”字样;背面图案为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

我又接连打开另两个小包,同样是几枚相同的钱币。

我们兄弟三个霎时愣住了:这难道就是常听人讲起的洋钱(沂蒙乡下称袁大头银元为洋钱)?

“这是1962年我出嫁时,你姥姥给我的压腰钱和压箱钱。还是你姥姥包了用线缠好的,我从未打开过,也不知多少。”娘见我们惊愕不已,淡淡地娓娓道来。

“人活七十古来稀,我现在八十多了,说不定哪天老糊涂了忘记或想不起放哪里了,就可惜了。数数多少个,你们弟兄姊妹四个分了吧。”娘又发话了,依然不紧不慢,平静、淡然地吩咐着。

我们没有再推辞,将娘分给的几枚沉甸甸的洋钱装在兜里,心也被压得沉甸甸的。

娘分给我们的,不是万贯家产,却是父母的所有;

洋钱价值再高,也非稀世珍宝,即使升值,我们也不能指望几个洋钱过生计。

我由衷感慨、感叹和钦佩的,是娘珍藏洋钱近六十年所折射的隐忍与坚韧、格局与眼光、内敛与定力。

娘把洋钱看得很轻。

当年姥爷做点买卖,家庭殷实,否则不可能有洋钱给娘。

自从来到孤儿寡母、一穷二白的我家,要强的娘忍气吞声,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与父亲没黑没白在生产队和责任田里劳作。

生我的第三天就下床忙家务,未满月就到生产队挣工分;

夜里生的二弟,她当天白天还在生产队刨了一天地瓜。

娘生了我们四个孩子,坐月子期间几乎没吃过鸡蛋,只是喝了几顿茶汤(小米面做的粥)。

即使这样,娘也从未在子女面前透露、炫耀过,以至于我年近六旬没见过洋钱,更不知道我们家有洋钱。

娘把洋钱也看得很重。

娘是家中的老大和独生女,为姑娘时,虽不是大家闺秀,也算得上小家碧玉,是我村最后一位坐着大花轿嫁过来的新媳妇。

结婚压腰钱和压箱钱,是娘家给的零花钱和私房钱、解困钱,希望女儿嫁过去身上有钱花,不受憋屈。

前些年忍饥挨饿受冻的日子,拿出洋钱卖了,完全可以改善一下生活,缓解燃眉之急,古代还有秦琼卖马呢。

听懂行的朋友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块洋钱可兑换三四十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名农村壮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年农活挣的工分的价值;可以供养一个三四口的城市家庭一个月。

这些娘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娘没有这么想、这么做,她心里明白,几枚洋钱可能解决一时,但解决不了一世。

娘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忍耐力,用一双勤劳的手,风里雨里,苦苦支撑起一个七口之家,使我们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时光。

勤劳是个传家宝,正是娘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带出了艰苦朴素、勤勉自强、忠实宽厚的家风——这是用洋钱换不来的宝贵财富。

蕙心兰质的娘一定知道,结婚压腰钱和压箱钱具有祝福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寓意,包含了一代代人的美好祝愿。

但我们结婚、生子时,娘并没拿出来赠予。

其实娘心里早就打好了谱,洋钱早晚会传给孩子,但对年轻人而言,几枚洋钱改变不了前途命运,反而可能助长骄奢之气,因而要等到孩子们有了阅历和定力,才将这珍藏的具有美好寓意的洋钱赠予我们。

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母爱重于天。

娘像千千万万沂蒙农村妇女一样,不显山、不露水,懂大理、识小节,朴实无华、吃苦耐劳,只知给予、不会索取。

虽普通又平凡,一言一行却闪动和蕴含着伟大的母爱和人性的光辉——

是否,这就是平凡的伟大。

亲家的儿子结婚,您可以这样送祝福:

1 祝贺你们家的儿子和儿媳喜结连理,希望他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2 看到你们家的儿子和儿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感到无比的喜悦。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互相扶持,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

3 从你们的儿子和儿媳身上,我看到了爱情的美好。希望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温馨和浪漫,每天都是幸福的。

4 祝贺亲家的儿子和儿媳喜结良缘,希望他们早生贵子,家庭和睦,一生幸福。

总之,送祝福要真心诚意,尽量用一些美好的词汇表达您对新人美好未来的祝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59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