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的婚嫁风俗是怎样的?

云南曲靖的婚嫁风俗是怎样的?,第1张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结婚习俗,云南曲靖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城市总有一些风俗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比如曲靖的结婚风俗就有自己独特之处,因为少数民族众多,所以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也有很多很多的习俗,人家说十里不同俗,这个地方可能就是一里不同俗了,但是不管是有什么习俗,很多相爱的年轻人还是能够抛弃一些世俗的观念。为了爱情去结婚的,在结婚的时候,曲靖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婚嫁风俗,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在结婚当天的时候,上午需要在女方家先吃一顿饭,而这顿饭需要女方的娘家人来准备。在准备的时候,需要以饺子为主要的食物,同时还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小菜,然后晚上的那顿饭需要在新郎家进行,相较于新娘家,新郎家晚上的这顿饭需要准备的非常的隆重盛大,因为很多亲朋好友都会一同来参加。

2在婚宴上必须准备的一些食品。在曲靖当地结婚的时候必须准备火腿和糍粑,因为这两样是曲靖当地的传统美食,所以在结婚的时候,无论是上午在新娘家的婚宴,还是晚上在新郎家的婚宴,都必须要准备这两样食品。

3在曲靖当地还有一项传统的结婚习俗,就是在结婚之前的订婚仪式上,新娘的舅舅也要陪同新娘一同出席,因为在曲靖当地的传统文化当中,舅舅是非常重要的娘家人,所以在新娘新郎的订婚宴上一定要有舅舅的陪同。

云南曲靖的结婚风俗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就知道是哪些不同的地方了。虽然可能很多在看的人不是曲靖的,但是如果你要嫁的或者要娶的人是曲靖的那就还是要了解一些的,因为我们结婚都是要遵循当地的结婚风俗,毕竟入乡随俗,那就要尊重这些文化传统,尊重这些风俗,多问一下老人的意见,他们肯定知道的很多,了解清楚之后再去准备婚礼,因为婚礼上也是会有很多的禁忌的东西的,我们结婚都是向往那种甜蜜的夫妻婚姻生活的,如果因为冒犯了一些禁忌的东西导致婚后生活不愉快的话,那就不好了。所以也不要因小失大了,该怎么做就按照结婚的风俗流程来办婚礼,着就是不会错的,最后祝大家都能够有一个浪漫温馨的婚礼,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抢婚是彝族、纳西族、景颇族等风俗。

抢夺婚,是指男子抢夺女子缔结婚姻的一种婚姻形式,古代掠夺婚演变而成。在中国农村有抢夺的风俗,大多是因男女家庭为避免正常仪式的耗费所进行的替代方式。在彝族社会中,抢婚还保留有古代掠夺婚的遗迹。彝族的习惯法承认抢婚的合法性,因而,一直到1949年以前,彝族的强制抢婚习俗都还比较流行。

在云南西部地区居住的纳西族过去也有抢婚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他们结婚形式中的一种。在云南地区居住的景颇族人中,过去也比较盛行抢婚的风俗。他们抢婚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其中有两种是带有强制的行为,一种是景颇语叫做“迷鲁”,一种是“迷确”,汉语为拉婚的意思,还有一种叫“迷考”。

彝族介绍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彝族的人口数为9830327人。

—抢夺婚

我的老家是黔东南的台江县,那里有967%的人口都是苗族,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有着浓郁的苗族婚俗习惯和独特的酒文化习俗。

“游方”是我们苗族人民恋爱的主要方式。

我们那一般都是在晚上“游方”,但是农历三月十五的姊妹节(施洞镇一带)和“六月六”的游卯节(巴拉河畔一带)除外!

一般每个村寨都有两个指定的给青年男女“游方”的场所,在我们那叫“马郎场”,一个是晚上用的,一个就是给农历“六月六”时白天用的(一般都是在寨子边上的枫树林里。注:枫树是我们那里的风水树,一般都有3人合抱那么大)。

到了农历“六月六”那几天,本寨的姑娘都打着花伞,来到寨子旁边的枫树林里,唱起了飞歌。其他寨子的小伙子闻歌而来,先是勾肩搭背地对着姑娘们对歌,然后相中了喜欢的姑娘之后,就拖上那位姑娘到一旁对歌……

我还记得其中的一首开场白似的飞歌——

大西响大呀,

满娘季对多,

多咖上乃么,

呆洗“列啊”满“也哦”?

——啊……吼……

歌词大意是:来交谈吧,你们在那么遥远的地方,遥远得有一辈子,(如果再不来交谈的话)哪个还能够与你们亲近呢?

看看,咱们苗族谈爱很直接吧,爱就是爱,没有什么花花肠子!!

一般经过数次游方交流,小伙子如果对姑娘有意的话,就可以向姑娘讨要“嘎迭”(苗语:围兜,我们那的苗族女孩都有自己精心绣制的围兜,围在衣服外面,煞是好看。)。如果姑娘喜欢小伙子的话,一般不会拒绝小伙子的要求的。

讨到“嘎迭”之后,小伙子会跟家人商谈,告诉家人自己喜欢的姑娘的名字。然后家中老人就会托姑娘寨子里的自家亲戚去调查姑娘家的背景,只要是调查姑娘的为人、相貌、家中是否有不干净(比如有蛊虫或者亮鬼之类)的直系亲属。如果没有的话,就派亲戚到姑娘家说亲,姑娘家的老人也对小伙子家进行同样的调查,满意之后,才答应这门亲事。

接下来就是选定接亲的日子,选好日子之后。到了接亲那天的晚上10点钟左右,男方小伙子就带上本寨的一两个小伙子一起,出发到女方家接亲。

到女方家之后,女方已经穿上了家里准备的银衣,盛装待发了。别以为小伙子们能够轻易地就把姑娘接走了,因为按我们那的习俗,小伙子们得经过拦门酒和擦锅底灰这两道关。

拦门酒一般容易过,我们那的小伙子个个都是海量,一般一两斤米酒之后,女方家的代表们都会放小伙子们进门。但是进门之后,躲在暗处等候多时的姑娘的姐妹们就会拿出用猪油搅和过的锅底灰出来,一把一把地抹在小伙子们的脸上,小伙子们也不是吃素的,也抢过锅底灰往姑娘的姐妹们脸上抹去……一下子,姑娘和小伙子们都成了黑脸包公!!

嬉闹过后,小伙子们就围在火坑旁边,一边享用女方家里准备的简单送别宴,一边接受着女方家老人们的祝福语。

宴毕,女方姑娘的弟弟或者哥哥就背上姑娘出门,跟新郎一起来的小伙子们就放起带来的鞭炮。来到马廊场之后,哥哥或者弟弟放下姑娘,姑娘要在马廊场和姐妹们告别。姑娘和小伙子一起在马廊场唱了几首飞歌之后,姑娘就打伞,在自家一姐妹的陪同之下(主要是帮新娘挑首饰和衣服),走路去新郎家。陪同新郎来的小伙子们又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出了寨子的范围。

到新郎家的寨子旁边时,陪同新郎来的小伙子们又开始放起鞭炮来,一直到新郎家门口。这时等候多时的新郎家的人就出门来迎接新郎新娘(有时候是在寨子外面的路口迎接),新郎家里的妹妹就接过新娘的首饰衣服担子,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新娘子。

新娘进门之后,就待在新房里不出来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才在新郎的妹妹的带领下,挑着水桶到本寨子的水井里去挑水。但是寨子里的妇女和女孩子可以到新房里去看新娘子。

新娘进门,一般都由寨子里有名望的老人(族长或者鬼师——做法事的师傅)主持简单的迎接仪式,杀了一只鸡,煮成一锅菜,叫上几个寨子里的老人,和一起接亲的小伙子还有陪同而来的女方家的那姑娘一起吃点饭、喝点酒。闹到2、3点左右,然后散去。

第二天5、6点左右,新娘就在新郎家的妹妹(没有妹妹可以叫堂妹或者侄女代替,要没有出嫁的女孩带路)的带领下,挑着水桶到寨子里的水井里去挑水,一直把水缸里放满水,以代表真正成了男方家里的一份子。

新郎家的男人和妇女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杀猪的杀猪,煮饭的煮饭,开始准备盛大的婚宴!

一般苗家的结婚宴,全寨子五服以内的亲友都会参加,还有舅舅姑妈等亲戚都会来,一般都要有300人左右参加。招待这么多的亲友,一般要杀500斤左右的猪(两头甚至三头),煮5、6百斤以上的米和喝1000斤以上的米酒!要在新郎家里招呼这么多人是容不下的,好在每次婚宴都有几个负责人,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他们就动员新郎家里的兄弟和叔伯或者新郎家的邻居,由新郎家出米出菜,在这些人家煮饭煮菜并摆上宴席。

一般安排有专人煮饭,专人收礼,专人记帐,专人安排带客到各个宴席就餐并陪酒,专人发放白肉(就是将猪肉整大块放到大锅里和着青菜和大米煮熟,然后切成小块,发给妇女和小孩带回家吃的,一般是一人一块)等等。

小时侯最喜欢就是婚宴发放白肉了,因为那时候穷,很难吃到肉。每当领到白肉之后都舍不得吃,留到晚上回到家里放在火坑里烤出油之后再拌着辣椒酱下饭吃,一块小小的白肉竟然能够让我吃上三碗白米饭,现在想起来,真是奇迹!!

小时侯婚宴时,一般每家每户的家庭主妇都会带上自家炒的菜(一般是鱼肉之类),拎上一瓶酒,再带上一升米(有时还在米里插上几块或者十块钱),到新郎家去赴宴。米就倒到收礼台的箩筐里(礼钱有专人收),并有记帐的记录在册。九和菜就带到宴席上与大家享用了。

我们那一般是流水席,来了客人就吃,吃了就走,下批客人来了又上菜接着吃……桌子是传统的长桌子,一般两米长,70公分宽,80公分高。饭菜摆好之后,主客围在长桌旁边,长桌的主席上一般坐着有威望的男人。

坐好之后,由主席上的人先祝酒,接着按辈分和主客轮着祝酒:“酒咯XX,酒咯XX……”如此这般之后,才开始动筷子夹菜!

酒过三巡之后,人们开始敬酒,先是由辈分低的敬辈分高的(不论老少,只论辈分),再由客人敬主家。我们那敬酒不是象汉族和其他地方那样将酒杯端起对着所敬之人,然后一饮而尽,或者相互碰杯。而是双手举起自己的酒碗,端到所敬之人嘴边,一边唱着酒歌,一边看着对方一饮而尽!偶尔对方还会客气,一边常歌回应,一边端起自己的酒碗,一手接着所敬之人的酒碗,一边将自己的酒碗送到所敬人的嘴边,两人一起一饮而尽……

酒到酣处,男人们和妇女门都情不自禁地唱起酒歌,歌声响彻云霄!!

醉了,男人和妇女们就跳起舞来,一边唱一边跳,不时还互相用自己的臀部与对方臀部相撞……更有甚者,拿出锅烟灰,或者颜料水在对方脸上互抹!!

呵呵,我淳朴豪爽的同胞呀,你们给了我无尽的美好回忆!!

常常怀念小时候的日子,那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电灯,每天晚上都点着煤油灯过日子,“游方”时就靠一把手电筒。小时候我就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手电筒,是我叔叔送的,用来晚自习用的。

每当夜晚吃过晚饭之后(一般是9点左右),我们寨子里的的马郎场和其他周边寨子的马郎场上就开始响起悠扬的飞歌和尖锐的口哨声,偶尔还有动听的木叶声……让人心驰神往!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每当下自习之后,都要到“丢当”(有椅子休息的地方,一般每个寨子都有,主要是年轻小伙子聚集商量到哪里“游方”的地方。)去叫比我们大的青年们教我飞歌和情歌,那时候学了好多,可是现在都不记得了!偶尔晚饭也不回去吃就直接跟他们到周边的寨子里去,看他们如何“游方”。那时候很调皮,对性也是朦朦胧胧的。喜欢在马郎场里做恶作剧,做得最多的就是捉一些小虫放进比我们大的女孩子们的脖子里和跳起来打他们的胸部(那时候很矮),现在想起那些事情来,真是汗颜……

姊妹节是我们台江县施洞镇一带一个有关苗族恋爱的节日,到那天,附近村寨的女孩子都到山上采集一种树叶和糯米煮成五颜六色的“姊妹饭”,还到田里捞鱼呀虾呀之类煮成“嘎本梭”(榨辣子汤),等待其他寨子的小伙子到来。

一般小伙子到来之后,都会带些好菜或者礼物来。吃“姊妹饭”是有奥秘的,如果哪位姑娘喜欢小伙子的话,就会在“姊妹饭”里包上一样东西给那小伙子,如果不喜欢的话,小伙子就会看到姑娘送给他的“姊妹饭”里包着辣椒。(小时候听说过,不知道是否属实)

现在,台江县政府已经把“姊妹节”和本来在农历五月二十五举行的“龙舟节”整合成“姊妹节”,搬到了县城台拱镇举行。在县城里的翁你河上筑了条拦河坝,并在坝上建了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在“姊妹节”的时候,就蓄水成湖,用来举办龙舟赛,至今已有10年历史了。

欢迎各位红网的网友到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去体验别有风情的苗族婚俗,领略苗族人民独有的酒文化。谢谢!

有很多可能会觉得结婚不应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为什么有人要哭啊?其实在云南那他那边的哭婚,在我们这边也有,就是女子在出嫁的时候会哭,意思就是说如果她哭的越厉害的话,她以后的生活就会越幸福。

我觉得我们那边的习俗和云南的还是很像的,据我所知道的就是那边女生在出嫁的时候要哭,而且有习俗说如果那个女生哭的越厉害,就说明她以后的生活就会过得很好很幸福,如果那个女生不哭,也会有人把她弄哭,有的是真的掐她,然后让她哭,这就是所谓的哭婚。我们那边也是这样的,其实有很多人在出嫁的时候都会哭的,特别是她的父母特别伤心,哭的特别厉害,我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人家结婚那么高兴的事情他们家人都会哭呢,后来听我妈说,那个女生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父母把她养那么大肯定会不舍得的,所以想想心里就会不舒服,所以就会哭了,而很多新娘可能也是不想要离开父母也会哭。

现在我们那边可能思想比较开放了,很少能够看到哭婚了,没有多少人还会相信那些迷信,有的哭的可能是比较感性,或者对于自己的结婚对象不满意吧,觉得委屈会哭。而且新娘现在化妆都化的特别美,还有的会害怕把妆哭花了呢。现在不仅看到哭的少了,而且更多的看到的都是笑着走的,我觉得就应该开心的笑,开心的笑才能说明以后会幸福。

1、个吃掉饭了——意为饭吃了没有?“个”(用此字仅表读音,也有人写为“左口右格”,不知何意。以下举云南读音皆如此不再一一说明)在云南话里用得极多,多置于句头,表反问、提问。例,个打牌?意为——打不打牌。

2、走,上该(gai)买孩子克。——诸位别吓着,此句意为”走,上街买鞋子去”。云南街读“该”;去,念”克“而且一般用在句末,或者句首。比如说”给克?“就是问”去不去“,”克我家嘛“就是”去我家“

3、哪费食堂,菜难吃死掉。打一个如呢还要2块,老实个鬼火绿(读第二声)呢!此句有点难,注解一下“哪费”即什么、哪样,如者肉也,肉在云南读“如”。呢语气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老实非诚实。是非常、很之意。鬼火绿,非常常用,不难理解,太生气了,怒发冲冠之谓也。注意,要读“陆”!

4、你支费男朋友太”曹奈”了,十块“切”(读第二声)“吼”场**呢舍不得。注解:“这”念“支”音,“支费”者,“这种”也。“曹奈”,龌龊也,昆明人尤其爱说,切,即钱,读切(第二声)。看,本地人一般用“瞧”和“吼”,吼字老年人还有,快失传喽,可惜可惜!

5、昨日(第一声)巴西队“哎费”球“抓”(读第二声)呢老实臭呢!“哎费”,基本同“哪费”|“支费”,不过有点看不起或蔑视之意。抓,踢球也,如,走抓球刻!意为走踢球去!

6、”不有“二字连起来说变成了一个字念”biu“,意思是指没有。比如说,我还biu吃饭呢,就是我还没有吃饭呢!,这个biu(不有)在滇西和红河等地方很流行!这与江浙一带的吴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吴语”勿要“(即不要)二字连起来说变成了一个字念”fiao“,意思亦指没有。两者的类似可能表明了汉语的同一起源。

7、你接饭给请掉了?“你接(你家)”,尊称对方,约同于“您”。兄弟估计,可能就是“您”的变音。说句题外话,云南汉族多为明时从内地移入。因旧时交通不便,可能云南方言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读音。还有不少有特色的句子和词汇无法表达,刚才哪些例子,兄弟一面嘴里念念有词,一面手翻字典,累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实在顶不隹喽。今天就此打隹,以后有机会再说罢!最后留两个“四六级”难度的云南话,如有非云南之朋友能知其意,独行云南可矣!(云南朋友勿泄露答案)。

8、“知道地”。到了保山的朋友们问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如果对方回答“知道地”那就是不知道的意思,你别在哪儿傻等着对方会再告诉你,或者还一直追问“既然知道那要往哪儿走”。“知道地”在这里是否定,就是不知道。

9、“喇擦”——形容词,多指女子很勤快。例如:你家(ji,平声)姑娘太喇擦了!(昆明人读家是“结”)

10、板扎——形容词,之非常棒,非常好,非常牛逼,例如:么么三三(语气词,通常表示惊叹),你妈做呢菜太板扎了!

另外云南人说话结尾通常以”呢“、”捏“、“噶“、”嘛“等语气助词作为结尾,这一点和四川话是区别很大的,比如:他早上才克掉学校呢!是吃掉饭克呢!,意思就是”他是早上才去的学校,吃了饭去的!“或者”还是个大伙子呢噶,冒跟小妹妹斗气噶!“此类,都是语气助词,没有专门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能运用自如的话,那么你就差不多云南话四级毕业了,^_^

11、你嫑(biao,意为不要)跟我日脓包蒂朵的嘎,意思是你不要跟我对着干,红河州的人经常说。

12、眉眉三,你这各事都能做呢该!“眉眉三”感叹词,表示很惊讶。“这各事都能做呢该”意思是你这种事情你都敢做!这是云南红河地区的方言。

13、阿个姑娘长宁太好看啦——那个姑娘长得太好看啦。

14、走,钓姑娘克——走,勾引小姑娘去。

15、吃曼曼喽——吃饭啦,“曼曼”是指饭。

16、瞌睡来呢不得——瞌睡很来。

17、这过人日浓得很——这个人非常愚蠢。这过人——这个人,日浓——愚蠢,能力低下(对应一名词--日浓包——愚蠢的人)。得很——意为非常,很。程度深。

昆明常说的四字词语

1、日弄惯散——形容人行为笨拙,散漫。(同义:日弄三颠)

2、跟愣半倒——形容一个人做事东扯西扯的,不具体。

3、呜噜拜来——形容一个人说活没准,整天在你耳边吵你。

4、疯天扩地——形容一个人很疯癫,举动奇怪。

5、啰里八嗦——形容一个人反复说一件事,把简单说得复杂。

6、神头二五——形容做事没准,不考虑后果,一般指危险的事。

7、板五板六——形容激动,被冤枉时很着急的样子。同义:跳脚板手

8、雀神怪鸟——行为举动很奇怪。

9、鬼扯十扯——谈些话题之外的事物。

10、憨不碌出——形容笨,傻,不动脑筋。

11、抖零壳颤——形容被吓到时发抖,或是行为冷而发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65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