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陕西出生成长到生活到老,八百里川道一周一次穿越,对地方上婚嫁都有什么也不清楚,我礼尚往来少。城市双方男方置房女方陪车,并且彩礼钱三万到六万不等,家里硬件男方的,什么电器,家具,厨具。床上用品和日用品是女方陪,女方有出阁宴也是几十桌招待举行婚礼!男方也举行婚礼收份子钱,零存整取,今天交朋友其实是拉入了随礼行列。几十年送出的钱儿女结婚收回,其实给酒店来了实惠,礼和酒席钱刚好相抵消,图个热闹。有的人结一婚举行很多次婚礼。宴先是上凉菜然后上热菜:发馒头开始夹菜装塑料袋带回去,今天人都很爱惜自己再好的饭菜也不狼吞虎咽了,所以说好了老人们伸出筷子就夹粉蒸肉,甜米饭(酿米用蜂蜜伴好加上多种颜色果哺上茏蒸的)。最后是臊子面吃个够,看醪糟鸡蛋汤上来就结束了。
中式婚礼流程
凤冠霞帔、长袍马褂的服装,笙锣开道、浩浩荡荡的轿队定会为想依
照中国传统习俗、弘扬主族婚礼特色的新人留下难忘的一天。
中式婚礼习俗及程序
提亲及过大礼时下当一对恋人决定结婚,通常邀请双方长辈见面。由
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过大礼的
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发
菜等。女家收下聘礼,婚约正式成立。双方家长并讨论婚礼形式,日
期及地点。婚前习俗礼仪双方家长见面以后,两家开始分别向外宣布
婚讯,召手准备。新娘的父母邀请亲友时要向亲友邻居分发男家过大
礼时送的喜饼以示女儿要出嫁。 女家开始准备女儿的嫁妆,并要在婚
前同清单一起送到男家。男家则举行“安床”仪式。 婚礼当日庆典结
婚当日清晨,女家为女儿举行上头仪式,男家为新郎举行“加冠礼”
,均表示儿女已长大成人,从此将要成家立业了。新郎于是率领众亲
友去女家迎亲。在女家门前,照例要被女方的众朋友姊妹故意阻拦。
男方只有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并交足够开门利是才被容许迎娶新娘。
于是一对新人和众亲友一起去拜见男方父母。新娘并敬茶给公公婆婆
及男方亲友婚礼后礼仪 婚礼后第二天,如果新人同公婆同住,新娘应
该起早做饭给公婆。这项古礼是为了向男方家长表示女方具有教养,
勤劳能干。结婚后第三日,新人一起到新娘家拜访,俗称“三日回门
”。
古典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
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
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
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
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
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
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
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
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 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
,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
),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
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
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
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
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
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可不是**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
百的 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
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
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
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
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
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
会。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
、麦斗、尺子、果盘、茶杯、合卺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中式婚礼道具及用途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
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
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
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
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
,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
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
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
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
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
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
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
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
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
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
,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
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
)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
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
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
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1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了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测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5,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在追寻留学梦想的路上,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准备相关考试,都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留学顾问,我在此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欢迎随时提问!https://liuxue87dhcom/
小钟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陕西的婚礼礼仪俗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小钟老师。
陕西的婚礼礼仪 陕南婚俗,迎新郎与摆礼,所谓迎新郎就是招女婿。迎新郎时必须由新娘领着七个未婚姑娘去迎,当地人称之为七巧搭桥渡双星,这个风俗在秦岭巴山地区颇为流行。迎新郎的礼仪十分简便。到男主家里之后一切由新娘出面操办。如劝慰男方的双亲,接收和清点陪嫁,邀请新郎一方的客人,催促新郎起程等。在新郎起程之前,还要将彩礼摆出来,让宾客们观赏和评论,此举称为摆礼。在摆礼的时候,双方还要说个四言八句。新娘这样唱说: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穿戴衣帽样样件件;
虽不够如意却也不失体面;
请亲戚朋友都来观看评点!
接着新郎的父母说:
山高水不断开亲整一年;
花红绿叶垫儿媳操心又花钱;
礼物整洁美好儿子福分不浅;
有啥不周不到请大家多多包涵⋯⋯
唱着唱着接亲的人便把新郎迎进女家。举行过结婚仪式之后,迎亲的七巧姑娘再把新娘新郎拥进洞房。
希望以上的答复能对您的留学申请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更详细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协助,我强烈推荐您访问我们的留学官方网站 https://liuxue87dhcom/ ,在那里您可以找到更多专业的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资料以及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祝您留学申请顺利!
1、择正日
在陕西安康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择,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
女方家长要在当天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可以见新娘。
2、吹唢呐
结婚当天千年的唢呐还在吹,现代的音响也隆隆地播放,不放秧歌调,放婚礼进行曲,放的次数多了,已经听不出洋味了。
3、换踩堂鞋
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4、双方家长婚宴上讲话
有的家长这一辈子可能是头一回站在麦克风后面,面对着这么多人讲话,紧张,却又兴奋,生怕讲得不透彻,便要多说一些。大部分都是一些美好的幸福吉祥的祝福话,祝福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男方叫迎亲、迎娶,俗称“娶媳妇”(澄城县称“色媳妇”,富平县称“撩媳妇”,华阴市称“过缘喜”),女方叫嫁女或出嫁,俗称“发落娃”或“打发娃”。
结婚前由男方择吉日良辰,邀当地有名望人士,将新媳妇上、下轿时辰和沿途忌讳、礼仪程序等书于红笺,交媒人送往女家。女家应允后,双方各自备办婚用。婚前数日,亲友给待出嫁女子送首饰、衣物,称为“添箱”;给男家送首饰、衣物,称为“行礼”。
男家将所备办婚用之首饰、彩礼及其他物品托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礼”,有的婚前三天送,称为“下三天帖”。在华阴市,舅家、姨家等近亲还宴请新女婿,称为“洗花道”。在大荔县,新女婿结婚前一天要去外婆家吃“戴花面”(细长面条),外婆家给外甥赠“腔花”一对,以示吉利,也有百年和好的意思。
有的地方婚男婚女要各自上坟祭祖,男方给女方送肉、酒、鞭炮、香表等。结婚日清晨,女方聘请女中尊长为新娘开脸(用瓷碗片除去额头和颈部汗毛)、上头(盘发);男方在堂屋供奉祖先牌位后,按所择吉日,请傧相骑马引花轿偕媒人、鼓乐至女家迎亲。轿内坐十二三岁小孩一个,由新郎的小弟弟或兄弟姐妹的小孩充任,称之为“垂轿的”或“压轿的”。
有的还有迎新娘子的(由“全命”姑嫂充任)。大荔、蒲城一带有的还给轿内放鸡、书或宝剑,以图祛邪吉利,并用红纸书“一路福星”贴于轿帘。轿至女家,女方饭食招待后,新娘头顶红盖头,着凤冠霞帔,穿绣花红鞋,拜祖、拜双亲,由姑嫂搀扶上轿,按所择方向盘腿而坐。兄弟数人扶轿,吹鼓手奏乐于前,女家亲友送嫁妆者尾随,谓之“送女”。
迎亲花轿须按来时路线返回。途中,有的地方村民还有索要“买路钱”之习俗。入村,韩城一带讲究遇井、碾子皆用红布遮盖。轿至男家门口,新郎披红插花,着礼帽长袍,大荔等地还胸挂铜镜,由傧相陪同,走向花轿施礼。在鞭炮、鼓乐声中,傧相向花轿撒“铜钱”,新郎揭开轿帘,新娘由女喜傧扶拽下轿,韩城一带由公婆抢抱,孕妇、寡妇及属相相克者回避。
这时,有的县(白水等)由“全命人”手提烧红铧尖,用食醋浇注,冒白烟后,围花轿转三圈,俗称“打醋胎”;有的先以四个蒸馍在花轿四角轮番投掷,再举干草火把绕轿三周。随之,由一能说会道的热闹男子充任“相风的”,向新娘身上撒草料(麸、谷草杆、核桃、枣等),唱“撒草歌”,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等,同新郎、男女傧相引导新娘脚踏红毯直入洞房。
进门时,新郎给新娘头上插筷子,意为“快生贵子”;用擀面杖挑去新娘盖头,拉手上炕,绕炕角转一圈,俗称“踏四角”;新娘按所择方向,盘坐于备好的酒曲(或醋曲)上,谓之“坐福”;新郎踢新娘三脚,嬉击三拳,以示“出嫁从夫”。出洞房时,年轻人争给新郎脸上抹黑,谓之“贺喜”。
午时,宾客入席后,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在“天地桌”前行三叩首礼,称为“拜天地”,再拜祖先牌位,然后夫妻互拜。席间,好热闹者给新郎母亲抹黑脸,叫“搭喜”。宴席间,有的地方还有新郎新娘抓饺子、馄饨,抓住饺子示生男,抓住馄饨示生女。宴毕,送走女方宾客,新娘给本家及亲友长者倒茶,长者赠送礼物,俗称“认亲”。
至夕,新郎新娘吃合喜面,再饮交杯酒,称之“合卺”。新婚之夜,小伙、姑娘都来“闹房”,多以猜谜、磕头、打趣、偷房等方式取闹,俗称“耍媳妇”。习惯上有三日不空房,三日不熄灯,三日无大小之俗。
扩展资料:
古代的订婚习俗:
订婚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的第一道程序。旧时,男孩长到十二三岁,父母即托媒撮合,俗称“提亲”。媒人向双方提说后,如无意见,则于龙、凤“庚帖”上分别开列男女生辰八字,送至对方家中。三日内若无不祥之事发生,即请阴阳先生按男女双方年庚、属相进行占卜,算命“合婚”,如无“冲犯”,即回“允帖”以表同意。也有不写庚帖,单凭媒人口头说媒订亲。
接着商定彩礼、衣物诸事。清末,一份礼白银24两。民国,一份礼银元24枚。彩礼一般一两份。此外,还有衣料、被褥、首饰、棉花、丝线等。男方择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俗称“问媳妇”,有的称“戴耳坠”(女子从此戴上耳坠,表示已订婚),也叫“换帖”。
渭南市人民政府-婚丧习俗
都说婚礼现场新郎新娘都会紧张出错,但最近在陕西一个婚礼现场,新郎淡定嗑瓜子的视频和照片让网友捧腹大笑。这其实是因为,在陕西当地新郎要提前下车和司仪安排接下来的流程,新娘则得自己留在车里等待吉时,可是新郎早已经提前安排妥当,下了车也没有其他事需要做,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他才无聊嗑起了瓜子。
其实这个新郎的娶亲过程也并不算一帆风顺,虽然自己早就准备妥当家里的大事小情,但新郎和伴郎团还是遭到了新娘这边伴娘团游戏的阻拦,好不容易接到新娘之后又不得不等待进门的吉时。这个风俗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山东,也是要求新郎新娘在提前算好的吉时正好进门。
忙了一早晨的新郎好不容易在等待吉时的空挡休息,看到旁边有瓜子就拿了起来,不仅没有一丁点主人公的样子,甚至表现得闲情逸致像极了路边来看热闹的邻居。甚至太过投入的他已经忘了今天是自己的婚礼。这也让亲友们啼笑皆非,婚礼现场原本喜庆却有些急促的氛围瞬间变得轻松愉悦。对此新娘也只是掏出手机拍照录像,没有因为新郎的懒散生气。
新娘后来也解释,老家是有这样的习俗,新郎必须披红之后新娘才能下车,而披红需要男方家的长辈,为新郎挂好红绸缎插好大红花,因为对时间预估不是十分严谨,导致当天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新郎才无聊嗑瓜子的。
其实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尤其婚礼自古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所以难免在环节上繁琐一些,既担心出错也因为自己步入婚姻殿堂而激动,婚礼很多时候都会让新人心力交瘁,但陕西这位新郎却是以另类的方式让我们大开眼界。
一、提亲
男女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便请媒人为孩子提亲。双方家长和子女不能相见,全凭媒人从中说合。
二、合亲
男女双方家长,将孩子生辰八字,通过媒人传达给对方,请阴阳先生测算,看属相“合不合”、“克不克”,例如按迷信说法,“鸡猴不到头”,属相克,不能合婚。
三、过礼
又叫“通礼”。在属相合的前提下,双方决定缔结婚约。然后由媒人把商订的衣物、彩礼送给女方家,也有送头程礼、二程礼、三程礼的。三程礼比较简单,棉花一捆、丝线一束、镜子一个。
男方欲结婚,可宴请媒人,告知女方家,问女方还需要什么结婚物品,还有什么要求,俗称“要人”。女方同意,可请阴阳先生选定日子。建国后,由介绍人“搭桥牵线”,男女见面,互赠礼物。初步同意后,女方家属到男方“看屋里”(了解男方家中情况),经过相互了解,可举行定婚仪式。订婚后,年节时辰,礼尚往来。
四、结婚
结婚,俗称“娶媳妇”。婚期既定,男方即请家门长辈主持结婚事务,与傧相、娶女客、执事商量迎亲、婚礼事。接着搭彩棚请厨师备酒席,布置新房,并派人给女方送二个箱子,以备女方来时盛放东西。
女方请送女客与亲邻缝衣服,备嫁妆。试穿嫁衣、梳头、开脸(用瓷片把眉毛纤细,用线绞去面部汗毛)。男女方至亲及近邻好友为男家送贺礼,为女方“添箱”,以示祝贺。
婚前晚上,男方请三姓男青年同居洞房之内。西南乡晚上由新郎上炕“踏四角”,谓之“踩房”。
旧时结婚,有用轿娶的。民国时又为套车迎娶,讲究早娶,即天不亮要将新娘接回家中。男方去变方家接新娘时,陪同的有本家叔伯、娶女客(多为嫂子)一人或两人、押车娃及亲友一二人。离开男方家门,家中人便在门口燃放鞭炮,随后出村门,逢十字、进女方村口都要鸣炮。到了女方家里,男女娶客分坐两处,女方做面条招待,并给男女双客一人一个封(用红纸包着的钱),或一人一个手帕,表示酬谢。
其间,新娘在送女客的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穿戴,换凤衣凤冠,穿绣鞋、拿手帕、顶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新娘被搀扶走出家门,门口鞭炮一响,男女娶客立刻起身。伴娘搀着新娘一手拿着一只碗,新娘手里拿双筷子,刚走出门,伴娘将手中碗摔碎,新娘将筷子往后一扔,然后再踏干草、过火堆,进轿或上车。早年还有哭嫁的风俗,一般哭到村外即可。迎娶路上,若两家娶亲的相遇,则认为是霉事情,双方伴娘拿出新娘的红花互换,以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
娶亲队伍走到村口,鸣炮缓行,以示平安归来。到了家门口,娶女客与送女客到男方家中,与男方执事者互拜,然后领新郎到轿前,请新娘下轿。这时男方执事一手提烧红的铧尖,一手拿醋,围绕着花轿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边走边把醋浇向烧红的犁铧,过后抛于轿底,此谓“浇铧尖”。然后新娘下轿,踩红砖、过马鞍、履红毡,皆取吉祥之意。
进门后,送女客搀扶新娘前走,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斗内装有麸子、碗豆、剪碎的谷草和少量古铜币及红绿黄纸剪成的形如古钱的碎花,撤在新娘头上身上,边撤边唱道:“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当新娘走到门口时,娶女客又接着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这时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走向花堂,然后在傧相指导下,随着唱礼拜天地、拜祖先、拜媒人、拜亲朋来宾、夫妻互拜,礼成。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新娘脱去凤衣凤冠,新人吃和气饭(一般多为面条,由娶女客端来,先由女方吃~口,男方再吃一口)。
要钥匙,亦称交钥匙。是指随伴娘来者有一男孩,一般是新娘的侄子。他带着新娘箱柜的钥匙。吃完和气饭后,便由新郎出面要钥匙,小孩便向新郎要钱,小孩总是说不够,继续讨价还价,终于把钥匙交给新郎,新郎把钥匙交给送女客,送女客再交给新娘。
接着,由男方几个年轻人,将新房的门帘取下,换上新门帘,将放在房外的箱子抬入洞房。然后给新娘要花手帕。仍有一番讨价还价,热闹一番。这就是所谓“挂门帘”、“抬箱子”。
随后,新娘梳头洗脸,男方一年轻人给新娘端洗脸水,其脸盆为女方所备,盆口用红纸封着,上面贴有双“喜”字,先用水将红纸冲破,俗称“浇花”。然后端水,不是装脏水,便是凉水,目的是耍闹,向女方索要“封”钱或小手帕,目的达到后,端来干净的洗脸水。
到了晚上,便有一帮年轻人来闹新房,俗称“耍房”。有“三天不论大小”之说。耍房花样很多,其内容幽默有趣,常令新娘害羞不止,有时近乎粗俗,旧时还有“听房”(即偷听新婚夫妇私房话)的风俗。
结婚后第二天,娘家专为女儿送来饭食,谓之“送饭”,意思让女儿不要忘记父母养育之恩。送饭时拿挂面、糕点等。男方盛情招待,席间娘家长辈叮咛新娘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婚后第三天,丈夫同妻子去丈人家,谓之“回门”。到了女方家中,向主堂行礼,再向岳父母磕头,娘家小辈向新郎回礼,新郎向小辈赠礼品。饭后,娘家父母给女儿回赠一身穿戴后,当日返回。
建国后,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由一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年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建国初仍套车迎娶。现亦有用小四轮拖拉机或小汽车娶亲的。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有组织集体结婚、旅游结婚等新风尚。还有夫妻同栽结婚纪念树的。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