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以前有一个书生(什麽地方的人就有待查证),他的口才非常厉害,而且骗人的功夫毫不含糊。有一晚,有一只鬼到了他的家里,这只鬼已经很久没有吃人了要把他吃掉。但这个书生毫不害怕,就对这只鬼说:“你要吃我啊?我已经很多天没有洗澡了,我的肉又酸又臭,不好吃的。不如你吃我锅里的豆腐吧,豆腐比我的肉嫩多了。”谁知道这只鬼很笨,对他的话信以为真,把豆腐给吃掉。 还说很好吃。第二天,他又把他的经历添油加醋地告诉村里的村民。那些村民就说:“你啊,真是连鬼都让你骗到不吃人,改吃豆腐了。”
到了现代,广州人经常说:“你呃鬼食豆腐啊?”意思就是对你地话极之不信任。
对于婚宴上最忌讳什么菜的问题,我想由于地域风俗不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说法。只能说是入乡随俗吧。毕竟中国五十六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所以我只能代表自己生活的地区,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所生活的地区,虽然在行政上隶属内蒙古管辖,但地理位置却处在东北的腹地,所以在生活饮食习惯和一些民俗风气上,属于哪种夹生状态,既有内蒙的影子,还带着一部分东北气息。而我们这里的婚宴菜品,也是内蒙与东北相结合的菜系。
由于我们平时就喜欢吃肉食,所以在婚宴上,肉类菜品始终占有主导地位。正常婚宴标准是十二个菜,最常见的有“熟食拼盘”,“扒肘子”,“烤羊腿”,“四喜丸子”,“㸆大虾”,“家常凉菜”,等。
我们当地最忌讳的婚宴菜品有以下几个。①。白菜和豆腐在我们当地有个习惯,那就是家里有丧事的时候,在答谢参加葬礼亲朋好友的时候,会准备宴席,而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那就是白菜炖豆腐。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不得而知,但这道白菜炖豆腐真的是白事宴席里的必备菜品,所以再婚宴上,白菜与豆腐是不会出现的,无论以任何菜品形式,这两样食材都是无法被使用的。
②黄花菜
黄花菜也是我们当地林区的特产,但我们这边都是将黄花菜晒干后食用,晒干以后的黄花菜,颜色深黄,经过在次浸泡以后,用猪肉丝炒着吃非常香,而且很有嚼劲。但这样一道地方特色美食,在我们当地的婚宴中,却不能能被端上桌,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黄花菜的谐音导致的。(黄了)。
③下水
下水,也就是各种动物的内脏,虽然平时这些内脏也很受大家喜爱,但在要婚宴中,是绝对见不到它们的影子,也不是说下水做的菜不好吃,可能就是在婚宴中,可能还是觉得食材要优质一点更好吧。
在婚宴最忌讳的菜品这个问题上,我就说这些吧,毕竟有些菜品并没有错,只是被一些说法所误导了,但我们真的无法改变这些,只能入乡随俗了,顺其自然地跟随着,不论怎样,婚宴都是很喜庆的事,只要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这样就挺好了。
南京人称“娶媳妇”,是婚姻中男方家的大喜事。男方“行聘礼”收到女家的“回盘”后,在吉期前一天晚上,新郎要携4个男童一起睡在喜床上,俗称“压床”。新婚当日,男家迎亲的彩轿要于申酉之时(约下午四五点钟)发轿,轿前鼓乐齐奏,并择年轻者4人,各手执一灯,随彩车至女家,谓之“迎亲宝轿”。彩轿抵达女家后,先要付“开门钱”才能“催妆”上轿。新娘乘轿到夫家门前,不能立即下轿着地,而需踩着铺在地上的毡席进屋。清代以米袋代席,取“代代相传”之意。接着,新郎新娘双双登堂举行婚礼。二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饮交杯酒。礼毕,亲友邻里开始闹洞房。新婚次日晨,伴娘送来一碗莲子羹,让二人分吃,取“连生贵子”之意。然后,为新娘梳妆纹脸,称“开脸”,意即从此成为主妇。婚后3日,新娘由新郎带领拜谒祖先、会亲、入厨。南京人俗称入厨叫“煎豆腐”,即新娘下厨,把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在锅里用油煎,祈盼得到吉兆。俗谚云:“豆腐煎得黄,来年生个状元郎;豆腐煎得跳,新郎就坐八抬轿。”1个月后,新妇在夫婿陪同下回娘家,称为“回门”。清朝后期,亦有婚后3日、6日回门的。
婚礼仪式结束后,由伴娘相扶,送新郎新娘入洞房。两人盘膝坐于床头,男东女西,任人调笑,不言不动,谓之“坐富贵”,亦称“闹洞房”。众亲友四邻,不论尊卑的年轻男女,嬉笑涌进洞房,推一能说会道者领头“祝好辞”。此人手持花烛,说一句词,众人齐和一声好。词句长短不一,只要吉利上口即可,如:小小花烛朝上游(好!),我来照照新娘头(好!),绢花两边插(好!),凤钗亮满头(好!),好比西施坐床头(好!);小小花烛往下照(好!),仔细看看新娘腰(好!),新娘衣着好时髦(好!),不胖不瘦真正好(好!),明年生个胖宝宝(好!);小小花烛红灼灼(好!),美满婚姻天赐合(好!),新郎欢喜新娘乐(好!),恩恩爱爱过生活(好!),百年好合百年乐(好!),白头到老全家福(好!)。其时,洞房之内喜气洋洋,热闹非常,笑谑之声,此起彼伏。主家立刻给众人散香烟、红枣、花生和欢喜团。
梦见结婚吃豆腐的周公解梦:
吉凶指数:95(由佛滔居士根据数理文化得出,仅供参考)
梦见结婚,表示这是你心里的愿望,一直希望达成。如果梦中是跟一个陌生人结婚,表示你在生活或是工作等方面会有新的开始、新的展望,要好好规划才是。
梦见结婚也代表新生活的开始,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做此梦可能跟成长有关,也代表肩负起重大的责任,反映你的责任感,使命感,还代表受到了约束,失去某种自由。
梦见吃豆腐,身体会很快康复。
梦见吃豆腐,财运会自己找上门。
梦见结婚吃豆腐,提防身边的变动。这两天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观察身边的异常状况。一反常态对待你的人,尤其要注意,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要坚决拒绝才是。恋人会有功利的想法,并对你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你也容易因为名利的事情变得焦躁起来。安静的环境能为你带来缓解。
做生意的人梦见结婚吃豆腐,代表顺利得财,文具、出版、印刷、木材业有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结婚吃豆腐,说明只要互相信任,终成夫妻,婚姻可成。
本命年的人梦见结婚吃豆腐,意味着先苦后甘,目前防小人、官司,春来开运。
怀孕的人梦见结婚吃豆腐,预示生男,六、七月生女,胎位不正小心。
梦见结婚吃豆腐,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幸运数字是8,财位在东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开运食物是元宵。
就在今天,全球华人世界里大约有 6977人 跟你一样也梦见结婚吃豆腐。如果梦见结婚吃豆腐,买**的话,建议购买号码为 17。
以上是梦见结婚吃豆腐的相关梦境分析。佛滔居士权威解梦,转载请注明出处。
2 梦见结婚吃豆腐的吉凶:
一鼓作气,勇猛奋斗,运势浩盛,容易成功达到目的,功名成就,若原命喜火之人,妙能以此之名更加两倍以上之辉煌成就,然若凶数则欠人助,以自力奋斗,也易招孤苦失意,令人可惜。大吉昌
3 梦见结婚吃豆腐的图释:

梦见结婚吃豆腐是怎么回事? 解梦梦见结婚吃豆腐
佛滔特色梦境分析:
以上解梦为通用解释,如需知晓具体事宜,可请大师结合您的生辰八字及做梦时的情景解梦:
结婚:俗称“红喜事”。“五·四”前,婚姻是由父母包办,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亲时揭开新娘红绸头盖才相见。“五·四”运动之后,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见面,称之“相亲”,家长去对方了解情况,称之为“察亲”。再经过“合八字”、“传庚”、“报日子”、“启媒”、“迎亲”、“接亲”、“拜堂”等程序,方成大礼。旧时接亲用花轿,且有闹轿风俗,即轿夫抬轿子摇摆得厉害,若新娘给了红包或礼物,则轿子抬得很平稳。因此,新娘上轿前,一般在轿顶挂上瓷器,作为赠轿夫的礼物,预防轿夫摆轿。在黄材等集镇仍有可能看到花轿迎娶的盛况。婚礼之时有闹“家爷”即“家翁”的习俗,“家爷”俗称“烧火佬”,戏闹时将家翁脸画成大花脸,头上带着特制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铜锣,由好友们押着游街,边走边敲锣边喊“烧火佬”宣言,其气氛热闹非凡。洞房花烛夜,客宾谈笑取乐,俗称“闹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妇(俗称“四眼人”)忌进洞房外,不拘礼节,但忌说不吉利的话。闹洞房时,有“赞茶”节目,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送茶,俗称“抬盘茶”,宾客须赞茶后才能接饮,如:“要我赞,我就赞,来年生个胖娃娃……”。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亲友备礼祝赞谓之“吃喜酒”。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称之为“大亲”,由新娘父母坐主宾席,俗称“坐大边”、“坐上头”,任何尊长都须让位作陪,俗称陪“大亲”,俗有“娘亲舅大”之称,因此新郎舅舅也要坐大边。婚宴菜肴不能上草鱼。婚礼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时娘家备酒席宴请亲朋,新郎称之为“新客”被让入上坐。举行婚礼之时,茶水也非常讲究,有专门泡茶的人,“大亲”进门第一道茶为红姜茶,第二道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为红枣乔饼芝麻茶,第四道为桂圆煮鸡蛋。新中国成立后婚礼旧俗基本废除,只要两情相悦,便可登记结婚。
丧葬:旧时称“白喜事”。办理丧事,有报丧,入殓、祭奠、出殡、送葬等程序。孝子必须披麻带孝,迎接吊唁的亲友时,孝子必须双膝下跪。请道士做法事称做“道场”。亲友备奠礼吊唁称“打道场”。治丧期间,就餐不请客,餐桌上不能上甜菜,以示吊唁,以豆腐为主菜,俗称吊丧为“吃豆腐”。送葬称“上山”,灵枢上路做上山道场,有乐队、狮子等相送,鼓乐、鞭炮齐鸣,旗幡飞舞,热闹非凡。送葬队伍不走捷径,而是绕路而行,沿途众多亲友鸣炮相送,有的甚至设路祭,此时孝子要下跪,并备手巾等礼物答谢。新社会移风易俗,提倡葬事从简,提倡火葬。
生儿:婴儿出世都要到神龛前燃放鞭炮,向祖宗报喜。邻居女眷听到鞭炮响,会赶来慰问祝贺,并分别送以鸡蛋、红糖、干刀豆丝、干豆角等以催乳。分娩后胎衣要用陶罐盛着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婴儿父亲即日要带着鞭炮和一只鸡到岳父家报喜,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岳家无需问便知生男生女了。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古称“汤饼会”。外公外婆带去早已准备好的婴儿摇窝、坐栏等,一般还备有婴儿棉袄、夹袄、单衣、棉抱裙、夹抱裙、鞋、帽等各一对,人叹“外婆难做呀”!有的还留下照顾产妇,叫“伴月”。三朝日,长辈妇女将艾叶、枫球、鸡蛋等熬汤为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洗毕,用鸡蛋滚擦婴儿全身,以祛风,祝福健康。亲友赐红纸包封祝贺,赴汤饼会,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鸡蛋,上红,分赠众人,叫吃红蛋,又叫吃滚屁股蛋。还有办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的。婴儿百日用鲤鱼给婴儿亲嘴并喂汤的习俗,叫“开荤”,周岁时,有的将文具、针线、口红、书画之类摆于盘中,让婴儿去抓,以测其志趣,名曰“抓周”。
生日:以后每岁生日都叫“长尾巴”,父母总要维以荷包蛋,所谓“大人生日一餐饭,细伢子生日一个蛋”。10岁、20岁等叫“总生”、“整生”,当地做寿讲“男进女满”,即男做虚岁,女做实岁,做60大寿被认为是重开花甲,特别隆重,称为寿星公、寿星婆。有的搭寿台、陈寿桃、点寿烛、唱花鼓戏,此时鞭炮燃放时间越长越好。开筵时,先吃寿面,面条细长,象征长寿,故当地叫生日饭为吃面。50岁以前就庆寿的,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即男满29岁,女满40岁不做寿。有的生日外出避客,叫躲生。 清明:清明踏青挂山是一种古老习俗。当地风俗,清明前几天,由长辈召集家庭成员,用红绿彩纸滚挂山签,或做彩幅。至清明,带祭品鞭炮,由长者带领至先祖墓前,一一铲除墓上荆棘杂草,加固培土。每人在墓顶插一根挂山签,然后在拜坪摆放三牲祭品,点香烛,烧钱纸,燃炮祭祀。这叫清明挂山。挂山归来,有的还举家聚餐纪念。
立夏:当地有吃立夏粳之习,立夏粳,又名粳坨子,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吃起来清香柔软。
夏至:《荆楚岁时记》有“夏至节日食棕”之载。
起伏:当地有起伏吃鸡之俗。
冬至:开始炕腊肉,将猪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叫“冬至肉”,简称“至肉”,也叫风吹肉。然后用木屑、谷糠、桔皮、花生壳等烧烟薰烤,或挂在柴灶、火炉上方薰烟,至其色金红,别具风味,可留至下年夏日。当地有冬至日吃狗肉和红枣猪油糯米饭,或杀鸡宰鸭之习,叫冬至进补。
三月三:当地有“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之俗。地菜子即荠菜,有明目、理脾胃之功能。
端阳节:当地过端阳,家家户户大门边都挂菖蒲、艾叶以避邪,同时准备很多包子、粽子、盐蛋,饮雄黄酒,饭后将酒撒墙边屋角,涂抹儿童额头、肚脐。出嫁女儿向娘家送蒲扇、粽子、包子等,男女换上节日盛装,到外婆或其他亲戚家送节、看龙船。午饭后,将龙王接上船头,竞渡开始。船上健儿随着锣鼓节奏,忽弓身下挠,忽振臂扬波,越划越猛,奋勇争先,两岸如体育场之看台,人头攒动,几无隙地,铳炮喧天,喊声动地,老幼男女,雀跃踊动。赛事至傍晚犹酣,当地习惯在端阳薰蚊香、苍术、芸香等,以除疫去邪;用甘草、金银花、士茯等等药物煮蚕豆或鸡蛋吃,黄材水库曾主办过几届“龙舟节”,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月六:古称天贩节,俗称“杯官生日”。读书人曝晒书画,妇女翻晒珍贵衣服。寺庙祠堂翻晒经书族谱和菩萨袍服,故是日又名晒谱节,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叫中元节,又称鬼节、祖宗节,是一个大规模的祭祖节日,民间传说,七月初一至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享受祭祀,故有俗语:“七月半,鬼乱窜”。当地不论贫富,七月初十开始,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门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有的将神龛上的祖宗牌位请下,每日三餐奉祀。十四日晚烧包“送老客”,叫“荐包”。抬至水滨行礼焚烧。沿河还盛行放河灯,河灯用皮纸或竹叶制成船形或莲花状,上置油灯。
中秋节:当地中秋吃月饼、落花生,赏月等,还有“偷瓜送子”之俗。月光下,青少年到人家菜园偷南瓜或冬瓜,送到相好的新婚夫妇或久婚不育夫妇床上,叫“摸秋”,取瓜内多子之义。
重阳节:古人认为九属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同属阳,故名重阳。此日多酿酒,称重阳酒或菊花酒。当地有就近登高采花之举。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与长寿联系在一起,故此节也被视为敬老的节日。密印寺后的毗庐峰,曾进行过“百叟重阳登高”活动。
春节: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辞灶。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个人的清洁卫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当地管除夕这—顿吃的饭叫“团年饭”,一般是指晚餐。吃完除夕晚餐,全家在家里,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候新年的到来。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当地鞭炮齐鸣,烟花四起,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
拜年是春节的又一习俗。当地拜年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到了初七初八,长沙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八不归”,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当地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顽童则持彩灯相戏。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在此时达到高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常有乡下舞龙的队伍到城里来表演,“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