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这四大喜事中,洞房花烛夜是最让我们激动的一件人生大事。因此,也是趣闻多多。那么,古代新婚之夜的洞房是怎么样,有什么趣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乐趣。
新婚之夜
众所周知,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妻与妾的身份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古人娶妻子的时候,有繁琐的程序,要遵循六礼,即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同时需要用八抬大轿将妻子从正门娶进门,拜天地,闹洞房,非常有趣。
而纳妾就大不一样了,只能用一抬小轿从侧门偷偷娶进门,没有所谓正式的新婚之夜,也没有闹洞房环节,直接就洗洗睡了。因此,古人实际上只有与自己的正妻结婚的仪式才能叫作新婚之夜。
闹洞房
在古代闹洞房之前是需要先拜堂的,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然后,就要进入激动人心的闹洞房环节。古代的闹洞房不像我们现在一些地区的闹洞房,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员,利用风俗明目张胆的耍流氓的时间,实在是不可取的。
古代的闹洞房非常有意思,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可以是一家人首次熟悉的一个过程,其乐融融。闹洞房活跃了气氛,消除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为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做好铺垫。
听房
俗话说:“洞房花烛夜,长夜燃明灯,新娘开柜,新娘开柜,新郎试鞋,夫妻对话,窗外偷听的耳贴墙壁,若得其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多年。”闹完洞房,就要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行周公之礼。
古人也非常的八卦,再闹洞房之后,一些好事者还不满足,在离开新房之后还要躲在窗下偷听,探听房中之事,嬉笑取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趣的是据记载,东汉时期的袁隗和妻子新婚之夜的时候,就有人在窗外听房。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聊的是家国大事,这让听房者肃然起敬。但是你懂,大多时候,人们听到的都是那些靡靡之音!
洞房道具
一、入洞房“教科书”。在古代,讲究封建礼教,新娘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新婚之夜男女之事知之甚少。而作为父母的也不好明说,为了避免洞房尴尬,不像皇宫有启蒙老师,一般人家只能准备一本洞房“教科书”。也就是专门做个小纸条,写上洞房的步骤,按步骤执行。
二、白手帕。古人对女子的贞操非常看重,一般会在新婚之夜准备一条白手帕,只有手帕上落红的女子才能证明她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女子。如果没有落红,可就惨了,第二天就会被退货,从此就难以再嫁了。
三、铃铛。据说古代新娘在新婚之夜会在脚上系上铃铛,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房中的声音,同时也有给洞房外听墙根的人一个交代,告诫他们:我们已经结合了,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吧,可以走了!但是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些好事者反而会听得津津有味。
结语
古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新婚之夜,虽然程序比较繁杂,但又非常有趣,不像我们现在闹完洞房,就洗洗睡了,还是古人有情调。
闹洞房的由来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一日紫微星下凡,看到一鬼怪披麻戴孝混在迎亲队伍之中,一直跟着进入了新郎家并进入了洞房,当新郎要进洞房时,紫微星堵在门口说有鬼怪需要先除掉,于是想到鬼怪怕吵闹,就叫大家进洞房去玩笑嬉戏从而赶跑鬼怪,果然这一方法很有效,鬼怪很快就离开了洞房。逐渐的以驱魔辟邪为目的的闹洞房习俗就传播开来。
有据可考的是《汉书 ·地理志》里面的记载,闹洞房的初始形态来自于战国时期的燕国太子丹,那时候太子丹爱江山不爱美人,为了笼络人心,结交宾客,经常叫自己的妻妾来招待各类人物,当宾客调戏妻妾也不以为意,这样的行为就逐渐被平民大众效仿,逐渐的在婚礼这一场合也允许调戏捉弄新娘。
我们知道古代的婚姻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信条,同时由于礼法的严厉,这就使得结婚的两个人在洞房里可能是第一次见面,所以为了缓解相互不熟所带来的尴尬,使得两口子能尽快熟络起来,也就需要旁人在一边嬉闹给他们多带动一下氛围。
总的来说闹洞房的习俗就是为了驱邪和使结婚的两口子尽快进入夫妻角色,不过在古代的婚闹中也存在很多恶俗,在现今逐渐呈现娱乐至死的趋势下,在闹洞房这一事情上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不要特意的恶搞,要懂得参与朋友婚礼的本质是给他们送上最真切的祝福。
结婚风俗闹洞房,在绝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婚姻这一人类特有的伴侣仪式。在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结婚仪式都不一样。在中国的结婚习俗中,拜堂、闹洞房等习俗最具有中式婚姻的特色,那么结婚风俗闹洞房是怎么来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源于驱邪避灾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日紫微星下凡,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除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亲戚或朋友要来闹洞房时,要在大门外燃放一串鞭炮,告知新人有人要来闹洞房了。于是新郎也取一串鞭炮到大门外燃放,既表答礼,同时也延请宾客入洞房。闹洞房前,由较年长者点亮案头灯和挂在床上的一对红枣灯,俗称“添丁”,点灯者须口诵吉词:“红灯点辉煌,今夜闹洞房,明年生贵子,定是状元郎”。
古代洞房是什么意思?过去,唐朝的“洞房”和新婚夫妇没有任何关系。
古代洞房是什么意思?在古代,结婚用的婚房不叫“洞房”,而叫“鲁青”。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曹操和袁绍年轻的时候关系很好,经常出去“侠客行”,所以难免会搞一些恶作剧,有时还会偷鸡摸狗。有一天,他们看到一对情侣要结婚,就偷偷溜进了别人家的院子。当他们看到新娘很漂亮时,他们有了一个坏主意。突然大喊一声“抓贼”,“绿房子”里的人都被抽了出来,新娘在混乱中被抢。
姑且不去争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古代人把婚礼时搭建的临时帐篷称为“鲁青”是真的。
从东汉到初唐,古人都是在绿布搭成的帐篷里举行婚礼。“绿房子”一般位于房子西南角的“吉祥之地”。下了轿子的新娘走在专门准备的席子上,最后进入绿房子。:“牛马嘶鸣之日,新娘子入绿屋。”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唐代:“北朝婚礼中,绿布帘为屋,内外门,称为绿屋。让我们在这里表示敬意。”蒲松龄,《酉阳杂俎礼异》,清朝:“公子辞,曰:七月初九,明晚新月钩,天孙娶幼女。这是准备绿房子的好时机。”
除了把“鲁青”作为新人结婚的婚房,古人有时还把婚姻称为“鲁青”,意思和我们现在用“婚礼”来指代婚姻是一样的。到了现代,仍有人以“鲁青”为婚姻称谓,如郭沫若《聊斋志异神女》场景二:“卓翁,你要知道司马长卿名满天下,他还不是鲁青。如果他能弄个显微镜帮他,岂不是天作之合?”“洞房”这个词在唐朝以前是什么意思?
过去,唐朝的“洞房”和新婚夫妇没有任何关系。
唐代以前,“洞房”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室,而是指宫廷中豪华幽深的房间。:“我们好好玩玩,我们结婚吧。”司马相如《卓文君》:“挂明月照自己,洞房一夜。”北周庾信《楚辞招魂》中,虽然“洞房”与“花烛”携手,但“洞房花烛明,余燕轻舞”。但这里的“洞房”依然不是关于新婚之夜。
由于唐代文人骚客常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女都喜爱的福成电商新零售平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就用“洞房”一词来指代洞房。
刘禹锡《长门赋》:“洞房有明烛,无香无歌。”顾况《三和咏舞》:“新颜笼裙云母光,朱仙绿水闹洞房。”:“两个人都拜天地,然后是公公婆婆。礼毕,送回洞房烛宴。”洪深,《苦雨行》,第二幕:“二十年前,男女进洞房后总要谈一场恋爱。”还有宋代诗人洪迈在《宜城放琴客歌》:“洞房花烛夜,要第一次。”等等,这里的“洞房”是指新婚夫妇的新房子。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礼仪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皇后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一般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皇后与皇帝的洞房比寻常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一百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隋唐时,皇宫大内的洞房不仅要铺设地毯,而且要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见,当时皇宫洞房的私密性很好。皇后与皇帝的大婚自然没有闹洞房的规矩,但礼节是少不了的。那皇后与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皇后与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春宵。
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谓的“合卺礼”,即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行合卺礼后,下面该上床了。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顺序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馔。
而在清朝,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然后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皇后按规矩先脱光衣服上床,然后皇帝再脱衣上床,这样皇后与皇帝才能开始享受男女的鱼水之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大乐事也。但对皇后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种政治婚姻,有时很痛苦,也很无奈,难以体会到洞房花烛之夜的鱼水之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