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登
在辉县的百泉苏门山上有一处啸台,是孙登长啸之处,可以去了解一下。
孙登(生卒年不详),字公和,号苏门先生。汲郡共(今河南辉县市东五里固围村东二里)人。长年隐居苏门山,博才多识,熟读《易经》《老子》《庄子》之书,会弹一弦琴,尤善长啸。阮籍和嵇康都曾求教于他。著有《老子注》、《老子音》亡佚。
孙登是汲郡共县人,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发怒的形态,可是孙登从水中爬起来,却哈哈大笑,毫不介意。后来 居住在宜阳山,司马昭闻知后,命阮籍前往拜访,与他谈话,却默不作声。嵇康又跟随他游学三年,问他有何目标抱负,孙登也始终不答。及至嵇康将离别时,对孙登说:“先生难道竟无临别赠言吗?”孙登说:“火生而有光,如不会用其光,光就形同虚物,重要的是在于能用光,光就能发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会用其才,才能反会召祸,重要的是在于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于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认识获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见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嵇康未能接受,后来果然被司马昭所害,临终作幽愤诗,诗中有“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两句,深表感慨,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所误。有人说孙登认为在魏晋之际任职,容易被人猜疑,所以才沉默寡言。后来不知所终。
2、百泉书院
(1)创始:“辉县之胜在百泉,百泉之胜在书院。”百泉书院创建于五代末年,宋元时称为太极书院,到了元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关键人物是姚枢,姚枢曾任燕京(北京)行台郎中,1141年辞官来辉隐居,耕荒种田,耕读自乐,自刊《小学》《论孟》等书,散之四方,以惠学者。慕姚枢之名,1250年,著名学者许衡、窦默也从河内(河南沁阳)、肥乡(河北大名)来到百泉。他们在太极书院内,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无所不授。不论学生出身贵贱、智商高低,他们都能因人施教,使求学者皆有所得。百泉弹丸之地,遂成理学渊薮。一时担簦负芨者,络绎于道,使得太极书院与朱熹创办的白鹿洞书院,陆九渊创办的鹅湖书院并驾齐驱。因当时的许多名臣和学者都曾受学于此,故后人在评说理学的发展时有“宋兴伊洛,元大苏门”(意即理学兴起于宋代的洛阳,发扬光大在元朝的辉县苏门山)之说。
(2)变迁:
姚枢等人离开百泉后,太极书院渐渐萧落。到了明代成化年间,沉寂了220余年的太极书院又得以复兴。河南提学佥事(省级主管教育的官员)吴伯通、知府张谦在太极书院旧址上,又建起了百泉书院。
据当时的参政大学士刘建《百泉书院记》载:“(百泉书院)于成化庚子(1480年)4月始建,至壬寅(1482年)3月竣工,历时两年。凡为屋三重(即三进院),为楹六十有二,匾其前曰‘先贤祠’,内祀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吕东莱、许衡10人,另以姚枢、窦默二人配享;中曰‘讲道堂’,左右为斋凡八(即八排房);后曰‘主敬堂’,左右为斋凡四(即四排房),合匾之曰‘百泉书院’”。由此可见,百泉书院的规模在当时已经非常宏大了。
明崇祯15年(1642年),开封遭李自成军队围攻,决水淹城,省贡院遂移至百泉院。自清顺治2年(1645年)至清顺治14年(1657年),共历6科,后改为科举考试的地方。
清顺治、康熙二朝,是百泉书院的又一个鼎盛时期。顺治7年(1650年),一代大儒孙奇逢自河北来辉,在百泉书院主讲“夏峰之学”,四方学者,纷至沓来,使得百泉书院与襄城老来章主持的嵩阳书院、柘城窦克勤主持的朱阳书院三足鼎立,驰名中州。李来章是孙奇逢的弟子,窦克勤又拜孙奇逢的弟子耿介为师传习百泉之学,所以嵩阳书院、朱阳书院及李来章后创的南阳书院、紫云书院及广东连山书院等,都已是百泉之学的一传、再传之学。百泉书院不仅在中州独占鳌头,还同浙江的姚江书院、陕西的磋中书院一起,站在全国诸多书院的前列。
清乾隆7年,百泉书院又行重修,规模 较前更为恢弘。乾隆15年(1750年),乾隆皇帝巡游百泉,将百泉书院改为行宫。道光6年(1826年),知县周际华立《学约十条》(立学、立教、立志、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立城),将书院由百泉湖畔移至辉县城内。光绪末年,西风东渐,学堂勃兴,百泉书院停办(其旧址在今辉县城内书院街)。
百泉镇位于辉县市中部,距市区3千米。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百泉村、湖东、梅溪、铁北、郊东、八盘磨、楼根、东刘店、小屯村、杨庄、赵庄、王家庄、西王庄、西刘店14个居委会,梅溪、小官庄、大官庄、五里沟、后爻、付庄、东井峪、西井峪、土坡、石棚、上吕、下吕、北关、南关、赵雷、张雷、方山17个行政村。素有“中州药都”之称,为全国三大药材集散地。郑(太)辉(林)公路过境。有百泉风景区。
图解
建筑艺术:
百泉是亭子的博物院与展览馆
1怀乡亭,“中原第一亭”,最为年轻(1992),是由客居在台湾的辉县籍老乡捐资修建的。它位于白露园的东南角,是一座六角双层的亭子。
2 涌金亭,歇山顶,无支柱,百泉湖的北岸,它修建于北宋时代。亭子四周的墙壁上镶嵌了苏轼、元好问、许衡等人的碑刻。 得名:泉水喷涌而出,在清晨日光的照射下,那些随泉水一起冒出的气泡晶莹如金子般灿。
3 灵源亭,在涌金亭的西边。始建于盛唐,是百泉最古老的亭子之一。是一个六角形是小亭子。传说薛仁贵征东路过这里的时候,在此搠刀斩恶,所以,由名“搠刀泉”。
4 喷玉亭,再往西,它修建于金朝,得名:水泡剔透如玉。
5 洗心亭,清辉阁的东南角,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得名:泉水清澈见底,环境幽雅,来到这里,游者的心灵也仿佛被洗礼了一般。
也叫“钓鱼亭”,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经多次转道百泉,到此钓鱼。
6 御碑亭,苏门山半山腰的这个金**建筑,为了纪念清朝康熙皇帝免去河南的灾年赋税而修建,又叫“龙亭”,它八角双层,上面有套花隔扇,很是美观。亭中间,原有康熙皇帝的亲笔谕旨镌刻在一通六米多高的石碑上。今成了一个无字碑。
7 放鱼亭,湖东岸唯一的一个建筑。修建年代不可知。
8 牛郎亭,是百泉最为漂亮的一组小亭子了,修建于1958年,当时,在它的两边,还对称修建了东闸亭和西闸亭,只可惜1992年重建的时候,拆除了两边的亭子。
9 课桑亭,为纪念这位功德卓著的县令潘江而建的。它立在百泉湖东南角的一个高台上,是一个檐角上挑的四方形小亭子,在百泉几十座亭子中,除了位置稍微高一些之外,毫无特色而言。
振衣亭、三碑亭、湖心亭、啸台亭、稼硕亭等,他们构成了百泉星罗棋布的古代建筑群落,每一个都与众不同。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
亭子的形状有方形的、长方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等等。
建筑材料多用琉璃砖瓦,在阳光下金碧辉煌。亭顶的藻井与周围的雕梁画柱上,绘上了绚烂的图画,他们色泽明快,颜色丰富,多用红绿彩绘渲染出祥和的氛围。
。
三类:
一是古代先贤曾经活动过的场所,如百泉书院,就曾经有邵雍邵康节、姚枢、许衡、周敦颐、程颢、程颐、孙奇逢等在此讲学著书。还有清辉阁,系元代郭子忠修建,后经明代正德、万历年间许宪、纪云鹤等重修,辉县的名字据说就与它有关,另外像安乐窝等也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墨迹字画,如碑廊里的北魏雕像,苏轼、岳飞、唐伯虎、郑扳桥、袁宏道、赵子昂等名人的书画作品等等。
三是为了纪念名人而修建的亭台轩榭,如啸台是为纪念孙登而建,同时也见证了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拜访孙登的那段历史,其他的如孔庙、饿夫墓、邵夫子祠堂、课桑亭等也是这一类的吧。当然还有袁世凯、徐世昌为纪念他们重新修葺整理百泉建筑的三碑亭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