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居住在老北京城内的穷人家庭,经济再困难也会举行个简单的婚礼。喜事不同于丧事,没钱可以简单地装殓发送,穷人家办喜事,也是有讲究的。
所以不管是拉洋车的,做小买卖的,当店铺、作坊学徒的,都要拼死拼活,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钱,以备结婚之用。
贫婚的迎娶仪式与有钱人家区别不大,同样要雇八人抬的大轿,八面大鼓,十六个响器。但仪仗的质地、花轿的新旧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另外,贫婚的男方一般不置办家具,女方也无须陪送嫁妆,而且酒席也一切从俭。
也有的为了不让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看笑话,会把婚礼办得像模像样,哪怕是婚前、婚后要忍受拮据的日子。
城市居民如此,远离京城的乡下农民境况就更差了。他们一年到头忙活下来,腰包里剩不了几个钱,所以男女双方联姻更多的是穷人家之间的互相怜惜。
如果哪家儿子是个好劳力,会有姑娘主动愿意嫁进门,这样对男女双方都有利,因为女方家少了一张吃饭的嘴,而男人家则添了个劳动力。
不过再穷的人家,也须明正言顺,所以,迎娶仪式是不可缺少的。双方通过卜算、合婚、选日子,然后挑个农闲的时候,热热闹闹的把婚事办了。
农村的大多数的婚事都选在腊月举行,娶完媳妇就过年,也图个吉利。
结婚之前,男方家要准备几份彩礼,给女的做件红布棉袄,绿花布棉裤,一双青布鞋,一双布袜子,再准备几朵小花和黄米面小枣做的年糕,就可以由媒人前去女方家商量迎娶的吉日了。
吉日订好之后,男方家要在门前挂一对灯笼,新郎官要借一身行头把自己打扮一番。迎娶大多选择在夜间举行,租一顶轿子,请四个本村的老乡当轿夫,压轿的娶亲太太一般挑选年纪大的妇女,再请个吹鼓手,就可以去娶亲了。
迎娶回来,要先放一挂鞭,外加两个二踢脚,以图消除穷气,来年迎个好年头。然后将一堆玉米秸点着,代表烧炭盆,象征夫妻生活越过越红火。
新媳妇顶着红盖头下轿之后,新人双双到供奉的天地爷前三叩首,或者到灶君之位和天地桌前就地三叩首,也有烧三柱香的,紧接着要向公婆行礼,所以即使贫婚,也是有礼可循的,只是排场和规模简单一些罢了。
迎娶过门之后,新婚夫妇和公公、婆婆、娘家送亲的要一起坐下来吃顿团圆饭,一般是浇卤的轧饸饹。吃饭过后要到祖坟去祭祖,这样新媳妇就算是自家人了。
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新姑爷赶着借来的毛驴高高兴兴地把新媳妇送回娘家。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它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中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著名的老北京八大饭庄更是它的代表性餐饮之一。
全聚德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名扬中外的烤鸭店,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甲1号。以传统烤鸭为主打菜品,配套有多种小吃和菜品。全聚德的烤鸭是以优质北平鸭为原料,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制作而成,特点是肉质鲜嫩、外皮脆香、肥而不腻。除此之外,全聚德还有牛滋味、糖醋里脊、水煮鱼等传统菜品,堪称老北京的代表饭庄。
北京饭店
北京饭店创立于1915年,位于中国北京市东长安街33号,是著名的老牌豪华饭店。北京饭店座落在国家行政中心区域,交通十分方便,是外国元首、政要和游客访问北京的首选饭店之一。北京饭店的餐饮服务非常出色,主要以中国传统烹饪为特色,推出地道的老北京风味菜品。其中北京烤鸭、糯米鸡、锅贴、麻婆豆腐等菜品是极具代表性的。
东来顺
东来顺创建于1903年,是北京最早的涮羊肉饭庄之一。它的特色菜品是老北京涮羊肉,经过多年改进和创新,现在的东来顺已经成为了食客们向往的文化饭店之一。除了涮羊肉外,东来顺还有糖醋里脊、炸酱面等老北京传统菜品,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追捧。
除了以上提到的老北京八大饭庄,还有四季民福、潘家园、天福号、海底捞等饭庄也是老北京的代表性饭店之一。这些饭庄无论是菜品、环境、服务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它们不仅展现了老北京的独特饮食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品味美食的绝佳去处。
全聚德烤鸭店
从创业到现在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挂炉的烤鸭为主。现分三店,前门外肉市的老店门脸面向繁华的前门大街。在和平门建的新楼,称全聚德新店,有大小餐厅40多个,可以同时接待3000人。在王府井帅府园是全聚德分店,其特色菜除烤鸭外,还有鸭全席、拌鸭掌、琥珀鸭膀、红油膀丝、炸肫肝、葱爆鸭心、芙蓉鸭掌、炒全鸭、口磨焖肫、鸭油黄菜、烩鸭四宝、全鸭舌等。
便宜坊烤鸭店
原前门外鲜鱼口内的老店,已迁到了崇文门外。店内设有5个餐厅。有大宴会厅;外宾餐厅;宫廷餐厅;葡萄架餐厅;还有一个室内园林餐厅。便宜坊烤鸭店以经营焖炉烤鸭为主,兼营其他菜肴,如炒鸭肝、拌鸭掌、炒鸭翅等。
东来顺饭庄
位于东安市场北口,是一个具有80年历史的老店。不少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总统、首相、总理及其他一些知名人士都曾品尝过东来顺的涮羊肉,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烤肉宛
位于宣武门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以烤牛肉为主。清真烤肉宛店匾是国画大师齐白石所题。
烤肉季
位于什刹海北岸银锭桥畔。在这里吃烤肉,可观西山、赏荷花,是虚实并举的文坛采事。著名国画家溥雪斋曾为此写了莲池别墅的匾额。还有不少文人也题字赠画。烤肉季以烤羊肉为主,兼营松肉、炸羊尾等。
仿膳饭庄
在北海公园内。1925年由清宫御膳房的厨师开设。专营宫廷菜肴面点。饭庄有大小餐厅11个,可同时承办宴席25桌。特色菜点有罗汉大虾、怀胎鳜鱼、凤凰爬窝、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佛手卷、肉末烧饼等,同时承办满汉全席。
御膳饭店
坐落在北京著名的天坛公园北门,亦称仿膳南号。内设一个多功能厅,5个豪华雅座、4个高档单间,皆按各朝代宫廷式样布置,古朴典雅。除有宫廷菜肴面点外,还承办满汉全席。同时为了游客品尝方便,可将满汉全席的6宴按类精选,分为不同档次的单独宴,如豪华宴、山珍野味宴等。
听鹂馆餐厅
位于北京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主要经营宫廷菜点和显示颐和园昆明湖特点的菜品。利用昆明湖的活鱼资源,做出50多个品种的全鱼宴,其中最著名的是活吃鱼,此菜端到桌面上时,那鱼还鳃动嘴张、活灵活现,使用餐者惊叹不已,食之则鱼肉极嫩,鲜美异常。
沙锅居
位于北京西四南大街,以烧、燎、白煮而驰名。烧:指的是各种油炸的小碟,如炸肥肠、炸卷肝等;燎:就是用木炭将猪头、肘子等外皮燎糊成金**,然后再煮,如胡肘等。白煮:就是白煮肉,此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沙锅居的沙锅菜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深得顾客好评。
萃华楼
位于王府井北大街,在天伦饭店的一楼。以经营山东风味菜肴为主,特点为清多浓少。多以葱、姜、蒜炝锅、热勺烹调。口味以咸为主,酸辣为辅。著名菜肴有芙蓉鸡片、净扒鱼翅、酱爆鸡丁、香酥鸡、乌鱼蛋汤等。尤其是芙蓉鸡片,做成后颜色雪白漂亮,嫩软似豆付。是萃华楼的名菜之一。
北京二环以内有很多优秀的餐厅,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烤鸭:北京烤鸭是北京的经典美食之一,可以去全聚德、北京饭店、大董烤鸭等餐厅品尝。
2川菜:北京二环以内有很多川菜馆,例如麻辣诱惑、川菜王、俏江南等,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川菜。
3火锅:冬季是火锅的热门季节,可以去海底捞、大董浣霞供、和府捞面等餐厅品尝火锅。
4西餐:北京二环以内也有很多西餐厅,例如北京饭店的西餐厅、建国门的西班牙餐厅Taps、三里屯的意大利餐厅Bocado等,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的西餐美食。
5小吃:北京二环以内有很多著名的小吃店,例如王府井小吃街、簋街、胡同口烤肉串等,可以品尝到北京的特色小吃。
以上仅是建议,具体餐厅的质量和口味还需要您自己去品尝和判断。
老北京十大必吃馆子为四季民福烤鸭店、丰泽园饭店、东来顺饭庄、全聚德、烤肉宛饭庄、便宜坊烤鸭店、宏源南门涮肉、鸿宾楼、大董、烤肉季饭庄。
1、四季民福烤鸭店
四季民福烤鸭店是北京人气火爆又正宗的烤鸭店,经常需排队等位,回头客多,口碑好,常年占据北京烤鸭top榜前列,不仅本地人喜欢去,而且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
2、丰泽园饭店
丰泽园饭店建于1930年,凭借着一道“葱烧海参”而名扬海内外,是北京地道的鲁菜馆,人气火爆,鲁菜正宗,回头客众多。
3、东来顺饭庄
东来顺饭庄始建于1903年,总店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清真饭馆“四大顺”之一,以涮羊肉驰名于京城,是老北京铜锅涮肉中的佼佼者。
4、全聚德
全聚德烤鸭始创于1864年,总店位于东城区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烤鸭店,也是北京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饭馆。全聚德是挂炉烤鸭的代表,他家烤出来的鸭子,皮酥肉嫩、香酥流油。
5、烤肉宛饭庄
烤肉宛饭庄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被评为“中华老字号”,是北京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字号清真饭庄,也是正宗的老北京烤肉店。
6、便宜坊烤鸭店
便宜坊烤鸭店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以焖炉烤鸭技艺独树一帜,是京城里焖炉烤鸭的代表,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名号,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总店位于崇文门外大街。
7、宏源南门涮肉
宏源南门涮肉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地道北京铜锅涮肉老火锅,因总店位于天坛南门,故经常被顾客亲切称为南门涮肉。南门涮肉人气火爆,好评如潮,成为无数吃货们心心念念的火锅店。
8、鸿宾楼
鸿宾楼始建于1853年,是北京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以其独特的菜品享誉京城,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会各界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也是北京必吃的百年清真老字号餐厅。
9、大董
大董是北京著名的主打“中国意境菜”的五星五钻级涉外餐厅,被评为米其林一星餐厅和黑珍珠三钻餐厅,成为各国驻华使馆接待来华贵宾的指定餐厅,也是北京著名的烤鸭店。
10、烤肉季饭庄
旧时,北京城专卖烤肉的有三大家,即“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现在,只有烤肉宛和烤肉季仍保持着老字号的传统优势,成为驰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风味特色饭馆。烤肉季饭庄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什刹海边,周围是北京民俗旅游区,这给了这家百年老字号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
-烤肉季
摘要:老北京的古老风俗不计其数,其中的民间行业活动别有一番风味,说说老北京七十二行,吹糖人儿、耍蝈蝈现如今还流传与大街小巷,可大部分却已被遗忘,甚至有人闻所未闻。现在我们就一起到那古色古香的胡同里去感受一下老北京当年的行行业业。北京节庆民俗1、老北京春节
初一拜年仅限男人、佛堂上供、置天地桌、供摆祭祖、天地桌前接神、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
2、老北京腊八
老北京人历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尤其是商家开始下达帐贴儿,准备要帐,所以人们一语双关的说:“送信儿的腊八粥”。在民间腊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主要是在亲友邻居之间当作相互馈送的礼物。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用。但是,凡有亲丧“守制”的则不熬粥。
3、老北京端午
祭神祭祖纪念先贤、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最讲究的供品是玫瑰饼、黄米小枣粽子最受欢迎、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寿、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4、老北京重阳
老北京人在重阳节时,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式来庆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
5、老北京中秋
老北京过中秋非常热闹。拜月、赏月、玩月、喝团圆酒、吃团圆饼,北京孩子还会玩兔儿爷。据民俗专家介绍,老北京家家都要设置拜月台,用于祭祀。
6、老北京迎春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民俗风情,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北京饮食风俗1、饭桌文化
在老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
2、春饼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3、清明节食俗
青团、馓子、清明螺、乌稔饭、润饼菜、醴酪与环饼、子推馍
4、三伏天食俗
老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说的是旧京数伏天家家信守的饮食民俗。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饺子,在伏天饺子的品种及用馅也多种多样,有水煮饺子、烫面饺子、油煎饺子、锅贴饺子等。
5、“吃秋”习俗
咱四九城的老北京人在入秋后有“吃秋”之俗,民间亦有“立秋炖大肉”的俗语。一般中下层的百姓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富有营养。家境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
北京特产>>北京小吃>>
北京文化风俗1、京剧
被称为“国粹”的京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化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行当分生、旦、净、丑。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及鼓、锣、铙钹等乐器伴奏。
2、皮影
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现仅存的西派皮影其始形成于明正德年间。北京皮影形成时期长,表现手法独特,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表演、声腔、造型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北京皮影戏由于长期在京城以唱堂会为主,所以她的表演更突出细腻和夸张。
3、童谣
北京童谣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书面文献传承和口头传承。童谣在儿童口中广为传唱,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童谣是人类口头文化的珍品,语言浅显,哲理性强,它积淀了祖国优秀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童谣是人民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它来源于生活,易于人们接受,几千年来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4、摔跤艺术
自廿世纪20年代宛八爷的徒弟宝善林(1900—1965年)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天桥掼跤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民俗、艺术、体育、文化、社会、历史等价值,而且与中幡相结合,展示了中国民间独特摔跤艺术。
5、叫卖
老北京叫卖是旧时京城从商活动的人们,在胡同、街巷等为推销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
6、评剧
北京评剧有西路和东路之分。西路评剧由西路莲花落和十不闲演变而来,形成于1900年前后,被称为西路蹦蹦。自20世纪30年代东路评剧进入北京后,西路评剧就日渐式微,目前已无专业表演团体,只流传有大悲调、小悲调、蛤蟆调等十几种唱腔,且传承人已经屈指可数。
7、评书
北京评书是北方评书的主体,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京、津、冀和东三省等地。北京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在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身着长衫。至上世纪中叶,渐渐变成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再固定。
8、琴书
“北京琴书”是北京地区鼓曲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它是“说似唱、唱似说”,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土言土语,板式有快、慢、架、散,极大丰富表演和演唱效果,深受大家的喜爱,并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旧京礼仪习俗1、社交礼仪
旧时,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讲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家里来了客人,要洗刷茶具,给客人现沏新茶。一般人家,来了客人要请吃面条(抻或捞),表示让客人长住下来
2、婚俗
北京人结婚习俗,向分满汉。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新式的用彩车乐队,行鞠躬礼;旧式的用花轿鼓乐执事,行跪拜礼。
3、生子
老北京的育儿包含大量满族习俗。老北京皆知“子孙娘娘”、“送子娘娘”,是众“娘娘”中重要的一位。不少人家(不论旗汉)在家里供奉着这位娘娘。满族人原不信佛教,而自古即保持其萨玛信仰。“抓周”是汊族的古老传统,满族原无此俗。满族原来的习俗是生男孩在门口挂弓箭,并无周岁抓物的举动。
4、大殓与停灵
大殓就是将亡人的遗体正式殓入棺内,盖上棺盖后,亲属与亡人就再也不能见面了。按照佛、道两教的教义,北京民间有停灵的习俗。停灵的时间最长为七七四十九天,最少也要三天。停灵期间必须做佛事、法事。每逢“七”都要办事,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还要准备宴席。
5、祭地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
民间传统工艺1、插花
传统插花按创作人群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篮、缸、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
2、面塑
面塑俗称为面人、江米人。历史上民间有逢年过节用面粉捏“月糕”、“面鱼”等习俗,由此产生面塑艺术。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吸收其它艺术之精华,广采众长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面人郎”是其中的一个流派。
3、民间玩具
拨浪鼓: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问世;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鬃人:胶泥、秫秸、棉花、彩衣、猪鬃制作而成。鬃人身高约9厘米,都以皮影戏和京剧中的人物为角色,塑造出不同的形象。
4、民间绝活
剪纸、绢人、彩蛋、泥塑、风筝众多老北京传统民间绝活,这些绝活和传统工艺品,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最鲜明的中国符号,让人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
5、毛猴
毛猴周身的东西全是中药。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是保护花过冬的外衣,冬去春来,绒毛逐渐退去,花骨朵慢慢长成朵朵美丽的玉兰花。这带绒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真是妙用。
老北京行当1、抽豌豆糕
把豌豆连皮焖烂,擦成软泥,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卖给儿童的,称“豌豆糕”。小孩子买豌豆糕,不叫买,而叫“抽豌豆糕”。
2、耍耗子
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锁呐。
3、卖估衣
北京有估衣行,天桥一带有估衣铺、各庙会有估衣摊。所谓估衣,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剪子为估衣”。
4、唱大鼓书
“大鼓书”是过去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清朝末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流行。
5、箍桶
箍桶,并非制作木桶,而是用铅线圈将破漏或爆散的木桶重新束紧修复,其技艺主要在于“箍”而不在于“制”,当然也有木工的基本功。
6、吹糖人
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
7、剃头放睡
每日将头剃完,筋骨疼痛者,剃头的坐于高凳之上,其人躺在剃头的腿上,令其捶拿,其快活劲儿无比。
8、跑旱船
中国汉族民间舞。流传极广,多在年节表演。
9、做席
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
10、卖槟榔
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
11、卖琉璃喇叭
琉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
12、拉冰床
北京冬天的冰,给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给人增加了一种便利,这便是冰嬉与冰床。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