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到2011年的20年间,香港男女从未结婚的比例上升。在2011年,335%的男性从未结婚,略高于女性(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的292%。45岁以上的人口中,香港男女性独身的情况虽不及新加坡常见,但较中国内地普遍。
20年间,15岁以上从未结婚男性的标准化比例由1991年的278%平稳上升至2011年的335%。而女性从未结婚比例则由1991年的201%上升至2011年的292%。
已婚男性的标准化比例由1991年的676%跌至2011年的612%。已婚女性由1991年的653%跌至2011年的550%。
男性和女性首次结婚时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从1991年的291岁和262岁,上升至2013年的312岁和291岁。反映男女均趋向迟婚或不婚。
从全国来看,目前结婚年龄集中在24岁~30岁之间,28,29岁居多。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从不同省份的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为倒数第二,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2、结婚率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结婚人数的结构性减少。与此同时,全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房价高企、就业竞争激烈,以及年轻一代“独性”更强等原因,也都成为年轻人结婚路上的“绊脚石”。
二、为什么我国结婚率普遍偏低
1、从全国来看,目前结婚年龄集中在24岁~30岁之间,这部分人出生于1989年~1995年,而这几年的绝对出生人数本身就较前几年在减少,“结婚的人少了自然结婚率就下降了,这是一个基本原因”。
2、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全社会普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现在高校中,本科、硕士学历的女性已经占一半左右,博士阶段女性占比接近40%。
3、婚姻的门槛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无形中也在水涨船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房价飙升更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望婚却步”。无房、无车、无钱都成为婚姻的羁绊。这些经济欲求的增加,迫使很多年轻人必须积累一定的财富才能考虑婚姻。
4、财富积累的背后,就业竞争也愈发激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有所减少,但中国依然处在劳动力供给的“高原平台”上。每年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依旧保持在9亿人以上,直到2040年劳动力人口依旧不会低于8亿人。这意味着,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而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导致了婚姻的推迟。
这是因为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且社会的生活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了。
我相信很多人在生活当中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结婚必须要拿出超过15万元以上的彩礼,而且必须要购买一套房子。结婚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支出,所以很多年轻人并不想让自己的家庭陷入债务当中,所以才会选择不结婚的。
结婚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在30岁之前都不太可能会赚到一套房子的钱,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养活自己都已经很困难了,结婚的成本更是高不可攀,如果想要选择结婚的话,至少需要100万元的门槛。
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对于我们父母的那一辈人来说,他们的想法是上更多的孩子,能够让家族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是只要自己过好就已经很幸福了。
我们国家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灰犀牛,我们国家在未来如果想获得经济持续发展的话,必须要有充足的劳动力,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就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够获得现如今的成就的,如果结婚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人口也会不断的减少的。
对于国家来说必须要降低这个社会的生活,成本出台之外也必须要改变年轻人的想法,只有从思想方面改变了想法,年轻人才会选择结婚的,才能够让我们国家的整体结婚率出现上升的趋势,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结婚的比例可能达到70%。
80后又称八零后,“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80后就是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有时也泛指出生于1970年代末期,即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年轻一代。
美国也把这一代叫做“Y一代”。80后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的代名词。
工作方面
2006年的调查显示,80后30岁之前,接近半数的人至少换过两次工作,36%的80后还没有稳定工作。相比较起来,70后30岁时相对稳定。
702%的人有稳定工作,仅142%的人有过三次以上跳槽经历。70后30岁时,已有365%的人成了单位的中高层,80后稍逊一筹,有329%的人是公司中高层。
2022年结婚率或将再创新低

一件情深的事
回答于 2022-12-06
据相关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5445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从这个趋势来看,全年预估只会有不到700万对新人结婚,比2021年的764万对还要少10%左右。
这个下降速度可谓是相当的惊人,结婚的人数,相对于2013年的1303万对,九年的时间几乎是腰斩,结婚率的下降幅度甚至还在增加,照这样下去是真的没有人生孩子了!

2013年出生人口是1640万,2022年预估在800万左右,结婚率的下降最直接导致的就是新生儿的数量急剧减少,新生儿一减少,与教育相关的一切行业都将不可避免的萎缩,房地产的衰落也将不可扭转,对于经济的发展更是一记重锤。

现在很多90、00后也看开了,无论怎么催,他们都不想结婚了,在这个时代,他们能养活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结婚所必须的硬性条件是根本负担不起的房子、车子、票子。

说到底,让区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去背负那么大的压力,生活的成本本来就很高了,何况去养好一个孩子,结婚的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少,是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吗?那时他们真的不敢结婚,结婚如果带来的只有生活质量的下降,那肯定大家都不傻,没人愿意结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选择支持把。
无论你对老年黄昏恋支不支持、赞不赞成,在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恋爱、交友、相亲、再婚行为正在“井喷式”的发生、不可阻挡,从旁观者的“指指点点”到“屡见不鲜”、很快会成为社会常态现象。
一、先看数据:
据官方媒体之前的全国性调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有再婚意愿的达376%,如果将群体涵盖范围扩展到老年人群+中年人群,背后将是超过1亿的中老年单身群体。
这样大的一个群体的人性需求,是无法被忽略和压抑住的。
二、难点问题
老年黄昏恋的现实约束条件很多,也很复杂,但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当事人双方、还是子女角度,最核心的还是财产问题。
中老年人相亲重眼缘,但对物质的基本保障更感兴趣,加之很多现实条件的约束,比如北京电视台节目《选择》的嘉宾在硬件条件之外还会关注户口、保险、住房等实际问题,这给相亲成功设置了更多障碍,成功率很低。
由于涉及到子女财产分配等复杂问题,一部分群体由于困难放弃找结婚伴侣,通过找保姆伴、亲密舞伴这样隐蔽的方式解决情感需求,充满了隐忍与无奈。
三、中老年相亲两个不一定
要准确看待黄昏恋,需要对老年人心理需求充分了解;
根据湖北经视知名中老年婚恋节目《桃花朵朵开》的制片人胡晓凡先生分享,中老年相亲有“两个不一定”特点:
第一个是不一定愿意花钱找对象。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他不见得是非要这一辈子一定得有人陪他。特别是跟前任感情比较深的。大多数有时候找个伴,不是特别刚性的需求。特别是60岁左右,70岁丧偶单身的。所以这个需求对六七十岁人,免费给他安排一个对象,他们是很开心的,但是你说要他为找对象去花费,就不容易。
第二个,不一定最终会结婚。
我见过一个案例,子女说你找个婆婆陪你,我可以把她当妈一样,但如果你们两个人拿结婚证绝对不行。这个道理大家可能都懂,重点是财产问题。
所以他们不见得会拿结婚证。不见得一定要找个人。他单身自愿,他也不希望受法律保护,他们就是搭个伴过下去。
自愿原则,叫同居,未婚同居,这个现象在大龄或者老年人身上特别多,像很多人问你们这个节目结婚率,我说如果你跟我谈结婚,我就告诉你不多。因为上了年纪的人,他真的不打结婚证。一般50岁一定拿结婚证,过了60岁就说不准了。
从这两个不一定,你或许也能够感受到老年人心里的复杂性。
因此,需要更多的理性和宽容来对待老年人婚恋这件事情,学会去尊重和理解这类人群表现出来的人性本质与内在需求。
毕竟,从本质上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