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婚礼中,新娘会抛花球给众姐妹,?这是西方的一个传统婚俗,谁接到了花球谁就是下一个新娘子。 其实在中国也有相似的婚俗习惯,比如抛绣球。而在中原一带的农村,则有“抢福”习俗——意为“抢花抢福”。在中原一带的农村,结婚时有一个特别的讲究,若有两家娶亲的在半路上相遇时,双方新人要进行一场抢夺大红花的争斗。按传统的说法,谁要是抢到了大红花,谁旧抢到了福气。关于这一民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据说,从前府谷西北部有个村庄叫杜家庄,杜家庄有个财主叫杜有财,杜有财有个女儿叫杜保莲。杜保莲年方二八,魅力可人,杜有财把她许给了邻村的一个少年。结婚那天,杜家来了披头散发的道士,道士说“新娘保莲身有邪气,不日之内,定将遭难。”杜家闻言惊恐万状,忙问道士可有解救之方,道士说“今天在娶亲的路上遇见另一家娶亲的,你们旧将对方新娘的大红花抢过来,这样,你们就抢走了他家的夫妻,保莲便会相安无事了。”那天在娶亲的路上,果然遇见另一家娶亲的。杜家便称对方不备,抢走了对方新娘的大红花。从此以后,保莲果然平安无事。自此以后,“抢福”的习气就在府谷一带开始流传开来。又是,为抢花抢福,双方也会闹出个大打出手的事来。这样福气没抢成,反倒招来了祸。后来,若有两家娶亲的相遇时便不在抢花,而是主动换花,双方各有所得,满意而去。这样,所谓的“抢福”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得“换福”了。
花的概念是和教堂证婚仪式紧密相连的,在西方,举行过证婚仪式之后,新娘将自己预先准备的花束抛出,此时,参加婚礼的未婚女士尤其是伴娘们会聚集在新娘的身后,新娘背对这些随时会得到幸运的人,随着倒数“三二一”,新娘用力向后抛出花束,花束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那些未婚女士高高地跃起,都希望可以抢到花束,最后得到抛花的就是下一位幸运的新娘,所以,抛花一直以来都是婚礼上的一个小高潮,代表着新人和来宾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悦。
在中国目前的新人中说到“抛花仪式”,人们大多数的时候会想到的却是"手捧花",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所谓"新娘手捧花"是指婚礼当天新娘手中拿着的花束,手捧花的点缀让纯洁的新娘更加显得娇嫩和美丽。传说中,手捧花是一位新郎在匆忙赶往教堂的路上,将路边盛开的鲜花,用笨拙的双手扎制而成。时至今日,手捧花的美好意义仍然在,然而装饰作用大大提高了。 哈哈
据说,新娘在婚礼上抛花给未婚的女孩子是西方婚礼保留节目之一,最后“花落谁家”是很多未婚女孩所关注的。每个女孩都想分享到新人的甜蜜,因为据说能够接到新娘抛出的捧花的人就是下一位新娘(这是一个源于欧洲的浪漫传说)。婚礼抛花新娘抛出的是快乐,接到的MM是幸福,能够分到新人的甜蜜。 其实在中国也有相似的婚俗习惯,比如抛绣球。而在中原一带的农村,则有“抢福”习俗——意为“抢花抢福”。在中原一带的农村,结婚时有一个特别的讲究,若有两家娶亲的在半路上相遇时,双方新人要进行一场抢夺大红花的争斗。按传统的说法,谁要是抢到了大红花,谁旧抢到了福气。
花球是新娘的幸福传递,一般是女生接的多,但是也可以要请在场的单身男生参加,如果他们接到花球的话,那就预示着他们即将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 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手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据了解,至今在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人民也有制作绣球、将绣球作为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的风俗。墨西哥人制作的绣球比较小,颜色鲜艳,通常只有6瓣。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好客的墨西哥人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认为经常佩带有驱邪健体的功效。文献记载,掸人(在今缅甸掸邦和泰国、老挝等地)、日南郡(为东汉交洲所属最南一郡,在今越南广治省)和今天的壮族同中国古代越人具有共同的旅源关系,可能这也是他们都喜爱绣球的缘故吧。至于“抛绣球”这种民俗为什么消失,(其实我觉得并未完全消失)应该是这种取婚行为如同比武招亲一样,是一种相对极端的行为,偶然性强,古代封建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流婚姻是不容草率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寻配偶的方法还不会被封建主流社会所接受,所以最后没成为主流民俗,故逐渐消失。其实象《西游记》唐僧她妈抛绣球,卖油郎独占花魁等,都是文学作品,存在着艺术夸张,不是封建社会主要的成亲方式。我们姑且把这种成亲方式当作古代童话般纯真的浪漫吧!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949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